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茄科植物古汉名训诂



全 文 :第 36 卷 第 4 期
2008 年 7 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 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 .36 No.4
J uly.2008
  文章编号:1000-2367(2008)04-0128-04
茄科植物古汉名训诂
王凤产a ,刘素婷b ,高明乾c
(河南师范大学 a.学报编辑部;b.新联学院 c.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采用训诂学与现代植物学相结合的方法 ,将收集到的白英 、枸杞 、曼陀罗 、青杞 、天仙子 、龙葵 、酸浆 、苦
蘵 、刺天茄 、红丝线等 10 种茄科植物古汉名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茄科植物;古汉名;训诂
中图分类号:Q949.777.7             文献标识码:A
茄科植物是经济价值最大的植物类群之一 ,在中国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由于古代典籍中对
植物形态习性的描述比较粗糙 ,且未标注学名 ,加之各地方言称呼不一 ,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皆有 ,影响了古
典植物学文化的传承与利用[ 1-3] .本文采用训诂学与现代植物学相结合的方法 ,将收集到的 10种茄科植物
古汉名进行了考证 ,在拯救 、继承与弘扬古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现分述于下.
1 谷 菜
谷菜为茄科茄属植物白英(Solanum ly ratum Thunb.)的别称 ,古代又称苻 、鬼目 、白草 、排风 、白幕 、排
风子 、望冬红 、酸尖菜 、天灯笼 、和尚头草等.《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草部上品记载:“白英 ,味甘
寒.……一名谷菜 ,生山谷.《尔雅》云:苻 ,鬼目.郭璞注云:今江东有鬼目草 ,茎似葛 ,叶圆而毛 ,子如耳珰也 ,
赤色丛生.《唐本草》注云 ,白英 ,此鬼目草也.”[ 4] 《证类本草》卷 6 :“白英 ,味甘寒 ,无毒.……一名谷菜 ,一名
白草.生益州山谷 ,春采叶 ,夏采茎 ,秋采花 ,冬采根.”[ 5] 《本草纲目》卷 18 :“白英 , 《本经》上品.校正并入《别
录》鬼目.[释名]谷菜 、白草 、白幕 、排风 ,子名鬼目.[时珍曰]白英谓其花色 ,谷菜象其叶文 ,排风言其功用 ,鬼
目象其子形.”[ 6] 《植物名实图考》卷 22白英:“白英 ,《本经》上品.《尔雅》 :苻 ,鬼目 ,即此.一名排风子 ,《吴志》
曰鬼目菜 ,《齐民要术》误以为岭南鬼目果 ,湖南谓之望冬红.……雩娄农云:白英有毛而酸 ,贫者食之 ,滇人呼
为酸尖菜.”[ 7] 又《本草纲目拾遗》卷 7白毛藤:“白毛藤亦名天灯笼 ,又名和尚头草.白毛藤生人家墙壁上 ,茎 、
叶皆有白毛 ,八 、九月开花藕合色 ,结子生青熟红 ,鸟雀喜食之.《百草镜》白毛藤多生人家园圃中墙壁上 ,春生
冬槁 ,结子小如豆而软 ,红如珊瑚 ,霜后叶枯 ,惟赤子累累 ,缀悬墙壁上 ,俗呼毛藤果.采其藤干之浸酒 ,云可除
骨节风湿痛.”[ 8] 据考证 ,此处的白毛藤亦即现代植物学上茄科茄属植物白英.
2 枸 檵
枸檵即今之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Lycium chinese M ill.),古代又称杞 、苦杞 、地骨 、枸忌 、地辅 、象柴 、纯
卢 、仙人杖 、西王母杖 、天精 、却老 、甜菜 、苟忌 、羊乳 、却暑 、地仙苗 、地节 、地仙 、托卢 、甜菜子 、地筋 、家菜 、家
柴 、枸棘等.《诗经·小雅 ·四牡》篇有“翩翩者鵻 ,载飞载止 ,集于苞杞”之句.吴 ·陆玑《陆氏诗疏广要》卷上
“集于苞杞”篇云:“杞 ,其树如樗 ,一名苦杞 ,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 ,其茎似莓 ,子秋熟正赤.茎叶及子 ,服
收稿日期:2008-01-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864);国务院《中华大典·生物典·植物分典》重大文化出版工程和国家“十一五”文
化发展纲要重要项目;河南师范大学新引进博士 、硕士科研启动项目
作者简介:王凤产(1974-), 男 ,河南滑县人 , 河南师范大学编辑 ,主要从事动植物古汉名训诂研究.
