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提取工艺的优选



全 文 :草豆蔻中山姜素和小豆蔻明提取工艺的优选
王秀芹 李教社 杨孝江 邬国栋 杨银京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西安 710061)
  摘要 目的:研究草豆蔻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含量为指标 ,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 , 考察乙
醇浓度(A)、溶剂用量(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四个因素对提取的影响。结果:乙醇浓度对山姜素含量有
显著影响 , 其它因素对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草豆蔻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药材 8倍量 95%乙
醇回流提取两次 , 每次 2 h。
关键词 草豆蔻;山姜素;小豆蔻明;正交设计
  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系姜科山姜
属植物 ,果实入药 。本品性温 ,归脾 、胃经 。主治燥
湿健脾 、温胃止呕〔1〕。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和
黄酮类。山姜素 (alpinetin)和小豆蔻明 (cardamo-
nin)是草豆蔻种子中的主要黄酮成分 〔2〕 ,其结构分
别为 7-羟基 -5-甲氧基二氢黄酮 , 2′, 4′-二羟基-6-甲
氧基查尔酮 。药理学实验发现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在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肿瘤形成以及抗炎抑菌方面
均有较强活性 〔3〕 ,并且毒性很低 ,安全性好。我们
采用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 ,现报道如下 。
1  仪器和试药
1.1  仪器及色谱条件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UV100紫外检测器 , 7725型手动进样阀)(美国
Tsp公司);Anastar色谱工作站(奥康有限公司);色
谱柱:KromasilC18柱(250×4.6mm, 10 μm);流动相
∶甲醇∶水(80∶2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00
nm;柱温:室温 。
1.2  试药 草豆蔻 ,购于西安市万寿路药材市场 ,
经鉴定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 Alpiniakatsumadai
Hayata;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对照品 ,由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 ,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
纯 。
2  方法与结果
2.1  标准曲线制备 精密称定山姜素和小豆蔻明
对照品各 20 mg,分别置于 50 ml容量瓶中 ,甲醇稀
释至刻度 ,摇匀;精密量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 ml,置
于 50ml容量瓶中 ,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得混合对
照品溶液 。依次吸取 1, 2, 3, 4, 5, 6, 7, 8 ml混合对
照品溶液于 10ml容量瓶中 ,甲醇稀释至刻度 ,得不
同浓度的标准液 , 其浓度依次为 0.004, 0.008,
0.012, 0.016, 0.020, 0.024 , 0.028, 0.032 mg/ml。
依次吸取 10 μl进样 ,测定山姜素和小豆蔻明峰面
积 ,得回归方程为:山姜素:A=176966×C+195, r
=0.9996;小豆蔻明:A=228190 ×C-786, r=
0.9996,山姜素和小豆蔻明进样量在 0.04 ~ 0.32μg
时 ,线性关系良好。
2.2 提取溶媒的考察 精密称取草豆蔻粉末(过
30目筛)4份 ,每份 2.0g,依次加入乙醇 、甲醇 、丙酮
和氯仿各 50ml,水浴回流 2h,趁热过滤 。薄膜旋转
蒸干 ,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 1000 ml,摇匀 ,精密吸取
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山姜
素和小豆蔻明的含量 ,结果见表 1。结果表明 ,乙醇
的提取效果明显比其它溶媒好 ,并且适合工业生产 ,
故提取溶媒选用乙醇。
 表 1  四种溶媒提取结果表
提取溶媒 山姜素含量(%) 小豆蔻明含量(%)
乙醇 0.779 1.056
甲醇 0.722 1.019
丙酮 0.758 1.033
氯仿 0.675 0.95
 表 2 山姜素和小豆蔻明提取工艺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A乙醇浓度(%) B溶剂用量(倍) C提取时间(h) D提取次数(次)
1 95 6 1.0 1
2 70 8 1.5 2
3 50 10 2.0 3
2.3 正交实验  精密称取草豆蔻粉末 (过 30目
筛)5.0g,按表 2安排的实验条件提取 ,趁热过滤。
薄膜旋转蒸干 ,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 250ml,摇匀后
