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忍冬科植物地理分布



全 文 :第 46 卷 第 6 期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46 No. 6
2012 年 12 月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c. 2012
收稿日期:2012 - 09 - 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0149)
作者简介:赵海沛,1987 年生,女,河南许昌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树木学研究.
通讯作者:闫双喜,1963 年生,男,河南卫辉人,副教授.
文章编号:1000 - 2340(2012)06 - 0668 - 07
中国忍冬科植物地理分布
赵海沛1,牛松顷2,闫双喜1,秦小艳1,李 林1
( 1.河南农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研究了忍冬科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分析了该科的物种丰富度,发现其分布中心在四川、云南一带;
计算了该科植物分布的特有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得出其特有性中心在云南、四川、湖北等地,相似性系数较大
的是地理上相近、环境异质性较小的地区的结论;对该科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
明,垂直分布中心为 1 000 ~ 3 000 m;水平分布中心为东经 90° ~ 120°和北纬 20° ~ 40°.
关键词:忍冬科;物种丰富度;特有性指数;相似性指数;垂直分布;水平分布
中图分类号:Q948. 2;Q949. 754. 7 文献标志码:A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lants of Caprifoliaceae in China
ZHAO Hai-pei1,NIU Song-qing2,YAN Shuang-xi1,QIN Xiao-yan1,LI Lin1
(1.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2. Henan Polytechnic,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aprifoliaceae was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A systematic a-
nalysis on the species richnes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chuan and Yunnan were its
distribution center. Then species endemic index and similarity index were calculated,it was concluded
that Yunnan,Sichuan and Hubei were its endemic centers,an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reas are those
which have geographic proximity but smaller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Caprifoliaceae plants were systematically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is 1 000 ~ 3 000 meters above sea level,while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center is 20° ~ 40°N and 90° ~ 120°E.
Key words:Caprifoliaceae;species richness;species endemic index;similarity index;vertical distri-
bution;horizontal distribution
忍冬科植物在全世界有 13 属约 500 种,多为林
中小灌木或小乔木,少数种为木质藤本,稀为草本,
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高海拔山地.中国忍冬科
植物有 12属,200余种,主要分布于华中和西南各省
区.忍冬科植物素以富含观赏植物和传统中药材而
著称,并且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因此,研究
忍冬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对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忍冬科
植物资源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标本和文献来确定忍冬科植物
现在已知的分布点.参考资料主要来自中国数字植
物标本馆(网址为 CVH:http:/ /www. cvh. org. cn /)
提取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昆明植物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馆、武汉植物园、江苏省植物
所、广西植物标本馆、杭州植物园、贵州科学院生物
DOI:10.16445/j.cnki.1000-2340.2012.06.002
第 6 期 赵海沛等:中国忍冬科植物地理分布 669
研究所分馆、东北农业大学分馆 9 所标本馆的忍冬
科植物标本信息;另外,在河南农业大学标本馆、河
南师范大学标本馆,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搜查了忍
冬科植物标本;同时查阅参考文献,依据这些资料来
源的数据将其合并归类后统计为 204种.
在分布区的划分上,主要按中国行政区将全国
划分为 28 个省区,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4 个直
辖市分别归入河北、江苏、四川;香港和澳门特别行
政区归入广东省.各省区的经、纬度依据 2012 年 1
月版的中国地图.
物种丰富度、特有性指数和相似性系数是反映
植物地理分布特点的重要指标,从不同层面反映了
忍冬科不同地理区植物分布的复杂性、植物种类的
特有程度和相似程度. 根据文献数据[1 ~ 30],重
点从这 3 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统计了忍冬科植物
的垂直分布、经度分布、纬度分布,全面地揭示忍冬
科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状况.
一定区域内物种(或属等)的数量称为该区域
中物种(或属等)的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反映了区
域环境的复杂性与异质性.种的丰富度与属的丰富
度在一定程度上与所研究地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有关[31].
特有性是指植物组成的地区特色.特有性的形
成与该地区的气候、地形有关,特殊的区域性环境
造就了特殊适应的生物群. 为此,本研究用特有性
指数(EI,Endemic Index)来衡量忍冬科植物在各
省区分布的特有性程度.设 n表示某一空间单位的
物种总数,Ki 表示第 i 种分布的所有空间单位总
数,则该空间单元的特有性指数(EI)为
[32]:
EI = n /∑
n
i = 1
K( )i × 10 (0 ≤ EI ≤ 10)
从上式可以看出,植物的分布范围越广,则空
间单位总数 Ki 越大,反映该地区的特有类群就越
少,特有性就越小.
