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74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2卷第6期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DNA 分子标记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并不断
发展和完善的新检测技术。
近年来,DNA 分子标记技术在人参属植物的
许多研究中均有应用,如中药鉴定、遗传多样性
与种质资源、物种进化与亲缘关系、野生类型与
栽培品种的鉴别、道地性等,本文就 DNA 分子标
记技术在人参属植物中应用的现状作以综述。
1 中药鉴定研究
人参属植物药材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形态鉴
定、理化鉴定、细胞鉴定等,这些传统的鉴定手
段由于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限制,
人为干扰因素较多,无法直接体现种质的遗传特
征,有时难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1]。而 DNA 分子标
记则是从分子水平上客观地反映待测材料基因片
段之间的差异 , 鉴别结果不受环境因素、样品形态
和材料来源的影响,一般通过杂交或电泳等方式
就能直观地体现出来,结果更为准确可靠。因此,
中药鉴定也就成为 DNA 分子标记在人参属植物中
应用最早且最多的领域。
在 DNA 分子标记技术中应用最多的是随机扩
增多态性(RAPD)技术。Shaw 和 But 于 1995 年
首先采用 RAPD 方法明显地区分开人参属的 3 种
药材人参、西洋参、三七和桔梗、紫茉莉、栌兰
Talinum paniculatum 及商陆 Phytolacca Acinosa 4
种伪品 [2]。Kim 等的研究表明 RAPD 标记可以方
便有效地将韩国人参和其他人参属植物鉴别开 [3]。
Cui 等也采用 RAPD 技术准确地将三七从竹节参、
DNA 分子标记在人参属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段银妹 1,2 , 段承俐 1,3*
(1. 云南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1;
2.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3. 浙江林学院林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 浙江 临安 310031)
关键词 :DNA 分子标记 ;人参属植物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6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6427(2008)06-0074-03
姜状三七、屏边三七等人参属药材与 4 种常见伪
品中区分出来 [4]。
除 RAPD 技术外,随机引物 PCR(AP-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测序、rRNA 和特征
性片断扩增区域(SCAR)等技术也被应用在人参
属植物药材的鉴定中。1994 年,Cheung 等首次将
AP-PCR 技术应用在人参与西洋参的药材鉴别中
[5]。曹晖等采用 PCR 直接测序技术测定了三七及
4 种伪品竹节参、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温莪术 C.wenyujin、桂莪术 C.kwangsiensis 的 18S
rRNA 基因和 matK 基因核苷酸序列,根据它们
的序列差异,就可以有效鉴别出三七正品 [6]。
Choi 等采用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衍生出
的 SCAR 标记技术首次获得了一个清晰的竹节参
AFLP 特异性标记 JG14,可将竹节参与人参、西
洋参和三七区分开来,为竹节参的快速鉴定奠定
了基础 [7]。
2 遗传多样性与种质资源研究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常包括种质资源的鉴
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价。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采
用表型特征比较、化学成分分析等常规方法来进
行人参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8-9],这种方法是建
立在个体性状描述和宏观观测水平上的,由于表
型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有时不
能真实地反映遗传差异而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还易引起争论。DNA 分子标记的应用改变了传统
的研究模式,通过不同种质 DNA 差异性的直接比
较,并借助计算机软件来进行遗传关系分析,不
仅能准确区分不同种质间的遗传变异,而且还极
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
RAPD 也是在人参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应
用最多的 DNA 分子标记技术。该技术被先后用
收稿日期:2008-04-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60116]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7C204M]
作者简介:段红妹(1984-),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三七种
子生理研究。
*通讯作者:段承俐,Tel:0871-5227160;E-mail:chengliduan@hotmail.com
DOI:10.13728/j.1673-6427.2009.06.005
— 75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2卷第6期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于人参和三七栽培群体及变异类型的遗传关系分
析。马小军等利用 RAPD 技术证明在人参栽培群
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 多态位点为
46.1% [10]。段承俐等采用该技术对三七栽培群体
中的七个变异类型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
变异类型之间的多态性差异达 75.5%,说明三七
栽培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11]。许多研究实
践均表明 RAPD 技术是人参属植物系统分类、品
种鉴定的有效方法 [12-14]。
Zhou 等则利用基因间隔(ITS)序列和 AFLP
标记对三七栽培群体和野生屏边三七的遗传多样
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七栽培群体的多态
性低于野生屏边三七的多态性 [15]。Wang 等采用
荧光 AFLP 技术对云南省文山州四个乡镇三七样
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发现所采样品不仅
形态特征变异较大 , 分子变异分析也显示种群内的
遗传多样性达到了 93.5%, 说明人工种植的三七群
体仍存在较高水平的生物多样性 , 这为三七的育种
