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peanut in Huang-Huai-Hai region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全 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年 11月 第 18卷 第 6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Nov. 2010, 18(6): 1233−1238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1B04)资助
** 通讯作者: 万书波(1962∼),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花生栽培生理研究。E-mail: wansb@saas.ac.cn
郭洪海(1962∼), 男, 研究员, 主要从事农业生态与 3S农业应用研究。E-mail: honghaig@sohu.com
收稿日期: 2010-01-26 接受日期: 2010-05-26
DOI: 10.3724/SP.J.1011.2010.01233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郭洪海 1 杨丽萍 1 李新华 1 杨 萍 1 万书波 2**
(1. 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济南 250100; 2.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济南 250100)
摘 要 为了引导和深化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提升花生产品质量, 基
于 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 对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花生生产技术先
进, 单产水平高, 出口基础好, 加工业已见雏形, 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稳定我国植
物油市场的重要区域; 受生态条件所致, 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是普通型花生, 属食用中蛋白、油用高脂肪品
质类型, 且油亚比值(O/L)普遍偏低, 黄曲霉毒素、丁酰肼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已成为花生出口的主要障碍; 在空
间分布上, 花生蛋白质含量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丘陵区高于平原区, 脂肪含量北高南低、丘陵区高于平原区,
O/L 比值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气候与土壤肥力条件是影响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及 O/L 比
值高低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
关键词 黄淮海 花生 产量 品质 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 S181; S5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0)06-1233-06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peanut in Huang-Huai-Hai region
GUO Hong-Hai1, YANG Li-Ping1, LI Xin-Hua1, YANG Ping1, WAN Shu-Bo2
(1. Shando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inan 250100, China;
2.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guide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peanut production in Huang-Huai-Hai region, and efficiently utilize the agricul-
tural resources,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peanut qual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peanut
in Huang-Huai-Hai region were studied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eanut cultiva-
tion technology is advanced in the region producing higher unit yield. Peanut export is developed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is forming.
Therefore, the region occupies a decisive position in peanut production in China, as an important pillar for stabilizing vegetable oil
market. Influenced by ecological conditions, the mainly planted cultivar type in the region is virginia type, whose protein content is
medium for edible cultivars, and fat content is higher for oil cultivars, with relatively low oleic acid/linoleic acid (O/L) ratio. Over-
proof contents of aflatoxin, daminozide and heavy metals in peanut are the main obstacles of peanut export in the reg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otein content characterizes higher in the east, south and hilly area, lower in the west, north, and plain area. The fat
content is higher in the north and hilly area, lower in the south and plain area, while O/L ratio presents increasing tendency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climate and soil fertility of the region are the domination factors affecting peanut fat and protein
