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红花注射液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全 文 :1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2008 NO.12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论 著
中医认为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是血瘀、湿热、气阴两虚,尤
其是血瘀更是肝炎肝硬化的主症。中药红花能活血通经、祛瘀止
痛、改善循环,是活血化瘀的传统中药之一;苦参素能清热利湿,退黄
解毒,二者经现代医学研究与开发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
来,许多学者已分别探讨了两种药物对肝炎肝硬化的作用。为观察二
者联合应用对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我们做了以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就诊的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临床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学术会议
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观察组20例。男16例,女
6例。年龄31~58岁,平均(42.6±14.4)岁。对照组18例,男12例,
女6例。年龄30~59岁,平均(41.8±15.6)岁。两组病人在年龄、
性别、临床表现、肝功受损程度、合并病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并
发症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排除了
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HBVDNA阳性,且近期内未服用抗
病毒药物。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规治疗方法,如保肝、降
酶、降门脉压、控制消化道出血、消除腹水、防治感染、维持水电平
衡及对症处理等疗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再给予红花注射液15mL
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苦参素6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用4周。
1.3 观察项目
(1)肝功能 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观察ALT、AST、TBIL、
ALB和A/G的变化。
(2)肝纤维化指标 治疗前后各查一次,观察透明质酸(HA)、层
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变化。
(3)HBV标记物 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5个月时各查1次,观
察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
(4)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变化(见表1)。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2)。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5个月时HBEAG和HBV-DNA的
变化(见表3)。
(4)不良方应 4例患者有腹泻,3例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全
身乏力,但不影响继续用药。
(5)统计学处理 定性资料行卡方检验,定量资料行t 检验,α=0.05。
3 讨论
对肝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证实病毒的复制及肝脏的慢性炎症是肝
纤维化的主要原因,Realdi G[1]等根据一项多中心纵向研究的资料,评
价了HBV复制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生存的影响。抗病毒治疗,控
制肝内慢性炎症以逆转或阻止肝纤维化的进程是治疗肝硬化的根本手
段。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干扰素及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经大量的研
红花注射液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的
疗效观察
原皓 冯玉光 孙秀菊 吴克香 张小茜 季万胜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临床学院 山东潍坊 261031)
【摘要】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苦参素对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38例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红花注射液15mL入液静脉滴注,苦参素6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用4
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肝硬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及治疗结束5个月后,观察组肝功指
标ALT,AST,TBIL,ALB,A/G,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仅ALT,AST有改善(P<0.05);HBEAG及HBVDNA阴
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少数患者出现乏力、恶心、腹部不适和腹泻。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苦参素能明显控制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炎症活动,
抑制HBV复制,且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红花注射液 苦参素 肝硬化 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4(c)-0001-0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μg\L,±s)
注: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d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f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变化(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P<0.05,aP<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5个月时HBV-DNA,HBEAG的变化[n
(%)]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同一指标比较gP <0.05。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08.12.012
2中外医疗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2008 NO.12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论 著
究已经证实能有效地使HBV-DNA转阴,抑制HBV复制并能显著地
改善肝脏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但因两种药物使HBE阴转率低以及疗
程长和费用高,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红花注射液系红花提取的纯中药制剂,有活血、通络、祛瘀、
消肿、止痛的功效,因而在临床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治疗闭塞性脑血
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等疾病。然而,实验证实红花注射液还有
保肝利胆、治疗肝炎的作用。有研究发现用藏红花酸预处理对黄曲
霉素 B1引起的肝损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有实验证实β-番红
花酸钠盐及番红花苷均有利胆作用,能增强兔胆汁分泌量。红花还有
抗炎及调节免疫作用,西红花总苷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
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蛋清、角叉菜酸所致
大鼠足肿胀。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
作用,对迟发性变态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2]。另有研究表明,藏红花水
煎剂对酒精及酒精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降低白
酒和四氯化碳引起的ALT升高[3];用西红花辅助治疗慢性肝炎、肝炎
后肝硬化,结果表明对改善慢性肝病常见症状和体征,尤其对改善血瘀
症状有效,并对降低异常升高的总胆红素和球蛋白有效[4]。
苦参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苦参提取物
如苦参素、苦参碱等具有抗病毒(被称作植物干扰素)、抗炎、抗
过敏、调节免疫[5]、抗肿瘤、提升白细胞[6]、消肿利尿、促进肝
细胞再生和修复、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以及消退
黄疸[7]等多种功效。提示苦参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苦参还
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其机理为抑制纤维细胞的活化及胶原合成,增加
胶原酶的活性,促进胶原降解及肝细胞再生,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
增殖,从而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8]。动物实验也证实苦参能抑制肝星
状细胞的增殖,有抗纤维化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苦参碱能抑制蛋白激
酶活性,降低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从而表现出抗纤维化作用[9]。由此
可见,联合应用红花注射液及苦参素能增强抗炎、抗肝纤维化改善肝
功能及使HBEAG,HBV-DNA阴转的功效,充分发挥了二者优势互补
的作用。本文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二者联合应用确有较高的HBEAG,
HBV-DNA阴转率和显著的降酶退黄疗效,并能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指
标,而且还有耐受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费用较低等优点,易于为患者
所接受,很值得进一步探讨。当然,要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
步进行大样本的治疗观察,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RealdiG,Fattovich G,Hadziyannis S,et al.Survival and prog-
nostic fector in 366 patients with compensated cirrhosis
type B:a multicenter study.The Investigators of the Euro-
pean Concerted Action on Viral Heptitis (EUROHEP)[J].J.
Heptal,1994,21(4):656.
[2] 杨英,赵焕君.中药西红花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12):
2324~2325.
[3] 马安林,吴铁镛.藏红花对酒精及酒精加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
防治作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6):34~35.
[4] 陈静.西红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
中成药,1998,20(11):21.
[5] 李继强,李超群,曾民德,等.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
初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227~229.
[6] 冯亚珍,周蓉,李秀枝,等.苦参调节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
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12:192~193.
[7] 蒋行健,包剑锋.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
病学杂志,2001,(2):191~192.
[8] 李丹,王金平,张楠森.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
中草药,1996,27(5):308~309.
[9] 张俊平,胡振林,林文.苦参碱对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因子及其蛋白激
酶C的活性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6,16(5):413~415.
【收稿日期】2008-03-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是心肌急
性缺血的一组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均是急性
冠脉综合征疾病谱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的病理生理基础均是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腐蚀,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造
成冠状动脉闭塞是ACS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炎症在不稳定斑块的发
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国内外的研
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炎症因子不仅是心血管疾
病的直接致病因素,而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过程中起
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心血管事件有强烈的预测作用[2~3]。基质金属蛋
白酶是一组能够降解血管外基质成分的酶类,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
特定区域过度表达,可引起斑块基质的降解,从而导致斑块破裂,引起
ACS。本研究旨在测定ACS患者血浆MMP-9、IL-6含量的变化,
MMP-9、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
刘颖 张彦红
(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2)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
关系。方法 选ACS患者5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浆MMP-9、IL-6水平,分析MMP-9与IL-6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ACS患者血浆 IL-6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患者血浆MMP-9与 IL-6呈显著的正相关 (r=0.55,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MMP-9、IL-6水平明显升高,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密切相关 ,两者共同作用促使ACS发生。
【关键词】ACS ELISA MMP-9 IL-6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4(c)-0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