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nvestigation of wild resource of a rare oil tree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 in Yunnan

云南野生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资源调查



全 文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31(2):217— 221 2011年 3月
DOI:10.3969/j.issn.1000—3142.2011.03.015
云南野生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资源调查
吴 裕1,段安安 ,田耀华 ,许玉兰2,曾建生1,郭贤明0,胡永华
(1.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南林业大学 ,昆明 650224;
3.西双版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云南 景洪 666100)
摘 要:采用走访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野生琴叶风吹楠进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琴叶风吹楠在
云南分布于热带雨林内水热条件较好地段 ,由于生境破坏,种群数量锐减,仅在分布区边缘的沟谷和低洼地呈
斑块状分布,种群数量小 ;琴叶风吹楠现存植株开花结实和种子萌发正常,而且苗木生长 良好 。生境破坏是导
致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建议加强原境保护力度和人工辅助繁殖扩大种群数量,同时收集各地种源
集中保存以促进基因交流 ,并开展资源发展利用以实现资源保护。
关键词 :珍稀油料树种 ;琴叶风吹楠;野生资源
中图分类号 :Q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3142(2011)02—0217-05
Investigation of wild resource of a rare oil tree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 in Yunnan
WU Yu1,DUAN An_An2,TIAN Ya0-Hua1,XU Yu—Lan2,
ZENG Jian-Sheng ,GUO Xian-Ming0。HU Yong-Hua1
(1.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Jinghong 666100,China;2.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
China;3.Xishuangbann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Bureau,Jinghong 666100,China)
Abstract:Survey on wild resource of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 in Yunnan was conducted vi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investig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pandurifolia was an important species in tropical rain-forest.
Due tO ecology destroy,the resource of H.pandurifolia has been reducing,a smal quantity of individuals survived
only at isolated valleys.H.pandurifolia has wel biology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blossom,fructification,seed germi—
nation and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tage of seedling.Ecology destroy was one of the main causations which re—
sult in population depression of H.pandurifolia.It is suggested that active methods including in situ conservation,ex
situ conservation combined with provenance colec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utilization should be
adopted for protecting resource of H.pandurifolia.
Key words:rare oil tree;Horsfieldia pandurifolia;wild resource
琴叶风吹楠是肉豆蔻科(Myristicaceae)高大乔
木 。我国植物学家胡先辅 (1963)同时发表 Horsf—
ieldia panduri folia 和 H .1ongipedunculata,《云
南植物志》将两种合并,名为琴叶风吹楠 H.pandu—
rifolia(云 南 省 植 物 研 究 所 ,1977)。J.Sinc1.于
1975年将 H.pandurifolia归并入 H.macrocoma,
但是因为两种的花序、果实及种子特征明显不同而
在《中国植物志》中分开处理(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
会 ,1979),后来国内的诸多著作都沿用 H.pandur—
ifolia这个学名,并记为云南特有种 (傅立国等,
1991;汪松等 ,2004);后来 ,叶脉 (2004)再将其 归并
人 H.macrocoma;而今在《Flora of China》中又被归
收稿 日期 :2010一】O 22 修 回日期:201l一01-18
基金项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30872046)~Supported bythe National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China(30872046)~
作者简介 :吴裕(1 972一),男 ,云南镇雄人 ,硕士 ,从事植物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E—mail)hhyyw20030105@1 26.corn。
218 广 西 植 物 31卷
并人 H.prainii,名 之云南 风吹楠 (李 秉滔 等,
2008)。根据《Flora of China}的记录,H.prainii分
布于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 、印度 、泰
国和中国云南 ,没有提及与云南接壤的缅甸 、老挝和
越南 ,然而《中国植 物志》和《云南植物 志》记录 H.
