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安徽黄连属植物资源调查
刘学医 1, 2 ,赵宝林 1 ,刘晓龙1 ,李林华 1 ,汪荣斌 1 ,周丽梅 1 ,岑洁 1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芜湖 241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摘要 对安徽两种黄连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 ,其中黄连为少量栽培 ,短萼黄连多系野生。野生资源濒危 ,需加强保护并展开栽培研究。
关键词 安徽;黄连;短萼黄连
中图分类号 S56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30-16744-02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资助(2009SQRZ214)。
作者简介 刘学医(1983-),男 ,江苏东海人 ,硕士 ,助教 ,从事中药资
源学和中药鉴定学研究。
收稿日期 2010-07-08
黄连为常用药材 ,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
sisFranch.)、三角叶黄连 (CoptisdeltoideaC.Y.Chenget
Hsiao)或云连(C.tetaWal)的干燥根茎 ,有清热燥湿 ,泻火
解毒等功效 [ 1] 。黄连和三角叶黄连主要产于四川 、湖北等
地 ,多系栽培 ,是市场上黄连的主流品种;云连主要产于云
南 ,产量极少 ,市场上罕见。中国分布有黄连属植物 6种 ,其
根茎均含有较多的小檗碱可供药用。据王德群等 [ 2]考证 ,历
史名药宣黄连 ,是主要产于安徽省宣州地区的短萼黄连 ,曾
经备受医家推崇 ,后因资源匮乏而变迁为上述黄连属植物 。
为了解目前安徽省黄连属植物的资源 、分布和使用情况 ,笔
者于 2006 ~2010年对安徽省黄连属植物做了系统的调查研
究 ,以期对安徽省保护 、开发和利用珍惜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和路线
1.1 调查方法 查阅标本和野外资源调查 。查阅了安徽中
医药高专腊叶标本室(WUH)、安徽中医学院腊叶标本室
(ACM)馆藏的黄连属标本 ,并到皖南 、大别山等有可能有黄
连属分布的山区进行野外资源调查 。
1.2 调查路线 先后调查了安徽黄山(2007年 5月 、2008
年 4月 、2009年 10月 、2010年 5月)、九华山(2009年 7月)、
牯牛降(2007年 7月)、歙县(2006年 12月)、休宁(2008年 7
月)、霍山(2008年 5月 、2009年 4月)等地。
2 安徽黄连属资源情况
WUH和 ACM馆藏的黄连属标本主要有黄连 、短萼黄
连 、三角叶黄连 、峨嵋野连和云连 5种 ,其中前二者采自安徽
省内。结合野外调查得出结论:安徽省黄连属植物共 1种 、1
变种 ,即黄连 (CoptischinensisFranch.)、短萼黄连 (Coptis
chinensisFranch.var.brevisepalaW.T.WangetHsiao),前者
均系栽培 ,数量较少 ,后者多系野生 ,有少量栽培。野生资源
处于濒危状态 。
2.1 黄连资源情况 该种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 、湖北 、湖
南 、四川 、贵州 ,多系栽培 ,野生种极少见。查阅标本资料得
知 , 20世纪 80年代 ,黄连在安徽黄山 、九华山 、霍山等地的药
材场均有栽培 ,但这些国营药材场均于多年前解散 ,不再专
门栽培药材 ,黄连则以小面积栽培得以保存 。
原霍山药材站的何云峙老先生在霍山县太平畈乡王家
店村的自家山坡(海拔 300 m)栽培黄连 ,该种生长良好 ,每
年开花结果 ,有多数自然繁殖小苗(图 1)。据老人介绍 ,自
霍山药材场解散后 ,栽培药材的种类和面积越来越少 ,目前
当地主要以栽培霍山石斛为主要经济来源 ,而老人栽培的黄
连属自采自用 ,未流入市场。
图 1 栽培黄连
当地还有一种被称为 “湖连 ”的黄连属植物。据介绍其
引自湖北神农架 ,该种叶较黄连狭长。取标本 ,经栽培后鉴
定为短萼黄连。
2.2 短萼黄连资源情况 该种分布于浙江 、福建 、广东 、广
西 、安徽等地 ,系安徽省唯一的野生黄连属植物 ,为黄连
(CoptischinensisFranch.)的一个变种。该种和原种的区别在
于萼片较短 ,长约 6.5 mm,仅比花瓣长 1/3 ~ 1/5,叶狭长 ,根
茎多单枝 ,细小(图 2)。
图 2 野生短萼黄连
由于长期的采挖 ,短萼黄连资源破坏严重 ,产区农民多
