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荆芥及其相关药材挥发油的成分研究



全 文 :·
89 4
· 中草药 C hi n es eT r a d i tio na l a nd H r e ba l Dr ug s 20 0 0 年第 3 1 卷第 1 2期
2
.
3 产物蜂毒肤的生化性质鉴定
2
.
3
.
1 纯度测定 : 按 文献方法困 , 分别作产物蜂毒
肤 及蜂 毒的 十二 烷基硫酸钠 (S D S ) 聚丙胺凝胶 电
泳 , 电泳 的结果显示 : 产物蜂毒肤为一条带 ,蜂毒有
5 条明显的条带 。
2
.
3
,
2 等 电点 测 定 : 按 文 献 方法川 , 用 两 性载 体
A m p h ol in e (P H 4一 1 1) 作产物蜂毒肤的凝胶等电聚
焦 电泳 , 测得其等电点 为 1 0 5 。
3 讨论
蜂毒肤是一种含有 26 个氨基酸的小分子多肤 ,
是蜂毒中的最主要毒性成分 , 生物活性强 , 尤其是具
有很强的溶血活性 ; 含量高 , 约占蜂毒干重 的 50 % ;
属强碱性疏水性 多肤 , 具可逆性 的油水两亲性 , 对生
物膜具有特定的作用 , 已广泛地用作 为膜研究的工
具药和临床用药的前期实验研究 。同时 ,蜂毒中还含
有多个其它小分子 的多肤 , 因此 ,蜂毒肤的分离提纯
一直是众 多学 者关注 的问题 〔’ 一 3〕 , 本研究利用蜂毒
肤 的油 水两亲性和其分子结构 中不含琉基及双琉
键 lj[ , ·进行溶媒萃取和化学裂解处理 , 同时利用其在
浓度 高时常以 四聚体形式存在 lj[ , 因而采 用在含 4
m ol / L 脉 (使蜂毒肤的四聚体解散 )与不含 4 m ol / L
脉的两种不同情况的缓冲液系统 中进行凝胶过滤柱
层析 ,虽然整个分离纯化的条件要求不高 ,但达到了
较为理想的分离提纯 ,所获产 品的纯度和得率均较
高 , 生物活性没受影响 , 因此 , 本课题所设计的从蜂
毒中获取蜂毒肤的分离纯化工艺路线 , 可以在 国内
中小企业 中采用 。
参 考 文 献
1 陈远聪 ,袁 士龙 . 毒素的研究 与利用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 8 :
1 2 8
2 K r e i l G
.
F E B S I E T T E R S
,
1 9 7 3
: 24 1
3 Y v e s M
,
U
r s
B
,
eB
r n a r d W F
, e z a l
.
A n a l y t i e a I B i o e h e m i
s t r y ,
1 9 8 2
:
6 1
4 法样光 ,甘午君 ,李会元 ,等 . 中华血液学杂志 , l9 8 4( 2) : 132
5 徐 彭 ,欧阳永伟 ,黄敬耀 , 等 . 中草药 , 1 9 9 6 , 2 7 ( 9 ) : 5 4 2
6 莽克强 ,徐 乃正 , 方荣祥 ,等 . 聚丙烯酞胺凝胶 电泳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 9 7 5 : 2 6 , 8 1
( 2 0 0 0

