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安徽省栗属种质资源现状与利用前景
肖正东 ,陈素传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 在多年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地总结了安徽省栗属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 ;重点介绍
了安徽省内主要栽培种板栗的品种类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 ,根据品种起源、特征特性、栽培数量将其分为 3
类 ,即主栽优良品种 22个 ,一般栽培品种 20个 ,逐步淘汰品种 8个 ;展望了安徽省栗属资源的利用前景 ,并
就如何开发利用野生栗属资源提出了保护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栗属资源 ;品种 ;开发利用 ;保护措施 ;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66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8981( 2007) 04- 0097- 05
Current Situation and Utilization Prospective of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astanea Id ioplasmic in Anhui Province
XIAO Zheng-dong, CHEN Su-chuan
( Anhui Academy o f Fo restr y, Hefei 230031, Anhui, China)
Abstract: Ba sed on the results o f surv ey and study in sever al yea rs, species,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 f Castanea idioplasmic resour ces in Anhui Prov ince w ere summarized
systematica lly. Types and cha racteristics in main cultiv ated va rieties in Anhui Province w ere
intr oduced in de tail. Ba sed on o rig in, cha racteristics and cultiv a tion sca le o f these varieties,
they w ere gr ouped into thr ee types, including 22 widely cultiva ted fine varieties, 20 o rdina ry
va rie ties, and 8 varieties eliminated gr adually. U tiliza tion pr ospec tiv e o f C. idioplasmic
r esources in Anhui Prov ince w ere discussed, and some pro tection mea sur 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wild C. idioplasmic resour ces w ere put fo rw ard.
Key words: Castanea idioplasmic resources; va riety; developm ent and utili zation; pro tection
measures; Anhui Province
全世界栗属 (Castanea )植物有 10多种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大陆 ,是世界上分布
范围很广的古老树种。 我国 20多个省 (市 )有板栗分布 ,目前可利用的栗树种质资源有板栗 (C. mollissima
Bl. )、日本栗 (C . crenata Sieb.et Zucc)、锥栗 (C. henry i Rehd .et Wils)、茅栗 (C. sequinii Dode)及野生板栗 (其
形态特征同 C . moll issima )等种 [ 1]。以上几种栗安徽省均有分布 ,其中前 2种是栽培果树 ,后 2种目前主要作为
砧木应用于生产中 ,锥栗尚处于野生状态。有关板栗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 [2~ 29 ]。 本文中 ,笔者在多年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 ,系统地总结了安徽省栗属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 ;在栗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提出了
