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opulation pattern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endemic and rare plant Magnolia zenii in Baohua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特有珍稀植物宝华玉兰种群分布格局和群落特征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28(4):489— 494 2008年 7月
特有珍稀植物宝华玉兰种群分布格局和群落特征
王剑伟,张光富 ,陈会艳
(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46)
摘 要: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和典型样地法研究镇江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珍稀植物宝华玉兰的种群分布格
局和群落物种多样性。从分布格局看,宝华玉兰种群在半自然样地 Q1中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高,而在
另外 3个样地中均为随机分布 。从群落特征看,4个样地共有维管植物 89种 ,隶属于 43科 74属 ;群落分层明
显,但宝华玉兰为亚优势种;半自然林中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 Shannon-Wiener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
层,而在自然样地中,则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关键词:宝华玉兰;分布格局;群落特征;特有珍稀植物;宝华山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3142(2O08)O4一O489一O6
Population pattern and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endemi~c and rare plan t M agnolia zenii t i。n C
Baohua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WANG Jian-Wei,ZHAN G Guang-Fu ,CHEN Hui-Yan
(Jiangsu Key L口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and Biotechnology,School of Life Sdences,
Nanj ing Normal University,Nan:ing 210046,China)
Abstract:By applying the contiguous grid quadrats and typical plots,it had been studied about the population pattern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the communities Magnolia zenii Cheng in Baohua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ZheNiang Cit-
y.Based on analyzing the spatial pattern,it was shown that only its semi—nature population Q1 was of contagious dis—
tribution type while the other three populations(Q2,Q3,Q4)were of random distribution typ es.As far as the charac—
ters of the communities were concerned,there were 89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43 families and 74 gene-
ra in the four plots.M zenii was sub-dominant species in the communities,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layers:tree,shrub,and herb layer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hannon-W iener index diversity order of different
layers was herb layer> shrub layer> tree layer in the semi-nature communities,while in the natural communities,it
was herb layer> tree layer> shrub layer accordingly.
Key words:M agnolia zeni;distribution pattern;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endemic and rare plant;Baohuashan
低密度下的种群动态规律是研究濒危物种灭绝
的生态学机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小种群能
否持续存活的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李典谟等,
2005)。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见于数学模型研究和
动物种群的生存力分析,而涉及植物种群研究的相
对较少(Morris& Doak,2002;Reed等,2003;彭少
麟等,2002)。
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为木兰科木兰属
(Magnolia)植物,分布仅限于江苏镇江宝华山国家
森林公园,在 1991年《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列为国
