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oretical studies on inclusion complexes of flavonoids with p-cyclodextrin

β-环糊精对黄酮类结构包合作用的理论研究



全 文 :·1308· 中革焉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9期2008年9月
● 制剂与质量
p一环糊精对黄酮类结构包合作用的理论研究
任晓文1,王玉丽·,张士俊1,刘 巍1,刘冰妮1,汤立达2,徐为人1。
(1.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市新药设计与发现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I2.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
摘 要:目的研究p环糊精对黄酮类结构的包合规律。方法 以p环糊精的晶体结构为受体,以各种不同的羟基
和甲氧基取代的黄酮为配体,在OPLAS2001分子力场下经过优化后,以对接方法研究包合作用。结果黄酮母核
的R-和R.基团较小的氢有利于形成包合,主要以苯并吡喃双环进入}环糊精空腔;R;或R。为羟基取代有利于形
成包合,主要以苯并吡喃双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R。或R。取代越大越不利于形成包合物。结论黄酮母核上不同
的羟基和甲氧基取代可以明显影响p环糊精包合的形成和包合的方式.
关键词:黄酮,}环糊精;包合作用;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09—1308一05
TheoreticaIstudiesoninclusioncomplexesofflavonoidswithp—cyclodextrin
RENXiao—wenl,WANGYu—lil,ZHANGShi—junl,LIUWeil,
LIUBing—ni1,TANGLi—da2,XUWei—renl
(1.TianjinKeyLaboratoryofMolecularDesignandDrugDiscovery,TianjinInstituteofPharmaceutical
Research,Tianjin300193,Chinal 2.TianjinKeyLaboratoryofPharmacokineticsandPharmco—
dynamics,TianjinInstituteofPharmaceuticalResearch,Tianjin30019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ulesofformingclusioncomplexesbetweenpcyclodextrin
(pCD)andflavonoids.MethodsThecrystallinestructureofpCDwasusedasthereceptor.Thehydrox—
ylormethoxyIsubstitutedflavonoidswereoptimizedunder0PLAS2001forcefield.Theinclusioncom—
phxesweremodeledbydockingmethodofGlideinSchrodingersoftwarepackage.ResultsThesmaller
volumesofgroupsR1andR.inflavonoidswereh lpfultoformingclusioncomplexesmainlyinthetypeof
Dmodel(benzopyranofflavonoidincludedbypCD).ThehydroxylsubstituteofgroupR5orR9wasalso
favorabletoformingclusioncomplexesmainlyinthetypeofDmodel.Thelargerthevolumesofgroup
R6orRBwere,themoredifficulttheinclusioncomplexescouldbe.ConclusionThesubstitutionsof
flavonoidsatvariouspo itionsbyhydroxylormethoxylcou devidentlyimpacton heproductionandman—
nerofinclusioncomplexeswithpCD.
Keywords:falvonoids;pcyclodextrin(pCD);inclusioncomplexes;theoreticalstudy
黄酮类是许多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如槲皮素、
本犀草素、黄芩苷等。由于胃内具有特殊的酸性环境
和较小的胃黏膜吸收面积,黄酮苷及其苷元在体内
吸收程度差异很大,只有少数弱酸性成分(如槲皮
素)有较好的吸收。黄酮苷类成分口服吸收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除了提高溶解性外,还有其他的生物指
标,如Na一葡萄糖共转运载体对其吸收有一定的主
动转运作用;P一糖蛋白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对某些
黄酮苷类药物有肠细胞外排作用;胃肠道内存在的
酶或菌群的代谢往往能促进黄酮苷类成分的吸收。
黄酮类成分普遍存在溶解性差和吸收差等缺点[h引。
利用p环糊精包合作用增加溶解或吸收是实验中经
常采用的手段[3卅]。文献大多数只是对p环糊精或
其衍生物与黄酮类包合后的检测手段进行阐述,只
是定性的研究,真正的包合收率及定量研究比较模
糊,实验中缺乏有效的指标来评价包合的效果。本实
收稿日期:2008—02—2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支撑项目(2007BAl41800)I天津市支棒项目(07ZCKFSH00300)惜骱:景囊紊壅薪象粢妻瓣黍会:裂鬈蠢雾叠警95群5藩瓣曩黼8’委鐾粼样删姗鼢散体技术的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新药证书项,近年申请专利20项,授权项,主篇专著一部.
