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 of dominant shrub species in Yunqiu Mountain area

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Jan.2014,34(1):62-67           http://journal.gxzw.gxib.cn 
DOI:10.3969/j.issn.1000G3142.2014.01.012
冯飞,张钦弟,白聪,等.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J].广西植物,2014,34(1):62-67
FengF,ZhangQD,BaiC,etal.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ofdominantshrubspeciesinYunqiuMountainarea[J].Guihaia,2014,34(1):62-67
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
冯 飞,张钦弟,白 聪,毕润成∗
(山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041004)
摘 要:以68个灌木样方的重要值矩阵和2×2列联表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
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的20个优势种、190个种对的关联性进
行了定量研究.方差比率法结果表明,20个优势种总体间关联为显著正相关,云丘山地区的灌木群落处于较
稳定的状态;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个关系数结果表明,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未达到显
著程度,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结构及其种类组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根据这20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
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两种生态种组.以上结果揭示了该地区主要优势
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云丘山;种间关系;生态种组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G3142(2014)01G0062G06
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ofdominantshrub
speciesinYunqiuMountainarea
FENGFei,ZHANGQinGDi,BAICong,BIRunGCheng∗
(CollegeofLifeSciences,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041004,China)
Abstract:Withimportantvaluematrixand2×2listof69shrubsamplesasthefoundation,withvarianceratiomethG
od,x2Gtest,PearsoncorrelationcoefficientandSpearmanrankcorrelationcoeficientandrealstation,therelevanceof
20dominantspeciesand190speciespairswerestudiedinYunqiuMountainarea.Theresultsofvarianceratioshowed
that20dominantspeciesoveraldisplayed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ThecommunitystructureandspeciescomG
positionwouldgradualytendtoperfectandstable.Thex2Gtest,PearsoncorrelationcoeficientandSpearmanrank
correlationcoeficientshowedthatmostofthespeciespairsassociationdidnotreachsignificantlevel,speciescorrelaG
tionwererelativelyloose.AnditshowedthattheshrubcommunitywasthestabileinYunqiumountainarea.AccordG
ingtotheadaptationwayof20dominantpopulationtotheenvironmentandleadingecologicalfactorsaidedbyPCA
sorting,theyweredividedintotwoecologicalspeciesgroup,whichrevealedthedominantspeciesoftheregion’smaG
jorrelationshipwiththeenvironment.
Keywords:YunqiuMountain;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ecologicalspeciesgroup
  云丘山位于山西南部,地处乡宁、稷山和新绛三
县的交汇处,由于长期存在人类活动的干扰,高大乔
木林并不多见;近年来该地区进行旅游开发,进一步
扩大了人为干扰因素对于当地植被的影响.本文拟
通过该地区优势种种间关系的研究,为该地区群落
的结构和演替、生物多样性研究、濒危物种保护和旅
游景区的评价与管理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种间联结是指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
收稿日期:2013G08G29  修回日期:2013G10G26
基金项目:山西省化学优势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12019)
作者简介:冯飞(1988G),男,山西朔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EGmail)fengf1988@126.com.
∗通讯作者:毕润成,硕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EGmail)sxrcbi@126.com.
联性,通常是由于群落生境的差异影响了物种分布
而引起的,是对各个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反映,它表示种间相互
吸引或排斥的性质(王乃江等,2010).种间联结通
常以物种的存在与否为依据,作为两个物种出现的
相似性尺度,是一种定性的数据;种间相关是指不同
种类在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联性,还涉及物种的数
量对比关系,是一种定量关系(简敏菲等,2009).种
间联结的测定为客观认识自然种群提供了一种较好
的方法,对于正确认识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群落的组
成和动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能为森林经营、自
然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区位于吕梁山南段的中低土石山区,坐
标为35°44′39″~35°45′50″N,110°59′32″~111°01′
39″E,地处乡宁、稷山和新绛三县的交汇处,海拔为
650~1580m,相对高差为930m(李晋鹏,2008).
