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质粒人参转化系统的建立及鉴定
刘 峻 o丁家宜 o徐 红 o王建波
k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室 o江苏 南京 utssv{l
≈摘要 目的 }建立人参毛状根转化体系 ∀方法 }利用含有 ¬质粒的发根农杆菌 Αγροβαχτεριυ µ ρηιζογενεσ感
染人参 Παναξ γινσενγ 进行毛状根诱导 o利用 °≤ 技术及 ×≤ 分析方法对毛状根进行鉴定 ∀结果 }首次从人参带
叶幼茎处诱导出毛状根 o用激素和 ≥k乙酰丁香酮l处理可提高转化率并缩短转化时间 ∀毛状根在无激素
x 培养
基上生长并失去向地性 o月增长倍数可达 xs倍k鲜重l ∀ °≤ 分析证实农杆菌 ¬质粒含有 µ²¯ ≤ 序列kxyw¥³l的 ×2
⁄已整合到人参转化株的染色体组中 o×≤ 分析证明 ×2⁄特异的表达产物冠瘿碱在转化细胞中合成 ∀人参
毛状根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为 u qw{y h k干重l o而人参原药材总皂苷含量为 t qwsv h k干重l ∀结论 }人参毛状根生长
迅速 o皂苷含量高于原药材 o该体系的建立为利用生物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人参毛状根 ~聚合酶链式反应k°≤ l ~冠瘿碱
≈中图分类号 u{u qu ~≥ xyz qx n t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tlsu2s|x2sx
人参 Παναξ γινσενγ ≤ q q ¼¨ q系五加科 µ¤¯¬2
¤¦¨¤¨ 植物 o其有效成分及其生物利用已广为受到重
视≈t ∀但由于生长缓慢 o栽培方法原始 o在特殊的气
候和土壤条件下 x ∗ y ¤才能成为商品 o限制了使
用 ∀而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天然产物的工业化生产作
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一种新途径倍受关
注 o丁家宜等曾对人参细胞的大量培养及其天然活
性物质的产生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应用于生产≈u ∀ ¬
质粒介导产生的植物毛状根培养系统是植物基因工
程和细胞工程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 o它利用发根农
杆菌 Αγροβαχτεριυ µ ρηιζογενεσ侵染宿主受伤部位
细胞并产生大量转化不定根 o又称毛状根≈v o与传统
的细胞培养技术相比 o毛状根具有生长迅速 !遗传性
状稳定及激素自养型等特点 o克服了植物细胞培养
中对外源植物激素的依赖性 o是生产次生代谢产物
较理想的培养体系 ∀ ≠²¶«¬®¤º¤和 ƒ∏µ∏¼¤等曾利用
愈伤组织诱导出人参毛状根≈w o并对生长率 o皂苷含
量以及保存条件≈x 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o另据报道 o
人参毛状根具有转化多种有机化合物k如各种苯甲
酸l的能力 o尤其是转变成它们的糖苷≈y oz ∀
本文以 ¬×2⁄作载体建立了人参毛状根体
系 o首次利用人参试管苗进行诱导并探讨了各种外
界因素对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收稿日期 usss2sx2vs
1 q1 材料
1 q1 q1 农杆菌菌株 发根农杆菌 tystk上海中医
药大学胡之壁院士惠赠l o
|t2{k中科院上海植