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16]。大量研究表明,
DNA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揭示人参属植物种内
和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对进一步了解其种质资源
的进化过程、开展遗传育种和引种驯化工作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物种进化与亲缘关系研究
人参属植物各种间的外部形态十分相似,种
的变异和种间的过渡类型较多,给该属的分类鉴
定带来了一定困难。不同的学者曾采用经典植物
学、植物化学、细胞学、地理学等方法对人参属
植物的分类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不尽相
同的分类意见 [17]。DNA 分子标记的应用,可明确
人参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使植物的分类和资
源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
rDNA 的 ITS 区序列由于能够提供较丰富的变
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已成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植
物系统发育与分类的有效手段 [18]。Wen 和 Zimmer
对人参属 12 种植物的 ITS 区和 5.8S rRNA 基因区
的序列进行了分析比对,发现起源于美洲东北部
的 2 个种西洋参与三叶人参中,西洋参与东亚种
人参、竹节参和三七的亲缘关系更近,而且 ITS
序列证明人参、西洋参和三七不是一个单系群,
喜马拉雅和中国的中西部是人参属植物的多样性
中心 [19]。Yoo 等将叶绿体 DNA 用于人参属的分
类研究,证实 cpDNA 的独特性能够提供分类单位
的准确信息,来自中国的竹节参、人参与喜马拉
雅人参属植物的 cpDNA 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20]。
Wen 等先后利用叶绿体 DNA 以及 trnC -trnD 基因
间区的序列分析来研究人参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发现它们能提供与 ITS 序列相似的系统信息特
征,这些序列同样可用于有花植物的系统分化研
究 [21-22]。Komatsu 等利用 DNA 测序技术测定了越
南人参及其 5 种相关植物人参、西洋参、竹节参、
珠子参 Panax japonicus var.major 和假人参的 matK
基因和 18S rRNA 基因序列,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
和所建立的分子系统树可看出,越南人参与其它 5
种植物具有重叠的地理分布,并和珠子参与假人
参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23]。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
先进性和可靠性为人参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提
供了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
4 野生类型与栽培品种的鉴别
由于野生种和栽培种来自同一个物种,其表
现型、化学成分和药材性状上往往没有明显差异,
从形态和理化性质上很难加以区分。DNA 分子标
记技术为正确评价人参属植物野生类型和栽培品
种的遗传差异、育种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
效手段。
RAPD、DNA 测序法和 DALP 等技术常用于
野生类型与栽培品种鉴别。马小军等采用 RAPD
技术研究发现野山人参与栽培人参之间的遗传变
异比人参与西洋参之间的遗传差距要小 [24],采用
银染 DNA 测序法对野山人参和栽培人参、西洋参
的 ITS 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人参与西洋参之间具
有比人参种内变异更稳定的遗传差异 [25]。丁建弥
等也采用 RAPD 技术有效鉴别了野山人参、移山
参与栽培人参,并找出野山人参的特异性条带,
以此来鉴别野山人参和栽培人参 [26]。王琼等采用
DALP 技术进行野山人参与栽培人参的遗传差异研
究,发现两者的指纹图谱存在差异,且各自存在
一条特异性条带 [27]。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为
人参属植物野生资源的准确鉴别、有效保护和合
理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 道地性研究
道地药材的优良品质是基因型与特定环境
条件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
材由于来源于相同或相近的物种种类,在形态、
生药性状及化学成分等特征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
度,采用传统方法难以进行鉴别,存在很大的主
— 76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2卷第6期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观性和随意性 [28]。DNA 分子遗传标记的应用则让
道地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成为可能。
Fushimi 等利用 DNA 测序技术对不同产地
三七的 matK 基因和 18S rRNA 基因进行测序分
析,发现广西产与云南产三七样本间的 18S rRNA
和 matK 基因序列存在两个基因型,并且分别存在
5 个碱基变异位点,说明三七基因序列具有遗传异
质性特点,这为鉴定三七药材的道地性提供了分
子依据 [29]。Um 等采用 RAPD 和 RFLP 技术分析
了来自中国和韩国 4 个产地的人参并构建 DNA 指
纹图谱,结果表明,4 个产地人参的相似系数极低
(0.197~0.491),且韩国产地人参间的指纹图谱存
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能将不同产地的人参进行
区分 [30]。研究实践表明,DNA 分子标记技术可从
分子水平揭示人参属植物的道地性,使道地药材
的鉴定、优品选取更为准确、便捷。
6 展望
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为人参属植物的研
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带来了新的方向,
使得人参属植物的研究更为系统、科学、深入和
便捷,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随着 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并与其它研究手段相结合,
必将对人参属植物的认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周延清.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 ,2005.
[2] Shaw PC,But PP.Authentication of Panax species and their adulterants by
random-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J].Planta Med,1995,61(5):466.
