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两种转速下测定麻杏石甘滴丸体外溶出度的研究
湖南中医学院 (长沙 4 1 0 0 0 7) 何 群 带 周景来 谢宗明 ‘ ’
摘 要 建立了酸性染料 比色法测定麻杳石甘滴丸中麻黄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 , 并在此基础上采
用转篮法测定了两种转速下该制剂的体外溶出度 , 结果表明 : 10 r /m in , 比 1 50 r / m in 下测得的
T S
。大 1 . 7 7 倍 (P < 0 . 0 5 ) , 释放量达到最大所需时间 T m a x 分别为 4 5 m in (1 5 0 r / m in ) ; 7 0 m in (1 0 0
r
/ m in )
,
T
S 。 、 T a
、
T m a x 皆有显著性差异 (< 凡 . 。5 ) , 该实验为制定麻杏石甘滴丸体外溶出度测定条
件及标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关键词 酸性染料比色法 麻黄总生物碱 麻杏石甘滴丸 体外溶出度
麻杏石甘滴丸是用于治疗外感 风邪 、身
热不解 、热奎于肺 、咳喘气急等症的中药复方
制剂 , 有明显的辛凉宣泄 、清肺平喘功能 。 为
探讨滴丸的释药特点及规律 , 建立质控标准 ,
为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奠定基础 , 我们以麻
黄总生物碱为指标 , 酸性染料比色法定量 , 采
用转篮法测其体外溶出度 。 《中国药典 》1 9 9 5
版关于溶出度测定方法对实验条件的规定较
为严格 , 仅转速 一项规定较宽 (50 r / m in 一
20 o
r / m in )
, 测 定中发现转速对溶出速度测
定结果影响最为显著 , 据此我们考察并 比较
了两种转速下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差异 。
1 仪器与试药
Z R S
一
3 型智能药物溶出试验仪 ; M A ll0
型电子分析天平 ; 7 21 型分光光度计 。 盐酸麻
黄碱标准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 嗅
察香草酚蓝 (A R 级 ) ;麻杏石甘滴丸 (自制 ) ,
人工胃液 (按 〔, j规 定方法配制 ) , 其余试剂 皆
为 A R 级 。
2 实验方法 、结果及数据处理
2
.
1 麻 杏 石 甘滴 丸 的 制 备 〔2 ,3j : 麻黄 用
0
.
5 %H CI 冷浸 2 次 , 滤液浓缩 成稠膏 , 甘草
用 。. 5 %氨水渗流 , 流液浓缩 , 加硫酸调 pH S
一 6 , 制取粗甘草酸 , 石膏先包煎 、 苦杏仁后
下 , 煎 出液浓缩成稠膏并与前二者合并得 总
提取物 , 然后 加入 1 . 2 倍 量的基质 PE G -
6 0 0 0 熔融 , 保持温度在 (95 士 0 . 5) ℃下滴入
6 ℃ 一 7 C的液体石蜡冷却液中 , 每分钟 9
滴一 10 滴 , 滴毕滤取滴丸 , 室温吹干即得 。
2
.
2 麻黄总生物碱定量方法研究 以〕
2
.
2
.
1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精密称取盐酸麻黄
碱 Z m g , 加蒸馏水溶解 并 定 容至 10 0 m L
(0
.
0 2 m g / n l l
一
)
, 精密 量 取该标 准液 1 · o 、
2
.
0
、
3
. 。、 4 . 。、 5 . 0 m L 置分液漏斗中 , 碱化后
用乙醚萃取两次 , 每次 5 m L , 合并醚层萃取
液水浴挥干 , 残渣用 p H 7 . 4 的磷酸盐缓冲液
10
.
0 m L 溶解 , 加入 0 . 1 %嗅察香草酚蓝 2 . 0
m L
, 用氯仿萃取 2 次 , 每次 5 m L (经试验两
次萃取已提取完全 A < 0 . 0 0 5 ) , 合并萃取液
于 42 2 n m 处测 A 值 , 以蒸馏水同法处理作
为空白 , 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A 一 0. 0 2 7 6 十
4
.
O 5 8 C
, r = 0
.
9 9 3 2
。
2
.
