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近20年附子超大剂量应用概况



全 文 :≈tu  耿秀芳 o孙晓丽 o王洪刚 o等 1 银杏叶总黄酮降压作用的实验
与临床研究 1中国中药杂志 oussu ouzk{l }ysy1
≈tv  黄沛力 o曾昭辉 1 银杏叶和山楂叶的抗氧化作用 1 中国药学
杂志 ot||y ovtkxl }uzw1
≈tw  潘苏华 1 异银杏双黄酮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 1 江西医
药 ot||s ouxkul }zx1
≈tx  董竞成 o李 明 o石志芸 o等 1 银杏苦内酯拮抗血小板活化因
子部分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x otx
ktsl }ysy1
≈ty  董竞成 o李 明 o吴 桐 o等 1 银杏内酯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
对豚鼠肺条作用的实验研究 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ot||z otz
k{l }w{t1
≈tz  赵维中 o王 琼 o马传庚 o等 1 银杏叶提取物的胃粘膜保护作
用 1 中成药 ot||| outkzl }vxz1
≈t{  阴 健 1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1 北京 }学苑出版社 o
t||w1uxx1
≈t|  解跃辉 o丁菊华 1 金纳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vy例 1 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ot||{ ot{k{l }w{x1
≈us  张景云 o路方红 o吴坚美 o等 1 银杏叶口服液对冠心病病人低
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抑制作用 1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ot||{ otz
ktl }tv1
≈ut  朱旦华 o许尚臣 o张秀清 o等 1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塞
wu例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ot||x ot|kwl }uv{1
≈uu  ‹¤¤¶¨ o‹¤¯¤°¤ ° o‹²µµ • 1 ∞©©¨¦·¬√¨ ±¨ ¶¶²© ¥µ¬¨©¬±©∏¶¬²±¶ º¬·«
Γινκγο βιλοβα ¶³¨¦¬¤¯ ¬¨·µ¤¦·∞Š…zyt ¬± §¨ ° ±¨·¬¤ ²©·«¨ √¤¶¦∏¯¤µ
¤±§¤¯½«¨¬° µ¨·¼³¨ 1 Ζ Γεροντολ Γεριατρot||y ou|kwl }vsu1
≈uv  Ž¤±²º¶®¬≥ o ‹ µ¨µ°¤±± •  o≥·¨³«¤± Žoετ αλ1 °µ²²©²© ©¨©¬¦¤¦¼ ²©
·«¨ Γινκγο βιλοβα ¶³¨¦¬¤¯ ¬¨·µ¤¦·kŠ¥∞zytl ¬± ²∏·³¤·¬¨±·¶¶∏©©¨µ¬±ª
©µ²° °¬¯§·² °²§¨µ¤·¨ ³µ¬°¤µ¼ §¨ª¨ ±¨ µ¤·¬√¨ §¨ °¨ ±·¬¤²©·«¨ „¯ ½«¨¬° µ¨
