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polyploid in complex of Ranunculus cantoniensis and its allied species

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多倍体分析



全 文 :书广 西 植 物 Guihaia 32(5):583-586                                2012年 9 月  
DOI:10.3969/j.issn.1000-3142.2012.05.003
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多倍体分析
聂谷华,廖 亮
(九江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九江332000)
摘 要:利用细胞学及系统进化方法,分析了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的多倍体现象,以及多倍体对植物物种
形成、形态、生态及生理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的多倍体现象突出,多倍体在形态
上更为粗壮、生态分布上范围更大、生理上由于基因组的相容性水平提高而使得植株的适应性及抗逆性增强。
关键词:禺毛茛;复合体;近缘种;多倍体;系统进化
中图分类号:Q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2)05-0583-04
* Studyon the polyploid in complex of Ranunculus
cantoniensis and its alied species
NIE Gu-Hua,LIAO Li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Jiujiang University,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The polyploid in complex of Ranunculus cantoniensis and its alied species as wel as the influence which
polyploidy affected on speciation,morphology,ecology and physiology were analyzed by cytologic and phylogeny evo-
lution method.The result showed that polyploid in complex of R.cantoniensis and its alied species were common.
Polyploid was thicker and strong in morphology,distributed range was wider in ecology and its adaptability or stress
resistance was bigger because of higher compatibility of genomic.
Key words:R.cantoniensis;complex;related species;polyploid;evolution
  禺毛茛Ranunculus cantoniensis(4x)复合体作
为一个分类单位,由Tamura(1978)提出,在日本涉
及到禺毛茛、卷喙毛茛R.silerifolius var.silerifo-
lius、茴茴蒜R.chinensis及扬子毛茛R.sieboldii等
4个种;复合体部分成员构成多倍体复合体的关系
则是 Okada(1984,1989)提出,Okada将R.sileri-
folius(2x)和R.chinensis(2x)人工杂交、加倍成种
间四倍体杂种,并经实验分析比较,认为接近天然的
R.cantoniensis(4x),故而推断禺毛茛是由卷喙毛茛
和茴茴蒜杂交而来;在中国大陆,则认为复合体的组
成是在日本所概括成员基础上加上长花毛茛R.
silerifolius var.dolicathus(2x),并通过孢粉学与
细胞学研究得出复合体部分成员构成多倍体复合体
的关系是长花毛茛和卷喙毛茛杂交形成禺毛茛而来
(聂谷华等,2007)。
复合体的近缘种主要有:棱喙毛茛R.trigonus、
毛茛R.japonicus、匍枝毛茛R.repens、铺散毛茛
R.diffusus、褐鞘毛茛 R.vaginatus、石龙芮 R.
sceleratus。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存在高频率
的多倍体现象,多倍体与低倍体在地理分布(生境)、
形态及生境等方面有明显不同。生物的这些差异可
反映其进化的时间历程。因此,研究生物类型的多
倍体形成及其与正常二倍体的差异,可追溯它们的
进化历程,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目前毛茛属植物
中,通过多倍性来研究物种进化表现鲜有报道。由
于中国大陆对禺毛茛复合体形成关系的研究是从形
态学、细胞学及孢粉学等方面开展的(廖亮等,1995;
聂谷华等,2007),而日本对此做了形态实验的研究
* 收稿日期:2012-03-19  修回日期:2012-06-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60008);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963255)[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0160008);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963255)]
作者简介:聂谷华(1968-),男,江西上高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系统与进化学研究工作,(E-mail)niegh1968@126.com。
(Tamura,1978;Okada,1984,1989)。因此本文选
择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作为研究对象。
