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黄芩属植物传统药物学初步整理



全 文 :2012 年 1 月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an. 2012 Vol. 14 No. 1
中药农业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530860)
[通讯作者] * 肖培根,Tel: (010)62894462,E-mail:xiaopg@ public. bta. net. cn
中国黄芩属植物传统药物学初步整理

何春年1,2,彭勇1,2,肖伟1,2,肖培根1,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2. 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摘要] 目的:对唇形科黄芩属植物的传统药物学进行系统整理,为该属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客
观和科学的依据。方法:系统查阅各种本草、各地植物志和文献记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中国地区分布的黄
芩属药用植物约有 30 种,17 变种,集中分布在黄芩亚属的顶序黄芩组、腋序黄芩组和盔状黄芩组等少数几个组中,
该属大部分药用植物的性味多为苦、寒,功能多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化瘀等作用,该属半数以上的药用
植物都以全草入药,部分用根,仅少部分用果实和叶。结论:为中国黄芩属药用植物的综合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
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黄芩属;药用植物;传统药物学
黄芩属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应用历史悠久。
如传统中药黄芩(Scutellariae Radix)始载于两千年
以前的《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历代大宗常用
中药材。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最早见于 15 世
纪的《滇南本草》,在我国西南地区应用已有几百年
的历史。半枝莲(S. barbata)始见于《外科正宗》
(1617 年) ,在民间广泛用于疮痈肿毒等症。另外,
该属植物还有很多种在我国民间广泛使用,如《新华
本草纲要》中收载了该属 24 种,《中药大辞典》中
收编了 12 种。《中国药典》也收录该属植物 2 种,
即:黄芩(S. baicalensis)和半枝莲(S. barbata)。
该属植物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可作为药用。如
我国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也用黄芩(S. baicalensis)和
半枝莲(S. barbata)治疗多种疾病;印度用韩信草
(S. indica)来止痛、解毒和活血等[1];尼泊尔用棱
茎黄芩(S. scandens)的叶作为治疗伤口和昆虫咬伤
的传 统 药 物[2];欧 洲 和 北 美 地 区 用 美 黄 芩
(S. lateriflora)、盔状黄芩(S. galericulata )、大花黄
芩(S. montana)、佛州黄芩(S. floridana)、侧花黄芩
(S. ateriflora)、深红黄芩(S. rubicunda)、苍白黄芩
(S. albida)、卵叶黄芩(S. ovata)等,其中美黄芩的
地上部分作为凉茶和食品补充剂,用于治疗焦虑和
肌肉痉挛等症[3];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和克里米亚
半岛用 S. albida. ssp. albida作为止痉挛、发汗和退烧
药物[4];西西里岛用 S. rubicunda subsp. linneana 作
为抗昆虫和抗菌用途等[5]。
近年来该属植物成为研究的热点,从中发现了
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为了更好地充分利用我
国黄芩属资源,有必要对我国黄芩属药用植物的传
统药物学进行系统整理和发掘。同时由于该属药用
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变异大及资源利用一直比较
混乱,加上该属种间形态相似性大,给系统分类、
品种鉴定造成很大难度,对中国黄芩属药用植物野
生的种类,以及重要民族药资源的地理分布进行调
查与整理也较为迫切。因此本文首先对我国黄芩属
药用植物的传统药物学进行系统整理,为黄芩属药
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1 黄芩属药用植物的种类
黄芩属 Scutellaria植物系唇形科(Lamiaceae)植
物,约有 360 多种[6],全世界均有分布,但热带非
洲少见。我国黄芩属植物约有 98 种,43 个变种[7],
南北方均有,多为野生。Scutellaria 来源于拉丁词
scutella,表示花萼似小碟子的形状,可见碟状花萼
为该属植物的典型形态特征。
通过对我国主要的本草书籍《神农本草经》、
《滇南本草》、《蒙药整典》、《植物名实图考》、《生
草药性备要》、《长白山植物药志》、《沙漠地区药用
植物》、《福建药物志》、《四川中药志》、《云南中草
药》、《江西中草药》、《新疆中草药》、《贵州民间药
·61·
DOI:10.13313/j.issn.1673-4890.2012.01.016
2012 年 1 月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an. 2012 Vol. 14 No. 1
物》、《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和《中国植物志》等系
统整理,整合《新华本草纲要》和《中华本草》的记
载,结果发现我国黄芩属植物可供药用的有 30 个种
及 17 个变种(详见表 1)。为了方便比较,本文暂时
按照《中国植物志》65 卷中黄芩属下分类系统[8]对
调查结果进行汇列,结果表明药用种类约占我国黄
芩属植物种类的 1 /3,可见黄芩属植物是药用植物
集中的类群,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的植物资源。
表 1 中国黄芩属药用植物及其传统疗效
属 组 亚组 系 名称 分布 功能
黄芩亚属 Subg. Scutellaria
异花黄芩组 Sect. Heteranthesia Benth. 1 /1 /1*
异色黄芩 S. discolor 广西,贵州,云南 全草:解毒退热,消炎解毒。用于感冒,高热,胃肠
炎,咽喉肿痛,痈毒疔疮,中耳炎。
地盆草 S. discolor var. hirta 四川,云南 全草;舒筋。
顶序黄芩组 Sect. Stachymacris A. Hamilt.
