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二棱大麦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初步分析



全 文 :二棱大麦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初步分析 ’
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 涂祖荣
近几年来我省重视啤酒大麦的引种 、 选育
及建立啤酒大麦生产基地的工作 。 本文利用我
省 198 4 一 18 96两个年度的省大麦区试结果 , 计
算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参数 , 分析并比较这些
品种的产量表现 、 产量稳定性及有 关 性 状 表
现 , 为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引种 , 为这些新品种
的合理利用 , 并为今后高产稳产大麦新品种选
育提供参考依据 。
并计算其在各试点间价变异系数 。
材 料 与 方 法
于 1 98 4一 1 9 8 6年大麦生长季节在福州 、 福
清 、 莆田 、 仙游和惠安 5 个试点进行两个年度
的试验 。 供试品种为福引 1 号 ( 日本引进 ) 、
莆大麦 4 号和 82 8 0 2了 ( 莆田市农科所育成 ) 、
浙皮 1 号和舟麦 1 号 ( 浙江引进 ) , 以当前我
省大面积种植的矮早三为对照 。 其中8 2 8 0 2 7表
现太差仅参试一年。 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 , 两
个年度重复次数分别为 3 次和 4 次 , 小区面积
2
.
5厘 。 田间记载和室内考种均按统一标 准 进
行。
19 8 5~ 1 9 8 6年度因参试品种中舟麦 1号种
子数量不足 , 有一个试点无种子缺试 , 仅以 4
个地点试验结果统计 。 对每个年度试验结果进
行联合方差分析并按张全德 、 申宗坦提出的方
法 , 计算每个品种平均小区产量 ( Y ) 回 归于环
境指数的回归系数 ( b ) 及其直线回归方程来
测定品种产量稳定性。 用决定系数 r “来反映回
归系数 ( b ) 佑计各品种产量稳定性误 差 的大
小 。 r “越接近于 1 , 说明用回归系数 b估 测产
量稳定性的可靠度越大 。 此外 , 以各点的平均
值为计算单位测定各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 本文承林兆检副研究员审阔指导 , 特此致谢 。
结 果 与 讨 论
一 、 产量和稳定性参数
参试各品种在各试点平均产量结果和变异
系数见表 1。本试验虽然点数偏少且集中于闽东
南地区 , 产量水平有限 , 但从两年试验结果可
看出 , 各试点品种产量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
著水平 ( 表 2 ) 。 各品种在各试点间产量差异
也较大 , 品种与试点互作也达到极 显 著水 平
(两年分别为 F = 7 . 95 1 7奋 . 和 F “ 1 1 . 63 67 二 ) 。
说明不仅品种间确实存在产量差异 , 而且也存
在着明显的地区效应 。 品种产量不仅受基因型
和环境的影响 , 而且还受到基因型同环境互作
的影响 , 这种影响造成了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
下产景差异 , 其互作的程度决定于品种对不同
环境的适应性。 这种适应性不仅同个体与群体
的各种特征特性有关 , 也涉及到不同栽培条件
下 , 各特征特性的反应及其相互间的协调和补
偿作用 。 因此 , 通过品种改 良获得了优良基因
型 , 还必须选择适宜的地区和环境条件 , 并根
据品种特性采取相应的丰产栽培措施 , 才能充
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
从参试的 5 个品种产量结果看 , 除 8 2 8 0 2 7
比对照种矮早三明显减产外 , 其余 4 个品种两
个年度均比对照种增产 ( 表 1 ) , 两年间无论
何种环境 , 新引进和育成的这些品种一般均高
于对照种 , 且有随着环境指数增大而提高的趋
势。
从稳定性分析结呆 ( 表 3 ) , 对这几个品
种的稳定性参数 b值 , 其决 定 系 数 r “ 均接 近
于 1 , 表明所测定的 b值可靠度较大 。 尽管所 测
定的b值每个品种年度间有所变化 , 品种 间 也
表 1参 试 品 种 在 各 试 点 的 平 均 小 区 产 最 (公斤 )
洛并几…一哩兰… -地 r矛一味沐户 一 8“一 8 5 }8 5一弱 。一一竺 1 _止二 _玉 }_ _ __ _ _ _ } _ _ _ {
莆大麦 4号 {浙 皮 1号 舟 麦 1号 矮早三 ( e k ) }2 8名 2 0 7
l~ 8 5
} {
8 5一 6 84 8~ 8 5” …
4 8一… 8 5一 4 8~ 8 5一 8 5t w6 8… 8`一 ` 5
n s
几 hó I)ù OD 9行了n乙`,曰ō艺
-t.恤
J
4勺口八J自
3 3

