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17 ] Yokozawa T , Owada S1 Effect s of ginsenoside2Rd in cephalo2
ridine2induced renal disorder [J ]1 N ephron , 1999 , 81 : 2002
2071
[ 18 ] Yokozawa T , Liu Z W1 The role of ginsenoside2Rd in cispla2
tin2induced acute renal failure [J ]1 Ren Fail , 2000 , 22 : 1152
1271
[ 19 ] Yokozawa T , Satoh A , Cho E J1 Ginsenoside2Rd attenuates
oxidative damage related to aging in senescence2accelerated
mice [J ]1 J Pharm Pharmacol , 2004 , 56 : 10721131
[ 20 ] Shi Q , Hao Q , Bouissac J , et al1 Ginsenoside2Rd from Pa2
nax notoginseng enhances ast rocyte differentiation f rom neu2
ral stem cells [J ]1 L i f e Sci , 2005 , 76 : 98329951
[ 21 ] Lian X Y , Zhang Z Z , St ringer J L1 Protective effect s of gin2
seng component s in a rodent model of neurodegeneration [J ]1
A nn N eurol , 2005 , 57 : 64226481
[ 22 ] Shin Y H , Kim S C , Han J W , et al1 Study on ginseng pro2
topanaxadiol and protopanaxat riol saponins2induced antinoci2
ception [J ]1 Korean J Physiol Pharmacol , 1997 , 1 (2) : 1432
1491
[ 23 ] Shin Y H , J ung O M , Nah J J , et al1 Ginsenosides t hat pro2
duce differential antinociception in mice [J ]1 Gen Pharmacol ,
1999 , 32 : 65326591
[ 24 ] Choi S S , Lee J K , Suh H W1 Effect of ginsenosides adminis2
tered int rat hecally on t he antinociception induced by cold wa2
ter swimming st ress in t he mouse [J ]1 B iol Pharm B ul l ,
2003 , 26 : 85828611
[ 25 ] Odani T , Tanizawa H , Takino Y1 Studies on t he absorption ,
dist ribution , excretion and metabolism of Ginwengsaponins
Ⅲ1 The absorption , dist ribution , excretion of ginsenoside
Rb1 in t he rat s [J ]1 Chem Pharm B ull , 1983 , 31 (3) : 10592
10661
[ 26 ] 陈 昕 , 周秋丽 , 王本祥1 人参皂苷 Rb1 在大鼠肠内菌代谢
物吸收入血成分的研究 [J ]1 药学学报 , 1999 , 34 (7) : 4812
4831
[ 27 ] 陈声武 , 王丽娟 , 王 岩 , 等1 人参皂苷 Rb1 和 Rd 对不同类
型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J ]1 中国药理学
与毒理学杂志 , 2001 , 15 (5) : 33023321
[ 28 ] Yang Z G , Chen A Q , Sun H X , et al1 Ginsenoside Rd elicit s
Th1 and Th2 immune responses to ovalbumin in mice [J ]1
V accine , 2007 , 25 : 16121691
[ 29 ] Kim D H , Moon Y S , Lee T H , et al1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ginseng saponins on t he st ress2induced plasma interleukin26
level in mice [J ]1 N eurosci l L et t , 2003 , 353 : 132161
[ 30 ] Yang Z G , Sun H X , Ye Y P1 Ginsenoside Rd f rom Panax
notoginseng is cytotoxic towards HeLa cancer cells and in2
duces apoptosis [J ]1 Chem B iodivers , 2006 , 3 : 18721971
[ 31 ] Chang T L , Ding H Y , Kao Y W1 Role of ginsenoside Rd in
inhibiting 26S proteasome activity [J ]1 J A gric Food Chem ,
2008 , 56 (24) : 120112120151
[ 32 ] Wang W , Zhao Y Q , Rayburn E R , et al1 I n vit ro anti2canc2
er activity and st ruct ure2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natural prod2
uct s isolated from fruit s of Panax ginseng [J ]1 Cancer Che2