通讯作者:高明乾(1939-), 男 ,河南偃师人 ,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动植物古汉名训诂研究.
DOI :10.16366/j.cnki .1000-2367.2008.04.023
之轻身益气.《尔雅》 :杞 ,枸檵.郭 、郑注俱云枸杞也.” [ 9]另《诗经·小雅 ·湛露》篇有“湛湛露斯 ,在彼杞棘”之
句 , 《诗经 ·小雅 ·四月》篇有“山有蕨薇 ,阴有杞桋”之句.以上句中的“杞”与“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 、“南山有
杞 ,北山有李”句中的“杞”同物 ,均为枸杞.[ 10] 枸杞之名始见于《本草经》 ,其木部上品记载:“枸杞 ,味苦寒.
…….一名杞根 ,一名地骨 ,一名枸忌 ,一名地辅.生平泽.” [ 4] 又晋·葛洪《抱朴子内外篇》内篇卷 2 载有:“象
柴一名纯卢是也 ,或名仙人杖 ,或云西王母杖 ,或名天精 ,或名却老 ,或名地骨 ,或名枸杞也.” [ 9] 《图经》曰(原
书佚 ,转引自《证类本草》卷 12):“枸杞生常山平泽及丘陵阪岸 ,今处处有之.春生苗 ,叶如石榴叶而软薄 ,堪
食 ,俗呼为甜菜.其茎干髙三五尺 ,作丛 ,六月七月生小红紫花 ,随便结红实 ,形微长如枣核 ,其根名地骨 ,春夏
采叶 ,秋采茎实 ,冬采根.”[ 5] 另外 , 《新修本草》中有苟忌之名 ,其木部上品卷 12 记载:“枸杞 ,味苦寒 , …….
一名杞根 ,一名地骨 ,一名苟忌 ,一名地辅 ,一名羊乳 ,一名却暑 ,一名仙人杖 ,一名西王母杖.生常山平泽又诸
丘陵阪山岸上 ,冬采根 ,春夏采叶 ,秋采实 ,阴干.”[ 11] 《救荒本草》卷 6 记载:“枸杞 ,一名杞根 ,一名枸忌 ,一名
地辅 ,一名羊乳 ,一名却暑 ,一名仙人杖 ,一名西王母杖 ,一名地仙苗 ,一名托卢 ,或名天精 ,或名却老 ,一名枸
檵 ,一名苦杞 ,俗呼为甜菜子 ,根名地骨.生常山平泽 ,今处处有之.”[ 12] 《本草纲目》卷 36 记载:“枸杞 ,地骨
皮 , 《本经》上品.[释名]枸檵 ,枸忌 ,枸棘 ,苦杞 ,甜菜 ,天精 ,地骨 ,地节 ,地仙 ,却老 ,羊乳 ,仙人杖 ,西王母杖.
时珍曰 ,枸杞二树名 ,此物棘如枸之刺 ,茎如杞之条 ,故兼名之.道书言 ,千载枸杞 ,其形如犬 ,故得枸名 ,未审
然否.”[ 6] 《天中记》中有家柴之名.《广雅》中有地筋之称.
3 龙蛋草
龙蛋草即今之茄科曼陀罗属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又称鬼核桃 、狗核桃 、闹羊花 、风茄
儿 、山茄子 、闷陀罗 、颠茄 、恶客等.《滇南本草》载有“曼陀罗 ,别名狗核桃 、鬼核桃 、闹羊花.曼陀罗 ,形绿茎碧
叶 ,高三尺 ,开白花六瓣 ,状如牵牛花而朝开夜合 ,结实圆而有丁拐 ,中有小子.花 、子 ,气味辛 ,温 ,有毒…
…” [ 13] 《滇南本草》清朝昆明务本堂刻本记载:“龙蛋草 ,俗名鬼核桃 ,入口伤人.生山中有水处.尖叶 ,叶上有
刺 ,一本数枝 ,子黑色.味苦.有毒.”[ 13] 《本草纲目》卷 17:“曼陀罗花 , [释名]风茄儿 ,山茄子.时珍曰 ,曼陀罗
生北土 ,人家亦栽之 ,春生夏长 ,独茎直上 ,髙四五尺 ,生不旁引 ,绿茎碧叶 ,叶如茄叶 ,八月开白花 ,凡六瓣壮
如牵牛花而大 ,攒花中折骈叶外包而朝开夜合 ,结实圆而有丁拐中有小子 ,八月采花九月采实.” [ 6] 《粤西丛
载》卷 21记载:“闷陀罗 ,予官农部河南司时 ,曹长武陵龙君善 ,偶一日 ,曹事毕 ,遣吏承印还寓.吏途遇一人 ,
云 ,当赴曹投牒者 ,引去他处饮以酒 ,吏即昏迷若寐.及觉 ,印为盗去矣.数日 ,捕得盗者 ,予偕往讯之.对云 ,用
风茄为末投酒中 ,饮之 ,即睡去 ,须酒气尽乃寤.问从何得之 ,云 ,此广西产 ,市之棊盘街 ,鬻杂药者 ,今土人谓
