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无梗五加果多糖纯化方法研究



全 文 : 2012, Vol. 33, No. 02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34
无梗五加果多糖纯化方法研究
孟宪军 1,于 磊 1,冯 颖 1,*,王 阳 2
(1.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2.沈阳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摘 要:通过树脂法与传统无梗五加果多糖纯化方法的比较,对树脂法纯化无梗五加果多糖展开进一步研究,筛
选出树脂HPD-600和聚酰胺并进行纯化比较。结果表明:树脂HPD-600的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
为 66.7%、82.1%、29.8%;聚酰胺的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 75.6%、88.1%、33.7%。树脂
法对无梗五加果多糖的脱蛋白、脱色效果优于其他方法。
关键词:无梗五加多糖;纯化;大孔吸附树脂
Purif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 from Fruits of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Seem
MENG Xian-jun1,YU Lei1,FENG Ying1,*,WANG Yang2
(1. College of Food,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2. Shenyang City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Institute, Shenyang 110003, China)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 resin adsorption method to purify polysaccharides from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Seem fruits. A comparison of resin adsorption with traditional purification methods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sin adsorption was the best method. The selected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s, HPD-600 and
polyamide,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towards polysaccharides from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Seem fruits. The deproteinization rate, decolorization rate and polysaccharide loss rate obtained from HPD-600
purification were 66.7%, 82.1% and 29.8%, respectively, and a deproteinization rate of 75.6%, a decolorization rate of 88.1%
and a polysaccharide loss rate of 33.7% were obtained using polyamide for polysaccharide purification.
Key words: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Seem;polysaccharide;purification;macroporous resin
中图分类号:TQ9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2)02-0034-05
收稿日期:2010-12-30
基金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91068)
作者简介:孟宪军(1960—),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制造与保藏。E-mail:mengxjsy@126.com
*通信作者:冯颖(1975—),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与功能食品。E-mail:fywjg@sina.com
无梗五加[A. sessiliflorus (Ruqrnet Maxim.) Seem.]是
五加科五加属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
史[1]。目前,国外对无梗五加根茎以及果实中的成分进
行研究且已从中分离出一些化学成分,但国内对无梗五
加果实的研究还少[ 2 -4 ]。据报道,无梗五加果多糖具有
抗肿瘤作用,而且与其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有关[5]。有研
究表明,无梗五加果多糖具有抗疲劳、耐缺氧、保肝
以及增强免疫力的生物活性功能,这为无梗五加果资源
的开发利用及其多糖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6]。
多糖的传统分离纯化步骤复杂,需要大量的有机溶
剂,繁琐费时,易破坏多糖活性,造成多糖损失 [ 7 ]。
本实验采用大孔树脂法,对其脱色、脱蛋白及多糖损
失进行研究,代替多步过程,为无梗五加果多糖工业
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无梗五加果:人工栽培无梗五加果实采于辽宁省
