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PLC-DAD比较鼠尾草属6种植物根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



全 文 :收稿日期:2015-01-16
基金项目: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专项课题(F122420,F132423,F112418)
作者简介:孔羽(1982-),女,硕士,研究方向: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 通讯作者:魏宇昆,E-mail:weiyukun@ csnbgsh. cn。
HPLC-DAD比较鼠尾草属 6 种植物根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
孔 羽,魏宇昆* ,黄艳波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 201602)
摘要 目的:建立 HPLC-DAD法比较采自 23 个产地的鼠尾草属 6 种植物根中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
酮Ⅰ和隐丹参酮的含量。方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 × 4. 6 mm,5 μm);0. 2%甲酸溶液(A)-0. 2%
甲酸甲醇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 1. 0 mL /min;柱温 30 ℃;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和隐丹
参酮的检测波长依次为 246、270、240 和 264 nm。结果:4 种成分的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
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3. 1% ~ 98. 7%,RSD为 0. 37% ~ 0. 68%。结论:在分析的鼠尾草属 6 种植物中,采自西藏
的野生栗色鼠尾草根中的 4 种丹参酮类成分含量较高。4 种丹参酮类成分在不同物种不同产地样品间的含量存在
明显差异,说明种间遗传差异和不同的环境条件差异都是影响丹参酮类化学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鼠尾草属;丹参酮;HPLC-DAD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6)01-0131-03
DOI:10. 13863 / j. issn1001-4454. 2016. 01. 032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全球有 1 000 余种,我国
有 84 种,可供药用的有 30 余种,多以根、根茎或全
草入药〔1〕。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是该属植物
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也是 2010 年版中国药典收
载的中药丹参的唯一植物基原,具有活血祛瘀、通经
止痛、清热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2〕。
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
物被认为是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3,4〕,其中,丹参
酮Ⅰ、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等是其
典型的脂溶性活性成分。
近年来,随着丹参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野生资源
逐渐减少,人工引种栽培丹参逐渐成为丹参药材的
主要来源。此外,在我国民间应用和地方药材中有
10 余种鼠尾草属植物的根或根茎作为中药丹参的
代用品使用,如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在浙
江和江西等地作丹参药用〔5〕、河南鼠尾草 Salvia ho-
nania L. H. Bailey 在湖北和河南两省以丹参入
药〔6〕、栗色鼠尾草 Salvia castanea Diels 和粘毛鼠尾
草 Salvia roborowskii Maxim. 在西藏和甘肃等地区常
作丹参入药〔7,8〕,三叶鼠尾草 Salvia trijuga Diels 在
云南作为丹参使用〔9〕,导致丹参药材种质与市场混
杂。笔者收集了全国主要鼠尾草属植物分布区的 6
种丹参及其民间代用品:丹参、南丹参、河南鼠尾草、
栗色鼠尾草、三叶鼠尾草和粘毛鼠尾草,采用 HPLC-
DAD法测定了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
和隐丹参酮 4 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对不同物种
和产地的鼠尾草属植物药用资源是否可作为丹参酮
类成分的活性物质基础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鼠尾
草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Agilent 1260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
G1322A在线脱气机、G1311G 四元泵、G1329B 自动
进样器、G1316A 柱温箱、G4212B DAD 检测器和
ChemStation色谱工作站(美国 Agilent公司);SE2 超
微量电子天平(1 /100 万,德国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
限公司);KQ-250DE 超声波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