1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材料是根据中国大陆对该复合体组成定
义所选取的,其中,禺毛茛、卷喙毛茛、长花毛茛、扬
子毛茛是作为复合体成员进行选取的,其它试材作
为该复合体的近缘种选取。实验材料产地、生境、株
高及凭证标本号见表1,凭证标本存于江西九江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JJTU)。
每个种选取10株,取其根尖用0.1%秋水仙素
溶液20℃预处理约2h,用卡诺氏液固定12h,
75%乙醇保存,用1mol/L盐酸在60℃下解离7~
10min,改良卡宝红染色压片,常规方法制片。每株
观察5个中期分裂相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2 实验结果
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的多倍化对其物种进
化的影响见图1。图1结果显示,禺毛茛复合体及
其近缘种中,除卷喙毛茛(2n=16=2x)和长花毛茛
(2n=16=2x)为正常的二倍体外,其它如禺毛茛
(2n=32=4x)、扬子毛茛(2n=48=6x、2n=64-1
=8x)、铺散毛茛(2n=32=4x)、褐鞘毛茛(2n=40
=5x)、石龙芮(2n=32=4x)及匍枝毛茛(2n=32=
4x)均为多倍体,有的是混倍体,如匍枝毛茛、扬子
毛茛、禺毛茛。
表1 实验材料采集地点
Table 1 The place of experiment samples colected
分类群
Taxa 2n
采集地
Provenance
生境
Habitat
株高 (cm)
Height
凭证标本
Voucher
禺毛茛R.cantoniensis DC. 32 广东广州 溪旁 40~50 Nie F6
扬子毛茛R.sieboldii Miq. 48 贵州贵阳 田沟旁 30~50 A132
64 贵州贵阳 旱地 >60 F133
长花毛茛R.silerifolius var.dolicathus L. 16 云南思茅 水田边 30~45 F50601
卷喙毛茛R.silerifolius var.silerifolius Levl. 16 贵州六盘水 稻田边 30~50 L890702
铺散毛茛R.diffusus DC. 32 云南昆明 湿润草丛 40~50 Fang0505122
褐鞘毛茛R.vaginatus Hand-Mazz  40 贵州六盘水 山坡草地 50~60 Fang0505121
石龙芮R.sceleratus L. 32 贵阳花溪 水田边 30~45 Fang0505126
匍枝毛茛R.repens L. 32 云南中甸 旱地 50~60 Nie F8
16 云南中甸 水沟旁 30~40 Nie F9
3 结论与讨论
3.1讨论
3.1.1形成新物种或新类型 多倍体在植物界很遍
普,Stebbins(1971)估计被子植物中多倍体频率为
30%~35%,Grant(1981)估计为47%。植物主要
是通过未减数配子融合、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及多
精受精等多倍化方式形成多倍体(陈之端,1998)。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变异的自然现象,也是促进植物
发生进化改变的重要力量,植物多倍化后能引起广
泛变异,扩大基因库并通过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甚至
通过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陈之端,1998;Bulin,
1994;Stephens,1951)。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各
有70%的种类在其进化史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
多倍化过程(Lewis,1980;Masterson,1994;吴云江
等,2001;王恒昌等,2004;杨俊宝等,2005;Wendel,
2000;陈建国等2010)。如本文中四倍体禺毛茛(2n
=32)由二倍体的长花毛茛(2n=16)与卷喙毛茛
(2n=16)通过未减数配子杂交的一次多倍化形成;
四倍体葡枝毛茛(2n=32)由二倍体葡枝毛茛(2n=
16)经染色体加倍一次多倍化形成;六倍体扬子毛茛
(2n=48)及八倍体扬子毛茛(2n=63=64-1)则是
由其二倍体经多次多倍化过程所形成(聂谷华等,
2007)。
3.1.2产生形态变异 野外调查中发现扬子毛茛和
匍枝毛茛的多倍体种(分别为8x、4x)比其相应的低
倍体(6x、2x)植株更高大、粗壮。主要是因为植物
多倍化后由于多个染色体组的累积效应使其形态上
发生多种变异,如植物生物量增大、器官体积增多、
花期延长以及实行无性生殖等(晏春耕,2007)。所
有这些特征为它适应多变的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也
就是说为它自身的生存和进化奠定了基础。
3.1.3扩大生态分布范围 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复
485 广 西 植 物                  32卷
图1 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中期染色体图
Fig.1 Photomicrograph of chromosome in complex R.cantoniensis and its alied species
合体中的长花毛茛目前我们仅在云南思茅发现,而
禺毛茛却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
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陕西等省
区。且两者的分布区相距较远。这可能由于竞争关
系所致,即多倍体在开始阶段要有特别适合的条件
才能留存和生存下来,但是一旦它们站住了脚,它们
比亲缘的二倍体具有更大的竞争和扩张能力,通过
直接的竞争或相互作用可能把二倍体排挤出去。这
5855期          聂谷华等: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多倍体分析
样,有可能是当时新形成的禺毛茛遇到了合适的生
