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 on identificati on of Echinace apallida

淡紫松果菊生药学研究



全 文 :图 2 不同鸡胆汁红外光谱图
鸡胆汁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大量采集鸡胆汁成为可
能,也为进一步研究鸡胆汁提供了便利条件。
2. 3 鸡胆汁与常见动物胆汁的 UV 光谱图比较:
采集各种常见动物的新鲜胆汁,用蒸馏水稀释 200
倍,摇匀后,立即在岛津 UV26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
进行测定,见图 3。
  由紫外光谱图可以看出: 各种常见动物胆汁的
可见紫外光谱图各不相同, 虽然它们在 380~420
nm 范围内都有吸收, 但最大吸收波长有别: 鸡胆汁
的 max= 380 nm,鱼胆汁的 max= 410 nm, 猪、牛、羊
的 max都在 420 nm 左右,但曲线形状和相对强度有
明显的不同,易于区别。鸡胆汁的 max最小, 在相同
浓度下最大吸收峰较高且较锐, 此外在可见光区
660 nm 处,鸡胆汁有较大的吸收, 其余动物的胆汁
则吸收很小, 所以鸡胆汁的紫外吸收光谱也是特征
的。这一结论与张能荣先生的“各种动物胆汁成分不
同,含量不同,药效是不同的[ 3]”观点是一致的。
作者还采用硅胶薄层层析方法,以三氯甲烷-甲
醇-水= 30∶10∶1的流动相得到与红外、紫外相同
的结论。
1-鸡 2-牛 3-猪 4-鱼 5-羊
图 3 胆汁 U V 光谱图 (稀释 200 倍)
本文从两方面考察了鸡胆汁的红外光谱, 表明
鸡胆汁在不同种属和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特征性, 但
在不同干燥条件下,鸡胆汁的红外光谱却有着明显
的区别。
致谢:此文在写作中曾得到北京医科大学药学
院徐秉玖教授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邓明鲁,高士贤 . 中国动物药 [ M ] .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
[ 2] 张德桐,张能荣 . 鸡胆汁与蛇胆汁组分的对比研究 [ J] . 中国
生化药物杂志, 1994, 15 ( 1) : 4.
[3]  张能荣 . 各种动物胆汁药用的研究 [ M ] . 浙江中医杂志,
1985, 9: 428-429.
淡紫松果菊生药学研究
佟 巍1, 张英涛1 ,刘文芝2 ,艾铁民1
( 1. 北京大学药学院 ,北京 100083; 2. 北京怀柔县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1400)
摘 要: 目的 为淡紫松果菊的鉴别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形态、性状与显微鉴定。结果 淡紫松果菊与狭
叶松果菊虽然内部结构极为相似, 但二者有一些明显区别点。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制订淡紫松果菊的质量标准提
供依据。
关键词: 淡紫松果菊;形态; 性状;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 R282.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03 0266 04
·26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3期
 收稿日期: 2001-05-14基金项目:国家中医管理局重大科技开发项目[国中医药发 ( 2001) 号]
* 责任作者
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 on identification of Echinacea pallida
T ONG Wei1 , ZHA NG Ying-tao1 , L IU Wen-zhi2 , AI T ie-min1
   ( 1. School of Pha rmaceutic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 sity , Beijing 100083, China;
2. Huair ou Institute o f Medicinal Plant , Beijing 101400, China)
Key words : Echinacea pallida ( Nut t . ) Nutt . ; morphology ; proper ties; microscopic ident ificat ion
  松果菊属植物 ( Echinacea Moench. ) 原产北
美,该属药用有 3 个常用种, 即紫花松果菊 E chi-