一些具体的措施与建议 ,为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栗属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安徽省栗属种质资源现状
1. 1 板 栗
安徽省是全国重点板栗产区之一 ,栽培板栗的历史悠久 ,《图经本草》 ( 1062年苏颂 )载: “栗处处有之 ,而衮
州、宣州者最佳。”而宁国县志卷七中记载: “素称宣城栗 ,即宁国产。”可见安徽宣州栗已有千年历史。目前 ,全省
经济林研究 2007, 25( 4): 97-101
Nonwood Forest Research
收稿日期: 2007-08-21
作者简介: 肖正东 ( 1958— ) ,男 ,安徽全椒人。 研究员 ,主要从事经济林研究与推广工作。
DOI : 10. 14067 /j . cnki . 1003 -8981. 2007. 04. 015
板栗栽培面积已发展到 18万 hm2 ,分布于淮河以南的丘陵冈地 ,以长江为界分为大别山区与皖南山区两大产
区 ,包括广德、宁国、舒城、金寨、霍山、太湖、潜山、岳西、休宁、祁门、滁州、贵池等 20多个县市 ,年产栗子 6万 t
以上 [2 ]。
板栗在大别山区垂直分布仅限于海拔 600 m以下的地带 ,其分布带依海拔高度可划分为 3个: 第 1带海拔
为 50~ 300 m;第 2带海拔为 300~ 500 m;第 3带海拔为 500~ 600 m。这三个海拔带的板栗分布面积分别占大
别山区板栗分布总面积的 80% 、 17%和 3% ,海拔 600 m以上的地带少有板栗分布。在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的
作用下 ,上述板栗产地形成了众多的品种和类型 ,数量多达 50多种以上 ,这些品种或类型兼有长江流域和华北
两大品种群的特点 [30, 31 ]。 根据品种起源、特征特性、栽培数量可将其分为 3类: 主栽优良板栗品种 22个 [ 30, 32, 33]
(详见表 1) ;一般栽培板栗品种 20个 (详见表 2) ;逐步淘汰板栗品种 8个 (详见表 3)。
表 1 安徽省主要栽培的板栗优良品种及其主要性状
序号 品种名 1) 产地 栗实大小
/(粒· kg- 1 ) 成熟期 序号 品种名 产地 2)
栗实大小
/(粒· kg- 1 ) 成熟期
1 蜜蜂球★ 舒城 70 8月下旬 12 毛蒲 广德 70 9月中旬
2 叶里藏★ 舒城 40 9月中旬 13 二新早★ 宁国 50 9月下旬
3 粘底板★ 舒城 70 9月中旬 14 软刺早★ 宁国 60 9月中旬
4 二水早 舒城 60 9月上旬 15 黄栗蒲★ 宁国 60 9月下旬
5 早栗子★ 金寨 50 9月上旬 16 乌早 (特早 ) 宁国 80 8月下旬
6
紫油栗
(柴光栗 ) 金寨 80 9月下旬 17 大板栗 安庆六安 60 9月上中旬
7 大腰栗 金寨霍山 60 9月下旬 18 大黑栗 安庆 60 9月中旬
8 大红光★ 太湖 80 9月下旬 19 大乌早 岳西 50 9月下旬
9 大红袍★ 广德 50 9月中旬 20 大红栗 (大红袍 ) 舒城 80 9月中旬
10 处暑红★ 广德 80 8月下旬 21 小红光★ 太湖 80 9月中下旬
11 大油栗★ 广德 50 9月下旬 22 节节红★ 东至 40 8月底
1)“★”系经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
2)安庆含潜山、太湖、岳西 3县 ,六安含金寨、霍山、裕安、舒城 4县 ,表 2中的“六安”所指地域与此相同。
表 2 安徽省一般栽培的板栗品种及其主要性状
序号 品种名 产地 栗实大小
/(粒· kg- 1 ) 成熟期 序号 品种名 产地 栗实大小/(粒· kg- 1 ) 成熟期
1 七月红 金寨 60 9月上旬 11 中栗子 舒城 60 9月中下旬
2 毛板栗 各产区 100 9月中下旬 12 茧头栗 舒城 — 9月下旬
3 油板红 六安 60 9月下旬 13 三水早 舒城 80 9月下旬
4 乌栗子 各产区 120 9月下旬 14 迟栗子 金寨 60 9月下旬
5 小板栗 舒城 100 9月中旬 15 二黄早 广德 70 8月底
6 深刺二水早 舒城 70 9月初 16 焦杂 广德 50 9月中下旬
7 洋辣蒲 舒城潜山 70 9月下旬 17 石门板栗 广德 60 9月下旬
8 油光栗 各产区 90 9月下旬 18 满天星 宁国 100 9月下旬
9 马屎栗 舒城潜山 70 9月下旬 19 厚壳栗 宁国 60 9月下旬
10 大灰栗 舒城 70 9月上中旬 20 新杭迟栗 广德 80 9月底
表 3 安徽省逐步淘汰的板栗品种及其主要性状
序号 品种名 产地 栗实大小
/(粒· kg- 1 ) 成熟期 序号 品种名 产地 栗实大小/(粒· kg- 1 ) 成熟期
1 气泡蒲 舒城 70 9月下旬 5 社栗 舒城、岳西 40 9月中、下旬
2 狗牙蒲 舒城 80 9月中旬 6 青刺 舒城 80 9月中旬
3 乌头栗 舒城 90 9月中旬 7 小灰栗 舒城 120 9月中旬
4 多籽栗 金寨 120 9月中旬 8 九月寒 各产区 90 10月上旬
1. 2 茅 栗
茅栗广泛分布于皖南山区、皖西大别山区以及皖东丘陵地区。分布地的海拔高度为 100~ 1 700 m (黄山 ) ,
