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95( 36) , 81( 42) , 69( 74)。 1H-NM R( CDCl3 )δ: 5. 54
( 1H, dd, J= 8. 1, 3. 1 Hz, H-15) , 3. 20( 1H, dd, J=
4. 9, 10. 6 Hz, H-3) , 1. 20~ 2. 10 ( 22H, m ) , 1. 09
( 3H, s, CH3 ) , 1. 00( 3H, s, CH3 ) , 0. 98( 3H, s, CH3 ) ,
0. 95( 3H, s, CH3 ) , 0. 93( 3H, s, CH3 ) , 0. 91 ( 3H, s,
CH3 ) , 0. 82 ( 3H, s, CH3 ) , 0. 80 ( 3H, s, CH3 )。
13
C-NMR( CDCl3 )δ: 158. 11, 116. 90, 79. 10, 55. 56,
49. 31, 48. 78, 41. 35, 39. 00, 38. 78, 38. 02, 37. 76,
37. 74, 37. 59, 36. 70, 35. 81, 35. 15, 33. 72, 33. 37,
33. 12, 29. 94, 29. 85, 28. 82, 28. 02, 27. 17, 25. 92,
21. 34, 18. 82, 17. 52, 15. 47, 15. 44。 碳谱显示有 30
个碳 ,提示该化合物为三萜类化合物。氢谱示有 8个
甲基 ,且结构中有一个羟基和一个双键。以上光谱数
据与文献 [7 ]报道的蒲公英萜醇一致 ,鉴定化合物Ⅳ
为蒲公英萜醇。
化合物Ⅰ : 无色针晶 , mp 161℃~ 162℃ (丙
酮 ) , Liebermann反应阳性 ,与紫菀酮对照品薄层色
谱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化合物Ⅰ 鉴定为紫菀酮。
化合物Ⅱ : 无色针晶 , mp 258℃~ 259℃ (石油
醚 -醋酸乙酯 ) , Liebermann反应阳性 ,与木栓酮对
照品薄层色谱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化合物Ⅱ鉴定
为木栓酮。
化合物Ⅲ : 无色片晶 , mp 287℃~ 289℃ (石油
醚 -醋酸乙酯 ) , Liebermann反应阳性 ,与表木栓醇
对照品薄层色谱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化合物Ⅲ鉴
定为表木栓醇。
化合物Ⅴ : 无色针晶 , mp 136℃~ 137℃ (石油
醚 -醋酸乙酯 ) , Liebermann反应阳性。 与 β -谷甾醇
对照品薄层色谱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化合物Ⅴ鉴
定为 β -谷甾醇。
化合物Ⅵ :无色针晶 , mp 166℃~ 167℃ (石油
醚 -醋酸乙酯 ) , Liebermann反应阳性 ,与豆甾醇对
照品薄层色谱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化合物Ⅵ 鉴定
为豆甾醇。
化合物Ⅶ :白色粉末 , mp 285℃~ 286℃ (石油
醚 -醋酸乙酯 ) , Liebermann反应阳性。 与胡萝卜苷
对照品薄层色谱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化合物Ⅶ 鉴
定为胡萝卜苷。
References:
[1 ] Ch P (中国药典 ) [S ]. 2000 ed. VolⅠ .
[2 ]  Lu Y H, Wang Z T, Xu L S, et al . Th e ph enolic compounds
f rom Aster tatar icus [ J] . Chin Tra dit Herb Drugs (中草药 ) ,
2002, 33( 1): 17-18.
[3 ]  Akihisa T, Kim ura Y, Tai T, et al . New pentapeptides f rom
Aster tataricus L. [ J ]. Chem Pha rm Bul l , 1999, 47 ( 8 ):
1161-1163.
[4 ]  Cheng D L, Yu S, Hartmann R, et al . New pentap eptides
f rom Aster ta taricus [ J ]. Phytoch emistr y, 1996, 41( 1): 225-
227.
[5 ]  Mo ri ta H, Nagashima S, Takeya K, et al . Cyclic p eptides
f rom h igher plantsⅩⅡ . Structure of a new pept ide, ast in J,
f rom Aster tatar icus [ J] . Chem Pha rm B ull , 1995, 43 ( 2):
271-273.
[6 ]  Gao J H, Wang HW, Song G Q, et al . St ructure and stereo-
ch emis t ry analysis of tw o ph enolic compounds f rom Aster
tatar icus by NM R [ J ]. Chin J Magn Resonance (波谱学杂
志 ) , 1994, 11( 4): 391-397.
[7 ]  Wang J Z, Wang F P.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 ti tuents of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 J] . Na t Prod Res Dev (天然产物
研究与开发 ) , 1996, 8( 2): 8-12.