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9℃,1月
平均气温为G4.6℃,7月平均气温为21℃,最热日
与最冷日平均气温之差为25.6℃.年平均日照时
数2000h,无霜期年平均约150d,年平均降水量为
570mm,雨量多集中在6-9月.土壤自下而上分
别为山地粗骨性褐土、山地褐土、山地淋溶褐土(马
子清等,2001).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以灌木或小
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主要有白皮松(PinusbunG
geana)、侧 柏 (Platycladusorientalis)、橿 子 栎
(Quercusbaronii)等,也不乏一些国家级保护植物
如翅果油树(Elaeagnusmollis)和穿龙薯蓣(DiG
oscoreanipponica)等.
1.2研究方法
1.2.1样方调查 于2012年8月在山西云丘地区进
行野外调查,针对不同的生境、不同的群丛类型,确
定有代表性的灌木群落进行调查.物种间的相互作
用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一旦超过此界限,它们就不
再有相互作用.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内,由于物种数
目和群落结构比较少和简单,根据种-面积关系可
知当其最小样地面积为25m2 时能表现群落的全部
特点,因此,本研究的取样面积为25m2.按照海拔
每升高100m 设置1~4个样方.共设置68个
5m×5m的灌木样方.记录样方内所有灌木层植
物的种名、株数、胸径、高度、冠幅等,把胸径小于
5cm,高度小于3m的乔木幼树归为灌木.同时测
定每个样方的海拔、经度、纬度、坡向、坡度、坡位等
环境因子.共调查物种52种.
1.2.2数据处理 由于植物种类较多,为了计算方
便,选取重要值>1的物种作为优势种,得到20个
灌木优势种(表1)进行生态位和种间联结性的计算
和分析,其中乔木幼树8种,灌木12种.
表1 20种植物的编号及重要值
Table1 Names,numberandimportant
valuesof20shrubspecies
编号
No.
物种名Species
重要值
IV
1 橿子栎Quercusbaronii 10.139
2 荆条Vitexnegundovar.heterophylla 7.057
3 构树Broussonetiapapyifera 5.120
4 陕西荚迷Viburnumschensianum 4.001
5 黄刺玫Rosaxanthina 3.715
6 臭椿Ailanthusaltissima 3.674
7 黄栌Cotinuscoggygria 3.283
8 连翘Forsythiasuspensa 3.246
9 水栒子Cotoneastermultiflorus 2.400
10 山桃Prunusdavidiana 2.070
11 泡桐Paulowniaelongata 1.965
12 六道木Zabeliabiflora 1.617
13 翅果油Elaeagnusmollis 1.525
14 毛榛子Corylusmandshurica 1.433
15 酸枣Ziziphusjujubavar.spinosa 1.387
16 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 1.144
17 牛奶子Elaeagnusumbellata 1.138
18 榆树Ulmuspumila 1.127
19 栾树 Koelreuteriapaniculata 1.029
20 鹅耳枥Carpinusturczaninowii 1.010
  (1)总体关联性:根据物种是否在样方内出现做
出样方二元数据矩阵作为原始数据,采用方差比率
法,通过计算物种间联结指数(VR)(Schluter,
1984),测定所研究的整个群落的总体关联性,用 W
检验关联的显著性(王乃江等,2010;杨晓东等,
2010).计算公式如下:
δ2T=∑
s
i=1
Pi(1-Pi) (1)
S2T=(1/N)∑
N
j=1
(Tj-t)2 (2)
Pi=ni/N (3)
VR=S2T/δ2T (4)
式中,ST为总的物种数;N 为总样方数;Tj为
样方j内出现的研究物种总数,ni为物种i出现的
样方数,t为样方中种的平均数,t=(T1+T2+􀆺􀆺
+Tn)/N.