常与短柄 、化香、山槐、槲栎、白栎等落叶阔叶树混生。由于长期遭到滥伐 ,多呈灌木状。 在大别山区的岳西、
霍山、金寨下辖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海拔 800~ 1 100 m处偶见小块茅栗纯林 ,树高达 20 m以上 ,
98 经 济 林 研 究 第 25卷
干径达 40 cm以上。茅栗在安徽省的分布以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最为普遍 ,在海拔 200 m以上的丘陵山区 ,每
公顷达 1 500株以上 ,有的甚至可达 7 500株 /hm2 [34 ]。 在这些野生茅栗资源中 ,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及自然异
花授粉的作用 ,其个体性状特征千差万别。 根据果实着生的外部特征 ,可分为单果串生型、双果串生型 ;根据苞
刺的多少 ,可分为深刺型、浅刺型 ;根据果实成熟期及苞刺着生方向 ,又可分为早熟深刺分叉型和迟熟深刺直立
型。
1. 3 野生板栗
野生板栗资源水平分布的区域与茅栗大体相同 ,但主要分布在海拔 600 m以下的地带 ,常与茅栗混生 ,有
经验的林农将其区分为“大叶毛栗” (即野生板栗 )和“小叶毛栗” (即茅栗 )。野生板栗在未受到人为活动严重破
坏的环境下 ,可长成大乔木 ,树高可达 20 m以上 ,干径达 30 cm以上。野生板栗分布较为集中于海拔 100~ 300
m的区域 ,半阳坡或半阴坡较多 ,至海拔 600 m的地带野生板栗分布很少 ,取而代之的是茅栗。 1985年 ,在大别
山区的南北坡设置 10个样方 (每个样方面积 10 m× 10 m )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在海拔 100~ 300 m的区域内
野生板栗分布密度为 100~ 12 900株 /hm2 ,平均分布密度为 6 500株 /hm2 ,最高达 18 700株 /hm2 ,远远超过了
作为板栗砧木开发所需密度 833株 /hm2。尽管这些野生板栗的基本特征特性相似 ,但其个体间仍存在较大差
异。有丛状果实的 ,有串状果实的 (个体较少 ) ;有早熟稀刺型 ,也有迟熟密刺型 ;还有一种除了叶片背面没有腺
膦外 ,从分枝习性、总苞特征、叶片形状等外部特征上看酷似茅栗 ,称之为“茅栗型”野生板栗。
1. 4 锥 栗
锥栗在安徽省主要分布于皖南山区的休宁、祁门、黄山、青阳、铜陵、广德等县区。 大别山区南坡的太湖、宿
松等地亦有零星分布。 锥栗生于海拔 800 m以下地带 ,常与枫香、青钱柳、银鹊树、甜槠等混生 ,目前仍处于野
生状态 ,人工选种工作尚未进行。锥栗与其它栗属树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苞内只有 1枚坚果。
1. 5 日本栗
安徽省日本栗的引种栽培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末期。当时 ,由日本友人城阪光弥先生从日本直接引进了筑
波、银寄等 5个品种 ,种植于安庆郊区 ,面积约 3. 3 hm2。 这些日本栗品种在安徽表现出生长旺盛、早期丰产性
好、坚果大等性状特征 ,唯其涩皮难剥 ,不适于国内市场零售。 2002年 ,由滁州华怡集团投资 ,南谯区施集乡大
林村种植了 20 hm2的日本栗 ,主要栽培品种为筑波、银寄、丹泽 ,所产栗子用于企业加工 ,再返销到日本。另外 ,
一些科研及生产部门也曾少量引种了日本栗 ,但都没有形成规模发展的态势。
2 栗属资源的利用前景
2. 1 板栗品种资源
2. 1. 1 加强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工作
安徽省板栗品种资源丰富 [35 ] ,农家品种及类型多达 50个以上 ,其中性状优良的品种已有 20多个 ,有 13
个品种通过了安徽省林木品种的审定。目前 ,安徽省板栗平均单产量仅有 375 kg /hm2 ,板栗产量低的原因 ,除
了管理粗放、树体衰弱之外 ,品种良莠不齐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 ,选择优质、丰产的优良品种是提高板栗产
量和质量的一个根本措施 [36~ 38 ]。
蜜蜂球、处暑红、节节红 [33 ]、乌早 4个品种成熟期早 ( 8月下旬 ) ,能及早上市 ,且市场售价较高。因其难耐贮
藏 ,宜在交通便利之处栽植 ,以便及时出售。
紫油栗、大腰栗、大油栗、黄栗蒲、大乌早 [ 39]、新杭迟栗等品种成熟期晚 ,且较耐贮藏 ,可作晚熟品种发展。
软刺早、蜜蜂球以及引进江苏的九家种等品种其树体矮小 ,紧凑 ,适宜密植丰产栽培。
二新早、蜜蜂球结果母枝基部芽抽枝结果能力强 ,可作为采穗圃经营 ,并可通过修剪控制树冠外移 ,增加结
果层的厚度。
粘底板、洋辣蒲成熟后栗子不落苞 ,可适当推迟采收期 ,与晚熟品种一起栽植 ,以求采收方便。
节节红、早栗子 [ 40]、蜜蜂球、满天星等品种其雌花量大 ,丛果性强 ,早期丰产性好 ,亦可作为优良的育种资
源加以利用。
大红光、小红光、油板红、油光栗、小板栗、二水早、茧头栗等品种其果色艳丽 ,果味香甜 ,较耐贮藏 ,作为炒
食用栗尤佳。
毛板栗、乌栗子、中栗子、马屎栗等品种均属毛板栗类群 ,其果面多毛无光泽 ,但其果型小而整齐 ,栗子发育