宽叶黄芩亚组 10 /6 /44
爪哇黄芩系
钝叶黄芩 S. obtusifolia 湖北,四川,贵州,
广西
全草:用于泻痢,口苦,感冒。外用于蛇咬伤,跌打
瘀血。
三脉钝叶黄芩
S. obtusifolia var. trinervata
广西,贵州 全草: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痈疮肿毒,蛇虫咬伤。
红茎黄芩 S. yunnanensis 云南,四川 全草:散寒,清火利胆,明目。用于目热生翳,目赤
肿痛,少阳湿热,身黄,尿赤。
云南黄芩柳叶变种
S. yunnanensis var. salicifolia
四川,贵州 全草:清火。
紫花黄芩系
莸状黄芩 S. caryopteroides 陕西,河南,湖北 全草:肾虚腰痛,慢性肝炎。
紫苏叶黄芩
S. violacea var. sikimensis
云南东南部 全草:清热解毒,止泻。用于肺痨,感冒,发烧,腹
泻,痢疾,扭伤。
韩信草系
偏花黄芩 S. tayloriana 江西,湖南,贵州,
华南
根:清热燥湿。用于咳嗽,吐血,白痢。
韩信草 S. indica 华东,中南,西南,
陕西,甘肃
全草:祛风,活血,解毒,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吐
血,咳血,痈肿,疔毒,牙痛。
韩信草长毛变种
S. indica var. elliptica
华东,中南,西南 全草:用于跌打损伤,吐血,痈肿,牙痛。
元元草 S. indica var. humilis 四川 全草:消肺经火。用于咳嗽,耳边黄水疮,拔疔
去毒。
韩信草小叶变种
S. indica var. parvifolia
湖南,广东,广西,
云南
全草:外用于跌打肿痛,蛇咬伤。
韩信草缩茎变种
S. indica var. subacaulis
华东,中南,云南 全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疮疡
肿毒。
京黄芩 S. pekinensis 吉林,河北至浙江,
山东至陕西
全草: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
京黄芩紫茎变种
S. pekinensis var. purpureicaulis
华东,湖北 全草: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
京黄芩黑龙江变种
S. pekinensis var. ussuriensis
东北,内蒙古 全草:清热解毒。用于跌打损伤。
大姚花黄芩系
韧黄芩展毛变种
S. tenax var. patentipilosa
云南,四川 根、果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暑瘟,
胸闷呕逆等症,果实用于肠癖脓血。
狭叶黄芩亚组 1 /9 /12
丽江黄芩系
丽江黄芩 S. likiangensis 云南西北部 根、果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用于湿热,
暑瘟等症。果实用于肠癖脓血。
中甸黄芩 S. chuntienensis 云南西北部 根:泻火,除湿热。
灰岩黄芩 S. forrestii 云南西北部 根: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用于壮热烦渴,
肺热咳嗽等症
·71·
2012 年 1 月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an. 2012 Vol. 14 No. 1
续表 1
属 组 亚组 系 名称 分布 功能
滇黄芩 S. amoena 云南,四川,贵州 根: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用于壮热烦渴,
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等症
灰毛滇黄芩
S. amoena var. cineria
四川,云南 根:同黄芩。用于实热症。
黄芩系
黄芩 S. baicalensis 东北,华北,山东至
新疆
根、果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
湿热,暑瘟等症。果实用于肠癖脓血。
粘毛黄芩 S. viscidula 华北,吉林,山东,
贵州
根、果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暑瘟,
胸闷呕逆等症,果实用于肠癖脓血。
甘肃黄芩 S. rehderiana 山西,陕西,甘肃,
宁夏,四川
根、果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暑瘟,
胸闷呕逆等症,果实用于肠癖脓血。
连翘叶黄芩 S. hypericifolia 四川西部 根:清热止咳,利湿解毒。用于风热咳嗽,湿热黄
疸,高热头痛,泻痢腹痛等症
直萼黄芩 S. orthocalyx 贵州,四川 全草:消炎退热,解毒消肿。用于咽喉疼痛,胃痛,
痈疽肿毒,手足癣,小儿走马牙疳。
腋序黄芩组 Sect. Maschalostachys Benth. 3 /7 /21
腋花黄芩系