mother Pharmacol , 2007 , 59 : 58926011
[ 33 ] Jeong H G , Pokharel Y R , Han E H , et al1 Induction of cy2
clooxygenase22 by ginsenoside Rd via activation of CCAA T2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 and cyclic AMP response binding
protein [J ]1 B iochem B iophys Res Commun , 2007 , 359 : 512
561
[ 34 ] Lee H J , Kim S R , Kim J C , et al1 I n vivo radioprotective
effect of Panax ginseng C1 A1 Meyer and identification of ac2
tive ginsenosides [J ]1 Phytother Res , 2006 , 20 : 39223951
[ 35 ] Tamura T J , Cui X , Sakaguchi N , et al1 Ginsenoside Rd pre2
vent s and rescues rat intestinal epit helial cells f rom irradia2
tion2induced apoptosis [J ]1 Food Chem Toxicol , 2008 , 46 :
3080230891
[ 36 ] 魏春雁 , 李向高 , 王秀全 , 等1 环保型人参皂苷 Rb1 高获取
量产业化分离方法 [ P ]1 中国专利 :CN1473841 , 20042022111
[ 37 ] Zhang C Z , Yu H S , Bao Y M , et al1 Purification and char2
acterization of ginsenoside2α2arabinofuranase hydrolyzing gin2
senoside Rc into Rd f rom t he f resh root of Panax ginseng
[J ]1 Process B iochem , 2002 , 37 : 79327981
[ 38 ] Yu H S , Liu H , Zhang C Z , et al1 Purification and charac2
terization of gypenoside2α2L2rhamnosidase hydrolyzing gype2
noside25 into ginsenoside Rd [J ]1 Process B iochem , 2004 ,
39 : 86128671
[ 39 ] Kim M K , Lee J W , Lee K Y , et al1 Microbial converison of
major ginsenoside Rb1 to pharmaceutically active minor gin2
senoside Rd [J ]1 J Microbiol , 2005 , 43 : 45624621
[ 40 ] Son J W , Kim H J , Oh D K1 Ginsenoside Rd production f rom
t he major ginsenoside Rb1 by β2glucosidase f rom T herm us
cal dophil us [J ]1 B iotechnol L et t , 2008 , 30 : 71327161
[ 41 ] Chi H , Ji G E1 Transformation of ginsenosides Rb1 and Re
f rom Panax ginseng by food microorganisms [J ]1 B iotechnol
L ett , 2005 , 27 : 76527711
[ 42 ] Park S Y , Bae E A , Sung J H , et al1 Purification and charac2
terization of ginsenoside Rb12metabolizing2β2glucosidase f rom
Fusobacterium K260 , a human intestinal anaerobicbacterium
[J ]1 B iosci B iotechol B iochem , 2001 , 65 (5) : 1163211691
[ 43 ] Chen G T , Yang M , Song Y , et al1 Microbial t ransformation
of ginsenoside Rb1 by A cremonium st rictum [J ]1 A p pl Mi2
crobiol B iotechnol , 2008 , 77 : 1345213501
[ 44 ] 杨 柳 , 许舜军 , 曾 星 , 等1 大鼠尿中人参皂苷 Rd 及其代
谢物的 LC2MS 研究 [J ]1 药学学报 , 2006 , 41 (8) : 74227461
[ 45 ] Wang W , Wang G J , Xie H T , et al1 Determination of gin2
senoside Rd in dog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2mass
spect romet ry after solid2phase ext raction and it s application in
dog pharmacokinetics studies [J ]1 J Chromatogr B , 2007 ,
852 : 82141
数理统计方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樊 岩1 ,黎 阳2 ,刘素香3 3
(11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160 ; 21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193 ; 31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 300193)
摘 要 :数理统计是中药质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 ,其内容也逐步
