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3种已上市中成药中指标成分量的状况分析及思考



全 文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7期2008年7月
3种已上市中成药中指标成分量的状况分析及思考
周跃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 100038)
摘要:以已上市银杏叶片、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为对象,通过对lo所省级药品检验所抽检数据的分析,了解已
上市中成药中指标成分量的波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建议在中成药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项中,根据品种特点,规定
指标成分量的合理量范围。以提高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另建议按含量测定项的作用进行分类,将仅规定低
限的含量测定项改为限量检查项。
关键词:银杏叶片;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8)07—1115一04
“含量测定”是中成药质量标准中的定量分析项目,是评
价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已上市中成药中指标成分的
量波动状况,笔者选择银杏叶片、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为
对象进行了调查,以期为确定中成药中指标成分量的限度和
保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均一性提供参考。
1 3种已上市中成药中指标成分定量数据的来源及要求
1.1数据来源:从10个省级药检所2006、2007年度抽检的
检验报告中,查阅了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进行检验的银
杏叶片、六味地黄丸、复方丹参片的数据,包括:品名、批号、
规格、含量测定数据(1)、含量测定数据(2)、生产企业名称
等。将以上内容汇总后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形成供分析
用的数据资料。
1.1.I银杏叶片:分析的数据中,银杏黄酮醇苷的定量数据
共有106批。涉及26家企业的产品。其中有1批数据的企业
数为8家,2批数据的企业数为4家,3批的5家,4批3家,5
批1家,6批1家,8批1家,11批2家,22批1家。银杏内酯的
定量数据共有112批,涉及28家企业的产品,其中有1批数
据的企业数为7家,2批数据的企业数为5家,3批的7家,4
批3家,5批1家,6批1家,7批1家。11批1家,12批l家,21
批1家。
1.1.2六味地黄丸:马钱苷的定量数据大蜜丸97批,水蜜
丸69批,小蜜丸27批,共193批。大蜜丸涉及31家企业,水蜜
丸涉及35家企业,小蜜丸涉及12家企业,不同规格之间有交
叉,共涉及72家企业。其中,有1批数据的32家,2批数据的
19家,3批数据的10家,4批数据的5家,5批3家。7批1家,
11批1家,26批1家。另有14批生产单位不明。丹皮酚的定
量数据大蜜丸86批,水蜜丸68批,小蜜丸27批,共181批,涉
及72家企业。其中,有1批数据的33家,2批数据的19家,3
批数据的12家,4批数据的2家,5批3家,6批1家,10批1
家,21批1家。另有14批生产单位不明。
1.1.3复方丹参片:丹参酮I一的定量数据共有258批。涉
及87家企业。其中有1批数据的企业数为39家,2批数据的
企业数为22家.3批的9家,4批5家,5批3家,6批2家,7批
1家,8批1家,9批1家,11批1家,12批1家。23批1家,25
批1家,另有6批生产单位不明。丹参酚酸B的定量数据共有
221批,涉及77家企业,其中有I批数据的企业数为37家,2
批数据的企业数为15家,3批的11家,4批3家,5批2家,6
批3家,7批1家,8批1家,9批1家,12批1家。18批1家,21
批1家,另有6批生产单位不明。
I.2数据要求: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执行,要求规格
明确,质量符合标准。对于数据不合格的批次.删除该批次的
数据。不同省级药检所检验的同批次产品,或者同一省级药
检所对同批次样品的重复检验数据,取平均值按1个批次录
入。对于测定项目不全的批次,取已有数据录入。此外。删除
了规格不明确、标准来源不明确或执行其他标准的数据。其
中,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酚酸B量不合格的批次较多,占总数
的8%左右,均剔除。
由于不同品种的测定指标不同。同品种不同规格量的限
度也不同。难以直接进行相互之间的数据比较,所以,本文采
用实际定量数据与量的限度的比值(相对量j为指标进行分