99第 4期 肖正东等:安徽省栗属种质资源现状与利用前景
充实 ,含水率低 ,较耐贮藏 ,宜作为种子加以利用。
2. 1. 2 注重适宜加工品种的选育
安徽省板栗虽然栽培面积大、产量不低 ,但所产板栗多作菜用栗或炒食用栗 ,关于适宜于板栗罐头、栗粉加
工品种的研究尚无人深入开展。 随着板栗林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幼林栗树逐步进入盛果期 ,全省板栗总产
量将会逐步上升 ,仅仅作为菜用和炒食用栗 ,其需求量有限。 加强加工品种选育工作 ,应提到政府、科研及生产
部门的重要位置上来。加工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是栗仁经过高温处理后不褐变 ,以求加工而成的栗仁罐头不混
汤、不变褐 ,栗粉加工食品不变色。
2. 1. 3 建立板栗种质资源保存库
我国是世界栽培植物八大演变中心之一 ,而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果树种质资源十分丰富。 安徽省地处我
国中部 ,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植物资源丰富。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安徽省板栗品种已达 50多个 ,
加上引进品种 26个 ,总数已达 80多个 ,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作为种质资源 ,已为全省乃至全国板栗生产
和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条件的剧烈变化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 ,不少栗属种
质资源已经流失。 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角度看 ,这方面的工作实在薄弱。由于缺少全面的规划 ,相关工作
做得不够充分 ,以致现有品种材料显得零星。有些科研工作者为了育种的需要寻求某一个或某几个品种 ,甚至
辗转了几个部门、几个生产单位 ,费了很多周折 ,有时还不一定能够实现愿望 [41 ]。 不同板栗品种种质资源是有
效进行品种改良的基础。要继续营建高水平的生产力 ,遗传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各个品种都有其自身的
特殊性状 ,对育种事业有着特别的价值 ,如舒城的粘底板 ,对膏药病、栗链蚧的抗性较强 ;蜜蜂球、二新早耐修剪
等品种 ,都是呈现出自然农艺性状。 因此 ,保存种质资源对维系生态平衡有着重大意义。
2. 2 板栗野生砧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安徽省板栗野生砧木树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有两种:一是野生板栗 ,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充分证明了它是嫁接
板栗的适宜砧木 ,无论其是何种类型均表现出嫁接成活率高、亲和力强的优点 ,并且具有矮化树体的效果 ;二是
茅栗 ,可作板栗砧木利用 ,国内多数科研与生产部门较为一致地认为 ,茅栗砧嫁接板栗难以成活 ,其成活率一般
难以超过 20% 。安徽省大别山区在进行野生板栗资源开发利用时 ,发现不同地域茅栗砧木嫁接成活率有着明
显的差异 ,有的成活率不足 10% ,有的成活率高达 95%以上 ,且不同茅栗类型砧木及不同板栗品种嫁接组合都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此项研究工作至今未能取得一致的结论。科研业务部门在指导板栗利用及野生砧木嫁接
时 ,首先应对砧木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 ,如系茅栗砧木 ,在进行生产性开发前 ,先行多点小规模试验性嫁接 ,然
后根据其成活情况再确定嫁接利用方案 [ 42, 43]。
在开发利用野生板栗资源的同时 ,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防止过度开发。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大别山区
的金寨、霍山等县便开展了大规模利用野生砧木资源嫁接板栗的活动 ,仅金寨县在 1986~ 2000年的 15年间利
用野砧嫁接板栗就达 3万 hm2 [44, 45 ] ,昔日满山遍野的野生板栗、茅栗等多已不复存在 ,现今在金寨、霍山等县已
难以见到成片的野生板栗林 ,到处都是嫁接板栗园。 建议业务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制止盲目开发 ,结合封
山育林 ,规划出一定的保护区域 ,尽快恢复并培育野生栗林。
2. 3 锥栗资源的保护与培育
锥栗其坚果品质好、耐贮藏 ,市场售价高 ,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产区已得到规模发展 [46 ]。目前 ,安徽省锥栗