pandurifolia分布于澜 沧江流域 ,以及与缅甸 、老
挝 、越南接壤的国境线一带 。本文只针对分布于云
南的琴叶风吹楠 H.pandurifolia开展研究工作。
云南野生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率高,其中肉豆
蔻酸相对含量 50 以上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l979;王 惠 英,l979;李 延 辉 等 ,1980;傅 立 国 等,
2000;吴裕等 ,2006;杨 晓玲等 ,2009)。肉豆蔻酸是
合成防冷凝剂 、肉豆蔻酸酯和 肉豆蔻酸异丙酯 的重
要原料(王成和等 ,1995;吴志平等,2000),中国一直
依赖进 口。琴叶风吹楠是不可多得的特种油料资源
植物 ,在我国分布狭窄,已作为濒危二级保护物种列
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汪松等 ,2004)。开展野生资
源调查研究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调查方法
首先查阅《中国植物志》、《云南植物志》、《中国
植物红皮书》、《中国高等植物》等权威专著 ,以及云
南各地科学考察报告等,掌握琴叶风吹楠在云南的
分布范围及森林群落类型。第二步参照《野生植物
资源学》(戴宝合,2003)的方法,采取“先粗查后详
查”的原则开展调查 。琴叶风吹楠的花极小 ,不容易
引起人们注意 ,但是果实较大 ,一般 3~5月份成熟,
果皮 自然开裂 ,红色假种皮包被种子一同脱落于地
面,容易识别,因而在果实成熟季节 携带实物标本
(果序、枝条)和照片(植株、果实、叶片)走访分布 区
范围内的各县林业局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有
经验的农民,了解当地气候和植被现状,大概确定可
能的分布位置 ,然后在他们的协助下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中发现琴叶风吹楠分布区破碎,种群数量极小,
所以进行 每株调查 ,记录株数、胸径 、树形 、结实情
况,以及主要伴生树种,用手持 GPS定位记录地理
位置、海拔、坡位 、坡 向等环境条件。
2 分布 区自然概况
肉豆蔻科是纯热带分布科 ,云南热带雨林 区属
于该科的分布北界。从滇西的盈江和瑞丽沿 国境线
往南到镇康 、耿马、沧源、孟连、景洪、勐腊,再往东到
江城、绿春、金平、河 口、屏边、马关一带,以及沿澜沧
江向北的勐海、澜沧、翠云(思茅)、双江都有热带雨林
分布(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云南植被编写组,
1987)。琴叶风吹楠在勐腊 、景洪 、勐海 、澜沧、双江、
孟连、耿马、镇康、瑞丽、盈江、江城、河 口的河谷地段
有分布(云南植物研究所,1977;中国植物志编辑委
员会 ,1979)。云南的热带雨林 由于纬度偏北 ,海拔
偏高 ,水分和热量呈季节变化,典型的热带科 、属、种
数量远不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 ,可以认 为云南的热
带雨林在水平地理分布上已是北部的极限。热带雨
林在西双版纳有较大面积的连续分布,在其它地区
只局限于低海拔的河谷和低洼地 ,呈片断状分布。
位于哀牢山以东 的河 口县一带,海拔 400 m 以
下为北热带湿润气候 ,年降雨量 1 600~1 800 mm,
湿润雨林和季节雨林在局部地 区上升到海拔 800 m
地段 。哀牢山以西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一般分布在
海拔 800 m 以下 ,其 中勐腊县分布面积较大(最南
端 21。08 N),海拔可上升到 1 150 m;热带雨林沿澜
沧江河谷向北延伸到北 回归线附近 ,此区年降雨量
1 100~1 700 mm;由于澜沧江河谷逆温现象和空气
湿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的双重影响,使得热带山地
雨林分布到海拔 1 800 m地段,表现为植被分布的
倒置现象(云南省林业厅等 ,2004;西双版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6)。分布于瑞丽和盈江一带
的热带雨林 向北延伸到 25。N,海拔 700 m 以下地
段,此区年降雨量 1 400~2 000 mm(中国植被编辑
委员 会,1980;云南植 被 编写 组,1987;杨宇 明等 ,
2O06)
3 资源调查结果
3.1群落类型
