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0. 57 mg /mL的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 7份同一批
的密蒙花药材粉末 ,每份 0. 5 g。 1号作为空白对照
组 , 2~ 7号作为加样回收组。 分别将 7份样品置于
50 m L茄形瓶中 ,加入 10 mL 70%乙醇。其中 2~ 7
号样品 ,每份均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 4 mL。 7份样
品于水浴中回流 1 h。滤过 ,定容至 25 mL。微孔滤
膜 ( 0. 45μm)滤过后 ,采用 HPLC分别检测 ,结果平
均加样回收率为 100. 71% , RSD为 1. 41% (n= 6)。
2. 6 样品测定: 将 10个不同产地密蒙花药材粉末
配成供试品溶液 ,进样 ,测定峰面积 ,代入回归方程
得到毛蕊花苷的含量。 结果见表 4。
表 4 不同地区密蒙花药材中毛蕊花苷含量
Table 4 Verbascoside inB. of f icinalis f rom diff erent areas
序号 购买地 购买时间 毛蕊花苷含量 /%
1 青海西宁 2002-01 1. 32
2 河北宣化 2002-01 1. 97
3 河北安国 2002-01 1. 21
4 山西太原 2001-08 0. 96
5 辽宁锦州 2001-08 1. 47
6 云南曲靖 2001-08 2. 30
7 吉林长春 2001-08 0. 79
8 湖北黄冈 2001-08 0. 79
9 福建福州 2001-08 1. 22
10 广东深圳 2002-01 0. 62
3 讨论
3. 1 对于毛蕊花苷的含量测定 ,提取溶剂的选择最
为关键 ,从峰面积上可以看出 ,随着水比例的增大 ,
峰面积越大 ,表明毛蕊花苷的提取愈充分 ;然而 ,高
极性成分的比例亦相应增加 ,从而增大处理难度。为
此 ,选用 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 ,既可以较充分地
提取出毛蕊花苷 ,又避免了以后的柱前预处理工作 ,
简化操作步骤。
3. 2 在色谱条件的探索中 ,单纯用甲醇 -水或乙腈-
水系统均不能够得到最佳分离 ,而二者的合用可以
达到较理想的分离度 ;加入醋酸可以有效地防止拖
尾 ;毛蕊花苷在 254 nm处有较强的吸收 ,在该波长
下检测还可以避免其他杂质峰的干扰 ,故选用 254
nm为检测波长。
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尚无针对密蒙花中
毛蕊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
操作简单、快速 ,样品无需进行柱前处理即可达到基
线分离 ,结果准确、可靠 ,可作为密蒙花药材及其制
剂质量控制依据之一。 从结果可以看出 ,不同产地密
蒙花药材中毛蕊花苷含量差别较大 ,建议在今后药材
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上应该注意该项指标的考察。
References:
[1 ] Ch P (中国药典 ) [S ]. 2000 ed. VolⅠ .
[2 ] Li J S, Zh ao Y Y, Ma L B. A phenyleth anoid glucoside f rom
Buddleja of f icina lis [ J] . J Chin Pharm Sci , 1997, 6 ( 4 ):
178-181.
[3 ] Ding N, Yah ara S, Noh ara T. Structure of mimengosides A
and B, new t ri terpenoid glycos ides f rom Flos Buddlejae pro-
duced in China [ J ]. Chem Pharm B ul l , 1992, 40 ( 3 ): 780-
782.
[4 ] Wang B, Li J S, Zh ao Y Y, et al . Study of t ri terpents f rom
Buddleja of f icinal is [ J] . J B ei jin g Med Univ (北京医科大学
学报 ) , 1996, 28( 6): 472-473.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戴开金 ,罗佳波 ,吴昭晖 ,谭晓梅 ,任建生
(第一军医大学 中药制剂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 目的 研究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 L8 ( 27 )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 S PSS 10. 0
统计处理 ,以 HPLC法测定配伍中甘草酸含量。结果 黄连对甘草酸的含量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黄芩、
葛根对甘草酸含量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三者两两交互作用不显著 ,黄连和甘草配伍煎液中产生沉淀 ,且其含有一定
量的甘草酸。 结论 黄连降低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的含量 ,黄芩、葛根对其含量没有影响。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配伍 ;甘草酸 ;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 R283. 2; R286. 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3) 12 1084 04
Influence of compatibility on glycyrrhizinic acid in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DAI Kai-jin, LUO Jia-bo , WU Zhao-hui , T AN Xiao-mei , REN Jian-sheng
( Key Labo rato ry of Pha rmaceutics of Chinese Ma teria Medica , First M ilitar y Medical Univ ersity ,
Guang zhou 510515, China )
·1084·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2期 2003年 12月
收稿日期: 2003-03-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资助项目 ( 3997088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001070)
Abstract: Object To determine the change of g lycy rrhizinic acid in dif ferent decoctions prepared f rom
va rious combina tions of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 GQD) by RP-HPLC. Methods Eight decoctions of
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 ei ther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 ith one or mo re of the other three compo-
nents w ere prepared and analy zed by L8 ( 2
7 ) or thogonal design and stati stic analy sis ( SPSS 10. 0) . Thei r
g lycyr rhizinic acids w ere determined by RP-HPLC. Results For Rhizoma Copt idis , the dif ference o f gly-
cyrrhizinic acids is signi ficant (P < 0. 05) . Fo r Radix Scutellaria and Radix Puerariae , i t is insignificant.