·¼³¨ ²µ°∏¯·¬2¬±©¤µ¦·§¨ °¨ ±·¬¤1 Πηαρχοπσψχηιαρψot||y ou| }wz1
≈uw  ¨ …¤µ¶° oŽ¤·½   o …¨ µ°¤± ‘o ετ αλ1 „ ³¯¤¦¨¥²2¦²±·µ²¯¯¨ §o
§²∏¥¯ 2¨¥¯¬±§oµ¤±§²°¬½¨ §·µ¬¤¯ ²©¤± ¬¨·µ¤¦·²© Γινκγο βιλοβα ©²µ§¨2
° ±¨·¬¶1 ‘²µ·« „°¨ µ¬¦¤± ∞Š¥¶·∏§¼ ªµ²∏³1 ϑ Αµ Μεδ Ασσοχ ot||z o
uz{ }tvuz1
≈ux  杨官成 1 银杏胶囊治疗 …¬±¶º¤±ª¨µ氏病 t{例 1 中国中西医结
合杂志 ot||y otykyl }vzv1
≈uy  林海燕 o林 坚 o赵文彬 o等 1 银杏叶口服液治疗高血压病 vs
例疗效观察 1 浙江中医杂志 ot||{ ovvk|l }wu|1
≈uz  耿志广 o郝凤亮 o毛学忠 1 银杏叶片对缓解期哮喘患者气道高
反应性及肺功能的影响 1 临床荟萃 ot||| otwkwl }txt1
≈u{  杨文青 o徐佩英 o姜震一 1 银杏叶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 vt例 1
上海中医药杂志 ot||z ok|l }tu1
Προγρεσσιν στυδιεσ οφ πηαρµαχολογιχαλ αχτιϖιτιεσ ανδ χλινιχαλ αππλιχατιονσ οφ
πρεπαρατιονσ οφ δριεδ λεαφ οφ Γινκγο βιλοβα
°„‘‹²±ª2³¬±ª
( Πεοπλεχσ Ηοσπιταλ οφ Γυανγξι Αυτονοµουσ Ρεγιον , Ναννινγ xvssut , Χηινα)
[ Αβστραχτ] ׫¨ ³µ²ªµ¨¶¶¬±·«¨ µ¨¶¨¤µ¦«²©·«¨ ³«¤µ°¤¦²¯²ª¬¦¤¯ ¤¦·¬√¬·¬¨¶¤±§¦¯¬±¬¦¤¯ ¤³³¯¬¦¤·¬²±¶²©³µ¨³¤µ¤·¬²±¶²©§µ¬¨§¯¨ ¤©²© Γινκγο
βιλοβᬶ¶∏°°¤µ¬½¨ §1׫¨ ³µ¨³¤µ¤·¬²±¶²© Γ1 βιλοβᦲ±·¤¬± √¤µ¬²∏¶¦«¨ °¬¦¤¯ ¦²±¶·¬·∏¨±·¶o¤±§«¤√¨¤¦·¬√¬·¬¨¶²©µ¨ ¤¯¬¬±ª¥¯²²§√ ¶¨¶¨¯o²¬¬§¤2
·¬²±o¬°³µ²√¬±ª¯¨ ¤µ±¬±ª¤±§ ° °¨²µ¼1 ׫¨ ¦¯¬±¬¦¤¯ ¤³³¯¬¦¤·¬²±¶¬±¦¯¤§¨ ·µ¨¤·° ±¨·¶©²µ¦²µ²±¤µ¼ «¨ ¤µ·§¬¶¨¤¶¨ o¦¤µ§¬¤¦¤±ª¬±¤o¦¨µ¨¥µ¤¯ ¬±©¤µ¦2
·¬²±o¦«µ²±¬¦¥µ¤¬±¶¼±§µ²°¨¤±§§¬¤¥¨·¬¦±¨ ³«µ²³¤·«¼o ·¨¦1
[ Κεψ ωορδσ] §µ¬¨§¯¨ ¤©²© Γινκγο βιλοβα ~³«¤µ°¤¦²¯²ª¬¦¤¯ ¤¦·¬√¬·¼~¦¯¬±¬¦¤¯ ¤³³¯¬¦¤·¬²± ≈责任编辑 方文贤 
近 us年附子超大剂量应用概况
罗昌国t 3 o张瑞贤u
kt q江西中医学院 o江西 南昌 vvssss ~
u q中国中医研究院 中药研究所 o北京 tsszssl
≈收稿日期  ussv2sy2vs
≈通讯作者  3罗昌国 oר¯ }kszztlut{{szv
附子之大剂量应用 o古已有之 ∀如唐代5千金要 方6就有记载用附子达/四两0者k合今约 tvs ªo按五
版5方剂学6所载古今度量衡换算法l o近人祝味菊 !