吸取 1ml于 10 ml容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线 ,摇匀
即得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10 μl注入
液相色谱仪 ,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山姜素和小豆
蔻明含量 ,结果见表 3。方差分析结果(表 4)表明:
以山姜素含量为指标 ,各因素对测定结果影响顺序
是:乙醇浓度 >溶剂用量 >提取时间 >提取次数 ,其
中乙醇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 最佳因素排列为:
A1 B2C3D3;以小豆蔻明含量为指标 ,各因素的影响
·338· 中药材第 28卷第 4期 2005年 4月
DO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5.04.032
 表 3  正交实验结果 L9(34)
序号 A B C D 山姜素含量(%)
小豆蔻明含量(%)
1 1 1 1 1 0.768 0.967
2 1 2 2 2 0.840 1.098
3 1 3 3 3 0.814 1.046
4 2 1 2 3 0.712 1.009
5 2 2 3 1 0.785 1.064
6 2 3 1 2 0.705 0.979
7 3 1 3 2 0.601 0.935
8 3 2 1 3 0.628 0.895
9 3 3 2 1 0.570 0.852
山姜素
K1 0.807 0.694 0.700 0.708
K2 0.734 0.751 0.707 0.715
K3 0.600 0.696 0.733 0.718
R 0.207 0.057 0.033 0.010
小豆蔻明
K1 1.037 0.970 0.947 0.961
K2 1.017 1.019 0.986 1.004
K3 0.894 0.959 1.015 0.983
R 0.143 0.060 0.068 0.043
顺序是:乙醇浓度 >溶剂用量 >提取时间 >提取次
数 ,各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 , 最佳因素排列为:
A1B2C3D2;对山姜素含量 ,选择 D3和 D2的差别不
大 ,本着经济有效原则 , 确定 A1B2C3D2 为最佳工
艺 。
 表 4 方差分析结果
项目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比 显著性
山姜素
A 0.066 2 1.783 3.565 P<0.01
B 0.006 2 0.162 0.324 P>0.01
C 0.002 2 0.054 0.108 P>0.01
D 0.000 2 0.000 0.000 P>0.01
误差 0.07 8
小豆蔻明
A 0.036 2 1.385 2.769 P>0.01
B 0.006 2 0.231 0.462 P>0.01
C 0.007 2 0.269 0.538 P>0.01
D 0.003 2 0.166 0.231 P>0.01
误差 0.052 8
  F0.01(2, 8)=3.110
2.4 验证实验 优选出最佳工艺后 ,进行验证实
验 ,以确保工艺的重复性和正确性 。结果表明:山姜
素和小豆蔻明含量高 ,工艺稳定 。确定山姜素和小
豆蔻明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药材 8倍量 95%乙醇
回流提取两次 ,每次 2h。
参 考 文 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191
2 木村雄四郎 , 等.Alpinia属植物的成分研究(第 12报).
药学杂志 , 1968, 88(2)∶239
3 毕培曦 , 等 .姜科药用植物的化学 、药理和经济用
途———(五)草豆蔻 .中药材 , 1988, 11(6)∶44
(2004-11-02收稿)
山豆根煎煮工艺的优选试验
黄际薇 曲彩红 庄华玲 施文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 ,广州 510630)
  摘要 目的: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山豆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的提取量为指标 ,以浸泡时
间 、提取时间 、提取次数为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 12h,提取 1.5 h, 提取 2次。结论:
本试验为优化山豆根中有效成分的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正交试验;提取工艺
  山豆根为广西产的豆科植物越南槐 Sophora
tonkinensis的根及根茎 ,别名:广豆根 、小黄连 、岩黄
连 。生物碱以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为主 ,并含 N-甲
基金雀花碱和安那吉碱等。味苦 ,性寒。具有清火
解毒 、消肿止痛的功能 。用于咽喉牙龈肿痛 、肺热咳
嗽烦渴及黄疸 、热结便秘等症 ,外治诸热肿 、毒虫咬
伤 〔1〕。
临床使用的制剂 ,其提取工艺多种多样 ,有水浸
泡 、醇渗漉 、酸水渗漉 、酸水浸泡 、水煎煮 、醇回流
等〔2〕。以往的文献 〔3〕对山豆根饮片炮制工艺进行
了研究 ,对山豆根的提取工艺没有提及 。为了探索
更好的提取方法 ,本文采用酸水煎煮提取法以苦参
碱 、氧化苦参碱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浸泡时间 、煎
煮次数 、煎煮时间 3个因素并经正交试验进行筛选 ,
优选出山豆根的最佳提取方案。
1 仪器与试药
·339·中药材第 28卷第 4期 2005年 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