收稿 日期:2007—07—09 修回日期:2007—10—0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基金(04KJD180105)[Supported by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su Pro~nce(04KJD180105)]
作者简介:王剑伟(1982一),男,河北井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态学。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90 广 西 植 物 28卷
家级 II级濒危种,在 1999年 8月国务院批准的《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被列为 I级
濒危种,在 2004年《中国植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
危种(汪松等,2004)。它的树干挺拔通直,材质细
致,是良好的木材;它的花大、艳丽芳香,是珍贵的园
林观赏树木。此外,它的花果还可入药(刘玉壶等,
1996)。迄今为止,对该种的研究甚少,仅见对其花
粉形态、自然分布状况和群落学调查的简要描述(俞
志雄,2003;徐惠强等,2001)。近几年来,不断有报
道称该种全球仅存成年个体 12株或 34株(张明,
2005;徐惠强等,2001),该种 目前濒危现状到底如
何,这一小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布格局和群落组成如
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宝华玉兰种群的分布格局
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旨在为该种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和植物小种群的动态变化
规律研究积累资料。
1 自然环境概况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镇江句容市,
介于 31。37 ~32。19 N,118。58 ~119。58 E之间,
地处宁镇山脉中段,山体东西走向,峰低坡缓,海拔
396 m,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
足。年平均降水量为 1 018.6 mm,年平均气温
15.4℃,最冷月 1月平均气温 1.4℃,最热月 7月
平均气温 29.7℃。年平均 日照时数 2 116 h,年平
均无霜期 229 d。土壤微酸性,土层较厚,为棕色土
壤。该区的森林群落类型主要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
林和落叶阔叶林(张明娟等,2003)。
2 研究方法
2.1种群数量调查
分别在不同的季节,先后两年对宝华玉兰所有
可能的分布点进行数量调查,尤其是在宝华玉兰的
花期(2,-.3月份)对其补充调查,并对所有成年个体
进行标记和 GPS定位,并分别记录其株数、胸径、树
高、冠幅等资料。
2.2样地设置
宝华玉兰自然分布仅见于宝华山国家森林公
园。通过踏查发现其野生植株较少,因此选择分布
相对密集的地段(将军洞沟谷旁和竹楼东北侧),采
用典型样地法对宝华玉兰群落分两类调查:人工栽
种的半 自然群落(Q1、Q2)(约 15 a)和自然分布的群
落(Q3、Q4)(约4O a)。样地大小均为2O mX2O m。
每个样地再划分为 16个 5 m×5 m的小样方,在每
4个 5 m×5 m的乔木层中各随机设置 1个 4 m×4
m的灌木层和 1个 1 m×1 m的草本层样方,分别
记录样方内植物种类、株数、胸径等以及环境因素
(高邦权等,2005)。各样地环境资料见表 1。
表 1 四个样地环境资料
Table 1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four plots
2.3宝华玉兰分布格局的测定
2.3.1大小级结构划分标准 以大小级结构代替年
龄结构,根据曲仲湘的五级立木划分法,结合实际情
况做适当调整,大小级结构的划分标准:I级(幼苗)
DBH~2.5 cm,h<33 cm,I级(幼树)DBH<2.5 cm,h
≥33 cm;Ⅲ级(小树)2.5 cm≤DBH~7.5 cm;1V级(中
树)7.5 cm≤DBH<15 cm!V级(中树)15 cm≤DBH
<22.5咖 ;Ⅵ级(大树)22.5 ern~DBH。
2.3.2种群分布格局测度 种群分布格局的数学模
型很多,最常用最简便的检验方法是方差/均值比率
法。本文采用此法判定宝华玉兰的分布格局,扩散
指数 C—S /z,其统计学的基础是在泊松分布中方
差与均值相等,均匀分布时抽样单位中出现个体数
大多接近于均值,故方差小于均值;集群分布时抽样
单位中出现个体数大多大于或小于均值,方差大于
均值。采用 £检验法来确定 S /z的实测值与 1差
C 2 /= —— 1
异的显著性。£值通过公式 £一_兰/ 兰= 计算,然
0 If v __一 1Z/
后与 .。( 1)比较确定其差异显著性(高邦权等,
2005)。
2.4宝华玉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物种多样性采用运用广泛的群落丰富度指数
(S)、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W)、Simp—
SON生态优势度指数(SN)和 Pielou群落均匀度指
数(PW)测定(张光富等,2002),计算时以各种的重
要值代替其个体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王剑伟等:特有珍稀植物宝华玉兰种群分布格局和群落特征 491
3 结果与分析
3.1宝华玉兰的种群数量
据表 2,宝华玉兰共有 149株,分布于 6个径
级。这其中成年个体(DBH>5 cm)有 38株,且全
部为实生苗,分布于Ⅲ、Ⅳ、V和Ⅵ四个径级阶段。
而萌生苗有 4O株,分属于 I级幼苗和 II级幼树阶
段。因此该种的种群规模较小。这与此前报道的该
种成年个体(DBH>5 cm)仅 34株有所不同(徐惠
强等,2001)。原 因可能在于本文对宝华山地区所有
可能的宝华玉兰分布地点,分不同季节(尤其是花
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和植株标记。例如,调查
中发现在小山头有一株胸径 45 cm的植株,这是迄
今在该地区发现的最粗的宝华玉兰,而在前人的研
究中均未曾提及。其次,经过 6~7年的生长发育,
宝华玉兰的不同龄级的个体也可能有所增加。而本
次调查样方中共有宝华玉兰 130株,占其个体总数
表 2 宝华玉兰种群径级大小级结构
Table 2 Size structure of Magnolia zenii populations


器v
U
∞ Ⅳ
N
c,)III
篁I
斗< I

蝗 .
<_
怔 .

