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第 20卷第 5期 安康学院学报 Vol.20№ 5
2008年 10月 JournalofAnkangUniversity Oct.2008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生物合成机理探究
张万锋
(安康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 要:目的: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及探究生物合成机理;方法:用 30%甲醇回流 20min, 反
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 KromasilC18柱 , 流动相为甲醇 -0.02%磷酸溶液 (22:
78), 波长 327nm, 流速 1.0ml/min.绿原酸在 9.78 ~ 244.5μm/l呈良好线性关系 , r为 0.9998, 回收率为
97.9%;结果:通过对 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 4 ~ 11月绿原酸含量的分析 , 叶中含量平均为 2.55 %, 6
月份达到最高;结论:杜仲叶的绿原酸含量与体内的生长激素调节有关 .
关键词:杜仲叶;高效液相色谱;绿原酸
中图分类号:Q9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4X(2008) 05-0085-02①
Determinationanddiscussiononthebiosynthesisof
PhotogenicAcidintheEucommiaulmoidesOlive
ZHANGWanfeng
(DepartmentofChemistryandLifeScience, AnkangUniversity, Ankang7250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AimtoDeterminationanddiscussbiosynthesisofChlorogenicAcidinLeafofEucommiaulmoidesOlive
MethodtheconditionsfortheextractingchlorogenicacidintheEucommiaUlmoidesOliveleaveswereoptimizedas
folows:by30%methanolfor20minutes;determinedbyRP-HPLC.Thechlorogenicacidwasseparatedonkroma-
silC18 column, withCH3OH~ 0.02%H3PO4 (22:78)ataflow-rateof1.0ml/minanddetectedatUV327nm.The
calibrationcurvewaslinearintherangeof9.78 ~ 244.5μg/ml(r=0.9998).Resultstheanalysisofthecontentof
chlorogenicacidintheleafofsmoothleatherCortexwith10 yearsoldwascarriedoutandtheresultindicatedthe
contentofchlorogenicaciddifferedgreatlyintheleaf;thecontentofchlorogenicacidinleafwashigheron
June.ConclusionbiosynthesisofchlorogenicacidinleafofEucommiaulmoidesiscontrolledbygrowthhormone.
Keywords:leavesofeucommiaulmoidesolive;RP-HPLC;chlorogenicacid
杜仲叶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杜仲的叶 , 因其化学成分 、
药效与杜仲皮相似而代皮入药 , 〔1〕具有抗菌 、 降压 、 利
尿 、 镇静 、 安眠等功效 , 〔2〕 2005年版中国药典将绿原酸
定为评价杜仲叶质量优劣的主要技术指标.〔3〕
我国杜仲叶资源丰富 , 近几年来 , 以杜仲叶为主开
发的系列保健品 、 药品很多 , 但对同一株体杜仲叶中绿
原酸含量研究较少 .〔4〕绿原酸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杜
仲的利用价值 , 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成本 .本文用 HPLC
对不同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 , 并探讨其
体内的生物合成机理 .
1 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美国 WatersAliance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 包括 1525
泵 , 2487紫外波长检测器 , 7725i进样器 (带 20ul定量
环), BREEZE软件系统;绿原酸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甲醇 、 乙腈为色谱纯 , 磷酸为分析纯;二
次蒸馏水 , 所有试剂过 0.45μm滤膜过滤 、 超声脱气后
使用;杜仲叶干粉 (采自宁强县巴山镇黄坝驿红石梁林
场的杜仲林 , 每月 15日随机选择观测株 9株 , 摘取各观
测株叶 .把同月份采摘的新鲜杜仲叶于 60℃烘干 、 粉碎
即得).
1.2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KromasilC18柱 (4.6 ×2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0.02%磷酸 (22: 78);检测波长
327nm;流速 1.0ml/min.