物生理研究所何玉科研究员惠赠l o tsss ow o
tx{vwk武汉大学孙天恩教授惠赠l ∀挑取单菌落
接种在酵母2甘露醇k≠
l液体培养基中 ouss µ#
°¬±p t振摇培养 w{ «后 o达到对数生长期 o菌液浓度
达 tsz个r °¯ 备用 ∀
1 q1 q2 植物材料 人参kv年生l采自吉林省抚松
县 ∀选取胚率 xs h ∗ |s h的种子消毒≈{ o剥取种胚
接种在含赤霉素 x ≅ tsp y °ª#pt的 tru ≥培养基
上 ous ∗ uv ε 光照培养 ux §后 o得到人参试管苗 ∀
1 q2 方法
1 q2 q1 外植体的转化 试管苗切段k顶芽 !叶 !带叶
幼茎 !子叶等l用活化液 ≥2 k ≥培养液添加诱
导物及外源激素l{s µ#°¬±p t振摇培养 u «∀将菌液
k菌液浓度控制在 tsy个r °¯ l滴入上述活化液中 o{s
µ#°¬±p t振摇培养 vx °¬±后取出 ∀感染后的外植体
置于含 ≥2 k含激素培养基l上共培养 u §后 o放
入含 xss °ª#p t抗生素的 tru ≥2 k无激素 ≥
培养基l中进行抑菌培养 o每隔 v ∗ z §转接 ∀待侵
染部位长出毛状根后切下 o每条毛状根分别接种在
上述抑菌培养基上 o每 z §转接 t次 ov ∗ x次继代培
养可获得除菌的毛状根系 ∀
1 q2 q2 植物基因组 ⁄的提取 按照 ²ª¨µ¶≈| 等
的 ≤ ×
提取方法 o从转化和非转化株中各取 uss
#x|#
第 uy卷第 u期
usst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u
ƒ ¥¨qousst
°ª组织用于提取植物基因组 ⁄ ∀
1 q2 q3 ¬tx{vw中的质粒 ⁄ 的提取 将农杆菌
tx{vw放在含氯霉素 tzs °ª#p t的
培养基中
培养 tu ∗ ty «后收集菌体 o对质粒 ⁄ 提取纯化
方法≈ts 进行改进 o采用微量法提取质粒 ⁄ ∀
1 q2 q4 转化毛状根 °≤ 鉴定 上下游引物 µ²¯2
≤ kx. × × × ≤≤ × × × ≤ ≤ × v. l和
µ²¯ ≤ ×kx. × × ≤ × ≤ v. l由
上海生工生物技术公司合成 ∀ °≤ ®¬·由 פ¤ ¤
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在 s qx °¯ 硅化管中加入 v
Λ¯ p t פ´ 2
∏©©¨µou qxΛ¯ §×°2 ¬¬·∏µ¨ ku qx ≅ tsp v
°²¯#ptl ot Λ¯ ⁄ 模板 oµ²¯ ≤ 和 µ²¯ ≤ × 引物
各 t Λ¯ ot q{ Λ¯ 的 ª≤ u¯kux ≅ tsp v °²¯#p tl o快速
离心后加入 s qux Λ¯ פ´ 酶kx #Λ¯ p tl o加无菌去离
子水至终体积 vs Λ¯ o混匀后开始循环 ∀每个循环包
括 |w ε 预变性 wx ¶oxu ε 退火 xx ¶ozu ε 延伸反应
t °¬±o预置 vs 个循环 k最后 zu ε 延伸反应 ts
°¬±l ∀扩增产物用 s q{ h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 ∞·
µ
染色进行分析 ∀
1 q2 q5 人参毛状根冠瘿碱 ×≤ 鉴定 称取人参毛
状根 o已鉴定的西洋参毛状根≈tt 和未转化的人参细
胞干燥粉末各tªo用zs h 的乙醇冷浸uw«后以
v sss µ#°¬±p t离心 ts °¬±∀浓缩提取液并定容至 t
°¯ 备点样用 ∀采用 פ±¤®¤ ≈tu 的方法加以改进 o
以丙酮2乙酸2水kyΒuΒul为展开剂 o点样于高效硅胶
板 u qx ¦° m | ¦°k烟台化工科技开发实验厂 o≥
型l ∀展开后用丙酮2ªv 和 ¤ 2∞· ks qx
°²¯#ptl显色 ∀
1 q2 q6 人参毛状根皂苷含量的提取和测定 参考
章观德等≈tv 方法 o取人参原药材 !人参细胞和人参
