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药现代化论坛·
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研究进展
潘五九, 肖小河, 袁海龙, 赵艳玲α
(解放军第 302 医院 药学部, 北京 100039)
摘 要: 为中药生产技术创新与中药现代化提供参考。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 对 2000 年以来的中药生产
关键共性新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2000 年以来, 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有超临界流体萃取
技术、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机械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高速离心分离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技术、酶工程技
术、超细粉碎技术、薄膜包衣技术、冷冻干燥、高速逆流色谱等。新技术在中药工业化生产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技术难
点, 有待进一步完善,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和有关部门日益重视, 必将在中药制剂的制备和生产中广泛
应用, 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中药生产; 关键技术; 中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R 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 2670 (2004) 04 0361 07
Rev iew on study of key technolog ies in manufacture of Ch inese ma ter ia m ed ica
PAN W u2jiu, X IAO X iao2he, YUAN H ai2long, ZHAO Yan2ling
(D epartm ent of Pharm acy, N o1 302 Ho sp ita l of PLA , Beijing 100039, Ch ina)
Abstract: To be a reference to indu stria l p roduct ion of Ch inese m ateria m edica (CMM ) and modern2
iza t ion of CMM and to summ arize severa l relevan t art icles and con su lte som e pub lica t ion s abou t common
key techno logies in CMM p roduct ion1 Since 2000, som e new techno logies have been app lied to CMM in2
du stria l p roduct ion, such as SFE, m acropo rou s resin ex tract ion, M ST , h igh2speed cen trifugal, u lt rason ic
ex tract ion, m icrow ave ex tract ion, H SCCC, etc1 T here are st ill som e p rob lem s and diff icu lt ies lying in its
app lica t ion to indu stry1 Bu t w ith the innovat ion and fu rther research of these new techno logies, the app li2
cat ion of these techno logies to CMM p repara t ion and p roduct ion m ay help to expedite the modern iza t ion
and indu stria l p roduct ion of CMM 1 T hese techno logies w ill be app lied to CMM indu stria l p roduct ion w ith
m ak ing it mo re and mo re vigo rou s1
Key words: m anufactu re of CMM ; key techno logies; modern iza t ion of CMM
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涉
及许多行业和研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 开展
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工艺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
以达到多目标优化的指标——优化与稳定产品质
量, 降低成本, 满足生态化园区需求, 这是中药现代
化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概述了几种目前有待
推广的中药生产关键新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难
点和前景。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SFE) 是以接近临界状态
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 利用其兼有液体和气体的
双重性质,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进行选择性提取的
高效新型提取技术。可作为超临界流体的物质有二
氧化碳、水、乙烷、二氧化氮等, 目前研究较多的为二
氧化碳, 因其性质稳定, 有较低的临界温度, 适用于
热敏性成分的提取。早在 1879 年, H annay 和Hoga2
rth 首次报道了超临界流体可显著改善固体物质溶
解性能。与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相比, SFE 节省溶
剂, 无溶剂残留问题, 渗透力强, 提取效率高, 能实现
选择性提取, 其萃取能力取决于流体的密度, 通过等
温降压或等压升温, 被萃取物质就可与溶剂分离。
近年来, SFE 研究仍主要集中于单味药的研
