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响应面法优化苦苣菜的自然发酵工艺
杨波1,李亚蕾2,罗瑞明2,张婷2,刘洋2,胡聪2,张伟威2,王薇2
(1.宁夏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银川 750021;2.宁夏大学 农学院,银川 750021)
摘要: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苦苣菜自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发酵条件优选试验解决苦苣菜腌制过
程中出现的霉变问题并改善其风味,以总酸度(以乳酸计)及感官评定为响应值,通过中心组合设计试验
及响应面法(RSM)优化苦苣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苦苣菜最佳发酵工艺方法为将菜烫漂处理后用
3‰~4‰花椒水腌制,食盐添加量5%,菜添加量70%,香辛料(辣椒∶生姜∶茴香为6∶3∶1)添加量
4%(以上均为占菜水总重百分比)。通过验证实验得到该条件下发酵的苦苣菜总酸度为0.66g/dL,感
官评分为93.1,与模型预测值0.71g/dL和94.3基本相符。
关键词:苦苣菜;发酵条件;响应面分析;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TS255.5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9973.2015.04.007
文章编号:1000-9973(2015)04-0029-07
Optimization of Natural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Sonchus
oleraceu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YANG Bo1,LI Ya-lei 2,LUO Rui-ming2,ZHANG Ting2,
LIU Yang2,HU Cong2,ZHANG Wei-wei 2,WANG Wei 2
(1.Colege of Life Scienc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2.Agricultural Colege,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The optimum conditions and mildew problems of Sonchus oleraceus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With total acidity and sensory score as indexes,adopt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experiments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the effect of
dish-water ratio,salt concentration and spices content are researched in the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fermentation process is as folows:Sonchus oleraceus pickled with 3‰~4‰pepper
water after blanching,salt concentration of 5%,Sonchus oleraceus of 70%,spices content of 4%.By
the validation test,the total acidity is 0.66g/dL and sensory evaluation score is 93.1,which is
basicaly corresponded to the model prediction value of 0.71g/dL and 94.3.
Key words:Sonchus oleraceus;fermentation conditions;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苦苣菜,又名苣荬菜,俗称苦苦菜,在中药中称之
为败酱草[1],属菊科菊苣族,是一种药食兼具的无毒野
生植物,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其性味寒、苦、
平、无毒,主要功能在于清凉,解毒,活血。苦苣菜不仅
收稿日期:2014-10-30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zyn102)
作者简介:杨波(1970-),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92—
第40卷 第4期
2015年4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
味道独特还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据报道,每百克苦苣菜
可食用部分中含糖类10g,脂肪0.4g,蛋白质1.6g,
抗坏血酸35mg,胡萝卜素1.6mg,钙24mg,铁
6.7mg等[2,3]。此外,苦苣菜还具有明目和胃、破瘀活
血、消炎利尿、益气养阳、排脓去淤消肿的功效,对预防
心脏病、恢复脑细胞功能和预防癌症均具有一定疗
效[4]。
苦苣菜的季节性很强,常将苦苣菜腌制以延长其
存储期,但苦苣菜在腌制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发霉、发
臭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找到适合于山野苦苣菜的腌制