361期           冯飞等: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
(2)种间联结性:种间联结一般采用χ2检验进
行定性研究,根据2×2列联表的χ2统计量测定成
对种间的联结性(Dice,1945),将重要值数据转化为
0、1二元数据矩阵,0表示物种在样方中未出现,1
表示出现.依据上述原始数据矩阵构造2×2列联
表,计算出a、b、c、d 的值(王伯荪等,1985).由于
取样为非连续性取样,因此,非连续性数据χ2用
Yates的连续校正公式计算(张金屯,2004).
χ2=
N(|ad-bc|-0.5N)2
(a+b)(a+c)(b+d)(c+d)
(5)
式中,N 为总样方数;a 为两物种同时出现的
样方数,b、c分别为仅有1个物种出现的样方数,d
为两物种均未出现的样方数.
当某一物种的频度为100%时,b,d 值均为0,
这样就无法做χ2检验.所以,应给该种一个加权
值,令式中的b,d 值均为1,就可以较客观地反映
2个种的联结情况(王伯荪等,1985).
(3)种间相关性测定:应用定量数据(重要值)对
种间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
关系数分析(张金屯,2004).
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rp(i,j)=

N
k=1
(xik-x-i)(xjk-x-j)

N
k=1
(xik-x-i)2∑
n
k=1
(xjk-x-j)2
(6)
Spearman秩相关系数如下:
rs(i,j)=1-
6∑
n
k=1
d2k
N3-N
(7)
式中,rp(i,j)为Pearson相关系数,rs(i,j)为
Spearman秩相关系数,N 为总样方数,dk=(xik-
xjk),xik和xjk分别为种i和种j在样方k中的秩.
2 结果与分析
2.1主要物种种间总体关联
根据20个主要物种的存在与否的二元矩阵,计
算出云丘山灌木群落的总体关联性(表4).
VR=S2T/δ2T=1.62>1
说明20个物种间表现出显著正联结.对以上
测定结果用统计量 W检测VR 值偏离1的显著性.
W=N×(VR)=111.44
经过计算得到相应的χ2值,χ20.95(68)=50.02,
χ20.05(68)=88.25,W 大于χ20.05(68),说明20个主要物
种之间在总体关联程度上表现出显著正相关,组成
该群落的灌木对环境的要求是有一定的一致性,大
多数物种和生长的外环境是相适应的.云丘山灌木
群落的生境一般为干旱瘠薄的山地褐土,土层较薄
(马子清,2001),灌丛长期适应这种干旱贫瘠的外环
境与其形成了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反映出云丘山
灌木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顶级阶段,群落结构及其组
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种间关系也将向正相关
发展.
表4 种间主要种群间的总体连接性
Table4 MacroGassociationamongthepopulations
of27dominantshrubspecies
S2T δ2T
方差比率
VR
检验统计量
W
χ2的临界值
χ2criticalvalue
χ20.95(68) χ20.05(68)
测定结果
Result
4.83 2.99 1.62 111.44 50.02 88.25 显著
2.2关联性分析
根据Yates公式校正后的χ2检验值(图1),检
验结果显示,20个主要物种间,大部分种对的种间
关联未达到显著程度,种间联结较为松散.其中,有
85对表现为正关联,占44.7%,极显著正关联的有
11对,显著正相关8对,极显著、显著正关联的种对
占总对数的10%.有101对表现为负关联,占
53.2%,其中极显著负关联的有5对,显著负关联的
有3对,极显著、显著负相关的种对占总对数的
4.2%.正负比为0.85.还有4对表现出无关联.
检验中负关联种对居多,表明这20个主要物种的生
态要求和对环境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极显著、
显著的关联种对只有27对,仅占总对数的14.21%,
说明虽然物种间的互相依赖程度低、对资源的竞争
程度不强,仅有个别物种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或竞争
关系,总体上群落中的优势种处于比较稳定状态.
利用χ2检验来判断种间关联性,首先要把原始
重要值数据转化为二元数据,这样在转化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损失一定的信息量(王琳等,2004).
