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2] 余雄英, 任启生, 宋新荣 1 山海螺挥发油的 GC-MS 分析
[ J]1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5) : 467- 4681
[ 3] 尹建元, 李静白, 杨宗辉, 等1 四叶参挥发油的 GC-MS 分析
[ J]1 吉林中医药, 1999, 20( 3) : 521
[ 4] 毛士龙, 桑圣民, 劳爱娜, 等1 山海螺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0, 12( 1) : 32- 351
[ 5] 刘利娥, 徐卫河, 于 斐, 等1 大别山野生四叶参营养成分
分析 [ J ]1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28 ( 4 ) :
60-611
[ 6] 刘利娥, 常爱武, 韩 萍, 等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
生四叶参中氨基酸 [ J]1 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8, 43
( 1) : 101-1041
[ 7] 张兆强, 韩春姬1 轮叶党参醇提水溶部分抗自由基作用研究
[ J]1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 29( 2) : 7- 91
[ 8] 朴奎善, 韩春姬, 申英爱, 等1 轮叶党参对大鼠 SOD 活力和
MDA含量的影响 [ J]1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 5( 4) : 2391
[ 9] 朴奎善, 韩春姬, 申英爱, 等1 轮叶党参对大鼠活力和含量
的影响 [ J ]1 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8, 5( 4) : 239-2411
[ 10] 韩龙哲, 韩春姬, 叶 萌, 等1 轮叶党参总皂苷对环磷酰胺
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核的拮抗作用 [ J]1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03, 26( 1) : 9-111
[ 11] 韩春姬, 李铉万, 李莲姬, 等 1 轮叶党参多糖对小鼠 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 J]1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00, 23( 4) : 250-
2521
[ 12] 张兆强, 韩春姬, 李莲姬, 等1 轮叶党参醇提水溶部分对丝裂霉素致免疫抑制的拮抗作用 [ J]1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4,
27( 4) : 9-101
[ 13] 徐惠波, 孙晓波, 周重楚, 等1 轮叶党参提取物对中枢神经
系统的影响 [ J]1 特产研究, 1991, 3( 1) : 49- 501
[ 14] 韩春姬, 李莲姬, 朴奎善, 等1 轮叶党参对老年小鼠益智及
抗氧化的作用 [ J]1 中药材, 1999, 22(3) : 136- 1371
[ 15] 刘 智, 韩春姬, 韩 颖, 等1 轮叶党参水提醇沉物对小鼠
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J ]1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4, 21
( 5) : 401-4021
[ 16] 王德才, 陈美华, 辛晓明1 泰山四叶参提取物对小鼠耐缺氧
及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 J]1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7, 28 ( 6) :
401-4031
[ 17] 江苏新医学院1 中药大辞典(上册) [ M ]1 上海: 上海科技出
版社, 19771
[ 18] 李德秀1 苗药山白鬼骨蒲黄汤治疗乳腺炎 [ J]1 中国民族医
药杂志, 2007, 9: 191
[ 19] 殷新英1 四叶参汤治疗缺乳 36例 [ J]1 江西中医药, 1996(增
刊) : 82-831
[ 20] 童利民, 瞿群威, 罗春丽, 等1 武当道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100例初探 [ J]1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4, 20( 2) : 59-611
[ 21] 郝蕾文1 高血压的食疗方 [ J]1 南方护理杂志, 1994, 8: 501
[ 22] 夏玉存1 四叶参饼干辅佐治疗糖尿病 [ J]1 中国民间疗法,
2001, 9( 10) : 60-611
[ 23] 李雨生, 李暑亭1 辨证论治肝病 [ J]1 医药产业资讯, 2006,
3( 17) : 1221
[ 24] 蔡寅宵, 巴英伟, 吴维海, 等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J]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2, 17( 2) : 23- 251
中药材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郑新元1 ,李 静2* ,杨林娜1*
( 11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 300070; 21 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天津 300051)
中药的安全性贯穿中药种植、加工、炮制、制剂等生产、
购销、使用各个环节,因此就其范畴而言, 包括中药生产安全
性和临床安全性。中药材作为中药及其制剂的原材料,中药
材基源正确与否、质地优劣是保障中药安全性的根本条件之
一, 因此中药材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改革
开放, 中药材的种植、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购销市场十分活
跃, 基本满足了生产与使用需求, 成绩显著。同时也暴露出
不少问题。本文就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炮制、地区习惯用药
及其购销等环节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
1 中药材种植
1. 1 种植环节中影响中药材安全性的因素。
