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刺楸茎尖的组织培养



全 文 :刺 揪 茎 尖 的 组 织 培 养 `
沈阳农业大学 胡永海 邓继尤
刺揪为五加科高大乔木 , 由于天然资源逐
渐减少 , 种子缺乏 , 发芽率又低 , 采用埋根育
苗虽然较好 , 但费工 , 成活率低 , 为此 , 近两
年来我们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培育 , 试图加速这
一树种的发展 。
我们从 19 8 3年 1 月开始进行刺揪茎尖的组
培试验 , 19 8 4年 8 月筛选出较好的培养基 , 9
月培育出完整的小植株。
一 、 试材和方法
从恒仁县松山林场15 一 20 年生刺揪人工林
和沈阳农业大学 2 一 4 年生试验林中分别采 1
一 2 年生枝条上的顶芽 、 侧芽作试材 。
首先将带有顶芽或侧芽的小枝切成 1 . 5一
2厘米小段 , 剥去芽周树皮 ,用流水冲洗 2 一 3
小时后 , 取出放人 70 %酒精中消毒 1 分钟 , 再
放入 0 . 1% 的升汞液中消毒 15 一 20 分钟 , 最后
用无菌水冲洗 3 一 4 次 。 在超净工作台上剥去
芽鳞 , 切下带有生长点约 1 毫米厚薄片 , 接种
培养。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 25 一 27 Oc , 光照强度
约 2 , 0 0 勒克司 , 每天照射 1 0小时 。
二 、 试验结果
通过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组培试验 , 最
表 顶 芽 和 侧 芽 外
曰 I 利袱通屠分化的绿穿
后筛选出 去M S 基本培养基附加 B A I . 5 毫克 /
升或 N A A 0 . 25 毫克 /升的两种培养基 , 能较
好的诱导刺揪茎尖分生组织分化 出绿芽 , 分化
率一般在 70 %以上 , 而且分化较快 , 20 天内平
均芽高4 . 1毫米 , 平均叶数 1 . 38 个 , 平均叶柄
长 1 . 05 毫米 , 但只分化一个芽 。 在同样培养条
件下 , 我们作了顶芽和侧芽外植体分化绿芽的
对比试验 (见图 1 ) , 其结果如表。
从表看出 , 顶芽外植体分化率显著地高干
侧芽 , 但以后生长差异不大 。
198 5年 6 月 1 。日将分化绿芽一部分转到增
位 体 分 化 情 况
培 养 基 号
701勺ù匕
.…+12有l39八吕10.…gRànZ通.几ndo21匕内`
顶 芽
接 ” 数…” 化 率…弋鑫弃…平黑数
, 2
}
8 3
·
3
{
` · ` “
}
, `
{
“ 3 · 6
}
“ · 2 0
{` 0
{
“ 0 · O
{
’ · 7 5
1
}
` 0 0
{
3
·
6 7
{
” · 7
1 8 7
·
5 } ”
·
1 4 { 2
·
9
1 严 , 丢孚- - {
}拉二 }分 化 率 }平 均 高 }平均叶数l 】3` 甲 1, 习几 l , O / 、 l 了 宝里习匕 、 l , . J心 、! } 、 / 0 产 ! 、 书不 , ! 、 门 产
2 8
1 8
2 4
2 3
2 1
2
.
5
2
.
1
3
.
0
2
.
3
2

5
nJ4
1勺八0tl一匕.0la勺5
注: 培养 20夭的生长发育情况 。
奋 林丽华同志参加了部分工作 。
一 3 0 一
利通风 。 室温保持在 15 一 20” c , 相对湿度保持
70 一 80 % , 栽后 3 一 5 天内不用浇水 , 以后根
据土坡湿度 , 适当浇水 。 7 一 10 天后去掉塑料
罩 。 约经 20 一 30 天小苗成活 , 并长出新叶 。 移
助 2 纽培丛的根系
殖培养基上增生绿苗 , 培养 20 一 30 夭 、 主茎高
5一 10 毫米 、 有 4 个以上小叶时 , 再转移到生
根培养基上促进生根 (见图 2 ) 。 20 天左右 ,
就可获得高 3 厘米以上 , 具 4 个以上小叶 , 4
一 8 条长 。 . 5一 1 . 2厘米根的完整植株 , 即可移
栽 。 移栽前要先炼苗 。
刺揪组培幼苗移栽后成活的关键是具备疏
松肥沃的土壤和湿润的环境 。 栽后小苗要盖上
塑料薄膜罩 , 每天上 、 下午各打开 1小时 , 以
图 乙 移栽 2 个半月的小苗
栽成活率可达 75 % 。 两个月后小苗就生长旺盛
(见图 3 ) , 并开始生长主茎 , 逐渐长高 。
(责任编辑 吴秉宜 )
双 齿 绿 刺 蛾 颗 粒 体 病 毒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 于在林 王责成 吴 燕
19 8 5年夏季在我院核桃树上发现双齿绿刺
蛾 〔L a t o i a h i l a r a t ( s t a u d i n g e r ) 〕 自然摧病死
亡幼虫 。 经扫描电镜观察 , 发现有大量圆形颗
粒 , 结合透镜观察确 认是 一 株 颗 粒 体 病毒
( G V )

经回接试验证明 , 再分离与原接种病原的
形态特征一致 , 并具有较高的毒力 。 幼虫的感
病症状是后期虫体肿胀 , 小 幼 虫 几 乎近球饱
形 , 虫体表皮一触即破。 将分离提纯的病原在
扫描电镜下观察 , 颗粒体长约 40 。一 5 0 毫微
米 , 宽约 2 50 一 3 0 毫微米 (见图 1 ) 。 按常规
方法用弱碱处理后负染及制超薄切片在透射电
镜下观察为典型 的颗粒体病毒 , 每个包含体中
有一个病毒粒子 , 大小为 2 5。一 30 0 x 50 一 80 毫
微米 。 纯化后的颗粒体用二苯胺显色法测定含
D N A
。 按 19 8 2年病毒分类原则 , 属于杆状病毒
科 ,杆状病毒属 B 亚群 , 定名为双齿绿刺蛾颗粒
体病毒 ( e r a n u l o s i s v i r u s o r L a t o i a h i l a r a t ) 。
该病毒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 属首次发现 。 我们用
s D s 一聚丙烯酚酸凝胶电泳快速鉴定表明 , 这株
病毒与我们实验室 中保存的杨扇舟蛾颗粒体病
毒及另一株颗粒体病毒 (待定名 ) 的多肤图谱
明显不同 , 与双齿绿刺蛾核型多角体多肤图谱
也不同 。
我们在进行病毒分离中还观察到一种大小
在 30 一 45 毫微米的颗粒 , 在回接感染的死虫中
仍能分离到这种颗粒 , 并可在超薄切片中观察
到它 。 我们看到这种小颗粒与松天蚕蛾 ( N ud -a
一 3 1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