contents, and O/L value ratio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eanut.
Key words Huang-Huai-Hai region, Peanut, Production, Quality, Spacial distribution
(Received Jan. 26, 2010; accepted May 26, 2010)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 种植
面积仅次于油菜。20世纪 90年代以来, 花生总产量
一直排名世界第一, 约占世界花生产量的 1/3 左右,
是我国为数不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出口创汇型
大宗农作物之一。全国花生种植主要集中在华北平
原、渤海湾沿岸地区、华南沿海及四川盆地等地区,
其中黄淮海区域花生播种面积及产量均约占全国总
量的 60%左右,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生态环
1234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第 18卷


境条件和栽培措施对花生产量与品质有明显影响[1],
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 土壤生态条件成为决定
花生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2], 品种和环境对花生
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作用显著, 且生态环境的作用大
于品种作用[3]。该区域不同省份的花生生产现状与
特征已有不少报道 [4−7], 而大尺度区域的花生生产
与品质特征研究目前鲜有报道, 尤其是花生品质状
况。有鉴于此, 本文从国家区域农产品发展总体战
略出发 , 探讨大尺度的区域花生生产和品质特征 ,
旨在为引导和深化花生生产的区域分工、高效合理
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花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花生
产品质量和确保国家油料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该区位于长城以南, 淮河以北, 西倚太行山、豫
西山地, 东邻黄海及渤海, 由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
冀鲁豫低洼平原、黄淮平原、鲁中南丘陵和胶东
丘陵 5 个自然生态区组成, 土地总面积 40.8 万 km2,
耕地 21 538.6×103 hm2, 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4.3%、
16.3%。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10 ℃
积温 3 600~4 800 ℃, 无霜期 170~200 d, 年降水量
500~950 mm, 旱、涝、碱、沙等为制约农业发展主
要限制因素。行政区划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
苏、安徽、北京和天津 5 省 2 市, 共 369 个县(市、
区), 2007年全区总人口 27 760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
的 23.0%。环渤海经济圈横跨其中, 处于东北亚经济
圈的重要地带, 是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 是我国重
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1.2 数据收集与土样采集
花生生产现状的数据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搜集
方法, 收集黄淮海区域 5 省 2 市花生生产信息资料
及所含 51个地市的 2006~2007年统计资料和其他相
关材料, 并采用常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气象数据
为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提供的该区 342 个
台站 1978~2007 年花生生育期日均值数据。黄淮海
区域土壤肥力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
究所。
2008 年 9 月在花生主产区典型地块设置 33 个
土样采集样点, 样地面积均在 0.067 hm2以上, 每个
样地随机设 5 个取样点, 用土铲取 0~20 cm 耕层土
壤, 并在相应取土点采集花生荚果, 将混合土样和
花生荚果分别放入自封袋内, 同时, 用手持 GPS 定
位, 记录经、纬度值。
1.3 测定方法
花生籽仁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 脂
肪含量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 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采
用气相色谱仪法测定, 均以占干物质重量的百分率
表示[8−9]。土壤 pH 测定用电极法(水︰土为 2.5︰1),
有机质测定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 速效磷测定
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 , 速效钾测定用醋
酸铵浸提−原子吸收比色法。
1.4 数据分析
在 Arcgis 9.2的 Geostatical Analyst模块下, 利
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对 2008年 342个台站的气象因
子指标进行空间插值, Extraction 命令提取采样点的
气象因子数据。根据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与
花生品质表现的耦合性, 选择 9 个生态因子(>15 ℃
活动积温、降雨量、日照时数、昼夜温差、土壤有
机质、土壤 pH、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黏
粒含量)建立花生主要品质指标空间分布趋势模型。
按照质量均匀一致的原则, 以 2 km×2 km栅格为单
元, 以 1978~2007 年 342 个台站花生生育期气象因
子指标日均值和土壤因子指标为背景数据源, 利用
Arcgis 9.2的 Raster Calculator命令, 求得每个单元
花生的主要品质指标值(仅耕地部分), 从而形成黄
淮海区域花生主要品质指标的空间分布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现状
2.1.1 种植规模与产量