相似性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植
物区系之间相似性程度的概念. 本研究采用了
CZEHANOWSKI于 1913 年提出的相似性系数 K计
算公式:K = 2c /(a + b) (式中,c为两地共有的物种
数;a,b分别为两地各有的物种数,K 值越大,两地
植物种类组成越相似) ,对中国各省区忍冬科植物
相似性系数 K进行了统计[33].
2 数据分析
2. 1 物种丰富度分析
物种丰富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程
度.物种丰富度越大,说明具有更大差异性的物种
可以共存于这一区域中. 经过统计,将各省区忍冬
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列于表 1.
由表 1 可知,中国忍冬科植物的属种非常丰
富,几乎广布全国各省. 忍冬科植物属的丰富度在
全国各省分布相对平均,均在 4 属以上,其中属的
丰富度最高的省区在湖北,达 10 属;其次为四川、
陕西、甘肃,均达 9 属;属的丰富度在 7 以上的有安
徽、河南、贵州、云南、台湾、河北、山西、黑龙江、辽
宁、吉林;而物种丰富度最高的省(自治区)是四
川、云南,均在 100 种以上,其次为陕西、湖北、甘
肃,在 65 种左右;种的丰富度在 20 以下的有海南、
山东、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属丰
富度中心和物种丰富度中心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2. 2 特有性指数分析
特有性指数突出反映了所研究区域内植物的
分布特色.种类组成的区域性越明显,特有性就越
明显,特有性指数就越大. 表 2 计算了各省区忍冬
科的特有性指数.
从表 2 可知,忍冬科范围内的物种特有性指数
分布中:EI = 10 的省区为新疆(西伯利亚接骨木) ,
表示该省区分布的对应属内物种为该地区所特有.
特有性指数为 EI = 5 的省区为云南(鬼吹箫属)和
西藏(鬼吹箫属).特有性指数 EI = 3. 33 的省区为
安徽(七子花属)、湖北(七子花属)、浙江(七子花
属) ,则表明七子花属内物种只分布在安徽、湖北、
浙江 3 个省区.特有性指数 EI = 2. 5 的省区有四川
(鬼吹箫属)、贵州(鬼吹箫属)、新疆(莛子藨属)、
黑龙江(莛子藨属)、吉林(莛子藨属)、辽宁(莛子
藨属) ,表明鬼吹箫属内物种全部分布在云南、西
藏、四川、贵州 4 个省区,在其他地区没有分布.
忍冬科植物全科分布中,虽然物种特有性指数
最高的地区是新疆(EI = 1. 45) ,但新疆忍冬科植
物仅有 5 属,15 种,可能是该科向外迁移扩散的结
果.除新疆外,云南的特有性指数最高,且有 8 属
99 种,表明云南地区忍冬科植物分布区域性最为
明显,云南是忍冬科植物特有性分布中心;其次是
湖北、四川,忍冬科植物分布区域性较为明显;东部
地区、西南地区略为明显;黄河中游地区、南部沿海
地区分布不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忍冬科植物特有性
最不明显.
2. 3 相似性系数分析
相似性系数反映两个考察区域中物种分布的
相似程度.两地的相似性系数越大,说明两个地区
植物种类分布的种类越接近(表 3).
670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6 卷
表 1 中国忍冬科植物的物种丰富度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richness of Caprifoliaceae plants in China
地区
District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属合计
Genus in
total
种合计
Species
in total
安徽 Anhui 2 17 1 1 2 1 16 7 40
江西 Jiangxi 2 29 2 2 17 5 52
河南 Henan 2 16 2 1 5 2 24 7 52
湖北 Hubei 3 24 2 1 1 1 6 2 1 25 10 66
湖南 Hunan 1 32 3 1 2 17 6 56
广东 Guangdong 2 23 1 1 14 5 41
海南 Hainan 1 5 1 4 4 11
四川 Sichuan 3 36 2 1 9 3 1 1 52 9 108
贵州 Guizhou 3 29 6 1 1 1 24 7 65
云南 Yunnan 3 40 1 1 8 1 4 41 8 99
陕西 Shanxi 3 21 2 1 1 4 3 1 30 9 66
甘肃 Gansu 3 19 1 1 1 4 3 1 34 9 65
青海 Qinghai 1 2 1 15 4 19
台湾 Taiwan 1 15 1 6 8 25
浙江 Zhejiang 2 23 1 2 1 15 6 44
福建 Fujian 2 19 3 1 10 5 35
山东 Shandong 1 4 1 6 4 12
内蒙古 Neimenggu 1 2 1 1 6 5 11
新疆 Xinjiang 1 2 1 1 10 5 15
宁夏 Ningxia 1 6 1 2 16 5 26
西藏 Xizang 2 14 1 3 4 30 6 54
广西 Guangxi 2 35 1 2 1 1 21 7 63
河北 Hebei 1 5 1 1 1 2 1 15 8 27
山西 Shanxi 1 3 1 1 2 1 16 7 25
辽宁 Liaoning 1 3 1 1 1 2 11 7 19
吉林 Jilin 1 3 1 1 2 9 6 17
黑龙江 Heilongjiang 1 3 1 1 1 1 6 7 14
江苏 Jiangsu 2 9 2 1 4 5 18
注:A:接骨木属;B:荚蒾属;C:莛子藨属;D:七子花属;E:毛核木属;F:北极花属;G:蝟实属;H:六道木属;I:双盾木属;J:锦带花属;
K:鬼吹箫属;L:忍冬属.下同.
