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 上接第 131 页)
菌酯、5%井岗霉素处理首次喷药后 14 d 的水稻纹枯病防效
分别为 71. 08%、80. 74%、72. 60%,其第 2 次喷药后 7 d 防效
分别为 83. 41%、92. 46%、81. 46%。各处理下第 2 次喷药的
水稻纹枯病防效明显高于首次喷药。
2. 2 24%唑醇·嘧菌酯悬乳剂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
喷药后多次观察表明,各处理均未发现药害症状,表明试
验药剂未对水稻安全性产生影响。
3 结论
将嘧菌酯和己唑醇复配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对提高水稻
纹枯病防治效果、扩大杀菌谱、延缓抗性具有重要意义。24%
唑醇·嘧菌酯悬乳剂为高效、广谱杀菌剂,可用于谷物、水稻、
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植物茎叶的各种
叶斑病防治,也可用于种子处理或通过土壤处理防治作物苗
期病害。
参考文献:
[1]陈再廖,朱 洁,莫小平,等. 己唑醇等三唑类药剂防治水稻纹枯
病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0( 3) : 577 - 578.
[2]何霭如,郭建夫.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4) : 996 - 997.
[3]黄彰欣.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M].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3:
56 - 60.
[4]吉沐祥,庄义庆,缪 康,等. 苯醚·己唑醇对水稻纹枯病菌室内
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 ( 1 ) : 219
- 220.
[5]张 芬,刘邮洲,于俊杰,等. 水稻稻瘟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
定[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 4) : 505 - 509.
[6]刘放义,谢军保,曾凡礼,等. 50%己唑醇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
验初报[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 12) : 179 - 180.
[7]邱建友,黄丽聪,张燕胜,等. 30%爱苗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及增产效果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09( 3) : 119 - 120.
宋 波,徐 海,陈龙正,等. 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 7) : 132 - 134.
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宋 波1,徐 海1,陈龙正1,张永吉2,张 慧2,况媛媛2,袁希汉1
(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摘要: 以 8 个乌塌菜高代自交系为材料,采用 Griffing 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 28 个组合,研究了乌塌菜主
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乌塌菜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尤其体现在产量方面。单
株质量与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叶柄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1 × 8、4 × 6、4 × 7、5 × 8、7 × 8 是杂种优势较大的
组合,而 1 × 6、5 × 6、1 × 5 等 3 个组合单株质量分别比高值亲本高 70%、30%、10%,并且外观品质良好,是值得进一步
利用的组合。
关键词: 乌塌菜; 农艺性状; 杂种优势;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634. 4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 1302( 2012) 07 - 0132 - 03
收稿日期: 2011 - 12 - 01
基金项目: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 CX( 11) 1006]。
作者简介:宋 波( 1981—) ,男,四川乐山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
从事十字花科蔬菜研究。E - mail: anybody119@ yahoo. com. cn。
通信作者:袁希汉,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十字花科蔬菜和瓜
类蔬菜研究。E - mail: xhyuan258@ yahoo. com. cn。