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严启新 ,李 萍* ,胡安明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38)
  鸡血藤为传统中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一部收载鸡血藤为豆科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 ,其性温 ,
味苦、甘 ,归肝、肾经 ,有补血、活血、通络的功效 ,用
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风湿痹痛等症 [1 ]。现代药理
研究表明:鸡血藤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压、抗
心律失常等作用 [2 ]。
为寻找反映鸡血藤质量的化学成分 ,对鸡血藤
进行系统的化学研究 ,从其脂溶性部位中分得 6个
化合物 [3 ] ,从其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得到 6
个化合物。通过光谱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 ,鉴定了它
们的结构 ,分别为 7-酮基谷甾酮 (Ⅰ )、大黄素 (Ⅱ )、
·876·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0期 2003年 10月
收稿日期: 2002-12-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攻关 )专题部分内容 ( 99-929-01-31)
* 通讯作者  Tel: ( 025) 5322256  E-mai l: lipingli@ publicl. pt t. js. cn
大黄酸 (Ⅲ )、芦荟大黄素 (Ⅳ )、胡萝卜苷 (Ⅴ )和表儿
茶精 (Ⅵ ) ,其中化合物Ⅰ ~ Ⅳ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
分得。
1 仪器与材料
X- 4型显微熔点测定仪 (温度未校正 ) ;岛津
UV- 2501PC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 N ICO LET
Impact - 410型红外光谱仪 ( KBr压片 ) ; Appli-
M S型质谱仪 ; Bruker ACF- 300型核磁共振仪 ,内
标用 TM S;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用硅胶均为青岛海洋
化工厂产品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提取与分离
鸡血藤药材 10 kg ,粉碎 , 95%乙醇回流提取 2
次 ,每次 8 h ,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浓缩 ,得浸膏
( 0. 7 kg )。浸膏液加适量水溶解 ,依次用石油醚、醋
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浸膏分别为 17, 34, 170 g ,醋酸
乙酯、正丁醇浸膏部分经氯仿-甲醇反复硅胶柱色
谱 ,得化合物Ⅰ ( 40 mg ) ,Ⅱ ( 20 mg ) ,Ⅲ ( 20 mg ) ,Ⅳ
( 4 mg) ,Ⅴ ( 10 mg) ,Ⅵ ( 10 mg )。
3 鉴定
化合物Ⅰ : 无色针晶 (醋酸乙酯 ) , mp 130℃~
131℃。 Liebermann-Bercha rd反应阳性。 IR光谱显
示 1 887 cm- 1为羰基吸收峰。13 C-NMR( CDCl3 )谱显
示 29个碳 ,其中δ202. 2, 199. 3为羰基化学位移 ,推
测有 2个羰基 , 161. 3, 125. 4为双键碳化学位移信
号。 13 C-NMR ( CDCl3 ): δ34. 2( C-1) , 28. 0 ( C-2) ,
202. 2( C-3) , 36. 0( C-4) , 161. 0( C-5) , 125. 4( C-6) ,
199. 4( C-7) , 45. 8( C-8) , 51. 0( C-9) , 39. 2( C-10) ,
20. 9 ( C-11) , 39. 8 ( C-12) , 42. 5 ( C-13) , 46. 8 ( C-
14) , 25. 3( C-15) , 26. 1( C-16) , 55. 6( C-17) , 120. 0
( C-18) , 17. 5 ( C-19 ) , 35. 6 ( C-20 ) , 39. 0 ( C-21) ,
31. 8 ( C-22) , 24. 0 ( C-23) , 34. 0 ( C-24) , 29. 2 ( C-
25) , 19. 0( C-26) , 23. 1( C-28) , 18. 7( C-29)。
1
H-NMR( CDCl3 )谱显示高场区有甲基信号:
δ0. 73 ( s) , 0. 84( d) , 0. 87( s) , 0. 95(d ) , 1. 23( m ) ,无
羟基吸收峰 ,δ6. 16为 6位上氢化学位移 , 0. 73( 3H,
s, C18-CH3 ) , 0. 84 ( 3H, d, J= 7. 0 Hz, CH3 ) , 0. 87
( 3H, s, C19-CH3 ) , 0. 85( 3H, d, J= 7. 0 Hz, CH3 ) ,
0. 95( 3H, d, CH3 ) , 1. 23( m ,含有 CH3峰 ) ,提示该
结构可能为甾酮类化合物。与文献 7-酮基 β-谷甾醇
对比 ,可以发现 , 13 C-NM R谱中 ,该化合物没有 7-酮