黄淮海区域花生种植可追溯到 18 世纪末, 据
《中国之落花生》所述“中国花生之种植, 始于 1600
年左右, 起初仅限于南方闽粤诸省, 后渐移植于长
江一带, 其在北方则自 1800 年后栽培始盛”[10]。该
区内 369个县(市、区)均有花生种植, 近 5年, 花生
播种面积稳定在 2×106 hm2左右, 总产 8×106 t 以上,
分别占全国总量 58%和 62%。在全区大田作物中, 除
小麦、玉米外, 花生是第三大农作物。该区花生种
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胶东丘陵、鲁中南丘陵、鲁
西平原区, 河南省的豫东平原、北沿黄区域、豫南
淮河上游浅山丘陵盆地、豫西丘陵, 河北省的冀东、
冀中和冀南一带, 安徽省的淮北地区和江苏省的苏
北沿江高沙土地区。从表 1 可以看出黄淮海区域花
生种植规模与产量以山东、河南和河北为主, 约占
全区 90%。据 1995~2007 年黄淮海区域各市级统计
年鉴资料分析, 黄淮海区域花生播种面积、总产量
与全国花生播种面积、总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
0.985 3、0.948 2(P<0.05), 均显著相关。图 1反映了
黄淮海区域和全国的花生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 ,
由图 1 可知两者具有明显相似性, 表明黄淮海区域
花生种植规模与产量地位举足轻重, 是我国植物油
第 6期 郭洪海等: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1235


市场稳定的重要支柱, 而该区域花生生产的波动对
全国花生生产有重大影响。
2.1.2 生产技术与单产
长期以来, 黄淮海区域的山东、河南、河北等
省的科技工作者十分重视生产技术研究, 并在花生
高产栽培、旱薄地种植技术、平衡施肥技术、小麦
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技术、连作花生高产栽培技
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花生高产栽培和
连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报
道[11−13]世界上花生单产水平突破 7 500 kg·hm−2的
国家只有津巴布韦, 而我国山东省 20 世纪 70 年代
末春花生突破 7 500 kg·hm−2后, 到 90 年代麦套花
生和旱薄地春花生也相继突破了 7 500 kg·hm−2。研
究出的以耐重茬品种+合理耕作+病虫害防治+花生
连作专用肥为主体的连作障碍高产栽培综合配套技
术 , 使连作花生产量在较大面积上实现了 6 000
kg·hm−2。近年来, 该区在国内率先推广应用花生无
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优质栽培生产技术 ,
增加了花生质量的安全系数, 为确保该区出口花生
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区单产一直处于全国首位,
2007年区域平均单产达到 3 953 kg·hm−2, 其中山
东省为 4 223 kg·hm−2, 安徽省为 4 140 kg·hm−2, 河
南省为 3 873 kg·hm−2, 区域花生单产比全国平均高
650 kg·hm−2(表1)。世界上大面积花生种植单产最
高的国家是以色列, 常年单产 6 000 kg·hm−2左右,
其次为马来西亚, 常年单产 3 750 kg·hm−2, 约低于
黄淮海区域 200 kg·hm−2, 表明黄淮海区域花生单产
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黄淮海区域花生有 1/4 以
上分布在旱薄地上, 生育期内很少灌溉, 在这样的
生产条件下, 黄淮海区域花生单产取得如此高的水
平, 主要得益于育种成就和较高的农艺技术水平。
2.1.3 出口和加工业现状
黄淮海区域地处黄河中下游, 属暖温带季风气
候, 光照充足,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量集中, 生
产出的花生品质好, 色味佳,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
迎。除南美外, 该区花生几乎销往全球, 在东亚、东
南亚、欧洲、北美、大洋洲的近 100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比较稳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山东、河南、河
北 3省 2005~2007年年平均出口量 310×103 t, 约占
全国出口总量的 85%。但受各种因素影响, 近年来

表 1 黄淮海区域不同省份 2007年花生生产情况
Tab. 1 Peanut production in 2007 in Huang-Huai-Hai region
播种面积 Planting area 总产量 Total production 省(市)
Province (city) 面积 Area (×103 hm2) 比例 Percent (%) 产量 Production (×103 t) 比例 Percent (%)
单产
Unit yield
(kg·hm−2)
山东省 Shandong Province 866.58 42.54 3 659.48 45.45 4 222.90
河南省 Henan Province 694.64 34.10 2 690.30 33.41 3 872.91
河北省 Hebei Province 284.32 13.96 940.94 11.69 3 309.51
安徽省 Anhui Province 115.99 5.69 480.23 5.96 4 140.35
江苏省 Jiangsu Province 74.64 3.66 277.74 3.45 3 721.11
天津市 Tianjin City 0.80 0.04 3.00 0.04 3 750.00
北京市 Beijing City / /
合计 Total 2 036.97 100.00 8 051.69 100.00 3 952.78
包括山东省 137个县(市、区)、河南省 86个县(市、区)、河北省 88个县(市、区)、安徽省 24个县(市、区)、江苏省 26个县(市、区)、
北京市 2个县(区)、天津市 6个县(区)。Shandong Province involves 137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Henan Province involves 86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Hebei Province involves 88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Anhui Province involves 24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Jiangsu Province involves 26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Beijing City involves 2 counties (districts), Tianjin City involves 6 counties (districts).