吴佩衡等都能善用大剂量附子屡起沉疴 ∀但同时 o
#y|#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
也有不少医家因畏其剧毒而不敢应用 o或用之不当 o
反致中毒 ∀为此 o笔者总结了近 us年附子大剂量应
用的文献报道 o希能窥其应用概况之一貌 o予同道以
抛砖引玉 ∀
1 文献分析
1 q1 适应证 附子为剧毒中药 o其超大剂量应用风
险很大 o若非确因病证需要 o万不可轻意运用 o所以
准确地选择适应证非常重要 ∀黄全法≈t 认为须是脾
肾阳虚 o脾胃虚寒 o心阳不振以及寒凝经脉之顽痹以
阳虚表现为主者 ∀温诚荣≈u 认为主要选用阳虚火
衰 o沉寒痼冷之重症 o对一般阳虚及阴阳两虚之证应
谨慎使用 ∀若阳盛阴虚之证或属阳刚之体者应禁
用 ∀并认为下例症状可作为重用附子的参考 }亡阳
厥脱 o阳虚大汗淋漓 o久病畏寒不退 o脘腹冷痛难愈 o
肢体冰冷 o长期呕吐清涎 o水泄无度 o阴盛水肿难消 o
阳痿火衰 o寒痹重证 o严重阳虚头痛或眩晕等 ∀张
氏≈v 认为用大剂量附子治疗风寒湿痹偏重之痛痹为
主 o症见关节酸麻沉重 o疼痛剧烈遇寒痛增 o舌淡紫 !
苔白腻 o脉弦紧或沉紧 ∀也有人认为大抵痹证疼痛
剧烈 o或苔白 o或脉细 o或畏寒 o具备任何一症 o即可
放手用附子 o不必左右顾忌≈w  ∀张学义≈x 认为附子
大剂量久煎kt «以上l主要有温阳 !固汗 !镇痛作用 o
适用于病程长 !阳气大虚 o漏汗 !自汗和体弱久病入
络 !疼痛不已的患者 ~一般煎kvs °¬±左右l o主要起
激发阳气的作用 o适用于阴寒凝聚 !阳虚水泛的患
者 o病程长短不限 o体质强弱均可 ∀王彦伯≈y 经验附
子用于引阳归舍 v ∗ x ª足矣 o遇阴冷沉寒 o必重用
其效方弘 ∀粟长远≈z 认为大剂量使用附子 o在顽固
的寒湿痹痛 o腹痛及危急的阳虚病人中 o往往能力挽
沉疴 ∀对于以上所述病证 o根据各医家经验 o疗效肯
定 ∀适应证主要是阳虚 !寒凝重症 o病程多较长 o久
治不效 ∀
1 q2 剂量 帅焘≈{ 总结云南名医吴佩衡用附子经
验 o发现其对一般性虚寒证 o附子用量通常为 us ∗
tss ªo急性阴阳格拒 !阴盛阳虚之危候 o则为 ys ∗
uxs ª∀恽铁憔用附子经验凡亡阳之证和阳虚重候
当用 xs ª以上≈|  ∀潘清海认为寒痹痼疾用量 vs ∗
wx ªk夏季适当减量l≈ts  ∀许信国认为常规剂量不能
取效 o辨证确为虚寒之/附子证0者 o可逐渐递增至
vs ∗ ys ª≈tt  ∀顾玉蓉≈tu  !张云鹏≈v 都重用附子治疗
痛痹k含类风湿性关节炎l o其剂量均为 vs ª∀张广
玉≈tv 治风寒湿痹重用附子 o剂量为 tx ∗ vs ª或更
多 ∀周嘉善治痹证寒湿重者 o常用附片 vs ∗ wx ª≈w  ∀
王彦伯≈y 认为量愈大其毒性愈大 o故以不超过 tss ª
为宜 ∀赵树珍≈tw 认为以不超过 vs ª为宜 ∀黄全
法≈t 根据阳虚程度 o掌握在 vs ∗ tus ª之内 o夏季应
以 vs ª以下为宜 o且不可随意加大剂量 ∀温诚荣≈u 
认为重用附子的剂量 o一般以 ys ∗ txs ª为宜 ∀有人
总结王子泉老中医应用附子经验 }一般证候用量可
在 ux ∗ vs ª o重症可至 xs ∗ ys ªo少数危急重症可
至 tss ª以上≈tx  ∀杜仲平在治疗过敏性鼻炎属阳气
虚弱型 ! 及腰椎骨质增生而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 雷
诺氏病而见阳气不足 ! 寒湿阻络型时往往将附片用
到 xs ª≈ty  ∀潘清海≈ts 认为服药后再判附子增减进
退有/三问0 }睡眠 !小便 !动静 ∀若服药后变得久不
能睡 o或烦躁不宁 o或彻夜不眠 o小便黄赤或短涩 o即
当减其用量 ∀关于什么是超k大l剂量应用 o5中国药