2
.
2 基质干扰实验 : 取空白滴丸 (去麻黄 )
按 2 . 2 . 1 法处理后 测 定 , 重复 6 次得 A <
。. 01 , 证明 PE G 一 6 0 0 0 基本上无干扰 。
2
.
2
.
3 精密度及重现性实验 : 用盐酸麻黄碱
标准 品 配 成 3 0 、 5 0 拼g / m L 溶 液 , 分 别 依
2
.
2
.
1 法 操作 , 重复 9 次 , 得 R S D 分 别为
翁A d d r e s s :H e Q u n , H u n a n C o lle g e o f T r a d it io n a l C h in e s e M e d ie in e ,女 , 1 9 8 2 年毕业于沈阳药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 , 并获药学 (理 位 。 19 8 7 年调人湖南中医学院中药系药剂教研室任教 , 1 98 8 年定级为药剂学讲师 。 多年来 , 在中药剂型改革 、剂型与疗效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8 篇 (实验研究 、第一作者 ) ,一 1 9 9 5 ) ; 1 9 9 7 年出版主编著作《不要 家级杂志 6 篇 、 省级期刊 2 篇 ;主持湖南省中医管理局计划内科研课题 1 项(1 9 96
‘ “ 本院药学系 1 9 9 3 级中药本科专题实习生
《中草药》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 4 5 5 .
2
.
3 5 %和 2 . 0 8 % 。 整转速使其稳定 。 取麻杏石甘滴丸 4 . 0 9 , 投
2
.
2
.
4 麻黄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精密量取 入转篮中计时 , 分别在 2 、 5 、 8 、 13 、 20 、 30 、 45 、
经 0 . 8 拜m 微孔薄膜过滤的样品液 4 m L , 置 6 0 、 9 0 mi n 规定取样点 (取样位置在液面下
2 0 m L 具塞试管中 , 加入 1 . 5 m o l/ L N a O H Z / 3 处 )吸取溶出液 6 m L , 立即经 0 . 8 拼m 微
1
.
0 m L 摇匀 , 再用 乙醚 10 m IJ 分 2 次萃取 , 孔 滤膜 滤 过 , 精 密 吸 取滤 液 4 . 0 m l一 , 按
每次振荡 2 m in , 将上清液定量转入 另一尖 2 . 2 . 4 法测 A 值 , 自取样至滤过在 30 5 内完
管中 , 35 C 一 38 ℃水浴挥干 , 残渣用 pH 7 . 4 成 , 同时补充 6 m L 人工胃液于 圆底烧杯 内 。
磷酸盐缓冲液 10 m L 分 2 次溶解 , 每次先静 各转速下重复测定 6 次 , 结果见表 1 。
置 30 m in , 再振摇 、转入分液漏斗中 , 加 2 m L 2 . 3 . 2 百分之百溶出度的测定 〔4 〕: 精密称取
0
.
1 %嗅察香草酚蓝液 , 用 10 m IJ C H CI 、分 2 滴丸 4 . 0 9 置 9 0 m IJ 人工 胃液中 , 搅拌使溶
次萃取 , 下层萃取液于 4 2 n m 处测 A 值 。 解 , 静置 24 h , 不断搅拌 , 静置 , 用 0 . 8 拜m 微
2
.
3 溶出度测定条件研究 孔滤膜过滤 , 取滤液 4 m L 再按 2 . 2 . 4 法测
2
.
3
.
1 基本方法 : 按《中国药典 》1 9 9 5 版二 A 值 ,重复 6 次得平均值 A 平 为 0 . 5 5 5 (R S D
部附录 X C 项下有关规定川 , 采用转篮法 , 选 0 . 62 % ) 。 以此作为百分之百释放 , 可求出各
择 10 0 、 1 5 o r / m in 作 为研究对象 。 量取经脱 时间下的绝对累积释放度 , 同样 , 以 90 m in
气处理的 人工 胃液 9 0 m IJ , 注入 圆底烧杯 溶出液 的 A 值作为百分之百溶出 , 可求出各
中 , 加温使介质温度保持在 (37 士 。. 5) ℃ , 调 时间下的相对累积释放度 , 数据见表 1 。
表 1 两种转速下溶出度测定结果 (n 一 6)
时间(m in ) 13 20 30 4 5 60 90
10O r/ m
ll、
150 : / m
ln
100
:
/ rn l
n
150
r
/ m
ln
IO0 r/ m ln
1SO r/ m ln
0
.