Tel:(022)23006953E-mail:rxwtj@yahoo.corn.cn
。通讯作者徐为人Tel;(022)23003529E—maillxwrtj@yahoo.corn.cn
万方数据
中草喃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9期2008年9月·1309·
验采用理论方法考察了取代对包合的影响,以研究
p环糊精对黄酮类成分结构的包合规律。从而指导
实践研究,为解决黄酮类包合物评价指标提供理论
依据。
1方法
受体:p环糊精,是由1,4相连的7个葡萄糖组
成的环(图1),取剑桥晶体结构库中“HEGXUM”晶
体复合物中的p环糊精结构,经过加氢,优化后作为
对接受体。
圈1}环糊精的结构式
Fig.1StructureofB-CD
配体:黄酮的母体结构,见图2。为了考察取代
基变化对包合作用的影响,考察了5、6、7、8和17、
27、37、47、5-羟基或甲氧基取代情况,结构见表1,共
80个分子,由Schrodinger软件构建三维结构,优化
后作为对接配体。
R.
A一苯并吡喃双环的中心&整个黄酮母核的中心
C一苯环的中心、
A—masscenterofbenzopyranfragment
B-masscenterofwholeflavonoidstem—nucleus
C—masscenterofbenzenefragment
圈2黄酮的母体结构和取代基定义
Fig.2Matrixstructureofflavonoidandefinition
OfIts ubstituent
分子优化:受体和配体采用Schrodinger软件
包中的Impact模块进行优化,选择OPLAS2001分
子力场,电荷采用力场自带数据,优化方法为默认
方法:算法TruncatedNewton,能量收敛标准
4.182×107kJ/mol,梯度收敛标准0.01A。
对接:采用Schrodinger软件包中的Glide模块
进行对接,采用默认方法,以p环糊精的质心为中
心,生成2nm×2nm×2nm的受体格点文件,采
用extraprecision计分方法,选择800个对接构象
进行优化,记录最佳的构象,计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能(受体和配体之间的范德华相互作用能和静电相
互作用能)。对接分数在一62.7kJ/mol以下,表示
有较好的结合模式,提示p环糊精配体的包合成功,
进行统计。
包合模式评价:p环糊精是由7个葡萄糖由1,4
糖苷键相连形成的环状结构,如果把分子侧过来,可
以近似看作这样的框架,有一个大口和一个小口的
桶状结构。7个1,4糖苷(即图1中2标示的位置)
键中的氧原子形成一个近似平面,其中心定义为
O:,近似为分子中心。在图1的框架中,为了便于分
析配体对接的位置,实验还把各葡萄糖残基2,3位
的羟基(即图1中标示为1的位置)的氧原子构成的
近似平面中心定义为O。,近似为大口的中心。图1
中3标示的位置是5一羟甲基中的氧原子,把各葡萄
糖残基中的对应位置连起来构成的平面,定义其中
心为O。,近似为小口的中心。为了便于比较,黄酮的
母体结构定义苯并吡喃双环的中心为A,整个黄酮
母核的中心为B,苯环的中心为C。计算包合物中B
和O。、O:、o。的距离,以及A和C与O。的距离,可
以反映配体分子与受体的对应位置。图3中显示了
黄酮与}环糊精结合的两种模式,一种是苯并吡喃
双环进入p环糊精的空腔,另一种是苯环进入空腔。
当第一种模式(简称D模式)包合时,吡喃双环中心
A与p-环糊精的O。点的距离较近,苯环中心与O。
点距离较远,第二种模式(简称S模式)包合则反之。
2 结果
对接成功的包合物中配体与受体的结合能见表
2。以结合能小于一62.7kJ/mol为界限,共有47个
分子对接成功,形成了包合物,有33个分子无法形
成包合物。在对接成功的47个包合物中,有23个是
D模式包合,24个是S模式包合,表明黄酮两部分
都能够与p环糊精结合,影响包合模式的主要是取
代基的情况。
2.1 苯并吡喃双环取代的影响:苯并吡喃双环R。、
Rz、R。、R.4个位置取代对包合物形成的影响见表
3。可见80个分子中一H、一0H、一OCH。3类取代的成
功数,在R-位置分别为21、30、29,在R。成功数分
万方数据
·1310· 中草喃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9期2008年9月
衰1黄酮的取代基情况
Table1 Substituentsofflavonoids
编号Rl R2 R3 R4 R5 Rs R7 Rs R9 编号 R1 R2 R3 R‘ R5 R‘ R7 Rl Rg
1 一H —oH.0H—H —H —H-OH—H -OH4l —OH.0H—oH— 一0CH3一H 一0H —H 一0H
Z —OH —H .H .0H —H —oH .H —H —H 42 —0H .H一0H—oH.oCH3.H .0H —H 一0H
3 .0H —H —H 一0H —H 一0H —H —H—oH43 一OH .H—OH—H —oCH3一H 。0H .H —OCH3
