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绵萆薢与粉萆薢的鉴别



全 文 : 2011.10(上) 首都医药 CAPITAL MEDICINE 45
共长 4 ~ 5mm;花被新鲜时橙黄色,干
后褐色;雄蕊 6,有时仅 3 枚发育。蒴果
成熟时反曲,下垂,翅近半圆形,先端
微凹,基部圆形,长 1.5 ~ 1.8cm,宽
约1.2cm。种子扁卵圆形,直径4~ 5mm,
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 6 ~ 8 月,果
期 7~ 10 月。生于山地疏林或灌丛中。
福州薯蓣与绵萆薢区别在于其根茎
为不规则长圆柱形,基部叶掌状心形 7
浅裂,上部叶卵状三角形。花期 6~ 7月,
果期 7~ 10 月。
粉萆薢为多年生草质藤本。茎纤细,
左旋。单叶互生;三角状心形或矩圆状
心形,背面有白粉,叶脉 7 条,沿脉有
疏毛,叶干后变黑褐色。花单性异株;
雄花序穗状;雌花序为下垂的穗状花序。
蒴果近圆形,有 3 翅,成熟后向上反曲,
下垂,翅长超过宽。花期 5 ~ 7 月,果
期 6~ 9月。
性状鉴别
绵 萆 薢 呈 不 规 则 的 斜 切
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
2~ 5mm。外皮黄棕色至黄褐色,
有稀疏的须根残基,其基部呈圆
锥状凸起。质疏松,略呈海绵状,
切面灰白色至浅灰棕色,有黄棕
色点状维管束散在。气微,味微苦。
绵萆薢根茎横切面可见其外
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中散有
黏液细胞,长 100 ~ 140μm,直
径约 10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
束,维管束散在,外韧型,皮层
和中柱的薄壁细胞间有明显的间
隙,细胞中含淀粉粒,圆形或卵
圆形,长 17 ~ 25μm。其粉末淡
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单粒卵圆形、
传 统 中 医 药
CHUANTONGZHONGYIYAO
▲绵萆薢
萆薢,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绵萆
薢与粉萆薢是从 1995 年版《中国药典》
收载至今的两种药材,两者利湿祛浊、祛
风通痹之功效较为相似,名称也易混淆。
本文从中药材植物的来源、形态、性状、
功能主治等方面对二者作了对比鉴别。
来源产地及植物形态
绵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
薯蓣的干燥根茎,绵萆薢主产于浙江、
福建、江西,福州薯蓣主产于浙江、福建、
湖南等地。粉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
蓣的干燥根茎。
绵萆薢为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
茎横生,分支粗大,直径 2 ~ 5cm,干
后质地疏松,海棉状,外皮灰黄色,生多
数细长须根。茎左旋,圆柱形。单叶互生;
叶片稍革质,形态变化较大,基部叶掌
状深心形,上部叶片卵形,边缘波状或
全缘,下面网脉明显,两面疏被白硬毛。
雄花序腋生,总状,雄花有梗,与花被
椭圆形、类圆形、类三角形或不规则
形,有的一端尖突,有的呈瘤状,直径
10 ~ 7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点状,
层纹大多不明显。草酸钙针晶束,长
90 ~ 210μm。薄壁细胞略增厚,纹孔明
显。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17 ~ 84μm,纹
孔明显。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
福州薯蓣与绵萆薢性状相似,不同
点是福州薯蓣木栓细胞层下方的皮层细
胞木质化,具壁孔。
粉萆薢呈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
齐,大小不一,厚约 0.5mm。有的有棕
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
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
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
粉萆薢根茎横切面可见其外层多为
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窄,细胞多切向
延长,壁略增厚,木化壁纹孔明显 ;黏
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
散生外韧型维管束和周木型维管束。薄
壁细胞壁略增厚,具纹孔,细胞中含淀
粉粒。其粉末黄白色。淀粉粒单粒圆形、
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 5 ~ 32μm,
长至 4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
粒少数,多由 2 分粒组成。壁厚细胞众
多,壁木化,孔沟明显,有的类似石细
胞,多角形、梭形或类长方形,直径
40 ~ 80μm,长至 224μm。草酸钙针晶
束长 64 ~ 84μm。
功能主治及用药忌宜
绵萆薢,利湿祛浊,祛风通痹。用
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
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用量 9~ 15g。
粉萆薢,利湿祛浊,祛风除痹。用
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寒痹痛,
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肾虚阴亏者忌服。《本草经疏》中曾
指出:“下部无湿,阴虚火炽,以致溺有
余沥,茎中痛,及肾虚腰痛,并不宜服”。
《本经逢原》曰:“阴虚精滑及元气下陷
不能摄精,小便频数,大便引急者,误
用病必转剧。”
(作者单位为北京三和药业有限公
司)
绵萆薢与粉萆薢的鉴别
□文 陈瑞生 陈相银 于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