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川产柑橘属不同品种成熟果皮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测定



全 文 : 2010年 9月第 33卷第 3期Sep.2010, Vol.33, No.3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CM
川产柑橘属不同品种成熟果皮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测定
彭腾 邱建平 李鸿翔 邓赟 贾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四川 成都 611137)
  摘 要:目的:测定川产柑橘属不同品种成熟果皮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方法:采用 RP-HPLC测定柠
檬苦素的含量。色谱柱:DiamonsilC18 (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乙腈∶水 42∶58;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柠檬苦素在 0.3352 ~ 3.268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
回归方程为:Y=638412X+41961 (r=0.9992), 平均回收率为 98.27%, RSD为 1.79% (n=6)。结
论:该方法灵敏 、准确 , 适用于柑橘类成熟果皮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川产;不同品种;柑橘果皮;柠檬苦素;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中图分类号:R284.1;R9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68 (2010)03-0069-03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发展基金项目 (编号:ZRYB200804)
作者简介:彭腾 , 男 , 1973年生;博士 , 高级实验师;研究方法: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及物质基础研究。
DeterminationofLimonoidsinVarietiesofMatureCitrusPeel
inSichuanbyHPLC
PENGteng, QIUjian-pin, LIhong-xiang, etal
(ChengduUniversityofTCM, TheMinistryofEducationKeyLaboratoryofStandardizationofChineseHerbal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610075P.R.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determinatethecontentoflimonoidsinVarietiesofmaturecitruspeelinsichuan.Methods:Are-
versedphaseHPLCmethodwasestablishedtodeterminatethecontentoflimonoids.ThesampleswereanalyzedonC18 column(250
mm×4.6mm, 5μm), withthemobilephaseofacetonitrible-H2O(42∶58)atthedetectionwavelengthof215nm, theflowrateof
1.0mL/minandcolumntemperaturewas30℃.Results:Thelinearrangewasfrom0.3352to3.2682 μgforlimoninwithregression
equationas:Y=638412X+ 41961 (r=0.9992).Theaveragerecoverywas98.27%withRSDof1.79% (n=6).Conclusion:
Itprovedthattheprocessissensitiveandaccurate, andcanbeusedtodeterminethecontentsoflimonoidsinmaturecitruspeel.
[ Keywords] :Sichuan;varieties;citruspeel;limonin;RP-HPLC
  我国柑橘资源丰富 , 是世界第二大生产国 , 其
食用和药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 , 四川是柑橘资源
大省。 2008年 10月的四川广元 “蛆柑 ” 事件 , 使
柑橘大量滞销 , 为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严
重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因此 , 如何加强柑橘类水
果的深加工 , 有效利用果皮等废弃物中的活性物质
并加以利用 , 是减少污染 , 提高橘农经济效益急需
解决的问题 。柠檬苦素是三萜类物质 , 有关研究表
明 , 该化 合物有 抗氧 化[ 1-2] 、 抗 癌 [ 3-4] 、 抑制
HIV[ 5-6]和抑制真菌 [ 7] 等活性。因此 , 建立一种可
靠的分析方法 , 分析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柑橘类果皮