究。陈振德等[1 ]采用 SFE 提取花椒挥发油, 得到 58
个化学组份, 而水蒸气蒸馏只得到 22 个化学组份。
张虹等[2 ] 采用 SFE 提取川芎中的阿魏酸含量达
0104% , 而溶媒法提取阿魏酸含量仅为 0102%。苏
·163·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
α 收稿日期: 2003206212
作者简介: 潘五九 (1979- ) , 男, 2001 年攻读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与新药开发。 T el: (010) 66933324
子仁等[3 ]比较了厚朴的水提、醇提、碱提、碱提大孔
树脂精制、超临界 CO 2 萃取等工艺路线, 并进行中
试放大生产, 认为采用超临界CO 2 萃取能实现对厚
朴高效提取分离。杨素荣等[4 ]考察了工业规模上超
临界CO 2 萃取丹参有效成分的性能, 得到最佳萃取
条件为萃取压力 25M Pa、萃取温度 40 ℃、物料粒度
40 目、萃取时间 6 h, 在优化条件下, 丹参酮Ê A 萃取
率达 90% , 为稳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而复
方的研究仅有少量报道。郁威等[5 ]通过对单味当归、
川芎及复方当归和川芎分别萃取进行比较, 结果复
方产物的提取率明显高于单味产物提取率之和。
目前为实现对中药中生物碱、黄酮、皂苷类等极
性大的有效部位的提取、添加夹带剂及增加压力而
改善流体溶解性质的研究亦受到重视。葛发欢等[6 ]
实验确定了超临界CO 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柴胡皂
苷的最佳条件, 实验表明加入乙醇等夹带剂并升高
压力和温度, 才能提出柴胡皂苷。王诗宏等[7 ]考察了
萃取温度、压力、时间和改性剂对雷公藤甲素得率和
质量的影响, 结果优化的工艺条件为以乙醇作改性
剂, 萃取温度 50 ℃, 压力 30 M Pa, 时间 120 m in。曾
琦华等[8 ]在超临界 CO 2 流体萃取银杏叶有效成分
的过程中, 使用乙醇和丙酮为夹带剂, 结果表明: 乙
醇作为夹带剂能够较大提高萃取效率, 而丙酮作为
夹带剂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并由此对夹
带剂的作用机制、夹带剂的选择原则做了探讨。
利用 SFE 提取和分离中药有效成分, 已被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十五”新药研究开发技术项目,
应用超临界 CO 2 技术已成功的从中药中提得挥发
油、生物碱、苯丙素、黄酮类、有机酚酸、萜类以及天
然色素等成分。SFE 提取技术大大提高了产物的收
率和质量, 符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 因此该技术在中
药产业化发展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但由于
超临界萃取剂二氧化碳的非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小
的特点, 对许多强极性和大分子物质的提取应用受
到一定限制, 虽然可以通过添加夹带剂来改善提取
效果, 但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 其优势就不再明显,
甚至不如传统方法。而且 SFE 设备属高压设备, 一
次性投资较大, 运行成本高, 普及较难。因此, 对新技
术的应用应根据其适合的条件综合考虑, 不要盲目
求新。
2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采用特殊的吸附剂,
从中药或复方煎液中有选择地吸附其中的有效部
分, 除去无效部分的一种提取精制的新工艺, 其吸附
作用主要是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等
来实现。该技术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逐步应用到中
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 具有缩小给药剂量、减少产品
吸潮性和黏性、有效去除重金属、再生简单等优点。
近年来, 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中, 树脂法
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刘中秋等[9 ]通过大孔树脂富集
与纯化三七总皂苷, 50% 乙醇洗脱率达 80% 以上,
洗脱液干燥后总固物中三七总皂苷纯度可达
7111%。蔡雄等[10 ]通过大孔树脂纯化人参总皂苷,
50% 乙醇洗脱率在 90% 以上, 人参总皂苷纯度可达
6011%。刘荣华等[1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CDA 240 大
孔树脂吸附剂提取猪胆汁中胆红素的工艺进行了筛
选, 胆红素的提取率达 85% 以上, 纯度可达 93%。杜
江等[12 ]采用D 3520 型大孔吸附树脂用于黄褐毛忍
冬总皂苷的提取分离, 能明显提高皂苷的收率和纯
度。不少研究人员将大孔树脂用于中药复方中成分
的纯化。张春艳等[13 ]采用大孔树脂法精制脑康口服
液, 结果经大孔树脂法精制的脑康口服液澄明度明
显提高, 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晏亦林等[14 ]用D 2101
大孔吸附树脂精制四逆汤, 结果四逆汤精制物薄层
色谱图谱及H PL C 图谱与四逆汤基本一致, 并且能
显著升高间羟胺处理小鼠血清NO 含量, 说明大孔
树脂能有效地保留四逆汤中的有效成分。
该技术在工业化过程中, 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如应用于复方中药的等效性、技术评价的科学性; 国
产大孔树脂致孔剂等合成原料及溶剂残留问题; 树
脂的收缩溶胀系数较大, 在制药业还没有公认统一
的药用标准; 大孔树脂吸附效果易受流速和上样浓
度的影响, 其纯化条件的规范化、重现性问题还需进
一步研究。目前, 我国申报的新药中采用该技术的不
占少数, 这势必为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规范化和
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技术已在国内广泛用于
纯化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并大规模生产。随
着有关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以及相关标准、法规