扩大。介绍了目前数理统计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几种主要方法。
关键词 :数理统计 ;中药质量控制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9) 05 0836 05
中药是我国的瑰宝 ,但其成分复杂、质量难以控制等问
题严重阻碍了其进军国际市场的道路。传统的性状鉴别和
显微鉴别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对于中药质量标准的要求 ,
单一指标难以反映中药复杂体系的作用特点 ,因此 ,数理统
计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 ———模式识别。模式识
别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
析 ,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而
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之中的一般为统计学方法 ,是根据中药
·638·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12219
所含化学成分 ,通过 TLC、UV、HPLC 等方法使其数字化 ,利
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处理 ,建立统计学识别模
式 ,找出规律性认识 ,对中药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 ,对其质量
给予全面的评价。
1 随机抽样
在中药质量控制中 ,随机抽样是极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抽样的目的在于对总体的统计规律进行判断 ,所抽样品应尽
可能地反映总体的特征 ,既要考虑抽样结果的代表性 ,又要
考虑抽样本身的可行性、简便性。《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
对于药材取样方法有详细的规定。以样本的特征去推测总
体的特征 ,需要根据样本构造出样本函数作为推测的基础。
样本可以得到样本均数、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误、中
位数、众数、极差等 ,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经常计算样品的标准
差 (RSD) 。
2 相关与回归
中药质量控制的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去研
究 ,而研究相关关系必须借助于统计学中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方法。药品质量是由多种实验可控制因素决定 ,因此质量可
作为因变量 y ,可控制因素作为自变量 x ,假设希望在可能的
情况下 ,用 y = 6β1 x 1 +ε1 ( i = 1 , ⋯, n , j = 1 , ⋯, m) 的线性
模型拟合 ( simulation) 的数据同实际实验数据比较 ,来检验
该模型的可取性 ,以及在此模型中各自变量对因变量 y 的作
用。其中 y 是单变量时 ,为多重回归 , y 是多变量时为多变
量回归。并期望以 y 筛选与药品质量关联较大的因素或工
艺参数。这是一个典型回归问题。实际应用时 ,往往由于某
个因素不仅同药物质量 y 有关联 ,同时与其他因子 x 之间有
相关 ,因此 ,对线性模型优化时 (如工艺参数的确定) ,为了提
高模型的价值 (增大 F值) ,从应用角度 ,一些因子需被剔除。
近年来 ,基于这种意义的线性有偏估计方法有了很大发展 ,
使得对实验取样设计的要求有所宽松 ,在质量控制研究中得
到了广泛应用 [1 ] 。
在银黄片中的黄芩苷测定中 ,黄芩苷在 5. 056~25. 28
μg/ mL 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建立了回归方程 : Y =
2. 5108 ×105 X - 5. 045 ×103 [2 ] 。张汉明等 [3 ]选择了葛根的
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多糖的量及抗内毒素活
性强度作为化学和药理指标 ,运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回归方
程 ;同时采用 Bayers 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分析方程 ,对葛属
植物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发现 ,黄酮类成分在逐步回
归分析中 ,没有达到相关水平 ,未进入方程 ;而多糖则与抗内
毒素活性呈负相关。
3 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是处理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
所以在有较多因素影响的中药研究中 ,正交试验被广泛应
用 ,并收到较好的效果。在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摸索性实验
中 ,中药提取方法的优化一般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 ,而正交
试验的数据处理一般使用方差分析的手段筛选出最佳提取
条件。在进行摸索性试验之前 ,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用
几因素几水平的方差分析方式。
王新等 [4 ]建立苦丁茶冬青叶中多糖的测定方法时 ,采用
正交试验表 ,考察苯酚体积、浓硫酸体积、反应时间等影响显
色因素 ,最后建立的方法线性范围宽 ,精密度、稳定性、重现
性好 ,回收率高。弓晓峰等 [5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香草醛