图 1 1995~2007年黄淮海区域与全国花生面积(a)和总产量(b)相对于 1995年(100%)的变化情况
Fig. 1 Changes in planting area (a) and total production (b) of peanut in 1995~2007 relative to in 1995 (100%) in China and
Huang-Huai-Hai region
123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第 18卷


出现出口数量逐年下滑趋势。整体而言, 山东出口
位居第一, 占全国出口总额 80%以上, 具有压倒性
优势, 河北省的冀南地区和安徽省的皖北地区也具
有一定优势, 河南在出口方面与其产量地位不相称,
出口额不到全国份额 2%。该区花生加工业也已见雏
形, 山东省是我国最大的花生加工出口基地, 据统
计, 山东省的专业花生加工食品厂 20 余个, 生产线
30多条, 河南省日处理原料 200 t以上的企业 21家,
其中 600 t以上的企业 9家, 但相对于第一大花生出
口国的地位, 花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国
际水平。
2.2 黄淮海区域花生的品质特征
2.2.1 蛋白质与脂肪含量
受生态条件和不同类型花生特性所致, 黄淮海
区域花生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主要是普通型花生。从
表 2 可以看出, 黄淮海区域花生脂肪含量比较高, 平
均达到 517 g·kg−1以上, 远高于我国花生脂肪平均
值 506.2 g·kg−1的水平[12]。不同品质类型间差异不
大 , 相比较而言 , 中间型花生脂肪含量最高 , 依次
为中间型>龙生型>珍珠豆型>多粒型>普通型。随机
取样分析结果, 脂肪含量 463.1 g·kg−1, 最高可达
554.0 g·kg−1, 最低仅为 396.0 g·kg−1(表3)。
蛋白质含量在品质类型间差异比较大, 多粒型
最高 , 为 311.5 g·kg−1, 珍珠豆型次之 , 为 272.5
g·kg−1, 龙生型第 3, 为 265.9 g·kg−1, 普通型第 4,
为 255.4 g·kg−1, 中间型最低, 为 253.6 g·kg−1(表
2)。随机取样分析结果, 黄淮海区域花生平均蛋白质
含量 247.7 g·kg−1, 最高可达 290.0 g·kg−1, 最低仅
为 203.0 g·kg−1(表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行业标准食用花生(NY/T1067—2006)》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油用花生 (NY/T1068—
2006)》标准, 该区属食用中蛋白、油用高脂肪花生
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花生蛋白质含量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丘陵区高平原区低, 脂肪含量北高南低、
丘陵区高平原区低(图 2a, b)的趋势。
2.2.2 脂肪酸含量
黄淮海区域花生主产区典型地块花生脂肪酸含量
调查结果(表 3)表明, 亚油酸含量达 400 g·kg−1以上的
油用型花生样本仅有 5个, 占 15.2%; 亚油酸含量 350
g·kg−1以下食用型花生样本也仅有 9 个, 占 27.3%,
亚油酸含量 350~400 g·kg−1有 19个, 占 57.5%。显然,
该区大部分花生为食用、油用过渡型花生。

表 2 黄淮海区域不同类型花生种质资源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
Tab. 2 Crude fat and protein contents of different types peanut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uang-Huai-Hai region g·kg−1
脂肪 Fat content 蛋白质 Protein content
品种类型
Variety type
样品个数
Sample
number
平均值
Average
value
最大值
Maximum
value
最小值
Minimum
value
样品个数
Sample
number
平均值
Average
value
最大值
Maximum
value
最小值
Minimum
value
多粒型 Valencia type 39 521.3 564.3 430.0 9 311.5 338.4 241.7
龙生型 Peruvian type 51 532.2 582.0 460.8 17 265.9 302.7 199.8
普通型 Virginia type 624 516.9 595.8 257.4 148 255.4 308.7 200.0
珍珠豆类型 Spanish type 66 526.3 611.6 473.0 21 272.5 333.2 230.1
中间型 Medium type 15 534.7 591.2 486.1 15 253.6 280.3 202.0
参考文献[14]和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主编《中国花生品种资源目录》The data come form reference [14] and “Catalogue of variety resource of
peanut in China” edited by Shandong Institute of Peanut.