4 —0H —H —H 一0H —H 一0H -H —H —H 44 一oH —H —H —H —oCH3一H —OH —H ·0H
5 —0H —H —H 一0H —H 一0H —H —OH —H 45 —0H一0H芒H. 一0cH3一H 一0H .H .0H
6 .OH —H —H 一0H —H .H 一0H —H ·H 46 一OH—OH.H.H .OCH3一H —OH —H 一0CH3
7 —0H —H —H 一0H 一0H —H 一0H —H —H 47—0H一0H—0HH 一0CH3一H 一0H —H —oCH3
8 一H —H—oH—H —oH —H 一0H —H ,0H 48 —0H —H —H —H 一0CH3一H —OH —H 一0CH3
9 一oH —H .H—oH—oH —H 一0H —H 旬H 49 一OH —H—OH—OH—OCH3一H—0H—H ·0CH3
10—0H—H —H —oH 一0H —OH —H ·oH —H 50 一OH -H —H —OH—OCH3一H .OH —H —OCH3
11 .0H —H —H 一0H 一0H 一0H —H —H —H 51 一oH —H—OH—oCH3一oCH3一H —OH —H 一0H
1Z —H .0H一0H—oH.0H .H 一0H —H —OH 5Z一0CH3一H.H一0CH3一H —H .OH .H —H
13 一H —H一0H—oH一0H .H .0H —H 一0H 53.0CH3一H—H—oCH3一H ·0H —H —H —H
14 一H .0H—H—oH -0H.H 一0H —H -0H54一OCH3一H.H—OCH3-H —OH —H -OH.H
15 一H 一0H—H—H —OH —H —OH —H—0H55.oCH3一H.H—OCH3一H —H 一0H—OH—H
16 一OH —H —H —OH —OH —H —H —H —OH 56一OCH3一H—H 一0H —H —H 一0H —H —H
17 一H —H —H —OH ·0H .H —oH —H 一0H 57一OCH3一H—H —OH —H—0H—H —H —H
18 .0H —H —H —H ·OH —H —OH —H —OH 58—0CH3一H.H —OH —H ·0H .H 一0H —H
19 —0H—oH一0H— —OH —H —OH —H -OH59—0CH3一H—H—oH—OH—OH—H —H —H
20 —H 一0H一0H.OH一0H —H 一0H —H —OH 60一OCH3一H—H 一0H 一0H —H 一0H —H —H
21 一oH —H.0H一0H—OH —H 一0H —H —OH 61一oCH3一H—H 一0H 一0H —H —H 一0H —H
22 一OH —H一0H—H 一0H —H .0H —H 一0H 62.0CH3一H—H 一0H 一0H —H —H —H —OH
23 一oH —H —H —oH 一0H —H .H —H 一0H 63.0CH3一H.H 一0H —OH .0H .H —H —OH
24—-OH..OH.-H..H--OH.-H..OH.-H..OH64—0CH3一H—H一0CH3.0H—H —H —H —H
25 一oH —H —H —OH 一0H 一0H —H —H —OH 65一oCH3一H—H一0CH3—0H一 —H .H .H
26 一H 一0H—OH—H 一0CH3一H 一0H —H —OCH366一oCH3一H—H一0CH3—0H—H .OH —H —H
27 一H —OH—OH.H 一0CH3一H —OH —H —OH 67一OCH3一H—H—OCH3—0H—H .H 一0H —H
28 一H —H一0H—H 一0CH3.H 一0H —H —OCH368—0CH3一H—H—OCH3一OH—H —H —H —oH
29 一H —H—OH—H 一0CH3一H 一0H —H 一0H 69.oCH3一H—H—OCH3一OH.0 —H 一0H —H
30 ·H —OH—H—H —OCH3一H 一0H —H 一0H 70一0CH3一H.H一0CHl一OH.O —H —H 一0H
31 一H —OH—H—H 一0CH3.H —oH —H—OCH371一oCH3一H.H-oCH3一OH—H 一0H —H 一0H
32 一H —OH—OH一0H一0CH3一H 一0H —H 一0H 72一oCH3一H —H 一0CH3.0H—H .H.OCH3一OH
33 一H —H—0H一0H一0CH3一H 一0H .H —OCH373.oCH3一H .H 一0CH3—0H—H —H .0H .0CH3
34 .H —H .H .OH—OCH3.H —OH —H .OH 74·0CH3一H .H —OCH3—0H—H .H—OCH3一OCH3
35 一H —H —H 一0H一0CH3一H 一0H —H ·OCH375-0CH3一H —H —OCH3一OH一0CH3一H—oH —H
36 一H .0H—H一0H一0CH3一H 一0H .H 一0CH376—0CH3.H .H 一0CH3—0H一0H .H—oCH3一H
37 一H 一0H—H.0H一0CH3一H 一0H —H .OH 77—0CH3.H .H 一0CH3一OH-OCH3一H—oCH3H