因此,在2×2列联表χ2检验的基础上,结合PearG
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种间关
系,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出该地区主要物种之间的
相互关联性.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中,190个种对中大部分
种间关联未达到显著程度,种间联结较为松散,这和
χ2检验的结果相一致.正相关的种对有57对,占总
数的30%,其中极显著正关联的有15对,显著正关
46 广 西 植 物                  34卷
图1 优势种群间种间关联性的χ2检验半矩阵图
Fig.1 SemiGmatrixofinterspecificcorrection
χ2Gtestofassociationofdominantshrubpopulations
图2 优势种群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半矩阵图
Fig.2 SemiGmatrixofPearsoncorrelation
coefficientsofdominantshrubpopulations
联的有5对;负相关的种对有133对,占总数的
70%,其中极显著负关联的有4对,显著负关联的有
4对.正负比为0.43(图2).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中,20个主要物种
的190个种对中,有75对表现为正关联,占39.5%;
其中极显著正关联的有15对,显著正关联的有12
对,占总对数的14.2%.有115对表现为负关联,占
60.5%;其中极显著负关联的有4对,显著负关联的
有9对,占总对数的6.8%.正负比为0.65(图3).
图3 优势种群间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半矩阵图
Fig.3 SemiGmatrixofSpearmanrankcorrelation
coeficientsofdominantshrubpopulations
  对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
关系数检验的对比发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
结果中,显著与极显著的种对数皆高于Pearson相
关系数检验结果,说明Spearman秩相关系数较精
确.对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
关系数检验的结果分析发现正相关种对数明显小于
负相关的种对数,说明20个优势种对间大多呈负相
关,20个主要物种间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
和相互分离的生态位,各物种以相互独立的关系求
得资源的充分利用,且物种以相互独立的关系求得
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保持物种间稳定的发展,保持
群落整体的稳定性,群落的成熟程度较高.
表5 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对比
Table5 Theχ2Gtest,Pearson’scorrelationcoefficientandSpearman’srankcorrelationcoefficient
检验方法
Testmethod
正相关Positivecorrelation
极显著
Extremely
significant
显著
Significant
不显著
Insignificant
总数
Total
负相关 Negtivecorrelation
极显著
Extremely
significant
显著
Significant
不显著
Insignificant
总数
Total
χ2检验 11 8 66 85 5 3 93 101
Pearson相关系数 15 5 37 57 4 4 125 133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15 12 48 75 4 9 112 105
2.3生态种组的划分
群落中生态习性相似的种可以联合为一生态种
组.在同一生态种组的种,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和相
关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资源的利用能力,对群落
所起的功能作用等均有一致性.某一生态种组的缺
失将会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李基
才等,2007).
为了更真实的反映群落和种群的关系以及种群
561期           冯飞等: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
对环境和主导生态因素的适应方式,综合2×2列联
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
数检验的结果,并根据PCA排序结果,结合物种种
群的生态适应特性,将20个主要物种划分为2大生
态种组(图4).
图4 20个主要物种PCA二维排序图
Fig.4 Ordinationof20dominantplantspecieson
thefirstandsecondprincipalcomponentaxes
  序号所代表植物见表1.
Ⅰ橿子栎、黄刺玫生态种组:该组物种都为阳生
植物,都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和瘠薄,组内物种
生态位重叠较高,多成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它们
大都分布于第1主成分轴的左侧.物种有橿子栎
(1)、荆条(2)、陕西荚蒾(4)、黄刺玫(5)、黄栌(7)、连
翘(8)、水栒子(9)、六道木(12)、翅果油(13)、榛子
(14)、侧柏(16)、牛奶子(17)、鹅耳枥(20).
Ⅱ构树、臭椿生态种组:该组物种多数为高大乔
木的幼树,多分布在林缘或林窗附近.种间关联呈
不显著正相关,分布于第1主成分轴的右侧.包括
有构树(3)、臭椿(6)、山桃(10)、泡桐(11)、酸枣
(15)、榆树(18)、栾树(19).