基 β -谷甾醇的 C-3位化学位移值 ,但有羰基化学位
移值。设想该结构中 3位羟基变为酮基 ,则δ202. 2,
199. 3分别为 C-3位及 C-7位羰基化学位移值 , C-
5, C-6位分别为 161. 0, 125. 4,环上其他碳化学位移
值基本与 7-酮基 β-谷甾醇相吻合。 EI-M Sm /z: 426
( M
+ , 100) , 408( M
+ - H2O)。以上数据与 7-酮基谷
甾酮基本一致 ,故该化合物Ⅰ 鉴定为 7-酮基 -谷甾酮
( 7-carbony l-β -si to sterone) [4 ]。
化合物Ⅱ : 橙红色结晶 (氯仿 /醋酸乙酯 ) , mp
266℃~ 268℃ ,香草醛硫酸反应显橙色 ,氨熏显红
色 ,加氢氧化钠液显红色 ,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
UV ,
1
H-NMR,
13
C-NMR光谱数据与文献 [5 ]中大黄
素基本吻合 ,经与对照品大黄素共薄层色谱 , Rf值
及显色行为一致 ,故鉴定该化合物为大黄素
( emodin)。
化合物Ⅲ :黄色针状结晶 (醋酸乙酯 ) , mp 319
℃~ 320℃ ;香草醛硫酸反应显橙色 ,氨熏显红色 ,
加氢氧化钠液显红色 ,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 UV,
EIM S,
13
C-NMR数据与文献 [6 ]中大黄酸对照基本一
致 ,与对照品大黄酸比较 , T LC显示 Rf值及显色行
为一致 ,混合熔点不下降 , IR光谱一致 ,故化合物Ⅲ
鉴定为大黄酸 ( rhein)。
化合物Ⅳ :橙色结晶 , mp 224℃~ 226℃ ,香草
醛硫酸反应显橙色 ,氨熏显红色 ,加氢氧化钠液显红
色 ,醋酸镁反应呈橙红色。 UV, IR与已知化合物芦
荟大黄素对照基本一致 [6 ] ,与芦荟大黄素对照品比
较 , TLC显示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混合熔点不下
降 ,故该化合物为芦荟大黄素 ( aloe-emodin)。
化合物Ⅴ : 白色粉末 (氯仿 /甲醇 ) , Liebermann-
Burcha rd反应阳性 , M olish反应阳性。 mp 289℃~
290℃。该化合物酸水解后 ,醋酸乙酯提取部分与 B-
谷甾醇对照 ,经 T LC检查 ,二者 Rf值及显色行为一
致。 水解母液与葡萄糖对照品经 PC检查 ,二者 Rf
值一致。推测为胡萝卜苷 ,与对照品 β -胡萝卜苷对
照 , Rf值及显色行为一致 ,混合熔点不下降 ,因此 ,
该化合物鉴定为 β-胡萝卜苷 (daucosterol ) [7 ]。
化合物Ⅵ : 白色矩圆形结晶 (甲醇 ) , mp 240
℃~ 241℃ ,其水溶液与三氯化铁反应呈灰绿色 ,遇
碳酸钠显血红色 ,可溶于甲醇、丙酮、热水 ,不溶于氯
仿。UV , 1H-NMR, 13 C-NM R和 EIM S光谱数据与表
儿茶精对照一致 [ 8] ,故该化合物鉴定为表儿茶精
( ( - ) -epica techin)。
4 小结与讨论
4. 1 从鸡血藤中共分离到 6个化合物 ,其中芦荟大
黄素、大黄酸、大黄素、 7-酮基谷甾酮为首次从该植
物及该属中分得。
4. 2 蒽醌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蓼科、茜草科、鼠李
科、百合科等许多科属植物中 ,但在豆科植物中 ,目
·877·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0期 2003年 10月
前仅在决明属 (cassia )植物中有所发现 (如番泻叶 ) ,
从豆科密花豆属植物中发现蒽醌类化合物 ,尚为首
次 ,为豆科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
资料。
References:
[1 ] Ch P (中国药典 ) [ S] . 2000 ed. V olⅠ .
[2 ]  Jiang T, Tang C P, Li J H, et al . Ef fects of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on th e con t raction of rat aortic ring [ J] .
Acad J Guangdong Col l Pharm (广东药学院学报 ) , 1996,
12( 1): 33-35.
[3 ]  Yan Q X, Li P, Wang D. Study on the liposoluble compo-
nen ts of th e caulis Spatholobi [ J] . J China Pharm Un iv (中
国药科大学学报 ) , 2001, 32( 5): 336-338.
[4 ]  Reynolds W F, Mclean S, Boplaw ski J. Total as signmen t of
13C and 1H sp ectra of th ree i somric t ri t erpent derivativ es by
2DNM R: An inves tigatin of po tential uti lit y of 1 H chemical
shi f t in s t ructure inves tigation of corplex natual p roduces
[ J] . Tetrahed ron , 1986, 42( 13): 1319.
[5 ]  Chen R, Jiang S. Identif icat ion of chysoph anol of Rhizoma et
Rad ix Baph icacanth is Cusae [ J ]. J Chin Med Ma ter (中药
材 ) , 1990, 13( 5): 29-30.