38 一H .H一0H一0H—oCH3一H —OH —H —OH 78-0CH3一H —H —OCH3—0CH3—0H—H 一0H —H
39 —0H —H —H —OH一0CH3一H —OH —H -OH79—0CH3一H —H —OCH3—0CH3.OCH3一H—OH .
40 一OH —H—OH—H —OCHl—H —OH —H —OH 80一OCH3一H—H—OCH3一OCH3一OH—H—OCH3一H
A—D结合模式及其实际包合效果
B.s结合模式及其实际包合效果
A—modeDanditsinclusioncomplex
B-modeSanditsinclusioncomplex
图3黄酮与}环糊精复合物的结合模式示意图
Fig.3Modesforcomplexesof[3-cyclodextrin
andflavonoids
别为62、18、0,在R3分别为58、22、0,在R。分别为
21、37、22。尽管对接的成功不决定于某一个取代基,
但对接成功和失败的结构数的统计结果却很有提示
意义,当R-为一H时,全部结构对接成功,为一OH
时,有26/30结构对接成功,为一OCH。时全部对接
失败,表明R。的大小对包合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当R.为一H时,20/21结构对接成功,为一OH时,有
27/37结构对接成功,为一OCH。时全部对接失败,表
明R.与R。一样,其大小对包合的形成有重要的影
响。R。和R。的取代中没有涉及一OCH。,但为一H时,
对接成功的结构数分别为29/62和27/58,取代为一
0H时,对接成功的结构数分别为18/18和20/21,
提示该两个位置的大小对包合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包合形成主要取决于其他取代的情况。
从对接方式来看,当R。为一H时,D模式和S模
式分别出现17和4个,平均结合能为-105.8
kJ/mol。当R。为一OH时,D模式和S模式分别出现
6和20个,平均结合能为一93.7kJ/tool,分布具有
明显的取代相关性,表明R。体积较小有利于苯并吡
喃双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R。从一H增大为一OH时,
万方数据
中革菊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9期2008年9,El·1311·
表2黄酮与}环糊精复合物之间的结合能和关键点的距离
Table2 InteractionenergybetweenflavonoidsanB_CD,anddistancesamongdefinedpoints
些三 结合能 mol/AB02/AB03/AA—03/Ac—03/A竺三 结合能,. B & /A A.03/Ac—03/A
物号/(kJ·tool。1) 物号 · id)B-Ox/A
02/A
03/(kJ tool
1 ·123.8 8.8 4.7 6.3 4.6 9.4 25 ·93.7 10.0 4.6 4.8 6.8 1.6
2 —119.6 9.4 4.6 5.5 7.5 2.2 26 —128.4 8.8 4.7 6.1 4.4 9.2
3 —120.0 9.8 4.5 5.3 7.3 2.0 27 —127.1 8.7 4.6 6.2 4.5 9.3
4 —117.1 9.4 4.6 5.5 7.5 2.2 28 ·113.3 8.8 4.8 6.1 4.4 9.2
5 —106.2 9.0 3.6 5.2 7.0 2.0 29 —115.4 8.8 4.7 6.1 4.4 9.3
6 ·98.3 9.3 4.4 5.6 7.5 2.7 30 一109.6 8.9 4.5 6.0 4.3 9.2
7 —119.6 9.2 4.4 5.8 7.7 2.8 31 —113.3 8.6 4.6 6.4 4.7 9.5
8 —120.0 9.2 4.8 5.9 4.2 9.1 32 —107.5 8.9 4.6 6.1 4.5 9.2
9 —115.8 8.8 4.5 6.4 8.3 3.3 33 -101.2 8.7 4.5 6.3 4.7 9.2
10 ·108.3 8.7 3.3 5.6 7.4 Z.5 34 —95.3 8.6 4.4 6.1 4.6 9.1
11 —115.0 10.1 4.5 4.5 6.5 1.5 35 -94.9 8.6 4.5 6.2 4.7 9.2
12 —111.2 9.1 4.5 6.1 4.4 9.2 36 —99.1 8.9 4.6 6.1 4.4 9.1
13 -96.6 9.5 4.4 5.8 7.7 2.8 37 —95.8 9.0 4.6 6.1 4.4 9.1
14 —97.9 9.1 4.6 6.0 4.4 9.1 38 —102.4 8.8 4.5 6.3 4.7 9.3
15 —87.4 9.8 4.4 4.2 6.2 1.0 39 —93.7 9.5 4.5 5.9 7.8 3.0