Notes:A:Sambuceae;B:Viburnum;C:Triosteum;D:Heptacodium;E:Symphoricarpos;F:Linnaea;G:Kolkwitzia;H:Abelia;I:Dipelta;J:Weige-
la;K:Leycesteria;L:Lonicera. The same as below.
表 2 忍冬科各属的特有性指数(EI)
Table 2 The endemic index of Caprifoliaceae in China
地区 District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全科 Total
安徽 Anhui 0. 58 0. 78 0. 00 3. 33 0. 00 0. 00 1. 25 0. 65 0. 00 0. 71 0. 00 0. 89 0. 68
江西 Jiangxi 0. 58 1. 04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65 0. 00 0. 51 0. 00 0. 96 0. 31
河南 Henan 0. 58 0. 84 1. 33 0. 00 0. 00 0. 00 1. 25 0. 94 0. 00 0. 51 0. 00 0. 97 0. 53
湖北 Hubei 0. 60 0. 68 1. 33 3. 33 1. 66 0. 00 1. 25 0. 94 1. 67 0. 51 0. 00 1. 02 1. 08
湖南 Hunan 0. 60 1. 14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1. 00 1. 67 0. 5 0. 00 0. 94 0. 48
广东 Guangdong 0. 58 1. 11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67 0. 00 0. 71 0. 00 0. 87 0. 33
海南 Hainan 0. 56 1. 85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71 0. 00 1. 74 0. 41
四川 Sichuan 0. 60 0. 90 1. 33 0. 00 1. 66 0. 00 0. 00 1. 25 2. 00 0. 71 2. 50 1. 33 1. 02
贵州 Guizhou 0. 60 1. 12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1. 02 1. 67 0. 71 2. 50 1. 01 0. 72
云南 Yunnan 0. 60 1. 42 1. 66 0. 00 1. 66 0. 00 0. 00 1. 25 1. 67 0. 00 5. 00 1. 33 1. 22
陕西 Shanxi 0. 60 1. 00 1. 33 0. 00 1. 66 0. 00 1. 25 1. 05 2. 00 0. 67 0. 00 1. 07 0. 89
甘肃 Gansu 0. 60 1. 00 1. 11 0. 00 1. 66 0. 00 1. 25 1. 02 2. 00 0. 67 0. 00 1. 13 0. 87
青海 Qinghai 1. 00 1. 25 1. 11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1. 09 0. 37
台湾 Taiwan 0. 56 1. 47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67 0. 00 0. 00 0. 00 1. 28 0. 33
浙江 Zhejiang 0. 58 0. 94 0. 00 3. 33 0. 00 0. 00 0. 00 0. 65 0. 00 0. 51 0. 00 0. 82 0. 57
福建 Fujian 0. 58 1. 04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77 0. 00 0. 71 0. 00 0. 96 0. 34
山东 Shandong 0. 45 0. 61 0. 00 0. 00 0. 00 0. 00 1. 25 0. 87 0. 00 0. 51 0. 00 0. 73 0. 37
第 6 期 赵海沛等:中国忍冬科植物地理分布 671
续表 Continuing table
地区 District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全科 Total
内蒙古 Neimenggu 0. 45 0. 71 1. 33 0. 00 0. 00 2. 00 0. 00 0. 00 0. 00 0. 67 0. 00 0. 74 0. 49
新疆 Xinjiang 10. 0 0. 80 2. 50 0. 00 0. 00 2.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2. 08 1. 45
宁夏 Ningxia 1. 00 0. 81 1. 11 0. 00 0. 00 0. 00 0. 00 0. 91 0. 00 0. 00 0. 00 0. 94 0. 39
