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华北白前中的芥子酸酯



全 文 :测定结果可见 , 鲜人参中焦谷氨酸的含量最高 , 随着加工 品类的不 同 , 焦谷氨酸的含量
也呈现极为明显的差异 , 红参中焦谷氨酸的含量是生 晒参的 16 倍 , 是大力参的 9 倍 。
2 红参不同部位及不同红参中焦谷氨酸的定最分析
精密称取红参不 同部位及 去 须红参和全须红参的细粉末 1 0 . 0 0 9 , 设 3 个重复组 , 用 7
倍量无水 乙醇浸泡并超声振 荡 提取30 m in 后 , 用 1 法上机测定 。 结果焦谷 氨酸含 量为芦头
0
.
0 9 18 %
, 须根 0 . 1 0 5 5% , 侧根 0 . 0 5 6 3% , 主根 0 . 0 2 2 4% , 去须 红参 0 . 0 3 7 4 % , 全 须 红 参
0
.
0 4 8 6%

测定结果可 以看出 , 焦谷氨酸在红参不 同部位 的 分布 状 况是 : 须根> 芦头 > 侧根 > 主
根 。 须根中焦谷氨酸的含量是主根的 4 . 7倍 , 是侧根的2 . 9倍 , 芦头中焦谷氨酸含量虽然略低
于须根 , 却是 主根的 4 倍多 , 侧根的 2 . 5倍 。 红参体内的焦谷氨酸主 要 分布在 须 根 和芦头
中 , 主根中则较少 , 全须红参的含量也高于去须红参 , 这为人参的临床医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3 讨论
焦谷氨酸是人参中非 皂贰成分中的一个重要的活性物质 , 具有多种生理活性 , 尤其它是
人参体内一种胰岛素类活性成分〔1 〕。 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 天然鲜人参体内焦谷氨酸的含量
远高于加工品人参 , 而且加工品人参之间焦谷氨酸的含量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 看来经过加工
后 , 鲜人参中焦谷氨酸发生了变化 , 而且加工方法 的不同 , 各加工品类人参中焦谷氨酸发生
了不 同程度的变化 , 至于在人参加工过程中焦谷氨酸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转化 , 我们正
在做深入的探讨 。 焦谷氨酸在红参不 同部位分布状况的研究 , 为指导人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
依据 , 也为推翻人参去芦入药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 人参的药效 , 除人参 皂 贰 的 作用
外 , 包括焦谷氨酸在内的许多活性成分的活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 而且所有这些活性成分
与人参皂贰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
参 考 文 献
Y o s h id a H
, e t a l

C A 9 9
,
i 3 8 2 3 Oa
H a y a s h i J

C A 1 0 7
:
6 3 6 46 f , 10 7
:
9 3 5 6 、艺 。
S h i m a z u Y
, e t a l

C A 9 6
:
4 8右g v
V r a t n y P
.
C A 1 0 3
:
1 7 生8 0 2 y
H a jd
u F
, e t a l

C A 1 1 1 :
: 3 2 8 3 4 v
.
B o u s q u e t E
, e t a l

C A 1 0 3
: 2 1 0 2 弓w .
7 E k s t r o e m L G
, e t a l
.
C A 1 0 5
:
1 1 3 7 4 4 a
8 M o r i D
, e t a l

C A IOS
:
2 1 9 71 6 v
9 K a ta g i r i M
, e t a l

C A 1 0 5 : 9 6 1 0吕b
10 S u z u k i T
, e t a l

C A 至1 0 : 1 3 1 24 b 。
1 1 o k u d a H
, e t a l

Pla n t a M e d ie a
,
1 9 9 0
,
5 6
:
2 7
( 1 9 9 3
一 0 3 一 0 5收稿 )
华北白前 中的芥子酸酉旨
娄红祥 , 等 . Ph y【o c h e m , 二9 93 , 3 2 ( 5 ) : 12 8
华北白前C 少”“”e h :‘附 ha n e o e 凡ia n , , n :盛 产 于 内 蒙
古 , 为萝草科鹅绒藤属植物 。 民间 用以驱虫和抗癌 。 作者
等曾报道从其干根中分得几个新单菇类化合物 。 今又从其
根中分得 2个芥子酸脂和 1 个酚施贰 。
化合物 I 为粉状物, 分子 式C , 7 H 2 0 : 。 , 水 解 后得
芥子酸及浦萄搪, 经 ‘H N M尺 , ‘ “C N M议及全乙殷化反应
确定其为芥子酸的葡萄糖酮 。化合物 n 为针状物 , 光谱表明
其也是芥子酸的醋 , 水介后得蔗塘 , 应为芥子酸的蔗糟醋 。
另一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反应确 定为2 一乙肤 苯 酚 一 1 -
( 2
, 3 , 4 一三 一O 一乙 酸 基卜日一D 毗 喃 葡 糖 ( 份门 ) 一日一 D -
( 2
, 3 , 4三 一 O 一乙暇基 ) 一毗喃木糖 。
(史玉俊 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