9
一 14 。 6ha
,.[饥42ù点阵r`
盯1,573216808一3卜尸愧冲一理 . 1 52 . 7 5
5
.
3 3
2
.
2 6
4
.
3 5
3
.
8 7
2 8

7
尸J月气一O,ICéanO勺月ùn`曰1.5,1
.…幢 坦…划 0 …3翌 谊…3 · 0 。 …3育 望 { 斗· 1 4 } “型 竺…2 · 5 0 { `思 _ 女 …4 · “ 0 …4
x
{
“ · 4 7
{

C v % …“ 1 · 9 …2 7
两车平均氏女于 厂- 二几百照种增减 ( % ) } 了卜` + 1 7 . 6
表 2 各 试 点 产 最 变 量 分 析 中 品 种 间 F 值
1 9 8 4一 1 9 8 5年度
1 98 5 ~ 1 98 6年度
1 0 4
.
8 8* *
1 8 6
.
9 4 * *
.
2 1 * *
.
3 0 * *
刃 “二 } 7 · 1 5 * * { 2 0 . 78二
3 4
·
4* *
1
4
·
4 4 *
}
1 1
·
5 * *
有差异 , 但经 t 测验结果表明与 1 的差异均未
达到统计上显著水准 ( 各品种 t 值为0 . 0 9 1 5~
1
.
8 6 56
,
t
。 . 。 5 二 2 . 57 1 , t 。
. 。 , = 4
.
6 3 2 )
。 说
明这几个新品种均具有平均稳定性 。 8 2 80 2 7产
量低于环境指数 , _且比矮早三明显 减 产 ( 减
14
.
6% )
,
b值接近于 1 , 表明其适应性低劣 。
矮早三 b值接近于 1 , 但其产量略低 于 环 境 指
数 , 表明其适应性较差 。 福引 1 号和舟麦 1 号
b值与 1 也无显著差异 , 其产量略高于环 境 指
数 , 分别比矮早三增产 7 . 2 %和 5 . 4% , 属中产
稳定类型 。 其余 2 个新品种产员均 高于 环 境
指数 , 两年平均分别比矮早三 增 产 17 . 6% 和
14
.
9%
,
b值与 1 也无显著差异 , 表明其适应性
较好 , 且相对较高产稳产 , 可在闽东南地区种
植 。
此外 , 小区产全门惫定性参数 ( b值 ) 之
间不存在相关 ( 两年 r分别为 0 . 42 80 和 0 . 12 0 1 ,
均不显著 ) , 表明丰产性与稳产性可能由不同
基因控制 , 通过基因重组 , 可能选 育 出 高 产
稳产 、 适应性好的品种 , 这在育种中应引起注
意。
二 、 产量构成三要素的平均值和 变异 系数
各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 表 4 ) 表明 , 千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小 , 相对
较稳定 , 其次是每穗粒数 , 而每亩穗数的变异
系数相对较大 。 籽粒大小、 千粒重高低虽然同
生态因素和栽培条件有一定关系 , 但其主要取
决于品种遗传因子 。 在同一条件下大粒型品种
千粒重一般较高。 二棱大麦籽粒较大 、 千粒重
较高正是其作为优质啤酒大麦的原因之一 。 在
生产上选用籽粒较大 、 千粒重较高的品种进行
种植也往往易于奏效。
从表 4 也可以看出 , 参试各品种千粒重均
高于对照种 , 且多数品种其变异系数也比对照
种小 , 这可能是新品种产量优于对照种的主要
原因 。 从每穗粒数来看 , 这几个品种除福引 1
号和 8 28 0 27 外 , 其余品种每穗粒数均比对照种
多 , 变异系数除 8 28 02 7外也比对照种小。 这几
个品种穗粒数和粒重变异系数较小 , 相对比较
稳定 ,可能是导致其产量较为稳定的主要原因 。
表 3
品 、 1 名 称
)
回 -
参 试 品 种 理 论 回 归 直 线 有 关 数 值
归 系 数 b回 归 方 程 y 二 a+ b x决 定 系 数 r名
福 引 1 号
莆 大 麦 4号
浙 皮 1 号
矮 早 三