1. 1. 1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
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
杂质的总称。我国的中药材及其制品屡次出现农药残留超
标的问题而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不但对中药的国际声誉
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成为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 瓶
颈0之一。造成当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 从全国
范围内看, 主要是由于从事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研究的科技人
员严重匮乏所致[ 1]。随着人们环保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农药
残留问题已引起了国人的关注, 5中国药典6 2005 年版一部
制定了部分常用中药中有机氯等有关农药残留量的标准及
检测方法,标志着我国对于中药材农药残留的研究已逐步规
范化、标准化, 在努力提高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水平的同时, 向
国际化要求靠扰。
1. 1. 2 重金属污染: 中药材中植物药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其
生长的土壤,动物药重金属主要来源于食物和饮用水。而工
业/ 三废0对土壤、水、空气的重金属污染,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过程中化肥、化学农药中的重金属超标,则是中药材重金属
量增加的重要因素。中药材中重金属超标是阻碍我国中药
出口和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2~ 4]。
1. 1. 3 中药材中寄生虫: 我国中药材的种植大多比较分散,
规模小,生产方式原始, 技术含量低,基本处于粗放型种植阶
段,药材种植的各个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检测方法。由于
种植者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栽培技能, 造成在种子的存
放、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不规范, 病害严重,种子带菌现象严
重,使得药材质量良莠不齐。
1. 2 建立符合 GAP 要求的药材基地: 作为中药大国,我国人
口众多,野生资源却日趋减少, 加之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
故科学、规范地开展中药材的人工栽培是当务之急。所以,在
大力支持传统地道产地和条件相近的区域栽培中药材的同
#1340#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8 期 2009 年 8 月
* 收稿日期: 2008-10-14 作者简介:郑新元( 1980 ) ) ,男,山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与安全性研究。 T el: ( 022) 23374076, 13752799301
E-m ail: z hen gxingyuan362@ sohu. com
* 通讯作者 李 静 E-mail: Liis a@ 163. com
时,还应鼓励和提倡科学种植中药材,加强对栽培品的农药残
留和品种质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在有条件的地区采用规模
化生产, 建立符合 GAP要求的药材基地,发展质量稳定, 具有
竞争力的栽培药材,既可杜绝对野生资源的滥采滥挖, 又能保
证栽培品的质量。当然,建立符合 GAP要求的药材基地需花
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
司 ) 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商洛丹参基地是全国首家
正式通过 GAP认证的基地之一,为了该基地的认证工作, 企
业花费近5 年时间, 投入6 000万元资金, 做了大量试验,写出
了高达 800 万字的档案资料,才最终成功通过了认证[ 5]。这
样巨大的财务和人力消耗,使许多小型药材生产企业望之却
步,使得中药材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受到影响。
要解决这个问题, 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1)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能与国际接轨的
中药材种植相关的规范、标准, 使得中药材种植行业做到有
法可依, 既保证中药材的市场供应,又保证其质量, 使中药材
种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国家和企业应加大对中药材无
公害防治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的资金投入。从事此方面
研究的科技人员应对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 采用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如分子育种、单倍
体、多倍体、体细胞突变育种、植物的脱病毒、原生质体融合、
植物基因工程等技术和手段) ,培育质量优、产量高的抗虫抗
病药材品种。( 3)借鉴农业技术推广站多年的经验, 结合农
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部门资源优势和技术特长
以及现代化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 有针对性地对广大药农开
展相关的专业知识讲座与技能培训, 提高其对中药材病虫害
防治方法和降低农药污染残留的专业技能, 必要时成立专业
的技术指导小组, 结合当地的种植、采收等实际情况定期深
入基层, 进行一对一的实地培训,提高广大药农的科技水平。
( 4)与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联合加大对中药材科学种植投
入的同时,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政府的方针政策、
经济投入落到实处。( 5)制定灵活的奖惩制度, 对于一些科
学种植、不断创新的科研工作者及种植者给与奖励; 相反, 对
于一些非法添加农药和违禁肥料的行为, 应给与严厉处罚。