高氯酸法测定黑灵芝中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总量的测定
方法 ,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
4 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的数据一般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
411 单变量方差分析 :是通过考察因素的不同水平 (如不同
温度) ,比较指标值的变化与误差变异项 ,决定其与考察因素
的相关性。由于应用者往往愿意采用一些系统抽样的实验
设计技术 ,如拉丁方以及正交表 ,在保证各因素之间能够相
互正交的同时 ,对每个因素的独立作用作出评价。因而 ,在
实验因素的筛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12 多变量方差分析 :作为方差分析 ,多变量同变量分析的
基本思想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这种分析 ,在一次性分析中可
考虑各因素不同条件下的多种观测指标变化 ,因此它可通过
分离观测指标之间的协方差而高效率地检测出考查因素是
否同时是影响这些观测指标 ,因而筛选那些可全方位影响药
品质量的可控因素。同时这种分析还可以避免分别逐次用
单一指标评估考查因素的方差分析造成的由于重复利用小
概率事件获得的假阳性结论。因此 ,尤为适合中药质控实验
研究。朱燕飞等 [6 ]在对胆南星质量控制实验中 ,多元方差分
析结果显示猪胆汁来源对 H1 、H2 和 H3 的联合分布有非常
显著影响 ( P < 0. 001) ,而蒸时间对其未见有显著影响。说明
在饮片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 ,辅料胆汁是很关键因素。
5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又称集群分析 ,它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数
理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可将一些观察对象依据某些数量特
征加以归类 ,在生物学和医学分类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在现今中药质量控制中也经常被使用。
模糊聚类分析常用于中药质量控制。模糊聚类分析首
先进行数据标准化 ,取需质量分类药物作为样品集 ,对每个
样品测得的若干个指标 ,作为原始数据。由于原始数据可能
有不同的量纲或数据不在[0 ,1 ]区间上 ,须根据标准化公式 ,
进行标准化变换。也就是根据模糊理论要求 ,将数据压缩到
区间[0 ,1 ]上 ,这样方可进行药物间的相互比较。标准化公
式为 :
X′ik = X ik - X kS k ( i = 1 , 2 , ⋯, n; k = 1 , 2 , ⋯, m)
其中 X k 表示第 k 个指标的样品均值 , S k 表示第 k 个指标的
样品标准差 , X ik为原始数据 , X′ik 为标准化后数据 , n 为样品
个数 , m 为每个样品测得指标个数。
然后建立模糊相似矩阵。①主观评价法 :根据经验直接
对样品的关系程度评分 ,如某种中药分成质量好、质量一般、
质量差 ,疗效分成疗效高、疗效中等、疗效差 ,那么表示质量
与疗效的“质效相符”关系就是一个模糊阵 ,若中药“质好、效
高”,“质效相符”的关系程度数为 1 ,“质好、效低”的“质效相
符”数为 0 ,“质好、效中等”的“质效相符”数为 0. 8 等。②公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卷第 5 期 2009年 5月 ·附 1 ·
式法 :有 10 余种计算公式供选择。
再根据模糊矩阵 R 求质量分类 ,方法有编网法、Boole 阵
法、闭包传递法、逐步划分法。
将模糊分析法用于中药质量分类中 ,除可以较明显地区
分质量优劣外 ,还可根据同类药性能基本相同的原理 ,解决
一些中药材的代用品问题 ,这也对开发药源有一定的实际意
义 ,并为评价药品质量 (等级)提供另一种重要依据。最后需
说明的是 ,模糊方法中涉及λ值选取问题 ,实际应用中 ,主要
是根据专业知识及经验确定 [7 ] 。
王文清等 [8 ]采用 RP2HPLC 法定量分析国内 10 个不同
产地的大青叶中邻氨基苯甲酸、丁香酸、腺苷、靛玉红的量 ,
用雷达图评价指标成分的平衡分布 ,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对
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根据雷达图显示结果 ,在进行系
统聚类分析之前 ,为消除由于数据变换的幅度和范围以及数
据分布的非正态性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对所得分析数据采用
极差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经标准化变换后 ,采用欧
氏距离平方法计算样品间相似性程度 ,选用中间距离法进行
聚类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将 10 个样品按其质量等级划分
为 5 类。张重义等 [9 ] 用 ICP2A ES 法测定药材中微量元素 ,
UV 法测定绿原酸、总黄酮的量 , HPLC 法测定环烯醚萜苷、
常青藤皂苷元、齐墩果酸的量 ,以范围标度化法进行数据的
预处理 ,计算样本间的欧氏距离 (相似系数的计算基于标准
化矩阵 ,聚类统计量为标准化欧氏距离系数) ,聚类运算分别
采用最短距离法、中心距离法等 ,得出相应的聚类树系图。
魏岚等 [10 ]采用 HPLC 建立龙胆药材指纹图谱 ,对 40 个产地
的龙胆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 ,获得包括龙胆苦苷的 18 个
色谱峰 ,将各色谱峰相对于内参比峰的峰面积量化 ,得到
40 ×18阶原始数据矩阵 ,运用 SPSS 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
采用组间联结法 ,利用夹角余弦作为样品的测度 ,聚类分析