之颠茄 ,风犹颠也 ,一名闷陀罗.按本草 ,佛说法时 ,天雨曼陀罗花 ,云即此.”[ 9] 又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上:
“昔张敏叔有十客图 ,忘其名 ,予长兄伯声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 , ……曼陀罗为恶客.” [ 9]
4 蜀羊泉
蜀羊泉为茄科茄属植物青杞(Solanum septem lobum Bunge),古代又称羊泉 、羊饴 、漆姑 、羕泉等.《证类
本草》卷 9蜀羊泉:“蜀羊泉 ,味苦寒 ,无毒.……一名羊泉 ,一名羊饴.生蜀郡川谷.唐本注云 ,此草俗名漆姑 ,
叶似菊 ,花紫色 ,子似枸杞子 ,根如远志无心有糁…….”[ 5] 《救荒本草》卷 1 青杞:“青杞 ,本草名蜀羊泉 ,一名
羕泉 ,一名羊饴 ,俗名漆姑.生蜀郡山谷及所在平泽皆有之.今祥符县西田野中亦有 ,苗高二尺余 ,叶似菊叶稍
长 ,花开紫色 ,子类枸杞子 ,生青熟红 ,根似远志 ,无心有糁 ,味苦 ,性微寒 ,无毒.”[ 12] 《本草纲目》卷 16 蜀羊
泉:“蜀羊泉 , 《本经》中品.[释名]羊泉 、羊饴 、漆姑草.时珍曰 ,诸名莫解 ,能治漆疮故曰漆姑.”[ 6] 《植物名实图
考》卷 11蜀羊泉:“蜀羊泉 ,《本经》中品.《救荒本草》谓之青杞 ,叶可炒食 ,今从之.” [ 7] 蜀羊泉始载于《神农本
草经》 ,经考证 ,其原植物当是现今的欧白英(S.dulcamara L.).始自唐代《新修本草》至清代《植物名实图
考》等古本草(《本草纲目》例外)中描述的蜀羊泉原植物是现今的青杞(S.septem lobum Bunge).
5 莨 菪
莨菪即茄科天仙子属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 L.),古代又称莨荡 、横唐 、行唐 、狼蓎等.《本草经》草部
129第 4 期                王凤产等:茄科植物古汉名训诂
下品记载:“莨荡子 ,味苦寒.……一名横唐.生川谷.《名医》曰:一名行唐 ,生海滨及壅州 ,五月采子.”[ 4] 又《普
济方》卷426 :“莨菪 ,一名横唐 、行唐 ,全方家多作狼蓎 、天仙子.”[ 5] 《本草品汇精要》卷 13亦云:“莨菪[名]横
唐 、行唐 、天仙子 、狼蓎.”[ 14] 《本草纲目》卷 17 莨菪:“莨菪 ,音浪荡 , 《本经》下品.[释名] 天仙子 、横唐 、行
唐.”[ 6] 《陕西通志》卷 43 :“莨菪子 ,生雍州 ,五月采子.叶似菘蓝 ,茎叶皆有细毛 ,花白色 ,子殻作罂状.一名
天仙子 ,四月开花 ,紫色 ,出宜川.”[ 9] 《植物名实图考》卷 24莨菪:“莨菪 ,《本经》下品.一名天仙子.”[ 7]
6 苦 葵
苦葵为茄科茄属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的别称 ,古代又称救儿草 、后红子 、苦菜 、天天茄 、天茄
子 、水茄 、老鸦眼睛草 、老鸦酸浆草 、天泡草 、天泡果 、天茄苗儿等.《唐本草》(原书佚 ,转引自《证类本草》卷
26)云:“龙葵即关河间谓之苦菜者 ,叶圆 ,花白 ,子若牛李子 ,生青熟黑但堪食…….”[ 5] 《图经》曰:“龙葵 ,所在
有之 ,今近处亦稀 ,惟北方有之 ,北人谓之苦葵 ,叶圆似排风而无毛 ,花白 ,实若牛李子 ,生青熟黑亦似排风
子…….”又《滇南本草》天天茄:“天天茄 ,一名救儿草.性大寒 ,味苦.今滇中多有.昔张真人至南海 ,得异传 ,
带来滇中 ,一名后红子.”[ 5] 《救荒本草》天茄苗儿:“天茄苗儿 ,生田野中 ,苗高二尺许 ,茎有线楞.叶似姑娘草
叶而大 ,又似和尚菜叶却小.开五瓣小白花.结子似野葡萄大 ,紫黑色 ,味甜 ,采嫩叶炒熟 ,水浸去邪味 ,淘净 ,
油盐调食.”[ 12] 《本草纲目》卷 16龙葵:“[释名] 苦葵 、苦菜 、天茄子 、水茄 、天泡草 、老鸦酸浆草 、老鸦眼睛草.
