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344· 中草菊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7卷第9期2006年9月
References:
[1]BureauofDrugPolicyandAdministrationofPeople’SRepublic
ofChina.ChineseHerbalM dicineProcessingStandard(全国
中药炮制规范)EM].Beijing,People’SMedicalPublishing
House,1988.
[2]ChP(中国药典)rs].VolI.2000.
[3]GaoYY,MaMF.Therapiddeterminationofr—schisandrin
inHuganTablet[J].JShandongTrad打ChinMed(山东中
医杂志),2003,22(1):40—42.
球面对称设计优化荨麻多糖的提取工艺
宋学伟,潘 兰,韩泳平。,钟亚玲,任磊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药物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41)
荨麻为常用的中药和民族药物,药用历史悠久,
具有祛风定惊、温胃消食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荨麻还具有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口]。荨麻多糖
还是抗炎、抗癌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2’3]。目前,对荨
麻的化学成分研究已有报道[4],但对荨麻多糖提取
工艺的研究少见报道[5]。本实验采用球面对称设计
法对荨麻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仪器
荨麻购于成都五块石药材市场,经成都中医药
大学药用植物鉴定教研室严铸云博士鉴定为宽叶荨
麻UrticafissaE.Pritz.
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仪器分析厂),
MettlerToledoA1104电子电平;葡萄糖对照品(成
都科龙化学试剂公司,AR级),所用其他试剂均为
国产分析纯试剂。.
2方法与结果
2.1 粗多糖的提取与精制:称取一定量的药材粗
粉,加入蒸馏水适量,加热浸提,滤过。滤渣在同样条
件下重复提取一次,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后醇
沉,静置12h,离心分离,沉淀物用水复溶,除去不
溶物,再次醇沉,干燥,得粗多糖。粗多糖于蒸馏水中
溶解至适当体积后,经过Savage法脱蛋白、透析、活
性炭脱色、乙醇沉淀等步骤处理后,60℃下真空干
燥得到荨麻多糖精制样品。
2.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葡
萄糖60.0rng,配成100.0mL溶液,即得0.60mg/
mL葡萄糖对照品溶液,备用。
2.3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葡萄糖对照品溶液
1.0、2.0、3.0、4.0、5.0、6.0mL置于50mL量瓶
中,稀释至刻度,得系列溶液,上述溶液分别取1.0
mL,置于10mL量瓶中,加入2.0mL苯酚溶液,加
入浓硫酸4.5mL,摇匀,放置20min,于60℃水浴
30min,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在490nm处测定吸光
度(A),以不加样为空白。以质量浓度(C)对吸光度
(A)回归的方程:C一0.0875A+0.0036,r一
0.9984,线性范围为1.2~7.2pg/mL。
2.4换算因素的测定:精密称取60℃真空干燥至
恒重的精制荨麻多糖100mg,置于250mL量瓶中,
加蒸馏水至刻度溶解,移取1.0mL于100mL量瓶
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取1.0mL溶液于10mL量瓶
中,按2.3项下方法操作,在490nm处测定A值,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多糖中葡萄糖的质量浓度,按下
式计算换算因素厂,测得厂一1.37。
f=W/(CD)
式中Ⅳ为多糖的质量(mg),C为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浓度
(mg/mL),D为稀释因素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称取5.00g药材11份,
分别按照球面对称设计的条件进行提取与精制多糖
(步骤同2.1项下操作),所得多糖置250mL量瓶
中,加水溶解至刻度,即得供试品溶液。
2.6多糖的测定:分别精密移取各供试品溶液1.0
mL,置于100mL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取1.0
mL溶液于10mL量瓶中,按2.3项下方法操作,测
定供试品溶液中多糖的质量浓度,按下式计算多糖
得率。
多糖得率=CDf/药材质量×100%
2.7提取工艺的优化:采用目前国外较为流行的球
面对称设计法对荨麻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
化。选取提取温度(X,)、提取时间(X。)、加水量(料
液比,X。)为参考因素,以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因
素水平见表l,试验设计见表2。
收稿日期:2005—11—28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4527);西南民族大学人才引进项目(234377)
作者简介:宋学伟(1982一),男,土家族,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有机化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天然有机物、天然药物研究与开
