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革嚆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461·
长白山黄檗基本情况调查及保护
于俊林1,张昭2,张本刚2,周繇1,朱俊义1
(1。通化师范学院药学系t吉林通化134002;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摘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记录、分析、总结。掌握长白山黄檗资源、生存现状的基本情况,提出保护和利用的设
想。掌握了黄檗分布范围、生态条件、生长发育规律、自然更新途径、致危因子、保护措施。为黄檗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提出了指导意见。
关键词:长白山;黄爨#资源}保护
中圈分类号:R2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3—0461—03
Surveyofbasiclivingconditionsandprotectivemeasure
on|P^eliodendronamurensei ChangbaiMountain
YUJun—linl,ZHANGZha02,ZHANGBengan92.ZHOUYoul,ZHUJun—yi‘
(1.DepartmentofChemistry·TonghuaTeacher’sCollege。Tonghual34002.Chinal2.InstituteofM dicinalPlant
ChineseAcudemyofMedicalScienceandPekingUnionMedicalCo lege,Beijing100094,China)
Keywords:ChangbaiMountain;Phellodendronamur seRup .;resources;protection
黄檗Phellodendrona?tl“t*p SeRupr.别名黄柏、黄菠萝,
为芸香科高大落叶乔术,黄檗去掉木栓层的树皮(主要为韧
皮部)是传统常用中药——黄柏的正品来源,主要有效成分
为小檗碱、黄柏碱,术兰花碱、药根碱等生物碱。主要功能为
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主治湿热痢疾、湿热黄疽、湿热带下、
湿疹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檗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东
北部北纬35。~60。、海拔200~1i00m的山区及半山区,主
产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在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河
北、内蒙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国外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日
本和朝鲜。黄檗为东北亚特有种。由于黄鬃具有重要的药用
价值和材用价值,市场需求量较大,野生资源遭到了极大的
破坏。摸清黄集资源基本情况,并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
对黄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笔者用3年时间,采用
设样地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I长白山黄集资源的基本情况 I
1.I长白山自然情况: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北温
带和寒温带气候类型,辖通化、白山、延边等地区的22个市、
县,其余脉延伸到黑龙江的牡丹江地区和辽宁的桓仁、宽甸
等她,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相接壤,是整个欧亚东大陆和
北半球上同纬度地区温带生态系统和森林植物保存较完整
的地区。居东经125。20’~130。207,北纬40。41’~44。30’,面
积75940km2。其地形复杂,主要有高山、高原、台地、河谷、
{召泽等,海拔一般在500~2000m。由于受日本海吹来的东
南季风、江淮气蕨、华北气旋、台风等降水系统的影响,年平
均降雨量为700~I400mm,年平均气温一7.3~4.8C。土
壤以山地的暗棕色土壤为主,约有植物2600种[1]。