的进一步完善, 大孔树脂精制纯化技术必将成为推
动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3 机械分离技术
311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m em b rane separa2
t ion techno logy, M ST ) 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
分离技术, 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被透过或被截
留于膜的过程, 近似于筛分过程, 依据滤膜孔径的大
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以超滤为代表的M ST
是现代分离技术领域先进的技术之一, 具有明显的
优越性: 可以在原生物体系环境下实现物质分离, 有
·263·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
效膜面积大, 滤速快, 无二次污染; 富集产物或滤除
杂质效率高; 无需加热浓缩, 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近年来,M ST 日臻成熟, 赵宜江等[15 ]提出以微
滤、超滤两级精制替代醇沉淀, 即以微滤去除提取液
中的悬浮物, 再以超滤去除大分子杂质。通过与传统
的醇沉工艺比较, 认为采用M ST 工艺具有显著的
优点。李淑莉等[16 ]用截流值 1×104 的聚丙烯腈膜研
究了 7 种中药体系的超滤情况, 发现各种体系的相
对通量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 有效成分的回收率
都在 60% 以上, 明显高于醇沉后的回收率。维生素
C 生产工艺中, 用M ST 代替传统工艺中的加热除
蛋白, 收率提高近 4% , 而且超滤法对已染菌的维生
素C 发酵液仍可保证最终成品质量, 而其他工艺却
难以实现[17 ]。
M ST 在日本已应用到汉方药的生产中, 国内同
仁堂的药酒生产和某些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开发也采
用了该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一项值得推广
的新技术, 亦属中药产业改造的内容之一。但影响
M ST 效果的因素众多, 如膜材料的选择, 膜分离时
的压力、温度、药液浓度、流速等, 如何选择适宜型号
及膜材的滤膜, 实现M ST 工艺及其产品的规范化
和标准化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此外, 膜的污染和
劣化严重,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找到解决办法。
312 高速离心分离技术: 高速离心法是借助离心机
的高速旋转, 使药液中的固体和液体或两种不相混
溶的液体产生大小不同的离心力, 从而达到分离目
的。高速离心法属于物理分离过程, 不会破坏中药有
效成分; 工艺流程短, 操作简单; 无污染, 节省溶剂。
高速离心法在液体制剂中常用于将大分子的杂质从
小分子的有效成分中分离出来。但对于小分子杂质
或与有效成分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的杂质, 单纯
靠高速离心法难以实现分离; 高速离心法需增加高
速离心机设备, 一次性投入较大。
高速离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水提液澄清分离,
能明显改善口服液外观; 注射液生产中用于预滤, 可
大大提高滤速和效果, 提高注射液的澄明度。为更好
的将这种方法运用于中药的现代化大生产, 应重视
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加强其技术参数的考察, 使其
得到合理、科学、有效的应用。
4 超声提取技术
超声提取技术是以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
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
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能够加速所提取成分的扩
散并与溶剂充分混合, 大大提高了有效部位提取率;
瞬间稳定升高温度, 对热不稳定成分影响较小, 且提
取时间短。
目前超声提取主要应用于单味药的提取。黄东
亮等[18 ]采用超声技术及渗漉提取颠茄草中莨菪碱,
结果两法所得莨菪碱得率相当, 但超声法提取时间
比渗漉法大大缩短。郭孝武以浸泡 24 h 为对照, 采
用超声法对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进行考察, 结果两
种方法所得小檗碱的吸收氢谱、红外光谱基本一致,
说明超声提取不改变其结构。赵文彬等[19 ]用冷浸法
与超声法分别提取苦杏仁油, 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方
法所得提取物的密度、碘值、皂化值、折光率等无明
显差异, 但超声法与冷浸法相比, 提取时间从 36 h
缩至 115 h, 且提出率由 41167% 提高至 47108%。王
航宇等[20 ]采用常规方法 (80% 醇提) 和超声方法提
取新疆甘草多糖, 结果超声提取时间比常规方法缩
短 3 倍以上, 收率提高 36% 以上。刘金荣等[21 ]也采
用常规方法 (80% 醇提) 和超声方法提取独尾草多
糖, 结果超声提取时间大为缩短, 且提取率提高。
但超声提取技术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位置要
求较高, 否则会影响药材浸出效果。超声发生器工作
噪音较大, 需注意防护。目前实验研究都还处于很小
规模, 且主要应用在单味药的提取, 对于含多种成分
的中药复方来说, 应用单一频率可能达不到很好的
分离效果, 双频和可调频超声技术在中药复方的提
取中将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5 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在医药行业中的研究主要在中药提
取、微波干燥、微波灭菌等方面。微波提取、干燥技术
主要基于微波的热特性, 一是通过“介电损耗”, 使分
子超高速旋转, 平均动能增加, 温度升高; 二是通过
离子传导, 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
速运动, 因摩擦而产生热效应。微波萃取与传统萃取
法相比具有溶剂用量少; 低耗能, 节省投资; 反应萃
取快, 产率高; 对萃取物具有高选择性; 后处理方便,