内,自然干燥。
大孔吸附树脂 河北沧州宝恩化工有限公司;考马
斯亮蓝、苯酚、石油醚、无水乙醇、乙醚、丙酮、
浓硫酸、盐酸、三氯乙酸等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72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尤尼柯(上海)有限公
司;RE-52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博通经贸有限公司;
SHZ-III型循环水真空泵 上海华琦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BSZ-100型自动部分收集器 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
TDL-5000B型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HZQ-F型
全温振荡培养箱 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35※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2, Vol. 33, No. 02
分析天平 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公司。
1.3 方法
1.3.1 粗多糖的制备
将无梗五加干果粉碎,80℃水提,抽滤得到的滤
液进行一定体积的浓缩,4倍醇沉静置过夜,5000r/min
离心 15m in,将沉淀依次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洗
涤,6 0℃烘干成粉末以备用。
1.3.2 脱蛋白脱色方法的比较
1.3.2.1 Sevag法[8]
按氯仿:正丁醇体积比 4:1配制 Sevag试剂,将 10mL
Sevag试剂与 50mL质量浓度一定的粗多糖样液混合,剧
烈振摇 20min,4000r/min离心 10min,分去下层有机相
和中间的变性蛋白。收集上清液,将上述方法反复 4
次。测定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及色素吸光度。计算蛋
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
1.3.2.2 三氯乙酸法[8-9]
取 50mL粗多糖样液,用 10%三氯乙酸溶液调至
pH3,混匀静置过夜,4000r/min离心 10min,弃去沉
淀,收集上清液。测定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及色素吸
光度。计算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
1.3.2.3 盐酸法[8-9]
取 50mL粗多糖样液,用 2mol/L盐酸调 pH3,静
置过夜,4000r/min离心 10min,弃去沉淀,收集上清
液。测定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及色素吸光度。计算蛋
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
1.3.2.4 活性炭法[9]
取 20mL粗多糖样液,加入 1.0g活性炭粉末,混
匀 50℃水浴 2h,4000r/min离心 10min,去除活性炭残
渣,收集上清液。测定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及色素吸
光度。计算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
1.3.2.5 树脂法[9]
取 20mL粗多糖样液,加入 1.0g处理后的D101树
脂,控制摇床条件为温度 30℃、转速 140r/min、振摇
6h,进行吸附解吸。测定吸附液和解吸液中多糖、蛋
白的含量,计算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
1.3.3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10]
称取一定量的 HPD-600、AB-8、D101、D941、
DM18、D280及聚酰胺树脂,用水先洗去细小树脂和碎
树脂,然后用乙醇浸泡 4h,过滤放出浸液,继续用乙
醇洗涤,直到加水后不再浑浊。再用蒸馏水洗涤至无
醇味,用蒸馏水浸泡备用。
1.3.4 树脂的筛选[11-12]
分别准确称取各种树脂 1.0g,置于 100mL锥形瓶
中。向其加入 20mL质量浓度为 1.0mg/mL的无梗五加果
粗多糖溶液,用玻璃纸封口。摇床振摇 6h,温度控制
在 30℃,转速 140r/min,使树脂吸附溶液成分,过滤,
测定滤液中多糖,蛋白及色素的含量,计算树脂对多
糖、蛋白及色素的吸附率;将过滤后的树脂置于 100mL
锥形瓶中,加入 20mL蒸馏水洗脱,用玻璃纸封口后,
摇床振摇 6h,温度控制在 30℃,转速 140r/min,过滤,
测定滤液中多糖、蛋白及色素含量,计算多糖、蛋白、
色素的解吸率。在吸附率和解吸率基础上,计算蛋白
去除率、脱色率及多糖损失率。
1.3.5 树脂 HPD-600和聚酰胺对多糖、蛋白、色素的
动态吸附与解吸考察[13]
取定量树脂HPD-600和聚酰胺湿法装柱,上样液流
速为 1mL/min,用自动部分收集器收集,每 6mL一管,
收集 100管(6.6BV,即 6.6个柱床体积),考查多糖、蛋
白、色素的吸附情况,计算其吸附率;再用一定量的
蒸馏水洗脱,同样方法收集 36管洗脱液(即 2.4BV)。考
察多糖和蛋白、色素的解吸情况,计算解吸率。
1.3.6 两种树脂纯化结果比较
取定量树脂HPD-600和聚酰胺湿法装柱,上样量和
洗脱体积都相同,并集吸附流出液和解吸液,测定合
并后纯化液中多糖、蛋白及色素的含量,计算蛋白去
除率、多糖损失率和脱色率;将纯化液浓缩烘干至粉
末,测定粉末中多糖和蛋白的含量,比较HPD-600、聚
酰胺纯化后的多糖、蛋白的含量。
1.3.7 相关指标的计算
原液中蛋白质量-脱蛋白液中蛋白质量
蛋白去除率/%=———————————————————×100