将 40 个产地的龙胆药材分为 3 类。
6 判别分析
判别分析是类别明确的一种分类技术 ,其根据观测到的
某些指标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在中药质量控制实验
中 ,判别分析是指在已知研究对象分成若干类型并取得各种
类型的一批已知样品的观测数据 ,在此基础上建立判别式 ,
然后对未知类型的样品进行判别分类。应用判别分析方法 ,
可以通过以某一公认指标 (如活性成分的量) 对一些简便可
测的理化指标进行多重回归 ,并应用方差回归检验技术对这
些指标进行筛选 ,最终给出判别函数。
6. 1 最大似然法 :该法是建立在概率论中独立事件乘法定
律的基础上 ,适用于各指标是定性或半定量的情况。
6. 2 Fisher 判别分析 :用于两类或两类以上之间 ,但常用于
两类间判别。
6. 3 Bayes 判别分析 :用于两类或两类以上之间判别 ,要求
各类内指标服从多元正态分布。Bayes 判别法是对“类”以外
的新样品进行评定质量 ,而各种“类”的建立可通过多种途
径 ,如理化鉴别分类、模糊分析法分类、专家评定分类等。张
亮等 [11 ]采用反相 HPLC 法对六味地黄丸缺味药模拟方的浸
出物进行分析 ,选取 9 个色谱峰的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
值作为样本特征变量 ,通过 169 个训练集样本建立了其中 3
种缺味药的 Bayes 法判别分析数学模型。结果 3 种缺味药 4
种模式的平均正确识别率为 100 % ,对 169 个预示集样本的
平均预示率也为 100 %。表明 Bayes 法能对六味地黄丸 3 种
缺味药进行准确识别。
6. 4 Logistic 回归 :常用于两类间判别。不要求多元正态分
布的假设 ,故可用于各指标为两值变量或半定量的情况。
7 主成分分析
对同一个体进行多项观察 ,涉及多个随机变量 ,都是个
体性质的反映 ,表面上处于同等地位 ,实质上信息量参差不
齐 ,一时难以综合。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一或几个较
好的综合指标来概括多个随机变量 ,并且所确定的综合指标
互相独立的代表某一方面。主成分分析法就是根据样本特
点 ,选取与问题最相关的特征来参与分类的。其数学模型
为 :设有 m 个指标 X 1 , X 2 , ⋯, Xm ,欲寻找可以概括这 m 个
指标主要信息的综合指标 Z 1 , Z2 , ⋯, Zm 。从数学上讲 ,就是
寻找一组常数 ai1 , ai2 , ⋯, aim ( i = 1 , 2 , ⋯, m) ,使这 m 个指标
的线性组合 ( Z1 = a11 X1 + a12 X2 + ⋯+ a 1m X m , Z2 = a21 X 1 +
a22 X2 + ⋯+ a 2m X
m
, ⋯⋯, Zm = am1 X 1 + am2 X 2 + ⋯+ amm X m )
能够概括 m 个原始指标 X 1 , X 2 , ⋯, Xm 的主要信息 ,其中各
Zi ( i = 1 , 2 , ⋯, m) 互不相关。这些矢量即称为主成分。该
方就是根据样本特点 ,选取与问题最相关的特征来参与分类
的。近年来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质量鉴别分析中应用比较
广泛 [12 ] 。
7. 1 加权主成分分析 [13 ] :综合评价产生综合指数的基本方
法就是加权评估法 ,权重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重要性权和信
息量权两大类 ,重要性权属于主观赋权 ,信息量权属于客观
赋权。主成分分析用于多指标评价的传统方法采用的都是
信息量权 ,并没有考虑到指标间相互存在的重要度差异。所
以 ,一般的实际综合评价问题 ,对原始评价指标也往往要赋
予重要性权。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将重要性纳入主成分的信
息加权评价中。
对评价指标 X 1 , ⋯, X p ,根据它们对评价问题的重要性通
过某种方法给它们依次赋予重要性权数 W 1 , ⋯, W p ,且进行
归一化处理 :设 6p
i = 1
w i = 1 ,构造新数据阵 x 3 = xij n×p =
w 1 x 1
3
, w 2 x 2
3
, w 3 x 3
3 ⋯w p x p 3 ,用 x 3 = x ij 3 n×p的协
方差来刻画指标 X i与 X j间的相关性 ,并由此展开主成分分析
评价。这样进行分析的意义在于使被赋予更大权数的、在评
价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变量的数据方差相应被拉长 ,在主成分
分析评价中 ,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从而将主、客观赋权有机地
结合起来 ,使评价结果更加符合综合评价问题的目标和实际。
7. 2 非线性主成分分析 [14 ] :当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
强 ,或变量的个数较多时 ,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往往不尽人
意 ,为此 ,考虑构造关于原始变量的非线性综合评价函数 ,利
用 SAS 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非线性主成分分析。针对主成
分分析的非线性化处理方法各异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把每
一个观察变量 X i 通过 PRINQUA 语句变成一个新的变量
·附 2 ·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T xi ,再对 T xi 做主成分分析 ,记其主成分为 prin1、prin2 ,每个
主成分 prin 都是 T xi 的线性组合 ,且不同主成分之间也不相
关 ,主要问题是从 X i 变为 T xi 是一个非线性变化 ,不能用一
个数学表达式来表达 ,所以 ,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主要用
于解析数据 ,揭示数据中存在的信息。
聂磊等[15 ]以痛必定粉针和多波长栀子色谱指纹图谱为
例 ,将得到的色谱指纹图谱样本排列成数据矩阵 ,进行主成分