以上两个生态种组中,同一生态种组的物种间
多呈正关联,不同生态种组的物种间多呈负关联.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
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表明:云丘山地区优势种主要存
在正关联和负关联两种关系;正关联是因为群落中
一些种对综合环境条件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及适
应性,使各物种之间能够相互兼容并且为对方提供
良好的生存环境;负关联是由于它们对相同环境的
竞争导致两者相互排斥,互不兼容(王丽丽等,
2012).χ2检验结果定性的体现了多数物种生态要
求和对环境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Pearson相关
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结果则定量的体现了
优势物种争夺有限的资源环境,产生竞争,使它们相
互排斥、互不兼容;若它们间的竞争极强,会使得生
态位的分离情况十分明显,形成显著负关联.
植物群落内物种间的相互关系是群落重要的数
量和结构特征.本研究通过种间联结指数(VR)、χ2
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
验等方法,对云丘山灌木群落的主要物种间的相关
性进行了检验.通过对检验结果的比较,发现χ2检
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
的检验结果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差异:χ2检验
的显著率14.21%、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的显著率
14.73%、Spearman 秩 相 关 系 数 检 验 的 显 著 率
21.05%.这主要是由于,χ2检验是由种对的二元数
据得来的,在转化过程中损失了大部分信息,只能做
出定性的关联判断而无法量化这种关联的大小;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要求物种服从正态分布,分
析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是
基于重要值定量数据的检验方法,属于非参数检验,
对物种的分布形式不做要求,应用起来较为方便,灵
敏度也较高(郭志华等,1997).因此在进行种间关
系的研究时,要把χ2检验和 Pearson相关系数、
Spearman秩相关系检验结合起来进行,以期准确反
应群落间的种间联结性(白玉宏等,2012).
目前,测定种间联结性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群
落演替和动态的一种常用方法(周先叶等,2000;林
伟强等,2004).学界普遍认为,随着植被群落演替
的进展,群落结构及其种类组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
稳定,种间关系也将同步趋于正相关,以求得多物种
间的稳定共存,群落发育初期,物种间趋向于随机
性.随着演替进展到中期,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随
着种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表现较强的正关联和负关
联.种间关联值高表明一个种的存在对另一个种有
利,或是这两个种对环境的差异有相似的反应;相
反,关联值低或负值说明这两个种所需的环境条件
不同或是一个种存在对另一个种有排斥作用.具有
相近生物学特性的物种表现为正关联,它们的生态
位具有不同程度的重叠,对生境的需求较为一致.
本文通过总体关联系数的研究发现云丘山灌木群落
中物种间的总体关联性较强,但多数种对间关联程
66 广 西 植 物                  34卷
度未达到显著水平;χ2检验分析、Pearson相关分
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测结果的正负关联比均
<1,暗示云丘山灌木群落在群落中具有一定的稳定
性但处于动态的发展阶段之中,有些群落仍具有明
显的次生性或正处于演替前期阶段.随着演替进
行,正负关联比将发生一定的变化,负联结比例将随
演替进程下降,而无联结比例可能大幅上升,物种趋
向独立分布.事实上,云丘山部分植被群落是在遭
受人类活动干扰之后而形成的次生植被.因此,在
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应关注对云丘山地区灌木植被的
保护和管理,使其群落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
物种对环境需求的异同是造成种间联结性的重
要因素,研究种间关联性常常需要解释物种分布与
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而揭示群落的演替规律.生态
种组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物种特性来反映
出不同物种对不同微环境的适应情况.
参考文献:
马子清,上官铁梁,滕崇德.2001.山西植被[M].北京:中国科学
术出版社
张金屯.2004.数量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BaiYH(白玉宏),BiRC(毕润成),ZhangQD(张钦弟).2012.InG
terspecificrelationshipofwoodyplantsinQuercuswutaishanica
communityinWuluMountainNatureReserve,ShanxiProvince
ofChina:aquantitativeanalysis(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
栎群落木本植物种间数量关系)[J].ChinJEcol(生态学杂
志),31(8):1942-1948
DiceLR.1945.MeasureoftheamountofecologicassociationbeG
tweenspecies[J].Ecology,26:297-302
GuoZH(郭志华),ZhuoZD(卓正大),ChengH(陈洁),etal.