原液中蛋白质量

原液脱色前吸光度溶液脱色后吸光度
脱色率/%=————————————————————×100

原液脱色前吸光度  

原液中的多糖质量-溶液脱蛋白脱色后的多糖质量
多糖损失率/%=——————————————————————× 100

原液中的多糖质量

吸附前物质的质量-吸附后物质的质量
吸附率/%=————————————————————×100

吸附前物质的质量

解吸液中物质的质量
解吸率/%=———————————————————×100

吸附前物质的质量-吸附后物质的质量
粉末中多糖的质量
纯化后的多糖粉末中多糖含量=—————————× 100

粉末的质量

粉末中蛋白的质量
蛋白含量=—————————× 100

粉末含量
2012, Vol. 33, No. 02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36
1.3.8 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
1.3.8.1 多糖含量的测[14]
准确称取 25mg标准葡萄糖粉末定容至 250mL,制
得标准葡萄糖溶液 0.1mg/mL。制作标准曲线:分别取
葡萄糖溶液 0 .0、0 . 1、0 .2、0 . 3、0 .4、0 . 6、0 .8mL
至试管中,分别加水至 1.0mL,然后依次加入 5%苯酚
1.6mL及 7mL浓硫酸,摇匀静置,25℃放置 20min后在
490nm处测吸光度,以 1.0mL蒸馏水按同样显色操作作
为空白。
样品中多糖含量测定:吸取适当的质量浓度样品液
1.0mL,按上述步骤操作,于 490nm波长处测吸光度。
多糖测定的标准曲线:Y= 7.5679X- 0.0023。式
中:Y 为吸光度,X 为多糖质量浓度 / (mg/mL)。
1.3.8.2 蛋白含量[15]
精密称取考马斯亮蓝G-250 100.00mg加入 95%乙醇
50mL,再加入 85%磷酸 100mL,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0mL,置于棕色瓶中备用。
制作标准曲线:分别取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
0.1、0.2、0.4、0.6、0.8、1.0mL置于试管,补水至
1.0mL,加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 5mL,立即混匀,于
595nm波长处测吸光度。
样品中蛋白含量的测定:取适当质量浓度的样品溶
液 1mL,以空白试剂为参比,按上述标准曲线的测定
法,分别测定其吸光度,计算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测定的标准曲线:Y= 0.687X+ 0.0168。式
中:Y 为吸光度,X 为蛋白质量浓度 / (mg/mL)。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梗五加果多糖脱蛋白、脱色方法的比较
树脂法是一种新型的多糖纯化方法,操作简便省
时,由表 1 可以看出,与传统脱蛋白脱色方法相比,
经树脂法纯化后,蛋白和色素去除率分别达到 70.8%和
80.7%,而多糖损失率仅为 20.1%,而活性炭法虽具有较
高的蛋白和色素去除率,但多糖损失较多,达 55.9%。
因此选择树脂法进一步开展研究。
方法 蛋白去除率 /% 脱色率 /% 多糖损失率 /%
Sevag法 50.4 — 12.4
三氯乙酸法 42.6 — 5.7
盐酸法 65.2 — 30.8
活性炭法 78.9 95.8 55.9
树脂法 70.8 80.7 20.1
表 1 无梗五加果多糖脱蛋白、脱色方法的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de-protein and
discoloration of polysaccharide from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fruits
2.2 树脂的筛选
由于树脂极性、孔径、比表面积不同,因此对有
效成分吸附作用的强弱不同,解吸难易不同。本实验
各种树脂对无梗五加果多糖、蛋白及色素的吸附效果如
图 1 所示。
图 1 各种树脂对多糖、蛋白和色素的吸附效果
Fig.1 Comparisons of polysaccharide, protein and pigment adsorption
rates among different macroposour adsorption resins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多糖吸附率
蛋白吸附率
色素吸附率