8 2
麦 1
8 0

7 2
0

7 7 9 0
0
.
9 6 4 6
1
.
1 89 0
0
.
8 4 27
1
.
9 0 2 2
1
.
3 1 2 6
0

97 7 9
0
.
9 05 9
1

1 1 0 6
1
.
03 53
0
.
97 7 8
y =1

3 7 0 0+ 0
.
7 7 9 0 x
y = 0
.
3 27 9+ 0
.
9 6 4 6 x
y =一 0 .5 6 8 4+ 1 .1 89 0 x
y =1
.
09 9 0+ 0
.
8 47 2 x
y = 0
.
3 1 6 6+ 1
.
0 29 2 x
y =1

3 25 8+ 1
.
3 21 6 x
y =一 0 .1 1 7 5+ 0 .97 7 9 x
y = 0

01 03 + 0
.
95 9 0 x
y =一 0 .1 3 1 8+ 1 .1 1 0 6 x
y =一 0。 7 03 2+ 1 。 03 53 x
y =一 1 .1 7 4 0+ 0 .7 7 9 8 x
0

9 01 6
0
.
9 8 63
0
.
9 4 81
0
.
8 65 8
0
.
8 6 6 6
0
.
9 9 6 2
0
.
1 7 9 0
0

3 9 85
0
.
9 41 6
0
.
3 3 9 9
0
.
5 85 6
.上行为1 9 84、 1 5 9 8年度 、 下行为1 9 8 6、 1 0 86年度结果 , b值经 t测验与1无显著差异。
表 4 参试品种三个产里构成因寨的
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品种名称
福 引 1 号
莆大麦 4 号
浙 皮 1 号
舟 麦 1 号
8 2 8 0 2 7
矮 早 三
表内上行数字为 19 8 4” 19 8 5年度 , 下行数字为1匀85 ”
10 8肠年度结果 。
有效穗的变异系数虽然较大 , 但品种间仍有差
异 (表 4 ) 。 舟麦 1 号虽粒籽较大 , 但有效穗相
对较少 , 变异系数也较大 , 这可能是造成其产
量不及其它三个新品种的主要原因 。 对照种矮
早三千粒重最低 , 变异系数比其余品种大 , 这
可能是造成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 新育成品种
8 2 8 0 2 7的有效穗和穗粒数较少且变 异 系 数 最
大 、 相对较不稳定 , 这两点可能是造成其产量
低 、 适应性差的原因 。
实践表明 , 对二棱大麦品种的评价应包括
农艺性状 、 籽粒理化性状 、 制麦芽品质 、 制酒
试验等多方面的评定 , 但其中对农艺性状的鉴
定是最基本的 , 农艺性状鉴定中最主要的是品
种的丰产性 、稳产性和适应性。 此外 ,也要注意
栽培地区耕作制度和熟期的要求。 从上述结果
可以看出 , 新引进和育成的这几个品种熟期同
对照种矮早三相近或略早 。 但丰产性和适应性
各有差异 。 莆大麦 4 号和浙皮 1号表现中秆 ,在
闽东南地区适应性较好 , 其产量及构成困素相
对比较稳定 , 产量优于环境指数乡且有随着环
境指数提高产量相应增加的趋势 , 又比对照种
明显增产 。 因而可在闽东南地区示 范 推广 种
植 。 引进品种福引 1号 ,株高90 一 1 0 厘米 ,穗中
等偏大 , 千粒重较高 ,丰产性较好 ( 产量优于环
境指数和对照种 ) , 属中产稳定类型 , 可在闽
东南地区搭配种植 。 舟麦 1 号表现 植 株 偏 高
( 10 0~ 1 10 厘米 ) , 穗大粒大 , 且其产量也优
于环境指数和对照种 , 也可在闽东南地区试种
示范 , 但其分粟力较弱 , 有效穗较少 , 采取适
当的增穗措施并防倒伏 , 可望进一 步 提 高产
量 。 8 2 80 2 7品种虽早熟秆矮但产量低 , 稳定性
和适应性均差 , 不宜推广 。
纂咖申粼ó一..ù贺忿篇洲姗器é嵘黔辣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