1.2黄檗的分布范围及生境
1.2.1分布范围、气候及土壤地形:黄檗分布地区为寒温带
山区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为
一2.3~3.2。c,一月份平均温度为--20.3~15.4,c,七月份
平均温度为14,3~21.6℃,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
气温为一36℃.积温1441~2824℃。无霜期80~135d。年
降水量700~1200miD.,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73%。在
调查过程中发现吉林的通化、白山、延吉,黑龙江的牡丹江地
区和豇宁的桓仁、宽甸等地,在海拔300~I100m的林内、
林缘、路边均发现有黄檗零散分布。土壤为黑棕腐质土,排水
要求良好,土壤垂直距离无差异。
1.2.2生境:黄檗喜生长于排水良好的向阳坡林内、林缘、
河岸、路边及村头。在林内的黄檗多为单个散生,株距多在百
米以上,偶尔也有片状分布,株距在10ITL以上,片内有黄檗
几十株至几百株不等,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内很少
有黄檗分布。如在本次调查的白鸡腰3号样地,海拔1100m
山脊的向阳山坡100Fn×100m的范围有成年黄檗200株f
在石期I号样地还发现了成片的高密度黄集幼苗。在村头、
路边的黄檗多为线状分布,如在通化县果松镇铁路沿线有一
处100m长的路边分布24株成年黄檗。
1.2.3植被与群落:黄梨所分布的区域为森林植被,主要为
次生的天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
伴生木本植物有黑桦BetuladahuricaPall.、紫拉Tilia
amurensisRupr.、蒙古栎Q㈣mongolicaFiseh.ex
箨薯品霁:擎茬蒜乞臻2),男,吉林省长春市人.教授,学士。1982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药用植物学专业,主要从事药用
植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30多篇。Tel:(0435)3976161 Email:yuJunIml962@163.tom
万方数据
·462· 中革嚆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
Ledeb.、白牛槭AcermandshuricumMaxim.、东北雷公藤
TripterygiumregeliiSpragueetTakeda、剌五加Acan—
thopanaxserdicosus(Rupr.etMaxim )HaITn8、毛榛Cory—
lus舢Hdshu—caMaxim.etRupr,、花楷槭^甜ukurun—
duenseTrautv.、色木槭AcerⅢomMaxim.、裂叶榆Ulmus
laciniata(Trautv.)Mayr.、青楷槭AcertegmentosumMax-
im.、花楸Sorbuspohuashanensis(Hanee)Hedl.、卫矛Eu—
onyl?lu$dkf“s(Thunb.)Sieb.、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Maxim.etRupr.)Maxim.、臭{争杉Ahies
nephrolepis(Trautv.)Maxim.。
伴生草本植物有美汉草MeehaniaurticifoliaMakino、
大叶芹Spuriopimpinellabracbc rpaKitag,、北乌头Aconi—
rumkusnezofYtiReichb.、珠芽艾麻Laporgeabulbifera
(Sieb.etZucc.)Wedd.、山茄子Brachybotrysparidiformis
Maxim.ex0liv.、木贼Equisetumhi maleL.、粗茎鳞毛蕨
Dryopterisc a sirhizomaNakai、三叉耳蕨Polystichum
tripteron(Kunze)Presl、阴地蕨Botrychiumternatum
(Thunb.)Sweet、毛筒玉竹PolygonatuminjTatumKom.、荷
青花Hylomeconjaponica(Thunb.)PrantletKundig、长白
榴术AraliacontinentalisKitag.等。
优势种白牛槭,特征种木贼,建群种黑桦。群落类型为槭
坩、黄檗阔叶林或黑桦黄檗阔叶林,外貌特点整齐。突出的生
态现象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低温、潮湿。
1.2.4群落结构:黄集在自然条件下处于伴生地位,单个散