图 2 黄淮海区域花生蛋白质(a)、脂肪含量(b)及油酸/亚油酸(O/L)比值(c)分布图
Fig. 2 Distribution map of peanut protein (a), fat (b) contents and oleic acid/linoleic acid ratio (O/L) (c)
in Huang-Huai-Hai region
第 6期 郭洪海等: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特征的研究 1237


表 3 黄淮海区域不同花生主要品质指标状况
Tab. 3 Main quality indexes of peanut planted in different
zones of Huang-Huai-Hai region
种植区位置
Location of
planting zone
品质指标
Quality index
经度
Longi-
tude
纬度
Lati-
tude
蛋白质
Protein
(g·kg−1)
脂肪
Fat
(g·kg−1)
油酸
Oleic
acid
(g·kg−1)
亚油酸
Linoleic
acid
(g·kg−1)



O/L
氨基酸
Amiao
acid
(g·kg−1)
113.27 35.11 203.0 554.0 390.0 399.0 0.98 199.0
114.00 33.92 252.0 447.0 374.0 387.0 0.97 239.0
114.06 35.21 252.0 478.0 389.0 392.0 0.99 240.0
114.40 34.68 287.0 476.0 400.0 394.0 1.02 278.0
114.66 37.34 289.0 460.0 365.0 381.0 0.96 267.0
114.67 35.80 247.0 454.0 470.0 322.0 1.46 241.0
114.85 33.63 270.0 429.0 404.0 372.0 1.09 258.0
114.88 35.81 255.0 417.0 393.0 388.0 1.01 242.0
115.00 34.88 226.0 477.0 423.0 362.0 1.17 223.0
115.05 37.24 212.0 516.0 386.0 393.0 0.98 206.0
115.22 35.13 242.0 477.0 417.0 372.0 1.12 218.0
115.28 36.23 241.0 439.0 414.0 361.0 1.15 231.0
115.59 39.01 221.0 471.0 460.0 325.0 1.42 207.0
115.70 38.06 272.0 436.0 367.0 408.0 0.90 262.0
115.88 39.31 240.0 470.0 385.0 401.0 0.96 228.0
115.96 36.63 237.0 453.0 378.0 408.0 0.93 228.0
116.16 39.39 282.0 442.0 370.0 386.0 0.96 277.0
116.33 37.03 221.0 504.0 381.0 396.0 0.96 214.0
116.46 38.18 279.0 448.0 387.0 403.0 0.96 254.0
116.52 39.40 232.0 466.0 382.0 399.0 0.96 219.0
116.89 38.62 239.0 483.0 403.0 338.0 1.19 229.0
117.53 33.53 290.0 434.0 386.0 359.0 1.08 281.0
117.62 35.80 249.0 480.0 450.0 339.0 1.33 242.0
117.68 37.18 230.0 481.0 403.0 380.0 1.06 228.0
118.05 36.10 257.0 488.0 520.0 276.0 1.88 252.0
118.79 33.73 218.0 396.0 381.0 359.0 1.06 213.0
118.81 35.42 226.0 443.0 381.0 375.0 1.02 219.0
118.83 35.33 229.0 439.0 377.0 402.0 0.94 223.0
119.02 33.56 272.0 475.0 435.0 338.0 1.29 256.0
119.54 35.80 252.0 476.0 484.0 310.0 1.56 247.0
119.57 35.66 251.0 462.0 424.0 370.0 1.15 235.0
119.94 35.88 256.0 434.0 511.0 293.0 1.74 252.0
120.78 37.54 248.0 454.0 506.0 300.0 1.69 241.0
平均值
Average value
247.7 463.1 413.7 364.9 1.15 238.0
最大值
Max. value
290.0 554.0 520.0 408.0 1.88 281.0
最小值
Min. value
203.0 396.0 365.0 276.0 0.90 199.0

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决定了油酸/亚油酸(O/L)
比值的大小; O/L 比值决定了花生及其制品的稳定
性。比值越大, 花生及其制品的稳定性越好, 在国际
市场上越受欢迎, 市场竞争力越强, 反之, 则越差。
由表 3可见, 该区平均O/L比值为 1.15, 最高为 1.88,
最低为 0.90。其中, O/L 比值大于 1.4 的花生样本 6
个, 占 18.2%; 比值 1.2~1.4的 2个样本, 占 6.1%; 比
值 1.1~1.2的 5个品种, 占 15.2%; 比值 1.0~1.1的 7
个品种, 占 21.2%; 比值小于 1.0 的 13 个品种, 占
39.4%。花生 O/L比值大部分在 1.2以下, 约占 75.7%
左右, 而 O/L比值大于 1.2的占 24.3%左右, 说明该
区花生 O/L 比值普遍偏低, 出口品质优的花生品种
相对较少。由图 2c 可看出, 黄淮海区域花生的 O/L