0 20 40 60 80 0 20 40 60 80 0 20 40 60 80 0 20 40 60 80
大小级百分比 Size ratio(%)
图 1 四个样地中宝华玉兰种群的大小级结构
Fig.1 Size structure of Magnolia zenii populations from four plots
00 0.50 1.00 1.50 2.00
大小级 (I n)Si ze cI asses
图 2 四个样地中宝华玉兰种群的存活曲线
Fig.2 The survival curve of Magnolia zenii populations from four plots
的87.2%,基本可以反映其群落状况。
3.2不同样地宝华玉兰的大小级结构
因为同一环境下同一树种龄级与径级对环境的
反应规律具有一致性,所以用大小级代替年龄级对
宝华玉兰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分析。以各大小级的个
体数量百分比为横轴,以大小级为纵轴绘制宝华玉
兰种群的大小级分布图(图 1)。再以各大小级的自
然对数为横坐标,以大小级个体数的自然对数为纵
坐标绘制其种群存活曲线(徐学红等,2005)(图2)。
从图 1、2看出,宝华玉兰半自然种群和自然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92 广 西 植 物 28卷
群的大小级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半自然样地 Q1
和 Q2中,I级幼树的密度最大,尽管V级中树和Ⅵ
级大树均有缺失,但种群大小结构表现为倒J型,存
活曲线呈凸型,这表明宝华玉兰种群相对稳定。而
在自然样地 Q3和 Q4中,宝华玉兰的个体数目较
少,Ⅳ、V级中树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I级幼苗均
缺失;存活曲线不连续。其中在 Q4样地中,除 I级
幼苗外,甚至Ⅱ级幼树、III级小树和 VI级大树也均
有所缺失。这表明在 自然样地中其种群更新能力较
弱,并呈现衰退型趋势。
宝华玉兰的大小级结构与其 自身的生态学特
性、种间竞争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半自
然群落 Q1、Q2,调查发现有生长长达 1O余年的宝
华玉兰植株,但仅见个别植株开花,结实率低且果实
瘦小,这可能与它需要生长期较长有关;另外其均位
于毛竹林附近,毛竹的地下茎发达,由于它的不断扩
张,生长迅速,对宝华玉兰的营养竞争构成了很大的
威胁。此外,毛竹也对宝华玉兰的栖息地威胁也相
当严重,这也成为限制其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调
查中还发现,在半自然样地 Q1中有许多宝华玉兰
幼树均为萌生,其中个别枝条从基部被砍伐,表明人
为因素对其生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干扰。而且,宝华
玉兰幼苗生长在郁闭林下,生长状况不良,其生存条
件极不利于其天然更新,很难长成大树。所以半 自
然群落中缺乏V级中树和Ⅵ级大树。而 自然群落
Q3、Q4中,虽然存在中树、大树,且已经开花结果,但
林下未见实生苗,幼苗树种极度缺乏,推测其可能存
在生殖障碍,也可能与其林下的郁闭度高有关,具体
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3.3宝华玉兰的分布格局
分布格局指种群的个体在水平位置上的分布样
式,它是物种生物学特性、种间关系及环境条件综合
作用的体现。各样地的宝华玉兰种群分布格局的结
果见表3。宝华玉兰在 Q1样地中为聚集分布,但其
聚集强度不高,在 Q2、Q3、Q4等样地中为随机分布。
宝华玉兰的分布格局主要由其生物学特性和生
表 3 宝华玉兰种群的分布格局
Table 3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agnolia zenii population
长环境所决定。Q1样地中幼年个体偏多,植株萌生
特性较强,再加上一定的人为干扰,使萌生苗在母株
附近生长,造成了该样地其种群呈集群分布的格局。
与 Q1样地相比,在 Q2样地中 I级幼苗较少,而 II
级幼树偏多,调查中还发现该样地中有些宝华玉兰
的萌生幼树有断梢现象,这可能由于存在激烈的种
内自疏和种间竞争而使其呈现出随机分布的格局。
而在 Q3、Q4样地中,宝华玉兰高龄级植株个体相对
较多,其生长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推测在早期可能存
在明显的种内自疏和种间竞争。另外宝华玉兰也靠
种子繁殖,其种子有鲜红色的外种皮,且胚乳丰富,
富含油脂,易被林中的鼠类和鸟类所食(刘玉壶等,
1997),很少发芽成苗,动物食后未消化的种子只有
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存活,其幼苗的存活机会
少,且只能是零星分布。宝华玉兰的林下潮湿,当聚
合果成熟落地后,种子往往随聚合果同时腐烂,不易
发芽,在林下找到的多是腐烂的聚合果和不能发芽
的种子(室内实验),几乎看不见幼苗的存在,这些造
成了其种群的随机分布格局。
3._l宝华玉兰群落的结构特征
根据对 4个样地的调查结果统计,宝华玉兰群
落有维管植物 89种,分别隶属 43科 74属。其中乔
木层共有植物 19种,隶属 13科 17属;灌木层共有
植物 35种,隶属 2O科 28属;草本层共有植物 58
种,隶属 36科 51属。
宝华玉兰群落分层明显,可以分为 3层:乔木
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的高度为 5~15 rn,灌
木层的高度为 1.1~4 rn,草本层的高度小于 1 rfl。
宝华玉兰生长地植物群落各样地乔木层物种的重要
值见表 4。由表可以看出,群落中乔木层树种较为
单调。在乔木层中,半自然群落物种数目较少,共出
现 9种植物,优势种为毛竹和宝华玉兰,毛竹的重要
值占有很大的比例,两样地之和为 127.88,而宝华
玉兰的重要值和为 29.O5。在自然群落中,出现植
物 17种,较半自然群落物种相对丰富,其中优势种
为紫楠(Phoebe sheareri)和宝华玉兰,紫楠在两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期 王剑伟等:特有珍稀植物宝华玉兰种群分布格局和群落特征 493
地重要值和为 50.62,而宝华玉兰为 20.88。灌木层
中的物种比乔木层丰富,半 自然群落共中出现植物
25种 ,优 势种 为枫 香 、野 鸭椿 (Euscaphis japoni—
ca),其次为宝华玉兰、山胡椒(Lindera glauca)和
化香。自然群落中,共出现植物 17种,优势种为紫
楠和老鸭柿(Disopyros rhombifolia),其次为牛鼻
栓(Fortunearia sinensis)、青冈和多花泡花树。草
本层的物种均很丰富,半自然群落中共出现植物 38
种,优势种为蓬藁(Rubus hirsutus)、山莓 (R.COt一