安全; 无污染, 属于绿色工程等优点。而微波灭菌基
于微波的生物效应, 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在微波交变
电磁场的作用下引起强烈的极性振荡, 导致电容性
细胞膜结构破裂或细胞分子间氢键松弛, 使细胞的
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以至细胞死亡。微波的非热
特异性改变了医药领域传统的高温消毒灭菌方式,
实现了低温灭菌。
近年来, 微波干燥作为一种新技术, 在医药行业
获得较广泛的应用。王莉等[22 ]应用微波技术用水提
醇沉法制备板蓝根多糖, 结果板蓝根多糖提取率由
·363·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
原来的 0181% 提高到 3147% , 反应时间缩短了 12
倍。张梦军等[23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和水提法提取
甘草黄酮, 并用均匀设计考察及优化微波提取甘草
黄酮的实验条件, 发现微波提取法 (2416 m gög) 明
显优于水提法 (1114 m gög)。郭振库等[24 ]采用国产
具有压力控制附件的M SP—100D 专用微波制样系
统, 对黄芩中黄芩苷进行微波提取, 提取率比超声波
提高近 10%。
微波技术应用于生物细胞内耐热物质的分离提
取, 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安全、节能的潜力。但是这种
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25 ] , 一是只适用于对热稳定
的产物, 如寡糖、黄酮、苷类等成分, 对于热敏性成
分, 如蛋白质、酶类微波加热而导致它们变性失活;
二是要求被处理的物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或待分离
产物所处的位置容易吸水。否则细胞难以吸收足够
的微波能将自身击破, 产物也就难以迅速释放出来。
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药提取还刚刚起步, 用于
工业化提取, 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微波干燥
灭菌技术, 灭菌效果好, 可以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生
产, 符合 GM P 标准, 值得推广应用。相信随着相关
的微波技术和新型萃取技术的发展, 无疑会给微波
萃取技术注入新的活力, 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6 酶工程技术
酶工程技术是近几年来用于中药工业的一项生
物工程技术。酶提取的原理是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
一性, 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降解, 破坏细胞
壁, 从而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选用恰当的酶, 无
需高温既可将影响液体制剂的杂质和淀粉、蛋白质、
果胶等分解去除, 较温和的将植物组织分解, 加速有
效成分的释放提取, 也可促进某些极性低的脂溶性
成分转化为糖苷类等易溶于水的成分而有利于提
取, 生物催化活性专一。
近年来, 酶提取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尚处于实
验室研究阶段。邢秀芳等[26 ]从葛根中提取总黄酮,
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 葛根总黄酮的收率提高了
13% , 薄层色谱结果显示, 加酶与不加酶提取出的成
分一致, 认为纤维素酶可以用于葛根总黄酮的提取。
刘佳佳等[27 ]将金银花乙醇回流前, 用纤维素酶和果
胶酶分别或联合处理, 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处理能显
著提高金银花提取物得率和绿原酸得率, 纤维素酶
和果胶酶的联合处理对绿原酸的得率影响不明显,
但能显著提高提取物得率。杨军宣等通过实验发现
在三七提取过程中, 用纤维素酶酶解作用破坏细胞
壁, 提取液固形物含量提高 10% , 三七总皂苷提取
率提高 2315% , 与传统工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且
薄层色谱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所提取的成分一致。张
彩霞等将纤维素酶用于穿山龙的提取, 结果在纤维
素酶的作用下, 提高了薯蓣皂苷元的收率。
酶解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是反应条件的筛选,
这是酶反应技术的特点决定的, 酶的种类、酶解温
度、酸碱度等对酶的催化能力影响较大。因此, 针对
具体药物, 研究酶反应的最佳条件非常重要。另外,
酶提取对复方有效成分、疗效影响及酶残留问题等
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这项新技术, 对设备无特殊要
求, 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国外已有不少厂家开始利
用这项新技术, 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然而我国的工业
化用酶仍不普遍, 尚处于研究阶段。
7 中药絮凝技术
将絮凝剂加到中药的水提液中, 通过絮凝剂的
吸附、架桥、絮凝作用以及无机盐电解质微粒和表面
电荷产生凝聚作用, 使许多不稳定的微粒如蛋白质、
黏液质、树胶、鞣质等连接成絮团沉降, 经滤过达到
分离、纯化的目的。目前使用的 101 果汁澄清剂、聚
凝净、壳聚糖、甲壳素等都属于絮凝法使用的絮凝
剂, 使用絮凝剂具有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有效成分, 不
残留于提取液中; 安全无毒, 操作简便, 勿需增加设
备投资; 其提取液不吸潮, 便于制剂的优点。
絮凝技术近年来在中药制剂的分离精制方面得
到日益推广和应用。吕定刚[28 ]比较了乙醇沉淀法和
壳聚糖澄清剂对玉屏风口服液的澄清效果, 结果两
种澄清工艺的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相似; 壳聚糖澄
清剂对黄芪甲苷和多糖含量基本无影响; 乙醇沉淀
在使制剂总固体物含量明显减少的同时, 也使多糖
含量显著降低。欧宁等研究了壳聚糖用于眠尔康口
服液的澄清效果, 发现体系的 pH 值不仅影响澄清