屏边黄芩 S. pingbienensis 云南南部 根:民间用于猩红热,湿热黄疸,痢疾,泄泻。
瑞丽黄芩 S. shweliensis 云南 根:民间用于猩红热,湿热黄疸,痢疾,泄泻。
竹林黄芩 S. bambusetorum 产云南南部 根: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用于壮热烦渴,
肺热咳嗽,湿热泻痢、崩漏等症
岩藿香系
岩藿香 S. franchetiana 陕西,河南,湖北,
四川,贵州
全草:清热凉血,化瘀,消肿,止咳。用于风湿
咳嗽。
四裂 花 黄 芩 S. quadrilobulata
var. quadrilobulata
云南,四川 全草:清肝发表。
峨眉黄芩 S. omeiensis 四川南部 全草:祛风除秽,民间用于治霍乱呕吐。
峨眉黄芩锯叶变种 S. omeiensis
var. serratifolia
湖北,四川,贵州 全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棱茎黄芩 S. scandens 西藏南部 叶:尼泊尔作为治疗伤口和昆虫咬伤的传统药物。
石蜈蚣草系
石蜈蚣草 S. sessilifolia 四川西南部 全草:用于风热目雾,感冒头昏,肝热耳鸣,消痈
肿毒。
尾叶黄芩斜叶变种 S. caudifolia
var. obliguifolia
四川 全草:民间泡酒,用于劳伤内损。
盔状黄芩组 Sect. Galericularia A. Hamilt. 2 /6 /10
盔状黄芩系
盔状黄芩 S. galericulata 陕西,内蒙古,新疆 全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尿消肿。用于淋症,
肝炎,疟疾,跌打损伤,疮痈肿毒。
狭叶黄芩系
狭叶黄芩 S. regeliana 黑龙江,吉林,内蒙
古,河北
根:根作黄芩入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
安胎。
狭叶黄芩塔头变种 S. regeliana
var. ikonnikovii
黑龙江,吉林,内
蒙古
根、果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暑瘟,
胸闷呕逆等症,果实用于肠癖脓血。
小花黄芩系
半枝莲系
半枝莲 S. bartata 华东 全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用于吐血,衄
血,咽喉疼痛,癌肿,蛇咬伤。
并头黄芩系
并头黄芩 S. scordifolia 东北,华北,西北 全草:清热解毒,利尿。用于肝炎,阑尾炎,跌打损
伤,蛇咬伤。
并头黄芩多毛变种 S. scordifolia
var. villosissima
陕西长安县,武功县 全草:清热解毒,利尿。
沙滩黄芩 S. strigilosa 辽宁至江苏 全草:清热利湿,消肿。
念珠根茎黄芩系
念珠根黄芩 S. moniliorrhiza 吉林长白山 根、果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胸闷呕
逆等症,果实用于肠癖脓血。
连钱黄芩亚属 Subg. Scutellariopsis Briq. 0 /1 /2
假活血草 S. tuberifera 华东,贵州,云南 全草:用于妇科各种炎症。
注:* 表示药用变种数 /药用种数 /植物种总数
·81·
2012 年 1 月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an. 2012 Vol. 14 No. 1
从分类系统上可见,囊萼黄芩亚属和黄芩亚属
的膜苞黄芩组(本身种类也少)未见药用记载外,
其他亚属和组下均或多或少都有作药用:异花黄芩
组 1 种 1 变种全部供药用;顶序黄芩组的宽叶黄芩
亚组有 6 个种 10 个变种作为药用,占该亚组植物数
约 1 /3;狭叶黄芩亚组除了大齿黄芩系 2 个种未见药
用记载外,其他基本全部可作药用,有 9 个种 1 变
种;腋序黄芩组除了裂叶黄芩系 2 个种未见药用记载
外,其他植物有一半可作药用,有 7 个种 3 个变种;
盔状黄芩组多半也可作为药用,有 6个种 2个变种。
这些药用种类分布范围和该属植物相似,即广
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而广东、福建、海南、台湾
等热带地区稀少。
2 黄芩属药用植物的功能特点
黄芩属植物具有多种功能,其中中药黄芩性寒、
味苦,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临床上广泛
用于肺热、咯血、肠炎痢疾、黄疸、高血压及化脓
性感染等。半枝莲(S. barbata)在民间用其治疗痈
肿、疔疮和蛇毒咬伤而闻名。
根据表 1 的总结,发现该属药用植物的功能特
点:大部分药用植物的性味多为苦、寒药,功能多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化瘀等作用。其他
少部分种可用于止血、安胎、湿热黄疸、痢疾、劳
伤内损、蛇虫咬伤等。
3 黄芩属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
根据药用部位进行分类,可分为根、全草、果