将有琴叶风 吹楠分布的森林群落类型、最上层
优势种和第二层优势种统计 于表 1。从表 1可看出
琴叶风吹楠是绒毛番龙眼一千果榄仁群系的主要组
成树种之一,但一般不是最上层树种,主要位居第二
层,也不是优势种 ,只在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的白颜树~琴叶风吹楠群落林里属于最
上层优势种之一 ,在西双版纳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勐
仑片区的绒毛番龙眼~新乌檀 一琴叶风吹楠群落林
里属第二层优势种之一 。琴叶风吹楠在水热条件相
对较差的季节雨林或山地雨林呈单株散生状态 ,例
2期 吴裕等 :云南野生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资源调查 219
表 1 琴叶风吹楠的群落类型
Table 1 Communities of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
99 1 O1
图 l 琴叶风吹楠在云南的分布示意图
Fig.1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Hors fieldia
pnnauri j o ciu in Yunnan of China
o文献记录有分布 ,夺次调查末发现 ;
●本次调查有分布 ,文献也有记录 。
如在望天树 一常绿榆 一绒 毛番龙跟群落 、盆架树 ~
浆果乌桕 一山韶子群落林里偶尔能见到单株散生。
在琴叶风吹楠分布的群落里常见树种有绒毛番
龙眼 、千果榄仁 、滇南 溪桫、山木患 (Harpullia CU—
panioides)、金 钩花、云南 山竹子 、木奶果 (Baccau
rca ramiflora)、曲枝木楝 、假 多瓣蒲桃 (Syzygium
polypetaloideum)、毗黎勒、歪叶榕等。在琴叶风吹
楠分布的各个生境 中 ,植 物物种组成 差异较大 ,例
如,伴生树种在罗梭江(上游称补远江)流域,以棒柄
花(Cleidion brevipetioatum)、缅桐 占多数 ,在 尚勇
则以锥花三宝木(Trigonostemon thyrsoides)、大 叶
木兰(Magnolia henryi)、云南厚壳桂 、单序波缘大
参 (Macropanax undulatus var.simplex)、长柄 油
丹等为多。
本次调查发现在局部地 区,虽然森林群落 已受
到破坏 ,但是从现存植株的分布情况看 ,可能琴叶风
吹楠是该群落的优势种,只可惜已不能判断其群落
类型。
3.2资源分布
根据调查结果和文献记载 ,绘制资源分布示意
图(图 1)。云南 的河 流基本 上是 自北 向南流 出 国
境 ,热带雨林顺河谷 自南向北向高纬度延伸 ,在支流
地段形成“树枝状”分 布。从 图 1看出 ,琴叶风吹楠
分布区沿澜沧江流域向北延伸到北回归线附近,分
布面积较大 ;然而,在大盈江 、瑞丽江、南定河、南滚
” 拍
220 广 西 植 物 31卷
河、南卡江、红河流域只在 国界边上有分布 ,面积小。
调查表明分布区内低海拔水湿条件较好 的河谷和洼
地大多数 已被开垦为农 田,琴叶风吹楠成片的分布
区已被彻底破坏,只发现澜沧江流域 尚存少量野生
资源,在大盈江流域、南滚河流域、红河流域还保存
有一定面积的绒毛番龙眼林 ,但 已很难找到琴叶风
吹楠植株。
从水平分布看,琴叶风吹楠的现存野生资源主
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境 内,双江县和澜沧县交界 的小
黑江流域有少量 分布。西双版纳地处 云南的最南
端 ,位于 99。55 ~1O1。50 E,21。O8 ~22。40 N 之
间,澜沧江 自北向南贯穿全境 ,其主要支流南腊河流
域(勐腊境内)和罗梭江(上游称补远江)流域(勐腊
和景洪境内)是琴叶风吹楠野生资源较丰富的地域;
沿澜沧江往北 ,两边的箐沟和低湿洼地有少量分布;
双江县与澜沧县交界的小黑江流域(北回归线附近)
也有少量分布(图 1),是现存资源的分布北界。另
外 ,在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西双版纳
热带植物园、云南省林科 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有少量
人工保存 。
从垂直分 布看 ,琴 叶风 吹楠主要 分布 于海 拔
900 In以下季节雨林 内,但在局部地区由于河谷逆
温现象和空气湿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双重影响导
致分布区抬升而超过海拔 1 000 m。调查表明,在
勐腊县勐仑镇海拔 l 010 m的季节雨林 中有小 面积
