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一定预防作用 ,这可能是刺激胰岛U细胞增加胰岛
素分泌 ,调节代谢 ,从而降低血糖 ,预防糖尿病。降糖
宝胶囊还能够增强甲状腺素所致阴虚小鼠抗疲劳及
耐缺氧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其益气养阴、补肾健脾
功效 ,与临床用于高血糖、高尿糖 ,口渴乏力等症状
是相符的。其降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References:
[1 ] Guideline for Tradi tional Ch inese Med icine Research (中药新
药研究指南 ) [S ]. 1994.
[2 ] Xu S Y, Bian R L, Ch en X. Methodology in Pharmacologica l
Exp erimen ts (药理实验方法学 ) [M ] . Beijing: People s
M edical Publi shing House, 1994.
[3 ] Xi T, Wang L L. Ef ficiencies s tudies of Ginkgobiloba ext ract
on diabetes [ J ]. J Ch ina Pharm Univ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
2000, 31( 4): 285-288.
[4 ] Li Q G, Sun R, Gao Z, et al . Ex perim ental s tudies of
Sh endi jiang tang Granule on main ef ficiencies [ J] . China J
Ch 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 , 2001, 26( 7): 488-490.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贾建伟 ,杨积明 ,袁桂玉 ,马敏君 ,马 莹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 ,天津 300192)
苦参素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氧化苦参碱水
溶液 (纯度 98% ) ,已在临床使用 ,在抗乙型肝炎病
毒 ( HBV)治疗中 ,取得一定疗效。本实验对苦参素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慢乙肝 )的疗效及苦参
素单独用药 3个月、 4个月、苦参素+ 拉米夫丁联合
治疗及中医辨证分型对其疗效的影响进行了观察。
1 临床资料
84例慢乙肝患者为本院 2000年 1月— 2001年
10月门诊和住院病人 ,均符合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
寄生虫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并具备以下条件:乙型肝
炎表面抗原 ( HBsAg )和乙型肝炎 e抗原 ( HBeAg )
持续阳性 1年以上 ;治疗前有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 ALT)持续或反复不正常半年以上 ; ALT正常二
倍以上 , 10倍以下 ;血清胆红素 ( Bil ) < 34μmo l /L。
苦参素治疗组 54例 ,男 43例 ,女 11例 ,年龄 18~
58岁 ,平均 37. 2岁 ,其中轻度慢性肝炎 17例 ,中度
慢性肝炎 37例 ;对照组 30例 ,男 21例 ,女 9例 ,年
龄 18~ 60岁 ,平均 38. 4岁 ,其中轻度慢性肝炎 22
例 ,中度慢性肝炎 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
分型无明显差异。
2 治疗方法
2. 1 治疗方案: 治疗组:采用苦参素注射液 (宁夏
绿谷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 000811, 200 mg /支 ) ,每天
1次 ,每次 400mg, im。分为 3组: ( 1)单独使用苦参
素 3个月为一个疗程 ,共 34例 (Ⅰ组 ) ; ( 2)单独使
用苦参素 4个月为一个疗程 ,共 9例 (Ⅱ组 ) ; ( 3)苦
参素注射液+ 拉米夫丁 [中国· 苏州葛兰素史克制
药 (苏州 )有限公司 ,批号 B027046, 100 mg /片 , po,
每次 1片 ,每天 1次 ] 11例 (Ⅲ组 )。对照组: 服用复
方益肝灵 (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
产 ,批号 000104) ,每次 4片 ,每日 3次 , 3个月为一
疗程。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不给予其他抗病毒药、免疫
调节剂。
2. 2 观察指标: ( 1)症状、体征:治疗前后乏力、纳
差、腹胀、脾大的变化。 ( 2)肝功能: 治疗前后 ALT
变化。 ( 3)血清 HBV标记物治疗前后的变化 ,包括
HBs Ag、 HBeAg、抗-HBe ( ELISA) 法、 HBV DNA
( PCR法 )的变化。
2. 3 不良反应:观察一般症状 ,检测血常规、肾功能
变化。
2. 4 中医辨证分型: ( 1)湿热症: 舌质红或苔黄腻
者。 ( 2)血瘀症:舌质暗或有瘀点者。
2. 5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采用 i2检验。
3 结果
3. 1 症状体征改变: 见表 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
用药期间乏力、腹胀、纳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组中 ,苦
参素 3个月疗程、 4个月疗程、苦参素+ 拉米夫丁联
合治疗 , 3组症状体征改善无明显差异。
3. 2 肝功能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 54例 ALT均
异常 ,治疗后 35例恢复正常 ,复常率 64. 81% ,对照
组治疗前 30例均异常 ,治疗后 15例恢复正常 ,复
常率 5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不显著 ,见表 2。
治疗组中Ⅰ 组治疗前 ALT 34例异常 , 3个月
·1030·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1期 2003年 11月