剂的絮凝效果, 甚至还影响到药液中有效成分、微量
元素等的含量。
近 10 年来, 医药工作者用蛋清、101 果汁澄清
剂、明胶2鞣质、壳聚糖等吸附澄清剂用于中药制剂
的纯化研究, 取得了一些成效, 预示了絮凝技术可在
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的醇沉工艺。但目前对絮凝剂
尚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 沉淀为何物, 对有效成分有
无影响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同时应对吸附澄清工
艺如药液浓度选择, 吸附澄清剂用量及 pH 值选择
等做深入的研究。
8 超细粉碎技术
超细粉碎是近 20 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
新技术, 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
·463·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
超细粉碎以剪切为主, 得到超细粉体, 尤适用于纤维
多的植物类中药材的粉碎。设备采用超音速气流粉
碎, 冷浆粉碎等方法, 把机构粉碎和气流粉碎两者原
理结合起来, 达到微米、亚微米级的粉碎程度, 从而
提高药物吸收率、生物利用度, 增强靶向性。苏瑞强
等[29 ]比较了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愈风宁心片溶
出度的影响, 结果两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 采用细胞
级粉碎技术粉碎生药可提高制剂质量。
近年来, 超微粉碎主要应用于一些贵重药材及
稀有药材的粉碎, 如人参、珍珠、三七、天麻、全蝎、羚
羊角等。但药物粒度减小时,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不会
无限增大, 在一定程度下, 表面能的因素会暴露出
来, 且过细的粒子表面会更易吸附空气和带有电荷,
影响其吸收, 增加存放的难度。因此, 应针对具体品
种, 确定其最适粒度, 才能更好地发挥超微粉碎的作
用。有些药材则不适合用超微粉碎, 如含淀粉、黏液
质较多的药材, 这些无效成分会因超微粉碎大量暴
露而被释放出来, 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与吸收。
尽管超细粉碎技术尤其纳米技术才刚起步, 存
在许多问题需解决, 但其工业化前景仍无可估量。最
近, 我国首项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草药加工领域的
中药微囊生产技术在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诞生, 并通过了产品技术鉴定。
9 薄膜包衣技术
薄膜包衣技术指在片心之外包一层薄的高分子
聚合物衣, 形成薄膜, 与包糖衣比较, 薄膜衣有以下
优点: 用料少, 片重仅增加 2%~ 4% , 节约包装材
料; 品种繁多, 可通过设计不同的包衣处方, 使其在
一定的 pH 范围内溶解, 达到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对崩解及药物溶出的不良影响较包糖衣小; 衣层机
械强度好, 具良好的成膜性, 防潮性好。
近年来, 随着各种新型高分子聚合物的出现及
高效包衣锅的研制成功, 薄膜包衣技术迅速发展, 有
逐渐取代糖衣工艺的趋势。王开疆[30 ]采用自配薄膜
包衣液及两种市售薄膜包衣材料对普乐安片进行薄
膜包衣, 发现随着薄膜包衣液用量的增加, 衣膜的防
潮性能也逐渐加强, 膜越薄, 起始阶段吸湿增重较
快, 而后逐渐变慢; 膜越厚, 起始阶段吸湿增重较慢,
而后逐渐加快。包衣增重 3% 与增重 2% 的片子防潮
性能有较大差异, 而增重 3% 与 4% 的片子防潮性能
差别不大, 且能保护有效期内的产品质量。于文佩认
为因中药口含片易吸潮、霉变、变色等, 国内主要薄
膜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Ê 号或Ë 号对中药口含片效
果不好, 因此采用进口欧巴代, 可大大提高中药口含
片的质量。
传统薄膜包衣材料主要有胃溶和肠溶型, 随着
新的 pH 敏感包衣材料的合成也使大肠和结肠定位
给药成为可能。通过选择包衣材料和设计包衣处方,
可使形成的包衣膜在一定的 pH 范围内溶解, 也可
控制膜的渗透性使药物在体内释放出来, 达到速释、
缓释、长效的目的, 或者将药物制成在作用点释放的
定位片, 亦可制成将药物确切送入靶组织的靶向制
剂。刘晓军等[31 ]将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组方, 提
纯后制成微丸, 选用果胶作为结肠包衣材料, 其有效
成分在消化道不被破坏, 到达结肠被该处的细菌产
生的果胶水解酶降解, 释放药物。宋洪涛等[32 ]分别
以 H PM C, Eudragit L 230D 255 和 Eudragit L 1002
Eudragit S100 (1∶5)为包衣材料制备 pH 依赖型梯
度释药微丸, 并进行体外释放度、胃肠道转运和体内
药动学研究。结果 3 种包衣微丸分别在胃、十二指肠
和空回肠部崩解, 由 3 种微丸组成的缓释胶囊中冰
片的 T m ax与原丸剂相近, 而Cm ax明显降低, 相对生物
利用度为 96% , 缓释胶囊中的冰片和人参总皂苷在
体外可同步缓释, 在体内具有 pH 依赖性崩解溶散
的特征, 冰片作为指标性成分具有梯度缓释的药动
学特点。
10 冷冻干燥法
冷冻干燥是将被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 在
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 使物料低温脱
水而达到干燥目的的一种方法。冷冻干燥技术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应用于食品方面就引起人们的重
视。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干燥方法, 冷冻干燥技术是在
低温及低压状态下进行的, 适用于热敏性药物的干
燥; 成品疏松、呈海绵状, 易于溶解, 适用于一些蛋白
类药品与生物制品, 以及粉针剂等需呈固体而临用
前溶解的药物的制备。
陈宝等用冷冻干燥法加工带血鹿茸, 每批仅需
2~ 3 d, 缩短了加工时间, 且干燥后成品质量好, 符
合外贸出口的要求。武华丽[33 ]指出冷冻干燥是一个
伴随有热质转换发生的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在冻干过程中冷冻浓集引起的高盐浓度、pH 变化
和干燥失水引起的表面作用都会对药物结构稳定性