0 6

1 5 收稿 )
荆芥及其相关药材挥发油的成分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 1 0 0 29) 吴玉 兰 ’ 丁安伟 冯有龙
摘 要 采用 薄层色谱 、气 一质联用 等方法对荆芥及 其相关药材防风 、 薄荷 、 紫苏 、 广蕾香 、 海州 香落等药材挥发 油
含量及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 ,研究其化学稳定性 , 为药材的鉴别提供依据 。
关健词 挥发油 T L C G C 一 M S 联用
荆芥为传统 中医常用的解表药 ,具有解表散风 、
透疹等功效 ,荆芥挥发油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 药
理实验表明 , 荆芥挥发油具有镇痛 、 抗炎 、 扩张支气
管和抗过敏等作用川 ,我们认为荆芥挥发油含量及
其成分分析应作为药材质量评价和控制的重要指标
之一 。
为了考察荆芥挥发油 的稳定性 ,我们将 1 9 8 4 年
所提荆芥挥发油与新提挥发油进行 T L C 及 G C 一M S
分析比较 , 以研究其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 。 本文还对
防风 、 薄荷 、 广蕾香 、 紫苏 、 海州香蕾等 5 种药材的挥
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 了研究 。 这些药材或常与荆芥
复方配伍 , 或挥发油中所含主要成分与荆芥相近 ,或
与荆芥外形易混淆 。 通过 比较研究 ,找出其间主要差
异 , 为上述药材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1 供试药材 . 、
荆 芥 :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 hi ez n eP et o t en u不, -
zi a B r i q
. 的干燥地上部分 ,切成 3 ~ 4 m m 小段 , 产
地江苏 。
防风 :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 S aP as hi ka ir a id va ir -
c a t a ( T u r e z
.
) S e h is e h k d e 的干 燥 根 , 切 成 2一 3
m m 厚的圆片 , 产地黑龙江 。
薄荷 : 为 唇形 科植 物 薄荷 eM nt h a h a lP oc a 勿 x
Br i q
. 的干燥地上部分 ,切成 5~ 6 m m 的小段 ,产地
江苏 。
紫苏 : 为 唇 形 科 植 物紫 苏 尸er il a fr ut es e e sn
( L
.
) b r i t t 的干燥带嫩枝的叶 ,切成 5一 6 m m 的小
段 , 产地江苏 。
广霍香 : 为唇形 科植物广 霍香 尸。 g os et m or c a -
·
A d d
r e s s :
W u Y
u
l a n
,
N
a n j i n g I J r
l
i v e r
s
i t y o f T C M
,
N a n j i n g
中草药 C hi n es eT ra di ti o na l a ndH r e ba l Dr ug s 20 0 0年第 3 2卷第 1 2期 . 89 5·
l bi nB e n t h
. 的干燥地上部 分 , 切成 1一 2 m m 的小
段 ,产地广东 。
香 蕾 : 为 唇 形 科 植 物 海 州 香 蕾 E l she l t z ia
P s e u d
一 c ir s t a t a l e v l 的干燥地上部分 ,切成 3一 4 m m
的小段 , 产地安徽 。
以上药材均购 自南京市药材公司 ,并经本校陈
建伟副教授鉴定 。
2 仪器和试剂
W Z S

l 型阿贝折光仪 , 上海分析仪器厂 。 iF n n i-
ga
n 4 0 2 1 型 气相 色谱一质 谱一计算 机联 用 仪 , 美 国
J衣W 公司 。 薄层 自动点样仪 ,瑞士 C A M A G 公司 。
U V

2 4 o 1 P C 型紫外扫描仪 , 日本岛津公司 。 胡薄荷
酮标准品 ,购于美国 A l击 ihc 公司 。 硅胶 G 6。薄层层
析用 ,青岛海洋化工集团 。
光谱分析实验 中所用试剂为 G R 级 , 其余试剂
均为 A R 级 。
3 方法和结果
3
.
1 挥发油提取 :采用药典法 2j[ 。 各药材挥发油色
泽及含量见表 1 。
3
.
2 折光率测定 : 采用药典法图 ,各挥发油折光率
测定值见表 1 。
表 1 各样品挥发油含 t 及折光率 比较
编号 挥发油样 品 色泽 含量 (写 ) 折光率 (2 。 ℃ )
l 荆芥 ( 1 9 8 4 年提 ) 棕黄色 / 1 . 4 6 3 2
2 荆芥 淡黄色 0 . 2 1 . 4 6 8 2
3 防风 深黄色 0 . 0 7 1 . 4 4 6 5
4 薄荷 淡黄色 1 . 0 1 . 4 5 3 5
5 紫苏 亮黄色 0 . 7 2 . 4 7 5 4
6 广获香 黄色 0 . 8 1 . 5 10 0
7 海州香落 橘黄色 0 . 5 1 , 5 1 3 6
注 : 以上均为 5 次测定的平均值 。
3
.
3 G C