毛状根干燥粉末用乙醚脱脂 o|s h甲醇冷浸后 {s ε
回流 { «o用水饱和的正丁醇多次萃取 o减压回收并
用甲醇定容至 t °¯ o即得人参总苷 ∀以人参二醇为
标准品k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l比色测定 o根据标准
曲线 Ψ tsz .{ Ξ n v quxx求得样品皂苷含量 ∀
2 结果
2 q1 毛状根的获得 每个外植体上能产生若干个
株系的转化根 o切下的毛状根分别培养在上述抑菌
培养基中 o每隔 z ∗ ts §转接 t次 ∀毛状根在不含
激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快速并失去向地性 o在无激素
的
x液体培养基中月增长倍数可达 xs倍左右k鲜
重 o见表 t o图 tl ∀
图 t ¬质粒转化获得的人参毛状根
表 t
x液体培养基人参毛状根的生物量
重复数 接种量rª 收获量rª 增长倍数
t s qttv x q{t| xs qxs
u s qtxs z qy{z xs qux
v s qtus y quws xt qss
w s qtux y qwtx xs qvu
2 q2 毛状根的 °≤ 鉴定 利用上下游引物 µ²¯2
≤ 和 µ²¯ ≤ × o对特异性片段 ×2⁄ µ²¯ ≤ 进行
°≤ 扩增 ∀阳性对照为含有 ×2⁄ µ²¯ ≤ 的农杆菌
¬tx{vw和已鉴定的转化西洋参 o阴性对照为人参
原植物及诱导的愈伤组织 ∀通过 °≤ 扩增发现从
农杆菌 ¬tx{vw !西洋参毛状根和 ¬tx{vw转化的
人参毛状根中扩增到长度为 xyw¥³的特异 ×2⁄
片段 o而未转化人参组织基因组 ⁄中扩增不到该
片段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实了人参毛状根基因组
中已整合了外源 ¬质粒的 ×2⁄片段k见图 ul ∀
图 u ×2⁄ µ²¯ ≤ 序列的 °≤ 扩增产物
t q人参毛状根 u q西洋参毛状根 v q人参苗
w q人参细胞 x q¬tx{vw y q人参毛状根 ⁄k无引物l
z q空白k无人参毛状根 ⁄l { q⁄ ¤µ®¨ µ
#y|#
第 uy卷第 u期
usst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u
ƒ ¥¨qousst
2 q3 毛状根冠瘿碱的鉴定 发根农杆菌 ¬质粒的
×2⁄部分整合到宿主植物细胞 ⁄ 中后 o在转
化的细胞中就能合成特异的冠瘿碱 ∀因此冠瘿碱的
有无可做为转化的指标之一 ∀采用已鉴定的西洋参
毛状根作为阳性对照 o未转化的人参细胞为阴性对
照 o用 ×≤ 来检测冠瘿碱 ∀结果发现 o西洋参毛状
根和人参毛状根显色结果呈阳性 o出现棕色斑点 o而
未转化的人参细胞无斑点出现k见图 vl ∀证明农杆
菌 ¬质粒的 ×2⁄ 已整合到转化的细胞中 o并表
达合成特异的冠瘿碱 ∀
图 v 人参毛状根的 ×≤ 图
t q人参细胞 u q西洋参毛状根 v q人参毛状根
2 q4 发根农杆菌株对 ¬质粒转化的影响 本文采
用了 x种不同发根农杆菌感染人参详见 1 q1 q1 o只有
菌株 tx{vw可转化人参毛状根 o转化率仅 uz qt h o其
它菌株对人参的转化没有成功 ∀说明不同发根农杆
菌对人参的敏感性不同 o可能 tx{vw对人参的较为
敏感 ∀
2 q5 外植体对 ¬质粒转化的影响 用 ¬tx{vw对
人参无菌苗 !v年生的根薄壁组织 !无菌苗切段等感
染诱导 o发现外植体中分化程度低的幼嫩组织比分
化程度高的成熟组织诱导成功率高 o带叶幼茎的诱
导成功率又明显比其它外植体高 o见表 u ∀毛状根
和愈伤组织都在外植体的生理下端形成 o可能是内
源性激素类物质的极性运输的原因 ∀在整体感染人
参无菌苗时 o由于苗体较脆弱未获成功 ∀因此外植
体不同部位对转化都有影响 ∀