器有限公司)。
1. 2 材料 实验用鼠尾草属植物采集于 2010 年 8
月至 2012 年 6 月,由笔者魏宇昆高级工程师鉴定,
样品信息和鉴定结果见表 1。凭证标本存放于上海
辰山植物标本馆 (CSH)。丹参酮 Ⅰ (批号:
00020042-2873)、丹参酮ⅡA(批号:00020043-101)、
二氢丹参酮Ⅰ(批号:00020041-101)和隐丹参酮(批
号:00020044-611)对照品购自 ChromaDex 公司(质
量分数均大于 90%)。甲醇(色谱纯,百灵威科技有
限公司);甲酸(分析纯,德国 Merck KGaA);甲醇、
乙醇、二氯甲烷等(分析纯,国药化学试剂集团有限
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 ×4. 6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0. 2%甲
酸溶液(A)-0. 2%甲酸甲醇溶液(B),梯度洗脱(0
~ 10 min,63% A;10 ~ 30 min,63% ~ 50% A;30 ~
45 min,50% ~ 37% A;45 ~ 65 min,37% A;65 ~
·13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9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90 min,37% ~ 23% A;90 ~ 100 min,23% A;100 ~
105 min,23% ~63% A);流速为 1. 0 mL /min;丹参
酮Ⅰ、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检测波
长依次为 246、270、240 和 264 nm。
表 1 鼠尾草属 6 种植物样品来源与鉴定结果
样品
编号
学名 采集地点 采集时间
1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山东莱芜(栽培品) 2011. 05
2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河南南阳 2011. 09
3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河南三门峡 2011. 09
4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湖北罗田县 2012. 06
5 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安徽六安 2011. 08
6 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江西庐山 2010. 08
7 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江西庐山 2011. 05
8 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江西吉安 2011. 02
9 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浙江松阳县 2011. 11
10 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浙江临安 2010. 11
11 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广西桂林 2011. 04
12 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安徽岳西县 2011. 06
13 河南鼠尾草 Salvia honania L. H. Bailey 河南信阳 2011. 08
14 河南鼠尾草 Salvia honania L. H. Bailey 河南信阳 2012. 06
15 栗色鼠尾草 Salvia castanea Diels 云南中甸 2011. 07
16 栗色鼠尾草 Salvia castanea Diels 西藏波密 2011. 07
17 栗色鼠尾草 Salvia castanea Diels 西藏鲁朗 2011. 07
18 栗色鼠尾草 Salvia castanea Diels 西藏林芝 2011. 07
19 三叶鼠尾草 Salvia trijuga Diels 云南中甸 2011. 07
20 三叶鼠尾草 Salvia trijuga Diels 云南德钦县 2011. 07
21 粘毛鼠尾草 Salvia roborowskii Maxim. 云南中甸 2011. 07
22 粘毛鼠尾草 Salvia roborowskii Maxim. 西藏然乌县 2011. 07
23 粘毛鼠尾草 Salvia roborowskii Maxim. 西藏工布江达 2011. 07
2.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参酮Ⅰ、丹
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对照品适量,加
甲醇配制得到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浓度分别为 0. 18、0. 95、0. 93 和 0. 93 mg /
mL的混合对照品溶液,并逐级稀释得到系列浓度的
混合对照品溶液。
2.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0〕 将采集的鼠尾草属植
物根室温阴干,粉碎至 80 ~ 100 目,真空干燥。称取
样品粉末 2 g,精密称定,置于 50 mL 离心管中,加
25 mL甲醇-二氯甲烷(4 ∶ 1)混合液,于 35 ℃超声
(200 W,100 kHz)提取 20 min,重复提取 2 次,合并
提取液,浓缩至干,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 5 mL,0. 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2. 4 线性关系考察 将“2. 2”项下制得的系列对
照品溶液按照“2. 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 HPLC 分