Interactions betw een two o f three is insignificant too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edimentation w as found in
the decoctions contained Radix Glycy rrhizae Preparata and Rhizoma Copt idis. Conclusion The content
o f glycy rrhizinic acid is reduced by Rhizoma Copt idis.
Key words: Gegen Qinlian Decoction ( GQD); compa tibili ty; g lycyrrhizinic acids; HPLC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 ,由葛根、黄芩、黄连、
甘草组成 ,具有轻清解肌、清热止利功效 ,用于治疗
太阳表邪内陷所致肠热下利证。 近年研究表明葛根
芩连汤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解痉、抑制胃肠运
动、抗缺氧、抗心律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
作用。目前对该方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配伍组方
研究成为该方研究的重点。继完成配伍对葛根素 [1 ]、
黄芩苷 [2 ]的影响研究之后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配伍
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1 仪器与试药
美国惠普 HP—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 G1315A
紫外 -可见光二级管阵列检测器 ; 410A型 pH计 (美
国 ORION )。 甲醇 (分析纯、色谱纯 ) ,醋酸铵 (分析
纯 ) ,冰醋酸 (分析纯 ) ,甘草酸铵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 0731-9704) ;药材购自广东省
药材公司 ,经第一军医大学中药制剂教研室奚林明
鉴定分别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 Willd. )
Ohwi ,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
gi干燥根 ,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 is chinensis Franch.
干燥根茎 ,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 a uralensis
Fisch.干燥根茎 (经蜜制 )。
2 方法与结果
2. 1 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测定 [3 ]
2. 1.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Zo rbax柱 ( 250 mm×
4. 6 mm , 5μm) ;流动相:甲醇 -0. 05 mol /L醋酸铵 -
冰醋酸 ( 67∶ 33∶ 1) ;流速: 1. 0 mL /min;柱温: 室
温 ;检测波长: 250 nm。
2. 1. 2 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甘草酸铵约 10 mg ,用
70%甲醇溶解 ,并加至 100 m L。分别精密吸取 1, 2,
4, 6, 8 mL定容至 10 mL,依次进样 ,按上述色谱条
件操作。以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 ,得回归方程
Y= 6. 361 323X- 2. 123 41, r= 0. 999 9。结果表明 ,
甘草酸在 10. 2~ 102μg /mL与峰面积线性关系
良好。
2. 1. 3 供试品溶液及缺甘草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配比取葛根芩连汤各味药饮片 (葛根 15 g ,黄
芩、黄连各 9 g ,甘草 6 g ) 3份及缺甘草阴性方 3份 ,
分别加水 400 mL,先煎葛根 20 min,余药共煎 30
min,煎两次 ,滤过 ,合并滤液 ,定容至 1 000 mL。 取
30 mL,加 70 mL甲醇 ,离心 ,洗涤沉淀 ,上清液用甲
醇定容至 100 mL,膜滤过 ,得供试品溶液。依次进
样 ,计算得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为 0. 120 g /剂。对照
品、供试样品、阴性对照色谱图见图 1。
2. 1. 4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连续进
样 5次 ,测定 ,计算甘草酸含量 ,其 RSD为 0. 71%
(n= 4)。
2. 1. 5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 ,在配制后
0, 4, 8, 12, 24 h进样 ,测定甘草酸浓度 ,其 RSD为
1. 47%。 表明在 1 d内溶液稳定。
2. 2 配伍对葛根芩连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
2. 2. 1 正交设计: 选葛根 ( A)、黄连 ( B)、黄芩 ( C)
作为 3个因素 ,选用药和不用药为 2个水平 ,并考虑
两两交互作用 ,因素、水平见表 1。
表 1 正交设计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design
水平 因 素
A B C
1 用药 用药 用药
2 不用药 不用药 不用药
2. 2. 2 实验安排及统计分析:试验安排见表 2。 采
用 SPSS 10. 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 ,在
0. 05水平下 ,黄连对甘草酸的含量的影响差异有显