M S 分析
3
.
3
.
1 样品 : 取荆芥挥发油 ( 1 9 8 4 年提 ) 、 荆芥挥发
油 、薄荷挥发油 、 海州香蕾挥发油 ,分别配成 10 % 的
, 乙醚液供试 。
3
,
3
.
2 G C

M S 条件 : G C : O V 一 1 7 0 1 毛细 管柱 , 2 5
m ; 汽 化室 温度 2 70 ℃ ; 柱温 : 初 温 90 ℃ , 保 持 1
m in
, 以每分钟 3 ℃程序升温至 1 20 ℃ ,然后以 每分
钟 6 ℃升温至 18 0 ℃ ;载气为氦气 ,柱前压 98 , O“ 5
k P a

M S
: E l 源 ,离子源温度 2 5 0 ℃ , 电子 能量 7 0
e V
,发射电流 0 . 2 3 m A ,倍增电压 1 . 2 kV 。
气相色谱图 (略 ) 。经质谱分析和计算机检索 , 并
查对标准图谱 ,得出各组分的化学结构和名称 。结果
见表 2~ 5 。
在此基础上 , 对各挥发油样品主要成分进行分
析比较 ,结果见表 6 。
表 2
化合物名称
荆芥挥发油 ( 1 9 8 4 年提 )主要化学成分
含量 (% ) 化合物名称 含量〔% )
柠檬烯
2
一乙基 一 4一甲基一 1一戊醇
薄荷酮
异薄荷酮
香芹酮
漪罗薄荷烯酮
胡薄荷酮
藏茵香酮
3 , 7
一二甲基一 l一辛醇
3
, 4一二甲基一 2一戊酮
2
.
36
1
.
95
42
.
17
7
,
74
0
.
4 5
1
.
11
28
.
7 7
0
,
9 7
4
.
9 1
1
,
3 2
四 甲基环戊并环辛一 3一烯醇
马鞭草烯酮
l , 6
一二 甲基一氢化蔡
1 , 2一环氧柠檬烯
2
一壬烯醛
3
一十八烯醛
2一十二烯醛
5 , 7 十二二烯
异拢牛儿醇
2 08
1 28
0
.
4 6
O
,
48
0
.
94
0
.
3 5
1
.
56
l
,
05
0
.
91
表 3 荆芥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
化合物名称 含量 (% ) 化合物名称 含量 (% )
柠檬烯
间甲基环己酮
苯甲醛
乙酸一 1一辛烯醇醋
反一 1一经基一 2 , 8一孟二烯
薄荷酮
异薄荷酮
环熏衣草醛
香芹酮
藏茵香醇
胡薄荷酮
0
.
61
0
,
9 1
0
,
3 0
0
,
3 6
0
.
4 2
38
.
3 3
5
.
4 5
0
.
6 7
2
.
7 9
0
,
4 8
4 0
.
4 5
藏茵香酮
辣薄荷酮
四甲基环戊并环辛 3 一烯醇
石竹烯
马鞭草烯酮
氧化石竹烯
广霍香醇
按油烯醇
雪松烯醇
三 甲基一 2一十五酮
0
.
67
0
.
7 3
0
,
3 0
0
.
30
1
.
33
2
.
73
1
.
23
0
.
30
0
.
42
0
.
67
表 4 薄荷挥发油 主要化学成分
化合物名称 含量 (% ) 化合物名称 含量 (% )
njg乙只尸nl了J任只
3
一辛醇 3 , 2 9
月桂烯醇 1 , 70
薄荷酮 8 . 18
异薄荷酮 1 . 5 7
环熏衣草醇 1 . 48
薄荷醇 14 . 97
柠檬醇 0 . 9 7
胡薄荷酮 16 . 59
对一甲基一邻一烯丙基苯酚 1 . 91
乙酸一薄荷酷 3 . 8 6
辣薄荷酮 7 . 7 2
6
一经基一辣薄荷酮 。 . 95
对一甲基一邻一乙酸基苯酚 1 . 17
辣薄荷烯酮
石竹烯
马鞭草烯酮
1
一甲基一氢化蔡醒
瓜菊醇酮
乙酸一 (轻基一薄荷酮 )醋
2
,
3
一二 甲基一 4一氨基一 1 , 3一 己二烯
氧化石竹烯
氧化蛇麻烯
3
一乙基一 5一 甲基一 4一氯一苯甲醚
檀香醇
6
,
10
