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 1 5 0 0 2 4 )
吉林省左家特产学校
杨智蕴 闰吉昌 张殊佳
于连贵
荆芥 S c h i z 洲e p e t a ten u ifo li a (eB n t h . )B r iq . 为唇 2 . 2 . 1 薄荷酮的分离 :薄层板为 G F 2 54板 ,厚 z m m ,
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全草和穗加工后为中国药 上样为 0 . 7m l馏分① (3 8o 一 60 ℃ ) ,洗脱液为石油醚
典收载的传统中药 , 用于感冒 、 头痛 、麻疹不透等川 。 ( 60 ~ 90 ℃ )一 乙酸乙酷 ( 1 : 1 ) 。 在紫外灯下监测分
荆芥穆芳香气烈 ,祛风发汗作用较全草强烈 。 我国学 离情况 ,发现一条较宽的暗带 ,根据暗带移动情况 ,
者刘国声曾研究过河北省产的荆芥油 , 测出其挥发 分 5 次接收洗脱液 , 将各份洗脱液浓缩后用气相色
油含量为 4 . 1% ,并测定了物理常数即 。 尚未见到关 谱检测 ,发现第 2 份接收液为单峰 。 测其红外谱图 ,
于荆芥称挥发油全分析的报道 。 我们对吉林省荆芥 与薄荷酮标准谱图 〔幻 一致 , 确定为薄荷酮 n智: 1 .
穆挥发油进行了提取 、 化学成分分析及主成分单体 4 4 9 0
分离的研究 . 2 . 2 . 2 胡薄荷酮 的分离 : 将馏 份③ ( 70 一 81 ℃ )
1 提取及含 t 侧定 0 . 6m l 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制备旋转薄层分离 ,在
将干荆芥称置于园底烧并中 ,加 10 倍水进行水 紫外灯下监测分离情况 ,按暗带移动情况分 7 份接
蒸汽燕馏 ,接收采取二次冷凝系统 ,经无水硫酸钠干 收 ,分别浓缩后用气相色谱检测 ,发现第 5 , 6 份为单
操后得一淡黄色油状液体 ,带有荆芥特殊的香气 。 出 峰 ,测其红外光谱 , 与句矛薄 荷酮的标准红外谱一
油率 为 1 · l % ( v /W ) , n智: 1 . 4 7 2 4 , d器: 0 . 9 2 3 1 , 致 〔3〕 , n智: 1 . 4 5 6 2 .
〔。〕泞: 一 7 . 7 6 0 ( 9 5 % 乙醉 ) . 3 G C 一M S一D S 联用机定性定 t 分析
2 主成分单体分离 荆芥穆挥发油成分较多 ,且各组份含量差异很
2
.
1 精密分馏 : 将挥发油于氮气保护下进行减压精 大 , 含量低的组份不易分离和定性 ,经过 G C 和 M S
密分馏 (压力为 80 P a , 柱理论塔板数为 25 ) ,接收三 最佳测定条件的选择 ,分别采用条件 A , B 测定 。条件
个馏分 : a ) 3 8 0 ~ 6 0℃ , b ) 6 0。 ~ 7 0 0C , e ) 7 0 0~ 81 ℃ 。 A : G C : H P一 1石翔哟借庄 1 2m x o . Zm m x o . 3 3拌m ) ;
.2 2 制备旋转薄层分离
农 荆芥林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 t
峰号
MsS
1
2
3
4
5
6
7
8
9
l 0
1 l
l 2
l 3
14
化合物名称
2
一甲基 丁醛
3一甲基环戊酮
3一甲基环 己酮
辛烯 ( 7 )醇 ( 4 )
含量 (% ) 鉴定方法 峰号 含量 ( % ) 鉴定方法
卜月桂烯
l
一柠檬烯
薄荷酮
。 一异薄荷酮
胡薄荷酮
未定
乙酸桧醇醋
l
一葛缕醇
3一甲基 , 6 异丙基
一环己烯 ( 2) 酮
。 蓬草烯
0
.
08 1
0
.
08 1
0
.
3 90
0
.
90 1
1
.
8 25
5
.
8 30
3 5
.
78 8
1
.
20 9
4 1
.
8 6 5
0
.
3 1 9
0 1 6 3
0