1.3标准曲线绘制
将绿原酸对照品用 50%甲醇水溶液配制成 9.78ug/
85
① 收稿日期:2008-04-23
作者简介:张万锋 (1970-), 男 , 陕西安康人 , 安康学院讲师 , 陕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 研究方向:色谱分析 .
ml、 19.56ug/ml、 48.9ug/ml、 97.8ug/ml、 195.6ug/ml、
244.5ug/ml, 分别精密吸取 20ul,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
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 以绿原酸的峰面积 (Y)对
浓度值 (X, μg/ml)进行线性回归 , 其回归方程为:Y
=62418 X-74345, r= 0.9998, 绿 原酸在 9.78 ~
244.5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 .
1.4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杜仲叶干粉 1g于锥形瓶中 , 加 30%甲醇
40ml回流 20min, 〔5〕将提取液转入 50ml棕色瓶 , 冷却至
室温 , 用 30%甲醇定容到刻度 , 摇匀 、 静置 、 取上层清
液过 0.45μm滤膜后上机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2.1绿原酸的色谱分析
在选定实验条件下 , 绿原酸的保留时间为 8.5min,
相邻杂质的保留时间为 9.7min.图 1是绿原酸对照品色
谱图 , 图 2为样品色谱图 .
图 1 对照品色谱图
图 2 样品色谱图
2.2稳定性试验
取处理好的样品溶液 , 分别于 0, 2, 8, 12, 24h测
定绿原酸峰面积 .结果 RSD1.1%, 表明样品在 24h内具
有良好的稳定性 .
2.3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 5份 , 每份 1g, 加对照品
适量 .样品回收率为 97.9%, RSD为 1.2.
2.4叶中绿原酸含量
测定 4 ~ 11月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见表 1.变化趋
势见图 3.由表 1可知 ,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随叶子生
长而增高 , 到 6月份时达到最高为 4.06%, 然后又随着
生长月份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 到叶落时达到最低为
1.27%.
表 1 4 ~ 11月份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测定值
月份 4 5 6 7 8 9 10 11
绿原酸含量 (%) 2.10 2.25 4.06 3.36 3.01 2.35 1.98 1.27
由图 3可以看出 , 杜仲叶绿原酸含量在整个生长季
节中差异很大 .5-6月杜仲叶绿原酸含量迅上升 , 6月
份达到最高值 , 之后呈下降趋势.
植物中绿原酸的生物合成包括了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在酶的催化下 , 葡萄糖转化成莽草酸 (shikimicacid),
后者再转化成丙氨酸 , 最后经过合成酶作用得到绿原
酸 〔6〕.见图 4.
汤诗杰 〔7〕等人研究了不同地理种源及不同季节杜仲
叶中绿原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杜仲叶
片绿原酸含量有明显差异 , 而且杜仲叶在生长发育过程
中其化学成分的含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8〕可见 , 植
物体内的绿原酸的合成受生长激素控制 , 与品种和地理
环境有很大关系 .
(下转第 100页)
86
第 20卷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
期先贤墨迹捐给莲池书院 , 请人摹刻成碑。经过多年搜
集 , 莲池书院珍藏有大量石刻 , “西段二十六方 , 草书居
多 , 其中有 《罗汉赞》、 《莲池十二咏》 等;中段十四
方 , 以行草居多 , 多为诗歌 , 其中有苏东坡诗;东段四
十二方 , 是著名的 《淳化阁帖 》 碑刻 , 为晋代王羲之 、
唐代怀素颜真卿 、 宋代米芾 、 明代王阳明和董其昌等书
法大师的杰作” , 〔10〕其书法艺术翰采盈辉 , 幽院香庭。丰
富的资料 , 对在此修业的学生颇有帮助。
五 、奖励机制完善 , 课程设置别具一格
由于清代书院逐步官学化 , 此时多数书院已失去自
由讲学之风 , 而注重考课 , 其考课分为 “官课”、 “斋
课” 、 “古课”。在考课结束后 , 对优胜者给予物质奖励。
斋课奖银八两;官课奖银的多少随主考官的意志而定;
古课第一名最多可得奖银十两有余。并允许院外的学子
参加考课 , 若取得优秀成绩 , 也可得到一定的奖赏。这
种奖励机制激发了学子的学习积极性 , 以至省内外的学
子徒步奔赴莲池考场参加考课 , 使莲池书院成为省内外
的文化中心。
莲池书院虽然重视经学考课 , 但是又不拘泥于考课。
黄彭年担任院长期间 , 曾指出考课存在的一些弊端 , “然