比值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 也就是
说山东丘陵区花生 O/L 比值高于西部平原花生的
O/L比值。
2.2.3 黄曲霉与丁酰肼及重金属含量
随着国际花生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各进口国
对进口花生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欧盟规
定人类直接食用或直接用做食品原料的花生, 黄曲
霉毒素 B1 限量为 2 μg·kg−1, 黄曲霉毒素总限量
(B1+B2+G1+G2 )为 4 μg·kg−1。自 1999 年以来, 黄
淮海区域山东、河南、河北 3 个花生生产大省每年
均有一定比例出口欧盟的花生被检出黄曲霉毒素含
量超标。尽管一直采取措施降低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从目前效果看, 虽有成效, 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因此,
黄曲霉毒素问题仍是目前黄淮海地区花生出口的主
要障碍。1995年日本在对山东出口花生抽样进行丁
酰肼检查时发现超标批次, 从而将丁酰肼纳入命令
检查。随后山东采取了一些措施, 并取得了明显效
果。1997 年以后基本再未发生超标批次。但 2002 年
以来, 山东、河南等省份丁酰肼超标的批次突然增
多, 超标比例为 3.3%, 而且有超过 5%的趋势(一旦
超过 5%, 日本将停止从相关省份进口花生)。澳大
利亚除正常的要求外, 对重金属镉的限量提出更高
要求, 具体为进口花生镉含量不超过 0.05 mg·kg−1,
目前已成为我国出口澳大利亚花生的一个主要障碍。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农业产
业化的发展, 花生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生产者、
加工者、经销者、消费者等各方面利益, 因此愈来
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技
术先进 , 单产水平高 , 出口基础好 , 加工业已见雏
形, 其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稳定我国植物油市场的重要支柱。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区域分布广, 不同花生种
植区域生态条件的地域组合差异较大, 加上各地社
会经济条件的异同, 花生品质区域差异性十分明显,
蛋白质含量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丘陵高于平
原, 这与该区域花生生育期日照时数和气温分布一
致, 通过对全国 120 余个花生种植代表点气候因子
与品质的通径分析表明, 日照时数对花生蛋白质含
量表现为直接效应[15], 温度是影响蛋白质的主导因
子, 蛋白质积累与其呈显著正相关, 随着气温的升
高, 蛋白质含量增加[16]。黄淮海区域花生脂肪含量
123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第 18卷


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且山区高于平原, 与该区域花
生生育期日照时数和>15 ℃积温分布一致; 花生脂
肪含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 并且光照时数是
影响脂肪含量的主导因子[17]; 生育期>15 ℃积温对
花生脂肪含量有直接影响, 且影响效应为正, 同时
间接影响也为正[15]。花生 O/L比值由西向东、由北
向南逐渐增高, 与花生生育期昼夜温差和日照时数
分布趋势相反, 昼夜温差对 O/L 比值的直接影响为
负, 且直接通径系数在气候因子和土壤肥力因子中
的绝对排序最大, 昼夜温差是影响花生 O/L 比值的
主导因子, 同时间接影响也为负[15]。但有关光周期
影响花生品质方面的研究发现, 与正常光照时间 12 h
相比, 花生 O/L 比值并不因光照长短而变化[18]。同
时花生 O/L 比值与土壤黏粒含量的空间分布趋势恰
恰相反, 这是因为一般种植在砂土上的花生油亚比
最高, 黏土上的次之, 壤土上的最低[19]。另据统计分
析, 花生主产区典型地块土壤全氮含量与花生蛋白
质含量关系密切(r=0.321 3, n=33), 花生脂肪含量和
O/L 比值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著相关(r=0.445 2,
n=33)。该区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低分布趋势与花生蛋
白质、脂肪含量和 O/L 比值分布比较一致。据有关
肥料试验结果, 随着钾肥施用量增加, 花生脂肪、
O/L 比值有增加趋势, 施钾过多会明显降低脂肪含
量[20]。在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 圈肥与无
机肥配施能提高小麦和花生脂肪含量[21]。但在该区
南部淮河流域土壤速效钾与花生脂肪含量分布趋势
相反, 这可能与本文采纳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
究所提供土壤肥力指标数据较旧有关(20 世纪末更
新)。实际上, 近 10年来淮河流域耕层土壤速效钾含
量已发生明显变化, 速效钾含量普遍下降。因此, 适
量增施钾肥, 能够提高花生品质[22]。总之, 黄淮海区
域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及 O/L 比值的高低及空间
分布, 不但与气候因子密切相关, 而且与土壤肥力
因子相关。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人口刚性增长和资源
限制, 黄淮海花生产区间不平衡、用途与专用优质