析。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银杏叶片每片含黄酮醇苷不
低于9.6mg,某批银杏叶片黄酮醇苷量为14.4mg,则其相对
量为1.5;六味地黄有大蜜丸、小蜜丸、水蜜丸3种规格,其量
的限度各不相同,采用相对量可以进行不同规格之间的比较。
2三种已上市中成药中指标成分相对量数据的分布状况
2.1 指标成分相对量数据的频数分布:从表I~3的数据
看,银杏叶片中黄酮醇苷相对量的波动范围在1.o~I.5,其
中92.4%批次的黄酮醇苷量在l~1.3。银杏萜类内酯的相对
量在1.O~3.0,数据相对较分散,其中92.0%的萜类内酯的
相对量在l~2。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的量在1.O~5.0,其中
96.39%批次在1.0H2.5,88.42%批次在1.O~2.0。丹皮酚
的相对量在1.0H3.5,其中93.38%在1.0~2.4,88.41%的
批次在1.0~2.2。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n的离散度较大,
87.11%批次的相对量在1.0~3.0,最高达到8.5。而丹参酚
收稿日期:2008一01—28
作者简介:周跃华(1963一),男,副主任药师,从事中药新药的技术审评工作。
万方数据
·1116· 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7期2008年7月
表1 银杏叶片中指标成分相对量的频数分布
Table1 Frequencydistributionforelativecontent
oftargetconstituentsinYinxingyeTablet
表2
Table2
六昧地黄丸中指标成分相对量的频数分布
Frequencydistributionforelativecontent
oftargetconstituentsinLiuweiD huangPill
相对量范围 批赛皮‰/% 相对鼍范围 批芸撤‰/%
1.O≤n<1.230 16.57 1.O≤月<1.2 65 33.68
1.2≤”<1.4 36 19.89 1.2≤n<1.4 37 19.17
1.4≤n<1.630 16.57 1.4≤n<1.6 36 18.65
1.6≤n<1.829 16.02 1.6≤n<1.8 23 11.92
1.8≤H<2.019 lO.50 1.8≤H<2.011 5.70
2.O≤月<2.2 16 8.84 2.0≤月<2.5 14 7.25
2.2≤n<2.4 9 4.97 2.5≤n<3.0 4 2.07
2.4≤”<2.6 5 2.76 3.O≤n<4.0 l 0.25
2.6≤月<2.8 1 0.55 4.O≤n≤5.0 2 1.04
2.8≤n<3.0 5 2.76
3.O≤”<3.5 1 0.55
表3复方丹参片中指标成分相对量的频数分布
Table3 Frequencydistributionforelativecontentof
targetconstituentsinCompoundDa shenTablet
删量范围拦篙/% 黼相等篙/%
1.0≤n<1.545 17.44 1.O≤n<1.290 40.72
1.5≤H<2.088 34.11 1.2≤n<1.4 60 27.15
2.O≤n<2.561 23.64 1.4≤n<1.6 33 14.93
2.5≤<3.031 12.02 1.6≤n<1.816 7.24
3.O≤n<3.517 6.59 1.8≤n<2.012 5.43
3.5≤”<4.0 10 3.88 2.0≤n<2.5 7 3.17
4.0≤n<4.5 4 1.55 2.5≤月<3.0 2 0.90
4.5≤n<8.5 2 o.78 3.0≤月<3.5 1 0.45
酸B相对量的数据较集中,95.48%的相对量在1.0~2.0,最
高不超过3.5,考虑到约有总批次8%的复方丹参片因丹参酚
酸B量不合格而被剔除,故认为,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酚酸B
的实际量分布比表中数据更为分散。
2.2指标成分相对量的分布趋势:将106批银杏叶片黄酮
醇苷的相对量数据按生产单位、生产批号、检验省所分别排
序后做散点图,均未见明显规律,大部分相对量在1~1.4。
112批银杏叶中萜类内酯相对量数据按生产单位排序后所
做散点图(图1)显示,数据的波动似与生产单位有一定关系,
第3~14批样品为某生产企业的产品,数据波动较大,第89
批以后,大于2.0的批次分别来自2个提供数据较少的企业。
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相对量的散点图(图2-A)中,前97
批为大蜜丸,98~165批为水蜜丸,166~193批为小蜜丸,除
小蜜丸的离散度相对较小外,均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六味
地黄丸中丹皮酚相对量的散点图(图2一B)中,1~86批为大
蜜丸。87~154批为水蜜丸,155~181批为小蜜丸。其中小蜜
丸中丹皮酚相对量的离散度相对较大,且与生产单位有关。
丹皮酚相对量的离散度总体上稍大于马钱苷。
豳j


