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2种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全 文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2]Amann R I,Ludwig W,Schleifer K H. Phylogenetic identification and
in situ detection of individual microbial cells without cultivation[J].
Microbiological Reviews,1995,59(1):143 - 169.
[3]Ceteciolgu Z,Ince B K,Kolukirik M,et al. Biogeographical distribu-
tion and diversity of bacterial and archaeal communities within highly
polluted anoxic marine sediments from the Marmara Sea[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9,58(3) :384 - 395.
[4]Ning J,Liebich J,Kstner M,et al. Different influences of DNA purity
indices and quantity on PCR - based DGGE and functional gene mi-
croarray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udy[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9,82(5) :983 - 993.
[5]Hovda M B,Lunestad B T,Fontanillas R,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
sa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farmed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 L.) [J]. Aquaculture,2007,272(1 /2 /3 /4) :581 - 588.
[6]刘慧杰,杨彩云,田 蕴,等. 基于 PCR - DGGE 技术的红树林区
微生物群落结构[J]. 微生物学报,2010,50(7):923 - 930.
[7]高崇洋,赵阳国,王爱杰,等. 耕作和施肥对不同深度黑土中细菌
群落结构的影响[J]. 微生物学报,2010,50(1):67 - 75.
[8]张国荣,庞立杰,董 宇. 关于人参栽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人参研究,2007,19(4):42 - 43.
[9]Huang X,Tian Y,Luo Y R,et al. Modified sublimation to isolate phe-
nanthrene - degrading bacteria of the genera Sphingomonas and Burk-
holderia from Xiamen oil port[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8,
57(6 /12) :538 - 543.
[10]杨 华,宋绪忠,尹光天,等. 黄藤 ISSR 反应体系的条件优化
[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2):152 - 155.
[11]Joshi S P,Gupta V S,Aggarwal R K,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s revealed by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polymorphism in the genus Oryza[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0,100(8) :1311 - 1320.
[12]林万明,林万明. PCR技术操作和应用指南[M]. 北京:人民军
医出版社,1993:7 - 14.
[13]李海生,陈桂珠. 红树植物海桑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条件
的优化[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4(2):80 - 83.
[14]Watanabe K,Kodama Y,Harayama S.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PCR
primers to amplify bacterial 16S ribosomal DNA fragments used for
community fingerprinting[J].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2001,44(3) :253 - 262.
宋 微,潘静霞,吴 静. 2 种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55 - 56.
2 种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宋 微,潘静霞,吴 静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摘要:以红龙、皇帝 2 个品种的蝴蝶兰花梗为材料,1 /3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筛选花梗使用 HgCl2 消毒的最佳
时间,增殖培养基的最佳激素、蔗糖浓度,以确立最佳培养配方。结果表明,红龙、皇帝品种最佳的诱导材料为开过花