chorifolius)、细 叶苔 草 (Ca?ex rigescens)和 蕨
(Pteridium aquilinum var.1atiusculum),而在 自然
群落中总共出现植物 3O种,优势种为紫楠、细叶苔
草和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表 4 四个样地 中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
Table 4 Importance value of dominant species
in tree layer of the community of four plots
种名
Name of
specles
样方号 No.of plot
Q1 Q2 Q3 Q4
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宝华玉兰 Magnolia zenii
青冈 Cyclobanopsis glauca
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毛白杨 Populus tomentosa
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化香 Platycarya strobilacea
野核桃 Juglans cathayensis
冬青 Ilex chinensis
紫楠 Phoebe sheareri
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朴树 Celtis sinensis
建始械 Acer henryi
白榆 Ul7nU$pumila
多花泡花树 Meliosma myriantha
红枝柴 M oldhamii
山葡萄 Vitis amurensis
木蜡树 Toxicodendron sylvestre
响叶杨 Populus adenopoda
乔木层中半自然群落共有宝华玉兰 19株,胸径
在 2.5O~9.90 cm,平均胸径为 5.80 cm。而在 自然
群落中宝华玉兰共有 1O株,胸径在 7.17~34.1O
cm,平均胸径为 18.39 cm;灌木层中仅在半自然群
落中的样方内有 4株宝华玉兰,胸径分别为 0.6、
0.7、0.8、3.5 cm。而在 自然群落的灌木样方内未见
宝华玉兰。草本层也仅在半自然群落的样方内发现
有宝华玉兰,但重要值不高,而在自然群落中的样方
内也未见其踪迹。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半自然样地还是自然样地,
宝华玉兰都为次优势种,均为非优势种;在半自然样
地中宝华玉兰的个体的胸径值较小,个体数目较多,
优势种为毛竹。而在 自然样地中,宝华玉兰个体胸
径值较大,但个体数 目较少,优势种为紫楠。
表 5 宝华玉兰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
Table 5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divided layers
in the community of M agnolia zenii
样方号 层 S SW SN PW
No.of plot Layer
3.5宝华玉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4个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见表 5。
可见,乔木层中半 自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
均匀度指数不高,而在自然群落中两者较高。因为
在半自然群落中乔木树种较少,且毛竹的优势地位
很突出,而自然群落中由于物种数 目较多,分布相对
均匀,所以物种多样性较高。灌木层中仅自然群落
的样地 Q3物种多样性较低,可能与该样地乔木层
郁闭度较高有关。对草本层而言,半自然群落和自
然群落的各个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大。这也反
映出其植被的次生性质较为明显。
因此,宝华玉兰群落中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
不同,半 自然群落 Q1、Q2样地的乔木层、灌木层、草
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
>乔木层;而在自然群落 Q3、Q4样地中,它却是草
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这主要是因为半自然群落
灌木层中乔木树种和灌木种类混杂,分化不明显;而
在自然群落中,乔木层的郁闭度较大,光照不足,故
Shannon—Wiener指数是乔木层>灌木层。在半自
然样地中,乔木层的生态优势度和群落均匀度都较
低,这可能与乔木层植物较少,分布较为集中有关。
t检验(表 6)表明只有乔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
度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
弘 n



娼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94 广 西 植 物 28卷
4 结论
从种群大小级看,半自然样地中,宝华玉兰幼树
密度较大,中树、大树均有缺失;自然样地的中树所
占比例相对较大,幼苗缺失;从种群分布格局看,除
半自然群落中的 1个样地宝华玉兰为聚集分布外,
其余均为随机分布。从群落组成看,宝华玉兰 4个
样地共出现维管植物 89种,其中乔木层 19种,灌木
层 35种,草本层 58种,其种类组成较丰富。安树青
等对宝华山森林植被的研究也发现,紫楠林具有较
高的物种组成指数(An等,2001)。物种多样性研
究表明,在乔木层中,半 自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和均匀度较低,而自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
匀度较高;半 自然群落中,各层次的 Shannon—Wie—
ner指数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在 自然
群落中,它却是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这反映
该植被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
表 6不同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f检验)
Table 6 Significance test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ferent layers
差异显著 Significant difference(0.01宝华玉兰自然分布仅见于宝华山,为地方性特