课试成材 , 非向牖向学 , 限之以命题虑非性所近也 , 拘
之以篇幅 , 俱其辞不达也。”〔8〕如何克服这种弊端? “于
是命诸生为日记 , 人给以札 , 旬而易焉 , 月论得其失而
高下焉” 。〔8〕黄彭年这种教法 , 可达到自知得失 、 长短共
见的目的。此外 , 黄彭年开设朴学课 , 使语言文学和史
学上升到与 “四书五经” 同等的地位 , 从而更加强调经
世致用之学。
吴汝纶任莲池书院院长期间 , 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
课程的革新 , 提倡西学 , 给莲池书院注入了新鲜的文化
血液。他认为: “文者 , 天地之至精至粹 , 吾国所独优。
语其实用 , 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 , 必取
资于彼 , 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 , 吾犹将革新之 ,
况其窳败不可复用”。〔7〕他首次开设英语 、 日语课程 , 聘
请外籍教师授课 , 并招收留学生 , 鼓励学生出国留学。
莲池书院其他院长大多亦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 办学方法
颇具独到之处。
由于莲池书院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 , 使其在当时标
领一省学风 , 声名远播 , 培养出大量俊异人才 , 如王发
桂 、 李景濂 、 冯国璋 、 刘春琳 、 王树楠等。 他们或彪炳
仕途 , 或在学术上名噪晚清文坛。 莲池书院标新立异 、
与时俱进的办学方针 , 成为后世借鉴之楷模。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 .清朝文献通考:卷七十 〔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 2000.
〔2〕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 (下册) 〔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6.
〔3〕 朱寿朋 .光绪朝东华录 (四)〔M〕 .北京:中华书
局 , 1958.
〔4〕黄彭年 .畿辅通志:卷十 〔M〕 .石家庄:河北人
民出版社 , 1985.
〔5〕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M〕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
1976.
〔6〕曾国藩全集 〔M〕 .长沙:岳麓书社 , 1994.
〔7〕 赵尔巽 .清史稿 · 列传二百七十三 〔M〕 .北京:
中华书局 , 1977.
〔8〕陶楼文钞 〔M〕 .光绪庚寅硃刊本 .
〔9〕保定府志:卷二八 〔M〕 .光绪七年刊本 .
〔10〕 河北人民出版社编 .河北风物志 〔M〕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 1985.
(上接第 86页)
3 结论
通过对 10年树龄的光皮杜仲树叶片中绿原酸含量
的分析 , 发现绿原酸含量在不同月份的含量差异较大 ,
受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调节与生态因素影响有关 .
参考文献:
〔1〕 李家实 , 阎玉凝 .杜仲皮与叶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J〕 .中药通报 , 1986, 11 (8):41-42.
〔2〕 王浴生 .中药药理与应用 〔M〕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983.703-709.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4.114-115.
〔4〕 田士林, 李莉 .杜仲叶·皮内绿原酸含量的测定与比
较 〔J〕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34 (13):84-86.
〔5〕 万春花 , 倪永年 , 龙洲雄等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
杜仲叶中绿原酸 〔J〕 .食品科学 , 2007, (01):
255-257.
〔6〕 RJAVilegas, MKojima;Biosynthesisofthechloro-
genicacid.Agric.Biol.Chem., 1985, 49:263-265.
〔7〕 汤诗杰 , 盛宁 , 陆长根等 .不同地理种源杜仲叶片
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 〔J〕 .植物资源与环境 ,
1999, 8 (1):59-60.
〔8〕 高致明 , 王太霞等 .杜仲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化学
成分含量和结构的变化 〔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2):145-146.
100
第 20卷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