产生影响。除此之外, 对制剂稳定性有重要影响的因
素还有制剂中水分含量、辅料结晶等, 特别是蛋白质
多肽类药物的二、三级结构易受破坏, 失去活性而影
响药效。人们对冻干生产工艺和辅料进行了研究, 其
中冻干保护剂的选取对提高其稳定性尤为重要。
冻干制品常存在含水量偏高、喷瓶、成品萎缩、
·563·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
有些生物活性物质失活等问题, 所以, 应针对问题产
生的不同原因, 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另外, 冷冻干
燥设备较复杂, 冷冻干燥时间长, 耗能高, 使它的应
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耗的适合工业化
的生产设备是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
冷冻干燥在国际上已成为工程技术的一门分
支, 并建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 冻干设备日趋完善。
计算机可自动控制加热、真空等, 使干燥室内的蒸气
压力控制在最佳状态, 冷冻干燥的速度达到最快。
11 高速逆流色谱
高速逆流色谱 (H SCCC ) 技术是一种不用任何
固态载体或支撑体的液2液色谱技术, 其原理是基于
组份在旋转螺旋管内的相对移动而互不混溶的两相
溶剂间分布不同而获得分离, 其分离效率和分离速
度可以与H PL C 相媲美。它具有分离效率高, 产品
纯度高; 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 制备量大
和溶剂消耗少的特点。
目前, 高速逆流色谱仪已成功地开发出分析型、
生产型两大类, 用于中草药成分的分离制备和定量
分析。进样量可以从毫克级到克级, 进样体积可从毫
升到几百毫升; 不仅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也
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还可用于中药粗提物中
各组份的分离, 及进一步精制。1994 年H SCCC 技术
创始人 Ito 博士又发明了 PH 2Zone2ref in ing CCC,
使 H SCCC 的进样量大大增加, 能方便快速的分离
克量级样品, 更有利于中草药的分离制备。该技术有
望成为中药有效成分质量标准研究、分析的一种新
方法, 及中药生产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12 其他
1211 分子蒸馏 (M D ) : 是一种在高真空度下进行
分离精制的连续蒸馏过程, 不同物质分子由于运动
平均自由能的差别而在液2液状态下得到分离。在制
药行业已广泛应用于芳香油的精制, 天然维生素 E
的提纯, 分离鱼油中DHA , EPA 等。
1212 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技术: 是将多个
提取单元科学组合, 单元之间的浓度梯度合理排列
并进行相应的流程配置, 采用液体湍流式浸提、动态
提取、连接逆流提取、阶段连续提取 (常温或加温)
等, 最大限度地提取物料中的有效成分、缩短提取时
间和降低溶剂用量的全封闭提取方法。
1213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是借用DNA 指纹图谱
发展而来, 最先发展起来的是中药化学成分色谱, 特
别是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可用于
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 对控制中药材质
量、规范生产工艺流程、稳定产品质量具有非常直接
的现实意义。
13 结语
当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
机遇, 国家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提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近年来, 国内中药
研究人员注意吸收现代的新技术和方法, 并将其应
用到中药制剂的制备和生产中。运用高新技术发展
现代中药, 是提高中药市场竞争力、中药现代化的重
要途径, 必将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References:
[ 1 ] Cheng Z D , Xun Z Y, X ie L 1 Study of ex traction of Z 1
bung eanum M axim 1 chem ical componen t by supercrit ical CO 2
[J ]1 Ch ina J Ch in M ater M ed (中国中药杂志) , 2001, 26
(10) : 68726881
[ 2 ] Zhang H , L iu Z L , W ang H Q 1 Studies on the effective com 2
ponen t of Chuanx iong distilled by supercrit ical CO 2 flu id ex2
traction [J ]1 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草药) , 2001, 32
(12) : 1077210791
[ 3 ] Su Z R , L ei Z J , Zen J Q , et a l1 Study of app lication ofM ag 2
nolia of f icina lis Rehd distilling techn iques by SFE2CO 2 [J ]1
Ch ina J Ch in M aterM ed (中国中药杂志) , 2001, 26 (1) : 312
331
[ 4 ] Yang S R , Hou F, H u Y C, et a l1 Industrial study on ex trac2
t ion of active ingredien ts of S a lv ia m iltiorrh ig a in supercrit i2
cal carbon diox ide system [J ]1 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
草药) , 2002, 33 (Supp l) : 752761
[ 5 ] Yu W , Zhang F, Su K M 1 Study of ex traction of A ng elica
and L ig usticum by supercrit ical CO 2 [J ]1 Ch in T rad it P a t