西藏 Xizang 0. 71 1. 41 1. 66 0. 00 0. 00 0. 00 0. 00 1. 20 0. 00 0. 00 5. 00 1. 46 0. 95
广西 Guangxi 0. 58 1. 21 0. 00 0. 00 1. 66 0. 00 0. 00 0. 91 1. 67 0. 71 0. 00 1. 35 0. 67
河北 Hebei 0. 45 0. 75 1. 33 0. 00 0. 00 2. 00 1. 25 0. 83 0. 00 0. 67 0. 00 0. 99 0. 69
山西 Shanxi 0. 45 0. 89 1. 11 0. 00 0. 00 0. 00 1. 25 0. 83 0. 00 0. 51 0. 00 0. 91 0. 50
辽宁 Liaoning 0. 45 1. 00 2. 50 0. 00 0. 00 0. 00 0. 00 1. 25 0. 00 1. 11 0. 00 1. 02 0. 61
吉林 Jilin 0. 45 1. 30 2. 50 0. 00 0. 00 2. 00 0. 00 0. 00 0. 00 1. 11 0. 00 1. 03 0. 70
黑龙江 Heilongjiang 0. 45 1. 30 2. 50 0. 00 0. 00 2. 00 0. 00 1. 25 0. 00 1. 11 0. 00 1. 00 0. 80
江苏 Jiangsu 0. 58 0. 82 0. 00 0. 00 0. 00 0. 00 0. 00 0. 65 0. 00 0. 67 0. 00 0. 88 0. 30
表 3 各省区忍冬科植物的相似性系数
Table 3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Caprifoliaceae plants among provinces in China
安徽
An
hui
江西
Jiang
xi
河南
He
nan
湖北
Hu
bei
湖南
Hu
nan
广东
Guang
dong
海南
Hai
nan
四川
Si
chuan
贵州
Gui
zhou
云南
Yun
nan
陕西
Shan
xi
甘肃
Gan
su
青海
Qing
hai
台湾
Tai
wan
浙江
Zhe
jiang
福建
Fu
jian
山东
Shan
dong
内蒙古
Nei
Menggu
新疆
Xin
jiang
宁夏
Ning
xia
西藏
Xi
zang
广西
Guang
xi
河北
He
bei
山西
Shan
xi
辽宁
Liao
ning
吉林
Ji
lin
黑龙江
Heilong
jiang
江苏
Jiang
su
安徽
An hui
江西
Jiang xi
0. 644
河南
He nan
0. 533 0. 423
湖北
Hu bei
0. 596 0. 542 0. 610
湖南
Hu nan
0. 531 0. 685 0. 389 0. 656
广东
Guangdong
0. 400 0. 638 0. 255 0. 370 0. 571
海南
Hai nan
0. 082 0. 127 0. 063 0. 052 0. 149 0. 415
四川
Si chuang
0. 397 0. 450 0. 538 0. 689 0. 549 0. 333 0. 067
贵州
Gui zhou
0. 524 0. 649 0. 410 0. 687 0. 744 0. 542 0. 132 0. 671
云南
Yun nan
0. 331 0. 418 0. 379 0. 538 0. 484 0. 392 0. 125 0. 699 0. 602
陕西
Shan xi
0. 419 0. 369 0. 739 0. 737 0. 488 0. 239 0. 026 0. 674 0. 515 0. 488
甘肃
Gan su
0. 349 0. 291 0. 632 0. 611 0. 397 0. 206 0. 053 0. 636 0. 446 0. 469 0. 864
青海
Qing hai
0. 070 0. 028 0. 366 0. 212 0. 027 0. 000 0. 000 0. 220 0. 071 0. 183 0. 349 0. 452
台湾
Tai wan
0. 328 0. 400 0. 240 0. 178 0. 325 0. 394 0. 171 0. 152 0. 262 0. 208 0. 132 0. 112 0. 047
浙江
Zhe jiang
0. 805 0. 791 0. 479 0. 564 0. 620 0. 581 0. 145 0. 395 0. 532 0. 359 0. 396 0. 312 0. 032 0. 412
福建
Fu jian
0. 521 0. 276 0. 298 0. 416 0. 637 0. 753 0. 217 0. 336 0. 560 0. 353 0. 275 0. 200 0. 000 0. 441 0. 734
山东
Shan dong
0. 407 0. 294 0. 438 0. 317 0. 278 0. 207 0. 074 0. 194 0. 222 0. 137 0. 265 0. 272 0. 057 0. 100 0. 400 0. 235
