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鸡树条荚蒾果实与种子性状的观测与研究



全 文 :第 39卷第 3期 吉 林 林 业 科 技 Vol.39 No.3
2010年 5月 JOURNALOFJILIN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 May, 2010
文章编号:1005-7129(2010)03-0004-03  中图分类号:S793.9  文献标识码:A
鸡树条荚蒾果实与种子性状的观测与研究
姜福全 1 ,孙淑芹 2 ,周玉林 3 ,王秀琴3 ,李奎全3
(1.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吉林 长春 130022;2.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林场 , 吉林 四平 130704;3.
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 , 吉林 白山 134506)
摘要:对吉林省桦甸市生长的鸡树条荚蒾不同植株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进行观测与研究 , 结果表明:
同一产地不同植株间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均存在遗传差异。果实属浆果状核果 ,红色 、鲜红色或深红
色;种皮颜色有橙黄 、浅粉 、深粉色的变化 ,种子形状为扁状卵形或扁状心形 ,每果有 1粒种子;果实和种
子大小排序依次为 2号树 >1号树 >3号树。 1号树 、2号树 、3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 36.2g、38.6 g和
31.0 g,排序依次为 2号树 >1号树 >3号树 , 2号树和 1号树之间差异不明显 , 2号树和 1号树的种子重
量分别为 3号树的 124.5%和 116.8%,差异极其明显。平均出种率为 9.7%。
关键词:鸡树条荚蒾;果实;种子;性状
ThefruitandseedtraitsofViburmumsargenti
JIANGFu-quan1 , SUNShu-qin2 , ZHOUYu-lin3 , WANGXiu-qin3 , LIKui-quan3
(1.ForestInventoryandPlanningInstituteofJilinProvince, Changchun;2.YingchengziForestFarmofYi-
tongCounty, Siping130704, China;3.LushuiheForestryBureauofJilinProvince, Baishan, 134506, China)
Abstract:ThefruitandseedtraitsofViburmumsargentiwereinvestigatedondifferentindividualplantsin
HuadiancityofJilinprovince.Ourstudyindicatedthatthereweregeneticdiferencesoffruitandseedtraita-
mongplantsgrowinginsameplace.Thefruittypeisberrydrupe, withred, lightredordarkred.Thecolorof
seedcapsuleisorange, lightpinkordarkpink.Theseedisflatovateorflatcordiform, withoneseedinside.
TheseedweightsofNo.1, No.2andNo.3 plantwere36.2 g, 38.6g和 31.0g, respectively.Theorderofseed
andfruitweightwereNo.2 >No.1 >No.3.ThediferencebetweenNo.1 andNo.2 wasinsignificant, but
theywere124.5%和 116.8% heaviersignificantlythanNo.3.Theratioofair-dryseedweighttofreshfruit
weightwas9.7%.
Keywords:Viburmumsargentii;fruit;seed;trait
收稿日期:2010-03-24
作者简介:姜福全(1954-),男 , 吉林桦甸人 ,高工 , 主
要从事营林和森林资源调查 、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工作.