nacea purp urea L. 、狭叶松果菊 Echinacea angusti-
f olia DC. 和 淡 紫 松 果 菊 Echinacea pal lida
( Nut t . ) Nut t . 这 3 种药用植物, 具有很强的免疫
增强作用与抗炎作用[ 1, 2] ,因而受到了世界药学界的
关注[ 3, 4] ,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连续位于世界
草药销售的榜首。但基础研究工作尚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生药学方面的研究。近一年来我们已就前 2个
种发表了研究论文。由于淡紫松果菊近年已在北京
引种成功,目前国内相关的报道很少, 现予以报道,
以利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1 实验材料
淡紫松果菊的实验材料采自北京市怀柔县。植
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粗壮, 单生。株高 40~60
cm。叶近簇生于茎基部,连叶柄长 8~35 cm ,叶片宽
披针形, 先端急尖, 全缘, 长 4~25 cm, 宽 1~3. 5
cm ,两面疏生白色刚毛,叶缘处较密, 具有 3~5 脉,
其中 3 脉明显。花葶单一自基部生出,花序球形,直
径 2. 5~3 cm。花序下有数轮披针状总苞片,边缘具
较密刚毛。边花舌状淡浅紫色, 15~18 朵, 长 4~
5. 5 cm ,先端不裂或浅二裂托片倒卵楔形, 先端长喙
尖,全长 1. 5~1. 8 cm, 对折, 喙尖红紫色; 盘花多
数,花萼四方形,先端不规则四齿裂, 花冠长筒状,粉
白色; 花药 5个,褐色,伸出花冠; 子房下位, 花柱近
顶端 1/ 3 处分成 2 叉,亮紫色,外侧生有紫色毛,内
侧深紫色。瘦果具 4 棱。
2 方法
2. 1 生药性状描述:取干燥的淡紫松果菊全草药
材, 按 200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 ⅡB
药材检定通则所载方法对淡紫松果菊药材的形状、
大小、色泽、表现特征、质地、断面特征及气味等性状
进行描述。
2. 2 显微鉴别: 取干燥的狭叶松果菊全草药材,按
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 ⅡC 药材及
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对该药材进行石蜡切片、粉末
制片、表面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细胞及细胞内含物
的测量、细胞壁性质的检定、细胞内含物性质的检定
等方面的显微鉴别,绘制该药材的显微特征墨线图
并进行详细描述。
3 结果
3. 1 生药性状:本品主根长圆柱形,常被折断,直径
2~3. 5 cm ,表面黄褐色, 具有纵皱纹,上部常有紫色
的叶柄残基。切开断面实心, 外周为白色,内有墨绿
色菊花状纹理。茎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有多条纵棱,
疏生白色刚毛。基生叶叶柄基部为紫色,叶片披针
形,灰绿色至绿褐色,两面疏生白色刚毛。花托凸起
呈半球形至球形, 萼片长于管花, 有硬尖,边花长而
下垂。瘦果倒卵楔形, 具四棱。气微,茎叶味淡,根味
麻涩。以叶多根肉质者为佳。
3. 2 显微鉴别
3. 2. 1 根:根横切面:根薄壁组织较多,在根中所占
的比例在 1/ 2以上。木栓层为 3~5列细胞。在栓内
层与维管身线薄壁组织中均有分泌腔分布,其中含
黄色挥发油。形成层明显,呈环状。韧皮纤维未见,
身线宽阔,贯穿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在靠近形成
层的射线薄壁组织中含有大量菊糖。在栓内层及贯
穿韧皮部与木质部的宽大射线薄壁组织中有石细胞
呈星散状分布, 且在射线薄壁细胞中分布的石细胞
周围有黑色胞间物质存在。次生木质部导管呈辐射
状稀疏排列并为多列射线隔开,木纤维呈不规则带
状分布于导管之间 (图 1-A, B)。
根粉末:黄褐色,纤维较少,成束或散在, 大多碎
断, 壁木化加厚, 长度为 ( 463±77) m, 而直径为
( 25. 8±10. 3) m。石细胞单个散在或三两成束, 长
度为 ( 335±129) m。木质部导管成束或散在,多为
梯纹导管, 导管分子长为 ( 258±103) m, 直径为
( 41. 2±20. 6) m。木栓细胞近长方形,栓内层细胞
间具不规则胞间隙。薄壁细胞众多,成群或散在, 细
胞中常含有大量菊糖 (图 1-C)。
3. 2. 2 茎: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近长方形,外被角质
层,并稀疏分布有剌状多细胞非腺毛,外壁光滑。皮
层薄壁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具有明显的细胞间