典6还未有明确的标准 ∀附子常规剂量为 v ∗ tx ªo
那么大于 tx ª无疑是超剂量应用了 ∀以上所引各
医家所用剂量都是超k大l剂量 ∀但各医家超k大l剂
量的频度不一样 o是否有一个比较确定的超剂量频
度最能发挥附子的功效 o尚不清楚 ∀
1 q3 煎服法 煎煮方法不当已被公认为附子中毒
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大剂量应用附子的时候 o欲要
保证用药的安全 o就必须严格煎服方法 ∀温诚荣≈u 
认为必须做到 }≠ 久煎 }先将附子直火煎煮 u «以
上 o直至药液不麻舌为度 o再加入他药合煎 ∀  加
姜 }凡重用附子 o可根据病情加干姜或加生姜同煎 o
加姜煎可消除附子之毒性 o防止附子炮制不佳 o又可
增强其温阳散寒之效 ∀ ≈ t剂药煎煮 u次 o但每次
药液不必 t次顿服 o可多次分服 o但应日尽 t剂 ∀ …
使用大剂量附子 o时间不宜过长 o尽量做到三五剂见
效收功 o若要继续使用 o可逐渐减量 ∀周康≈tz 应用
大剂量附子时 o并未先煎 o而是先冷浸 t «o然后与他
药同煎 us ∗ vs °¬±o煎成药约为 uxs °∀王彦伯≈y 
认为用量无论多少 o务必先煎 ∀us ª以下 o不少于
s qx «ous ª以上不得少于 t «o否则有中毒之弊 ∀黄
全法≈t 认为所用附子须是严格按炮制规范处理的熟
附片 ∀将附片同生姜或干姜k用量为附子的等量 o或
tru o或 urvl文火久煎 |s ∗ tus °¬±后 o将滤出液同他
药再煎 us ∗ vs °¬±o此为头煎 ∀二煎如上法 o时间可
适当缩短 ∀两次药液混合 o早晚各 t次饭后温服 ∀
连续服用 z §时 o须停药 u ∗ v §o以防蓄积中毒 ∀赵
树珍≈tw 认为大剂量应用时必须煎煮 u «以上 o至不
#z|#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
麻口为度 ∀丁振声≈t{ 在重用附子治疗寒痹时 o佐以
vΒt的干姜或生姜 o先煎 ys °¬±o认为不仅毫无毒性
而且疗效准确 ∀潘清海≈ts 认为 t{ ª以上应先煎 o先
煎时间可根据所用克数 o按每克先煎沸 t °¬±累加 ∀
即 tx ∗ vs ª时 o先煎 vs °¬±~wx ªo先煎 wx °¬±~ys ª
时 o先煎 ys °¬±∀张广玉≈tv 认为 tx ∗ vs ªo混合生甘
草 !生姜先煎 ys °¬±后再下余药同煎 ~ vs ª以上则
用上法煎 u «以上 ∀顾玉蓉≈tu 在重用附子 kvs ªl
为主治疗寒重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时 o与干姜 ts ª
先煎 vs ∗ ys °¬±o后下诸药再煎 us ∗ vs °¬±o认为附
子量大而不中毒 o关键在于炮制 !久煎减毒 ∀帅焘≈{ 
总结云南吴佩衡先生的经验为 }/凡有附片之方剂 o
必选用较大之煮药器 o加多量开水 o以猛火将附片煮
熟 ∀剂量五钱至二两者 o煮熟二至三小时 ~如加量 o
则应增加煮沸时间 , ,煮熟后 o由他人先试尝药液
少许 o总以不麻口为度 o可免服后中毒 ∀试尝后半小
时内 o如不麻口 o再入余药煮十分钟 o即可服用0 ∀董
晓明≈t| 将附片捣为小于包谷之颗粒 o开水煎煮 ts
°¬±后便为糊状 o尝之已无麻味 ∀认为这种改进后
的煎煮既缩短了煎煮时间 o又节约了药物用量 ∀凌
华根据潘清海报道 }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直接
受药材体积的影响 o药材体积越小 o与溶媒k水l接触
的机会越多 o有效成分就越容易被浸出 o并指出 }药
材碎后的粒度以 u ∗ w °°最佳 ∀对传统附片煎煮法
进行了改良 o即将含附片之汤剂k后下 !包煎 !熔化 !