由I


图1银杏叶片中萜类内酯的相对量状况
Fig.1Situationofrelativecontent
ofginkgoterpenelactones
A 。
◆大蜜丸▲水蜜丸一小蜜丸


t·‘:

· .
∞墨,参量j{咎:专;尊:÷沁《缸冬:i::j·‘芝≯。o
0 50 loo 150 200
批次(按生产单位摊序)
圈2六昧地黄丸中马钱苷(A)和丹皮酚(B)的相对量状况
Fig.2Situationonrelativecontentofloganin(A)
andpaeonoi(B)inLiuweiD huangPill
258批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I一的相对量波动较大,有2
批产品的量达到8(图3一A)。221批复方丹参片丹参酚酸B的
相对量波动相对较小,大部分数据在1.O~2.5(图3一B)。此
外,相对量数据的离散度似乎与生产单位有关,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状况。
2.3指标成分相对量的波动状况:从表4中银杏黄酮醇苷
及银杏内酯相对量的标准差看,不同企业产品的量波动相差
∞如∞∞∞如∞如∞如∞
5
4
4
3
3
2
2●●O
0
鲫宦罂
万方数据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7期2008年7月·附1·
窿】


批次(按牛产单位律序)
图3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A)和丹参酚酸B(B)的相
对量状况
Fig.3Situationonrelativecontentof anshinoneIA
(A)andsalvianolicacidB(B)inCompound
DanshenTablet
关:1)银杏叶片为提取物投料的品种,其质量标准中同时有
两个指标成分,通常在保证其中一个指标符合要求,且量相
对稳定的同时,另一个指标的量波动相对较大;2)黄酮醇苷
的测定采用水解后测定苷元的方法,黄酮醇苷的变化难以准
确反映出来,而银杏内酯的稳定性较差。量波动也相对较大。
表5显示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和丹皮酚的量波动,在不
同生产单位产品之间差异较大,且不同企业生产的单批产品
混合组的离散度较大。表现出不同生产单位之间质量控制方
面的差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同企业的产品中,马钱苷的
量波动与丹皮酚并不同步,可能与两个指标成分分别源于不
同药材有关。六味地黄丸为药材直接粉碎人药的品种,其中
指标成分的量波动情况主要由药材的质量波动引起,如果规
定药材的产地、采收、贮藏,加强其质量控制,可以减少不同
批次中成药之间指标成分的波动。此外,从丹皮酚量的波动
看,大蜜丸波动较小,而小蜜丸和水蜜丸波动较大,可能与工
艺有关,大蜜丸不用干燥,而水蜜丸及小蜜丸需要低温干燥,
对挥发性的丹皮酚的量有一定影响。
从表6可见,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I一及丹参酚酸B的
量波动情况与企业有关,企业3的波动较小,而企业l的波动
较大。多个企业单批混合组的量波动也较大。丹参酚酸B的
波动整体小于丹参酮I一,可能与统计时剔除了约总数8%的
不合格样品有关。此外。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复方丹参
片及丹参药材的质量标准推算,丹参酮Ⅱ一的理论转移率仅
为22.2%,丹参酚酸B为37%,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工艺对
指标成分在制剂中保留量的影响,需要固定工艺参数,加强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表4不同来源的银杏叶片中指标成分相对量的比较
Table4 Comparisonw threlativeconstentoftargetconstituentsinYinxingyeTabletfromdifferentsources
表5不同来源的六味地黄丸中指标成分相对量的比较
Table5 Comparisonw threlativecontentoftargetconstituentsinLiuweiD huangPillfromdifferentsources
万方数据
·附2·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7期2008年7月
衰6不同来源的复方丹参片中指标成分相对量的比较
Table6 Comparisonw threlativecontentoftargetconstituentsinCompoundDa shenTabletfromdifferentsources
3讨论
3.1本文分析的3个不同品种之间指标成分的相对量波动
有一定差异。其中,银杏叶片为提取物投料经简单加工制成
的制剂,六味地黄丸为全生药粉入药制成的制剂,复方丹参
片为经醇、水提取后制成的制剂。从数据看,指标成分相对量
的稳定性或均一性的趋势为:提取物投料较优,生药粉入药
其次,药材提取相对较低。建议固定中成药制备的工艺参数,
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减少提取等工艺对产品质量均一
性的影响。对于处方药味单独提取的新药复方制剂,可考虑
采用提取物勾兑投料的形式,将提取物的制备过程放到提取
物的标准中,附于制剂质量标准后,仅供制备该制剂用,在一
定程度上可提高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如银杏叶片指
标成分的量波动相对较小,若将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而量不同
的数批提取物按量高低进行勾兑后投料,可以进一步提高不
同批次间产品质量的均一性。
3.2相同品种不同生产企业之间指标成分的相对量波动有
一定差异。相同品种指标成分的量波动状况也反映了不同企
业质量控制水平,企业生产用药材的质量、工艺过程的控制
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需要加强对于影响药品质量的各
环节的质量控制。
3.3从3个已上市中成药指标成分的量波动情况看,大部分
批次产品的量相对集中,偏离平均值的批次较少。虽然,指标