2 q6 活化因子对 ¬质粒转化的影响 ¬tx{vw对
转化有效但转化率不高 o而在发根农杆菌中致病区
表 u 感染外植体不同部位对人参毛状根转化率的影响
感染外植体部位 感染外植物体数 转化数 转化率r h
幼茎 ys x {
带叶幼茎 ys tz u{
根的薄壁组织 {s s s
子叶 ts s s
叶 ts s s
无菌苗 vs s s
k √¬µ区l能否活化以及可转移 ×2⁄ 能否插入寄
主植物基因组中 o是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决定性因
素≈v ∀
发根农杆菌感染植物伤口 o受伤的植物细胞合
成一种特殊的 √¬µ酚性诱导物 o该化合物被 ¬质粒
的 ∂¬µ基因产物识别后 o通过激活细胞内 ∂¬µ基
因 o诱导 ∂¬µ区域其它基因的表达 ∀在受体植物与
供体细菌相互作用中 o如果宿主没有产生的诱导物
或含量太低就不能引起 ∂¬µ区基因的活化 ∀一些酚
类化合物处理菌株后可提高 √¬µ区的表达并明显提
高拟南芥叶外植体的转化率≈v ∀本文采取两步活化
法 o以带叶幼茎为外植体 o选择了一些高活性的酚类
物质及农杆菌敏感植物的提取液分别加入农杆菌
tx{vw预活化液和共培养基中 o目的是为了让 ¬质
粒充分活化 ∀从表 v中可以看出 t ≅ tsp w °²¯ #p t
的 ≥诱导率最高 o由于胡萝卜中含有 ≥类物质 o
所以对诱导也有一定作用≈tt o而没有加活化因子的
诱导率很低 ∀人参可能不是农杆菌敏感植物 o因此
在诱导过程中添加 ∂¬µ区的诱导物对 ¬质粒转化
是有益的 ∀
表 v 活化因子对人参毛状根转化率的影响
活化因子及浓度 转化数 转化率r h
ts h胡萝卜汁 ts z
≥kt ≅ ts p w °²¯#p tl x{ wt
空白 s s
注 }感染外植体数均为 tws个
2 q7 外源性激素对 ¬质粒转化的影响 在 ≥培
养基中k含 t ≅ tsp w °²¯#p t ≥l中添加不同种类及
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o考察外源性激素对人
参带叶幼茎转化的影响 o见表 w ∀结果发现在含
kv ≅ tsp y °ª#ptl !×ks qv ≅ tsp y °ª#p tl
的条件下 o外植体的愈伤化程度最高 o分裂态细胞也
最多 ∀由于 ¬质粒转化人参过程中对于先形成的
愈伤组织及分裂态的细胞更容易整合 o可提高外源
基因的瞬时表达和转化率≈w ∀因此在共培养阶段加
入适量的外源激素来诱导人参愈伤组织及分裂态细
#z|#
第 uy卷第 u期
usst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u
ƒ ¥¨qousst
胞的形成 ∀实验证明 kv ≅ tsp y °ª#ptl !×
ks qv ≅ tsp y °ª#ptl可在 z §内促进形成愈伤组
织 o从而提高毛状根的诱导率但发现生长素浓度太
高又会抑制愈伤组织的形成 o同时诱导率也降低 ∀
因此外源性激素是影响人参愈伤组织及毛状根形成
的关键因素之一 ∀
表 w 外源激素对人参毛状根转化率的影响
外源激素配比
外源激素浓度r
t ≅ ts p y °ª#p t
愈伤化
转化率r
h
u ow2⁄r× trs qt x s
y ts t qw
r× vrs qv {t x{
u ow2⁄ t us s
3 讨论
3 q1 其它条件对转化的影响 本文采取 us ∗ uv ε
暗培养 o低 ³ 值更有利于 ≥的稳定和外植体的转
化 ∀另外选择合适的抗菌素是保证外植体成活及成
功转化的关键 o经过筛选 o≤ ¤¯©²µ¤± 可基本抑制住
tx{vw ow等菌株 且对外植体损伤小 o但其它菌株
抑制效果不好 o这可能也是其它菌株转化率不高的
原因之一 ∀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涉及一系列复杂的