中柠檬苦素的含量变化 , 进而通过深加工有效利用
其中的柠檬苦素类似物 , 是减少污染 , 提高橘农经
济效益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 , 本文旨在建立简
便 、 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并以川产不同
品种 、不同产地柑橘类果皮中柠檬苦素的含量差异
为研究对象 , 为深加工利用柑橘属水果果皮中的柠
檬苦素类似物提供科学依据。
·69·
DOI :10.13593/j.cnki.51-1501/r.2010.03.024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 33卷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0AVP系列高效液相色谱系统:LC-10ATvp、
SPD-10ATvp、 SCL-10ATvp、 CLASS-vp工作站
(日本 shimadzu公司)、 HT-130色谱柱恒温箱
(天津市恒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UV-1100分光
光度仪 (上海天美科技有限公司 );Sartorius
BP211D电子天平 (德国 Sartorius公司);DSY-1
-2电热恒温水浴锅 (北京国华医疗器械厂);R
-201旋转蒸发器 (上海申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乙腈为色谱纯 , 水为重蒸馏水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
纯 。
1.2 实验材料
柠檬苦素对照品 (由 Sigma公司提供);供试
品及产地如表 1所示 。
表 1 供试品来源及产地
编号 供试品来源 产地
1 蜜橘果皮 成都 (龙泉)
2 蜜橘果皮 四川 (广元)
3 蜜橘果皮 成都 (蒲江)
4 沙糖桔果皮 成都 (金堂)
5 椪柑果皮 成都 (新津)
6 椪柑果皮 成都 (金堂)
7 广柑果皮 成都 (青白江)
1.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柠檬苦素对照品 0.00419 g于 10 mL
容量瓶中 , 加甲醇定容 , 制得 0.1676 mg/mL柠檬
苦素对照品溶液作为母液备用 。
1.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各供试品干品 10 g, 分别对应装入 1
~ 7号 100 mL的圆底烧瓶中 , 各加入 40 mL石油
醚 , 于 60℃水浴回流提取 2次 , 每次 1 h。过滤 ,
药渣加入 40mL二氯甲烷 , 于 45℃水浴回流提取 2
次 , 每次 1h, 过滤 , 合并滤液 。 45℃减压回收滤
液中的二氯甲烷 。浸膏加甲醇溶解 , 分别定容于 7
支 10 mL容量瓶中 。从 1、 2、 4、 5、 6号供试品的
定容液中精密移取 1 mL, 分别置于 5支 10 mL容
量品中 , 加甲醇定容 。将 3、 7号供试品的定容液
和其余供试品的新定容液分别对应编为 1 ~ 7号供
试品溶液 , 备用 。
1.5 色谱条件
色谱柱:DiamonsilC18 (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 ∶乙腈∶水 =42∶58;流速:1.0 mL/
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5nm。
2 结果与讨论
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以甲醇为空白对照 , 在 200 ~ 400 nm范围内对
对照品溶液进行紫外扫描 , 所得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215 nm, 故检测波长确定为 215nm。
2.2 流动相乙腈浓度的选择
分别以不同比例的乙腈 -水为流动相进样 , 分
析表明 , 当乙腈体积分数在 42%附近时 , 柠檬苦
素的峰型较好 , 分离度高。所以本法选择体积分数
42%的乙腈作为流动相。对照品和供试品的色谱图
如图 1所示。
图 1 A为对照品色谱图、 B为供试品色谱图 (1为柠檬苦素)
2.3 线性关系考察
取一定量配置好的对照品溶液母液稀释 , 配制
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对照品溶液。使得柠檬苦素的
浓度分别 为 67.04、 184.36、 301.68、 419.00、
536.32、 653.64μg/mL。按照上述方法进样 5 μL
进行分析 ,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Y), 对照品进样
量 (μg)为横坐标 (X), 得线性回归方程为 Y=
638412x+41961, r=0.9992。结果表明 , 柠檬苦
素在 0.3352 ~ 3.268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按
S/N=3计 , 检测限为 26.4ng。
2.4 精密度试验
取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5 μL进样 , 平行测
定 5次 , 得到对照品的 RSD为 1.83%, 表明该方
法的精密度良好。
·70·
第 3期 彭腾 等 川产柑橘属不同品种成熟果皮中柠檬苦素的含量测定 
2.5 稳定性试验
取 1号供试品溶液分别在 0、 1、 2、 4、 6、 8h
各进样 5 μL, 得到 1号供试品的 RSD为 1.37%,
表明供试品在 8h内保持稳定 。
2.6 重复性试验
