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全 文 :·216·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
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张 丽,曹丽诞,孔铭,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荆芥穗SpicaSchizonepeta挥发油具有解表、清
热解毒之功效,是常用解表药的原料药[1]。其主要有
效成分为胡薄荷酮等萜类化合物,且质量分数超过
50%[2]。有报道采用GC—MS技术分析荆芥穗中挥
发油成分[3]。本实验采用TLC法,以胡薄荷酮和荆
芥油为对照,建立荆芥穗挥发油的薄层鉴别方法,同
时采用香草醛一高氯酸比色法建立荆芥穗挥发油中
总萜类成分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具有操
作方便等特点,可作为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方法。
1仪器和试药
UV240l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公
司);752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
厂);FAl004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胡薄荷酮对照品购自美国Aldrich公司(批号
10529P0,质量分数≥98%)。荆芥油购自中国药品
生物制品检定所(供鉴别用,批号1042—20001)。
荆芥穗挥发油:取3批荆芥穗药材,各自按《中
国药典))2000版一部挥发油测定法中的A法测定其
挥发油的得率,得其平均得率为0.956%。提取后的
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钠脱水。
薄层色谱用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甲醇为
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胡薄荷酮对照品适
量,加石油醚(60~90℃)制成4mg/mL的溶液作
为胡薄荷酮对照品溶液。取荆芥油对照品适量,加石
油醚(60~90℃)制成5mg/mL的溶液作为荆芥油
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荆芥穗挥发油50
mg,置10mL量瓶中,加石油醚(60~90℃)溶解并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1.3鉴别:按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92000年版
一部附录)试验,吸取荆芥穗挥发油供试品溶液、胡
薄荷酮对照品溶液和荆芥油对照品溶液各10弘L,
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醋酸乙酯(37:3)
为展开剂,展开,展距8am,取出,晾干,喷以1%香
草醛硫酸溶液,在90℃加热5rain。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胡薄荷酮对照品和荆芥油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
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色谱图见图1。
2.2总萜的测定
2.2.1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胡薄荷酮对照品50
mg,精密称定,置10mL
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制
对照品储备液(4.995rag/
mL)。精密量取该溶液0.5
1一胡薄荷酮2一荆芥挥发油 mL,置25mL量瓶中,加
3~5荆芥穗挥发油’ 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
1-pulegone2-volatileoil 得(含胡薄荷酮0.0990
dSpic8ScHz“epetaemg/mL)。
3_5。v州叶11e011毗
2.2.2供试品溶液制备:-’-‘‘一 17ik■~UUtl丁T【XlU,田:
图:荆芥穗;发油 取荆芥穗挥发油0·3g,精
薄层色谱图 密称定,置100mL量瓶
Fig.1TLCofvolatile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
oilofSpica 刻度,摇匀。精密量取该溶
Schizonepetae液0.5mL,置10mL量瓶
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2.3吸收波长的确定: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
液适量于具塞试管中,加无水乙醇补足至3mL,分
别精密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一冰醋酸溶液1mL,
高氯酸2.5mL,摇匀,置70℃水浴中分别加热15
min,取出,立即用流动水冷却2min,精密加入冰醋
酸5mL,摇匀。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于400700
nm波长扫描,由扫描结果确定测定波长为538am。
2.2.4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量取胡薄荷酮对照品
收稿日期:2005—05—25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攻关项目(2001BA701A11)
作者简介:张丽(1971一),女,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副主任,现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中药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
中药炮制与质量控制。Tel:(025)51998192
*通讯作者丁安伟Tel:(025)51997178
万方数据
中草芮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2期2006年2月·217·
溶液0.0、0.5、1。0、1.5、2.0、2.5mL于具塞试管
中,加无水乙醇补足至3mL。分别精密加入新配制
的5%香草醛一冰醋酸溶液1mL,高氯酸2.5mL,摇
匀,置70℃水浴中分别加热15min,取出,立即用
流动水冷却2min,精密加入冰醋酸5mL,摇匀。以
第1份溶液为空白,于538nm处测定吸光度值。以
吸光度值y为纵坐标,胡薄荷酮的量(mg)X为横坐
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一0.011O+
3.6597X,,.一0.9992。表明胡薄荷酮在0.04995~
0.2498mg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5精密度试验:取含胡薄荷酮0.09990rag/
mL对照品溶液1.5mL显色后,连续测定6次,吸
光度的RSD为0.10oA。
2.2。6稳定性试验:精密量取批号为20030427供
试品溶液1.5mL于具塞试管中,按照“标准曲线的
绘制”项下方法,自“加无水乙醇补足至3mL”起依
法显色,每隔20min测定吸光度值,共测7次。测定
结果表明,供试品显色后溶液在2h内稳定,吸光度
值的RSD为0.81%。
2.2.7重现性试验:批号20030427同一批号荆芥
穗挥发油,依法处理样品6份,依法测定,结果总萜
类的平均质量分数为71.70%,RSD为2.01%。
2.2.8回收率试验:取批号20030427本品0.15g,
共6份,精密称定,每份分别加入胡薄荷酮对照液