反应 o影响因素很多 o更详细的诱导机制有带待进一
步讨论 ∀
3 q2 毛状根中皂苷含量 人参毛状根分化水平高 o
一般认为 o次生代谢产物易于在分化水平高的器官
中产生与积累 ∀皂苷分析结果发现人参毛状根中总
皂苷含量可达 u qwy{ h k干重l o高于人参原药材的
含量 t qwsv h k干重l o经调控还可使人参毛状根中
皂苷含量进一步提高k另文详述l ∀因此转化的毛状
根是生产人参次生代谢产物较理想的培养系统 o为
人参活性成分大量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参考文献
≈t 郑虎占 q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q北京 }学苑出版社 ot||y quw q
≈u ≤
≠²∏o ≤«¨ ± q ªµ¬¦∏¯·∏µ¤¯
¬²·²¦«±²¯²ª¼
¨ ¬¬±ª}≤
≥≤∞≤∞ ⁄ ×∞≤ ≠ ° ∞≥≥ ot||u qvyt q
≈v 王关林 q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 q
uvz q
≈w פ®¤©∏°¬≠²¶«¬®¤º¤o׶∏·²°∏ ƒ∏µ∏¼¤q ≥¤³²±¬± °µ²§∏¦·¬²± ¥¼
¦∏¯·∏µ¨¶²© Παναξ γινσενγ ×µ¤±¶©²µ° §¨ º¬·« Αγροβαχτεριυ µ
ρηιζογενεσ . °¯ ¤±·≤¨¯¯ ³¨²µ·¶ot|{z oy }ww| q
≈x ¤¼² ≠²¶«¬°¤·¶∏o¬µ²®² ≠¤°¤ª∏¦«¬o²¬¦«¬µ² ≥«¬°²°∏µ¤q
×µ¤¬·¶²© Παναξ γινσενγ ¤¬µ¼ ²²·¶¤©·¨µ ≤²¯§ ≥·²µ¤ª¨ ¤±§
≤µ¼²³µ¨¶¨µ√¤·¬²±q °¯ ¤±·≤¨¯¯ ³¨²µ·¶ot||y otx }xxx q
≈y ¬¦«¬µ² ¤º¤ª∏¦«¬o¤¶¤² ¬µ²·¤±¬oפ®¤©∏°¬ ≠²¶«¬®¤º¤¨·¤¯ q
¬²·µ¤±¶©²µ°¤·¬²± ²© ⁄¬ª¬·²¬¬ª¨ ±¬± ¥¼ ¬±¶¨±ª ¤¬µ¼ ²²·≤∏¯2
·∏µ¨¶q°«¼·²¦«¨ °¬¶·µ¼ ot||s ou|kvl }{vz q
≈z ≠²¶«¬«¬¶¤ ¶¤§¤o¬µ²®² ≥¤¬·²o·¤®¤©∏°¬≠²¶«¬®¤º¤o ·¨¤¯ q
¬²2
·µ¤±¶©²µ°¤·¬²± ²© t{2ª¯¼¦¼µµ«¨·¬±¬¦¤¦¬§ ¥¼ ¬±¶¨±ª ¤¬µ¼ ²²·
≤∏¯·∏µ¨ q°«¼·²¦«¨ °¬¶·µ¼ ot||v ovwkwl }tsw| q
≈{ 扬振棠 o胡桂珍 o李方元 q植物激素影响离体西洋参胚的萌发
与幼苗生长 q特产研究 ot||wkul }us q
≈| ²ª¨µ¶ ≥ o
¨ ±§¬¦« q∞¬·µ¤¦·¬²± ²© ⁄ ©µ²° ¬¯¯¬ªµ¤°
°²∏±·¶²© ƒµ¨¶«o µ¨¥¤µ¬∏° ¤±§ ∏°°¬©¬¨§ °¯ ¤±·×¬¶¶∏¨¶q
°¯ ¤±· ²¯
¬²¯ ot|{x oxkul }y| q
≈ts 萨姆布鲁克 o∞ƒ弗里奇 q分子克隆实验指南 q北京 }科学出
版社 ot||{ qu{ q
≈tt 王冲之 o丁家宜 q西洋参毛状根的诱导及株系筛选 q南京师范
大学学报 ot||| ouukvl }txz q
≈tu פ±¤®¤ q±©¨ ¦·¬²± ²© ×∏°¬³ ¤±§ ¤§¬¶« ≥·²µ¤ª¨ ²²·¶ º¬·«
Αγροβαχτεριυ µ ρηιζογενεσ , °¯ ¤±·≤¨¯¯ ³¨²µ·¶ot|{x ow }zw q
≈tv 章观德 o周志华 o王慕邹 o等 q人参的分析 µ q人参皂甙的测
定 q药学学报 ot|{s otxkvl }tzx q
Γενετιχ Τρανσφορµ ατιον οφ Παναξ γινγσενγ Χ .Α .