发。Tel(029)85524283E—mail:sxweul982@163.com
*通讯作者韩泳平Tel:(028)85521206E—mail:yongpinghan@mail.china.corn
万方数据
中革芮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l;gs第37卷第9期2006年9月·1345·
表1因素水平
Table1 Factorsandlevels
水平
因 素
X1
70
76
85
94
100
X2
Z
3.3
5.O
6.7
8.O
X3
5:1
7;1
8:1
9:1
11:1
表2球面对称设计试验及结果
Table2 Sphericalsymmetricdesigna dtheirresults
试验号 x-/℃ 拖/h X3 多糖得率/%
将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处理、二项式拟合,
得:Y一2.59176+1.40268X 一1.21434X3—
0.00045X;一0.01391X22—0.00548X;一
0.0125X1X2+0.01773X X3—0.03911X2X3;
r一0.9986,F一89.3062,P一0.01l1,S桑一
0.02053,回归方程显著、有效。
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优化条件为:X。一i00℃,
X2=2h,X3=11:1。
理论上在优化此条件下多糖总的理论得率应为
3.04%。
2.8 优化条件的验证:称取荨麻药材粗粉10.00g,
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验证,多糖得率为2.76%(咒一3)。
3讨论
球面对称设计法是目前在国外较为流行的试验
方案优化设计方法,该法具有实验次数少、精度高的
特点。本实验采用该方法,通过多元回归处理,得出
了荨麻多糖的最佳实验条件:以药材量11倍的水作
为溶剂在100℃下提取2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工艺
验证试验,从验证试验效果来看,该方法适合于荨麻
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设计。
References:
[1]HuangX L, ZhouY J. Apreliminarystudyof
pharmacologicaleffe tsforUrticaEJ].JCentralUniv
Nationel:NatSci(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11(2):182—186.
[2]LichiusJJ,LenzCJ,LindemannP.A tiproliferactiveeffect
ofapolysaccharidefractionof20%methanolicextra tof
stingingnettlerootuponepithelialCellofthehumanprostate
(LNCaP)[J].Pharmazie,1999,54(10):768.
[3]LutzK,Hans—HelgeM,CorinnaL,eta1.Antiproliferative
effectonhumanprostatecancercellsbya stingingnettle
(Urticadioica)extract口].PlantaMed,2000,66(1):44.
E4]ZhangML,LiZP,JinXM.Studyonchemicalconstituents
ofUrticannabinaL[J].NatProResDev(天然产物研究与
开发),2005,17(2):175~176.
[5]WeiYF,WangMY,ShiY,eta1.Extractionand
determinationofpoIysaccharidesinU ticafissaE.Pritz口].
WestChinaJPh rmSci(华西药学杂志),2001,16(6):
469—470.
RP—HPLC法测定大蒜油中二烯丙基三硫和二烯丙基二硫
刘丽梅,王瑞海,陈 琳,丁家欣,张秋海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大蒜油是百合科葱属植物大蒜Alliumsativum
L.的地下鳞茎外皮干燥后经水蒸气蒸馏提取而得
到的挥发油。大蒜油具有抗菌、调血脂、降血糖、降压
利尿、抗血小板凝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性、保肝、抗
衰老、抗肿瘤等多种功能[1’2],特别是对心血管、肿瘤
有很好的生理活性,使其在新药开发、保健品生产上
存在着很大潜力。我国每年约有20t大蒜油出口,也
给大蒜油的生产厂家带来巨大的商机。但我国目前
没有完善的大蒜油生产质量标准,仅依据挥发油的
收稿日期:2005—11—24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1BA701A36—6)
物理常数,使生产和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本实
验选择大蒜油中主要活性成分二烯丙基三硫和二烯
丙基二硫为质量控制指标,对大蒜油的质量进行监
控,旨在为制定国家标准提供依据。
1仪器与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HPll00,包括四元泵、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自动进样器、HP化学工作站),
精密天平DT—100(jt京光学仪器厂),控温多用高速
组织捣碎机(江苏江阴科研器械厂)。
/1
2
一
“
3
1
O
1
3
一
l
3
3
7
7
O
0
O
O
0
0
O
●
●
●
●
●
●
●
●
●
●
●
3
3
6
6
5
5
2
8
5
5
5
6
4
6
4
O
0
5
5
5
5
5
7
9
7
9
7
0
8
8
8
8
8
I
1
2
3
4
5
6
7
8
9
0
1【l
万方数据
球面对称设计优化荨麻多糖的提取工艺
作者: 宋学伟, 潘兰, 韩泳平, 钟亚玲, 任磊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药物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6,37(9)