自采自用 ,亦有山区药农进行少量栽培。九华山中闵园附近
有数十株栽培的短萼黄连 ,明显移自山上 ,但由于该地积水
较多 ,栽培方法不得当 ,其生长情况不佳;在黄山浮溪药农的
院子里 ,也有栽培数年的短萼黄连(图 3),由于环境合适 ,种
群生长情况良好 ,每年开花结果 ,并能育出自然小苗 。
野生短萼黄连主要分布于黄山 、九华山 、清凉峰和牯牛
责任编辑 朱淼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30):16744-16745
图 3 栽培短萼黄连(有果实)
降等山区 ,海拔分布为 500 ~ 1 700 m。从馆藏标本情况看 , 20
世纪 80年代 ,短萼黄连在上述地区的分布还是相当普遍的 ,
但由于过度采挖 ,加上近 20年来上述地区大力开发旅游资
源 ,修建道路和索道等 ,严重破坏了短萼黄连的生长环境 ,其
数量急剧下降 。近 5年的野外调查中 ,极少见到大量种群 ,
短萼黄连多 1~ 3株零星分布且较为少见 ,多数个体较小 ,一
般具 2 ~4片叶。
野生短萼黄连主要分布于林下或溪边 ,对环境的要求不
是很高(图 4)。黄山浮溪海拔 520 m的村边有数株大苗 ,叶
片达 6 ~8片 ,且有花果。短萼黄连为喜阴植物 ,其生长环境
光线较差 ,生于林下较难发现。
图 4 短萼黄连生长环境(密林)
在业已开发的黄山和九华山风景区等地 ,短萼黄连已经
相当少见 ,偶尔零星分布 ,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浮溪等游人
罕至的深山密林 ,分布有大量的短萼黄连种群 ,其个体多于
1 000株。野生短萼黄连多生于海拔 1 000 m左右的疏林下 ,
林下阴湿但无积水 ,林中植物主要为杜鹃花科 、壳斗科 、五加
科等木本 ,草本种类较少 ,以鹿蹄草属为代表。
3 讨论
安徽黄连属资源主要为短萼黄连 ,它是历史上备受医家
推崇的宣黄连的原植物。人类长期对野生资源的采挖 ,导致
其资源匮乏而逐渐衰落。
黄连属是毛茛科较为特殊的一个属 ,它一方面具有良好
的药用功效而备受人们观注 ,另一方面由于生长缓慢加上过
度采挖导致其种群更新不足 。野外调查中 ,只有极少个体能
够开花结果 ,较为密集的种群中都不易生长有果植株;另外 ,
笔者对黄山浮溪 520 m处一株短萼黄连做了连续 4年的野
外观察 ,尽管它每年都能够开花结果 ,但至今未在其周围发
现新萌发的小苗 ,这或许也是其致濒的一个原因。张莉等 [ 3]
已对其濒危机制作了探讨 ,认为安徽省短萼黄连的空间分
布 、种群数量及年龄结构等都表明其种群已处于相对不稳定
阶段 ,如不加以保护 ,其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
短萼黄连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但调查中发现 ,
对短萼黄连的保护措施相当不足 ,除黄山风景区采取了一定
的保护措施外 ,其他有短萼黄连分布的地区均遭受了不同程
度的破坏。黄山歙县 、休宁等原短萼黄连分布的地区已经找
不到其踪影。对致濒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解决人工栽培中的
不开花 、不耐热等问题 ,都应成为保护短萼黄连资源应重视
的工作 。近年来由于黄连药材价格高涨 ,黄连属资源受到了
人们的观注 ,南京植物园 、杭州植物园等都试种黄连属植物 ,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安徽省在近几年也展开了短萼黄连
的栽培研究工作 ,目前安徽中医药高专植物园已成功栽培短
萼黄连 ,但由于该地温度较高 ,需植入荫棚 ,即便如此 ,过夏
也比较困难 ,原本属于常绿的短萼黄连变成了落叶植物 ,目
前已经栽培 2年 ,有真叶 4片 ,未见开花。另外 ,安徽中医药
高专丫山天然植物园(海拔 100 m)已栽培短萼黄连 5年 ,生
长情况良好 ,遗憾的是亦未见花果 ,无法完成自然繁殖和更
新。计划对其进行组培研究 ,以期解决不育问题。
总之 ,积极开展对野生短萼黄连的保护工作 ,发掘历史
名药宣黄连的价值 ,展开人工栽培研究 ,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1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0.[ 2] 王德群 ,彭华胜.历史名药宣黄连的兴衰沿革[ J] .中华医史杂志, 2008,
38(3):137-139.
[ 3] 张莉,张小平.安徽短萼黄连种群特性及其濒危机制探讨 [ J].应用生
态学报 , 2005, 16(8):1394-1398.
1674538卷 30期 刘学医等 安徽黄连属植物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