1 2 3
M S
M S
入45
M S
M S
M S
化合物名称
反式 一石竹烯
卜革澄茄油烯
乙酸愈创醉醋
M S
,
I R
M S
M S
,
I R
1 6
l 7
l 8
l 9
2 0
2 l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各蛇床烯
7一草澄茄烯
大月金仁儿烯 B
卜草澄茄烯
未定
广箱香烯
反式金合欢醇
廿三烷
5 , 9一二甲基癸酮 (2 )
0
.
60 9
0
.
0 4 9
0
.
0 4 4
0
.
0 9 9
0
.
2 7 4
0
.
0 8 1
0
.
1 3 7
0
.
1 4 2
0
.
2 1 2
0
.
0 8 6
0
.
16 9
1
.
1 0 1
SM0
.
0 4 6
2 8
2 9
未定 0 . 0 4 6
十三烷酸
庚快酸 1 , 7 , 7 三 甲基
二环 〔2 , 2 , l 〕庚醇 ( 2 )酪
0 14 4
5M
卜波旁烯 0 . 3 6 1 0 . 0 4 0

3 9 6
.
进样 口温度 :2 4住 C ;载气 :H e ;分流 比 :2 0:1 ;程序 升温 :
4℃ /而 n6℃ /而 n1 0℃ / h a n0 4℃ / h a n
6 0℃— ~8 0℃— 一吐 1 0℃— 一日 6 0℃— 州电 8 0℃ MS: El源 :7 e0 V ;加速 电压 2 2 0 V ;扫描范围 3 3 ~2 6 oam u ;进样量 0 .5拜 1。 条件 B : GC:分流 比 :2 0:1 ;
加速电压 :2 6 0 0 V,进样量 1川 ,其它条件同条件 A 。
经 w IL E Y 质谱库检索 ,并与标准质谱 〔幻相对
照 , 鉴定出 27 种化合物 , 其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见表 。
4 结果与讨论
4
.
1 提取挥发油采用二次冷凝系统 ,低沸点成分没
有损失 ,故所得挥发油接近天然荆芥穗香气 ,质量
好 。
4
.
2 荆芥穆挥发油的主成份是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
共占总油的 7 % 。
4
.
3 由于采用不同的 G C 一 M S 测定条件 ,使挥发油
高含量的组分及低含量的组分均得到较好地分离 ,
使分析结果准确 。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 . 1 99 0 . 2 07
2 刘国声 , 等 . 中国医学科学院 1 9 5 6 年论 文报告会论 文摘
要 . 1 9 5 6 . 2 0
3 aS d
t l e r s t a n d a r d I R G r a t i n g S伴 e t r a . 1 9 6 9 , 15 5 16 K ;
1 9 7 6
, 4 8 3 5 7 P
4 H e l l e r S R
, e t a l
.
E P A / N IH M
a s s S eP e t r a l aD
t e 友 s e .
W a s h ig t o n
:
U S G o v e r m e n t P r i t i n g o f f i e e
,
1 9 7 8
( 1 9 9 5