[6 ]  Min D, Xu L P, Zh ang Z Z, et al . Stud y on th e components
of Rheum wi ttrochi i Lunds tr. (Ⅰ ) [ J ]. Ch ina J Ch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 , 1998, 23( 7): 416-418.
[7 ]  Ribarren A M, Pomilio A B. Si tos terol 3-O-β-D -xylopyra-
nosid e f rom Bauhinia acnd icans [ J] . Phytochemist ry , 1984,
23( 9): 3087.
[8 ]  Chen Z N, Sun S S, Wu Z L, et al . S tudy on th e components
of ch oleretics of Yemeig en [ J] . Chin Tradi t Herb Drugs (中
草药 ) , 1986, 17( 11): 2-3.
藏药抱茎獐牙菜中的 酮类成分研究
王世盛 1 ,肖红斌 1 ,刘秀梅 2 ,杜昱光 1 ,韩秀文 2 ,梁鑫淼 1
( 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 大连  116011;  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
辽宁 大连  116023)
  抱茎獐牙菜 Swert ia f ranchetiana H. Smith系
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 ,生长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
等高寒地区。 为常用藏药 ,藏名“蒂达” ,俗称“藏茵
陈”。全草入药 ,有清热解毒、舒肝利胆之功效 ,主治
各种肝胆疾病。与同科植物川西獐牙菜 S. mussothii
Franch. 同等入药 ,已有制剂生产 ,临床对急性黄疸
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症疗效显著 [ 1]。
对于其化学成分 ,前人已有报道 ,主要为游离
酮、 酮苷、黄酮苷、齐墩果酸等 [2~ 4 ]。其中 酮类化
合物体外有显著的单胺氧化酶 ( M AO)抑制作用 ,是
潜在的抗抑郁剂 [ 5] ,因而近年来备受国外学者的重
视。为了深入探讨抱茎獐牙菜的作用机制 ,对其化学
成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报道从中得到的 8
种成分 ,包括 6个游离 酮: 1, 5, 8-三羟基 -3-甲氧
基 酮 ( bellidi folin,Ⅰ )、 1, 7-二羟基-3, 8-二甲氧基
酮 ( g entiacaulein,Ⅱ )、 1-羟基 -2, 3, 5, 7-四甲氧基
酮 ( 1-hydroxy-2, 3, 5, 7-tet ramethoxyxanthone,
Ⅲ ) , 1, 8-二羟基 -3, 7-二甲氧基 酮 ( meth ylsw er-
tianin,Ⅳ )、 1-羟基-3, 7, 8-三甲氧基 酮 ( decus-
satin,Ⅴ )、 1-羟基 -2, 3, 4, 5-四甲氧基 酮 ( 1-hy-
droxy-2, 3, 4, 5-tet ramethoxyxanthone,Ⅵ )以及二
十四烷酸 ( tet racosanoic acid, Ⅶ )和 β -谷甾醇 (β-
si tostero l,Ⅷ )。 化合物Ⅱ ,Ⅲ ,Ⅵ ,Ⅶ ,Ⅷ 均为首次从
该植物中得到 ,其中Ⅲ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
得到。
1 仪器和试剂
X- 4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 (温度未校正 ) ;
Perkin- Elmer 983G型红外光谱仪 ( KBr压片 ) ;岛
津 UV- 240型紫外分光光度仪 ; Bruker DRX- 400
型核磁共振仪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用硅胶均为青岛
海洋化工厂产品 ;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抱茎獐牙菜
全草 2001年采自青海省黄南县 ,由中国科学院西北
高原生物研究所刘尚武研究员鉴定。
2 提取与分离
抱茎獐牙菜全草 12. 5 kg ,工业甲醇渗漉提取 ,
得粗提物浸膏 2 900 g。浸膏用 5倍量蒸馏水热溶 ,
依次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分别得
到石油醚部分 360 g ,氯仿部分 220 g ,醋酸乙酯部分
110 g ,正丁醇部分 502 g。 氯仿部分 ( 200 g )用硅胶
减压柱色谱粗分段 ,依次用石油醚、石油醚 -醋酸乙
酯 ( 9∶ 1~ 1∶ 9)梯度洗脱。石油醚 -醋酸乙酯 ( 8∶ 2)
洗脱部分经过硅胶柱层析 ,得到化合物Ⅱ ( 20 mg ) ,
·878· 中草药  Chinese T raditional and Herba l D rugs 第 34卷第 10期 2003年 10月
收稿日期: 2002-12-10基金项目:国家 9732项目 ( G1999054406)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 ( K2002A10)资助作者简介:王世盛 ( 1969- ) ,男 ,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 2000年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现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   Tel: ( 0411) 3677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