(21.51mg/mL)5mL,依法显色、测定,计算得总
萜类成分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为2.71%。
2.2.9样品测定:取荆芥穗挥发油,依法测定,结果
见表1。
表1 荆芥穗挥发油中总萜类成分的测定结果(露一3)
Table1 Determinationofterpenoidsinvolatileoil
ofSpicaSchizonepetae锄一3)
批号 总萜类成分/%
20030427
20030428
20030429
3讨论
在建立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时,考虑到胡薄
荷酮为荆芥穗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但其专属性又不
是很强的特点,增加荆芥油对照品为对照,可见,荆
芥穗挥发油与荆芥油对照品无明显差异。
具体操作时还应注意硅胶种类,若采用H板,
则板面泡松,斑点易散;若采用G板,则因显色剂中
有硫酸,故加热时间不宜太长,斑点显色即可,否则
板面发黑,但若加热时间不够,则挥发油只显胡薄荷
酮斑点,其他斑点不易显出。
荆芥穗挥发油作为常用解表药荆芥穗的有效部
位,其质量控制方法既需有单一成分测定法,亦需有
总量控制法。挥发油总量控制法常见的有水蒸气蒸
馏法[43和总成分测定法。其中水蒸气蒸馏法中样品
用量很大,给以后制剂留样带来较大困难,故本实验
建立的挥发油中总成分测定法可对以后采用该原料
所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对比色法中溶剂甲醇、无水乙醇、95%乙醇进行
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甲醇的沸点很低,在水浴中
加热易爆沸,给结果带来误差;95%乙醇中的水影响
了显色剂的显色,使反应灵敏度降低,故最后选定无
水乙醇为溶剂。
对比色法中显色条件的考察结果表明:显色剂
用量:随着显色剂香草醛一冰醋酸溶液用量的增加,
显色产物最大吸收波长增大,吸光度值增大,当加入
1mL5%香草醛一冰醋酸溶液反应已近完全,故选择
加入lmL5%香草醛一冰醋酸溶液;而对高氯酸用
量的考察结果表明:当高氯酸的用量到2.4mL时,
反应趋于平缓,为取样方便,故选定加入高氯酸2.5
mL。加热温度:随着温度升高,显色产物吸光度值增
大,但高温易导致乙醇挥发,影响结果,故选定加热
温度为70℃。加热时间:加热时间15min,显色产
物较稳定,重复性好,因此选择加热时间为15min。
References:
E1]BianRL,YangQH,RenXY,eta1.Researchon
pharmacologicaleffectofthevolatileoilofSchiszonepeta
tenuifoliaBr q.[J].JZh巧iangMedUniv(浙江医科大学学
报),1981,10(5):219.
[2]ZhangL,ShanMQ,KongM,eta1.Determinationof
pulegoneinspicaSshizonepetaebyRP—HPLC[J].Chin
TraditHerbDrugs(中草药),2004,35(12):1414—1415.
[33YangZY,YanCJ,ZhangSJ,eta1.Researchonchemical
ingredientsofthevolatileoilofSchiszonepetat nuifoliaBriq。
Spica[J].ChinTrad tHerbDrugs(中草药),1996,27(7):
397.
[4]ChP(中国药典)[s].VolI.2000.
万方数据
荆芥穗挥发油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 张丽, 曹丽诞, 孔铭, 丁安伟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2)
被引用次数: 4次

参考文献(4条)
1.Bian R L;Yang Q H;Ren X Y Research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the volatile oil of Schis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1981(05)
2.Zhang L;Shan M Q;Kong M Determination of pulegone in Spica Sehizonepetae by RP-HPLC[期刊论文]-中草
药 2004(12)
3.Yang Z Y;Yah C J;Zhang S J Research on chemical ingredients of the volatile oil of Schiszonepeta
tenuifolia Briq.Spica 1996(07)
4.中国药典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陈赟.江周虹.田景奎.CHEN Yun.JIANG Zhou-hong.TIAN Jing-kui 荆芥穗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期刊论文]-
中药材2006,29(2)
2. 张丽.邵霞.于生.包贝华.丁安伟 荆芥穗挥发油的顶空气相指纹图谱研究[会议论文]-2010
3. 于萍.邱琴.崔兆杰.刘枢.刘廷礼 GC/MS法分析山东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期刊论文]-中成药2002,24(12)
4. 张丽.单鸣秋.孔铭.丁安伟 RP-HPLC法测定荆芥穗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期刊论文]-中草药2004,35(12)
5. 于生.杨莉.丁安伟.张丽 不同提取方法比较荆芥穗中挥发性成分(Ⅰ)[会议论文]-2008
6. 王旗.王丽霞.王欣月.牟稷征.郭雪清.王英锋.WANG Qi.WANG Li-xia.WANG Xin-yue.MU Ji-zheng.GUO Xue-qing
.WANG Ying-feng 荆芥穗药材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2007,29(7)
7. 陈勇.李晓如.曾笑.张斌.CHEN Yong.LI Xiaoru.ZENG Xiao.ZHANG Bin 荆芥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期刊论文]-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4)
8. 张改先 荆芥穗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1(1)
9. 栾伟丽.肖鉴谋.商希礼.孙曰圣.Luan Wei-li.Xiao Jian-Mou.Shang Xi-li.Sun Yue-Sheng 荆芥挥发油提取方
法的研究[期刊论文]-江西化工2006(2)
10. 陈宏伟.崔林 微波法提取荆芥叶中的挥发油[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0)

引证文献(4条)
1.张丽.邵霞.于生.包贝华.丁安伟 荆芥穗挥发油的顶空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12(9)
2.吴素香.吕圭源.陈素红.赵丽珊.周日鹤.周华康 HPLC测定鲜肿节风挥发油亚微乳中β-榄香烯的含量[期刊论文]-
中成药 2010(1)
3.刘森.郝保华.李伟泽.岳奇峰.张寒 水凝胶型荆芥油泡沫气雾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8(2)
4.王旗.王丽霞.王欣月.牟稷征.郭雪清.王英锋 荆芥穗药材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成药 2007(7)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202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