16 —88.Z 9.9 4.6 5.0 7.0 1.8 40 -74.0 3.5 5.5 11.2 1.6 6.8
17 ·92.0 9.9 4.6 5.0 7.0 1.8 41 —80.3 3.6 5.5 11.2 1.6 6.9
18 —88.7 9.8 4.4 4.2 6.2 1.0 42 -83.6 5.0 4.6 9.9 7.0 1.8
19 —92.8 9.8 4.4 4.2 6.2 1.0 43 -77.4 5.1 4.9 10.0 3.2 8.4
20 一91.2 9.8 4.5 5.1 7.1 1.9 44 —81.1 5.3 4.7 9.9 7.2 2.1
21 —93.7 9.9 4.6 5.0 7.0 1.8 45 -64.4 3.5 5.5 11.2 1.6 6.8
22 —89.1 9.8 4.4 4.2 6.2 1.0 46 —71.9 5.3 4.8 9.8 3.3 8.6
23 —89.1 9.9 4.6 5.0 7.0 1.8 47 —67.7 5.2 5.0 9.9 3.3 8.6
24 —90.7 9.8 4.4 4.2 6.2 1.0
表3黄酮取代基的分布及其对接结果
Table3 Distributionand ckedr sultsofflavonoids
withdifferentsubstitutents
使分子倾向于苯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从总体上看,
由于R。从一H增大为一OH时,结合能约有12.6
kJlmol的降低,不利于形成包合物。
当R。为一H时,D模式和S模式分别出现14和
6个,平均结合能为一95.8kJ/mol。当R.为一OH
时,D模式和S模式分别出现9和18个,平均结合
能为一101.6kJ/mol,分布与R。具有类似的作用,
但差别没有R。大。从结合能上分析,R.为一OH能够
略提高包合能力,可能是能够形成更多氢键的原因。
2.2 苯环取代的影响:苯环可以有R。、R。、R,、R。
和R。5个位置的取代,80个分子中一H、一OH、一OCH。
3类基团的分布结果见表3。由于R。和R。、R。和R。
都处在对称的位置,单独考虑该位置时可以合并计
算,对接成功和失败的结构数比,R。.。为一H、一0H
和一0CH3时分别等于13/28、50/26、31/12;R。.8
为一H、一OH和一OCH。时分别等于85/36、9/22、0/8;
R,为一H、一0H和一OCH3时分别等于9/23、38/lO、
olo。R。或R。为一H时对接失败多于成功,为一OH
和一oCH。时对接成功多于失败,表明该位置有取代
可能有利于包合形成。R。或R。体现趋势与R。或R。
相反,为一H时对接数成功多于失败,为一OH和
一OCH。时对接数失败多于成功,特别是为一oCH。是
没有成功的对接,表明该位置取代越大越不利于形
成包合。R,的作用与R。或R。趋势相同,影响较小。
从对接方式来看,R;和R。为一H时,总计D模
式和S模式分别出现1和12个,平均结合能为
一112.9kJ/mol。当R5和R9为一OH时,D模式和S
模式分别出现28和3个,平均结合能为一95.8
kJ/mol。当R。和R。为一OCH。时,D模式和S模式
分别出现17和33个,平均结合能为一95.8
kJ/mol。结果表明R。和R。体积较小时,有利于苯
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Rs和R。为一OH时,使分子倾
万方数据
·1312·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9期2008年9月
向于苯并吡喃双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R。和R。
为一OCH。时,可能由于甲氧基活动空间较大,分子
两种模式包合概率都较大。从受体包合配体的结合
能来看,R。和R。为一H有利于包合,一OH和一OCH。
两者对包合没有差异。
当R。为一H时,D模式和S模式分别出现23和
17个,平均结合能为一97.0kJ/mol。当R6为-OH
时,D模式和S模式分别出现0和7个,平均结合
能为一111.2kJ/tool,表明为一0H时更有利于结合,
主要有利于苯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R。与R。一样,
只有多取代时出现,由于只有2个含羟基对接成功,
其他含羟基与甲氧基的结构都没有对接成功,没有
进行统计。
当R,是苯环对位的取代基,通常认为对包合成
功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比较有意义的是,当R,为一H
时,D模式和S模式分别出现0和9个,平均结合能
为一106.2kJ/tool。当R,为一OH时,D模式和S模
式分别出现23和15个,平均结合能为一97.4
kJ/mol,结果表明R,为一H时更有利于结合,主要有
利于苯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