集中分布,小黑江流域北侧 (属双江县)海拔 1 040
m处有 1株大树。琴叶风吹楠原始的“大居群”已被
破坏,只在分布区海拔上限地段残存着相互隔离的
“小居群”,每个“小居群”内海拔差异仅几米至几十
米 ,林分面积极小。
从种群数量看 ,云南野生琴 叶风吹楠植株 已经
相 当少了,而且正在减少。本次调查在勐腊、景洪、
勐海、双江、澜沧的 20个“小居群”中共发现 的野生
植株 97株,其 中勐仑镇的 1个“小居群”有 19株 ,补
蚌 1个“小居群”有 18株 ,其余分布点都在 10株 以
下 。调查表明,有 的“小居群 ”只有 1株大树 ,有的
“小居群”只有零散几株大树残存于田边地角,而且
株间相距较远 。据本次调查,有 5个“小居群”的植
株沿沟谷分布 ,两边是农 田,只在不能耕种的沟边残
存着零星几株 ,沿沟谷往上在农 田的上沿还有 3~5
株集中分布,推测在森林未受到破坏以前,琴叶风吹
楠可能是这些沟谷 的主要树种之一,且种群数量较
大。在勐腊补蚌、回燕龙等部分“小居群”处于极湿
润的洼地 ,其间有流水 ,虽然种群数量极小 (不足 2O
株),但从胸径 5、10、20、30 cm 到 40 cm的植株都有
存在,这是目前已知保存比较好的林分,如果能在保
护原生环境的同时,辅助以人工抚育,有望扩大种群
数量 。另一方面,大部分“小居群”的下游 已被开垦
为农 田,再也没有扩大种群 的地域 空间,而且有些
“小居群”正在被农 田蚕食 ,如果不及时保护 ,这些
“小居群”会很快灭绝 。
3.3自然更新能力
琴叶风吹楠是高大乔木 ,树干通直 ,调查发现,
最大植株高 30 m,胸径 80 cm,但是绒毛番龙眼一千
果榄仁群系一般树冠高 30~40 m,望天树群系高 4O
~ 55 in,或多或少受到其它大树的荫蔽。以前报
道,植株生长到 5 a开始结实(李延辉,1983),但调
查中发现,在森林深处的植株结实较少,在开天窗或
林缘的植株结实较多。勐腊补蚌、回燕龙等地“小居
群”,结实植株最小胸径 15 cm,最大 67 cm,结实数
量最少的是 2个 ,结实最多的约 100个 。西双版纳
纳板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板村沟谷有 3株大树
位于农田旁的水沟边,沟水终年不断,植株胸径分别
为 30、7O、80 cin,2009年结实数分别为 12、400~
500、大于 2 000个;在小黑江两侧发现 3株大树,胸
径分别为 33、80、90 cm,生长 良好 ,2010年结实较
多 ;通过连续 8 a观察发现,达到结实年龄的植株 ,
在向阳环境下每年都结实,但有大小年现象;琴叶风
吹楠植株寿命尚不清楚 ,但 1996年报道 已有 120 a
的 1株大树(云南省林业厅 ,1996),至今依然生长良
好 ,2009年和 2010年结实较多 ,而且 2010年开花
正常,估计 2011年也会有较多果实。由此说 明,一
株树在正常情况下能产大量 的种子。2009年采集
35株树的种子进行分析 ,果实发育 良好 ,每果 实 1
粒种子,发育饱满 ,干种子平均百粒重 334 g(235~
550 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2.34倍,株问变异特别
大。用 15株树的新鲜种子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用
土壤播 种,平均萌 发率为 76.44 0 o(58.67 ~
9O.48 ),而且苗木生长良好 ;如果用沙床催芽萌发
率可达 96 。
琴叶风吹楠种子属 于顽拗 型种子,不能久藏。
据报道,贮藏 10 d和 20 d,萌发率分别为 32.5 和
2.5Yo(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1973),但本试验在
室温通风条件下贮藏 10 d,萌发率为 0。琴叶风吹
楠果实 3~5月份成熟,正值高温干旱季节,只有水
分充足,遮荫好的环境才能满足种子萌发生长的条
2期 吴裕等 :云南野生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资源调查 221
件 。种子萌发特性决定 了琴叶风吹楠 自然分布于低
湿洼地和有水的沟谷 ,但不是导致种群数量锐减的
主要原 因。
4 资源保护的建议
在生物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新的物种不断形成 ,
旧的物种逐渐灭亡 。导致物种灭亡 的因素很多,可
分为自身生物学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其