,
14
一三 甲基一 2一十六酮
0
.
9 6
5
.
l
.
O
.
O
3
.
4
.
O
3
.
;{
:
.
3 O
9 5
4 1
6 l
9 5
表 5 海州香燕挥发 油主要化学成分
化合物名称 含量 (% ) 化合物名称 含量 (% )
月桂烯 1 . 07 乙酸百 里香酚酷 6 . 48
a 一松油烯 1 . 09 石竹烯 1 . 1
邻 一甲基异 丙基苯 6 . 63 氧化石竹烯 0 . 96
羊松油烯 1 . 28 a 一蛇麻烯 。 . 98
松油 一 4一醇 1 . 72 氧化蛇麻烯 2 . 52
a 一香柠檬烯 2 . 92 杜松烯醇 0 . 56
百里 香酚 25 4 按油烯醇 1 . 08
香荆芥 酚 46 . 05
3
.
4 T L C 分析
3
.
4
.
1 样 品 : A . 紫苏 、 B . 薄荷 、 C . 荆芥 、 0 . 胡薄
荷酮 、 D . 荆芥 ( 1 9 84 年提 ) 、 E . 防风 、 F . 广霍香 、 .G
海州香蕾 。
3
.
4
.
2 色谱条件 : 固定相 : 20 c m 只 20 C m 的硅胶 G
.9 6 8
.中草药 C hi ns e eT r a di ti o na l a nd Hr e ba l Dr u gs 20 0 0年第 3 1 卷第 1 2期
表 6 各挥发 油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
样品 含量大于
1 0% 的组分 含量为
1 % 至 10 肠的组分
荆芥挥发油 薄荷酮 柠檬烯 2一乙基 一4 一甲基 一 l 一戊醇 异薄
( 19 84 年提 )胡薄荷 酮 荷 酮 前罗 薄荷烯酮 3 , 7一二甲基 一 1 -
辛醇 3 , 4一二 甲基 一 2一戊酮 四 甲基环
戊并 环辛 一 3一烯醇 马鞭草烯酮 2一十
二烯醛 5 , 7一十二二烯
荆芥挥发油 胡薄荷酮 异 薄荷酮 香芹 酮 马鞭草烯 酮 氧
薄荷酮 化石竹烯 广蕾香醇
薄荷挥发油 胡薄荷 酮 3一辛醇 月桂烯醇 薄荷 酮 异薄荷
薄荷酮 酮 环薰 衣草醇 对 一甲基 一邻 一烯丙基
苯酚 乙 酸一薄荷酷 辣薄荷酮 对 -
甲基 一邻 一乙酞基苯 酚 石竹烯 马鞭
草烯酮 1一甲基 一氢化蔡酿 2 , 3一二 甲
基 一 4一氨基 一 l , 3一己二烯 氧化石竹烯
3
一乙基 一 5一甲基 一 4一抓 一苯 甲醚 檀香醇
海州香蒸挥 香荆芥酚 月桂烯 。 一松油烯 邻 一甲基异丙基苯
发油 百里香酚 7 一松油烯 松油 一 4一醇 a 一香柠檬烯
乙酸 百里香 酚醋 石竹烯 氧化蛇麻
烯 按油烯醇
薄 层板 (厚 0 . 3 m m ) ; 展开剂 : 石油醚 一乙 酸乙 醋 -
19
, 1
,上行展开 ,展距 16 c m ;上样 : 样 品配成 10 %
的乙 醚溶液 , 自动精确点样 2 拼L ;显色剂 : 香草醛试
剂 ,加热显色 。 展开结果见 图 1 。
0必oo f`O 侣匆 Ob 1 0
a 一 O
a Z 。 b , e o l o 0 d lo
b熟一 e : 。
一 o , 3《 二
:
: 飞 : : ’ ·
.
A B C 0 D E F G
图 l 各挥发油样 品 T L C 图谱
各有关斑点 R f 值及色泽如下 :
a , 一 0 . 6 5 (紫 ) , a : = 0 . 5 0 (土黄 ) ; b l = 0 . 9 4 (橙 ) , b : =
0
.
5 8 (紫红 ) , b 3 = 0 . 4 3 (棕黄 ) ; 。 1 = 0 . 5 8 (紫红 ) , c Z =
0
.