实,其中全草类(29 /47) ,根类(10 /47) ,叶类(1 /
47) ,根及果实类(7 /47)。可见该属半数以上的药
用植物都以全草入药,部分用根,仅少部分用果实
和叶。按分类系统来看,异花黄芩组和宽叶黄芩亚
组基本全部用全草;狭叶黄芩亚组大部分用根作药
用;腋序黄芩组和盔状黄芩组多以全草入药,少部
分用根部入药。可见该属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有一
定的规律性。
4 黄芩属植物的有能成分和药理活性
黄芩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较多,通过植物代谢
组学技术发现黄芩(S. baicalensis)植物中至少含有
2 000种次生代谢产物[9]。通过植物化学的方法从该
属约 35 种植物中分离得到近 300 种化合物[10],主
要类型有酚性化合物(黄酮、苯乙醇苷、茋类和联苯
类)和萜类化合物(环烯醚萜苷、二萜和三萜)。其
他成分还有甾醇、多糖、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
和微量元素等。其中种类最多、生物活性最显著的
是黄酮类化合物,超过 160 种,是黄芩属植物主要
有效成分,有多种明显的生物活性,含有的黄芩素、
黄芩苷、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成分普遍存在,可
视为该属植物特征性成分;其次是二萜类化合物,
超过 70 种,多为新一克罗烷型二萜,有明显的昆虫
拒食作用[11],近年来也发现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通过体外和体内研究活性的方法,现代药理活
性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12]。特别指
出的是,该属许多植物的提取物或单个化合物在体
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动物实验
也证实了抗肿瘤活性。在中医治疗上,多用黄芩和
半枝莲作为复方治疗癌症,很多地方民间用半枝莲
治疗各种肿瘤。另外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保肝、
抗氧化、抗惊厥、抗血管生成、中枢神经保护和促
进记忆、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5 中药黄芩的代用品
传统中药黄芩除了来源于黄芩(S. baicalensis)
外,在部分地区其同属 6 种近缘植物的根也可作为
黄芩的代用品:如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
用粘 毛 黄 芩 (S. viscidula) ;甘 肃 用 甘 肃 黄 芩
(S. rehderiana) ;云 南、四 川 等 地 用 滇 黄 芩
(S. amoena)、连翘叶黄芩(S. hypericifolia)、丽江黄
芩(S. likiangensis)和韧黄芩(S. tenax)等。它们的
质量和疗效相似性较多,然而由于来源不同,还是
有一定差别[13],这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比
较。从它们的分类系统来看,这 6 种植物除韧黄芩
是邻近的宽叶黄芩亚组外,其他几种均和黄芩同为
狭叶黄芩亚组,这可以从药用植物亲缘学上得到一
定程度上的解释,即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往往化
学成分和疗效也相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代用
品有其内在联系。
6 讨论
中国黄芩属药用植物众多,但绝大多数为民
间用药,由于缺乏植物化学、药理及质量控制等
方面的数据,所以有必要在这几方面对本属药用
植物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它们在民间的应用提供
科学的依据。同时可以根据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
指导扩大和寻找新的药用资源,以及在同一物种
不同组织器官中扩大和综合利用资源[14],如黄芩
(S. baicalensis)、滇黄芩(S. amoena)等植物的地上
部分也含有较多的黄酮类成分,可以综合利用资源。
参考文献
[1]Miyaichi Y,Kizu H,Tomimori T,et al. Studies on the constit-
·91·
2012 年 1 月 第 14 卷 第 1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Jan. 2012 Vol. 14 No. 1
uents of Scutellaria species. XI. On the flavonoid constituents
of the aerial parts of Scutellaria indica L.[J]. Chem Pharm
Bull,1989,37(3) :794-797.