生在林内、路边,极少数黄檗群落处于优势地位,成片出现。
在不同区域,黄檗种群的年龄结构及种群数量差异较大,在
调查的5处样地中,黄麋的年龄结构极不合理,白鸡腰、老粱
山样地的黄檗均为成年或老年黄檗,树龄在50~70年,密度
在1~2.3株/hm2,在样方内及周围几百米的范围内未发现
一株黄檗幼树,均为由中老龄树组成的成年塑或衰退型种
群。如在白鸡腰3号样地黄檗树的较大分技均有自然枯死现
象。石湖样地黄檗种群的年龄结构又均为幼树,树龄在3~4
年生,在样地及周围叉无成年黄檗树(有被伐过的黄檗树
桩),幼树密度在30株/100m2,在局部密度达80株/hm2。
1,2.5黄檗种群的自然更新:在前白鸡腰样地内,黄檗的树
龄均已超过50年,8月份考察时在样方内的所有树上均未
发现种子,而在部分树下却发现了许多黄檗青果,青果密度
达130粒/m2。分析原因可能是样方所在地的海拔较高,达
1100m,郁闭度大,达95%,突出的生态现象是低温,潮湿,
8月上旬晴天下午3时林内的气湿为16C,相对温度为
75“,夜间最底气温为8℃.这拌就造成低温生理落果,这里
始终不会产生成熟的黄檗果实,也就无法进行自然更新。
后白鸡腰样地海拔较高,但在阳坡的样方内有一片面积
大、分布集中的黄檗种群,在1X104m2范围内有树龄在50
年左右的黄檗200株,在10月中旬的深秋去考察时发现树
上挂有黑色果实的黄檗41株,占20%,皋实为黑色,已完全
成熟,但在整个样地未发现一株黄檗幼苗。
在石湖样地发现的高密度黄檗幼苗经调查走访得知,该
样地为5年前地改林(即将自然生长的劣树、大树,阔叶树伐
掉再栽上红松),由于种种原因,该地只伐未栽,只有几株自
然生长的红松,其他高大阔叶乔术都被伐掉.致使样方内光
照充足,草本层发达,在样方内出现如此密度的黄檗幼苗的
原因可能是在4年前该地的黄檗大树在秋季被伐,成熟的果
实散落在四周,加之伐树时人为地践踏,不经意中将成熟的
种子踩人土中。此外,大树被伐后增加了光照.为种子的春化
后熟创造了条件.第2年落在该地的种子全面地萌发,致使
该地出现大量的黄集幼苗。
有文献报道“],黄檗的母树下没有幼苗,天然更新的幼
苗均出现在远离母树的地方,而黄檗较大的浆果状核果又不
可能借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将是其种于传播的主要途径。经
过调查走访和查阅资料得知o],黄檗的种子主要靠一种叫斑
鸫的候鸟取食后排便传播和更新的。斑鸫俗名串儿鸡,主要
生活在黑龙江以北,秋季逐步南迁,也有的在东北林区越冬。
黄檗的果实是斑鸫的重要食物,斑鸫采食黄檗的果实后只消
化果内,在几百米内将种子完整地排除体外,因此宴现了对
黄檗种子的远距离传播,去除果肉的黄檗种子更易于萌发。
在东北林区还有几种鸟类如北朱雀,灰雀、花尾榛鸡等也采
用黄檗果实,但它们在消化果肉的同时也将种子一起都消化
掉了,它们对黄檗果实传播起到了破坏作用。随着生态环境
破坏的加剧。人们对鸟类的肆意捕杀,对黄檗种子传播起重
要作用的斑鸫在黄檗产区已经罕见,黄檗种子的传播和种群
的自然更新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通过以上几处黄檗样地的实地考察得出结论,现在野生
黄檗种群的年龄结构已经极不合理,自然种群已无自然的更
新能力或更新能力极差。
2致危园子
2.1内因:黄檗分布范围较广,适应能力强,从其生殖能力
来看,因为是雌雄异株,基因交换能力较强#其生活能力和个
体生长也较旺盛,所以说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内在致然因
素不明显,但对局部来说,黄檗仍然有以下几种内在致危因
子:1)雌雄异株,虫媒花,并且个体分布距离较远,为昆虫传
粉带来不便。2)成熟的种子在树上不易脱落,多数到了春天
才脱落。果实在树上越冬不能完成种子的后熟和春化,种子
落地后不能萌发,这可能是黄檗不能在树下形成幼苗的主要
原因。3)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要求较高,自然条件下不易满
足。4)种子的传播受鸟类的制约。5)无自然的无性繁殖能力。
由于以上几个内在原因的存在,致使黄檗无法进行自然更
新,从而导致某一局部区域内的黄檗种群逐步减少,最终导
致黄檗在这一地区悄亡。
2.2外因
2.2.I自然因素:在气象灾害中,以夏季的低温冷害影响较
大,可导致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黄檗未成熟果实全部脱落
而不能得到成熟的种子。森林火灾也是导致黄檗在局部区域
灭绝的重要因素。生物灾害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传粉昆虫
数量的减少可使黄檗的结实率下降甚至不结实;二是传播种
子鸟类的减少使黄檗无法进行自然更新;三是鼠类和一些消
