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荆芥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研究



全 文 :·1472· 中草喃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荆芥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研究
刘向前卜,李尚玟2,李钟泌3,张晓丹1,崔贤植2,陆昌洙2
(1.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08;2.庆熙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室,首尔韩国l
3.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首尔韩国)
荆芥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 quet的干燥地上部分,为临床常用中
药。性微温,味辛。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等功能,常用于
感冒、头痛、风疹、麻疹及疮疡初起。全国大部分地区
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中国、
韩国、日本等国家药典上均有记载[1~3]。
20世纪70年代的文献报道了从荆芥挥发油中
分离出43种成分,主要为d一薄荷酮,以一薄荷酮、Z一胡
薄荷酮,d一柠檬烯,荆芥苷A、B[4]。《中国药典>>2005
年版记载荆芥挥发油的量为0.6%,其中主要成分有
Z一胡薄荷酮(z—pulegone)(约含31%~43%)、d一薄荷
酮(d—menthone)[5]。《中国药典》以胡薄荷酮为指标
物,但在日本和韩国的药典中未见此规定。目前在
《中国药典》的修订过程中提到蒎烯、莰烯和d一柠檬
烯也是荆芥挥发油中应控制的主要成分[6]。早期的
相关研究报道了胡薄荷酮具有抗炎作用,d一薄荷酮
具有止痛的功效,柠檬烯具有抑制兴奋的作用[7一]。
而且中、日、韩三国在使用该药材的部位上不同。本
实验的目的是对采集于韩国的荆芥不同部位的挥发
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荆芥不同药用部位的
入药选择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试剂:荆芥药材于2006年8月中旬采自
韩国庆尚北道,由韩国庆熙大学药学院陆昌洙教授
鉴定为SchizonepetatenuifoliaBr q.。运用4等分法
将阴干样品分为荆芥穗、种子、梗和叶4部分。乙醚
和无水硫酸钠为分析纯。
1.2挥发油的提取:精确称量荆芥穗、种子、梗和叶
各10g,分别置于500mL烧瓶中,加入100mL蒸馏
水,按照韩国药典上挥发油提取法进行提取。在提取
得到的蒸馏液中加入少量乙醚,用分液漏斗收集醚
层。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合并挥发油提取液,用无水
硫酸钠脱水并通过0.45弘m的微孔滤膜滤过。样品
溶液在7℃下保存备用。
1.3气相色谱分析(GC):毛细管柱为19091J一413
(HP一5,0.25弘m),火焰离子检测器;进样温度:200
℃;柱室温度:50℃保持3rain,以3℃/rain的速度
程序升温到160℃;载气:N2,流速1mL/min;流动
相H:一0:(40:450)。采用不分流模式手动进样,每
种样品溶液进样2肛L。
如果色谱峰形很宽或在标准曲线线形范围之
外,用气相色谱级甲醇稀释样品溶液后再进行分析。
重复实验3次,取其平均值。
1.4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按1.2项所述方法制备
样品溶液,用GC—MS仪分析样品溶液,色谱条件同
1.3项,GC—MS采用19091S一433(HP一5,0.25/xm)
型号的毛细管柱和MS检测器,以He作为载气。如
果色谱峰形很宽或者不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之
内,用气相色谱级甲醇稀释后再进行分析。重复实验
3次,取其平均值。将被测成分的保留指数、质谱与
国家标准局实验室GC—MS系统的数据比较鉴定得
出化学结构。
2结果与讨论
荆芥叶挥发油量最高(3.57士0.04)%,依次为
荆芥种子(2.56士0.07)%,荆芥穗和荆芥梗均为
(1.oo士0.50)%。分析结果见表1。
从挥发油中共发现了27种成分,其中包括《中
国药典》作为指标物的Z一胡薄荷酮。GC—MS鉴定了
15种成分。4种药用部位都含有以下6种成分:薄荷
酮、异薄荷酮、Z一胡薄荷酮、3一甲基一6一(1一甲基乙缩
醛)一2一环己烯一1一酮、石竹烯和匙叶桉油烯醇。
从荆芥穗挥发油中检测到18种成分,占挥发油
的99.96%。质量分数最高的是z一胡薄荷酮(33.57-I-
0.02)%和d一薄荷酮(25.26土0.02)%,石竹烯
(8.99-t-0.02)%的量也比较高,可作为挥发油的重
要指标物,p香叶烯的量较低。比较其他部位提取的
收稿日期:2008—03—26
作者简介:陆昌洙(1944一),男。博士.教授,1974年至今,历任韩国生药学会会长。韩国药学会副会长、会长,韩国天然药物学会会长,临
床药物协会会长.韩国保健福祉部和韩国食品与医药品安全厅资深顾问。研究方向为生药学及天然药物化学.
匕‘nlall:yooKcs吲Kyl.1nRhee.ac.gr
·通讯作者 刘向前 E—mail:lxq0001cn@yahoo.corn.cn