[时珍曰]龙葵 ,言其性滑如葵也.苦以菜味名 ,茄以叶形名 ,天泡 、老鸦眼睛皆以子形名也.”[ 6] 《植物名实图
考》卷 14龙葵:“龙葵 , 《唐本草》始著录 ,李时珍以为《图经》老鸦眼睛草.俚医亦曰天泡果 ,其赤者为龙珠 ,处
处有之.”[ 7]
7 寒 浆
寒浆即今之茄科酸浆属植物酸浆(Physalis alkekengi L .),古代又称酸酱 、醋浆 、葴 、苦葴 、苦耽 、灯笼
草 、姑娘菜 、王母珠 、皮弁草 、九古牛 、洛神珠 、酸浆草 、金灯草 、灯笼儿 、挂金灯 、红姑娘 、天泡草 、红娘子等.《本
草经》草部中品记载:“酸酱 ,味酸平.主治热烦满 ,定志益气 , 利水道 ,产难 ,吞其实立产.一名醋酱.生川
泽.”[ 4] 《救荒本草》卷 4 姑娘菜:“姑娘菜 ,俗名灯笼儿 ,又名挂金灯.《本草》名酸浆 ,一名醋浆.生荆楚川泽及
人家田园中 ,今处处有之.苗髙一尺余 ,苗似水莨而小 ,叶似天茄儿叶窄小 ,又似人苋叶颇大而尖.开白花 ,结
房如囊似野西瓜 ,蒴形 ,如撮口布袋 ,又类灯笼样 ,囊中有实 ,如樱桃大 ,赤黄色 ,味酸 ,性平寒 ,无毒 ,叶味微
苦.”[ 12] 《本草纲目》卷 16酸浆:“酸浆 ,《本经》中品.校正菜部苦耽 ,草部酸浆 ,灯笼草俱并为一.[释名]醋浆 、
苦葴 、苦耽 、灯笼草 、皮弁草 、天泡草 、王母珠 、洛神珠 、小者名苦蘵.[藏器曰] 《尔雅》葴 ,寒浆也.郭璞注云 ,即
今酸浆 ,江东人呼为苦葴 ,小者为苦蘵 ,亦呼为小苦耽.崔豹古今注云 ,蘵一名蘵子 ,实形如皮弁 ,其子圆如珠.
[时珍曰]酸浆以子之味名也 ,苦葴 、苦耽以苗之味名也 ,灯笼 、皮弁以角之形名也 ,王母 、洛神珠以子之形名
也.按杨慎巵言云 , 《本草》灯笼草 、苦耽 、酸浆皆一物也.修《本草》者非一时一人 ,故重复耳.” [ 6] 《畿辅通志》卷
56 :“洛神珠 ,一名酸浆草 ,俗呼红姑娘.” [ 9]又《植物名实图考》卷 11 酸浆亦云:“酸浆 , 《本经》中品.《尔雅》:
葴 ,寒浆.注:今之酸浆草.《梦溪笔谈》以为即苦耽 ,今之灯笼草也 ,北地谓之红姑娘.《救荒本草》谓之姑娘菜 ,
叶子可食.此草有王母珠 、皮弁草诸名 ,皆象其实 ,元内庭亦植之.……滇产高不及丈 ,而叶肥绿有圭棱 ,异于
北地.俗呼九古牛 ,亦红姑娘之讹也.” [ 7]酸浆的别称较多 ,计可考者可分为几类:一是以其子之味命名 ,如酸
浆 、醋浆;二是以其苗味命名 ,如苦葴 、苦耽;三是以其角之形命名 ,如灯笼草 、皮弁草 、灯笼儿 、挂金灯;四是以
子之形命名 ,如王母珠 、洛神珠等.