中生物学特性是决定其种群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基础
(李莲芳等,2005)。本次调查 5个县 20个分布点共
发现 97株树 ,虽然调查工作不能穷尽每一个角落 ,
但是可以肯定琴叶风吹楠的种群数量已经很小了,
而且生境破坏 还在继续 。琴叶风 吹楠开花结实 正
常,种子饱满且萌发率高,保苗率高,移栽容易成活,
但是种子萌发过程对水分条件要求较 高,表明 自身
生物学特性限制 了分布范围 ,但不是导致濒危 的主
要原因。调查结果表 明,琴叶风吹楠分布区破碎 ,呈
斑块状 ,其赖 以生存的 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现存
的少量植株也是处于分布区的边缘 ,再也没有扩大
种群的自然空间。琴叶风吹楠 自然繁衍对生境的需
求和人为导致濒危生境 (endangering habitat)是造
成种群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1)加大原生环境保护力度。原境保存可以保
存物种原有基因频率和基 因型频率 ,被称为静态保
存,是种质资源保存的最理想的方法。在原境保存
下,植物通过长期进 化形成 的繁衍方式实现种 族延
续。自然保护区保存是原境保存的主要方式之一 。
琴叶风吹楠 的现存植株大部分位 于 自然保护 区内,
具备原境保存的 自然条件 ,但是 大部分“小居群”的
下游已经是开垦多年 的耕 地 ,至今仍然继续 耕种 。
应加大对原生环境的保护力度,杜绝林地受到蚕食
和植株受到砍伐 。如果条件可能 ,应通过退耕还林
手段 ,扩大琴叶风吹楠 的生存和繁衍空问。
(2)人工辅助繁殖扩大种群数量 。琴 叶风 吹楠
种子是大种子 ,不能通过风力传播 ,可通过溪水向下
游传播,这也可能是沿沟谷分布的原因之一;调查中
也发现在距离集中分布林分较远且较干旱的地段也
偶尔会有植株,可能是动物传播的结果。试验表明,
在土壤覆盖下,即使较干,也能萌发,苗木一旦扎根
成活 ,可忍耐较干旱的条件。在果实成熟季节 ,通过
人工拾取成熟脱落的种子 ,选择土壤湿润 ,林冠遮荫
好而林下较空旷的环境播种 ,或通过采种集 中育苗 ,
然后在原生环境下人工造林 ,以扩大种群数量 。
(3)种源收集实行迁地 保护。琴叶风吹楠分布
区破碎 ,而且分布边 缘化 ,各“小居群 ”问的变异较
大 ,“小居群”问没有基 因交 流的可能。对 8个分布
点 39株树的果序 、果实和种子性状分析表明 ,琴叶
风吹楠“小居群”问和“小居群”内单株问都存在不同
程度的变异。为了避免 由于“小居群”内个体数量少
而导致的遗传 漂移 (genetic drift)和近交衰退造成
遗传多样性减少 ,有必要选择适宜的立地环境 ,收集
各地种源和单株的种子集 中播种育苗 ,人工营造大
群体 ,创造基 因交流和重组的条件,以保存丰富的遗
传多样性 ,扩大物种的环境适应多态性 。
(4)通过开发利用实现资源保护 。开展资源利
用研究 ,营造人工林 ,扩大种群数量 ,这是资源保护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率高,而
且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可以作为油料树种开发利用 ,
营造经济林或与其它树种营造混交林。应加大琴叶
风吹楠资源培育 、油脂 开发利用 和人工林营造技术
的研究 ,实现利用促进保护 ,促进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
云南省林业厅.1996.云南主要林木种质资源[M].昆明:云南
科技出版社 :1O6
云南省林业厅 ,中荷合作云南省 FCCDP办公室,云南省林业调
查规划院.2004.糯扎渡 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科技 出
版社 :146—221
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油料组).1973.贺得木种子繁殖试验
初报EJ].热带植物研究 ,(3):25—27
云南省植物研究所.1977.云南植物志(第 1卷)[M].北京:科
学 出版社 :8—13
云南植被编写组.1987.云南植被[M_.北京:科学出版社:8l一192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中国植 被[M].jE京:科学 出版
社 :143—410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79.中国植物志(第 30巷)[M].北
京 :科学出版社 :194~205
王惠英.1979.云南热带油脂植物分析研究初报[J].热带植物