4 3 (棕 黄 ) ; d l = 0 . 5 8 ( 紫红 ) ; e , = 0 . 5 2 (蓝 ) ; f , =
0
.
8 5 (蓝 ) , f : = 0 . 6 2 (蓝 ) ; f 3 = 0 . 5 3 (红 ) ; 9 1 = 0 . 5 6
(紫 ) , 9 2 = 0 . 4 6 (红 ) 。
由图 1 可见 , 除荆芥挥发油 ( 1 9 8 4 年提 )外 , 其
余样 品在 R f一 。 , 97 处均有一紫色斑点 , 且荆芥挥发
油 ( 1 9 8 4 年提 )与新提荆芥挥发油 的其余斑点亦有
不同 。薄荷 、 荆芥挥发油与胡薄荷酮标准品在相同的
R f 值处可见色泽相 同的斑点 ,此可作为上述药材与
其他样 品的鉴别 因素之一 。 此外 , 紫苏的 a l 、 a : 斑
点 , 薄荷的 b : 、 b 3 斑点 ,防风 的 e ; 斑点 ,广蕾香的 f : 、
f
Z 、
f
3 斑点 , 以及海州香蕾的 g , 、 g : 斑点 ,均可视为各
自的 特征 斑点 而在 与其他 样 品相 鉴别 时提供 参
考 。
4 小结与讨论
本文测定了各挥发油样 品的折光率 ,从折光率
数值来看 , 新提荆芥挥发油与 1 9 8 4 年所得荆芥挥发
油折光率值较接近 , 而与其它挥发油样品相比差值
较大 。 此外 ,还通过 T L C 分析 , 比较了各样品图谱及
主要斑点的差异 ,并以胡薄荷酮标准品为对照 ,观察
各样品中该成分的存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 , 以石油
醚 一乙 酸乙醋一 1 9 : 1 为展开剂 ,能使荆芥及其相关
药材挥发油均得到良好分离 ,并能将荆芥挥发油与
其它样品挥发油较好地 区分开来 。 以上结果可为荆
芥及相关药材挥发油的鉴别提供依据 。
各挥发油样 品折光率及薄层色谱的差异 , 是由
于化学成分的差异所致 。 我们选择 了不 同时间提取
的荆芥挥发油 、薄荷挥发油 、 海州香蕾挥发油等 4 个
样品进行 G C 一 M C 分析 。 结果表明 ,荆芥挥发油在放
置了近 15 年后 , 其主成分仍为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
但二者的相对含量发生了较大变化 ,特别是含双键
的胡薄荷酮含量降低了许多 , 其它成分的变化也较
明显 ,这些变化在药效学上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
其次 ,薄荷挥发油与荆芥挥发油相比 ,虽然二者均含
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但含量差异较大 ,且薄荷挥发油
中含有特征成分薄荷醇 , 其含量高达 14 % 以上 , 而
该成分为在荆芥挥发油 中未能检出 。 海州香蕾挥发
油的分析结果显示 , 其主要成分百里香酚和香荆芥
酚 , 其他成分组成亦与荆芥挥发油明显不同 。在江苏
地区曾发现以海 州香蕾误作荆芥使用的情况 ,该二
味药材除外形和气味的差异外 , 挥发油的差异应更
为显著 , 以此作为荆芥真伪品种鉴别应属可行 。
参 考 文 献
1 江苏新 医学院编 . 中药大辞典 . 上海 : 上 海人 民 出版社 , 1 9 7 7 :
o.f
1 5 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 . 1 9 95 : 附录 62 , 45
( 1 9 9 9

0 6

1 1 收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