2 中药材的加工炮制
俗话说/ 是药三分毒0 , 中药材也不例外,有偏性 ,所谓毒
药/ 是谓气味之有偏也0 , 所以中药材本身有毒或有害物质,
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如附子含乌头碱,小剂
量使用有温经通络作用,大剂量则产生神经毒性 ,导致先兴
奋后麻痹神经末梢, 刺激迷走神经中枢, 甚至麻痹血管运动
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引起心源性休克, 呼吸衰竭而死亡[ 6]。
2003 年, 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
症0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在零售
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
适应症服用。同年 6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
关木通的药用标准; 2004 年 8 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
药用标准, 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
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7]。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伴随着中药的应用而产生。中医药学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
中药的炮制,几千年前的古人在治病过程中就发现, 中药经
炮制后可以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提高药效。因此, 中药
在进入临床使用和制剂投料前均应经过严格、规范地炮制。
不同的炮制方法可引起药物偏性及其临床运用的不同。大
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 走而不守,直达下焦, 泻下作用峻烈。
酒制后,其泻下作用稍缓, 并借酒升提之性, 引药上行, 清上
焦湿热;酒蒸成熟大黄后, 泻下作用缓和,减轻了腹痛等不良
反应,并增强了活血化瘀效果; 炒炭后泻下作用极弱, 并有止
血作用;醋炙后泻下作用稍缓 ,增强了消积化瘀作用。经过
适当的炮制可以降低或去除某些毒性药材的毒性,增强其疗
效。如苦杏仁在潦制过程中,沸水煮烫可以破坏苦杏仁酶、
野樱酶,服用少量后, 苦杏仁苷在体内慢慢分解,产生少量的
氢氰酸,能起到轻微抑制呼吸中枢, 使呼吸运动趋于平静而
显镇咳平喘的功效[8]。又如川乌、草乌所含双酯型乌头碱类
成分。毒性较强,可引起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系统中毒反
应;而川乌、草乌经炮制后其乌头碱水解生成毒性较小的苯
甲酰乌头胺,并进一步水解生成乌头原碱, 其毒性仅为原来
的 1/ 2000 [9]。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中药材品种其源复杂,中药运用历
史悠远,民间俗用繁杂, 使得我国的中药加工炮制具有地方
特色。在市场化的今天,中药材原材料也毫无例外地在全社
会范围内参与了市场配置,在国家对药厂实施统一的5药品
生产质量管理规范6( GMP )以来, 药品生产企业所用的中药
材在药品制剂质量稳定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
相同工艺、不同产地或不同炮制的药材,生产出的制剂质量
相差悬殊,这就增加了药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时投料的难度,
尤其是处方中药性剧烈的药味。为了巩固我国药厂实施
GMP 所取得的成果,我国的饮片加工企业也必须实行国家
统一的炮制规范, 真正做到同一饮片具有相同的质量。为
此,作为政府部门应整合全社会的资源,调集国家各相关部
门、研究所、高校的科研资源。在5中国药典6 2010 年版起草
编制过程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药饮片厂对中药饮片统一炮制,经统一炮制后的中药饮片
由各科研院所、检验机构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这一举措将
对我国统一中药饮片标准打下夯实的基础。当然,同一药材
在不同的处方中所起作用可能大相径庭,导致同一药材可能
有多种不同的炮制规范。因此, 中药的炮制学真正做到科
学、规范、统一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
3 地区习惯用药管理混乱
许多中药材市场钻地区习惯用药的空子,随意经营与国
家标准同名异物或极易混淆的药材,致使地区习用药材跨地
域经营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呈无序扩散趋势。如四川省标
准将金灯藤 Cus cuta j aponica Cho isy 的干燥种子作为大菟
丝子的来源,在许多市场上以大菟丝子、土菟丝子、川菟丝子
为名销售,造成市场混乱。又如同为黄芪, 在5天津市中药饮
片炮制规范6中规定, 处方中写黄芪、蜜黄芪均付蜜黄芪, 生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8 期 2009 年 8 月 # 附 1#
# 附 2 #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8 期 2009年 8 月
黄芪付生黄芪; 在5黑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6中却规定,
炙黄芪付蜜黄芪, 生黄芪付生黄芪, 诸如此类造成全国用药
混乱的现象不为少数。作为政府部门, 应组织全国的药品生
产企业、科研院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对全国的药材名进行
统一规范, 并以出版物的形式出版发行, 在整个药品行业强
制执行, 杜绝一药多名、异药同名等带来管理上的难题。
4 有关中药材市场管理及采购环节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药材的研究开发、生产
加工、购销市场也十分活跃, 基本保障了中药生产与使用。
但由于中药材品种基源复杂和生产加工规范性差, 一些经营
者的经营道德观念及业务素质较差, 加之部门管理部门对药
材质量认识不够或管理不得力等诸多因素, 暴露出的问题也
十分明显, 特别是在中药材市场上,问题就更加突出。诸如
个别非法经营的市场有令不止, 造成合法药市与非法药市并
存; 有些市场管理呈现多头伸手,支持配合不够, 致使管理混
乱; 个别地区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地方保护, 监督管理不利等