析,分别以 4 种成分的浓度为横坐标(X),相应峰面
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得到丹参酮Ⅰ、丹参
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 = 36702X1 - 16. 45(r1 = 0. 9990)、Y2 = 75001X2 -
38. 87(r2 = 0. 9935)、Y3 = 45431X3 - 12. 44(r3 =
0. 9995)、Y4 = 75745X4 - 20. 31(r4 = 0. 9985),线性
范围分别为 3. 91 ~ 186 μg /mL、0. 46 ~ 475 μg /mL、
0. 23 ~ 465 μg /mL、0. 23 ~ 465 μg /mL。通过逐级稀
释法对对照品进行稀释并进行 HPLC 分析,确定 4
种成分在 S /N = 10 的定量限(LOQ)依次为 2. 18、
1. 30、1. 28 和 1. 16 μg,在 S /N = 3 的检测限(LOD)
依次为 0. 73、0. 65、0. 43 和 0. 63 μg。
2. 5 精密度试验 取由 1 号样品制备的供试品溶
液按“2. 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 HPLC 分析,连续进
样 6 次,结果 4 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峰面积 RSD 均小
于 1. 3%(n = 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 6 稳定性试验 取由 1 号样品制备的供试品溶
液日内每 3 h进样测定 1 次,连续测定 6 次,4 种丹
参酮类成分的峰面积 RSD 为 0. 21% ~ 0. 37%(n =
6);连续 6 d进样分析,4 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峰面积
RSD为 0. 19% ~ 0. 45%,表明该方法的日内、日间
稳定性良好。
2. 6 重现性试验 取 6 份 1 号样品粉末,按“2. 3”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 1”项下色谱条件
进样分析,得到 4 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峰面积 RSD 为
0. 52% ~0. 79%,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2. 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确称取 6 份 1 号样品粉
末 0. 5 g,分别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 0. 2 mL,按
“2. 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 1”项下色谱
条件进样分析,得到样品中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二
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 4 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平均加样
回收率为 93. 1%、98. 7%、97. 7%、96. 7%,相应的
RSD(n = 3)依次为 0. 56%、0. 49%、0. 37% 和
0. 68%。
2. 8 样品分析 精确称取 23 批鼠尾草属 6 种植物
根样品粉末各 3 份,按“2. 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
溶液,按“2. 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进样量为 15
μL,鼠尾草属 6 种植物根中 4 种丹参酮类成分含量
测定结果见表 2。
3 讨论与结论
采用 HPLC-DAD分析方法对 23 批不同产地鼠
尾草属 6 种植物根中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二氢丹
参酮Ⅰ和隐丹参酮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表 2
可以看出,23 份样品中,4 种丹参酮类成分总含量与
单一成分的含量趋势一致。其中,采自西藏的 16 ~
18 号栗色鼠尾草样品中丹参酮含量最高,符合中国
药典中规定的质量标准,其隐丹参酮的含量也相对
·231·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9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
表 2 鼠尾草属 6 种植物根中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和隐丹参酮的含量(μg /g,± SD)
样品及编号 丹参酮Ⅰ 丹参酮ⅡA 二氢丹参酮 隐丹参酮
1. 丹参 96. 72 ± 2. 12 298. 19 ± 3. 95 715. 35 ± 3. 93 1133. 46 ± 5. 15
2. 丹参 389. 05 ± 1. 06 487. 75 ± 1. 64 237. 96 ± 2. 73 214. 43 ± 1. 52
3. 丹参 665. 08 ± 2. 68 521. 48 ± 3. 71 823. 23 ± 3. 86 1421. 27 ± 5. 98
4. 丹参 1600. 25 ± 4. 83 1579. 61 ± 5. 97 573. 70 ± 1. 29 629. 78 ± 3. 06
5. 丹参 519. 98 ± 2. 99 305. 32 ± 1. 93 151. 61 ± 1. 07 107. 07 ± 0. 72
6. 南丹参 98. 75 ± 1. 46 29. 34 ± 1. 74 141. 80 ± 1. 56 40. 54 ± 1. 27
7. 南丹参 75. 87 ± 1. 59 36. 44 ± 1. 41 140. 65 ± 1. 53 58. 58 ± 1. 31