收稿日期: 2003-02-12作者简介: 贾建伟 ( 1962— ) ,男 ,天津人 ,副主任医师 ,学士学位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 ,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会天津分会委员 ,天津传染病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Ⅰ科主任 ,研究方向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病。 Tel: ( 022) 23004474
表 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
Table 1 Changes of symptoms of pre- and post-
treatment in treated and control groups
组 别 总例数 /例 乏力 /例 腹胀 /例 纳差 /例 脾大 /例
治疗 治疗前 54 43 39 24 13
治疗后 4 1 0 8
对照 治疗前 30 25 20 15 8
治疗后 6 4 3 6
表 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 ALT的变化
Table 2 Changes of ALT of pre- and post-t reatment
in treated and control groups
组 别 总例数
/例
治疗前异常
/例
治疗后
复常 /例 复常率 /%
治疗 54 54 35 64. 8
对照 30 30 15 50
后 21例恢复正常 ,复常率 61. 76% ;Ⅱ组治疗前 9
例异常 , 4个月后 6例恢复正常 ,复常率 66. 6% ;Ⅲ
组治疗前 11例异常 ,治疗后 8例恢复正常 ,复常率
72. 72%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3. 3 血清 HBV 指标的变化: 治疗组 HBeAg 和
HBV DNA转阴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
著。 两组 HBsAg均无 1例转阴。 见表 3。
表 3 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 HBV标志阳性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HBV positive marker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in treated and control groups
组 别 总例数
/例
HBV阳性标志 /例
HBsAg HBeAg抗 -HBe HBV DN A
治疗 治疗前 54 54 54 0 50
治疗后 54 32* * 10 31* *
对照 治疗前 30 30 30 0 26
治疗后 30 27 2 25
与治疗前比较: * * P < 0. 01
* * P < 0. 01 vs pre-t reatm ent
治疗组中 HBeAg转阴例数 ,Ⅱ组和Ⅲ组均优
于Ⅰ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HBV DNA转阴例数 ,Ⅱ
组优于Ⅰ组 ,但差异不显著 ,Ⅰ组和Ⅲ组比较差异非
常显著 (P < 0. 01)。见表 4。
3. 4 中医辨证分型对疗效的影响:
按中医辨证分型Ⅰ 组 34例分为湿热型 22例
和血瘀型 12例。两组比较 ,症状缓解 , ALT恢复正
常 , HBeAg和 HBV DNA转阴方面 ,湿热型优于血
瘀型 ,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3. 5 治疗后 ALT短暂上升与 HBeAg , HBV DNA
转阴的关系: 在苦参素治疗后 2~ 4周 , 54例患者中
表 4 治疗前后治疗组 HBV标志阳性比较
Table 4 Comparison of HBV positive maker of pre-
and post-treatment in treated groups
组 别 总例数
/例
HBV阳性标志 /例
HBsAg HBe Ag 抗 -HBe HBV DNA
Ⅰ 治疗前 34 34 34 0 30
治疗后 34 22* 4 22*
Ⅱ 治疗前 9 9 9 0 9
治疗后 9 5* 2 6*
Ⅲ 治疗前 11 11 11 0 11
治疗后 11 5* 4 3* *
与治疗前比较: * P < 0. 05 * * P < 0. 01
* P < 0. 05 * * P < 0. 01 vs p re-t reatment
有 18例 ALT较治疗前升高 1~ 5倍 ,其中有 9例
HBeAg转阴 , HBV DNA 8例转阴。
3. 6 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
和肾功能 ,无明显异常。 在治疗期间 ,少数患者感到
肌肉注射局部疼痛 ,经局部热敷等处理 ,均可耐受。
4 讨论
目前治疗慢乙肝的药物颇多 ,临床疗效不一 ,抗
病毒治疗中得到国内外公认的是干扰素 -α和拉米
夫丁 ,但干扰素-α的不良反应使临床应用受限 ,尤
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使用更加困难 ,拉米夫
丁必须长期治疗 ,长期治疗易发生病毒变异、耐药 ,
而病毒变异、耐药的远期后果尚不了解。本实验应用
苦参素治疗慢乙肝结果表明 ,治疗组 ALT复常率
及 HBeAg和 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在对
苦参素疗效影响因素中发现 ,苦参素+ 拉米夫丁联
合治疗优于单用苦参素组 ,据报道单用拉米夫丁治
疗慢乙肝 12周 , HBeAg转阴率 14% 左右 ,而本实
验拉米夫丁+ 苦参素联合治疗 HBeAg 转阴率为
54. 54% ,提高了单用拉米夫丁治疗的 HBeAg转阴
率。 延长苦参素疗程至 4个月 ,其疗效优于 3个月
疗程组 ,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可能与例数
少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积累病例观察。对于苦参素应
用后 2~ 4周内 , ALT暂时升高者 ,其 HBeAg 和
HBV DNA转阴率有所提高 ,这是否可提高抗病毒
的疗效 ,有待进一步探索。
单用苦参素治疗组按中医分型分为湿热症和血
瘀症 ,湿热症是慢乙肝的病理基础 ,是慢乙肝的早
期 ,血瘀症是慢乙肝的病理结果 ,是慢乙肝的中晚
期 ,相比较而言湿热症较血瘀症容易治疗。
·1031·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1期 2003年 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