万方数据
中草焉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第39卷第10期2008年10月· 473·
裹1荆芥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比较
TableComparisonofessentialo lfromdifferentfractionofS.tenuifolia

......
药材部位的质量分数/% 峰 药材部位的质量分散/%
; 化合物名称 穗‘ 种子 茎 叶 ; 化合物名称 穗 种子 茎 叶
1 卜辛烯-3一醇0.680.92 1.08 16 3一甲鲞6—1一(甲基乙缩醛)一0.900.85 0.85 0.84
2 }月桂烯0.11 0.22 2一环己烯一1一舅
3 伞花烃0.43 17 马鞭草烯酮 3.60
4 d一柠糠烯0.420.69 1.67 18安息香醛0.10
5 桉树脑0.70 19 石竹烯 8.99 6.57 0.79 1.6l
6 }蒎烯0.520.16 0.45 20薇草烯0.77 0.25
7 薄荷醇0.320.54 21 口一石竹烯0.52
8 异薄荷酮0.310.52 22薄荷烯酮0.24
9 d一薄荷酮 25.2640.0041.2850.6323大香叶烯0.25 0.49 1.62
10 异薄荷醇0.721.99 2.51 2.37 24甘菊蓝0.59 0.22
11 异胡薄荷酮 1.61 0.72 1.02 0.78 25 细辛脑 3.90 1.34
12 ,·胡薄荷酮 33.5734.6749.0237.37z6 匙叶桉油烯醇0.883.48 0.58 0.22
13 胡椒酮 2.08 27薄荷醇0.78
14 香芹酮 20.66 检测成分的总量 99.8299.1099.5099.92
15 2Ⅳ-香芹酮0.57 挥发油量(10Ing中挥发1.oo 2.56 1.00 3.57
油的量)
挥发油成分,仅在荆芥穗挥发油中检测到伞花烃、香
芹酮、a一石竹烯和薄荷烯酮等物质。
从荆芥种子挥发油中检测到15种化合物,占挥
发油的99.oo%。其中d一薄荷酮(40士0.42)oA和z一胡
薄荷酮(34.67士0.28)%的量最多。依次为石竹烯
(6.57士0.01)oA、匙叶桉油烯醇(3.48±0.01)%,其
他成分如细辛脑(I.34oA)、a一石竹烯、大香叶烯D、
甘菊蓝和薄荷醇量很显著。比较其他部位提取的挥
发油成分,仅在荆芥种子中检测到桉树脑、胡椒酮、
2H一香芹酮、马鞭草烯酮和安息香醛。
荆芥梗挥发油中分离出15种物质,占挥发油的
99.50%,其中d一柠檬烯和细辛脑的量较低,z一胡薄
荷酮(49.02士0.11)oA和d一薄荷酮(41.28士0.12)%
量较高,占挥发油的90.3%,未能检测到d一柠檬烯,
但检测到有相当量的薄荷醇。
荆芥叶挥发油中检测出1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
的99.92%。d一薄荷酮(50.63士0.43)%量最高,其次
是,一胡薄荷酮(37.37土0.63)0A,接下来依次是d一柠
檬烯(1.67士0.03)%、大香叶烯D(1.62士0.01)%、
石竹烯(1.61士0.02)%。a一石竹烯、甘菊蓝、细辛脑
和薄荷醇量很少。
实验结果表明,从荆介不同部位挥发油中共检
测出27种成分。荆芥叶中挥发油的量最高,但荆芥
梗被认为是最佳药用部位,因为该部位挥发油成分
种类最丰富。
韩国药典以荆芥穗入药,带叶的荆芥梗也可以
人药。所以,本实验为中国和韩国药典以荆芥穗和荆
芥梗入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KoreanPharmacopoeia[S].2005.
[2]中国药典Is].一部.2005.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2.
[4]FujitaS,FujitaY.MiscellaneouscontributionstOthe
essentialo lsoftheplantsfromvariousterritories.XXXI
[J].YakugakuZasshi.1973,93(12):1622—1626.
[5]叶定江.丁安伟.荆芥不同药用部位及炒炭后挥发油的成分
研究[J].中药通报,1985,10(7):19—21.
[6]邱琴,凌建亚.丁玉萍,等.超临界C02液体萃取法与水
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色谱,
2005,23(6):646—650.
[7]FlaminiG,CioniPL,PuleioR,甜a1.Antimicrobialactiv ty
ofthessentialo lofCalaminthanepetanditsconstituents
pulegoneagainstbacteriaandfungi[J].PhytotherRes,
1999,13(4):349—351.
[8]PuhriniAdeM.GalindoLA,CostaM.Effectsof he
essentialoilfromCitrusaurantiumL.inexperimentalanxiety
modelsinmiceD]./.jfeSci,2006.78(15):1720—1725.