8. 南丹参 105. 46 ± 1. 47 114. 30 ± 1. 55 7. 69 ± 0. 83 37. 38 ± 1. 32
9. 南丹参 36. 65 ± 1. 36 9. 06 ± 0. 55 nd 268. 84 ± 2. 37
10. 南丹参 39. 65 ± 0. 87 29. 08 ± 0. 73 48. 46 ± 0. 78 35. 51 ± 0. 65
11. 南丹参 91. 05 ± 0. 92 105. 78 ± 0. 89 66. 91 ± 0. 61 57. 7 ± 0. 67
12. 南丹参 337. 48 ± 4. 22 4456. 31 ± 10. 23 649. 16 ± 5. 97 1037. 87 ± 7. 51
13. 河南鼠尾草 218. 34 ± 1. 75 424. 09 ± 2. 48 262. 74 ± 3. 16 1171. 83 ± 6. 90
14. 河南鼠尾草 456. 12 ± 2. 81 397. 05 ± 3. 11 426. 22 ± 5. 14 334. 92 ± 3. 78
15. 栗色鼠毛草 833. 63 ± 6. 52 2475. 65 ± 8. 47 316. 92 ± 2. 42 624. 71 ± 5. 76
16. 栗色鼠毛草 2010. 80 ± 9. 34 5321. 81 ± 12. 10 569. 92 ± 4. 31 1524. 15 ± 7. 32
17. 栗色鼠毛草 1366. 00 ± 7. 68 4010. 73 ± 12. 61 705. 45 ± 3. 51 1115. 27 ± 7. 31
18. 栗色鼠毛草 2035. 11 ± 6. 73 4992. 57 ± 6. 45 391. 88 ± 4. 53 1087. 58 ± 7. 69
19. 三叶鼠尾草 234. 41 ± 3. 13 630. 56 ± 4. 76 772. 18 ± 5. 63 260. 79 ± 3. 78
20. 三叶鼠尾草 102. 84 ± 0. 79 248. 93 ± 2. 14 321. 06 ± 2. 72 48. 20 ± 0. 70
21. 粘毛鼠尾草 98. 05 ± 0. 74 21. 70 ± 0. 45 393. 74 ± 2. 13 97. 21 ± 1. 46
22. 粘毛鼠尾草 52. 68 ± 0. 36 14. 32 ± 0. 42 99. 18 ± 1. 31 36. 79 ± 0. 43
23. 粘毛鼠尾草 45. 22 ± 0. 51 28. 37 ± 0. 43 37. 34 ± 0. 38 32. 00 ± 0. 23
注:“nd”表示未达到定量检测限
较高(大于 1 000 μg /g)。此外,采自湖北的 4 号丹
参样品和采自安徽的 12 号南丹参样品中的丹参酮
类成分含量也较高。尽管通常观念认为野生丹参质
量优于栽培丹参,但分析结果显示,除 3、4、12、13、
15 ~ 18 号样品中 4 种丹参酮类成分含量高于栽培
丹参样品(1 号)外,其余样品中的含量则低于 1 号
样品。总体上,4 种丹参酮类成分在丹参、南丹参、
河南鼠尾草、栗色鼠尾草、三叶鼠尾草和粘毛鼠尾草
种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说明化学成分的含量
与种间遗传背景差异有重要关系。同时,4 种丹参
酮类成分含量在不同采集地的丹参、南丹参、河南鼠
尾草、栗色鼠尾草、三叶鼠尾草和粘毛鼠尾草各自种
内也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生境的环境条件差异
也是影响丹参酮类化学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虽然,在目前中药材市场中以丹参为主,但种质
良莠不齐,栽培、野生及替代物种均存在,不同产地
的资源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影响药材品质,因此积
极开展对丹参外的鼠尾草属植物资源的化学及药理
活性研究,一方面可以扩大药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在
不同的产地大面积种植不同的优势物种,获得含量
高的目标成分。
参 考 文 献
[1]吴征镒,李锡文 . 中国植物志[M].第 66 卷 . 北京:科
学出版社,1977.
[2]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 .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0-71.
[3]常军民,堵年生 . 鼠尾草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成药,1999,21(9):480-482.
[4]史彦斌,薛明 . 鼠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
究进展[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9,14(4):198-
201.
[5]沈建芳,王强,汪红 . 南丹参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野
生植物资源,2006,25(2):55-58.
[6]蔡莉,高燕,魏玉辉,等 . 河南鼠尾草脂溶性成分研究
[J].亚太传统医药,2009,5(8):39-40.
[7]叶华谷,廖文波,李辉,等 .“林芝丹参”资源调查[J].中
药材,2004,27(11):809-811.
[8]陈娟,李亚,师彦平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粘毛鼠尾草
石油醚提取物中一种新吉玛烷型倍半萜[J].分析测试
学报,2005,24(5):98-100.
[9]杨保津,黄秀兰,胡之璧,等 . 三叶鼠尾草化学成分的研
究[J].药学学报,1982,17(7):517-520.
[10]胡广林,王小如,黎先春 . 丹参分析样品中丹参酮的超
声波辅助提取[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
(6):1010-1012.
·331·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9 卷第 1 期 2016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