方法,在解决苦苣菜腌制过程中易出现的霉变问题的
同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5,6],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
化,以期获得最佳工艺参数,为开发苦苣菜系列山野菜
产品打下一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实验材料
原辅料:当季新鲜苦苣菜 市售;食盐、辣椒、生
姜、茴香、花椒等 均为市售。
1.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GMSX-280型手动控制压力蒸汽灭菌器 北京市
永光明医疗仪器有限公司;101-3型恒温干燥箱 上
海东星建材试验设备有限公司;HDL洁净工作台 北
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LRH系列生化培养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PHS-3C型pH 计 上海
精科;AL204型电子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
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 北京长源实验设备厂;市售
500mL玻璃密封罐头瓶;氢氧化钠、乙醇等。
1.2 发酵过程指标监测
霉菌菌落总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称取马铃
薯200g,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0.5h或
高压蒸煮20min,纱布过滤,加17~20g琼脂和10~20g
葡萄糖,充分溶解后用纱布趁热过滤,分装,121℃灭菌
20min左右,冷却后贮存备用[7]。
总酸含量测定:直接滴定法[8],以乳酸计。
感官评价:请10位有经验的评定人员对苦苣菜腌制
期间的色泽、外观组织、香气、质地、滋味、口感等计分(满
分100分),取平均值。评比计分标准[9,10]见表1。
表1 感官评分标准
Table 1Standard of sensory evaluation
分值 评分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30
色泽形态及
组织稳定性
菜叶颜色正常,有晶莹感,汤汁清亮,无菜屑、杂质、
异物 30
菜叶颜色正常,汤汁较清亮,有少量菜屑,无杂质、
异物 20
菜叶颜色较正常,汤汁基本清亮,有少量菜屑,有杂
质、异物 10
30 香气
具有本身菜香,具有发酵型香气和辅料添加后复合
香气,无异味 30
具有本身菜香,发酵型香气和辅料添加后复合香气
不明显,无异味 20
本身菜香,发酵型香气和辅料添加后复合香气不明
显,有异味 10
40 质地滋味
滋味鲜美,质地脆嫩,酸、咸、苦适口,无不良滋味 40
滋味鲜美,质地脆嫩,偏酸、偏咸、偏苦或整体偏淡,
无不良滋味 30
滋味鲜美,质地较脆嫩,偏酸、偏咸、偏苦或整体偏
淡,有不良滋味 20
1.3 苦苣菜加工工艺试验方法
1.3.1 初步试验工艺流程
苦苣菜→分拣→浸泡→清洗→沥干→称量→加料
→分装→加水→密封发酵。
1.3.2 操作要点
分拣、清洗、沥干:将新鲜苦苣菜进行必要的挑选、
整理和清洗,去除根须、老皮、黄叶等,用清水浸泡10
~20min后清洗捞出,沥干水分;
称量、分装:苦苣菜按实验设计比例进行称量后分
装;
配料:将称量后的苦苣菜和水与食盐、辣椒、生姜、茴
香、花椒混匀后放入发酵罐中,常温20~25℃自然发酵。
1.3.3 影响苦苣菜发酵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1.3.3.1 腌制前不同处理方式的影响
根据对传统工艺的研究,苦苣菜清洗沥干后分别
对菜进行烫漂和不烫漂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方式对苦
苣菜腌制后感官品质和霉变问题的影响。实验条件:
菜∶水为2∶1,盐添加量5%,香辛料(辣椒∶生姜∶
茴香为6∶3∶1,下同)添加量4%(以上比例均为占菜
水总重百分比,下同),常温20~25℃自然发酵。
1.3.3.2 发酵用水的影响
按照1.3.1所示工艺流程将苦苣菜烫漂迅速冷却
后分装时,在发酵罐中分别加入A:自来水;B:晾凉的白
开水;C:晾凉的3‰花椒开水;D:晾凉的4‰花椒开水;
E:晾凉的5‰花椒开水来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水对苦苣
菜腌制后品质的影响。实验条件:菜∶水为2∶1,加盐
—03—
基础研究 第40卷 第4期
2015年4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ina Condiment
量5%,香辛料添加量4%,常温20~25℃自然发酵。
1.3.3.3 盐添加量的影响
按照1.3.1所示工艺流程和1.3.2中的操作要
点,将菜水比调整为2∶1,香辛料添加量4%,分别在
3%,4%,5%,6%,7%不同盐添加量条件下,将苦苣菜
在常温20~25℃自然发酵10天,探讨不同盐添加量
对苦苣菜发酵效果的影响。
1.3.3.4 菜添加量的影响
按照1.3.1所示工艺流程和1.3.2中的操作要
点,将盐添加量调整为5%,香辛料添加量4%,分别在
40%,50%,60%,70%,80%不同菜添加量条件下,将
苦苣菜在常温20~25℃自然发酵10天,探讨不同菜
添加量对苦苣菜发酵效果的影响。
1.3.3.5 香辛料添加量的影响
按照1.3.1所示工艺流程和1.3.2中的操作要
点,将菜水比调整为2∶1,盐添加量5%,分别在2%,
3%,4%,5%,6%不同香辛料添加量条件下,将苦苣菜
在常温20~25℃自然发酵10天,探讨不同香辛料添
加量对苦苣菜发酵效果的影响。
1.3.4 发酵条件优选试验
在对影响苦苣菜腌制工艺条件变量的研究中,影
响苦苣菜腌制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中心组合实验