万方数据
中草喃 c帖Ⅱ盼eTraditionalandHerbMDrags第37卷第3期2006年3月·463·
化种子鸟类对黄鬃果实的破坏,影响黄檗的繁殖。
2.2.2人为因素:1)毁林种地特别是长白山区毁林种参,是
对森林资源的巨大破坏,也是黄檗致危的重要人为因素。2)
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某些昆虫数量减少,影响了传粉,致使结
实率下降。3)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传播种子鸟类的减少,使黄
檗不能自然更新。4)盗采盗伐的影响
黄檗材质优良,是人们重点砍伐对象,国家虽然已经禁
止天然林砍伐,但盗伐现象在林区仍然极为猖獗。
黄柏是常用中药,也是提取小檗碱的重要原料,禁止天
然林砍伐后黄柏的药材来源减少,价格上升,促使不法之徒
上山盗采野生黄柏药材,轻者将黄檗大树站立剥皮,重者锯
倒剥皮,致使大量黄檗成树惨遭破坏,在调查的老粱山样地
中400m2的面积内的7株黄檗树有4株被站立剥皮,两株
被锯倒剥皮,只有一株未遭破坏。在2003年以前一直保护较
好的前白鸡腰样地,2004年8月样地内的一百多株树龄50
年以上、胸茎30~80cm的黄檗全部被盗伐、剥皮。由于采树
皮的季节都在夏季,致使黄檗在果实成熟前死亡,失去了天
然更新的机会,从而导致黄檗在该地区灭绝。森林的采伐和
乱砍、盗伐是黄檗致危的另一致命的人为因子。
3解危措施
3.1原地保护
3.1.1保护黄檗的生存环境: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等行
政措施,严格禁止毁林种地、种参,保护黄檗的生态环境,保
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黄檗的传粉昆虫和传播种子的
鸟类,促进黄檗种群的自然更新。严惩乱砍、盗伐和非法采集
中药黄柏的不法分子,保护有限的天然黄粜资源。
3.1.2对黄檗天然种群的更新进行人为干预:由于黄檗种
子在自然条件下不易成熟,成熟种子不易脱落,成熟的脱落
种子在纯自然条件下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黄檗投有无性
繁殖的能力,致使黄檗种群自然更新能力极差。针对这些情
况,可在有黄檗分布的区域内采取局部问伐,增强林内光照,
对有成熟种子脱落地域的土地进行翻动踩压,使种子与土地
紧密结合,促使种子萌发,从而优化黄檗种群年龄结构,在人
为干预下促使黄檗种群的更新。
3.1.3人工扩大区域内的黄檗种群的数量及规模:在有黄
檗分布的区域内采集成熟黄檗种子,经人工处理后回播于该
区域,或人工育苗后移栽到黄檗自然分布的区域,不经人为
管理.令其自然生长,亦可采集黄檗枝条,经药剂处理后扦插
于该区域,之后也不经人工管理,从而扩大区域内黄檗种群
的数量及规模。
3.2迁地保护:在黄檗分布的区域采集成熟种子或枝条.经
人工处理后播种或扦播于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与原产地相近
但无黄檗分布的区域,从而扩大黄檗的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
由于黄檗可药用、材用、绿化等.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并且适应能力较强,有成熟的人工栽培技术作支撑o“].异地
引种栽培易于成活,也易被人们接受,可在林内、荒山、路边、
宅旁大量栽种黄檗,促进农民收人.满足人们对黄檗木材、药
材的需求,从而促进黄檗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
在贵州、湖北乃至新疆天山、哈密等地都有引种黄檗的报
道口],黄檗的迁地保护切实可行。
References:
[1]WangJP Rec。rd口,ChanglmiMouzain(长白山志)[M].
Changchun:JilinLiteratureandHistoryP ess,1989.
[2]I.uCH,ChangJz,XuQ.etal Regenerationofphelloden—
dronamurellseanditsdeaddispersalbyfrugivorousbird
口].JEcol(生态学杂志),2004,23(1):24—29.
[3]WuMJ,YueYP。SunJF,etal CultivationofAmurCo k
seedingsampling口].JForestSciTechnol(林业科技),
1996,21(6):13-14.
[4]LinDG,GuSF,LicH,elalStudyreproducedte hno[o.
gy口].JForestSciTechnol(林业科技),1998,23(2):7—9.