Μεψερ Ινδυχεδ βψ Ροοτ Ινδυχινγ Πλασµιδ(Ρι) οφ Αγροβαχτεριυµ ρηιζογενεσ
∏±o⁄ ¬¤2¼¬ o• ¬¤±ª2¥²
k⁄¨ ³¤µ·° ±¨·²©
¬²·¨¦«±²¯²ª¼ o≤«¬±¤ °«¤µ°¤¦¨∏·¬¦¤¯ ±¬√ µ¨¶¬·¼ o¤±¬±ª utssv{ o¬¤±ª¶∏o≤«¬±¤l
[ Αβστραχτ] Οβϕεχτιϖε:ײ ²¥·¤¬±·«¨ «¤¬µ¼µ²²·²© Παναξ γινσενγ k °l q Μετηοδ : ° º¤¶²¥·¤¬±¨ §
¥¼¬±©¨¦·¬±ª·«¨ ª¨µ°2©µ¨¨¶¨ §¨¯¬±ªo¦²·¼¯ §¨²± o¯ ¤¨©·«¨ ¥¯¤§¨ o° ·¨¬²¯¨ º¬·« Αγροβαχτεριυ µ ρηιζογενεσ tx{vw «¤µ2
¥²∏µ¬±ª¤ªµ²³¬±¨ 2·¼³¨ ¬³¯¤¶°¬§q ׫¨ ·µ¤±¶©²µ°¤·¬²± º¤¶³µ²√ §¨ ¥¼ °≤ ¤±§ ×≤ q Ρεσυλτ : ° ªµ¨ º
µ¤³¬§¯¼ ²± «²µ°²±¨ 2©µ¨¨ ° §¨¬∏° ¤±§¶«²º §¨·¼³¬¦¤¯ ³«¨ ±²·¼³¨ ²©«¤¬µ¼ µ²²·q׫¨ ¬±§∏¦¨§µ¤·¨ ¤±§·¬°¨¦¤± ¥¨
¬°³µ²√ §¨¥¼ ¤§§¬±ª ¬¨²ª¨ ±²∏¶«²µ°²±¨ ¤±§ ≥k«¼§µ²¬¼¤¦¨·²¶¼µ¬±ª²±¨ l q°≤ ¤±¤¯¼¶¬¶¦²±©¬µ° §¨·«¨ ¬±·¨ªµ¤2
#{|#
第 uy卷第 u期
usst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u
ƒ ¥¨qousst
·¬²± ²© ×2⁄ o¬±¦¯∏§¬±ªxyw¥³µ²¯ ≤ ¶¨ ∏´¨ ±¦¨ ¬±·«¨ ° q³¬±¨ ¤±¤¯¼¶¬¶ √¨¬§¨ ±¦¨§·«¨ ¬±·¨ªµ¤·¬²±¤±§ ¬¨2
³µ¨¶¶¬²± ²© ×2⁄ q׫¨ ·²·¤¯ ¶¤³²±¬±¬± ° ku qw{y h l º¤¶«¬ª«¨µ·«¨ ·«¤±¦²±·µ²¯kt qwsv h Παναξ γιν2
σενγl qΧονχλυσιον : ° ªµ²º¶µ¤³¬§¯¼ ¤±§³µ²√ ¶¨«¬ª«¬± ¦²±·¨±·²©ª¬±¶¨±ª¶¤³²±¬±q ׫¬¶¦∏¯·∏µ¨ ¶¼¶·¨° ²©
° º¬¯¯ ¥¨ ∏¶¨©∏¯ ©²µ·«¨ ³µ²§∏¦·¬²± ²©¤¦·¬√¨¦²°³²±¨ ±·¶¬± ª¬±¶¨±ªq
[ Κεψ ωορδσ] Αγροβαχτεριυ µ ρηιζογενεσ~«¤¬µ¼ µ²²·¶²© Παναξ γινσενγ k °l ~°≤ ~²³¬±¨
≈责任编辑 王康正
一些中药及其挥发性成分抗霉菌活性研究
孙红祥
k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o浙江 杭州 vtssu|l
≈摘要 目的 }为中药作为饲料防霉剂提供依据 ∀方法 }以液体小培养法测定 |味中药和 z种中药挥发性成
分对饲料中某些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k ≤l o比较它们的抗霉菌活性 ∀结果 }所选中药及中药挥发性成分对受试
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种中药中以陈皮 !藿香 !艾叶的抗霉菌活性较强 o白芷 !茴香作用较弱 ~z种挥发
性成分中桂皮醛 !茴香醛 !丁香油和香草醛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o其中桂皮醛的作用最强 o优于山梨酸 !薄荷油 !