的花梗;红龙品种的最佳消毒时间为 20 min,皇帝品种的最佳消毒时间为 18 min;适合红龙品种生长的最佳激素组合
为 5 mg /L 6 - BA +0. 5 mg /L NAA,蔗糖浓度为 25 g /L;适合皇帝品种生长的最佳激素组合为 5 mg /L 6 - BA + 0. 5 mg /L
NAA,蔗糖浓度为 20 g /L。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消毒时间;激素
中图分类号:Q943.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4)06 - 0055 - 02
收稿日期:2013 - 09 - 02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11498、BK2010345);江
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课题。
作者简介:宋 微(1978—),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植
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和植物病理学研究。E - mail:13360790 @
qq. com。
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系兰科蝴蝶兰属植物,花
大而美丽,花期长,品种多,栽培广泛,深受人们喜爱,在花卉
市场上常常供不应求。在自然条件下,蝴蝶兰主要靠分株、种
子繁殖,繁殖率低,而且由于长期进行有性繁殖,带病毒株增
多,逐渐使种性降低,影响生长。如今组织培养已经成为蝴蝶
兰无性繁殖最常用的方法,既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快速
繁殖子代,又可以反季节栽培适应市场需求[1 - 4]。以花梗芽
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是代替蝴蝶兰茎尖培养的一种方法[1],
在不影响蝴蝶兰母株的优良性状和经济条件下选取外植体,
提高花梗芽的诱导率,避免病毒扩散和危害,保持母株优良的
生物学特性[2]。本研究以花梗芽为外植体,筛选最佳快繁培
养基,研究红龙(Phalaenopsis amabilis“Red Dragon”)、皇帝
(Phalaenopsis amabilis“Emperor”)2 个品种的最佳培养方案,
为这 2 个品种的快速繁育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分别取蝴蝶兰红龙、皇帝 2 个品种开过花的花梗,除基部
外至顶端第 6 节至第 7 节剥开可见到芽的部位为组织培养的
外植体材料,每个样本 100 个,重复 3 次。
1. 2 方法
1. 2. 1 清洗与消毒 从温室里取出材料后用流水冲洗 1 h,
加入 3%的洗衣粉,取生长时间超过 40 d的花梗,提前把苞叶
剥去后用于接种[5 - 7]。以 75%乙醇棉球擦拭花梗表面,放在
无菌操作台上备用,以节为单位切成段,每节段上端留 2 cm,
下端留 3 cm。以解剖刀除去花梗节芽上的苞叶,去除节段表
—55—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6 期
面病斑、焦枯部分[2]。以 75%乙醇棉球重复擦拭去苞叶的花
梗芽,力度适中,防止伤芽。以 75%乙醇振荡浸泡 30 s,而后
以 0. 1% HgCl2 消毒,消毒时间分别采用 8、10、12、14、16、18、
20 min,再以无菌水振荡冲洗 3 次,用解剖刀切去消毒后花梗
两端各 0. 5 cm,以芽自然生长方向正向插入培养基内[8]。
1. 2. 2 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为 1 /3MS + 5 mg /L 6 - BA +
0. 5 mg /L NAA + 7 g /L 琼脂 + 20g /L 蔗糖;增殖培养基为
1 /3MS + 7 g /L 琼脂 + 1、2、3、4、5 mg /L 6 - BA + 0. 1、0. 2、
0. 3、0. 4、0. 5 mg /L NAA + 5、10、15、20、25、30 g /L 蔗糖,pH
值为 6. 8。组培瓶内培养基为 100 mL/瓶,分装后于 121 ℃下
灭菌 21 min,备用。恒温 26 ℃培养,光照时间为 10 ~ 12 h /d,
光照强度为 1 600 ~2 000 lx。
1. 3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的数据采用 SPSS 11. 0 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消毒时间对 2 个品种萌发的影响
由表 1 可见,2 个品种蝴蝶兰以 0. 1% HgCl2 消毒 8 min
的外植体污染率均最高,分别为 76. 7%、93. 3%。随着消毒
时间的延长,外植体污染率降低,当消毒时间延长至 20 min
时,红龙污染率为 16. 6%,皇帝污染率为 16. 7%,但芽同时出
现毒死现象,芽死亡率为 6. 7%,致使萌芽率降低,所以不同
品种的消毒时间存在着差异。由此可见,红龙的最佳消毒时
间为 20 min,皇帝的最佳消毒时间为 18 min,此消毒时间根据
花梗芽的饱满成熟度有所不同。
表 1 不同消毒时间对红龙和皇帝 2 个品种萌发的影响
灭菌时间
(min)
污染率(%) 死亡率(%) 萌发率(%)
红龙 皇帝 红龙 皇帝 红龙 皇帝
8 76. 6 93. 3 0 0 10. 0 3. 3
10 73. 3 83. 3 0 0 20. 0 10. 0
12 63. 3 80. 0 0 0 43. 3 16. 6
14 50. 0 56. 6 0 0 40. 0 40. 0
16 43. 3 46. 6 0 0 50. 0 56. 6
18 26. 6 20. 0 0 0 70. 0 83. 3
20 16. 6 16. 7 0 6. 7 86. 6 66. 6
注:培养基为 1 /3MS + 5 mg /L 6 - BA + 0. 5 mg /L NAA +7 g /L琼
