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新菜种──苦苣菜及其栽培技术



全 文 :设施园艺
新菜种 苦苣菜及其栽培技术
□马锦兰
  苦苣菜 ( Cicho rium endivia L. )为菊科草本植物 ,
全国各地广泛分布 ,山西省各地也较常见。野生苦苣生
于田野、路旁、村舍附近 ,是一种耐高、低温 ,耐湿润、干
旱 ,耐肥沃、瘠薄 ,适应性广的蔬菜。其食用部位每 100
克嫩苗、嫩叶中含有胡萝卜素 7. 66毫克 ,维生素 B2 0.
25毫克 ,维生素 C52毫克。苦苣菜可合草入药 ,具有清
热、凉血、解毒之功效 ,食后具抗癌防癌作用。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苦苣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发达 ,粗而长 ;侧
根不发达 ,伤根后再生能力差 ,故不适宜移栽。 根群分
布在 20厘米~ 30厘米土层中。 植株高 30厘米~ 100
厘米 ,最高达 200厘米~ 300厘米 ,茎直立、中空 ,不分
枝或上部有分枝 ,无毛或上部疏生腺毛。 叶柔软无毛 ,
呈椭圆状披针形 ,长 10厘米~ 25厘米 ,宽 3厘米~ 6
厘米 ,羽状深裂 ,大头状羽状全裂或羽状半裂 ,顶裂片
大或顶裂片与侧生裂片等大 ,少有叶不分裂的 ,边缘有
刺状尖齿 ,下部叶具有翅短柄 ,基部扩大抱茎 ,中部叶
及上部叶无柄 ,基部宽大 ,戟状耳形而抱茎。 头状花序
在基端成伞房状 ,梗或总苞下面疏生腺毛 ,总苞钟状 ,
长 1厘米~ 1. 2厘米 ,宽 0. 6厘米~ 1厘米 ,暗绿色 ,总
苞片分层 ,背部疏生腺毛并有微毛。舌状花黄色 ,两性 ,
结实。瘦果呈椭圆状倒卵形 ,压扁 ,褐色或红褐色 ,边缘
具微齿 ,两面各有 3条隆起的纵肋 ,冠毛白色 ,花果期
可自 6月开至 9月。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1)温度:苦苣菜喜温和的气候条件 ,但适应性强 ,
特别是耐低温能力强。在 10℃~ 25℃温度范围内生长
好 ,如果温度过高 ,会影响叶面积扩大生长并使组织老
化。尤其在干热条件下 ,叶片薄而瘦小 ,质地粗糙 ,品质
变劣。
( 2)水分和土壤:苦苣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水
分。 在土壤湿度为 70% ~ 80% 、空气相对湿度为 80%
~ 90%的条件下 ,生长最旺盛 ,营养生长良好 ,叶厚、品
质好、产量高。如水分供应不足 ,则生长缓慢 ,叶组织硬
化 ,品质差。特别是在高温长日照的季节 ,水分缺乏 ,营
养器官生长不良 ,生殖生长占优势而提早抽苔。
苦苣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广 ,但以保水、保肥力强 ,
地下水位稍高的土壤或潮湿而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为
好。 苦苣菜为速生蔬菜 ,生长速度快 ,增施肥料以速效
性氮肥为主 ,另外加施少量的磷、钾肥。氮肥充足 ,使叶
片增厚 ,叶色浓绿 ,品质好 ,产量高。
二、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采用直播的方式种植 ,一年可种植
两茬。若是采种 ,播种期应以把开花结果期安排在高温
季节为原则。 通常朔州本地 4月中、下旬直播于露地。
播种前应选择肥沃的土壤整地作畦。 采取干籽掺砂撒
播的方式播种 ,播种深度约为 2厘米 ,每亩需种量为
100克。
2.施肥与管理 施足底肥是维持生长势和增加产
量的基础。 一般每亩增施有机肥 5000公斤作底肥 ,可
加施少量的磷、钾肥。早期管理以保墒为主 ,少灌轻灌 ,
防止温度过低 , 2片~ 3片真叶后 ,植株进入旺盛生长
期 ,温度日渐回升 ,水肥要跟上 ,以促生长 ,防早抽苔。
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追肥应以速效性氮肥为主 ,每隔
半个月追一次并适时中耕除草。该品种较喜肥水 ,在肥
水足的条件下更易发挥其丰产潜力。到开花结果期 ,要
停止追肥 ,促进生殖生长进行 ,使其多开花、多结果。
3.采收 苦苣菜以嫩苗、嫩叶为食用部位 ,早春可
采收嫩苗 ,整个生长季节可种植 2茬~ 3茬。也可采收
嫩叶 ,叶片长至 10厘米~ 25厘米、宽为 3厘米~ 6厘
米时 ,即夏秋可采摘嫩叶。 一般每亩每茬可采收嫩苗
2000公斤。
4.采种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 ,苦苣菜可连续不断
地形成花序而结果形成种子 ,花果期长。当植株上的茎
叶大部分枯黄 ,果实颜色由绿色变黄时可以收割 ,堆积
1周左右进行后熟 ,然后脱粒、晒干、收藏。也可以将成
熟的种子分批收获 ,使植株上部未成熟的种子继续在
植株上成熟。 每亩可收获种子 15公斤~ 20公斤。
5.虫害的防治 在苦苣菜生长的后期 ,即收获嫩
苗前容易受甘蓝夜蛾的危害 ,在栽培过程中可用 25%
的功夫乳油 3000倍~ 4000倍液喷洒植株。 种植时应
注意与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隔离。
三、加工贮藏
苦苣菜采收后可以加工制成苦菜罐头 ,也可进行
腌渍贮藏 ,还可采用炒食、凉拌等方法食用。
(山西省朔州市农业学校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