[2]Melkani A B,Negi A,Bisht C M S,et 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Scutellaria scandens D. Don[J]. Indian
Perfumer,2007,51(3) :64-66.
[3]Lininger S W,Gaby A R,Austin S,et al. The natural pharma-
cy[M]. New York:Random House,2000.
[4] Gousiadou C,Karioti A,Heilmann J,et al. Iridoids from
Scutellaria albida ssp. albida[J]. Phytochemistry,2007,68
(13) :1799-1804.
[5]Bruno M,Vassallo N,Simmonds M S J. A diterpenoid with
antifeedant activity from Scutellaria rubicunda[J]. Phyto-
chemistry,1999,50(6) :973-976.
[6]Mabberley D J. Mabberley's plant-book:a portable dictionary
of plants,their classification and us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784.
[7]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Flora of China[M].
Volume 17. Beijing:Science Press,1994:75-103.
[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124-248.
[9]Murch S J,Rupasinghe H PV,Goodenowe D,et al. A metabo-
lomic analysis of medicinal diversity in Huang-qin (Scutellar-
ia baicalensis Georgi) genotypes:discovery of novel com-
pounds[J]. Plant Cell Rep,2004,23:419-425.
[10]Shang X F,He X R,He X Y,et al. The genus Scutellaria an
ethnopharmacological and phytochemical review[J]. J Eth-
nopharmacol,2010,128:279-313.
[11] Bruno M,Piozzi F,Rosselli S. Natural and hemisynthetic
neoclerodane diterpenoids from Scutellaria and their an-
tifeedant activity[J]. Nat Prod Rep,2002,19:357-378.
[12]Min L W. New therapeutic aspects of flavones:The antican-
cer properties of Scutellaria and its main active constituents
Wogonin,Baicalein and Baicalin[J]. Cancer Treat Rev,
2009,35(1) :57-68.
[13]楼之岑,秦波 . 常用中草药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北方
编) [M]. 第二册 .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795-838.
[14]何春年,彭勇,肖伟,等 . 黄芩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
[J]. 中国现代中药,2011,13(6) :3-7,19.
(收稿日期 2011-09-21)
The Ethno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Scutellaria Plants
HE Chun-nian1,2,PENG Yong1,2,XIAO Wei1,2,XIAO Pei-gen1,2
(1.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193,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19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thnopharmacological of medicinal plants Scutellaria (Lamiaceae)in
China,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Methods:A variety of local Flora,herbal books,litera-
ture and data were consulted. Results:Our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30 species and 17 varieties have been used as
folk medicine for multiple therapeutic remedies in different region of China. These medicinal plants mainly distributed
in Sect. Stachymacris A. Hamilt. ,Sect. Maschalostachys Benth. and Sect. Galericularia A. Hamilt. ,have been
mainly used as medicines for detoxification,reduces swelling,pain,cooling circulation,and the whole plant and roots
are the main medicinal parts. Conclusion:The results provide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further study of Scutellaria in China.
[Key words] Scutellaria;Medicinal plant;





























Ethnopharmacological
信息天地 封面介绍———百合
卷丹 Lilium lancifolium Thunb. 为百合科植物,以干燥肉质鳞叶入药,名为百合。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 1 ~ 1. 5 m。鳞茎卵圆状扁球形,高 4 ~ 7 cm,直径 5 ~ 8 cm。茎直立,淡紫
色,被白色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 5 ~ 20 cm,宽 0. 5 ~ 2 cm,向上渐小成苞片状,
上部叶腋内常有紫黑色珠芽。花 3 ~ 6 朵或更多,生于近顶端处;花下垂,橘红色,花蕾时被白色绵毛,花被片
6,长 5. 7 ~ 10 cm,宽 1. 3 ~ 2 cm,向外反卷,内面密生紫黑色斑点;雄蕊 6,短于花被,花药紫色;子房长约
1. 5 cm,柱头 3 裂,紫色。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长 3 ~ 4 cm。种子多数。花期 6 ~ 7 月,果期 8 ~ 10 月。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