冲服 !另炖 !另煎煮除外l捣碎为散 o用冷水浸泡 v «
以上 k以 tu «左右为最佳l o文火煮沸 vs °¬±左
右 o连煮 u ∗ v次 o每 w «服 t次 ~附片用量 ts ∗
uss ªo共观察 uuw例 o txvu人次 o无 t例发生中毒
反应≈us  ∀严肖玲≈ut 认为先煎能减低毒性 o但不影
响疗效 ∀| ∗ tu ª先煎 xs °¬±~ tx ∗ us ªo先煎 t1x
«~ ux ∗ vs ª先煎 u1x «~ vx ∗ xs ª先煎 v «∀杜仲
平≈ty 对于乌头 !附子煎煮时间的经验是 }ts ª左右
水沸时算起煎煮 vs °¬±即可 ~tx ∗ us ª煮 wx °¬±以
上 ~us ∗ vs ª需煎煮 ys ∗ |s °¬±~vs ª左右煎煮 |s
°¬±~xs ª左右煎煮 tus °¬±~ys ª以上必须煎煮 t{s
°¬±∀已故老中医王子泉≈tx 认为消除附子的毒性 o
关键在于煮透 o而不是控制它的用量或避免使用某
些品种 o只要按照下述方法煎煮服用 o就不会发生问
题 }≠煎煮用具最好用药罐或砂锅 o如果容量不够 o
亦可用洁净的铝锅 ∀煎煮前 o尽量一次加足水 o待水
开后再投入附子 o如中途水不够 o只能添加烧开的沸
水 o切勿中途断火或加入冷水 ∀  煎煮的时间要以
附子种类及用量而异 o常规剂量的黑 !白附子 o煎煮
t ∗ u «就已足够 o如是盐附子 !乌头 o或附子剂量达
到 uss ª以上 o就要煎煮 u ∗ v «o然后取出少许放在
嘴里嚼一下 o如果不感到麻口 o就可加入其他药物同
煎了 o否则 o还要再煮一段时间 ∀ ≈服药的碗一定要
干燥 o勿沾冷水 o服药前后 o勿进生冷及酸涩食品 o勿
当风受凉 ∀总之 o改良煎煮法来降低附子的毒性是
很具备操作性的 o易于规定 ∀根据以上医家经验 o已
找到一些有效方法 o对此继续加大研究 o使其更加完
善和可靠 o笔者认为很有必要 ∀
1 q4 配伍 附子大剂量应用中 o其抑毒增效药物的
配伍非常重要 o临床历来有此报道 ∀温诚荣≈u 在重
用附子时方中必加姜 }凡重用附子 o可根据病情加干
姜或加生姜同煎 o因加姜可消除附子之毒性 o防止附
子炮制不佳 o又可增强其温阳散寒之效 o还认为复方
尽量药味精简 o力求药专力宏 ∀刘朱岩≈uu 对附子与
干姜 !甘草 !大黄 !木通和生地 x种中药配伍进行研
究 o认为均有抑毒增效的功能 ~另外 o常用的此类药
对还有附子伍白芍 !附子伍芩连 !附子伍粳米 !蜂蜜 ∀
翟连俭≈uv 发现乌梅伍干姜也能抑毒增效 ∀严肖
玲≈ut 总结附子与解毒药的配伍 }温里祛寒或回阳救