[3] Kim HJ,Lim CJ,Cho JH,et al.Molecular differentiation of panax species by
RAPD analysis [J].Arch Pharm Res,2003,26(8):601.
[4] Cui XM,Lo CK,Yip KL,et a1.Authentication of Panax notoginseng by 5S-rRNA
spacer domain an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alysis[J].
Planta Med, 2003,69(6):584.
[5] Cheung KS,Kwan HS,But PP,el a1.Pharmacognostical identification of
American and Oriental ginseng roots by genomic fingerprinting using
arbitrarily prim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P-PCR) [J].Journal of Ethnop
harmacology,1994,42(1): 67.
[6] 曹 晖,刘玉萍,伏见裕利,等.三七及其伪品的DNA测序鉴别[J].中药
材 ,2001,24(6): 398.
[7] Choi YE,Ahn CH,Kim BB,et al.Development of species AFLP-derived SCAR
marker for authentication of Panax japonicus C.A.Meyer[J].Biol Pharm
Bull,2008,31(1):135.
[8] 姜顺善 .关于人参品种的比较研究 [J]. 人参研究 ,1992,(1):16.
[9] 陈中坚,崔秀明,孙玉琴,等.三七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J].中
国中药杂志 , 2004,(1): 37.
[10] 马小军 ,汪小全 ,肖培根 ,等 .人参不同栽培群体遗传关系的 RAPD 分
析 [J]. 植物学报 , 2000,42(6):587.
[11] 段承俐,萧凤回,文国松,等.文山三七栽培群体变异类型的分子鉴定[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3,( 增刊 ):13.
[12] 任跃英,高 魏,郭 影.黄果及红果人参、西洋参基因组的RAPD分子
标记研究 [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27(1):39.
[13] 李 欣,邵爱娟,黄璐琦,等.人参选育品系的遗传变异研究[J].中国药
学杂志 ,2005, 40(15):1135.
[14] Artyukova EV,Kozyrenko MM,Reunova GD,et al.RAPD analysis of genome
variability of planted ginseng,Panax ginseng[J].Molecular Biology,2000,34,(2):
297.
[15] Zhou SL,Xiong GM,Li ZY,et al.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domesticated
Panax notoginseng F H Chen as Evidenced by ITS sequence and AFLP
polymorphism: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P.stipuleanatus H T Tsai et K M
Feng[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5,47(1):107.
[16] Wang D,Hong D,Koh HL,et al.Biodiversity in cultivated Panax notoginseng
population[J].Acta Pharmacol Sin,2008,29(9):1137.
[17] 鲁 歧,富 力,李向高.人参属植物分类学的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
学学报 ,1992, 14(4):107.
[18] 李学营 ,彭建营 ,白瑞霞 .基于 rDNA 的 ITS 序列在种子植物系统发育
研究中的应用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25(4):829.
[19] Wen J,Zimmer EA.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of Panax L. (the Ginseng
Genus, Araliaceae ) : Inferences from ITS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J].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1996,6(2):167.
[20] Yoo KO,Malla KJ,Wen J.Chloroplast DNA variation of Panax (Araliaceae) in
Nepal and its taxonomic implications[J].Brittonia,2001,53:447.
[21] Choi HK,Wen J.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Panax (Araliaceae):integrating
cpDNA restriction site and nuclear rDNA ITS sequence data[J].Plant Syst
Evol,2000,224:109.
[22] Lee C,Wen J.Phylogeny of Panax using chloroplast trnC-trnD intergenic
region and utility of trnC-trnD in interspecific studies of plants[J].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2004,31:894.
[23] Komatsu K,Zhu S,Fushimi H,et a1.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18S rRNA
gene and matK gene sequences of Panax vietnamensis and five related
species[J].Planta Med,2001,67:461.
[24] 马小军,汪小全,孙三省,等.野生人参RAPD指纹的研究[J].药学学
报 ,1999,34(4): 312.
[25] 马小军,汪小全,肖培根,等.野山参与栽培参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
序列比较 [J]. 中国中药杂志 ,2000,25(4):206.
[26] 丁建弥,万树文,梅其春.野山参与移山参、栽培参的鉴定技术研究[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1,13(8):369.
[27] 王 琼,程 舟,张 陆,等.野山人参和栽培人参的DALP指纹图谱[J].
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43(6):1030.
[28] 魏全嘉.论道地药材的形成及演化[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8):460.
[29] Fushimi H,Komatsu K,Namba T,et a1.Genetic heterogeneity of ribosomal RNA
gene and matK gene in Panax notoginseng[J].Planta Med,2000,66(7):659.
[30] Um JY,Chung HS ,Kim MS ,et a1.Molecular authentication of Panax
ginseng species by RAPD analysis and PCR-RFLP[J].Biol Pharm
Bull,2001,24(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