研究,(12):32—36
胡先骑.1963.中国森林树木小志(一 )[J].植物分类学报 ,8
(3):197— 198
L』BT,Thomas K;Wilson.2008.MyristicaceaerM]//W u ZY,Ra—
yen PH,Hong DY.Flora of China(VoI_7).BeiJing:Science
Press:96— 101
李延辉.1983.中国树木志 (第 1卷)[M].北京 :中国林业出
版社 :912
李延辉 ,王惠英 ,李德厚 ,等.1980.肉豆蔻科植物种子油的化学
成分研究_J].热带植物研究,(15):21—23
西双版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云南 省林 业调查规划院.
2006.西双版纳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M].昆明:云南教育 出版
(下转第 216页 Continue on page 216)
216 广 西 植 物 31卷
serve of Anhui Province(安徽皇藏峪 自然保护区南京椴种群结
构分析)[J].J Plant Resour Env(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6
(3):58—63
Tanouchi H,Yamamoto S 1995.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canopy species in an old-growth broad-leaved forest in Aya dis—
trict,southwestern Japan[J].Vegetatio,1l7:51—6O
TianYQ(田玉强),Li X(李 新),Hu LL(胡理乐),et a1.200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layer structure of the rare plant corn—
munity in Houhe Nature Reserve(后河 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
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J].J Wuhan Bot Res(武汉植物学
研究),20(6):443—448
WangWX(王万 贤),Fu YS(傅 运生 ),Yang Y(杨 毅),et a1.
1997.Fl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uhe Nature Reserve in the
southwest Hubei(鄂西南后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J].
J Wuhan Bot Res(武汉植物学研究),15(4):353—362
W ang XH,Kent M ,Fang XF.2007.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Eastern China:its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resprouting in forest restoration~J].For Ecol Manage,245:
76— 78
wei XZ(魏新增),Huang HD(黄汉 东),Jiang MX(江 明喜),et
a1.2008.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uptelea pleiospermum populations in riparian zones
of the Shennongia area,Central China(神农架地 区河岸带中领
春木种群数量特征与空 间分布格局)[J].Acta Phytoecol Sin
(植物生态学报),32(4):825—837
W u G,Han SH ,W ang HC,et a1. 2004. Liv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Davidia involucrata[J].J For
Res,15(1):39—44
鉴 篓 篓 耋些莲 ‘莲鳖垂 篓繇 警粪
(上接第 221页 Continue from page 221)
Xia AM(夏爱 梅),Da LJ(达 良俊 ),Zhu HX(朱 虹 霞),et a1.