逆与干姜 !肉桂 !炙甘草等同煎 ~寒热并用者可与木
通 !黄连 !生姜 !甘草同煎 ∀陈道群等≈uw 认为大量用
附子时必须配伍生姜或干姜 ∀回阳救逆多配干姜 o
温经散寒多配生姜 ∀配伍比例大多是 tΒt或 vΒu ∀
即附子 vs ªo生姜 vs ªo或附子 vs ªo生姜 us ª∀
遵照此法大量用附子 vs ∗ ys ª从未发生过意
外 ∀有人≈ux 总结5金匮要略6监制乌附毒的配伍特
色 }≠配生姜 !干姜 o辛以散寒 ~乌附与姜的比例一般
为 tΒt或 uΒt o用回阳救逆者 o选用干姜 ~用温经散寒
则用生姜 ∀ 配甘草 ! 白蜜 o甘润缓解 ∀甘草与乌
附的比例一般是 tΒu或 uΒv ~白蜜与乌附的比例一
般为 tΒt或 vΒu ∀ ≈配乌梅 !甘草 o酸甘化解 ∀并指
出使用乌头 !附子而中毒与否 o与药物剂量虽有一定
关系 o但其关键还在于配伍和煎煮方法 ∀同时指出
学习仲景以生姜 !干姜 !甘草 !白蜜 !乌梅等药缓解乌
头 !附子之毒 o还须注意 }一是要剂量大 o应与乌附之
量构成比例 ∀二是使用方法宜活 o既可单独配伍生
姜 !干姜 !甘草 !白蜜 !乌梅 o也可联合用药 ∀三是配
伍与久煎相结合 ∀另外 o在配伍抑毒机理的实验研
究方面也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o如乌头 !附子与甘草 !
#{|#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
生姜 !远志 !黄芪 !黑豆等同用 o总生物碱含量确实减
少 ∀此外 o金银花 !绿豆亦可解毒≈uy  ∀
2 讨论
没有任何理由怀疑附子大剂量应用的功效 ∀检
索出的病例中 o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均是初用常规剂
量附子不效 o后逐渐加大剂量至数倍以上方取效 ∀
如温诚荣≈u 治疗中风后遗症 t例 ~翟连俭≈uv 运用黑
附子治验 w则 ~丁振声≈t{ 治疗坐骨神经痛 t例等 ∀
现在的问题是附子大剂量应用已有很多个人经验 o
但还没有成熟的可靠标准 ∀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
附子超大剂量应用客观依据是什么 o即在哪些情况
下附子可以或必须超大剂量使用 ∀ 目前附子大剂
量应用其剂量副度相差很大 o是否可以制定比较统
一客观的剂量 ‚以及如何确定附子大剂量应用中的
超剂量副度k相对常规剂量l o其与病证 !配伍 !地域 !