存条件,凭借更大的竞争和扩张能力,通过直接的竞
争或相互作用,将二倍体长花毛茛排除出自己的分
布区。还有一种可能是由于第四纪冰期的作用,使
得长花毛茛得以在像思茅这样的避难所幸存下来,冰
期过后,因为较弱的适应和竞争能力使得后来的分布
区域也非常局限,相反,面临同样的环境巨变,禺毛茛
在冰期过后,凭着较强的适应和竞争能力,又逐渐扩
张其分布区域,导致形成现在两者分离的局面。
多倍体适应环境能力更强的现象在野外调查中
时有发现,如禺毛茛复合体成员及近缘种生活在潮
湿有水的环境中,随着倍性的增高杂草性更强,更能
忍受干旱环境。R.sieboldii(6x,8x)常分布到较干
旱的路旁、荒地和菜地等;当二倍体不在时,也可分
布到有水湿润的环境中;而二倍体只能分布到有水
湿润的环境,如各种水体边。二倍体中,R.trigonus
(2x)能分布到相对更原始的生境中,如山林溪流边,
也能分布到如水沟旁、水田边等受干扰大的次生环境
中,R.silerifolius(2x)和R.chinensis(2x)常见于次生
环境。当二倍体分布到同一生境中时,则采取生育
期错开的形式达到竞争平衡.禺毛茛复合体随着倍
性增加有向旱地扩展趋势,并更具侵入性。
3.1.4发生生理变化 植物在多倍化过程中,核基
因组被加倍了,而细胞质DNA的量并没有增加,因
此,核-质之间DNA量的比例发生了改变,进而引
起调控作用的紊乱或失调,尤其在异源多倍化过程
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组被组合到同一个核中,并处于
由单一亲本所提供的细胞质环境中,这样就必须在
新的基础上重建核-质之间的平衡关系,即进行基
因组重组,以提高相容性水平(陶抵辉,2010)。在多
倍化后迅速发生的重组过程使多倍化基因组在基因
结构和遗传特性等方面不是表现为祖先基因组特点
的简单相加,而是表现出许多非孟德尔式的遗传变
异(杨继,2001)。其结果为多倍体植物的适应进化
提供了一个遗传变异的源泉,使得多倍体物种更易
于适应多变的环境。植株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增
强,如蒸腾作用减弱,更能适应旱生的环境。如本文
中观察到的R.sieboldii(6x,8x)常分布到较干旱的
路旁、荒地和菜地等;而复合体中的二倍体只能分布
到有水湿润的环境,如各种水体边。
3.2结论
禺毛茛复合体及其近缘种主要通过多倍化的方
式形成新的物种或类群;从正常二倍体到多倍体的
进化过程中,它们的生态适应性(分布格局)、形态特
征及生理特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分布上:随着
倍性的增高对恶劣生境的忍受力更强,二倍体只能
分布到有水湿润的环境,如各种水体边;而多倍体则
分布到较干旱的路旁、荒地和菜地等;形态上:多倍
体种比其相应的低倍体的植株更高大、粗壮;生理
上:多倍体通过基因组重组提高相容性水平,使得植
株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增强。
参考文献:
陈之端.1998.植物系统发育学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Bulin.1994.Origin and evolution of animal hybrid species[J].
Tree,9:422-426
Chen JG(陈建国),Xu B(徐波),Li ZM(李志敏),et al.2010.
Karyological studies on two species of Compositae from the
Hengduan Mountains,SW China(横断山区两种菊科植物的核
型研究)[J].Guihaia(广西植物),30(1):51-54
Grant V.1981.Plant Speciation[M].2nd ed.USA:Columbia
Univ.Press:563
Lewis WH.1980.Polyploidy in Species Populations[M].New
York:Plenum Press:103-144
Liao L(廖亮),Xu LL(徐玲玲),Chen Y(陈晔)et al.1995.Studies
of karyotype of Ranunculus cantoniensis polyploidy complex and
its alied species(禺毛茛多倍体复合体及其近缘种核型研究)
[J].Acta Phytotax Sin(植物分类学报),33(3):230-239
Masterson J.1994.Stomatal size in fossilplants:evidence for
polyploidy in majortity of angiospers[J].Science,264:421-424
Nie GH(聂谷华),Liu ZJ(刘志金),Liao L(廖亮),et al.2007.
Formation of inter-specific relation in Ranunculus cantoniensis
and its complex(禺毛茛及其复合体种间亲缘关系形成研究)
[J].Guihaia(广西植物),27(6):832-835
Okada H.1984.Polyphyletic alopolyploid origin of Ranunculus
cantoniensis(4x)fromR.silerifolius(2x)×R.chinensis(2x)[J].
Pl Syst Evol,148:89-102
Okada H.1989.Cytogenetical changes of offsprings from the in-
duced tetraploid hybrid between Ranunculus silerifolius(2n=
16)and R.chinensis(2n=16)(Ranunculaceae)[J].PI Syst
Evol,167:129-136
Stephens SG.1951.Possible signifiance of duplication in evolution
[J].Adv Genel,4:247-265
Stebbins GL.1971.Chromosomal Evolution in Higher Plants
[M].London:Edward Arnold(Publishers)Ltd:15-60
Tamura M.1978.Ranunculus cantoniensis group in Japan[J].