  鸡树条荚蒾(Viburmumsargentikoehne),
别名天目琼花 ,为忍冬科荚蒾属落叶灌木植物 ,
高达 3 m。老枝和茎暗灰色 ,有浅条裂 ,小枝褐
色至赤褐色 ,具明显皮孔。叶浓绿色 ,对生;叶
质厚 ,广卵形至卵圆形 ,长 6 ~ 20 cm,通常 3裂
并具掌状 3出脉 ,裂片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枝梢
叶片椭圆形至披针形 ,不开裂 ,叶柄基部有两托
叶。复伞形聚伞花序顶生 ,紧密多花 ,由 6 ~ 8
小伞房花序组成;花序直径 8 ~ 12 cm,有大型
白色不孕边花 ,能孕花在中央 ,白色或带粉红
色 ,呈辐射状 5裂。浆果状核果 ,红色 ,经久不
落。花期 5 ~ 6月 ,果期 8 ~ 9月 。
—4—
DOI :10.16115/j.cnki.issn.1005-7129.2010.03.005
鸡树条荚蒾产于我国东北 、华北 ,西至陕
西 、甘肃 ,南至浙江 、江西 、湖北 、四川;日本 、朝
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地区亦有分布 ,喜生于山
坡 、林缘及杂木林中。
鸡树条荚蒾叶绿 、花白 、果红 ,经久不落 ,是
春观花 、夏观叶 、秋冬观果的优良园林景观树
种 ,可植于公园 、庭院 、路旁 、草坪 、水域周边及
建筑物北侧 ,孤植 、丛植 、群植均可 ,亦可用于建
植风景林。
鸡树条荚蒾枝 、叶 、果实煎制的汤剂 ,具有
祛风通络 、活血消肿功效 ,可用于治疗腰肢关节
酸痛 、跌打闪挫伤 、疮疖 、疥癣等 。
近些年来 ,鸡树条荚蒾被广泛用于城市园
林绿化 ,栽植的材料绝大多数是在林分中挖掘
的野生植株 ,很少进行人工采种培育苗木 。随
意挖掘野生植株不但破坏了种质资源 ,其植株
的株型结构亦达不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因此 ,
人工采种培育苗木应是获取绿化材料的根本途
径 。作者采集了鸡树条荚蒾的果实与种子 ,并
对有关性状进行观测研究 ,旨在为人工培育苗
木提供有关技术资料 。
1试验材料与观测方法
1.1试验材料与来源
以鸡树条荚蒾的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 ,
采自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冰湖沟屯育苗户
的庭院栽培群体 (从次生林中挖掘的野生植
株),年龄 5 a以上 ,长势旺盛 ,已大量结实。随
机分别采集了 3株树的果实带回实验室备用 。
1.2观测方法
分别植株观测描述果实的颜色和形状 ,随
机各抽取 30枚果实测量其长度和直径 ,同时测
量小伞房果梗长度;然后将果实侵在清水中 ,用
手挤压果实脱出种子(果核),再观测描述种皮
颜色和形状 ,随机各抽取 30粒种子测量其长度
和宽度;剥去种皮 ,观测种仁颜色和发育状态 。
依据国家标准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
(GB2772— 1999),对鸡树条荚蒾种子的重量进
行抽样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果实与种子的形态性状
将 3株树的果实和种子有关性状的观测数
据记入表 1。
  表 1 果实与种子的形态性状
果实 颜色 果实长/mm
果实直径
/mm
果实
形状
果梗长 /
mm
鲜果重 /
g(100枚)
种皮
颜色
种子长
/mm
种子宽
/mm
种子
形状
种仁
颜色
1 深红 10.3 8.0 卵状球形 13 36.8 深粉 7.3 5.9 扁状卵形 土黄色
2 鲜红 11.2 8.1 卵状球形 21 39.5 浅粉 7.7 6.0 扁状卵形 土黄色
3 红 7.2 6.3 球形 15 32.6 橙黄 6.0 5.9 扁状心形 棕黄色
  从表 1可以看出 , 3株树果实的有关性状
均存在差异 。果实颜色有红 、鲜红 、深红色的变
化 ,果实形状为卵状球形或球形;1号树和 2号
树的小伞房果梗短(分别为 13 mm和 15 mm),
故果序紧凑 , 而 2号树小伞房果梗相对较长
(21mm),致使果序松散;果实大小和 100枚鲜
果重量排序依次为 2号树 >1号树 >3号树 。
果实平均长 9.6mm,平均直径 7.5mm。
从表 1还可以看出 , 3株树种子的有关性