内蒙古
Nei meng gu
0. 200 0. 156 0. 281 0. 179 0. 147 0. 074 0. 000 0. 117 0. 104 0. 088 0. 203 0. 234 0. 323 0. 111 0. 214 0. 085 0. 429
新疆
Xin jiang
0. 038 0. 029 0. 149 0. 025 0. 028 0. 000 0. 000 0. 049 0. 000 0. 034 0. 098 0. 125 0. 235 0. 051 0. 034 0. 000 0. 065 0. 296
宁夏
Ning xia
0. 281 0. 154 0. 589 0. 369 0. 098 0. 000 0. 000 0. 328 0. 154 0. 220 0. 495 0. 527 0. 622 0. 080 0. 229 0. 033 0. 190 0. 368 0. 244
西藏
Xi zang
0. 196 0. 226 0. 321 0. 317 0. 218 0. 146 0. 062 0. 444 0. 353 0. 542 0. 347 0. 387 0. 301 0. 154 0. 143 0. 135 0. 057 0. 121 0. 116 0. 325
广西
Guang xi
0. 376 0. 626 0. 261 0. 449 0. 672 0. 686 0. 243 0. 468 0. 672 0. 561 0. 354 0. 313 0. 000 0. 322 0. 486 0. 592 0. 152 0. 053 0. 000 0. 022 0. 239
河北
He bei
0. 358 0. 198 0. 593 0. 337 0. 165 0. 056 0. 000 0. 263 0. 170 0. 154 0. 438 0. 489 0. 375 0. 075 0. 301 0. 094 0. 533 0. 537 0. 318 0. 618 0. 193 0. 065
山西
Shan xi
0. 364 0. 225 0. 675 0. 404 0. 167 0. 057 0. 051 0. 338 0. 172 0. 202 0. 505 0. 559 0. 468 0. 077 0. 305 0. 095 0. 455 0. 450 0. 233 0. 704 0. 244 0. 066 0. 772
辽宁
Liao ning
0. 140 0. 141 0. 282 0. 165 0. 133 0. 066 0. 000 0. 126 0. 095 0. 083 0. 209 0. 238 0. 211 0. 000 0. 190 0. 074 0. 514 0. 581 0. 235 0. 267 0. 082 0. 049 0. 500 0. 426
吉林
Ji lin
0. 145 0. 145 0. 203 0. 144 0. 137 0. 068 0. 000 0. 096 0. 098 0. 085 0. 167 0. 171 0. 111 0. 000 0. 197 0. 077 0. 424 0. 483 0. 250 0. 186 0. 085 0. 050 0. 391 0. 267 0. 778
黑龙江
Hei long
jiang
0. 145 0. 116 0. 232 0. 144 0. 109 0. 037 0. 000 0. 112 0. 073 0. 068 0. 167 0. 195 0. 167 0. 000 0. 163 0. 038 0. 485 0. 621 0. 250 0. 233 0. 085 0. 025 0. 478 0. 356 0. 833 0. 824
江苏
Jiang su
0. 200 0. 400 0. 486 0. 380 0. 351 0. 267 0. 069 0. 222 0. 289 0. 202 0. 329 0. 217 0. 000 0. 190 0. 516 0. 377 0. 529 0. 200 0. 061 0. 182 0. 083 0. 198 0. 340 0. 304 0. 270 0. 229 0. 171
从表 3 可以看出,28 个省区中任意 2 个省区 相互比较计算,相似性系数共计 378 对.忍冬科植
672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6 卷
物组成相似性系数 K = 1. 000 的省区不存在,表示
没有任何 2种省区植物种类完全相同;0. 900≤K <
1. 000 的省区也不存在;0. 800≤K < 0. 900 的省区
有安徽与浙江、陕西与甘肃、吉林与黑龙江、辽宁与
黑龙江 4 对,占全部省区对数的 1. 05%,即该 4 对
省区分布的忍冬科植物种类相似度很高;0. 700≤
K < 0. 800 的省区有 9 对,占总数的 2. 3%;0. 600≤
K < 0. 700 的省区有 26 对,占总数的 6. 9%;0. 500
≤K < 0. 600的省区有 31 对,占总数的8. 2%;0. 400
≤K < 0. 500 的省区有 40 对,占总数的10. 6%;
0. 300≤K < 0. 400 的省区有 50 对,占总数的 13.