105
0 161
18
.
75 士5 . 2 0
28
.
75士2 . 30
19
.
09士4 . 98
29
.
00士2 . 10
0
.
164
0
.
24 6
29
.
29士3 . 12
透3 . 93士1 . 08
29
.
82士2 . 95
44
.
32士0 . 95
0
.
235
0 335
4 1
.
96士 1 . 08
5 9
.
8 2士1 . 83
4 2
.
73土4 . 01
6 0
.
36士1 . 71
0
.
292
0
.
395
52
.
14士1 . 08
70
.
54士3 . 15
53
.
09士0 . 95
71
.
17士2 . 95
0
.
345
0
.
424
61
.
61士1 . 73
75
.
71土 1
.
25
62
.
73士 1 . 54
76
.
40士1 . 13
0
.
415
0
.
498
74
.
10士1 . 85
88
.
93士0 . 54
75
.
45士1 . 68
8 9
.
73士0 . 5
0 492
0
.
545
88
.
40士1 . 10
97
.
32士 0 . 32
89
.
45士1 . 00
98
.
20士 0
.
30
0
.
538
0
.
54 7
96
.
10士0 . 80
97
.
68士0 . 10
97
.
82士0 . 75
98
.
56土0 . 10
}
.
;::
}{}
98
.
19士0 . 30
98
.
74士0 . 20
2
.
3
.
3 绘制溶出曲线 : 以相对累积释放度 、
绝对累积释放度为纵坐标 , 时间 t 为横坐标
作图 (图 1 ) 。
2
.
3
.
4 提取释放参数 : 以相对累积释放度对
时间在威布 尔概率纸上作图 , 求得 T S。 、 T d , m
等参数 , 结果见表 2 。
‘o
!
”。r‘罗
吕门』于 洲尹
1 50 t/ m in
1 0 0 t/ m 云n
:匕
2 5 8 1 3
表 2
T so
lo r/ m in 录
侧侣
肆阵
睦
友岛
护)侧握琳礴曦贫契
2 0 3 0 4 5 6 0
图 1
溶出度参数
90 2 5 8 13 2 0
时 间 r ( m i n )
3 0 4 5 6 0 9 0
参数
0
,
4 5
0
。
5 3
释放度曲线
各次测定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 结果皆有 明显
的差异 (< F O . 。。) , 说明转速不同累积释放率
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 0 . 05 ) 。
3 小结与讨论
3
.
1 麻黄总生物碱定量方法是在原酸性染
5月了Q曰055l1.6.1
0 0 r / m in
1 5 0 r / m in
2
.
3
.
S F 检验 〔5〕 : 将两种转速同一取样时间
4 5 6
料 比色 法 基础 上 加 以 改进 , 因滴 丸基 质
PE G
一
6 0 0 0 可与澳赓香草酚蓝络合 , 经氯仿
萃取后显黄色 , 在 4 2 n m 处有吸收 , 干扰麻
黄总生物碱的测定 , 为此我 们根据麻黄类生
物碱可溶于 乙醚及水 , 而 PE G 一 6 0 0 0 则不溶
于 乙醚的性质 , 首先将样品碱化 , 加入 乙醚萃
取 , 从而避免了 PE G 一6 0 0 0 的干扰 。
3
.
2 残渣用 p H 7 . 4 缓冲液溶解时应加热并
放置 30 m in , 使之完全溶解以减少溶解 、转
移过程中的损失 , 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
3
.
3 由溶出曲线可知 , 滴丸的溶出特点是在
Z m in 一 13 m in 内溶 出速率最快 , 并达到 溶
出高峰 , 无滞后时间 (m < 1 ) , 13 m in 以后则
缓慢溶出 。每次取样时间由预实验结果确定 。
3
.