在植物学分类上,乌塌菜[(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sis ( L. ) Makino var. rosularis Tsen et Lee) ]属于十字花
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因耐寒、抗病、维生素
C含量高、口味好被称为“维他命菜”,深受大众喜爱,同时其
叶色在不同生长期变化丰富,均有较强的观赏价值[1 - 3]。但
在生产上,乌塌菜品种几乎全为常规种,品种纯度差;同时由
于常规品种生长速度慢,且生长期须经一定低温作用植株性
状才能表达,这也使乌塌菜生长受生产季节严格限制。白菜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这为解决乌塌菜纯度差、生长速度慢等
生产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且目前国内外尚未见乌塌
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的报道,所以乌塌菜杂交育种理
论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因此,本试验以 8 个乌塌菜高代自
交系为材料,研究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为杂种一
代选育以及拓宽乌塌菜品种栽培适应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本试验选用 8 个乌塌菜高代自交系作为亲本( 表 1 ) ,采
用 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 28 个组合,于 2010
年 9 月 9 日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试验田种植。试
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畦宽 2. 0 m,行距 0. 25 m,株距 0. 25 m,
3 次重复。定植后 2 个月,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 3 株考种,考
察项目包括:株高( X1 ) 、株幅( X2 ) 、叶片长( X3 ) 、叶宽( X4 ) 、
叶柄长( X5 ) 、叶柄宽( X6 ) 、单株质量( X7 ) 。
1. 2 方法
计算各组合各性状的超中亲优势[HM = ( F1 - MP) /MP
× 100%]、超高亲优势[HH = ( F1 - HP) /HP × 100%]及各性
状的平均优势。
—231—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年第 40 卷第 7 期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2.07.144
表 1 参试主要亲本性状描述
编号 材料名称 株型 外叶颜色 心叶颜色
1 金黄心乌 - 1 小 绿 黄
2 金黄心乌 - 2 大 绿 淡黄
3 舒城黄心乌 - 1 中 绿 淡黄
4 舒城黄心乌 - 2 中 淡绿 金黄
5 黄心乌 - 1 中下 绿 黄
6 黄心乌 - 2 中下 淡绿 黄
7 神禾耐寒黄心乌 - 1 大 绿 淡黄
8 神禾耐寒黄心乌 - 2 中 绿 淡黄
2 结果与分析
2. 1 杂种优势分析
28 个组合各性状的平均超中亲优势、平均超高亲优势及
其优势变幅见表 2。
由表 2 可以看出,所有 7 个性状的超中亲优势和超高亲
优势平均值均为正,28 个组合中,单株质量超中亲优势值最
高,达到 67. 93%,株幅超中亲优势值最低,但也达 10. 04%,
单株质量超高亲优势值最高,达 44. 36%,叶长超高亲优势值
最低,为 0. 28% ; 各性状超中亲优势组合率为 89. 29% ~
100. 00%,超高亲优势组合率为 53. 57% ~ 89. 29%,其中单
株质量的超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组合率分别达到
100. 00%和 89. 29%,其次叶柄宽超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
组合率分别达到 96. 43%和 78. 58%。
2. 2 各性状杂种优势
2. 2. 1 株高 从表 2和表 3可知,在调查的 28个组合中,株高
普遍表现超高亲优势。超中亲优势范围在 - 8. 40% ~44. 51%,
组合率达 89. 29% ;超高亲优势范围在 - 24. 1% ~ 25. 0%,组
合率达 67. 86%。其中超高亲优势大于 20%的有 2 × 4、5 × 6、
6 × 7、7 × 8,共 4 个组合,大于 10%的有 11 个组合。从表 4 可
知,株高与其他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 2 28 个组合的各性状优势表现 %
性状 超中亲优势 变异幅度 组合率 超高亲优势 变异幅度 组合率
株高 16. 91 - 8. 40 ~ 44. 51 89. 29 4. 17 - 24. 10 ~ 25. 0 67. 86
株幅 10. 04 - 7. 54 ~ 26. 58 92. 86 2. 17 - 14. 17 ~ 17. 78 57. 14
叶长 13. 32 - 19. 81 ~ 39. 82 92. 86 0. 28 - 35. 66 ~ 28. 46 53. 57
叶宽 11. 84 - 9. 60 ~ 35. 96 92. 86 0. 88 - 23. 26 ~ 29. 17 53. 57
叶柄长 17. 17 - 11. 53 ~ 37. 93 89. 29 2. 62 - 36. 62 ~ 24. 07 67. 86