Geobot,26:34-40
Tao DH(陶抵辉).2010.Studies and application on plant poly-
ploids(植物多倍体研究与应用)[J].Biotech Bull(生物技术通
报),38(7):22-27
Wang HC(王恒昌),Meng AP(孟爱平),Li JQ(李建强).2004.Cy-
tological studies of Plantago erosa var.fengdouensis,with special
(下转第709页Continue on page 709)
685 广 西 植 物                  32卷
3 结论与讨论
(1)罗汉果中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及无
机元素,徐位坤等(1986)用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野
生罗汉果和传统种薯栽培的罗汉果的蛋白质含量为
8.67%~13.35%。还对罗汉果水解产物中的氨基
酸种类以及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除色氨酸
未被测定外,罗汉果中含有18种或17种氨基酸,其
中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8种。徐位坤等(1980)的研
究表明,传统种薯栽培的罗汉果中含糖量均高,总糖
含量为25.17%~38.31%。孟夏林等(1989)对传
统种薯栽培罗汉果果实所含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
成熟果实中有24种无机元素(含有人体必需的16
种微量元素和广泛元素),K、Ca和Mg含量较高,尤
其是K,而对人体有害元素 As、Pb含量则很低,都
没有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标准。本
实验对组培苗鲜罗汉果与干罗汉果提取物的营养成
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组培苗罗汉果提取物中同样含
有很高的蛋白质、总糖、氨基酸及很高的P、K、Ca、
Mg和Na矿质元素,对组培苗罗汉果提取物的水解
产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以及各种氨基酸进行测定,除
未测到色氨酸,共测出18种氨基酸含量,与文献报
道基本一致。
(2)鲜罗汉果提取物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
别比干罗汉果提取物提高2.43%和4.15%,这可能
与干罗汉果经高温烘烤,使果实中蛋白质变性或不
易被提取浸出有直接关系。鲜罗汉果提取物的营养
成分略优于干罗汉果提取物。
(3)维生素E含量干罗汉果比鲜罗汉果高,两
者的差异是否与烘烤过程或与生长期有关,有待进
一步深入研究;鲜罗汉果提取物和干罗汉果提取物
都具有很高的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为鲜
罗汉果910U/g、干罗汉果688U/g,这也是罗汉果
具有很好抗氧化作用的原因。
参考文献:
周良才,张碧玉,覃良,等.1981.罗汉果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和利
用意见[J].广西植物,1(3):29
徐位坤,孟丽珊.1980.罗汉果糖分的分析[J].广西农业科
学,(3):29
孟夏林,周琦;容小邕.1989.罗汉果及其根的无机元素测定
分析[J].广西中医药,12(6):42
徐位坤,孟丽珊.1981.罗汉果营养成分测定[J].广西植物,1
(2):50
黄健君,钟仕强.1997.罗汉果一年生植株提前结实研究[J].
广西农业科学,(2):123-124
Lu AM(路安民),Zhang ZY(张志耘).1984.The genus siraitia
Merr.in China(中国罗汉果属植物)[J].Guihaia(广西植物),
4(1):27-33
Li F(李锋),Jiang HM(蒋汉明),Jiang XN(江新能).1990.A
study on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Luohanguo by seeds and
seedlings(罗汉果种子繁殖及其栽培研究)[J].Guihaia(广西
植物),10(3):261-267
Li DP(李典鹏),Zhang HR(张厚瑞).2000.Studies and uses of
Chinese medicine Luohanguo———a special local product of
Guangxi(广西特产植物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J].Guihaia
(广西植物),20:270-276
Xu LK(徐位坤),Meng LS(孟丽珊).1986.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roteins of Luohanguo(罗汉果蛋白质的含量测定)[J].
Guihaia(广西植物),6:295
Xu LK(徐位坤),Meng LS(孟丽珊).1985.Study on the compo-
sition of protein of wild Luohanguo(野生罗汉果蛋白质成分的
研究)[J].Guihaia(广西植物),5(2):
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
304-306
(上接第586页Continue from page 586)
 referenceto its polyploid origin(丰都车前的细胞学研究-兼论
它的多倍体起源)[J].Guihaia(广西植物),24(5):422-425
Wendel JF.2000.Genome evolution in polyploids[J].Plant Mol
Biol,42:225-249
Wu YJ(吴云江),Chen QF(陈庆富).2001.A cytological study
on meiosis of PMCs of diploid and tetraploid tartary buckwheat
(二倍体和四倍体栽培苦荞的细胞学比较研究)[J].Guihaia
(广西植物),21(4):341-346
Yan CG(晏春耕).2007.Polyploi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lants(植
物多倍体及其应用)[J].Bull Biol(生物学通报),42(4):14-18
Yang J(杨继).2001.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polyploid
genomes in plants(植物多倍体基因组形成与进化)[J].Acta
Phytotax Sin(植物分类学报),39(4):357-371
Yang JB(杨俊宝),Peng ZS(彭正松).2005.Epigenetic phenome-
na of plant polyploids(多倍体植物的表现遗传现象)[J].He-
reditas(遗传),27(2):335-342
9075期        何超文等:组培苗鲜罗汉果与干罗汉果营养成分的分析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