4 两种转速下的溶出曲线有显著的差异 ,
lo o r / m in 与 1 5 O r / m in 的 T S。之 比为 1 . 7 7
倍 , T d 之比为 1 . 73 倍 , 释放量达到最大所需
时间 T m 。x分别为 4 5 m in (1 5 o r / m in ) , 7 0 m in
(lo o r / m in )
, 若规定 6 0 m in 内释放完全 , 则
lo o r / m in 下测得 的 T m a二达不到要求 , 因此 ,
必须选择合理的转速 。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 民共和国药典 . 二部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1 9 9 5 附录 X C : 6 6
2 何 群 , 等 . 中草药 , 1 9 9 5 ; 2 6 (9 ) : 4 63
3 何 群 , 等 . 中草药 , 1 9 9 6 ; 2 7 (3 ) : 1 50
4 王义海 , 等 . 中成药 , 1 9 9 5 ; 17 (9 ) : 9
5 刘汉清 , 等 . 中成药 , 1 9 9 1 ; 1 3 (2 ) : 7
(1 9 9 7
一
0 7 一 2 5 收稿 )
复方黄答滴耳剂的研制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卫校 (3 0 0 2 0 3) 乔 艳 张秀荣 路 王凤有
急 、慢性化脓性 中耳炎是 临床常 见的耳部疾
病 , 如单用抗生素滴耳液治疗效果不佳 , 有些中草药
有较广的抗 菌谱 , 为此 , 我们研制 了复方黄等滴耳
剂 。
1 仪器与试药
u V
一
7 60 分光光度 计 ;黄芬对照 品 (中国药品生
物制品检定所 ) ;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
2 处方及制备
2
.
2 处方 :黄岑 4 0 0 9 、黄连 2 0 0 9 、黄柏 2 0 0 9 、 9 5 %
乙醇 1 0 0 m l 、甘油 2 0 0 m IJ , 蒸馏水力11至 1 0 0 0 m L 。
2
.
2 制备方法 :取黄芬 、黄连 、黄柏按煎煮法 , 水煎
3 次 , 每次 40 m in , 合并煎煮液 , 趁热过滤 , 滤液浓缩
至适量 , 加 9 5 % 乙醇 1 0 0 m L , 加甘油 2 0 0 m l子 , 加蒸
馏水至 1 0 0O m l 混匀即得 。
3 含量测定
本品为黄棕色粘稠液体 , p H 值为 5 . 。一 6 . 。。
3
.
1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 称取黄等昔对照品 4 n lg ,
精密称定 , 置 10 0 m L 容量瓶中 , 加 70 % 乙醇至 刻
度 , 摇匀 , 备用 。
3
.
2 样品液的制备 : 精密量取滴耳剂 1 m L , 置 10 C
m L 容量瓶中 , 加 70 写乙醇至刻度 , 摇匀 , 过滤 。 精密
量取续滤液 2 . 5 m L , 置 10 m l了 容量瓶中加 70 写乙
醇至刻度 , 摇匀 , 备用 。
3
.
3 空白对照液的制备 :按处方量取除黄答外其他
味药 , 按滴耳剂制备方法制成空白对照滴耳剂 , 并按
样品液的制备方法制成空白对照样品液 。
3
.
4 吸收波长的选择 : 吸取标准品液和样品液用紫
外分光光度 计在 20 0 n m 一 50 0 n m 波长范围扫描 ,
最大吸收波长均为 279 n m , 与药典规定一致 。
3
.
5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黄等昔标准储备液
适量 , 分别配成系列浓度的溶液 , 以 70 %乙 醇为对
照 , 在 27 9 n 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 结果见表 1 。
回归方程 C = 1 4 . 3 3 6 2A + 0 . 0 8 7 7 , r ~ 0 · 9 9 9 9 。
表 1 不同浓度黄茶昔的测定结果
蔽面福;;蔽石 i如交度(A) ⋯浓度 (、 /流 ) 吸竣度 (A )一飞:万一一一石不矛 一{几 {3 6 。. 5 5 1
样品测 定 : 取样品液 , 以 空 白为对照 , 在 2 79
, 夭津市东丽 医院
《中草药 》1 9 9 8 年第 29 卷第 7 期 . 4 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