隙; 在靠近表皮的部位常有含叶绿体的近圆形薄壁
细胞成群分布。维管束为外韧型, 呈环状排列,束中
形成层十分明显。在每一维管束外侧均分布有呈新
·26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3期
A-横切面简图 (× 20)  B-横切面详图 (×80)  C-解离组织与
粉末图 (×160)
1-木栓层 2-次生皮层 3-石细胞 4-分泌腔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射线 9-木纤维 10-挥发油
11-木薄壁细胞 12-导管
图 1 淡紫松果菊根的显微特征图
月形排列的初生韧皮纤维束。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
成列或偶尔散在。木纤维较少,在靠近形成层区域成
群存在。髓薄壁组织十分发达, 细胞阔大近圆形,具
有较大的细胞间隙, 靠近维管束的髓薄壁组织及束
间薄壁组织细胞壁有较强木质化加厚 (图 2-A, B)。
茎粉末: 黄白色,纤维众多, 成束或散在;长度为
( 1 272±721) m,直径为 ( 20. 6±5. 2) m。多细胞
非腺毛散在, 先端锐尖, 外壁硅质化加厚, 长为
( 2 128±193) m。导管类型以螺纹、梯纹与孔纹较
为常见, 长为 ( 515±155) m, 直径为 ( 36. 0±
15. 5) m (图 2-C)。
3. 2. 3 叶:叶横切面: 等面叶,上下表皮均为角质层
所覆盖,并分布有多细胞非腺毛。表皮细胞近长方
形,中脉处的上下表皮细胞壁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厚。
在中脉处上表皮内侧有 2~3 层厚角组织细胞, 下
表皮内侧有 1 层厚角组织细胞。栅栏组织细胞多
层,排列紧密,不通过中脉。未见明显的海绵组织。中
脉维管束发达, 维管束外韧型, 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
导管径向排列成列,并由射线分开。侧脉维管束由一
层薄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所包围 (图 3-A, B)。
A-横切面简图 (×20) B-横切面详图 (×80) C-解离
组织与粉末图 (×160)
1-角质层 2-表皮 3-皮层 4-韧皮纤维 5-韧皮部
6-束中形成层 7-木质部 8-髓 9-分泌腔 10-多细胞
非腺毛 11-木薄壁细胞 12-螺纹导管 13-孔纹导管 
14-梯网纹导管
图 2 淡紫松果菊茎的显微特征图
叶粉末:暗绿色,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或稍呈
波状弯曲,气孔众多。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较平直, 气
孔数目较上表皮稍多, 气孔密度为 ( 87±8) 个/平
方毫米,气孔轴式为不定式。上下表皮均分布有两种
类型的多细胞非腺毛,一种为刺状多细胞非腺毛, 先
端锐尖, 其细胞壁较厚并硅质化, 且具疣状突起, 长
度为 ( 1 161±387) m。另一种为棒状多细胞非腺
毛,细胞壁较薄,长为 ( 348±168) m (图 3-C)。
4 讨论
圆锥形头状花序与细长而具硬尖的托片是松果
菊属植物的代表性形态特征, 而披针形的叶片形态
与少分枝的茎以及长圆柱形的主根是狭叶松果菊与
淡紫松果菊区别于紫花松果菊的主要形态特征, 狭
叶松果菊与淡紫松果菊在形态上较为相似 ( Cron-
quist A 甚至将狭叶松果菊作为淡紫松果菊的一个
变种[ 5] ) ,其主要区别在于狭叶松果菊的边花较短而
伸展,而淡紫松果菊的边花较长而下垂;且淡紫松果
菊比狭叶松果菊稍高;淡紫松果菊的花粉粒为淡黄
白色而狭叶松果菊的花粉粒为黄色[ 6] ;淡紫松果菊
·268·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3期
A-横切面简图 (× 20)  B-横切面详图 (×80)  C-解离组织与
粉末图 (×160)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厚角组织  4-侧脉维管束 5-维管
束鞘 6-木质部 7-韧皮部 8-海绵组织 9-角质层 10-气孔
11-刺状多细胞非腺毛 12-棒状多细胞非腺毛 13-下表皮
图 3 淡紫松果菊叶的显微特征图
的种子比狭叶松果菊稍大。从内部结构上看,狭叶松
果菊与淡紫松果菊均易与紫花松果菊[ 7]相区分, 而
狭叶松果菊与淡紫松果菊极为相似: 二者均具有等
面叶、较长的非腺毛、黑色素包裹的石细胞等, 难以
区分。但通过测量数据的比较不难看出它们的区别:
总体上, 淡紫松果菊的纤维比狭叶松果菊的要长且
粗, 导管稍短; 但直径明显要大于狭叶松果菊, 多细
胞非腺毛比狭叶松果菊的长, 气孔密度淡紫松果菊
明显比狭叶松果菊要小, 且二者的 DNA 条带不同
(尚未发表)。