2%;0. 200≤K < 0. 300 的省区有 66 对,占总数的
17. 5%;0. 100≤K < 0. 200 的省区有 66 对,占总数
的 17. 5%,K < 0. 100 的省区有 58 对,占15. 3%;
K = 0的省区有 20 对,分别是:青海—广东、新疆—
广东、宁夏—广东、青海—海南、内蒙古—海南、新
疆—海南、宁夏—海南、河北—海南、辽宁—海南、
吉林—海南、黑龙江—海南、新疆—贵州、江苏—青
海、广西—青海、福建—青海、黑龙江—台湾、吉
林—台湾、辽宁—台湾、新疆—福建、广西—新疆,
占总数的 5. 3% .
2. 4 垂直分布分析
根据忍冬科植物各物种的分布海拔,列出了忍
冬科植物在中国各省区的垂直分布状况(表 4) ,由
表 4 可以看出:各省区忍冬科植物分布在海拔 0 ~
5 000 m范围之内,垂直分布广泛.其中,分布海拔
在 2 500 ~ 3 000 m的物种数量最多,有 187 种,占
总数的 91. 7%;分布种数超过总种数的一半的海
拔还有 1 000 ~ 1 500 m 和 1 500 ~ 2 000 m.因此,
海拔 1 000 ~ 3 000 m 的范围是中国忍冬科植物的
垂直分布中心.
表 4 中国忍冬科植物的垂直分布
Table 4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Caprifoliaceae plants in China
海拔 /m
Elevation /m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合计
Total
比例 /%
Proportion
0 < H≤500 1 23 1 0 0 0 1 1 0 2 0 19 48 23. 1
500 < H≤1 000 1 38 1 1 1 1 1 5 2 2 0 29 82 40. 2
1 000 < H≤1 500 4 46 0 0 1 1 1 6 2 1 2 40 104 50. 9
1 500 < H≤2 000 3 38 2 0 1 1 0 7 3 1 5 44 105 51. 5
2 000 < H≤2 500 2 31 2 0 1 1 0 3 2 0 4 39 85 41. 7
2 500 < H≤3 000 2 22 2 0 0 0 0 3 0 0 4 36 187 91. 7
3 000 < H≤3 500 2 13 1 0 0 0 0 3 0 0 2 26 47 23. 1
3 500 < H≤5 000 2 5 1 0 0 0 0 1 0 0 1 25 35 17. 2
注:若某一物种的垂直分布海拔 400 ~ 800 m,则在 0 ~ 500 m中记为 1 种,在 501 ~ 1 000 m中再记为 1 种.
Notes:If the altitude of a species is 400 ~ 800 m,it is recorded respectively in 0 ~ 500 m and 501 ~ 1 000 m.
2. 5 水平分布分析
植物的水平分布规律可以从经度分布和纬度
分布 2 个方面来考察. 由于各地区地形、土壤因子
等影响因素的不同,忍冬科植物的水平分布具有其
自身的规律性.研究忍冬科植物的水平分布可以了
解其分布规律和生态特性.表 5 和表 6 为中国忍冬
科植物的经度水平分布和纬度水平分布.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中国忍冬科植物在东经
表 5 中国忍冬科植物的经度水平分布
Table 5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Caprifoliaceae plants in China
经度∕ (°)
Longitud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合计
Total
比例 /%
Proportion
73≤E≤80 3 16 2 0 0 1 0 3 0 0 4 36 65 31. 9
80 < E≤90 4 18 2 0 0 1 0 4 0 2 4 41 76 37. 3
90 < E≤100 4 58 3 0 1 1 1 9 3 6 4 82 172 84. 3
100 < E≤110 3 65 2 1 1 1 1 9 3 2 4 64 156 74. 5
110 < E≤120 3 58 3 1 1 1 1 6 3 3 0 63 143 70. 1
120 < E≤136 2 26 1 1 0 1 1 3 0 3 0 27 65 31. 9
注:若某一物种的经度水平分布在 97° ~ 104°,则在 95° ~ 100°中记作 1 种,在 101° ~ 105°中再记为 1 种.
Notes:If the longitude of a species is 97° ~ 104°,it is recorded respectively in 95° ~ 100°and 101° ~ 105°.
73° ~ 136°均有分布,经度分布范围较广. 位于东
经 90° ~ 100°的地区分布的物种数量最多,达 172
种,占全国忍冬科植物总数的 83. 8% . 另外,还有
经度 100° ~ 110°和 110° ~ 120°的地区分布种数
第 6 期 赵海沛等:中国忍冬科植物地理分布 673
均超过总种数的一半. 因此,东经 90° ~ 120°是中
国忍冬科植物的经度分布中心.
