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薄层扫描法测定桂麻合方中麻黄碱



全 文 :·708· 中草115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
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
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
次25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水浴蒸于,用30%乙
腈水溶液溶解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摇匀,过
0.45弘m滤膜,滤液作为供试品液。
2.5线性关系的考察:取川续断皂苷Ⅵ对照品液,
加30%乙腈水溶液制成0.2105、 .421、0.842、
1.263、I.684mg/mL对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谱条件
下,分别取样10弘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峰面积积分
值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作标准曲线,得回归方
程:Y一173.92x+17.33,r一0.9999。实验结果表
明川续断皂苷VI在2.105~16.84弘g与峰面积呈现
良好的线性关系。
2.6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川续断皂苷VI对照品溶
液10弘L,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结果以峰面
积计算得RSD为0.98%。
2.7重现性试验:续断生品粉末平行称取6份,各
0.5g,精密称定,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弘L,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计算川续断皂苷VI的
质量分数,得其RSD为1.12%。
2.8稳定性试验:取续断生品供试品溶液,分别于
0、2、4、8、10、12h精密吸取10弘L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川续断皂苷VI的峰面积,计算得其RSD为
0.89%。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
2.9加样回收率试验:称取已知川续断皂苷VI质量
分数的续断生品粉末0.25g,精密称定,置离心管
中,分别加入相当于续断生品中川续断皂苷Ⅵ对照
品约5mg,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得平均
回收率为97.51%,RSD为2.81%(以一6)。
2.10样品测定:取川续断皂苷Ⅵ对照品溶液和续
断各炮制品溶液10弘L,进样测定,采用外标法计算
川续断皂苷VI的质量分数,结果见表1。
表1续断不同炮制品中川续断皂苷Ⅵ的测定结果@一3)
Table1 AsperosaponinⅥinRadixDipsacibyvarious
processingmethods(万一3)
3讨论
续断临床常用的饮片有续断、酒续断和盐续断。
用不同辅料、不同方法加工炮制续断,其成分川续断
皂苷Ⅵ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酒续断中川续
断皂苷Ⅵ较续断生品略有下降,而盐续断的较生品
的略有上升,但是临床疗效各有所长,提示续断发挥
功效的成分是多样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Reference:
EliGongQF.Chin如eMateriaMedicaPreparation(中药炮制
学)[M].Beijing:ChinesePressof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2003.
r2]ChP(中国药典)rS].VolI.2005.
薄层扫描法测定桂麻合方中麻黄碱
张素华1,贾春华2,庞宗然2,李守拙2,辛春兰1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承德医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桂枝汤、麻黄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
的中药传统方剂。麻黄汤由麻黄9g、桂枝6g、苦杏
仁9g、炙甘草3g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
功能,其方中君药为麻黄。桂枝汤由桂枝9g、自芍9
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组成,为解表之
剂,亦属助阳滋阴之方。桂麻合方是由麻黄汤和桂枝
汤合并而成的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
效。为了探讨桂麻合方中麻黄碱的变化,本实验采用
薄层扫描法对桂麻合方中麻黄碱进行测定,为桂麻
合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收稿日期:2006—09—20
1仪器与材料
El本岛津CS一93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瑞士梅
特勒AG一245型电子分析天平;麻黄、桂枝、苦杏
仁、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药材均购于中国药材
集团承德分公司,由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鉴定,符
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盐酸麻黄碱对
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高效硅胶G薄
层板为烟台化工研究所产品;微量定量毛细管为美
国Drummond公司产品;其他试剂均为AR级。
2方法与结果
万方数据
中草115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8卷第5期2007年5月·709·
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将麻黄汤按处方量采用传
统方法煎煮,并定容为100mL,作为麻黄汤样品。将
麻黄汤和桂枝汤处方中各味药材混合后按传统方法
煎煮,定容为i00mL,作为桂麻合方(先合后煎法)
样品。分别将处方量的麻黄汤和桂枝汤按传统方法
煎煮,合并煎液,定容为100mL,作为桂麻合方(先
煎后合法)样品。分别精密吸取1mL药液于10mL
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混匀静置,用高速离心机分
别进行离心(1.6×104r/min)分离,得上清液,作为
供试品溶液,备用。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麻黄碱对照