3讨论
通过利用理论对接计算,研究了p环糊精对黄
酮类结构的包合作用,可以发现:黄酮母核的R。和
R.基团大小直接影响包合的成功率,较小的氢有利
于包合,较大的甲氧基使包合失败。R。或R。有一定
的取代有利于包合形成。R。或R。取代越大越不利
于形成包合物。
黄酮类结构中的苯并吡喃双环和苯环都可以被
p环糊精的空腔包合。R。和R.体积较小有利于苯
并吡喃双环进入}环糊精空腔,增大为一OH时,使
分子倾向于苯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R。和R。体积
较小时,有利于苯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R。和R。为
一OH时,使分子倾向于苯并吡喃双环进入p环糊精
空腔。当Re为一0H时有利于苯环进入}环糊精空
腔。R,为一H时有利于苯环进入p环糊精空腔。因
此,不同的取代基既可以影响包合的形成也可以改
变包合的模式,在实验中考虑以p环糊精包合黄酮
结构时需要根据取代情况进行仔细分析。以理论计
算为基础,也进行了试验研究,包合效果有一定的价
值,有待于进一步动物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E13裴利宽。郭宝林.黄酮类化合物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口].中国
药学杂志,2005,41(8):568—572.
[2]王从品,吕承哲.影响黄酮苷类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J].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11395—1396.
[33宋晓虹。刘晓红,陈荣礼,等.黄酮类化合物与}环糊精包合
物的光谱学表征[J].分析学报,2004。23(1):36.38.
F41王茹林,杨郁,双少敏,等.}环糊精衍生物对黄酮类药物的
增溶作用口].应用化学,2002,19(7):702—704.
Is]粱永革,朱建芬.张嫒嫒.依普黄酮}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J].医药导报.2006,25(8):817—818.
[6]蔡源源,宁二娟.醋柳黄酮p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鉴别与测
定[J].河南大学学报,2006,25(4):30—32.
[7]詹国平,韩军伟,黄乐松.黄芩苷一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
征[J].合成化学,2006,14(4):413—415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山茛菪碱
马小红,王新立,陈 勇。,韩凤梅
(湖北大学中药生物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山莨菪碱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山莨菪碱的大鼠药动学。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电喷
雾离子阱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山莨菪碱。大鼠血浆样品经甲醇2次沉淀蛋白并萃取后,以甲醇一2mmol/L醋酸
铵缓冲液(用甲酸调pH3.5)(70·30)为流动相,用AgilentZorbaxEclipseXDB-C18色谱柱分离,通过电喷雾离子
阱质谱,以选择离子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306-*140(山莨菪碱)和m/z
290-.-124(内标,阿托品).结果山莨菪碱线性范围为10~5000pg/L,r一---0.999,最低检测限为2pg/L,日内、
日间测定值RSD小于4.2%。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度高,适用于大鼠体内山莨菪碱的药动学研究。
关键词:山莨菪碱;液相色谱串联电喷雾质谱;血药浓度
中国分类号:R2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09—1312一04
收穑日期:2008—0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30630075);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02AC004)
作者简介:马小红(1968一),女,湖北武汉人,实验师,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一直从事药物分析及开发工作.