分解 ,并选用包含信息最多的第一主成分为对照指纹图谱 ,与
均值法和中位数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主成分分析法生成的对
照图谱 ,均值法和中位数法得到的结果非常相近。刘超等[16 ]
采用 HPLC法测定了白花丹 10 批样品 ,以主成分分析法对色
谱数据进行处理 ,并将结果投影在二维图谱上 ,找出离异样
品 ,并将其去除 ,建立了白花丹药材 HPLC 标准指纹图谱。冯
雪松等[17 ]通过色谱数据 ,建立了白芍的质量评价模式。首先
通过实验获取同一品种不同质量 29 个白芍样本的高效液相
色谱数据。然后依照非线性的核主成分分析进行数学特征提
取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数据所含原始信息 ,使新变量为原变
量的非线性组合 ,并增强其模式差异 ,进而可以运用主因子来
研究样本。张耀奇等[18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16 种苍术及类
似品、3 种相关成药 (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的毛细管气相色
谱数据进行了模式识别研究。采用 Shanon 信息量方程计算。
结果显示 ,苍术和白术有明显区别 ;茅苍术和北苍术虽为《中
国药典》规定的正品苍术 ,但从挥发性成分来看 ,两者有明显
区别 ;北苍术和关苍术区别不大 ;3 种相关成药 ,以三妙丸有别
于其他两种。曾明等[19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来源于全国不同
产地的野葛及葛属的其他品种植物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研
究。样品野葛和粉葛相近 ,说明两者成分较为一致 ;但与其他
样本间有一定差距 ,说明葛属的其他品种同野葛和粉葛的化
学成分有所不同 ,不宜作为葛根入药。陈军辉等[20 ]采用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 12 个西洋参样品中的 15 种无机元素
进行测定 ,用 HPLC法测定上述样品中的 7 种人参皂苷的量 ,
用蒽酮2硫酸法测定其中多糖的量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测
得的西洋参样品的 23 个变量进行分类研究 ,12 个西洋参样品
得到合理的分类。
8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一门
非线性科学 ,它在模式识别、数据处理及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得到了应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
人脑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 ,借鉴了人脑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
过程 ,以数学网络拓扑结构为理论基础 ,具有巨量并行性、高
度容错能力、信息加工和贮存的一体化以及自组织、自学习
功能的特征。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种人工神经网络是
BP(back propagation) ,其特点是非线性能力强 ,具有自组
织、自适应、自学习能力 ,高度错容性和稳健性。该网络有 3
层 :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 ,分别对应于系统的输入、过渡
和输出。
人工神经网络运用相关技术获取全面反映中药内在质
量的电信号或图像 ,综合评价中药 ,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刘雪松等 [21 ]针对分类界线模糊的药品质量类别快速测
定难的问题 ,将近红外光谱分析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 ,提
出近红外光谱模糊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用于计算辨析中药等
化学组成复杂药品的类别 ,从而快速评定这类药品的质量。
以参麦注射液为分析对象 ,以鉴别其生产厂家这一模式分类
问题为例 ,结果表明 ,其分类准确率达到 94. 2 % ,明显优于经
典的 BP 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84. 6 %) ,可望用于中药产品质
量类别的快速检测与评价。蔡煜东等 [22 ]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
的典型模式 ———反相传播模型 ,建立了中药威灵仙质量评价
的计算机智能专家系统。将神经网络模型的最后 1 个隐节
点 (隐蔽层第 11 个神经元)删去 ,即相关权重置为零 ,所得到
的神经网络模型记为模型B ,原来的模型记为模型 A ,对 4 个
未知样品的判别无误 ,可见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容错、抗干
扰能力。
9 结语
数理统计是现代管理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适合
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判定和评价 ,中药是复杂的化学体系 ,单
一指标难以反映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特点。多指标
综合评价正成为中药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发展的趋势 ,近年
来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对中药复杂体系认证的逐步深
入 ,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将进一步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得到应用。