被引用次数: 8次
参考文献(5条)
1.Huang X L;Zhou Y J A preliminary study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for Urtica[期刊论文]-中央民族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2)
2.Lichius J J;Lenz C J;Lindemann P Antiproliferactive effect of a polysaccharide fraction of 20%
methanolic extract of stinging nettle root upon epithelial cell of the human prostate (LNCaP)[外文期
刊] 1999(10)
3.Lutz K;Hans-Helge M;Corinna L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n human prostate cancer cells by a
stinging nettle(Urtica dioica) extract[外文期刊] 2000(01)
4.Zhang M L;Li Z P;Jin X M Study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Urtica cannabina L[期刊论文]-天然产物研
究与开发 2005(02)
5.Wei Y F;Wang M Y;Shi Y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n Urtica fissa E.Pritz[期
刊论文]-华西药学杂志 2001(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敖特根.施和平.阿荣.张建中.Aotegen.SHI He-ping.A Rong.ZHANG Jian-zhong 内蒙古产麻叶荨麻嫩叶与嫩茎
的营养成分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5)
2. 张峻沛.何江.张彦福 荨麻在维吾尔医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新疆中医药2006,24(5)
3. 荨麻干提取物长期治疗良性前列腺综合征的疗效[期刊论文]-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
4. 林祁.陈家瑞.LIN Qi.CHEN Chia-Jui 藤麻(荨麻科)的一个新异名[期刊论文]-植物分类学报2005,43(1)
5. 王梦月.李晓波.卫莹芳.周淑彦.戚昉笛.WANG Meng-yue.LI Xiao-bo.WEI Ying-fang.ZHOU Shu-yan.QI Fang-di
荨麻抗风湿活性部位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
6. 谢秀丽.何斌.于海群.王兰珍.XIE Xiu-li.HE Bin.YU Hai-qun.WANG Lan-zhen 异株荨麻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和
多糖的含量分析[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
7. 钱华.高智慧.王国英.王衍彬.柏明娥.洪利兴.QIAN Hua.GAO Zhi-hui.WANG Guo-ying.WANG Yan-bin.BAI Ming-
e.HONG Li-xing 大荨麻根、茎叶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期刊论文]-浙江林业科技2006,26(3)
8. 白玉婷.高展.张铁军.葛志强 球面对称设计应用于中药提取的适宜性研究[会议论文]-2007
9. 关枫.GUAN Feng 荨麻属植物的药用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3)
10. 那日苏.张晓庆 荨麻属植物的生理活性及饲用价值[期刊论文]-饲料研究2006(12)
引证文献(8条)
1.许麦成.张伟.杨铭.史秀峰.余敏英.杨费莉.滕艳萍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秦皮提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
中国药师 2009(11)
2.杨铭.余敏英.史秀峰.滕艳萍 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秦皮提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
志 2008(22)
3.白红进.赵小亮.蒋卉 新疆刺山柑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3)
4.鲁延迅.郑珩.周俊 应用球面对称设计方法优化谷胱甘肽生物合成条件[期刊论文]-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0(2)
5.赵芳.王自军.宋丽.杨顶峰 荨麻多酚抗氧化性质的研究[期刊论文]-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
6.陈胡兰.蒋开年.刘霞.崔志斌.韩泳平 甘松水溶性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期刊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4)
7.白红进.赵小亮.马玲.习琳桥 维药刺山柑果实营养成分的测定[期刊论文]-西北农业学报 2007(5)
8.杜宏涛.廖庆华.曹勇.徐军.徐传柄.王俊儒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狭叶荨麻黄酮和木脂素工艺[期刊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60902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