品种、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以及国内与国外两个市
场等矛盾愈加突出[23], 尤其是各花生进口国对进口
花生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加严了农药
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安全卫生项目的限量[24]。
这些矛盾并不是完全通过育种突破或栽培技术创新
就能够解决的, 还涉及到不同区域环境与生物的关
系, 需在一个统一体内加以统筹解决。因此, 黄淮海
区域应以花生优质、高效、专用为核心, 合理配置
区内资源, 强化空间发展秩序,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构筑山东丘陵高蛋白出口加工花生区和黄淮海冲积
平原高油油用花生区, 铸造“食用油脂源、植物蛋
白源、加工原料源、出口创汇源、农田生物互补源”,
促进我国专用优质花生生产与加工空间格局的形成,
推动国家油脂安全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万书波. 花生品质学[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2] 邱庆树, 李正超, 申馥玉, 等. 影响花生籽仁品质的几个因
素[J]. 作物杂志, 1998(2): 39
[3] 王才斌, 刘云峰, 吴正锋, 等. 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品质
差异及稳定性研究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8, 16(5):
1138−1142
[4] 王才斌 , 万书波 , 郑亚萍 , 等 . 山东花生生产当前主要问
题、成因及发展对策[J]. 花生学报, 2006, 35(1): 25−28
[5] 程增书, 李玉荣, 徐桂真, 等. 河北省花生生产、科研现状
与产业化发展对策[J]. 花生学报, 2003, 32(增刊): 60−63
[6] 陈翠霞 , 荆建国 , 赵平 . 河南省花生生产与科技发展方向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18(2): 94−95
[7] 吴奇志 , 周可金 . 安徽花生生产现状及竞争力分析[J]. 安
徽农业科学, 2005, 33(1): 164−165
[8] 何照范. 粮油籽粒品质及其分析技术[M]. 北京: 农业出版
社, 1997: 68−91
[9]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
析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35−124
[10] 万书波 . 中国花生栽培学 [M]. 上海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2003
[11] 万书波, 王才斌, 姜天新. 找出差距、发挥优势、进一步提
高山东花生的竞争力[J]. 花生学报, 2006, 35(2): 1−5
[12] 单世华, 万书波, 邱庆树, 等. 我国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
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 2007(6): 40−42
[13] 孙春梅, 李绍伟, 任丽, 等. 花生品种品质分析及品质育种
方向[J].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11): 2005−2006
[14] 封海胜, 栾文祺. 中国花生品种志[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7
[15] 郭洪海, 杨丽萍, 李新华, 等. 中国花生品质区划研究——
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 12(2):
28−32
[16] 甄志高, 王晓林, 段莹, 等. 气象条件对花生蛋白质和脂肪
含量的影响[J]. 花生学报, 2004, 33(3): 22−24
[17] 史可琳 , 薛晓萍 , 宋景义 , 等 . 花生品质气象条件初探[J].
花生科技, 1994(1): 5−7
[18] Dwivedi S L, Nigam S N. Photoperiod effects on seed quality
traits in peanut[J]. Crop Science, 2000, 40(5): 1223−1227
[19] 张吉民, 苗华荣, 吴兰荣, 等. 不同类型土壤和肥料对花生
品质性状的影响[J]. 花生学报, 2003, 32(增刊): 372−374
[20] 陶其骧, 刘光荣, 李祖章, 等. 红壤旱地的钾、钼营养对花
生产量与品质影响的探讨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17(2): 149−154
[21] 成波, 王才斌, 孙秀山, 等. 施肥对小麦花生两熟制作物产
量和品质的影响[J]. 花生科技, 1999(3): 26−27
[22] 苏建平, 邹忠, 丁峰, 等. 江苏如皋农田土壤速效钾时空变
化与平衡施肥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05(2): 87−90
[23] 万书波 . 我国花生产业面临的机遇与科技发展战略[J]. 中
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 11(1): 7−12
[24] 段淑芬 , 胡文广 , 戴良香 . 花生黄曲霉毒素国家标准与绿
色贸易壁垒[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6):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