/%
树脂种类
D941 D280 D101 DM18 AB-8 HPD600聚 酰 胺
由图 1可知,本实验所考察的 7种树脂对蛋白和色
素的吸附率均大于对多糖的吸附率,因此,可通过收
集吸附后的流出液获得纯化后的多糖溶液。但考虑到各
树脂对多糖的吸附率都在 40%以上,均造成不同程度的
多糖损失,如果不对树脂柱洗脱,则多糖损失率较高。
因此对各树脂对多糖的洗脱情况进一步进行考察,各种
树脂解吸效果如图 2 所示。
30
25
20
15
10
5
0
多糖解吸率
蛋白解吸率
色素解吸率



/%
树脂种类
D941 D280 D101 DM18 AB-8 HPD600聚 酰胺
图 2 各种树脂对多糖、蛋白和色素的解吸效果
Fig.2 Comparisons of polysaccharide, protein and pigment desorption
rates among different macroposour adsorption resins
由图 2可以看出,多糖的解吸率均比蛋白和色素的
解吸率高。DM-18、AB-8、HPD-600和聚酰胺 4种树
脂对多糖的解吸率较高,但伴随多糖的解吸,蛋白和
色素也会被部分洗脱下来。为更清晰比较各树脂的纯化
效果,收集各树脂吸附后的流出液和解吸液作为纯化后
的溶液,进一步计算了经各树脂纯化后的蛋白去除率、
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结果见表 2。
37※工艺技术 食品科学 2012, Vol. 33, No. 02
35
30
25
20
15
10
5
0
多糖解吸率
蛋白解吸率
色素解吸率



/%
洗脱体积 /BV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A
35
30
25
20
15
10
5
0
多糖解吸率
蛋白解吸率
色素解吸率



/%
洗脱体积 /BV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B
树脂名称 蛋白去除率 /% 脱色率 /% 多糖损失率 /%
D941 63.8 87.2 53.9
D280 65.2 59.7 28.5
D101 76.9 70.4 25.9
DM18 71.9 74.1 23.2
AB-8 82.8 75.2 34.1
HPD-600 83.9 80.7 28.2
聚酰胺 89.7 79.4 32.4
表 2 各种树脂的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
Table 2 Deproteinization, discoloration and polysaccharide loss rate of
resins
综合比较蛋白去除率和脱色率及多糖损失率,可以
看出 A B-8、H PD -600 和聚酰胺 3 种树脂效果较好,
蛋白去除率均达到 80%以上,脱色率均达到 75%以
上,但 A B -8 与 H P D -60 0、聚酰胺相比,多糖损失
率稍高,因此选取 HPD-600和聚酰胺两种树脂进行后
续纯化试验。
2.3 树脂HPD-600和聚酰胺对多糖、蛋白、色素的动
态吸附考察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多糖吸附率
蛋白吸附率
色素吸附率



/%
上液体积 /BV
0.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A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多糖吸附率
蛋白吸附率
色素吸附率