取 1号供试品 5份 ,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平行制备 , 各进样 5 μL, 得到 1号供试品的 RSD
为 2.15%, 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柠檬苦素含量的 2号供试品 6份 , 精密
加入适量对照品溶液 (3种不同浓度梯度 , 各 2
份), 按供试品测定方法提取测定 , 计算得平均回
收率为 98.27%, RSD为 1.79% (n=6)。结果如
表 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 , 该色谱条件具有较强的
可靠性 。
表 2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mg, n=6)
柠檬苦素 加入量 测得量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 RSD/%
4.211 3.364 7.486 97.34
4.162 3.371 7.423 96.75
4.195 4.214 8.353 98.66
4.209 4.193 8.361 99.03
4.215 5.053 9.332 101.29
4.187 5.046 9.059 96.56
98.27 1.79
2.8 供试品含量测定
采用 HPLC分析方法测定了 7个不同产地柑橘
属不同品种干果皮中主要柠檬苦素类似物的含量 。
结果如表 3所示 。
表 3 不同柑橘品种果皮 (干重)中柠檬苦素类似物的含量
编号 样品名称 柠檬苦素含量 mg/g
1 蜜橘果皮 (龙泉) 3.679805517
2 蜜橘果皮 (广元) 5.632306892
3 蜜橘果皮 (蒲江) 0.036463052
4 沙糖桔果皮 (金堂) 7.675294324
5 椪柑果皮 (新津) 2.554158935
6 椪柑果皮 (金堂) 2.518023236
7 广柑果皮 (青白江) 0.420987845
  由表 3可知 , 上述 7个样品中柠檬苦素含量高
低顺序为:沙糖桔果皮 >蜜橘 (广元)果皮 >蜜
橘 (龙泉)果皮 >椪柑果皮 (新津) >椪柑果皮
(金堂) >广柑果皮 >蜜橘 (蒲江)果皮。在蜜橘
皮中 , 不同的产地 , 其柠檬苦素含量有较大的差
异。椪柑果皮的含量对产业似乎相差不多 , 因此 ,
柠檬苦素的含量随产地及品种不同而有较大的差
异。
3 讨论
3.1 通过本实验 , 了解到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柑橘
成熟果皮中主要柠檬苦素类似物的含量差异 , 有利
于柑橘类产品加工时原料的选择及柑橘类资源的综
合利用。以获取柑橘汁为目的时 , 应选用柠檬苦素
类似物含量低的品种 , 以提高柑橘汁的品质 。对于
果皮中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较高的品种 , 其果皮可
用于提取柠檬苦素类似物 , 以供药用。
3.2 在选择流动相时 , 考虑到流动相的价格因素 ,
曾试过甲醇 -水系统 , 但是存在分离度不好出峰时
间过长等问题 , 所以 , 改成了乙腈 -水系统 。乙腈
-水系统的基线平稳 , 能够实现组分的分离 , 分离
度良好 , 且保留时间适中。
3.3 采用 HPLC测定柑橘类果皮中柠檬苦素类似物
的含量 , 简便 、准确 , 重复性良好 , 方法可靠 , 可作
为柑橘类果皮中柠檬苦素类似物提取的检测标准。
参考文献
[ 1] SunCD, ChenKS, ChenY, etal.Contentsandantiox-
idantcapacityoflimoninandnomilinindiferenttissuesof
citrusfruitoffourcultivarsduringfruitgrowthandmatura-
tion[ J] .FoodChemistry, 2005, 93 (4):599-605.
[ 2] JunY, LmminW, RosemaryLW, etal.Antioxidantac-
tivityofcitruslimonoids, flavonoids, and coumarins
[ J] .JAgricFoodChem, 2005, 53:2009-2014.
[ 3] MilerEG, LamLKT, ZangJ, etal.Citruslimonoid
reductionofchemicalyinducedtumorigenesis[ J] .Food
Technol, 1994, 11:104-108.
[ 4] MilerE G, SandersA PG, CouvilonA M, et
al.LimonoidsasInhibitorsofOralcarcinogennesis[ J] .
FoodTechnol, 1994, 48:l10-l14.
[ 5] BattineliL, MengoniF, LichtnerM.Efectoflimonin
andnomilinonHIV-1 replicationoninfectedhumanmono-
nuclearcels[ J] .PlantaMed, 2003, 69:910-913.
[ 6] LiminoidsstronglyinhibitHIVproteaseactivity[ N] .
Health&MedicineWeek, 2004-02-09.
[ 7] GovindachariTR, SureshG, GopalakrishnanGS, et
al.Antifungalactivityofsometetranortriterpenoids[ J] .
Fitoterapia, 2000, 71:317-320.
(收稿日期: 2010-05-19)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