叶柄宽 19. 15 - 3. 37 ~ 38. 89 96. 43 11. 10 - 15. 69 ~ 35. 29 78. 58
单株质量 67. 93 19. 90 ~ 166. 67 100. 00 44. 36 - 11. 20 ~ 120. 72 89. 29
表 3 F1 各性状超高亲优势值
组合
超亲优势值
株高 株幅 叶片长 叶片宽 叶柄长 叶柄宽 单株重
1 × 2 - 0. 21 - 0. 08 - 0. 26 - 0. 18 - 0. 37 - 0. 14 0. 01
1 × 3 0. 07 - 0. 06 0. 02 0. 01 - 0. 06 0. 18 0. 48
1 × 4 - 0. 06 0. 06 - 0. 01 - 0. 10 - 0. 07 0. 14 1. 13
1 × 5 0. 07 - 0. 04 - 0. 03 - 0. 01 0. 07 0. 28 0. 10
1 × 6 0. 12 0. 09 0. 01 0. 04 - 0. 04 0. 35 0. 70
1 × 7 0. 13 0. 07 - 0. 03 0. 01 0 0 1. 06
1 × 8 0. 06 0. 13 0. 28 0. 29 0. 11 0. 09 0. 95
2 × 3 - 0. 20 0 - 0. 36 - 0. 23 - 0. 23 - 0. 09 - 0. 05
2 × 4 0. 24 - 0. 01 0. 19 0. 19 0. 13 0. 14 0. 39
2 × 5 - 0. 14 - 0. 04 - 0. 31 - 0. 18 - 0. 33 0. 03 0. 16
2 × 6 - 0. 12 0. 08 - 0. 16 - 0. 03 - 0. 12 - 0. 01 0. 06
2 × 7 - 0. 18 0 - 0. 15 - 0. 03 - 0. 19 0. 11 0. 13
2 × 8 0. 08 0. 02 - 0. 08 - 0. 04 0. 07 0. 13 0. 32
3 × 4 - 0. 05 0. 06 0 - 0. 10 0. 13 0. 03 0. 34
3 × 5 - 0. 09 - 0. 04 - 0. 01 - 0. 11 0. 05 0. 25 - 0. 07
3 × 6 0. 12 - 0. 07 0. 09 - 0. 02 0. 22 0. 32 - 0. 11
3 × 7 0. 20 0. 01 0. 08 0. 10 0. 08 0. 24 0. 02
3 × 8 0. 05 0. 07 0. 01 0. 08 0. 24 0. 28 0. 08
4 × 5 - 0. 24 - 0. 13 - 0. 20 - 0. 21 - 0. 14 - 0. 16 0. 10
4 × 6 0. 12 0. 03 0. 16 0 0. 21 0. 11 0. 88
4 × 7 0. 17 0. 12 0. 06 0. 17 0. 05 0. 11 1. 13
4 × 8 0. 10 0. 02 - 0. 08 - 0. 13 0. 17 - 0. 01 0. 60
5 × 6 0. 21 - 0. 14 0. 04 0. 04 0. 04 0. 17 0. 30
5 × 7 0. 10 - 0. 02 0. 07 0. 09 0. 06 0. 18 0. 43
5 × 8 0. 12 0. 08 0. 25 0. 25 0. 11 - 0. 05 1. 21
6 × 7 0. 25 0. 09 0. 17 0. 18 0. 16 0. 14 0. 43
6 × 8 0. 05 0. 18 0. 10 0. 07 0. 15 0. 15 0. 98
7 × 8 0. 21 0. 15 0. 21 0. 08 0. 22 0. 12 0. 67
—331—宋 波等: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2. 2. 2 株幅 在调查的 28个组合中,株幅普遍表现超高亲优
势,但优势不及株高。超中亲优势范围在 - 7. 54% ~ 26. 58%,
组合率达 92. 86% ;超高亲优势范围在 - 14. 17% ~17. 78%,组
合率达 57. 14%。其中超高亲优势大于 10%的有 1 × 8、4 × 7、
6 × 8、7 × 8,共 4 个组合,没有超过 20%的组合。从表 4 可知,
株幅与其他性状均呈正相关,与叶片长、叶柄长呈极显著
相关。
2. 2. 3 叶片长 在调查的 28 个组合中,叶片长普遍表现超
高亲优势。平均超中亲优势值为 13. 32%,其平均优势范围
较大,在 - 19. 81% ~ 39. 82%,组合率达 92. 86% ; 超高亲优
势范围在 - 35. 66% ~ 28. 46%,组合率达 53. 57%。其中超
高亲优势大于 20%的有 1 × 8、5 × 8、7 × 8,共 3 个组合,超过
10%但不超过 20%的有 2 × 4、4 × 6、6 × 7,共 3 个组合。从表
4 可知,叶片长与其他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2. 2. 4 叶片宽 在调查的 28 个组合中,叶片宽普遍表现超
高亲优势。平均超中亲优势值为 11. 84%,优势范围在
- 9. 60% ~35. 96%,组合率达 92. 86% ; 超高亲优势范围在
- 23. 26% ~29. 17%,组合率达 53. 57%。其中超高亲优势
大于 20%的有 1 × 8、5 × 8,共 2 个组合; 超过 10%但不超过
20%的组合有 2 × 4、4 × 7、6 × 7,共 3 个组合。从表 4 可知,叶
片宽与其他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2. 2. 5 叶柄长 在调查的 28 个组合中,叶柄长普遍表现超
高亲优势。平均超中亲优势值为 17. 17%,优势范围在
- 11. 53% ~37. 93%,组合率达 89. 29% ;超高亲优势范围在
- 36. 62 ~ 24. 07%,组合率达 67. 86%。其中超高亲优势大