8 黄 蒢
黄蒢即今之茄科酸浆属植物苦蘵(Physalis angulata L.),古代又称蘵 、蘵草 、小苦耽等.《尔雅 ·释草》
有:“蘵 ,黄蒢.”[ 9] 《尔雅注疏》卷 8 释曰:“蘵草 ,一名黄蒢.郭云:蘵草 ,叶似酸浆 ,花小而白 ,中心黄.江东以
作菹食.”[ 9] 《本草拾遗》又谓之小苦耽.
130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年
9 天茄子
天茄子为茄科茄属植物刺天茄(Solanum ind icum L.)的别称.《滇南本草》记载:“刺天茄 ,即天茄子.味
苦甘 ,性寒.” [ 13]又《植物名实图考》卷 22 刺天茄:“刺天茄 ,滇 、黔山坡有之.长条丛蔓 ,细刺甚利.叶长有缺 ,
微似茄叶 ,然无定形.花亦似茄 ,尖瓣黄蕊 ,粉 、紫 、淡白 ,新旧相间.花罢结圆实 ,大者如弹.熟红 ,久则褪黄.自
春及冬 ,花实不断.《滇本草》 :刺天茄味苦甘 ,性寒 , …….” [ 7]
10 血见愁
血见愁是茄科红丝线属植物红丝线(Lycianthes bi f lora (Lour.)Bitter)的别称.《植物名实图考》卷 9
红丝线:“红丝线产南安.绿茎有毛 , 叶如山茶而薄 , 长柄下垂.结实如珠 ,生青熟红 ,绿蒂托之.一名血见
愁.”[ 7] 古代被称作血见愁的植物有多种 ,如:《本草纲目》卷 18 :“茜草 , [释名] 蒨 、茅搜 、茹藘 、地血 、染绯草 、
血见愁 、风车草 、过山龙 、牛蔓.”[ 6] 这里指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 f ol ia L .);《本草纲目》卷 20 :“地锦 ,
[释名]地朕 、地噤 、夜光 、承夜 、草血竭 、血见愁 、血风草 、马蚁草 、雀儿卧单 、酱瓣草 、猢狲头草.”[ 6] 这里指大戟
科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 f usa L.);又《粤西丛载》卷 21 :“三七 ,南丹虽产盖少而味劣 ,不若田州产多而
更佳 ,其味似人参 ,毎茎上七叶下三根 ,故名三七.重拟良金 ,一名金不换 ,一名血见愁 ,专治血症.” [ 9] 这里指
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pseudog inseng Wall.V ar.no to ginseng (Burkill)Hoo &Tseng).古代多种植物有
血见愁之名 ,盖因其有治血症之功效.
参 考 文 献
[ 1]  高明乾 ,刘素婷.粮食作物古汉名训诂(一)[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 32(3):87-89.
[ 2]  高明乾 ,王凤产 ,刘 坤 ,等.粮食作物古汉名训诂(二)[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 33(3):102-105.
[ 3]  高明乾 ,刘素婷 ,王凤产 ,等.粮食作物古汉名训诂(三)[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 34(1):110-112.
[ 4]  孙星衍 ,孙冯翼.神农本草经[ O] .北京:商务印书馆 , 1955.
[ 5]  唐慎微.证类本草[ O]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4.
[ 6]  李时珍.本草纲目[ O]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2.
[ 7]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O] .上海:商务印刷馆 , 1957.
[ 8]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O]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83.
[ 9]  文渊阁四库全书[ O/ CD]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9.
[ 10]  高明乾 ,佟玉华 ,刘 坤.诗经植物释诂[ M] .西安:三秦出版社 , 2002.
[ 11]  苏 敬.新修本草[ O]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5.
[ 12]  朱 橚.救荒本草[ O] .明嘉靖四年刊本影印 ,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 1959.
[ 13]  兰 茂.滇南本草[ O]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04.
[ 14]  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 M]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57.
An Exegetical Study of the Archaic Chinese Names of Solanaceae
WANG Feng-chana ,LIU Su-tingb , GAO Ming-qianc
(a.Edit rial Of fice of J ou rnal;b.Xinlian College;c.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H enan Normal Universi ty , Xinxiang 453007 , China)
Abstract:With using the methods o f exegetical and modern botany to have a te xtual resea rch the number of 10 co llected
ancient Chinese names o f So lanum on Solanum ly ratum Thunb , Lycium Chinese Mill ,Datura stramonium L , Solanum septem-
lobum Bunge , Hyoscyamus ni ger L , Solanum nigrum L , Physalis alk ekengi L , Physalis angulata L , Lycianthesbi f lora(Lour.)
Bitte r.
Key words:so lanum;archaic Chine se names;exegetical study
131第 4 期                王凤产等:茄科植物古汉名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