品适量,用乙醇溶解,制成含盐酸麻黄碱92/,g/mL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色谱条件选择
2.3.1展开剂的选择:经反复多次摸索,以氯仿一甲
醇一浓氨水(10:2:0.1)展开效果较好,麻黄碱的
Rf值为0.35,分离良好。
2.3.2展开温度对分离的影响:用高效硅胶G薄
层板和氯仿一甲醇一浓氨水(10:2:0.1)为展开系
统,分别在10、20、30℃下进行色谱分离,表明在此
温度范围内Rf值均无显著影响。
2.3.3测定波长的选择: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溶液
于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同前展开,喷1%茚三酮乙
醇溶液为显色剂,105℃烘干,以Sx一3,狭缝1.2
mmxl.2mm,进行全波长扫描,选择测定波长和参
比波长,结果盐酸麻黄碱的最佳测定波长入s为520
nm,参比波长k为600nm。
2.4线性范围和回归方程:取92>g/mL盐酸麻黄
碱对照品溶液0.5、1、2、4、6、8肛L于高效硅胶G薄
层板上,以氯仿一甲醇一浓氨水(10:2:0.1)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1%茚三酮乙醇溶液,于105℃烘
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
玻璃板,周围用胶带固定好,斑点分离良好。照薄层
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进行
扫描,测定波长入s一520nm,参比波长为入R一600
nm,显色后测定麻黄碱的积分值。以积分值对点样
量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结果点样量在
0.0460.736btg时与其斑点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
关系,回归方程为Y=1463X+206,7一---0.9997。
2.5干扰因素考察:将先合后煎法和先煎后合法制
备的不含麻黄药材的合方煎剂制成阴性样品溶液
后,点样,展开后显色,在盐酸麻黄碱对照品的对应
位置上,未发现明显斑点,以测定波长扫描无吸收
峰,表明无干扰。
2.6精密度试验:取桂麻合方供试品溶液各2弘L
点样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重复8次,展开,
显色后测定麻黄碱的积分值,结果RSD分别为
2.12oA(先合后煎法)和1.86%(先煎后合法)。
2.7稳定性试验:取桂麻合方供试品溶液点样于高
效硅胶G薄层板上,展开,显色,每隔20rain测定麻
黄碱斑点的积分值,结果麻黄碱斑点积分值的RSD
为2.7%(,z一10),表明溶液在3h内测定基本稳定。
2.8重现性试验:分别按先合后煎法和先煎后合法
制备5份桂麻合方供试品展开,显色后测定麻黄碱,
以麻黄碱的质量浓度计的RSD分别为2.3%(先合
后煎法)和2.23%(先煎后合法)。
2.9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约0.2mg盐酸麻
黄碱对照品5份,分别加入到5份10mL含麻黄碱
1.2mg./mL的桂麻合方煎液中,制备供试品溶液,
展开后显色,测定回收率,结果平均回收率为
99.7%,RSD为2.04%。
2.10样品测定: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和盐酸麻黄
碱对照品溶液各2弘L,分别交叉点样于同一高效硅
胶G薄层板上,展开后显色,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
照品的积分值,计算,即得,结果见表1。
表1麻黄汤和桂麻合方中麻黄碱的测定结果Q一5)
Table1 DeterminationofephedrineInMahuangDecoction
andGuimaMixtureDecoction(n=5)
样 品 麻黄碱/(rag·mL-1)
麻黄汤
桂麻合方(先合后煎法)
桂麻合方(先煎后合法)
3讨论
桂麻合方的药味较多,麻黄碱的提取较繁琐,但
是通过本实验结果表明薄层扫描法测定桂麻合方煎
剂中麻黄碱的重现性好,其他组分无干扰,方法简单
快速,可作为桂麻合方剂中麻黄碱的检测手段O
通过对桂麻合方用先合后煎法和先煎后合法制
备的煎剂中麻黄碱的测定,发现在桂麻合方煎剂中
麻黄碱的量明显低于麻黄汤中的量,其原因有待于
进一步研究。
万方数据
薄层扫描法测定桂麻合方中麻黄碱
作者: 张素华, 贾春华, 庞宗然, 李守拙, 辛春兰
作者单位: 张素华,辛春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 贾春华,庞宗然,李守拙(承德医
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7,38(5)
被引用次数: 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淑英 浅论麻黄[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
2. 张永忠 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4)
3. 罗化云.薛玉萍 男性病临治四则[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09,30(11)
4. 郑秀英 临证处方时应重视药物的脚注[会议论文]-2005
5. 林昱.李新田.邱财荣.杨喜民.史锋庆.吴玫 薄层扫描法测定接骨丹胶囊中士的宁[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10,16(7)
6. 陈培英 补肾疏风化痰法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42例观察[期刊论文]-浙江中医杂志2006,41(3)
7. 梁晓海.陈文利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诊疗体会[期刊论文]-四川中医2006,24(9)
8. 孟慧玲.魏道武 麻杏石甘汤在儿科应用的研究[期刊论文]-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
9. 曹得胜.Cao Desheng 麻杏五子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0例[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10,31(8)
10. 许勇.舒惠荃 经方治疗心血管病体会[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

引证文献(1条)
1.任晓玲.张建春 麻黄碱的生物活性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临床军医杂志 2010(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705026.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