有种,其地理分布范围狭小,种群个体数量偏少,尤
其是成年植株稀少,现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因
此笔者建议:应该强化公园管理,停止一切人为干
扰,以加强对宝华玉兰的就地保护;积极开展宝华玉
兰的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繁殖特性和遗传多样性
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濒危机制,保护其种质资源;
在毛竹入侵严重的半 自然样地中,考虑采用间伐等
措施以维持其阶段性的演替。
参考文献:
刘玉壶,罗献瑞,吴容芬,等.1996.中国植物志I-M-].北京:科
学出版社,3o(1):133
李典谟,徐汝梅.2005.物种濒危机制和保育原理l-M3.北京:
科学出版社 :1—25
汪松,解炎.2004.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 1卷)[M3.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 :309-468
An SQ,Liu MS,Wang YJ,el a1.2001.Forest plant communities
of Baohua Mountains,eastern China[J].J Vegetation Sci,12:
653——658
Gao BQ(高邦权),Zhang GF(张光富).2005.Studies on popula—
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ern of Celtis sinensis in Laos—
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of Nanjing(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朴
树种群结构与 分布 格局研 究)[J].Guiha/a(广西 植物),25
(5):406-412
Lin XC(林新春),Yu ZX(俞志雄 ).2003.Pollen morphology of 9
species from Magnoliaceae(9种 木兰科植物 的花粉形态 观察)
[J].J Zhejiang Fore Coll(浙江林学院学报),20(4):353-356
Liu YH(刘玉壶),Zhou RC(周仁昌),Zeng Qw(曾庆文).1997.
Ex situ conservation of Magnoliaceae including its rae and en-
dangered species(木兰科植物及其珍稀濒危种类的迁地保护)
[J].J Trop Subtrop Bot(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5(2):1—12
Morris WF,Doak DF. 2002. Quantitative conservation bi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E/V1].Sunder-
land:Sinauer Association:1-480
Peng sL(彭少麟),Wang DB(汪殿蓓),Li QF(李勤奋).2002.Ad—
vances in plant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植物种群生存力分析
研究进展)D].Acta Ecol Sin(生态学报),22(12):2 175—2 185
Reed DH,O’Grady JJ,Brook BW ,et a1.2003.Estimates of mini—
mum viable population sizes for vertebrat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those estimates[J].Biological Conseroation,113:23—34
Xu HQ(徐 惠强),Hao RM(郝 日明),Yao ZG(姚志 刚),et a1.
2001.Present natural situation and in situ conservation of rare
and endangered trees Magnolia zeni Cheng and Parrotia subae—
qualis(珍稀树种小叶银缕梅和宝华玉兰自然现状及其就地保
护研究 )l-J].J Jiangsu Fore Sci Tech(江 苏林 业科 技),28
(5):19—21
Xu XH(徐 学红 ),Yu MJ(于 明坚 ),Hu ZH(胡 正 华),et a1.
2005.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astanopsis eyrei popula—
tion in Gutian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in Zhejiang,East China
(浙江古田山 自然保护区甜槠种群结构与动态)l-J].Acta
Ecol Sin(生态学报),25(3):645-653
Zhang GF(张光富),Song YC(宋永昌).2002.Change of compo。
nent structure of shrubland in Tiantong region,Zhejiang Province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不同处理措施下浙江天意灌丛群落
组成结构的变化)[J].Chin J Appl Ecol(应用生态学报 ),13
(1):16—20
Zhang M(张明),Tang MM(唐明茂),Du XX(杜晓祥).2005.
Investigation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 resources of Baohua
Mountain in Jurong(句容宝华山古树名木资源调查)EJ3.J
Jiangsu Fore Sci Tech(江苏林业科技),32(2):28-29
Zhang MI(张明娟),Liu MS(刘茂松),Wang L(王磊),et a1.
2003.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of spedes diversity among typ。
ical communities in Baohua Mountain(宝华山典型群落物种多
样性的差异性分析)[J].J Na ing Fore Univ(Nat Sci)(南京
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7(6):35-3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