2004.Community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patern of Crypto—
meria fortunei in Mount Tianmu of Zh~iang,China(天 目山柳
杉群落结构及其更新类型)[J].J Zhoiang r Coll(浙江林
学院学报),21(1):44—50
Yang YC(杨永川),Da LJ(达良俊),Chen 13o(陈波).2006.Popula—
tion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s for the main tree species in Cas—
tanopsis carlesi- Schima superba community in Tiantong,Zhe—
jiang Province,China(天童米槠一木荷群落主要树种的结构及空
间格局)rJ].Acta Ecol Sin(生态学报),26(9):2 927—2 938
Zhang CQ(张长庆),Zhang wH(张文辉).2009.A study on a
sexual reproduction and regenerat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s in different habitats in Hi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
eau(黄土高原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人工林种群的无性繁殖与
更新)lJ .i Northwest Sci—Tech UnivAgri Fore:NatSci Edi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1):135—144
Zhang J(张健),Li BH(李步杭),Bai XJ(白雪娇 ),et a1.2009.
Composition and interannual dynamics of tree seedlings in broad
leaved Korean Pine(Pinus koraiensis)mixed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长 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
态)[J].Biodiversity Sci(生物多样性),17(4):385—396
Zhang ZX(张志祥),Liu P(刘鹏),Liu CS(刘春生),et a1.2008.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ominant population regenera—
tion types of Tsuga tchekiangensis communities in the Jiulongs—
han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 of Zh~iang Province(浙江九龙山
南方铁杉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更新类型)[J].Acta Ecol Sin
(生态学报),28(9):4 547—4 558
鍪螳 望罐 塞蛾 塞螳 耋螳 蛩瞳 塞
社 :241—365
汪松,解焱.2004.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330
杨宇明,杜 凡.2006.云南铜壁 关 自然保护 区科学考 察研 究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l2—20
戴宝合.2003.野生植物资源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34— 58
傅立国,陈潭清 ,郎楷永 ,等.2000.中国高 等植物 (第 3卷)
[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7—203
傅立国,金鉴明.1991.中国植物红皮书 (第 1册)[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468—469
I i LF(李莲芳),Zhou Y(周云),Wang DM(王达明).2005.A—
nalysis of the endangered causes of Taxus yunnanensis(云南 红
豆杉的濒危成因剖析)_J].d wes China Fore Sci(西部林业科
学),34(3):30—34
Wang CH(王成和),Wang SJ(王少君),Liu YJ(刘彦军),et a1.
1995.Synthesis of the 2-octyldodecyl myristate(肉豆蔻酸酯的
合成)[J].J Dalian Inst Light Ind(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14
(1):15— 19
Wu Y(吴裕),Yang XL(杨晓玲),Duan AA(段安安).2006.Ob—
servation on biological of Horsfieldia pandurifolia(琴叶风吹
楠生物学特征观察)[J].Trop Agric Sci Tech(热 带农业科
技),29(3):18—19,34
Wu ZP(吴志 平),Zhang ZL(张治 柳),Huang KY(黄克 瀛 ).
2000.Study of the synthetic technology of isopropyl myristate
(肉豆蔻酸异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J].J Central South Fore
Univ(中南林学院学报),20(4):72—75
Yang XL(杨晓玲),Xu YL(许 玉兰),Duan AA(段安安),et a1.
2009.Observation on seed germination of Horsfieldia pandur—
ifolia(油料植物琴 叶风吹楠种子萌发观察)[J].Trop Agric
Sci Tech(热带农业科技),32(4):31—32
Ye M(叶脉).2004.Systematics of Myristicaceae from China(中
国肉豆蔻科植物分类研究)[D].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
niversity(华南农业大学):49—5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