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乌塌菜和京水菜核基因雄性不育位点的基因型鉴定



全 文 :乌塌菜和京水菜核基因雄性不育位点的基因型鉴定
徐巍 1 ,冯辉 2 ,辛建华1 (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 ,新疆石河子 832003;2.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1)
摘要 [目的]设计转育方案 ,选育乌塌菜和京水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 [方法]以已知基因型的青梗小白菜核不育系 08S02作测交系 ,
与乌塌菜和京水菜可育品系杂交 ,对F1代雄蕊育性进行鉴定。 [结果] F1代全部为可育株。 [结论]乌塌菜和京水菜在核不育位点上的
基因型均为纯合显性恢复基因型 “MsfMsf”。
关键词 基因型;鉴定;乌塌菜;京水菜
中图分类号 S63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22-11717-02
IdentificationoftheGenotypesonGeneticMaleSterileLocusin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var.RosularisandBrassicajuncea
var.multisectaL.H.Bailey
XUWeietal (HorticultureDepartment, ColegeofAgriculture, Shihezi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832003)
Abstract [ Objective]Theaimwastodesigntransferschemeinbreedinggeneticmalesterilelinesof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var.Ro-
sularisandBrasicajunceavar.multisectaL.H.Bailey.[ Method] Theknowngenotypemalesterileline08S02ofChinesecabbagewithgreen
stipewasusedasthetestcrossmaterialtoidentifythefertilityexpressionofprogeniesfromcrossinggeneticmalesterilelinewiththefertilelines.
[ Result] Alltheprogenieswerefertile.[ Conclusion] Thegenotypesongeneticmalesterilelocusin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var.Rosu-
larisandBrassicajunceavar.multisectaL.H.Baileywerepurified-dominantmalerestorergenotypes“MsfMsf”.
Keywords Genotype;Identification;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var.Rosularis;Brassicajunceavar.multisectaL.H.Bailey
  乌塌菜(Brasicacampestrissp.chinensisvar.rosularis)
和京水菜(Brasicajunceavar.multisectaL.H.Bailey)同属
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 ,属于不结球白菜中的
名优特菜 ,其外形新颖 ,营养丰富 ,风味独特 ,为异花授粉作
物 ,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 1-2] 。但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只是
少数几个常规品种 ,未见有乌塌菜和京水菜一代杂种选育
成功的报道 ,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利用具有
100%不育株率和 100%不育度的雄性不育系作母本进行杂
交制种 ,可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 ,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是
不结球白菜杂交制种最理想的手段。因此 ,乌塌菜和京水
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问题 。进行乌
塌菜和京水菜的核不育系选育研究 ,设计转育方案 ,首先要
确定可育品系在核不育位点上的基因型。为此 ,笔者以已
转育成功的青梗小白菜核不育系作测交系 [ 3] ,鉴定乌塌菜
和京水菜核不育位点的基因型 ,以期为乌塌菜和京水菜核
不育系的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各材料的名称和来源见表 1。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 2008 ~2009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实验站进行 。 2008年 3月 2日将待鉴定材料京水菜和乌塌
菜可育品系及测交系于温室内提前育苗 , 4月 25日定植于田
间 , 5月中旬陆续抽薹开花 。将待鉴定材料每株系选 3株 ,分
别与核不育系 “青梗小白菜 ”进行杂交 ,人工授粉 ,套袋隔离 ,
6月下旬种荚成熟后收种。
9月 16日 ,将 F1代种子催芽 ,并置于冰箱中春化 20 d,
温度控制在 3℃, 10月 3日播种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
温室内 ,穴盘育苗。由于秋冬季温室内光照时间不足 ,为使
其尽早抽薹开花 ,幼苗 4片真叶时开始使用 500W碘钨灯整
夜补光。 2008年 12月至 2009年 1月 F1代材料陆续抽薹开
花 ,对其雄蕊的育性进行鉴定 。
表 1 供试材料名称及来源
Table1 Nameandsourcesoftestmaterials
材料
Material
代号
Code
名称
Name
来源
Sources
核不育系 Geneticmalesterileline 08S02 青梗小白菜核不育系 沈阳农业大学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乌塌菜可育品系 Fertilelines 08S03 怡田叶百塌菜 河北 Hebei
ofBrassicacampestris 08S04 中八叶 北京 Beijing
ssp.chinensisvar.rosularis 08S05 菊花菜 北京 Beijing
08S06 精选乌塌菜 辽宁 Liaoning
京水菜可育品系 FertilelinesofBrasica 08S07 日本京水菜 辽宁 Liaoning
junceavar.multisectaL.H.Bailey 08S08 京水菜 广东 Guangdong
2 结果与分析
2.1 乌塌菜和京水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的遗传特性 按照
核不育 “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 ”[ 4-5] ,不育性受同一位点 3个
基金项目 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专项(RCZX200724)。
作者简介 徐巍(1982-),女,辽宁抚顺人 ,硕士 ,讲师 ,从事设施园艺遗
传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 2010-04-14
基因控制:Ms为显性不育基因;ms为 Ms的等位隐性可育
基因;Msf为 Ms的等位显性恢复基因。三者之间的显隐关
系为 Msf>Ms>ms。普通可育品系在不育位点上的基因型
有 4种:MsfMsf、msms、Msfms和 MsfMs。其中 , MsfMs自交
后代有育性分离 ,故一般可育品系不可能是这种基因型;其
余 3种基因型与不育系(Msms)杂交后代的育性分离比率
遗传模式如下: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22):11717-11718 责任编辑 姜丽 责任校对 倩真治
Msms ×
MsfMsf※MsfMs, MsfMs 全可育
Msfms※msms, MsfMs, Msfms, Msms 3∶1 (可育∶不育 )
msms※msms, Msms 1∶1 (可育∶不育)
2.2 F1 代雄蕊育性鉴定结果 以青梗小白菜核不育系
(Msms)为母本 ,分别与乌塌菜和京水菜可育品系杂交 ,所
得 F1代雄蕊育性鉴定结果全部为可育株(表 2),表明待鉴
定材料乌塌菜和京水菜可育品系在核基因雄性不育位点上
的基因型均为纯合显性恢复基因型 “MsfMsf”。
表 2 核不育系与可育品系杂交后代育性鉴定结果
Table2 Fertilityidentificationresultsofprogeniesfromcrossinggeneticmalesterilelinewiththefertilelines
组合
Combinations
代号
Code
可育株 /不育株
No.offertileplants/No.