成分与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之间的关联不明确,但是。指标
成分量的高低往往与理化性质相似的多类成分的量相关,因
而,其量的波动可能影响到药品的生物效应。若产品中指标
成分的量远高于毒理研究以及临床实验用样品,将可能给临
床用药带来安全性隐患。所以,建议中成药质量标准的量测
定项规定一个合理的量范围(即同时规定上限、下限),以提
高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性。特别是当指标成分既是
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时,应规定其量的范围。 .
3.4 目前,大部分中成药质量标准的量测定项下仅规定量
的下限,使其变成了限量检查。其重点不是测定中成药中指
标成分的精确量,而在于比较中成药中该指标成分的量是否
超过某一规定的限度。目前中成药质量标准中的量测定项分
成两种类型:(1)目的在于检查指标成分的量是否超过某一
规定的限度,在该限度以上不需要确定样品中指标成分的精
确量。可将该含量测定改为检查项,仅规定指标成分量的下
限即可,在实际检验时也可简化操作,以降低质量检验的成
本。(2)目的在于确认中成药中指标成分的量是否在规定的
范围内,在该范围内需要确定样品中指标成分的精确量。可
在质量标准中保留该量测定项,并规定量的上下限(范围),
其方法学应按要求进行规范的研究。
3.5《中国药典}2005年版银杏叶片的质量标准中,在规格
项明确标示量的同时,量测定项仅规定了量的低限,使得规
格项实际上失去意义。银杏叶片标准中黄酮醇苷与银杏内酯
的量限度之比为4。1,而以上两类成分的实际量平均值之比
约为3:1。从本文分析的银杏叶片黄酮醇苷、银杏内酯的量
状况看,90%以上批次的黄酮醇苷量在9.6~12.5,银杏内酯
在2.4~4.8,建议在银杏叶片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项下,明
确该限度范围,并取消规格项下的规定。也可同时在质量标
准中规定黄酮醇苷与银杏内酯的比例范围。
本文仅从10所省级药检所对3个已上市中成药的部分
抽检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企业
之间的指标成分的相对量数据均有一定差异。建议对影响产
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并在质量标准中将含量测定的
低限改为规定量测定的范围。以提高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均
一性。由于采集的数据有限,而影响中成药中指标成分量的
因素较多。建议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增加样本数,对已上市
中成药中指标成分的量波动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万方数据
3种已上市中成药中指标成分量的状况分析及思考
作者: 周跃华
作者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7)
被引用次数: 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张佳蕊.刘永利.赵莉.木其尔.刘有平.邸欣.ZHANG Jia-rui.LIU Yong-li.ZHAO Li.MU Qi-er.LIU You-ping.DI
Xin 柱前衍生化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蜜二糖的含量[期刊论文]-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3)
2. 张建国 六味地黄丸剂型浅析[期刊论文]-海峡药学2005,17(3)
3. 冯堃.FENG Kun HPLC法测定浓缩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含量[期刊论文]-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4)
4. 张继红.焦晓明.曹芳洪.王晓成.周新华.王伟 地黄丸对运动大鼠心肌和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康复
医学杂志2009,24(4)
5. 姜建萍.曹音.李建芳.Jiang Jianping.Cao yin.Li Jianfang 六味地黄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
医药导报2010,16(6)
6. 李佳.薛耀明.潘永华.朱波.张燕 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糖尿病OLETF鼠脂代谢的影响[期刊论文]-广东医学
2009,30(5)
7. 宋丽军.赵文昌.熊志玲.詹冬华.陈贤聪 六味地黄水蜜丸大生产工艺优选[期刊论文]-广东药学2002,12(6)
8. 赵新峰.孙毓庆 六味地黄丸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期刊论文]-色谱2003,21(5)
9. 赵洪芝.孟宪生.叶挺祥.刘征辉.程奕.罗国安.ZHAO Hong-zhi.MENG Xian-sheng.YE Ting-xiang.LiU Zheng-hui
.CHENG Yi.LUO Guoan 双波长融合HPLC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丹皮酚的含量[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8,33(19)
10. 宋宇.宋颖.段冷昕.赵文杰.刘小熙.SONG Yu.SONG Ying.DUAN Leng-xin.ZHAO Wen-jie.LIU Xiao-xi 六味地黄
丸及其不同工艺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6)

引证文献(1条)
1.周跃华 关于中药复方新药投料方式的思考[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9(10)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0705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