从表 6 中可以看出,中国忍冬科在北纬 18° ~
54°均有分布,纬度分布广泛.位于北纬 25° ~ 30°
的地区分布的物种数量最多,达 171 种,占全国忍
冬科植物总数的 83. 8%,另外,北纬 20° ~ 25°,30°
~ 35°,35° ~ 40°的地区分布的物种数量均超过总
种数的一半.因此,北纬 20° ~ 40°是中国忍冬科植
物的纬度分布中心.
表 6 中国忍冬科植物的纬度水平分布
Table 6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Caprifoliaceae plants in China
纬度 / (°)
Latitude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合计
Total
比例 /%
Proportion
18≤N≤20 2 14 1 0 0 0 0 3 0 0 4 31 55 27. 0
20 < N≤25 3 61 1 0 1 0 0 8 2 2 4 53 131 64. 2
25 < N≤30 3 65 2 1 1 0 1 9 3 2 6 78 71 83. 8
30 < N≤35 4 55 3 1 1 1 1 9 3 2 4 80 64 80. 4
35 < N≤40 4 47 3 0 1 1 1 8 3 3 4 74 49 73. 0
40 < N≤45 4 19 2 0 1 1 1 4 3 3 0 48 86 42. 2
45 < N≤50 2 3 1 0 0 1 0 1 0 2 0 21 31 15. 2
50 < N≤54 1 4 1 0 0 1 0 1 0 2 0 10 20 9. 8
注:若某一物种的纬度水平分布在 22° ~ 27°,则在 20° ~ 25°中记作 1 种,在 26° ~ 30°中再记为 1 种.
Notes:If the longitude of a species is 22° ~ 27°,it is recorded respectively in 20° ~ 25°and 26° ~ 30°
3 结论与讨论
中国忍冬科植物种属丰富,分布广泛.物种丰富
度较大的省区集中于西南地区,并以四川为种、属丰
富度分布中心,向东部沿海、西北及东北地区呈现递
减的趋势.内蒙古、新疆物种丰富度最小,出现这种
情况是由于这 2个地区特殊的地理隔离和域内生物
环境,阻碍了忍冬科植物的有效传播,限制了其与外
界的基因交流,从而减少了广布种的数量.
中国忍冬科特有性分布中心为新疆,集中分布
于西南、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这与物种丰富度分布
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存在 2 个方面的原因:一方
面,新疆地带地形复杂、三山两盆,环境异质性较大,
从而形成了最大的特有性;另一方面,台湾海峡和琼
州海峡的地理隔离造成台湾、海南 2 地区属范围内
的 EI 值的增大,但由于亚热带和热带海洋气候不是
忍冬科植物的适应环境,造成了全科的 EI 值的减
小.可见,环境异质性和地理隔离对 EI 值的影
响很大.
地理环境相近的 2 地区相似性系数 K值较大,
多集中于云贵高原、东北 3 省一带.相反的,地理位
置相距遥远的地区造成环境异质性大,2 地区的相
似性系数就较低,如新疆与福建、江苏与青海、内蒙
古与海南等.新疆与其他各省区的 K值很低,这是由
于地理隔离、环境异质性造成新疆物种组成与其他
各省区差异较大,相似性系数较小,而特有性却很明
显.由此可见,特有性与相似性是相对的 2 个概念,
特有性愈明显,相似性愈不明显,反之亦然.
中国忍冬科植物的垂直分布中心为 1 000 ~
3 000 m;水平分布中心为东经 90° ~ 120°和北纬
20° ~ 40°.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72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 - 259.
[2] ZHENGYI WU,RAVEN P H,HNG DEYUAN. Flora of
China[M]. Beijing:Science Press,2008:616 - 641.
[3] 丁宝章,王遂义. 河南植物志:第 3 册[M]. 郑州:河
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1 - 526.
[4] 朱长山,杨好伟.河南种子植物检索表[M].兰州:兰
州大学出版社,1994:385 - 388.
[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 4 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83 - 323.
[6] 吴征镒. 中国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731 - 738.
[7] 河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河北植物志:第 2 卷[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83 - 602.
[8] 李书心.辽宁植物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2:364 - 391.
[9]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 福建植物志:第 6 卷[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06 - 233.
[10]傅书遐.湖北植物志:第 3 卷[M].武汉:湖北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2:642 - 685.
