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试析《金匮》旋复花汤之主治



全 文 :·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试析《金匮》旋复花汤之主治
吴 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210029)
主题词 《金匮要略》 旋复花汤 /治疗应用
  《金匮要略》中之旋复花汤在原文中凡两
见:一处在《五脏风寒积聚篇》 ,主治肝着之病 ;
一处在《妇人杂病篇》 ,主治妇人半产漏下。本方
由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组成。 历代
医家对本方主治病证的注释和见解 ,可谓众说
纷纭 ,各有独到之处。 有的在理论上予以阐发 ,
有的则补之以临床经验。笔者试析如次 ,敬希同
道斧正。
1 主治肝着 通络行滞
《五脏风寒积聚篇》云: “肝着 ,其人常欲蹈
其胸上 ,先未苦时 ,但欲饮热 ,旋复花汤主之。”
据考察 ,诸家对肝着病的形成、病机、临床表现
的看法主要有:①肝经气血郁滞说。认为由肝脏
受邪而疏泄失职 ,经脉气血郁滞 ,着而不行所
致。大多数注家持此观点 ,代表人物如尤在泾、
丹波元简、陆渊雷等。②阳虚气郁寒凝说。认为
病由脏中阳虚 ,气郁寒凝 ,胸胁脉络郁滞而致。
此说以《金鉴》、高学山等为代表。③风寒湿邪着
肝说。认为肝着者 ,风寒湿合邪 ,如痹病之义也。
持此观点者如魏念庭。 另外 ,还有肝乘脾、肝乘
肺 ,肝气郁结 ,血着膜膈诸说 ,这里就不一一赘
述。综合察之 ,笔者认为以肝经气血郁滞说最为
合理 ,其据如下:
1. 1 从病证表现看 肝经布胁助 ,络胸贯膈。
胸中气机痞塞 ,故见胸胁痞闷不舒 ,甚或胀痛、
刺痛。“常欲蹈其胸上”乃因手按、揉、摩其局部 ,
能使气血暂时得以畅通 ,但并不能根治。本病初
起时 ,病在气分 ,欲着之气 ,得热则行。故“但欲
饮热”以使气机稍舒。倘其既成 ,经脉凝瘀 ,此时
虽饮热亦无益 ,当治以旋复花汤。可见 ,肝着是
以病位与病理相结合而命名的 ,其证终归于气
病及血 ,肝经气血郁滞不行而为病。
1. 2 从方药功用看 《本经》载旋复花“主结
气 ,胁下满 ,惊悸 ,除水 ,去五脏间寒热 ,补中下
气。”《纲目》谓其能“通血脉”。葱 ,《本草经疏》称
之能 “通上下阳气 ,故外来怫郁诸证 ,悉皆主
之。”新绛一药 ,历来考之甚多 ,其中以茜草染成
之说最为可信。 《纲目》言之“味酸入肝而咸走
血 ,专于行血活血。”《本草汇言》则谓其“活血
气 ,疏经络 ,治血郁、血痹诸证最妙”。三药合用 ,
旋复花咸温善通肝络而行气 ,更以新绛活血化
瘀 ,助以葱白温通阳气而散结 ,则气行血行 ,阳
通瘀化 ,主治肝经气血郁滞之肝着恰为的对之
方。
1. 3 从临床运用看 先人王清任用血府逐瘀
汤治愈“胸任重物”案 ,陶葆荪用通窍活血汤治
愈“常欲人足蹈其胸”案 ,实际上均为本方基础
上的进一步发展。而清代医家叶天士、吴鞠通更
为运用本方之圣手。 叶案在本方治肝着的启发
下 ,创制了“辛润通络法” ,以本方为主体 ,加入
归须、桃仁、郁金、泽兰等药 ,治胸胁疼痛。吴氏
复宗其意 ,充实而成为“宣通肝络法” ,并常采用
苏子、降香、生香附等药。综观两家医案 ,除治肝
着胁痛外 ,例如失血、肝厥、久疟、痞块、目黄、咳
喘、胃痛等病证也用本方化裁治之。现代临床则
多用本方治疗杂病胸胁疼痛、胸膜炎、慢性胆囊
炎、梅核气等。 故此 ,一般认为 ,凡属肝郁血滞、
络脉瘀阻而偏寒者 ,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2 次治妇人半产漏下
《妇人杂病篇》云: “寸口脉弦而大 ,弦则为
减 ,大则为芤 ,减则为寒 ,芤则为虚 ,虚寒相搏 ,
此名曰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 ,旋复花汤主之。”许
多注家认为旋复花汤见于该篇乃专为妇人立法
也。 但对其是否能治疗虚寒引起的妇人半产漏
·5·1998年  第 13卷 第 3期      河南中医药学刊DOI : 10. 16368 /j . i ssn. 1674 -8999. 1998. 03. 004
下 ,却看法不一。主要有:①错简论。此论以《金
鉴》为代表。陆渊雷亦认为是“唐以后方”。今人
谭日强则认为此方“治寒虚相搏之半产漏下 ,断
不相宜。”并指出以《妇人妊娠篇》的胶艾汤主
之 ,较为适合。②肯定论。 代表人物有尤在泾、
徐忠可等。认为此方表面似于理不妥 ,实际上有
深刻的道理。 妇女病以治肝为主 ,虚不可补 ,解
其郁聚 ,即所以补 ;寒不可温 ,行其血气 ,即所以