/%
上液体积 /BV
0.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B
图 3 HPD-600(A)和聚酰胺 (B)对多糖、蛋白、色素的吸附效果
Fig.3 Adsorption curves of polysaccharide,protein and pigment on
HPD-600 (A) and polyamide (B)
从图 3可以看出,相比 HPD-600,聚酰胺对蛋白
和色素的吸附力更强,脱蛋白脱色效果更好,但同时
对多糖的吸附也更强,造成多糖损失严重,而HPD-600
对多糖吸附相对较小,多糖损失率低。
2.4 树脂HPD-600和聚酰胺对多糖、蛋白、色素的动
态解吸考察
图 4 HPD-600(A)和聚酰胺 (B)对多糖、蛋白、色素的解吸效果
Fig.4 Desorption curves of polysaccharide, protein and pigment from
HPD-600 (A) and polyamide (B)
从图 4 可以看出,两树脂对多糖的解吸率均远大
于对蛋白的解吸率,当洗脱体积达到一定量后,对多
糖的解吸率也大于色素的解吸率。而 HPD-600相比聚
酰胺来说,对多糖的解吸率更高,表明多糖的损失率
更低。
2.5 树脂HPD-600和聚酰胺的多糖纯化结果比较
在吸附、解吸实验基础上,收集两树脂的吸附流
出液和解吸液合并作为纯化后的多糖溶液,比较纯化前
后多糖溶液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以及
纯化后多糖粉末中多糖含量和蛋白含量见表 3。
树脂 蛋白去 脱色 多糖损 多糖含 蛋白
名称 除率 /% 率 /% 失率 /% 量 /% 含量 /%
HPD-600 66.7 82.1 29.8 44.2 14.4
聚酰胺 75.6 88.1 33.7 41.9 12.5
表 3 HPD-600和聚酰胺的纯化结果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n purification results obtained using HPD-600
and polyamide
从表 3可以看出,聚酰胺的蛋白去除率和脱色率比
HPD-600的值高,但多糖损失率也要比HPD-600高,而
多糖纯度和蛋白含量HPD-600的值稍高于聚酰胺。
3 结 论
脱蛋白脱色实验表明,树脂法与其他几种传统方法
相比,操作简便省时,色素和蛋白去除率高,多糖损
失率低。本实验所考察的树脂中,HPD-600和聚酰胺对
无梗五加多糖的纯化效果比较理想,树脂HPD-600的蛋
2012, Vol. 33, No. 02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38
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 66.7%、82.1%、
29.8%,聚酰胺的蛋白去除率、脱色率和多糖损失率分
别为 75.6%、88.1%、33.7%。
参 考 文 献 :
[1] 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 中国刺五加研究[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
技术出版社, 1981.
[2] LEE S, JI Jun, SHIN K H, et al. A new nitrogenouscompound from the
fruits of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J]. Planta Medica, 2002, 68(10):
939-941.
[3] SHOHAEL A M, MURTHY H N, HAHN E J, et al. Increased eleutheroside
production in Eleutherococcus sessiliflorus embryogenic suspension
cultures with methyl jasmonate treatment[J].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8, 38(2): 270-273.
[4] JUN W J, SEONG H S, CHUN H, et al. Determination of antioxidative
potentials of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Rupr. & Maxim.) Seem. in
diferentiated HL-60 cells[J]. Food Chemistry, 2007, 105(4): 1557-1563.
[5] LEE S, LEE Y S, JUNG S H,et al. Antitumor and immunostimulating
activities of 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fruits[J]. Natural Product Science,
2003, 9(2): 112-116.
[6] 孟宪军, 田丰. 短梗五加果实多糖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的研究[J]. 食
品科学, 2008, 29(10): 310-313.
[7] 邵华, 胡鸿钧. 云南溪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J]. 武汉植
物学研究, 2000, 18(2): 127-130.
[8] 李知敏, 王伯初, 周菁, 等. 植物多糖提取液的几种脱蛋白方法的比
较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 2004, 27(8): 57-59.
[9] 冯颖, 孟宪军, 王建国, 等. 无梗五加果多糖组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 29(4): 378-380.
[10] 党蕊叶, 权清转.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矮牵牛花红色素[J]. 西北农业
学报, 2005, 14(3): 145-147.
[11] 陈木森, 上官新晨, 徐睿庸. 大孔树脂纯化青钱柳多糖的研究[J]. 西
北农业学报, 2007, 16(4): 275-278.
[12] WANG Yuanfeng, WEI Xinlin, JIN Zhengyu. Structure analysis of a
neutral polysaccharide isolated from green tea[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9, 42(5-6): 739-745.
[13] 惠贤民.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桑葚多糖的研究[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9(6): 39-41.
[14] 李芙蓉, 吕博. 刺五加多糖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J]. 新疆中医药,
2003, 21(1): 11-12.
[15] 刘箭. 生物化学实验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