参考文献:
[1] Hobb s C. T he Echinacea Handbook[ M ] . Port land: Eclect ic
M edical Publ ication s, 1989.
[2] Bauer R, Wag ner H. In Economic an d M edicinal plan t re
s earch [ M ] . New Yor k: Academ ic Pr ess , 1991.
[3] Heubl G R, Bauer R, Wagner H. Morpholog isch e und
anatom isch e studien an Echinacea p uipu rea, E. angustif oli
a, E . p all id a und p ar thenium integ rif ol ium[ J ] . S cient ia
Pharmaceut ica, 1988, 56: 145-160.
[4] 肖培根 . 国际流行的免疫调节剂—紫锥菊及其制剂[ J ] . 中草
药, 1996, 27 ( 1) : 46-48.
[ 5] Cronquis t A. Vascular Flore of the Southeas tem[ M ] . US : U-
nivers 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 s, 1979.
[6] 佟 巍,艾铁民 . 菊科松果菊属三种药用植物花粉的形态研究
[ J ] . 中草药, 2000, 31 ( 10) : 779.
[7] 张英涛,刘文芝,艾铁民.紫花松果菊性状及组织显微鉴别 [ J] .
中药材, 2000, 23 ( 3) : 131-133.
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刘丽莎,姬可平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 目的 研究秦艽种子的发芽特性。方法 用热水浸泡, 不同温度,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秦艽种子,测定种子
贮存条件。结果 秦艽种子发芽适温为 20 ℃, 用 500×10- 6赤霉素浸种 1 天,发芽率可达 90. 1%。低温 ( 0~4 ℃)
保存可延长种子寿命, 春季解冻后播种出苗整齐健壮。结论 秦艽种子属于中温萌发型。
关键词: 秦艽种子;发芽特性; 赤霉素
中图分类号: R282.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2) 03 0269 03
Germination characters of seed of Gentiana macrophylla
LIU Li-sha , JI Ke-ping
   ( Gansu Co llege o f TCM ,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Key words : seed of Gentiana macrop hy lla Pall. ; germinat ion characters; gibberellin
  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 la Pall. 为龙胆科
( Gent ianaceae) 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 有祛
风除湿、退虚热、止痹痛之功效[ 1] ,是国家重点保护
的野生药材之一 [ 2]。甘肃为秦艽的主产地,产量和质
·269·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 s 2002 年第 33卷第 3期
 收稿日期: 2001-08-14基金项目:甘肃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ZS991-A23-064-Y)作者简介:刘丽莎,女,副教授。1982 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1986~1988 年在厦门大学生物系学习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现在甘肃中医学院生物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种子萌发特征性及细胞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参加省科委课题 3 项,省教委课题 2 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教委二等奖 2 项。发表论文 20 余篇,编写教材 4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