1997.Interspecificassociationoftreesinmixedevergreenand
deciduousbroadleavedforestioninLushanMountain(庐山常绿
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J].Acta
PhytoecolSin(植物生态学报),21(5):424-432
JianMF(简敏菲),LiuQJ(刘琪璟),ZhuD(朱笃),etal.2009.
InterGspecificcorrelationsamongdominantpopulationsoftree
layerspeciesinevergreenbroadGleavedforestinJiulianshan
MountainofsubtropicalChina(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乔木优势种
群的种间关联性分析)[J].ChinJPlantEcol(植物生态学
报),33(4):672-680
LiJC(李基才),LiX(李霞),ChenJF(陈敬峰).2007.TheComG
positionofplantcommunityandthemainspeciesrelationinthe
lowerreachesofTarimRiver(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组成及
主要种间关系研究)[J].JAridLandResEnviron(干旱区资
源与环境),21(9):123-127
LiJP(李晋鹏),GuoDG(郭东罡),ZhangQH(张秋华),etal.
2008.EcologicalgradientsofplantcommunitiesinsouthLuliang
MountainsofShanxi(山西吕梁山南端植物群落的生态梯度)
[J].ChinJEcol(生态学杂志),27(11):1841-846
LinWQ(林伟强),LiuHM(刘惠明),ZhangL(张璐).2004.
Studiesontheinterspecificassociationofdominantpopulations
ofthesecondaryforestcommunityinMaofengshan,Guangzhou
(广州帽峰山次生林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J].EcolSci
(生态科学),23(1):42-46
SchluterD.1984.Avariancetestfordetectingspeciesassociations,
withsomeexampleapplications[J].Ecology,65:998-1005
WangBS(王伯荪),PengSL(彭少麟).1985.StudiesonthemeasG
uringtechniquesofinterspecificassociationoflowerGsubtropical
evergreenGbroadleavedforests1.Theexplorationandtherevision
onthemeasuringformulasofinterspecificassociation(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种间联结测定技术研究.Ⅰ.种间联结测式的探讨
与修正)[J].ActaPhytoecolEtGeobotSin(植物生态学与地植
物学丛刊),9(4):274-285
WangL(王琳),ZhangJT(张金屯).2004.InterspecificassociG
ationandcorrelationofdominantspeciesofLishanMountain
meadowinShanxiProvince(历山山地草甸优势种的种间关
联和相关分析)[J].ActaBotBorGOccSin(西北植物学报),
4(8):1435-1440
WangLL(王丽丽),BiRC(毕润成),YanM(闫明).2012.AnaG
nalysisofinterspcificassociationofspeciesintreelayerofPinus
bungeanacommuityinWuluMountainofShanxi(山西五鹿山
白皮松群落乔木层的种间关联性分析)[J].Guihaia(广西植
物),32(1):63-68
WangNJ(王乃江),ZhangWH(张文辉),LuYC(陆元昌),etal.
2010.Interspecificassociationamongtheplantscommunitiesin
theforestatZiwulingareainShaanxiProvince(陕西子午岭森
林植物群落种间联结性)[J].ActaEcolSin(生态学报),30
(1):67-78
YangXD(杨晓东),FuDP(傅德平),YuanY(袁月),etal.2010.
AnalysisoninterspecificrelationshipofthedominantplantspeG
ciesintheEbinurLakeWetlandNatureReserve,Xinjiang(新疆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的种间关系)[J].AridZone
Res(干旱区研究),27(2):249-256
ZhouXY(周先叶),WangBS(王伯荪),LiMG(李鸣光),etal.
2000.AnanalysisofinterspecificassociationsinsecondarysucG
cessionforestcommunitiesin Heishiding Natural Reserve
GuangdongProvince(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森林次生演替过
程中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分析)[J].ActaPhytoecolSin(植物生
态学报),24(3):332-339
761期           冯飞等: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