资源处于野生状态 ,应加强对这些有限的野生锥栗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 ,开展良种选育工作 ,并在适宜区域内
建立一定规模的锥栗生产基地 ,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多样性的需求。
2. 4 日本栗的开发利用途径
安徽省引种日本栗至少已有 20多年的历史 ,至今 ,全省至少已有 30 hm2以上的栽培面积 ,有的栗园已取
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这充分说明日本栗在安徽栽培是可行的。 安徽省栽培日本栗至少应把握两点:一是在建立
日本栗生产基地之前 ,必须要与专有加工企业相配套 ,并且要与企业签定长期收购合同 (至少 20 a以上 ) ,最好
是由加工企业投资建立生产基地 ;二是由于日本栗涩皮难以剥离 ,这种性状对中国板栗有花粉直感影响。因此 ,
所建立的日本栗生产基地要远离板栗林 (至少相距 5 km以上 )。
100 经 济 林 研 究 第 25卷
参考文献:
[1 ] 张宇和 ,柳 鎏 .板栗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9.
[2 ] 肖正东 .安徽省板栗生产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 [ J].经济林研究 , 2002, 20( 1): 52— 54.
[3 ] 苏冬梅 ,李伦光 .预处理对板栗总酚含量及其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6, 26( 5): 68— 70.
[4 ] 陈建华 ,曹 阳 ,闫文德 ,等 .板栗的光合性状 [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6, 26( 2): 72— 74.
[5 ] 陈建华 ,罗丽华 ,杨定海 ,等 .不同板栗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分析 [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5, 25( 5): 72— 74.
[6 ] 陈建华 ,曹 阳 ,李昌珠 ,等 .板栗内源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4, 24( 5): 39— 41.
[7 ] 陈建华 ,何 钢 ,李志辉 ,等 .促进板栗雌花芽分化的研究 [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2, 22( 1): 27— 30.
[8 ] 吴浙东 ,王政懂 ,邓玉英 ,等 .不同农药防治板栗栗绛蚧试验 [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1, 21( 1): 95— 96.
[9 ] 吴光金 ,易润华 .板栗致腐微生物种群鉴定 [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0, 20( 4): 58— 61.
[10] 易润华 ,吴光金 .板栗腐烂机理及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 [ J] .中南林学院学报 , 2000, 20( 2): 44— 50.
[11] 周志翔 .中国板栗空苞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 J].中南林学院学报 , 1999, 19( 3): 73— 77.
[12] 陈云龙 ,叶浩然 ,徐永星 ,等 .板栗低产林改造技术探讨及经济效益分析 [ J] .经济林研究 , 2007, 25( 1): 42— 45.
[13] 刘兰玉 ,束庆龙 ,刘洪剑 ,等 .板栗膏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 J] .经济林研究 , 2006, 24( 2): 51— 54.
[14] 孙 倩 ,束庆龙 ,刘洪剑 ,等 .影响板栗膏药病发生因素的研究 [ J] .经济林研究 , 2006, 24( 1): 1— 4.
[15] 徐应福 ,舒玉屏 ,姚 晔 ,等 .玉屏板栗良种单株选育技术 [ J] .经济林研究 , 2005, 23( 4): 69— 72.
[16] 曾柏全 ,陈建华 ,姚跃飞 .板栗空苞现象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的关系 [ J].经济林研究 , 2005, 23( 4): 32— 34.
[17] 苏冬梅 ,赵 彬 .不同预处理对板栗叶片中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J] .经济林研究 , 2005, 23( 4): 11— 13.
[18] 张 洁 ,刘桂华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 [ J].经济林研究 , 2005, 23( 3): 1— 4.