从而使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特点得到充分表征。更客观
地反映中药的质量 ,以达到全面控制中药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
[ 1 ] 赫 炎 , 沈 欣 , 靳卫东 , 等1 中药质量控制实验设计研究
[J ]1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1999 , 3 (6) : 262291
[ 2 ] 李冬春 , 陈黄保1 HPLC 法测定银黄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J ]1
中药材 , 2005 , 28 (5) : 43124321
[ 3 ] 张汉明 , 曾 明 , 郑水庆 , 等1 中药葛根及同属植物的化学
模式识别研究 ( Ⅱ) [J ]1 中草药 , 2001 , 32 (3) : 2531
[ 4 ] 王 新 , 陆慧宁 , 林少琨 , 等1 苦丁茶冬青叶多糖的提取及
含量测定 [J ]1 时珍国医国药 , 2006 , 18 (5) : 8251
[ 5 ] 弓晓峰 , 谢明勇 , 陈 奕1 黑灵芝中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
总量的光度测定 [J ]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6 , 18 (5) :
8251
[ 6 ] 朱燕飞 , 赫 炎1 主成分分析在胆南星质量控制研究的应用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5 , 30 (14) : 1089210911
[ 7 ] 杨松涛1 模糊分析法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J ]1 安徽中
医学院学报 , 1996 (5) : 431
[ 8 ] 王文清 , 彭 静 , 万 进 , 等1 不同产地大青叶质量的化学
模式识别 [J ]1 中草药 , 2007 , 38 (6) : 92129251
[ 9 ] 张重义 , 李 萍 , 李会军 , 等1 道地与非道地产区金银花质
量的比较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7 , 32 (9) : 78627891
[ 10 ] 魏 岚 , 陈晓辉 , 张 鹏 , 等1 龙胆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
纹图谱及聚类分析 [J ]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7 , 24 (5) :
29222951
[ 11 ] 于承浩 , 吕青涛 , 王 晶 , 聚类判别分析方法评价六味地黄
丸质量的研究 [J ]1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2 , 26 (5) : 3752
3781
[ 12 ] 周永治 , 郭 戎 1 主成分分析法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J ]1
生物数学学报 , 1995 , 10 (3) : 20022041
[ 13 ] 谢爱荣 , 田 盈1 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在教师素质考评中的应
用 [J ]1 中国教育导刊 , 2007 , 6 : 491
[ 14 ] 卢艳超 , 张彩庆1 用非线性化的方法对主成分分析法的改进
[J ]1 知识丛林 , 2005 , 9 : 1271
[ 15 ] 聂 磊 , 胡 震 , 罗国安 , 等1 一种对照指纹图谱生成的新
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J ]1 中成药 , 2005 , 27 (6) : 6211
[ 16 ] 刘 超 , 刘 圆 , 彭镰心1 白花丹药材 HPLC 指纹图谱的研
究 [J ]1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 28 (6) : 9301
[ 17 ] 冯雪松 , 刘雅茹 , 张克荣 , 等1 模式识别在白芍质量控制中
的应用 [J ]1 中草药 , 2006 , 37 (4) : 59225951
[ 18 ] 张耀奇 , 潘 杨 , 王天山 , 等1 术类中药及其相关成药质量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卷第 5 期 2009年 5月 ·附 3 ·
的主成分分析 [J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7 , 13 (3) : 1492
1501
[ 19 ] 曾 明 , 张汉明 , 郑水庆 , 等 1 中药葛根及同属植物的化学
模式识别 [J ]1 中草药 , 1998 , 29 (10) : 65226541
[ 20 ] 陈军辉 , 谢明勇 , 王远兴1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西洋参样品分
类研究 [J ]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6 , 18 : 1931 [ 21 ] 刘雪松 , 程翼宇1 用于中药药品质量快速检测的进红外光谱模糊神经元分类方法 [J ]1 化学学报 , 2005 , 63 (24) : 2216222201[ 22 ] 蔡煜东 , 宫家文 , 甘俊人 , 等1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评价中药威灵仙的质量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1993 , 18 (9) : 51825201
药用植物种子标准化研究进展
李秀凤 ,葛淑俊 3 ,王静华 3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1)