ofsterileplants
理论分离比例
Thetheoreticalseparationratio
(χ20.05, 1 =3.841)
基因型
Genotype
08S02×08S03-1 08A12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3-2 08A13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3-3 08A14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4-1 08A15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4-2 08A16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4-3 08A17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5-1 08A18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5-2 08A19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5-3 08A20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6-1 08A21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6-2 08A22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6-3 08A23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7-1 08A24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7-2 08A25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7-3 08A26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8-1 08A27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8-2 08A28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08S02×08S08-3 08A29 50∶0 全可育 fertile MsfMsf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 ,乌塌菜和京水菜几个可育品系核不
育位点的基因型均为纯合显性恢复基因型 “MsfMsf”。根据
基因型鉴定结果可以进一步设计乌塌菜和京水菜的核不育
系转育方案 ,按照核不育 “复等位基因遗传 ”假说 ,以凑齐 3
个复等位基因为原则 ,基因型为 “MsfMsf”的可育品系 ,应与
基因型为 “Msms”的不育源材料杂交。因此 ,该研究中获得
的 F1代可作为转育核不育系的中间材料 ,进一步进行乌塌
菜和京水菜核不育系的转育工作 。
参考文献
[ 1] 舒英杰,周玉丽.我国的乌塌菜研究 [ 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19(1):15-18.[ 2] 曹毅 ,李春梅 ,罗鑫.不同肥料搭配对京水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31(2):48-51.
[ 3] 冯辉 ,王玉刚 ,林桂荣 ,等.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向小白菜中转
育的研究 [ J].河北科技师范学报 , 2004(6):10-13.
[ 4] 冯辉 ,魏毓棠 ,许明.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的复等位基因假说 [ C] //
辽宁省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1995:
149-153.
[ 5] FENGH, WEIYT, XUM.Multiplealelemodelforgeneticmalesterility
inChinesecabbage[J] .ActaHorticulturae, 1996, 467:133-142.
(上接第 11711页)
相同 ,这说明这些玉米自交系 SA含量水平大致相同 ,说明在
正常情况下玉米 SA含量比较恒定。
参考文献
[ 1] 潘永贵 ,施瑞城.采后果蔬受机械伤害的生理生化反应 [ J].植物生理
学通讯 , 2000, 36(6):568-572.
[ 2] MALAMYJ, CARRJP, KLESSIGDF, etal.Salicylicacid:alikelyendog-
enoussignalintheresistanceresponseoftobaccotoviralinfection[J].
Science, 1990, 250:1001-1004
[ 3] 彭金英 ,黄勇平.植物防御反应的两种信号转导途径及其相互作用
[ 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 31(4):347-353.
[ 4] MILLSPR, WOODRKS.Theefectsofpolyacrylicacid, acetylsalicylicacid, andsalicylicacidonresistanceofcucumbertoColetotrichumlagena-
rium[J].PhytopatholZ, 1984, 111:209-216.
[ 5] MALAMYJ, HENNIGJ, KLESSINGDF.Temperature-dependentinduc-
tionofsalicylicacidanditsconjugatesduringtheresistanceresponseto
Tobaccomosaicvirusinfection[ J].ThePlantCel, 1992, 4(2):359 -366.
[ 6] 张玉,陈昆松,张上隆.猕猴桃果实中内源水杨酸的提取、测定及其在
采后研究中的应用 [ J].中国食品学报 , 2004, 4(3):6-9.
[ 7] ABOUL-SOUDMAM, COOKK, LOAKEGJ.Measurementofsalicylicacidby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procedurebasedonion-
exchange[J].Chromatographia2004, 59:129-133.
[ 8] 孝建华,郭丰广,董进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杨酸滴耳液中水
杨酸的含量[ J].泰山医学院学报 , 1993, 14(2):111-113.
[ 9] RASKINI.Roleofsalicylicacidinplants[ J].AnnuRevPlantPhysiol
PlantMolBiol.1992, 43:439-463.
[ 10] 宾金华 ,姜胜,黄胜琴,等.茉莉酸甲酯诱导烟草抗炭疽病与 PAL活性
及细胞壁物质的关系 [ J].植物生理学报, 2000, 26(1):1-6.
[ 11] BOURNEDJ, BARROWKD, MILBORROWBV.SalicyloylaspartateasanendogenouscomponentintheleavesofPhaseolusvulgaris[ J].Phyto-
chemistry, 1991, 30:4041-4044.
[ 12] 李宝聚 ,范海延 ,孙艳秋 ,等.葡聚六糖诱导黄瓜体内水杨酸的积累及
其与抗霜霉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J].园艺学报, 2005(1):115-117.
[ 13] 余文英 ,王伟英 ,邱永祥 ,等.水杨酸对甘薯抗薯瘟病和抗氧化酶系统
的影响 [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2008, 37(1):23-26.
[ 14] 张晓燕 ,商振清 ,李兴红 ,等.抗病毒剂VA诱导烟草对TMV的抗性与
水杨酸含量的关系[ J] .河北林果研究 , 2001, 16(4):307-310.
11718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