[5]XlngXz.Adventitiouseffectandanalysisofecologicalad p
tabilityofAmurCork[J].XinjiangAgr cS i(新疆农业科
学),2001.38(5):193194
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
陈建民,张雪辉,杨美华,金钱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
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摘要:介绍了近10年来中药污染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早期研究主要采用TLC和ELISA法均发现部分中药污
染了黄曲霉素,但实验报告结果差异很大,而且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方法。评述了TLC、ELISA和IAC一衍生化
HPLC荧光检测法。认为ELISA法可能发展成为样品的快速检测方法,而IAC—HPLC检测法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在食品检测中采用的多种衍生物方法均可引入用于中药检测。
关键词:中药;黄曲霉毒素;检测
中圈分类号:R286.0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6)03—0463—04
收稿日期:2005—07—08
蕹粪磊界爆耋菖磊:黔剪鹳段端黧鑫主茎孳貉鬈被誓覃霎簧鞣盔稔掣吼IBA7㈨01A㈨S2:)。o。。。舢㈨。。。。。。
E—mail:chenjianmin@hotmail.eom
万方数据
长白山黄檗基本情况调查及保护
作者: 于俊林, 张昭, 张本刚, 周繇, 朱俊义, YU Jun-lin, ZHANG Zhao, ZHANG Ben-
gang, ZHOU You, ZHU Jun-yi
作者单位: 于俊林,周繇,朱俊义,YU Jun-lin,ZHOU You,ZHU Jun-yi(通化师范学院,药学系,吉林,通化
,134002), 张昭,张本刚,ZHANG Zhao,ZHANG Ben-gang(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3)
被引用次数: 5次
参考文献(5条)
1.Wang J P 长白山志 1989
2.Lu C H;Chang J Z;Xu Q Regeneration of phellodendron amurense and its dead dispersal by frugivorous
birds[期刊论文]-生态学杂志 2004(01)
3.Wu M J;Yue Y P;Sun J F Cultivation of Amur Cork seeding sampling 1996(06)
4.Lin D G;Gu S F;Li C H Study reproduced technology 1998(02)
5.Xing X Z Adventitious effect and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Amur Cork 2001(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秦彦杰.王洋.阎秀峰.QIN Yan-jie.WANG Yang.YAN Xiu-feng 黄檗主要药用成分的分布规律[期刊论文]-林产化
学与工业2007,27(2)
2. 刘军.LIU Jun 黄檗药用林栽培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吉林林业科技2007,36(1)
3. 郭勇.石大兴.孙雁霞.林桂芸.陈先才.GUO Yong.SHI Da-Xing.SUN Yan-Xia.LIN Gui-Yun.CHEN Xian-Cai 黄檗
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期刊论文]-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6)
4. 李开花 珍贵树种黄檗及其育苗栽培技术[期刊论文]-林业实用技术2008(7)
5. 李岩.林士杰.赵珊珊.张大伟.周胜利.吕忠明.赵红伟.朱红波.陈月德.吴延平.张国旗.邱丽.李春发.李亚艳.Li
Yan.Li Shijie.Zhao Shanshan.Zhang Dawei.Zhou Shengli.Lv Zhongming.Zhao Hongwei.Zhu Hongbo.Chen Yuede
.Wu Yanping.Zhang Guoqi.Qiu Li.Li Chunfa.Li Yayan 黄檗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9)
6. 李霞.杨立学.阎秀峰.LI Xia.YANG Li-xue.YAN Xiu-feng 一年生黄檗幼苗药用生物碱的分布及其含量变化[期
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2)
7. 张玉红.曲伟娣.ZHANG Yu-Hong.QU Wei-Di 培养条件对黄檗快速繁殖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植物研究
2008,28(2)
8. 张秋菊.杨文娣.刘雪莲.杨晓翠.ZHANG Qiu-ju.YANG Wen-di.LIU Xue-lian.YANG Xiao-cui 黄檗种子及果肉中
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2008,39(1)
9. 顾地周.高捍东.冯颖.姜云天.Gu Dizhou.Gao Handong.Feng Ying.Jiang Yuntian 不同激素对黄檗腋芽丛生芽
苗诱导及种质试管保存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10,26(9)
10. 限颖.王立军.XIAN Ying.WANG Li-jun 黄檗的种质资源学研究[期刊论文]-北方园艺2010(20)
引证文献(5条)
1.索风梅.陈士林.张昭.谢彩香 基于TCMGIS-Ⅰ的黄檗生态适宜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8(13)
2.张秋菊.杨文娣.刘雪莲.杨晓翠 黄檗种子及果肉中抑制物质活性的研究[期刊论文]-中草药 2008(1)
3.限颖.王立军 黄檗的种质资源学研究[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10(20)
4.李静贤 中国野生黄檗资源研究和保护现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3(7)
5.闫志峰.张本刚.张昭.于俊林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黄檗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期刊论文]-生物多样性
2006(6)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305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