脂 + 20 g /L 蔗糖。
2. 2 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花梗诱导和丛生芽产生的影响
经过 40 d 培养后,由表 2 可知,当激素组合为 1 mg /L
6 - BA + 0. 1 mg /L NAA 时,红龙、皇帝平均芽长为 1. 56、
1. 92 cm,且其平均芽长随着 6 - BA、NAA 浓度的增加而变
长。当激素组合为 5 mg /L 6 - BA + 0. 5 mg /L NAA 时,红花、
皇帝丛生芽的平均长度达到最长,为 3. 04、2. 67 cm。说明红龙
和皇帝组培的最佳激素组合均为 5 mg /L 6 - BA + 0. 5 mg /L
NAA。
表 2 不同激素组合对 2 个品种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激素浓度(mg /L) 诱导率(%) 平均芽长(cm)
6 - BA NAA 红龙 皇帝 红龙 皇帝
1 0. 1 20. 0a 95. 6a 1. 56a 1. 92a
2 0. 2 40. 0b 96. 6a 1. 65a 1. 98a
3 0. 3 60. 0b 97. 2a 2. 41b 2. 49b
4 0. 4 70. 0c 97. 2a 2. 42b 2. 58b
5 0. 5 76. 6d 100. 0b 3. 04c 2. 67c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 0. 05)。
2. 3 不同蔗糖浓度对芽长和丛生芽的影响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尤其是在蝴蝶兰快繁中,主要把蔗糖
作为碳源,不同的蔗糖浓度对丛生芽的产生和芽长有很大的
差异[9]。本试验对红龙和皇帝 2 个品种分别用 5、10、15、20、
25、30 g /L 蔗糖进行处理,结果见表 3。从表 3 可看出,当蔗
糖浓度为 25 g /L时,红龙品种的平均芽长最长,为 3. 0 cm,丛
生芽平均个数为 1. 3 个。当蔗糖浓度为 20 g /L 时,皇帝的平
均芽长最长,为 2. 9 cm,丛生芽平均个数为 2. 3 个。说明适
合蝴蝶兰红龙、皇帝品种的最佳蔗糖浓度分别为 25、20 g /L。
表 3 不同蔗糖浓度对丛生芽生长的影响
蔗糖浓度
(g /L)
红龙 皇帝
诱导率
(%)
平均芽长
(cm)
丛生芽
平均个数
诱导率
(%)
平均芽长
(cm)
丛生芽
平均个数
5 90 1. 2 0. 9 92 2. 2 1. 6
10 80 1. 2 0. 8 90 1. 5 1. 5
15 50 1. 8 0. 5 80 2. 3 1. 4
20 90 2. 7 0. 9 100 2. 9 2. 3
25 100 3. 0 1. 3 90 2. 5 1. 9
30 30 2. 7 0. 3 80 2. 8 1. 5
3 结论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花梗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
体,植物生长激素浓度、蔗糖浓度等都是影响休眠芽萌发的关
键因素[4,8,10]。笔者发现,蔗糖浓度会直接影响蝴蝶兰不同品
种的增殖率,不同品种的外植体也要进行不同时间的消毒,否
则会提高污染率或毒杀芽体。
综上所述,红龙的最佳消毒时间为 20 min,皇帝最佳的消
毒时间是 18 min,适合蝴蝶兰红龙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为
1 /3 MS +5 mg /L 6 - BA +0. 5 mg /L NAA +7 g /L琼脂 +25 g /L
蔗糖,适合蝴蝶兰皇帝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为 1 /3MS +
5 mg /L 6 - BA +0. 5 mg /L NAA + 7 g /L 琼脂 + 20 g /L蔗糖。
参考文献:
[1]刘翠兰,王小芳,李双云,等. 蝴蝶兰花梗芽的组织培养[J]. 山
东林业科技,2004(4):37.
[2]张 伟,曾伏虎,张苏锋.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信
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335 - 337.
[3]林汉锐,钟融融,洪生标,等. 蝴蝶兰新品种满天红的特征特性及
栽培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03(2):11 - 12.
[4]胡松华. 蝴蝶兰[M]. 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潘学峰,王安石,李海珠. 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J].
热带林业,2005,33(1):45 - 47.
[6]周俊彦,郭扶兴. 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在植物体细胞胚发生中的作
用[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6,32(4):247 - 253.
[7]李进进,廖俊杰,柯丽婉,等. 蝴蝶兰根段的组织培养[J]. 植物
生理学通讯,2000,36(1):37.
[8]鲁雪华,郭文杰,徐立晖,等. 蝴蝶兰花梗节间段培养繁殖的初步
研究[J]. 园艺学报,2002,29(5):491 - 492.
[9]王 蒂. 植物组织培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10]李浚明,编译.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
版社,1992.
—65—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年第 42 卷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