[11]吴征镒,李秉滔.西藏植物志:第 4 卷[M]. 北京:科
学出版社,1985:470 - 511.
[12]刘尚武.青海植物志:第 3 卷[M]. 西宁:青海人民出
版社,1985:470 - 511.
( 下转第 686 页)
686 河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46 卷
化学杂志,2003,13(4) :205 - 209.
[8] ZHAO P L,LI J,YANG G F. Synthesis and insecticid-
al activity of chromanone and chromone analogues of
diacylhydrazines[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
try,2007,15:1888 - 1895.
[9] 李慧嫒,张琳琳,张传明,等. 4 -色满酮芳环 Mannich
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8,38(1) :13 - 17.
[10]胡 春,邱志远,王永永,等. 4 -色满酮曼尼希碱类
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J]. 精细化
工中间体,2010,40(2) :18 - 22.
[11] LEE K S,SEO S H,LEE Y H,et al. Synthesis and bi-
ological evaluation of chromone carboxamides as calpain
inhibitors[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
ters,2005,15:2857 - 2860.
[12] GOMES A,NEUWIRTH O,FREITAS M,et al. Syn-
thesi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new chromone deriv-
atives[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9,
17:7218 - 7226.
[13]刘 杰,王伯初,彭 亮,等.黄酮类抗氧化剂的构效
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2) :120 - 124.
[14]崔 平,刘新华,智丽萍,等.新型 5 -芳基 - N -吡唑
肟酯化合物的合成与杀菌活性[J].应 用化学,2008,
25(7) :820 -824.
[15] LIU X,ZHI L,SONG B,et al. Synthesis,character-
iz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ew 5-Aryl pyrazole
oxime ester derivatives 5-Aryl pyrazole oxime ester de-
rivatives[J].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
ties,2008,24(4) :454 - 458.
[16]张 磊,谢普会. 间溴苯氧丙酸与 7 -溴苯并二氢吡
喃 - 4 -酮的合成[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11,41
(3) :29 - 31.
[17]吴文君.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技术导论[M]. 西安:陕
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8]许勇华,台文俊,陈 杰. 新农药创制中除草活性评
价程序及方法概述[J]. 现代农药,2009,8(5) :24
- 27.
( 责任编辑:蒋国良)
( 上接第 673 页)
[13]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江苏植物志[M]. 南京:江苏科
学技术出版社,1982:790 - 798.
[14]广东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第 3 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4:363 - 370.
[15]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 [M]. 北
京:科学出版社,1985:28 - 84.
[16]郑朝宗.浙江植物志:第 6 卷[M].杭州:浙江科学技
术出版,1993:148 - 175.
[17]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 4 卷[M].合肥:
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442 - 451.
[18]刘仁林.江西种子植物名录[M]. 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2010:224 - 228.
[1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植物志:第 5 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352 - 452.
[20]陈汉斌. 山东植物志[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00:
1192 - 1217.
[21]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植物志:第 5 卷
[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337
- 353.
[22]米吉提·胡达拜尔地. 新疆植物志:第 4 卷[M]. 乌
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69 - 483.
[23]祁承经.湖南植物名录[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1987:298 - 303.
[24] 张桂一,袁晓颖,陆兆华. 黑龙江植物志:第 9 卷
[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87:298 - 303.
[25]方建新.安徽忍冬科野生植物资源及利用[J]. 农业
资源与环境科学,2006,22(5) :412 - 415
[26]王红娟,何定萍.重庆市忍冬科野生植物资源及其利
用[J].西南园艺,2006,34(5) :29 - 31.
[27]王年锁,崔爱萍.山西省忍冬科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
用研究[J].北方园艺,2011(15) :143 - 145.
[28]孙学刚,徐向宏,焦健,等.甘肃省忍冬属植物系统分
类[J],西北植物学报,1997,17(6) :190 - 198.
[29]苏金强,林秀香,黄阿凤,等.福建省忍冬科野生观赏
植物资源及利用[J]. 福建热作科技,2005,30
(1) :20 - 22.
[30]柏广新.中国长白山野生花卉[M].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2003:156 - 160.
[31]秦小艳,闫双喜,位凤宇. 中国卫矛科植物的地理分
布[J].东北林业大学,2011,39(1) :120 - 123.
[32]刘茂忪,洪必恭.中国壳斗科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
条件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1998,22(1) :41
- 50.
[33]武吉华,张 坤,江 源,等.植物地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 - 27.
( 责任编辑:朱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