M ed (中成药) , 2002, 24 (6) : 41124151
[ 6 ] Ge F H , L i Y, X ie J M , et a l1 Studies on techno logy of su2
percrit ical2CO 2 flu id ex traction fo r vo latile o ils and saiko2
sapon ins in B up leu rum ch inense DC1 [J ]1 Ch ina J Ch in
M ater M ed (中国中药杂志) , 2000, 35 (3) : 1921
[ 7 ] W ang S H , Yang X L , H an D X, et a l1 A study on effective
componen ts from T rip terg ium w ilf ord i Hook1 f1 by super2
crit ical CO 2 ex traction [J ]1 L ish iz hen M ed M ater M ed R es
(时珍国医国药) , 2002, 13 (11) : 64126421
[ 8 ] Zeng Q H , H uang S L 1 A pp lied researches of co so lven ts up2
on ex traction of active compounds from G inkg o biloba leaves
in supercrit ical CO 2 [J ]1 Guang d ong P harm J (广东药学) ,
2001, 11 (6) : 72101
[ 9 ] L iu Z Q , Chai X, N ai X P, et a l1 Studies on purification of
P anax notog inseng sapon ins (PN S) w ith m acropo rous resin
[J ]1 Ch in J E xp T rad it M ed F orm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01, 7 (3) : 4261
[ 10 ] Chai X, L iu Z Q , W ang P X, et a l1 Studies on purification of
P anax g inseng sapon ins w ith m acropo rous resin [J ]1 Ch in
T rad it P a t M ed (中成药) , 2001, 23 (9) : 63126341
[ 11 ] L iu R H , W ang Y, Cheng L Y1 Study on ex traction p rocess
of b ilirub in w ith CDA 240 m acropo rous resin [J ]1 Ch in T rad it
P a t M ed (中成药) , 2000, 22 (3) : 18721901
[ 12 ] D u J , D ing L , J ia X S1 Studies on app lication of L on icera
·663· 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
f u lovotom en tosa sapon ins ex traction w ith m acropo rous resin
[J ]1 Ch ina J Ch in M ater M ed (中国中药杂志) , 2001, 26
(10) : 68526861
[ 13 ] Zhang C Y, Guo H S1 Imp rovem ent of p reparing techn ique of
N aokang O ral L iqu id [J ]1 L ish iz hen M ed M ater M ed R es (时
珍国医国药) , 2001, 12 (7) : 60226031
[ 14 ] Yan Y L , Zhou L L , L i R , et a l1 Study on purification of Si2
n i D ecoction w ith m acropo rous resin D 2101 [J ]1 Ch in T rad it
P a t M ed (中成药) , 2001, 23 (7) : 47824811
[ 15 ] Zhao Y J, Zhang Y, X ing W H , et a l1M em brane separation
techno logy used in tradit ional Ch inese m edicine ex trac [J ]1
Ch in J P harm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0, 31 (3) : 9821011
[ 16 ] L i S L , O u X C, Song Z Q , et a l1 E lem entary studies on the
u ltrafiltration of 7 k inds of decoction from tradit ional Ch inese
herbs [J ]1 L ish iz hen M ed M ater M ed R es (时珍国医国药) ,
2000, 11 (2) : 11221131
[ 17 ] L i C Y, X ia H P, L an W G, et a l1 P rogress in vitam in C p ro2
duction p rocess [J ]1 Ch in J P harm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1, 32 (1) : 382411
[ 18 ] H uang D L , H uang X L 1 T echn ique of u ltrason ic w ave ex2
traction of hyo scyam ine from B ellad onna herbs [J ]1 Ch ina
P harm (中国药业) , 2002, 11 (10) : 582591
[ 19 ] Zhao W B, L iu J R , D an J M , et a l1 U ltrason ic ex traction on
o il in S em en A rm en iacae A m arum [J ]1 L ish iz hen M ed M ater
M ed R es (时珍国医国药) , 2002, 13 (5) : 3211
[ 20 ] W ang H Y, L iu J R , J iang F S, et a l1 U ltrason ic ex traction
and determ ination of po lysaccharide of G ly cy rrh iz a inf la ta
Bat1 [J ]1 P rim J Ch in M ater M ed (基层中药杂志) , 2002,