-通讯作者陈勇Tel/Fax:(027)88663590E—mail:cyl 1610@npe.gov.cn
万方数据
β-环糊精对黄酮类结构包合作用的理论研究
作者: 任晓文, 王玉丽, 张士俊, 刘巍, 刘冰妮, 汤立达, 徐为人, REN Xiao-wen,
WANG Yu-li, ZHANG Shi-jun, LIU Wei, LIU Bing-ni, TANG Li-da, XU Wei-ren
作者单位: 任晓文,王玉丽,张士俊,刘巍,刘冰妮,徐为人,REN Xiao-wen,WANG Yu-li,ZHANG Shi-
jun,LIU Wei,LIU Bing-ni,XU Wei-ren(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市新药设计与发现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193), 汤立达,TANG Li-da(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省部共
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9)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7条)
1.裴利宽.郭宝林 黄酮类化合物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 2005(08)
2.王从品.吕承哲 影响黄酮苷类药物口服吸收的因素[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11)
3.宋晓虹.刘晓红.陈荣礼 黄酮类化合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光谱学表征[期刊论文]-分析学报 2004(01)
4.王茹林.杨郁.双少敏 β-环糊精衍生物对黄酮类药物的增溶作用[期刊论文]-应用化学 2002(07)
5.梁永革.朱建芬.张嫒嫒 依普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期刊论文]-医药导报 2006(08)
6.蔡源源.宁二娟 醋柳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鉴别与测定[期刊论文]-河南大学学报 2006(04)
7.詹国平.韩军伟.黄乐松 黄芩苷-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期刊论文]-合成化学 2006(04)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光明.潘艳.孔秋玲.田军.WANG Guangming.TAO Yan.KONG Qiuling.TIAN Jun 细辛脑溶解度及羟丙基环糊精包
合作用的考察[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4)
2. 吴晓明.狄留庆.毕肖林.刘嘉.WU Xiao-ming.DI Liu-qing.BI Xiao-ling.LIU Jia 穴贴定喘膏中挥发油不同环
糊精包合物对透皮吸收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8)
3. 景明.李季文.吴红彦 复方甘草片挥发性成分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14(3)
4. 韩彬彬.裴会娜.孙海松.宁劝奎.任勇.HAN Bin-bin.PEI Hui-na.SUN Hai-song.NING Quan-kui.REN Yong 龙血
竭-环糊精包合作用研究及其片剂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
5. 孔秀芹.候丽娟.葛海涛.刘志礼.殷志敏 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γ-亚麻酸-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期刊
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
6. 胡文茜.孙午兴 棕铵合剂沉淀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方法[期刊论文]-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3,11(6)
7. 张钢平.毕雪艳.付乃华.赵作连.李莉 氯化铵甘草合剂中阿片碱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改进[期刊论文]-中国医院
药学杂志2007,27(2)
8. 魏西莲.桑青.尹宝霖.孙得志 β-环糊精与十四烷氧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包结作用[期刊论文]-日用化学工
业2003,33(3)
9. 廖斌明 氯化铵甘草溶液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期刊论文]-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
10. 魏西莲.刘雪.孙国春.尹宝霖.孙得志 β-环糊精与3-十二烷氧-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包结作用[期刊论文]-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

引证文献(5条)
1.任晓文.王博.李洪起.连潇嫣.徐为人 β-环糊精包合阿德福韦的理论研究[期刊论文]-现代药物与临床 2009(3)
2.伍永富.吴品江.魏萍.吴大章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木犀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期刊
论文]-中草药 2010(7)
3.谷福根.韩磊.孟根达来.王毅.吴春芝 β-环糊精选择性提取广枣总黄酮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
药理 2011(1)
4.谷福根.韩磊.孟根达来.王毅.吴春芝 β-环糊精选择性提取广枣总黄酮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药新药与临床
药理 2011(1)
5.朱士龙.陈迪钊.李勇.林红卫.段友构 青藤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2(7)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09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