冰片和桉叶油的抑菌效果较差 ∀结论 }陈皮 !藿香 !艾叶和桂皮醛均有明显的抗霉菌活性 o且来源丰富 o价格低廉 o
作为饲料防霉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中药 ~挥发性成分 ~抗霉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 {st qz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sst2xvsukusstlsu2s||2sw
饲料霉变不仅使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 o破坏适
口性 o而且污染饲料 o引起畜禽霉菌病和霉菌毒素中
毒 o直接危害畜禽健康 o甚至导致死亡≈t ∀使用防霉
剂是防止饲料霉变的重要措施 ∀现有饲用防霉剂主
要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类 ∀此类化学防霉剂虽有较
好的防霉效果 o但大多数具毒副作用 o对动物有害 o
其残留问题也有待解决≈u ov ∀因此 o寻求安全有效
的防霉剂便成为很多专家学者所关注的问题 ∀我国
是使用中草药作为防霉剂最早的国家 o已经证明某
些芳香性中药不仅具有较好的防腐防霉作用 o而且
能去除霉菌毒素或降低其活性≈w ∗ y ∀同时 o由于中
药毒副作用小 o不易在肉 !蛋 !奶等食用畜产品中产
生有害残留 o不影响动物机体的正常代谢 o故中药作
为饲料防霉剂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试
用液体小培养法测定不同中药及其挥发性成分对饲
料中某些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k ≤l o并比较他们
的抗霉菌活性 o为中药作为饲料防霉剂的研究和开
发提供依据 ∀
≈收稿日期 usss2sv2tu
1 材料
1 1 1 药 物 陈 皮 Χιτρυσ ρετιχυλατα
¯ ¤±¦² !
藿香 Αγασταχηε ρυγοσυσ k ƒ¬¶¦«q ·¨ ¼¨ ql q
∏±·½¨ !艾叶 Αρτε µισια αργψι ¨χ√¯ q ∞·∂¤±·q!花椒
Ζαντηοξψλυ µ βυνγεανυ µ ¤¬¬° q!野菊花 Χηρψσαν2
τηε µ υ µ ινδιχυ µ q!山慈姑 Χρε µ αστρα αππενδιχυ2
λατα k⁄q ⁄²±l ¤®¬±²q!肉桂 Χινναµοµ υ µ χασσια
°µ¨¶¯ !白芷 Ανγελιχα δαηυριχα kƒ¬¶¦«q ¬¨ ²©©°l
¨ ±·«q ·¨²²®q©q√¤µq φορµοσανα k
²¬¶¶ql ≥«¤± ·¨
≠∏¤± !小茴香 Φοενιχυλυ µ ϖυλγαρε ¬¯¯ q购自浙江中
医学院实验药厂 o均经作者鉴定确认为正品 ∀上述
|味中药用 x倍量 wx h乙醇浸泡提取 o制成每 t °¯
含 tss °ª生药的提取液 ∀桂皮醛 !茴香醛 !丁香油 !
薄荷油 !冰片由浙江大学天然药物教研室提供 ~香草
醛 !桉叶油 !山梨酸由浙江大学中兽医研究室提供 ∀
以上药品先用少量 |x h乙醇溶解备用 ∀
112 受试菌株 按文献≈z 自霉变饲料中分离得到
的霉菌k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预防医学研究所协助
鉴定l }短帚霉 Σχοπυλαριοπσισ βρεϖιχαυλισ!总状共头
霉 Σψνχεπηαλαστρυ µ ραχε µοσυ µ !互隔交链孢霉 Αλ2
#||#
第 uy卷第 u期
usst年 u月
中 国 中 药 杂 志
Χηινα ϑουρναλ οφ Χηινεσε Ματερια Μεδιχα
∂ ²¯ quy o²qu
ƒ ¥¨qou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