[19] 谢宝多 .浏阳市永乡板栗疫霉菌病的研究 [ J].经济林研究 , 2005, 23( 2): 42— 43.
[20] 陈建华 ,曹 阳 ,李育忠 .不同板栗品种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开花结实的关系 [ J].经济林研究 , 2005, 23( 2): 1— 4.
[21] 罗 林 ,周应书 ,王 敏 ,等 .板栗生态适宜性的 Fuzzy评价模型 [ J].经济林研究 , 2005, 23( 1): 27— 29.
[22] 杨 剑 ,涂炳坤 ,唐旭蔚 ,等 .一种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茅栗居群及其 RA PD分析 [ J].经济林研究 , 2005, 23( 1): 24— 26.
[23] 刘红宇 ,束庆龙 ,徐建敏 .板栗树皮电阻值与枝干病害的关系 [ J].经济林研究 , 2004, 22( 1): 46— 48.
[24] 陈素传 .节节红板栗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经济性状 [ J] .经济林研究 , 2004, 22( 3): 32— 34.
[25] 苏冬梅 ,罗丽华 ,杨定海 .板栗愈伤组织的诱导 [ J].经济林研究 , 2004, 22( 3): 17— 19.
[26] 余凌帆 ,罗成荣 ,龚固堂 ,等 .四川秦巴山区野生板栗的改造 [ J] .经济林研究 , 2004, 22( 2): 81— 83.
[27] 黄守成 ,陈金日 ,汪桂林 .新型 ABT在板栗丰产栽培上的应用 [ J].经济林研究 , 2004, 22( 2): 58— 59.
[28] 陈素传 ,肖正东 ,何定华 ,等 .不同短截强度对节节红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 [ J] .经济林研究 , 2004, 22( 2): 51— 52.
[29] 罗丽华 ,陈建华 ,苏冬梅 ,等 .板栗组培过程中褐变研究初探 [ J] .经济林研究 , 2003, 21( 4): 30— 31.
[30] 宣善平 .板栗 [M ].合肥: 安徽科技出版社 , 1988.
[31] 张宇和 .果树引种驯化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2.
[32] 肖正东 ,宣善平 .安徽大别山区板栗品种资源及其利用 [ J] .中国果树 , 1994, 11( 3): 35— 55.
[33] 肖正东 ,陈素传 ,黄国富 ,等 .优良板栗新品种节节红选育研究 [ J] .经济林研究 , 2003, 21( 3): 21— 23.
[34]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 .安徽植物志: 第 2卷 [M ].北京: 中国展望出版社 , 1987: 58— 60.
[35] 肖正东 ,何定华 ,何锡山 ,等 .中国栗 AC/GT微卫星的提取和多态性及对安徽省板栗品种的分析 [ J].分子植物育种 , 2005, 3( 4): 509— 514.
[36] 张宇和 ,柳 鎏 ,梁维坚 .中国果树志·板栗榛子卷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5.
[37] GB9982— 88,板栗丰产林 [ S] .
[38] 肖正东 .板栗野生砧木嫁接建园丰产技术研究 [ J].浙江林业科技 , 1999, ( 5): 51— 56.
[39] 邓根和 .安庆地区板栗资源调查 [ J].安徽林业科技 , 1986, ( 3): 35— 37.
[40] 肖正东 .金寨县板栗品种资源调查报告 [ J].安徽林业科技 , 1986, ( 3): 7— 10.
[41] 韩振海 ,牛立新 ,王 倩 .落叶果树种质资源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5.
[42] 宣善平 ,肖正东 .板栗资源开发中两个问题的讨论 [ J].安徽林业科技 , 1987, ( 4): 7— 9.
[43] 宣善平 ,肖正东 .青山综合科学实验区板栗的开发研究报告 [ J] .安徽林业科技 , 1990, ( 1): 5— 8.
[44] 宣善平 ,肖正东 .皖西大别山区板栗生产情况及栽培策略 [ J] .经济林研究 , 1990, 8( 2): 103— 104.
[45] 宣善平 ,肖正东 .安徽省规模发展板栗生产的措施与成效 [ J] .安徽林业科技 , 1993, ( 1): 5— 6, 12.
[46] 江 油 ,江 凡 ,高日霞 .锥栗栽培新技术 [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
[本文编校:伍敏涛 ]
101第 4期 肖正东等:安徽省栗属种质资源现状与利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