16 (1) : 7281
[ 21 ] L iu J R , J iang F S, D an J M , et a l1 U ltrason ic ex traction and
determ ination of E vem u rus ind riensis Regd1 [J ]1 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草药) , 2002, 33 (4) : 32223231
[ 22 ] W ang L 1 A pp lication of ex traction and determ ination of
po lysaccharide of R ad ix Isa tid is [J ]1 J Ch in M ed M ater (中
药材) , 2001, 24 (3) : 18021811
[ 23 ] Zhang M J , J in J D , L i B Y, et a l1 Study on m icrow ave2
assisted ex traction of G ly cy rrh iz ae flavone [J ]1 Ch in T rad it
P a t M ed (中成药) , 2002, 27 (5) : 632651
[ 24 ] Guo Z K, J in Q H , Fan G Q 1 Experim en tal studies on m i2
crow ave2assisted ex traction of baicalin from roo t of S cu tella r2
iae ba ica lensis [J ]1 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草药) , 2001,
32 (11) : 98529871
[ 25 ] Zhang D J , L iu C B, X iu Z L , et a l1 A pp lication of m i2
crow ave2assisted techno logy on the ex traction of effective
componen t in the herb drugs [J ]1 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草药) , 2000, 31 (9) : s2v1
[ 26 ] X in X F, M a J Y, Yu H F, et a l1 A pp lication to ex traction of
to tal flavones from R ad ix P uerariae by fib rin enzym e [J ]1
Ch in T rad it H erb D rug s (中草药) , 2001, 32 (1) : 372381
[ 27 ] L iu J J , Zhao G L , Zhang X H , et a l1 Study on ex traction
p rocess of ch lo rogen ic acid in F los L on icerae by enzym ic
treatm en t [J ]1 Ch in T rad it P a t M ed (中成药) , 2002, 24
(6) : 41624181
[ 28 ] LüD G1 Experim en tal studies on the clarifying techn iques of
Yup ingfeng O ral L iqu id [J ]1 Ch in J E xp T rad it M ed F orm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2002, 8 (3) : 1231
[ 29 ] Su R Q , H e Y, L in J1 Study on imp rovem ent of disso lu tion
rate of Yufengn ingx in T ab lets by techn ique of super fine
crush ing [J ]1 Ch in T rad it P a tM ed (中成药) , 2002, 24 (3) :
16721701
[ 30 ] W ang K J1 F ilm coating techno logy of Pu lean T ab lets [J ]1
Ch in J P harm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2, 33 (10) : 4892
4901
[ 31 ] L iu X J , Zhang J S, L i C Q , et a l1 Study of co lon o rien tation
targeted herb drug delivery system [J ]1 J Ch ina P harm U niv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2001, 23 (12) : 85028521
[ 32 ] Song H T , Guo T , Zhang R H , et a l1 Studies on heart2p ro2
tecting m usk pH 2dependen t gradien t2release pellets [J ]1 A cta
P harm S in (药学学报) , 2002, 37 (10) : 81228171
[ 33 ] W u H L , H u Y Q 1 A dvanced research on the stab ility of
lyoph ilized p roduct [J ]1 Ch in P harm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1, 36 (7) : 43624381
敬 告 读 者
《中草药》杂志编辑部尚存部分过刊合订本, 包括: 197421975 年, 1976 年, 1979 年, 1985~ 1994
年 (80 元ö年) ; 1995~ 1997 年 (110 元ö年) , 1998 年 (120 元) , 1999 年 (135 元) , 2000 年 (180 元) ,
2001 年 (200 元) ; 2002 年 (200 元) ; 1996 年增刊 (50 元) , 1997 年增刊 (45 元) , 1998 年增刊 (55 元) ,
1999 年增刊 (70 元) , 2000 年增刊 (70 元) , 2001 年增刊 (70 元) , 2002 年增刊 (65 元) , 2003 年增刊
(65 元)。欢迎订购, 电话: 022227474913; 022223006821 (传真)。
·763·中草药 Ch inese T radit ional and H erbal D rugs 第 35 卷第 4 期 2004 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