著性 (P < 0. 05) ,即黄连降低了甘草酸的含量。 葛
根、黄芩对甘草酸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三者两两交
互作用不显著。
2. 3 煎液的 pH值及沉淀物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凡含黄连和甘草的各配伍均有沉
淀产生 ,故对沉淀进行考察。各配伍药液的煎法按
·1085·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2期 2003年 12月
* -甘草酸铵
* -ammonium glycyrrhi zinate
图 1 甘草酸铵 (A)、葛根芩连汤 ( B)、全方沉淀 ( C)
和缺甘草阴性对照 (D)的 HPLC图谱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of ammonium
glycyrrhizinate (A) , GQD ( B) , sedimentation
of GQD (C) and sample without 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 (D)
表 2 L8 ( 27 )正交设计及结果
Table 2 L8 ( 27 ) orthogonal design and result
次数 A B A× B C A× C B× C 空白 甘草酸含量 /
( g· 剂 - 1 )
1 1 1 1 1 1 1 1 0. 119
2 1 1 1 2 2 2 2 0. 166
3 1 2 2 1 1 2 2 0. 075
4 1 2 2 2 2 1 1 0. 132
5 2 1 2 1 2 1 2 0. 115
6 2 1 2 2 1 2 1 0. 176
7 2 2 1 1 2 2 1 0. 116
8 2 2 1 2 1 1 2 0. 171
2. 1. 3项下至“合并滤液” ,滤液放冷 ,离心 ,上清液
用 pH计测 pH值 ,沉淀用水洗 3次 ,减压干燥 ,称
重 ,精密称取 0. 1 g ,加甲醇 40 mL回流提取 2 h ,滤
过 ,洗涤 3次 ,定容至 50 mL,取 5 mL吹干 ,流动相
溶解并定容至 10 mL,微孔滤膜滤过。甘草酸的含量
测定结果见表 3。从表 3可以看出 pH值从低到高的
顺序为黄连煎液 <含黄莲、甘草配伍煎液 <甘草单
煎液。
表 3 含甘草配伍的溶液 pH值及沉淀中甘草酸的含量
Table 3 Decoction pH and glycyrrhizinic
acid in sedimentation
配伍组合 pH 甘草酸含量 /( g· 剂 - 1)
甘草 5. 23 —
黄连 3. 73 —
黄连+ 甘草 4. 08 0. 116
黄连+ 黄芩+ 甘草 4. 31 0. 058
黄连+ 葛根+ 甘草 4. 38 0. 056
葛根芩连汤 4. 48 0. 034
3 讨论
3. 1 黄连和甘草合煎产生复合物 ,甘草酸含量降低
的原因是否也与此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沉淀物中
含有一定量的甘草酸 ,该甘草酸是否是由复合物分
解所致以及如果是由分解产生 ,其分解的机制如何 ,
有待进一步探讨。
3. 2 当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中的一种或几种配
伍时 ,煎液放置至温度在 90℃以下 ,都有沉淀产生。
对沉淀的分析表明沉淀中主要含有小檗碱、葛根素、
黄芩苷、甘草酸 ;配伍后黄连降低了黄芩苷、甘草酸
的含量 ,黄芩、葛根、甘草降低了小檗碱的含量 ( P <
0. 05)。黄连单煎液的 pH值较低 ,为 3. 7左右 ,葛
根、黄芩、甘草单煎液 pH值相对较高 ,都在 5以上 ,
当黄连与葛根、黄芩、甘草中任何一味或几味合煎
时 ,煎液 pH值在黄连煎液与葛根、黄芩、甘草单煎
液之间 ,为 4~ 5。 小檗碱在黄连中主要以盐酸盐的
形式存在 ,属于强酸弱碱盐。甘草酸、黄芩苷、葛根素
也分别有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 ,为强碱弱酸盐 ,也有
一些以化合物本身存在 ,由于这些盐在沸水中的溶
解度高于化合物本身 ,因此单煎时溶出较多 ,当黄连
与葛根、黄芩、甘草合煎时 ,各成分更多地转化成其
化合物本身 ,在煎液中很快形成饱或甚至过饱和溶
液 ,致使各成分不能进一步溶出 ,从而导致煎液中含
量降低 ,并且在低温下析出而产生沉淀。因此认为本
方中黄连与葛根、甘草、黄芩配伍煎煮使小檗碱、葛
根素、黄芩苷、甘草酸含量的降低并产生沉淀的主要
因素之一可能是 pH值的改变。
3. 3 关于单个成分含量降低和药效的关系: 由于小
檗碱、黄芩苷、甘草酸都是有效成分 ,降低了它们的
含量意味着降低了单味药的部分药效 (当药理作用
成量-效关系时 ) ,但这并不意味配伍后的药效一定
比单味药的药效低。 复方配伍药效的变化由两种因
素起决定作用 ,一种是由于一种 (或多种 )有效成分
·108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2期 2003年 12月
的存在使其他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加 ,从而增强疗效 ;
另一种是由于两种 (或多种 )成分具有相似的功能 ,
在功能上产生协同 ,从而增强疗效。当不同药味配伍
时一方面降低了一种 (或多种 )有效成分的含量 ,另
一方面在功能上产生协同时 ,是否降低疗效还要看
哪种因素起主导作用。 当功能的协同作用大于含量
降低产生的药效降低作用时 ,仍然会增强疗效 ,因而
仍有相须相使的作用。 黄芩、黄连、甘草对葛根药效
的影响也有相似性 ,尽管它们对葛根中有效成分含
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但配伍之后与单味葛根相
比 ,增加了黄芩苷、小檗碱等有效成分 ,它们与葛根
在一些功效上可能有相似性 ,因而仍有可能增强功
效 ,从而产生相使作用。有研究表明黄连与黄芩、甘
草按适当的比例配伍 ,可以增强黄连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生长抑制作用 [ 4]。全方对人轮状病毒、小圆病
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 [ 5] ,而葛根、黄连、
黄芩、甘草单味药还未发现对这些病毒有抑制作用。