个人体质 !炮制等因素之间有无相关及相关度是多
少 ‚ ≈附子为剧毒中药 o实验已经证明 o煎煮附子确
实能使其中毒性较大的乌头碱类生物碱分解为其他
成分 o从而大大降低毒性 ∀目前的问题是附子大剂
量应用其煎煮方法各述不一 o哪些经验较成熟可靠
尚不知道 ∀比如有人≈uz 对吴佩衡先生运用附子进
行小样本统计 o发现中毒者竟有 tt qv h ∀另外 o附
子煎煮中 o多只考虑其制毒效应 o对附子不同功效的
发挥考虑得较少 ~还有就是在煎煮制毒过程中 o多考
虑延长煎煮时间 o对其他煎煮条件诸如压力等考虑
也不够 ∀ …根据中医治病特点 o复方才是中医治病
和中药发挥药效的依据 o但目前对附子大剂量应用
的配伍规律还知之太少 ∀
3 展望
附子为常用中药 o据 /万方数据库0统计 o其在
xss张常用著名方剂中的使用频率为 tv qus h o排第
|位≈u{  ∀近年附子超大剂量的应用更拓宽了其临床
应用范围 o同时也为某些疑难重急症k如类风湿性关
节炎 !心脏传导阻滞等l的治疗带来诱人前景 ∀本篇
由于篇幅所限 o仅从临床角度对附子超大剂量应用
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o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涉及 ∀总之 o
笔者认为采用大面积的临床文献调研 o结合生药 !炮
制 !现代药理药化研究成果 o充分利用现代数学方法
和计算机技术 o对附子超大剂量应用进行系统整理
研究 o是目前中医和中药 !临床和理论研究都亟待解
决的一个问题 ∀
≈参考文献 
≈t  黄全法 q大剂量附子临床应用经验举隅 q中国医药学报 ot||v o
kxl }vu q
≈u  温诚荣 q重用附子起沉疴 q赣南卫生 ot||t okul }xz q
≈v  张云鹏 q大剂量附子治疗痛痹的体会 q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杂
志 ot||v oktl }wx q
≈w  周嘉善 q附子大剂量临床应用探讨 q江西中医药 ot|{v okul }
wy q
≈x  张学义 q附子用量 !煎法不同 o功用也相异 q中医杂志 ot||u o
ktul }x q
≈y  王彦伯 q附子用量的临床体会 q中医杂志 ot||u oktul }t q
≈z  粟长远 q附子临床运用举隅 q湖北中医杂志 ot|{y okul }vz q
≈{  帅 焘 q吴佩衡运用附子经验初探 q云南中医杂志 ot|{u okxl }t q
≈|  许天德 q恽铁樵运用附子的经验 q辽宁中医杂志 ot||s oktsl }
zyv q
≈ts  潘清海 q谈附子用量和配伍的运用体会 q中医药研究杂志 o
t|{y okyl }tx q
≈tt  许信国 q经方附子运用的探讨 q北京中医 ot|{y okvl }vv q
≈tu  顾玉蓉 q重用附子为主治疗寒重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vs例 q安
徽中医学院学报 ot||y okvl }ux q
≈tv  张广玉 q大剂量附子在痹证中的运用 q河南中医 ot||z okwl }
uvw q
≈tw  赵树珍 q附子的临床应用 q浙江中医杂志 ot|{y okul }xx q
≈tx  王子泉 q附子的临床应用经验谈 q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ot||| o
kul }z q
≈ty  杜仲平 q乌头附子临床应用浅谈 q甘肃中医 ot||u okvl }wu q
≈tz  周 康 q应用大剂量附子的临床观察 q中成药研究 ot|{s okvl }
vt q
≈t{  丁振声 q重用附子治寒痹确有奇效 q光明中医 ot||t okvl }vs q
≈t|  董晓明 q煎煮附片新法 q云南中医杂志 ot|{y okwl }vw q
≈us  凌 华 q传统附片煎煮法 q浙江中医杂志 ot|{{ oktsl }wy{ q
≈ut  严肖玲 q附子的临床配伍及中毒防治 q辽宁中医杂志 ot||y o
kzl }vu| q
≈uu  刘朱岩 q附子与 x种中药配伍抑毒增效研究 q山东中医学院学
报 ot||y okyl }v{t q
≈uv  翟连俭 q浅谈黑附子的临床应用 q新疆中医药 ot||u okul }vy q
≈uw  陈道群 o陈 松 q用乌附配生姜 q浙江中医杂志 ot||v okul }{| q
≈ux  张毓汉 o魏大章 q论5金匮6监制乌附毒性的配伍特色 q成都中
医学院学报 ot||x oktl }tw q
≈uy  江苏新医学院 q中药大辞典 q上册 q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o
t||z quvu q
≈uz  吕再生 q大剂量附子使用的初步探讨 q中医杂志 ot|yu oktsl }
u{ q
≈u{  李 杉 o张尚云 o张 岩 o等 q利用微型计算机研究方剂药物信
息 q中国中药杂志 ot||y ok{l }xsz q
≈责任编辑 古云侠 
#||#
第 vs卷第 u期
ussx年 t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²¯1vs oŒ¶¶∏¨ u
¤±∏¤µ¼ous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