状均存在差异。种皮颜色有橙黄 、浅粉 、深粉色
的变化 ,种子形状为扁状卵形或扁状心形 ,无沟
槽(珊瑚树 、修枝荚蒾 、琼花 、茶荚蒾有沟槽或
凹槽),每果有 1粒种子;种仁颜色为土黄色或
棕黄色 ,种仁饱满 ,发育良好 ,几乎无空粒 ,说明
花粉量充足 ,传粉 、受精和种子发育正常;种子
大小排序依次为 2号树 >1号树 >3号树。种
子平均长 7 mm,平均宽 5.93 mm。
2.2种子重量
分别从 3株树的纯净种子中随机数取 8个
重复 ,每个重复 100粒 ,各重复分别称重 ,计算
方差 、标准差 、变异系数和平均重量 ,进而计算
出 1 000粒种子的重量 ,结果见表 2。
—5—
  表 2 各植株测定样品各重复种子重量
1号树 2号树 3号树
重复号 种子重 X/g X2 重复号 种子重 X/g X2 重复号 种子重 X/g X2
1 3.594 12.917 1 3.901 15.218 1 3.168 10.036
2 3.617 13.083 2 3.948 15.587 2 3.185 10.144
3 3.564 12.702 3 3.859 14.892 3 3.048 9.290
4 3.578 12.802 4 3.832 14.684 4 3.095 9.579
5 3.779 14.281 5 3.799 14.432 5 3.062 9.376
6 3.563 12.695 6 3.953 15.626 6 3.096 9.585
7 3.647 13.301 7 3.789 14.357 7 3.055 9.333
8 3.608 13.018 8 3.836 14.715 8 3.102 9.622
∑ 28.950 13.018 ∑ 30.917 955.861 ∑ 24.811 615.586
2.2.1一号树的种子重量
种子平均重 =∑n/n=28.950/8=3.62g
方差 =n(∑x2)-(∑x)2n(n-1)
=8×103.799-838.103
8×(8-1)
=0.005 178 5
标准差 S= 方差 = 0.005 178 5
=0.071 961 7
变异系数 C=s x×100
=0.071 961 7
3.62 ×100=1.99
千粒重 10 x=10×3.62=36.2 g
各重复间的称重差值没有超过容许误差
(C=1.99<4.0),测定结果有效 。
2.2.2二号树的种子重量
种子平均重 =∑n/n=30.917/8=3.86g
方差 =n(∑x2)-(∑x)2n(n-1)
=8×119.511-955.861
8×(8-1)
=0.004 053 5
标准差 S= 方差 = 0.004 053 5
=0.063 667 1
变异系数 C=s x×100
=0.063 667 1
3.86 ×100=1.65
千粒重 10 x=10×3.86=38.6 g
各重复间的称重差值没有超过容许误差
(C=1.65<4.0),测定结果有效。
2.2.3三号树的种子重量
种子平均重 =∑n/n=24.811/8=3.10 g
方差 =n(∑x2)-(∑x)2n(n-1)
=8×76.965-615.586
8×(8-1)
=0.002 392 8
标准差 S= 方差 = 0.002 392 8
=0.048 916 2
变异系数 C=s x×100
=0.048 916 2
3.10 ×100=1.58
千粒重 10 x=10×3.10=31.0 g
各重复间的称重差值没有超过容许误差
(C=1.58<4.0),测定结果有效。
通过以上的计算得知 , 1号树 、2号树 、3号
树的种子重量(千粒重)分别为 36.2 g、38.6 g
和 31.0 g,排序依次为 2号树 >1号树 >3号
树;2号树和 1号树之间差异不明显 , 2号树和
1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 3号树的 124.5%和
116.8%,差异极其明显 ,说明鸡树条荚蒾同一
产地不同株间的种子重量存在明显的遗传差
异。通过比较得知 ,桦甸产地的种子重量低于
黑龙江省植物园(地处哈尔滨市)引种栽培群
体(次生种源)的种子重量(4.0 g),这种差异
除遗传因素外 ,还与环境因子的作用有关;桦甸
的年平均温度为 3.9℃,哈尔(下转第 45页)
—6—
3建议
3.1出台配套管护政策
由于山区地方财政困难 ,加之退耕地大都
处于山下角或林分之中 ,给新增退耕还林林地