提示本方配伍仍可能有增强药效的作用。
References:
[1 ] Dai K J, Luo J B, Tan X M, et al . Inf luence of various com-
patibi lit y on puerarin conten t in Gegen Qin lian Decoction [ J].
Ch in Tra dit Herb Drugs (中草药 ) , 2003, 34( 6): 506-508.
[2 ] Tan X M , Dai K J, Luo J B, et al . Inf luence of compatibi lit y
on conten t of baicalin in Geg en Qinlian Decoction [ J] . Chin
Tra dit Herb Drugs (中草药 ) , 2003, 34( 7): 598-600.
[3 ] Ch P (中国药典 ) [S ]. 2000 ed. VolⅠ .
[4 ] Yan M Z, Gao X S, Liu L X, et al . Observation on inhibitory
effect of Cop tis alone and i ts combination w i th Scu tellaria and
liquorice on th e grow th of Staph ylococcus au reus [ J] . Ch ina J
Ch 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 , 1998, 23( 6): 375-377.
[5 ] Wang J M , M ou Y J, Yang W L. Enhancing ef fect of Zhixie
Tuire Pill on in test inal local immunfunction [ J ]. J J iamusi
Med Col l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 , 1992, 15( 2): 3.
舒胸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倪 健 1 ,阎 萍 2
(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 2. 北京市医药器械学校 ,北京 100012)
摘 要: 目的 研究影响舒胸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 ,确立最佳制备工艺。 方法 以滴丸圆整度和丸重为指标 ,采用
正交设计试验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结果 以聚乙二醇 4000为基质 ,甲基硅油为冷却液 ,以内径为 4. 1 mm、外
径为 6. 1 mm的滴管 , 20~ 30滴 /min滴入 120 cm长的冷却柱中 ,采用梯度冷却 (梯度冷却液的温度分布为 40℃~
50℃、 10℃~ 30℃、 0℃~ 4℃ ) ,所得滴丸的圆整度和丸重好 ,成品率高。 结论 该制备工艺成品率高 ,符合滴丸
的质量要求 ,可用于舒胸滴丸制备。
关键词: 舒胸滴丸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圆整度 ;丸重
中图分类号: R283. 3; R283.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3) 12 1087 03
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Shuxiong Dropping Pill
N I Jian
1 , YAN Ping
2
( 1. Colleg e of Chinese Mate ria M edica , Beijing Unive rsity of TCM , Beijing 100102, China;
2. Beijing School of Medicina l Machiner y, Beijing 100012, China )
Abstract: Object To optimize the best technical pa rameters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di fferent facto rs.
Methods Taking spherical deg ree and pi ll w eigh t as index , the above facto rs w ere observ ed by o rthogonal
test. Results PEG4000 as matrix , meth yl-silicon oi l as ref rig erant. Inter nal and ex ter nal diameter of bu-
ret te are 4. 1 mm and 6. 1 mm, dropping into the ref rig erant tha t composed of 40℃— 50℃ , 10℃— 30℃ ,
0℃— 4℃ by 20℃— 30℃ dropping s per minute. Conclusion The highest finished product wi th good
quality can be go t th rough this process.
Key words: Shux iong Dropping Pill; prepa ra tion tech nolog y; ortho gonal test; spherical deg ree; pill
w eight
舒胸滴丸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
版一部所载舒胸片改制而来 ,由三七、红花、川芎组
成 ,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等疾病的治疗。 滴丸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制
·108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2期 2003年 12月
收稿日期: 2003-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