0 2

1 1 收稿 )
俯卧前胡的聚炔醇化合物△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系 (昆明 6 5 0 o n ) 饶高雄 刘启 新 . 孙汉黄 ”
俯卧前胡 尸 e 二 c e己a n u m d e c u 阴 b e , : M a x im . 为伞
形科植物 ,其根是云南常用于跌打损伤的草药 ,我们
曾经报道过其中的香豆素化合物 〔 , 〕 ,现报道又从中
得到的聚炔醇化合物 。
1 提取和分离
样品处理 见前报山 ,从脂溶性部分经硅胶柱层
析 , 以环 己烷 一乙酸 乙醋溶剂体系梯度洗脱 , 得到 2
个液体成分 ,分别鉴定为聚炔醇类化合物 af l ca ir n id -
0
1( I )
,
1 7
一a e e t o x y f a le a r in d io l ( 一 ) ,均为首次从该植
物中得到 。
2 鉴定
I : 浅黄色油状液体 , IR ,盔 e m 一 ` : 3 4 0 0 ( O H ) ,
2 2 3 0
,
2 1 4 0 ( C = C )
,
1 6 0 0
,
8 7 0 ( C = C )
,
M S m /
z : 2 6 0
〔M + 〕和 fa l e a r in d i o l 标准品 〔2〕对照 , T L C 的 R f , I R ,
M S
,
N M R 一致 。
I
:浅黄色油状液体 , I R ,盔 e m 一 ’ : 3 4 0 0 ( O H ) ,
2 2 4 0
,
2 1 4 0 ( C 一 C ) , 1 6 0 0 , 8 7 0 ( C 一 C ) , M S m / z ( % ) :
3 1 8 〔M + 〕 ( 4 ) , 2 5 9 ( 1 0 ) , 1 7 1 , 1 5 7 , 1 2 9 , 5 5 , 4 3 ( 1 0 0 ) 。
I H N M R ( C
S
D
SN ) s p p m : 5
.
6 2 ( I H
,
dd
,
J 一 1 6 . 4 , 1 .
I H
z , C l

H
a )
,
5
.
2 1 ( I H
,
d d
,
J一 1 0 . 0 , 1 . IH z , C I 一 H b ) ,
6
.
2 0 ( I H
,
d d d
,
J = 1 6
.
4
,
1 0
.
0
,
5
.
ZH
z , C z

H )
,
5
.
3 2
( I H
,
b
r
.
d
,
J一 5 . ZH z , C 3一 H ) , 2 . 3 6 (约 ZH , b r . s ,重水
交换后消失 , C 3一O H 及 e a一 O H ) , 5 . 6 6 ( I H , b r . d , J =
9
.
OH z
,
C
s 一
H )
,
5
.
9 1 ( I H
,
d d
,
J = 1 0
.
6
,
9
.
OH
z ,
C
。一
H )
,
5
.
5 7 ( I H
,
d t
,
J一 1 0 . 6 , 8 . OH z , C l 。一H ) , 2 . 1 6 ( ZH , b r .
q
,
J = 8
.
OH
z ,
C
l l 一
H )
,
1
.
3 0一 1 . 1 6 ( SH , m , C I卜『H ) ,
1
.
5 6 ( ZH
,
q
,
J = 6
.
S H
z ,
C
; 6 一
H )
,
4
.
1 0 ( Z H
, t , J = 6
.
SH
z , C 17

H )
,
2
·
0 3 ( 3H
, s ,
O A e

C H 3 ) ; 13 C N M R占P Pm :
1 1 5
.
6 ( t
,
C
l )
,
1 3 2
.
5 ( d
,
C Z )
,
6 2
.
9 ( d
,
C 3 )
,
8 2
.
3 ( s
,
C
一 )
,
6 9
.
7 ( s
,
C
s )
,
6 8
.
3 ( s
,
C
。 ) , 8 0
.
9 ( s
,
C 7 )
,
5 8
.
6 ( d
,
C
s )
,
1 3 0
.
4 ( d
,
C 。 ) , 1 3 9
.
4 ( d
,
C
l o )
,
2 9
.
5
,
2 9
.
4
,
2 9
.
3
,
2 8
.
9
,
2 7
.
8
,
2 6
.
1 ( t
,
C
l l _ z。 ) , 6 4
.
5 ( t
,
C
1 7 )
,
1 7 1
.
0 ( s
,
O A
e 一
C = O )
,
2 0
.
8 ( q
,
O A
e 一 C H 3 )
,其光谱数据和 af l -
( 下转 4 4 6 页 )
夸 江苏植物研究所 二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
《中草药 》 1 9 9 6 年第 2 7 卷第 7 期 . 3 9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