的病虫害防治 、森林防火及管护等带来不便 ,直
接影响到退耕还林成效的发挥 。建议国家出台
政策 ,完善退耕还林配套的管护措施 。
3.2出台允许退耕还林林间间作政策
国家制定的《退耕还林条例 》规定 ,退耕还
林不允许间作 ,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综合
效益的发挥。根据我们多年造林的经验 ,适当
采取除林粮间作外的多种形式的林间间作模
式 ,不但可以对林木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而
且对林木的抚育 、管护工作促进作用较大。建
议国家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林间间作政策 ,在
防止水土流失和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 ,允
许采取多种形式的林间间作 ,如林药 、林草 、林
瓜果及其它经济作物等 ,以解决 “以短养长”问
题。
(上接第 6页)滨市的年平均温度变动于 3℃ ~
6℃之间 ,加之城区的热岛效应和栽植地点的小
气候条件优越 ,足以造成产地间植株干物质积
累的差异。
2.3出种率
依据 100枚鲜果重量和 100粒气干种子的
平均重量计算出种率 , 1号树 、2号树 、3号树的
出种率分别为 9.8%、9.8%和 9.5%,几乎无差
异 ,平均出种率为 9.7%。可依据出种率 、育苗
面积 、单位面积播种量制定种实采集或收购计
划 。
3小结与讨论
3.1小结
同一产地鸡树条荚蒾株间的果实和种子有
关性状存在遗传差异。果实属浆果状核果 ,红
色 、鲜红色或深红色 ,宿存而经久不落;果实形
状为卵状球形或球形;果实大小和 100枚鲜果
重量排序依次为 2号树 >1号树 >3号树 ,果实
平均长 9.6mm,平均直径 7.5mm。种皮颜色有
橙黄 、浅粉 、深粉色的变化 ,种子形状为扁状卵
形或扁状心形 ,每果有 1粒种子;种仁颜色为土
黄色或棕黄色 ,种仁饱满 ,发育良好 ,几乎无空
粒;种子大小排序依次为 2号树 >1号树 >3号
树 ,种子平均长 7 mm,平均宽 5.93 mm。平均
出种率为 9.7%。
1号树 、2号树 、3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
36.2g、38.6 g和 31.0g,排序依次为 2号树 >
1号树 >3号树;2号树和 1号树之间差异不明
显 , 2号树和 1号树的种子重量分别为 3号树
的 124.5%和 116.8%,差异极其明显 ,说明鸡
树条荚蒾同一产地不同株间的种子重量存在明
显的遗传差异 。
3.2讨论
人工采种培育鸡树条荚蒾苗木是获取理想
绿化材料的根本途径 ,而国家标准 《林木种子
检验规程 》(GB2772— 1999)中尚未收录鸡树条
荚蒾种子的数据 ,今后应积极开展种子休眠生
理和催芽与发芽技术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 ,建
立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 ,以便指导苗木培育工
作。
本研究的试验材料来自人工挖掘 、栽植的
野生植株群体 ,集中成片 ,株间相互传粉的几率
大大增加 ,然而株间果实和种子的有关性状仍
存在一定差异;鸡树条荚蒾的野生植株通常是
散生的 ,受花粉传播距离的影响 ,株间差异可能
更加明显 。由于各产地间立地因子和群体遗传
组成的不同 ,从理论上讲 ,其差异应是普遍存在
的。因此 ,有必要开展种源收集与试验 ,研究其
遗传变异规律 。
参考文献
[ 1]卓立环 ,陈龙请.园林树木学 [ 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 2004.
[ 2]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中国木
本植物种子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2001.
[ 3] GB2772— 1999,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 S]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