(CCD)设计原理[11-13]综合单因子影响实验结果,选取
不同菜水比(A)、盐添加量(B)、香辛料添加量(C)作
为主要试验因子,以总酸度和感官评价为响应值,采用
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14],对苦苣
菜自然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对三因素各个水平进
行线性变换得到各水平值见表2,试验方案见表3。
表2 试验因素及水平设计
Table 2Quadratic regression orthogonal colocation
for three factors and five levels
水平编码
因素 水平
一 二 三
菜添加量
A(%)
放盐量
B(%)
香辛料添加量
C(%)
+r 1.215 1.215 1.215 80 6.0 5.0
+1 1 1 1 75 5.5 4.5
0 0 0 0 60 4.0 2.5
-1 -1 -1 -1 45 2.5 0.5
-r -1.215 -1.215 -1.215 40 2.0 0
注:A为苦苣菜添加量占菜水总重的百分比;B为食盐添
加量占菜水总重的百分比;C为各种香辛料放入的总量占菜水
总重的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苦苣菜发酵效果的单因素试验
2.1.1 腌制前最佳处理方式的试验结果
图1 腌制前不同处理方式对苦苣菜腌制品品质的影响
Fig.1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odes on quality of
Sonchus oleraceus before pickled processing
由图1可知,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苦苣菜烫漂和不
烫漂处理后的感官品质虽均有所下降,但整体上烫漂后
苦苣菜的色泽、香气、滋味等品质要高于不烫漂处理,并
且下降趋势平缓,发酵第30天感官品质仍保持在80分左
右,这主要是因为烫漂温度达到95℃时,可以导致苦苣
菜中的叶绿素酶失活,并且时间适当延长,苦苣菜的变色
程度越轻,但考虑到菜要腌制,对苦苣菜进行10s左右的
烫漂处理,这样的处理不仅可以获得很好的护色效果,节
约能源[15,16],还可以有效去除苦苣菜天然的草腥味和苦
味,提高腌菜品质。此外,苦苣菜在腌制时极易出现霉变
问题,腌制前将菜烫漂还能有效地减少苦苣菜自然发酵
前的杂菌,烫漂处理过的苦苣菜中未检测出霉菌,未烫漂
苦苣菜中霉菌总数检测见图1,发酵10天左右时已超过
食用卫生标准,并伴有不良气味。
2.1.2 最佳发酵用水的试验结果
图2 发酵用水对苦苣菜腌制品品质的影响
Fig.2The effect of water consumption on the quality of
Sonchus oleraceus during the pickled processing
—13—
第40卷 第4期
2015年4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
由图2可知,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A,B,C,D,E
的感官品质虽然均有所下降,但整体上C和D的感官
品质要明显高于 A,B,E,并且下降速度缓慢,发酵第
30天感官品质仍保持在80分左右。A为自来水发
酵,随着发酵天数的增加,苦苣菜的香气和滋味下降最
明显,多次试验发现,用生水发酵的苦苣菜极易滋生腐
败菌,出现异味,图2中显示10天左右时,生水发酵的
苦苣菜腌制品中的霉菌呈现出持续的增长,其他未检
测出。B和E处理的苦苣菜感官品质也很好,但是晾
凉的白开水在风味上不如用花椒水腌制的好;因为苦
苣菜本身味道微苦,花椒具有麻辣味,E花椒水的浓度
偏大,增加了苦苣菜的苦感,所以腌制风味不及C和
D。
2.1.3 最佳食盐添加量的试验结果
图3 盐添加量对总酸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Fig.3The effect of salt concentration on
total acidity and sensory score
由图3可知,苦苣菜发酵第10天,随着盐添加量
的增大,发酵液的总酸度逐渐降低,苦苣菜的感官评分
先升高后降低。总酸度变化不大,波动在0.05g/dL
以内;感官评分随食盐添加量的不同变化较大,食盐在
蔬菜腌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盐添加量较低时,苦
苣菜淡而无味;盐添加量较高时,苦苣菜滋味偏咸,加
上苦苣菜本身的苦味口感较差,其中当盐添加量为
5%左右时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分,苦苣菜的色泽、质地、
口感等各方面的风味品质最好,因此选择食盐添加量
为5%左右较为恰当。
2.1.4 最佳菜添加量的试验结果
由图4可知,苦苣菜发酵第10天,随着菜添加量的
增加,发酵液的总酸度逐渐升高,苦苣菜的感官评分先升
高后降低。总酸度变化不大,波动在0.07g/dL以内;感
官评分随菜添加量的不同变化较明显,苦苣菜添加量较
少时,菜的脆度比菜多时差,颜色更黄,且滋味偏咸;苦苣
菜添加量较多时,菜的滋味较淡,其中当菜添加量为70%
左右时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分,苦苣菜各方面的风味品质
最好,因此选择菜添加量为70%较为恰当。
图4 菜添加量对总酸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Fig.4The effect of dish-water ratio on total
acidity and sensory score
2.1.5 最佳香辛料添加量的试验结果
图5 香辛料添加量对总酸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Fig.5The effect of spices content on total
acidity and sensory score