情况还时有发生。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 提出以下建议: ( 1)
坚决取缔非法药市。非法药市的存在, 严重威胁着合法中药
材市场的存在与健康发展, 搞乱了经济秩序, 也是伪劣中药
材的主要滋生地。( 2)加强药市管理。对中药材市场管理所
涉及的有关部门, 应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对经营
者应加强药政法规宣传,加强培训, 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和
法治观念。( 3)加强中药材市场检查与抽验。对常出现质量
问题的中药材, 增强市场监督监管力度。加大对伪劣药材的
处理力度, 对发现的伪劣中药材品种及时进行行全国通报,
以杜绝伪劣药材的流通。
5 结语
企业应当承担中药材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加大
资金、技术的投入,广泛利用社会与人力资源。各级政府应
采取/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0的方针政策, 一方面在中药材的
种植、加工炮制及其质量控制标准方面整合各高校、科研院
所、药品检验机构及药品生产企业的科研实力, 对药材的不
同种植条件、不同炮制规范、药效及临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 回顾性调查研究收集药材的种植、炮制及其临床应用
情况。其次,结合经典的中医中药理论, 建立现代医学意义
上的实验模型,对药材的疗效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第三,
通过对每一药材的化学成分调研、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
科学、准确的质量控制体系,如 DNA 图谱、薄层色谱指纹图
谱、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气-质指纹图谱、
液-质指纹图谱等。最后, 将调查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和
实验数据资料进行筛选、甄别与认定, 通过进行系统 Meta分
析,总结分析药材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物质基础
及其质量控制手段,并把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多因素统计学
处理,根据分析的结果与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建立回归方
程,通过数理分析, 研究药材的有效性及其不良反应和其种
植条件、加工炮制的因果关系, 探讨各个因素对结果作用的
大小和方向, 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作用机制[ 10, 11]。
从而优选每一药材最合理的种植条件、加工炮制方法以及最
能够科学体现该药材质量的质量控制方法。另一方面在地
区习惯用药、中药材市场管理及采购等环节加大引导、监管
力度,建立起一套/ 产、学、研0严密而完整的链条, 从根本上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1] 陈世江, 金仕勇, 张 明1 浅谈中药材的农药重金属污染与
防治 [ J]1 世界科学技术, 2002, 4( 4) : 72- 741
[ 2] 吴廷俊, 张克荣, 李崇福, 等1 木瓜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 J]1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1996, 13( 4) : 351
[ 3] 赵燕燕, 孙启时1 中药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研究 [ J]1 药
学实践杂志, 2000, 18( 5) : 2721
[ 4] 叶国华1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 J]1 甘肃中医,
2008, 21( 2) : 53-541
[ 5] 金泉源, 于 海, 黄泰康, 等1 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对策
探讨 [ J]1 中草药, 2005, 36( 8) : 1270-12711
[ 6] 杨小欣1 浅谈附子的毒性及防犯措施 [ J]1 辽宁中医学院学
报, 2003, 2( 5) : 1621
[ 7] 梅金喜, 曾聪彦1 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 J ]1 中国药房,
2007, 18( 12) : 881-8841
[ 8] 江苏新医学院1 中药炮制学(上) [ M ]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971
[ 9] 张吉辉1 从乌头类药材中毒谈其炮制和使用 [ J]1 中药材,
1992, 15( 5) : 27-281
[ 10] 邢小燕, 马永刚, 孙玉琦, 等1 循证药学在中药安全性和有
效性评价中的作用 [ J]1 中草药, 2006, 37( 8) : 1269-12711
[ 11] 陈 钧, 蒋学华1 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循证药学 [ J]1 中国药
房, 2001, 12( 2) : 75-771
对加强5中国药典6药材与饮片用法原理研究的思考
白晓菊*
(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 100061)
5中国药典6 2005 年版(以下简称药典)凡例中指出, 药
材/ 除另有规定外,用法系指水煎内服0 [1]。因此, 用法实际
上主要是指汤剂的煎煮方法。而从广义上讲, 汤剂的煎煮法
包括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和煎煮方法 4 个方面。
在煎煮方法中,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 煎法也就比较特殊,
临床开处方需加以注明, 归纳起来包括有先煎、后煎、包煎、
* 收稿日期: 2009-04-17 作者简介:白晓菊( 1963 ) ) ,女,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家药品标准医学审查与管理。 T el: ( 010) 67079567, 13671134621
E-m ail: b xj1004@ sina.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