摘 要 :药用植物种子的质量是提高中药产品产量、品质、高效的基础 ,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我国
绝大部分药用植物种子还没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质量标准 ,无法对市场上的药用植物种子质量进行检验和有效控
制。对种子标准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详细描述了药用植物种子检验规程的主要质量标准 (发芽率、净度、千
粒质量、含水量等)的测定方法 ,并据此来制订药用植物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种子标准化 ;种子检验 ;分级标准
中图分类号 :R282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9) 05 附 4 04
提高种子质量是“兴农之道、兴企之源”,是经营者对使
用者承诺的一种体现 ,也是使用者对经营者诚信的认知。但
我国药用植物的种子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种子为农
户自用或农户之间流通 ,部分进入市场流通的种子由个体商
贩经营 ,规模小、分散、无序 ,因此药用植物种子检验工作无
标准可依 ,极大影响了种子质量。魏建和等 [1 ]对我国北方地
区常用大宗药材的种子质量现状进行过一次调查 ,结果表明
来自不同市场或产区的药材种子质量参差不齐。36 种药材
770 批次种子的平均净度为 90. 5 % ; 平均生活力 54 % ,
16. 2 %的种子生活力低于 20 % ;净度及生活力均达播种要
求的种子批次仅占 52. 6 % ;同时药材不同批次种子生活力、
千粒重均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 ,种子播种质量较差 ,种
子、种苗的生产基本处于原始的初级生产水平。目前 ,除了
国家标准局 1986 年发布了人参种子国家标准 ,绝大部分中
药材种子还没有相应的检验标准和质量标准 ,无法对市场上
的中药材种子质量进行检验和有效控制。因此 ,开展药用植
物种子标准化研究是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急需解决的重
要问题。
1 药用植物种子标准化的内容
1. 1 种子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 :种子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
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
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包括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2 ] 。
中国种子标准化包括品种标准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 ,具
体指 5 个方面 :良种标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子加工、包
装与贮藏标准 [3 ] 。它可以把国内外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最
新科研成果、生产管理经验组装配套 ,变成简便可行的技术
规范 ,准确地传授给企业和农民 ,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提
高农业生产力。而完善有效的种子标准化体系则贯穿于种
业各领域和过程 ,把种业管理纳入过程控制 ,从而利于种业
实现育、繁、推一体化 ,增强种子市场竞争力。
1. 2 药用植物种子质量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药用植物优良
品种的选育不够重视 ,相关研究进展缓慢 ,缺乏良种生产基
地和严格的制种技术 ,种子质量无标准等 ,造成药用植物的
种子种苗生产处于半原始的自然采集状态 ,栽培生产过程中
品种混乱、质量低劣。孙群等 [4 ]对市售甘草种子的质量进行
的调查分析 ,表明中国市售甘草种子质量良莠不齐 ,净度、发
芽率、硬实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且有的种子经过破硬实处
理 ,有的未经处理 ,所有出售的甘草种子均无包装及质量、栽
培技术说明。一些大宗药材的栽培品种 ,多数也存在着几种
类型的混杂、退化问题 ,如全国山栀子品种存在 6 种类型 ,川
麦冬是由 3 种类型组成的混杂群体 ,全国各地生产的薏苡也
有很多品种 [5 ] 。
药用植物种子种苗流通的混乱 ,给我国中药材生产带来
了极大的危害 ,重大种子质量事故常常发生 ,大大挫伤了药
农的种植积极性。1996 年桔梗受出口韩国的影响 ,桔梗种
子非常紧俏 ,市场出现销售陈桔梗种子的现象。浙江的一些
药农购买的桔梗种子 ,播种后不出苗 ,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
用植物研究所测定 ,发芽率仅 2 % ,鉴定为丧失发芽率的陈
桔梗种子 ,使药农蒙受很大损失 [4 ] 。近年来 ,如白术、半枝
莲、夏枯草、板蓝根等药材均有大面积不出苗或出苗率极低
的报道 ,农民零星购种不出苗的问题更是普遍。
与农作物种子标准化进程相比 ,药用植物种子无论在管
·附 4 ·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11210
基金项目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08B024) ;河北省支撑计划 (092764240)
作者简介 :李秀凤 (1983 —) ,女 ,河北保定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从事药用植物育种及种子学研究。
Tel : (0312) 7528126 E2mail :lixiufeng444 @163. com3 通讯作者 葛淑俊 E2mail :auhgeshj @yahoo. com. 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