于 20%的有 3 × 6、3 × 8、4 × 6、7 × 8,共 4 个组合;超过 10%但
不超过 20%的组合有 7 个。从表 4 可知,叶片长与其他性状
均呈正相关,与叶柄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2. 2. 6 叶柄宽 在调查的 28 个组合中,叶柄宽普遍表现超
高亲优势。平均超中亲优势值为 19. 15%,较前面几个性状
大,优势范围在 - 3. 37% ~ 38. 89%,组合率高达 96. 43% ;超
高亲优势范围在 - 15. 69% ~ 35. 29%,组合率达 78. 58%。
其中超高亲优势大于 20%的有 1 × 5、1 × 6、3 × 5、3 × 6、3 × 7、
3 × 8,共 6 个组合;超过 10%但不超过 20%的有 12 个组合。
从表 4 可知,叶柄宽与单株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2. 2. 7 单株质量 在调查的 28 个组合中,单株质量普遍表
现超高亲优势。超中亲优势值最大,达到 67. 93%,优势范围
在 19. 90% ~ 166. 67%,组合率高达 100% ; 超高亲优势范围
在 - 11. 2% ~ 120. 72%,组合率高达 89. 29%。其中超高亲
优势大于 100%的有 1 × 4、1 × 7、4 × 7、5 × 8,共 4 个组合,超
高亲优势大于 65%但不超过 100%的有 1 × 8、1 × 6、4 × 6、6 ×
8、7 × 8,共 5 个组合。从表 4 可知,单株质量与其他性状均呈
正相关,其中与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叶柄宽呈极显著正
相关。
表 4 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
性状
相关系数
X1 X2 X3 X4 X5 X6
X2 0. 499**
X3 0. 864** 0. 587**
X4 0. 773** 0. 388* 0. 88**
X5 0. 783** 0. 673** 0. 798** 0. 593**
X6 0. 659** 0. 456* 0. 679** 0. 568** 0. 565**
X7 0. 673** 0. 442* 0. 669** 0. 698** 0. 468* 0. 485**
注:“* ”表示在 0. 05 水平显著相关,“**”表示在 0. 01 水平极显著
相关。
3 讨论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看出,乌塌菜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尤
其体现在产量方面。超高亲优势大小排序为:单株质量 >叶
柄宽 >株高 >叶柄长 >株幅 >叶片宽 >叶片长。同时组合生
长速度以及心叶转皱转黄快,与常规品种相比,可适当提前播
种,拓宽乌塌菜品种栽培适应性。
综合来看,1 × 8、4 × 6、4 × 7、5 × 8、7 × 8 是杂种优势较大
的组合。以上组合选用的亲本有 1 个或者 2 个是株型较大的
类型,组合的株型较散,外观品质较差。试验还发现,由株型
较小的亲本组配的 1 × 6、5 × 6、1 × 5 单株质量超高亲优势分
别达 70%、30%、10%,且外观品质良好,是值得进一步观察
利用的组合。查振英研究选用 12 个安徽乌塌菜地方品种,对
7 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叶片宽、叶片数、叶柄长
是影响乌塌菜产量的关键因子[4]。在本试验中,研究得出单
株质量与株高、叶片长、叶片宽和叶柄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仅
有叶片宽这个性状与前人研究一致,这是因为乌塌菜类型繁
多,而本试验仅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黄心乌塌菜配制组合进
行分析。因此,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组合时,可以株高、叶片
长、叶片宽、叶柄宽为主要选择方向。
本试验中主要研究的是外叶淡绿或绿、心叶黄或者淡黄
类型的黄心乌材料,而外叶墨绿、心叶黄绿的材料并未涉及,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要加强对该类型亲本的筛选和利用,为选
育该类型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舒英杰,周玉丽. 我国的乌塌菜研究[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
报,2005,19( 1) : 15 - 18.
[2]李曙轩.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蔬菜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0.
[3]舒英杰,周玉丽,徐 俊. 乌塌菜 Vc 含量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9( 3) : 14 - 16.
[4]查振英. 乌塌菜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通径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4,10( 2) : 46.
—431—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年第 40 卷第 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