万方数据
荆芥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研究
作者: 刘向前, 李尚玟, 李钟泌, 张晓丹, 崔贤植, 陆昌洙
作者单位: 刘向前,张晓丹(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08), 李尚玟,崔贤植
,陆昌洙(庆熙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室,首尔,韩国), 李钟泌(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首
尔,韩国)
刊名: 中草药
英文刊名: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卷(期): 2008,39(10)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8条)
1.Korean Pharmacopoeia 2005
2.中国药典(一部) 2005
3.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1992
4.Fujita S;Fujita Y Miscellane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essential oils of the plants from various
territories.X X X II 1973(12)
5.叶定江;丁安伟 荆芥不同药用部位及炒炭后挥发油的成分研究 1985(07)
6.邱琴;凌建亚;丁玉萍 超临界CO2液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色谱
2005(06)
7.Flamini G;Cioni P L;Puleio 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Calamintha nepeta and
its constituents pulegone against bacteria and fungi 1999(04)
8.Puhrini Ade M;Galindo L A;Costa M Effect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Citrus aurantium L.in
experimental anxiety models in mice[外文期刊] 2006(1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于生.杨莉.谷巍.丁安伟.张丽 不同提取方法比较荆芥穗中挥发性成分(Ⅰ)[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25(5)
2. 欧阳荣.张志国.王芳 HPLC测定荆芥中橙皮苷的含量[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6,31(6)
3. 杨帆.张仁延.陈江弢.杨崇仁 中药荆芥的单萜类化合物[期刊论文]-中草药2002,33(1)
4. 张援虎.周岚.石任兵.郭亚健.董玉.ZHANG Yuan-hu.ZHOU Lan.SHI Ren-bing.GUO Ya-jian.DONG Yu 荆芥穗化学
成分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
5. 于萍.邱琴.崔兆杰.刘枢.刘廷礼 GC/MS法分析山东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期刊论文]-中成药2002,24(12)
6. 范巧云.刘群红.王健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
7. 宋英姬 HPLC法测定五子衍宗片中五味子醇甲[期刊论文]-中草药2008,39(7)
8. 方茹.陈贵钱.钱玉山.FANG Ru.CHEN Gui-qian.QIAN Yu-shan 荆芥有效成分的提取[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6,23(1)
9. 王豪 中药葛根新验方[期刊论文]-家庭医学2007(6)
10. 胡峻.石任兵.张援虎.Hu Jun.Shi Renbing.Zhang Yuanhu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荆芥穗有效部位中木犀草素和
橙皮苷的含量[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

引证文献(1条)
1.李学森.黄静.施红林.徐世涛.李忠 荆芥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2(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cy20081001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