温。旋复花行血脉之瘀 ,葱白通经气之滞 ,新绛
止崩除漏 ,使结开则漏止 ,其血自止 ,不必补也。
笔者以为 ,上述两说各有见地 ,应据临床具
体情况而取舍。若纯属虚寒之半产漏下 ,则当忌
用。因误用可致出血加重。 此时可选用温中摄
血的胶艾汤治之。若由气滞血瘀为患者 ,虽具弦
大芤减之虚寒脉象 ,也可试用旋复花汤 ,以祛瘀
生新。如《金匮》中的大黄 虫丸治虚劳干血 ,正
是通过祛瘀而达到“缓中补虚”之目的。 张氏亦
报道 ,用旋复花汤加味治半产漏下 30余例均获
良效 ,并附有验案四则 (见《浙江中医杂志》
1996; ( 2): 20)。所以 ,在运用旋复花汤时 ,要依
照病证情势灵活变通 ,切不可恪守陈规 ,存门户
之见。
参考文献
1 刘渡舟 ,等 .金匮要略注解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84∶ 107
2 谭日强 ,等 .金匮要略浅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981∶ 32
3 杨百艹弗 .金匮集释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4∶ 757
4 朱伟常 .肝病治络法初探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81;
( 7): 13
(收稿日期: 1997— 10— 03)
防己茯苓汤的临床运用
常通玮 李子龙 李俊玲
(河南省鹤壁矿务局总医院 ,河南 458000;鹤壁市中医院 ;鹤壁市公费医疗医院 )
主题词 防己茯苓汤 /治疗应用 腹水 ,肝硬变 /中医药疗法 肾功能衰竭 /中医药疗法 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笔者临床运用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以水肿
为主要症状的多种疾病 ,每获良效。兹举验案数
则于后。
1 肝硬化腹水
张某 ,男 , 46岁 , 1986年 9月 12日初诊。患
肝硬化病史 4年余 ,近 1个月来腹胀、纳呆、肢
体乏力 ,自服香砂养胃丸等无效。初诊时 ,舌质
淡嫩 ,苔白 ,脉沉细。 查体: 神清 ,形体消瘦 ,倦
怠 ,腹部膨隆无压痛 ,肝脏肋下未触及 ,腹部叩
诊有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有轻度浮肿。肝功能检
查: P 62g /L, G 30g /L, TBIL 26μmmol /L,
DBIL 12μmmo l /L, GPT82u /L; B超检查提示
肝硬化 ,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西医诊断:肝硬化
腹水。中医诊断:臌胀 ,证属脾肾气虚 ,水湿内
阻。治宜温阳益气 ,活血利水。处方:防己 18g ,
黄芪 15g ,桂枝 10g,茯苓 15g ,大腹皮 30g ,川牛
膝 15g ,泽兰 15g。服药 4剂 ,腹胀减 ,小便量增
多。上方加砂仁 12g ,继服 6剂 ,腹胀消失 ,饮食
转佳 ,精神亦较前好转 ,下肢无浮肿。B超复查:
腹腔内有少量积液。 继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而
愈。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程某 ,女 , 32岁 , 1992年 7月 3日初诊。 双
下肢浮肿 16年 ,活动后加重。 1985年妊娠期双
下肢浮肿加重 ,尿检蛋白 ( ) ,经中西药结合治
疗 ,症状缓解。近 2个月来因劳累诱发双下肢浮
肿加重。初诊时兼见腰酸痛 ,面色白光白 ,神疲乏
力 ,恶心纳呆 ,小便不利 ,大便溏 ,舌质淡黯 ,有
瘀斑 ,苔白腻 ,脉沉细。 测 BP17 /12kPa。 查:
Scr510μmmol /L, SBUN 19mmo l /L;尿蛋白 ( )、
红细胞 0~ 2个、白细胞 0~ 2个 ,偶见颗粒管
型 ;血色素 80g /L。 B超检查提示双肾萎缩 ,皮
质部与髓质部分界不清。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
不全。中医诊断: 关格。处方: 防己 30g ,茯苓
·6·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8年  第 13卷 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