由图5可知,苦苣菜发酵第10天,随着香辛料添
加量的增加,发酵液的总酸度变化不大,苦苣菜的感官
评分 先 升 高 后 降 低。总 酸 度 变 化 很 小,波 动 在
0.03g/dL以内;感官评分随香辛料添加量的不同变化
较明显,香辛料的添加能增加苦苣菜发酵后的复合香
气,但添加量偏高反而掩盖了苦苣菜本身的菜香,其中
当香辛料添加量为4%左右时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分,
因此选择香辛料添加量为4%较为恰当。
由此,苦苣菜的试验工艺流程修改为:
—23—
基础研究 第40卷 第4期
2015年4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ina Condiment
2.2 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
2.2.1 试验结果
本试验中,苦苣菜腌制品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第7
~20天风味最佳,选取第12天各组苦苣菜腌制品进
行统一感官评价,按照表1所示标准进行评分,并测定
总酸度,评分结果见表3。
表3 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方案及结果
Table 3The factorial design and results
试验号
菜添加量
A(%)
盐添加量
B(%)
香辛料添加量
C(%)
总酸Y
(g/dL)
感官评定
Z(分)
1 40 4.0 2.5 0.49 84.1
2 60 4.0 5.0 0.64 93.2
3 60 4.0 2.5 0.66 92.3
4 80 4.0 2.5 0.71 86.9
5 75 5.5 0.5 0.68 84.3
6 60 4.0 2.5 0.65 92.2
7 60 4.0 0 0.61 85.9
8 60 2.0 2.5 0.58 79.8
9 45 5.5 4.5 0.56 78.4
10 60 4.0 2.5 0.66 92.0
11 60 4.0 2.5 0.67 92.0
12 60 4.0 2.5 0.66 92.1
13 75 2.5 4.5 0.61 76.5
14 45 2.5 0.5 0.45 80.4
15 60 6.0 2.5 0.65 85.9
2.2.2 模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17],分别以Y(总酸)
和Z(感官评定)为响应值,对表3数据进行二次多元
回归拟合,得到二次回归拟合方程:
Y=0.66+0.091A+0.029B+0.012C+
0.002346AB-0.016AC+0.021BC-0.037A2 -
0.027B2-0.021C2。
Z=92.04+1.22A+2.46B+2.88C+5.38AB+
0.96AC+0.72BC-4.40A2-6.11B2-1.68C2。
对方程模型进行回归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见
表4。
表4 以Y为响应值的方差分析表
Table 4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Y as response value
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r>F 显著性
模型 0.072 9 8.010E-003 140.54 <0.0001 **
A 0.024 1 0.024 424.38 <0.0001 **
B 2.450E-003 1 2.450E-003 42.99 0.0012 **
C 4.500E-004 1 4.500E-004 7.90 0.0376 *
AB 9.346E-006 1 9.346E-006 0.16 0.7023
AC 4.426E-004 1 4.426E-004 7.77 0.0386 *
续 表
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r>F 显著性
BC 7.146E-004 1 7.146E-004 12.54 0.0165 *
A2 6.916E-003 1 6.916E-003 121.34 0.0001 **
B2 3.684E-003 1 3.684E-003 64.63 0.0005 **
C2 2.080E-003 1 2.080E-003 36.49 0.0018 **
误差 2.850E-004 5 5.699E-005
总和 0.072 14
表5 以Z为响应值的方差分析表
Table 5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with Z as response value
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r>F 显著性
模型 455.98 9 50.66 3242.87 <0.0001 **
A 4.42 1 4.42 282.85 <0.0001 **
B 17.88 1 17.88 1144.45 <0.0001 **
C 24.50 1 24.5 1568.17 <0.0001 **
AB 49.18 1 49.18 3147.76 <0.0001 **
AC 1.58 1 1.58 100.94 0.0002 **
BC 0.89 1 0.89 56.9 0.0006 **
A2 95.29 1 95.29 6099.25 <0.0001 **
B2 183.23 1 183.23 11727.66 <0.0001 **
C2 13.92 1 13.92 890.85 <0.0001 **
误差 0.078 5 0.016
总和 456.06 14
注:**表示影响极显著(P≤0.01);*表示影响显著
(0.01<P≤0.05)。
由表4可知,回归模型为极显著水平(P<0.0001),因
变量 Y与所考察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R2=
0.9961),模型调整确定系数R2 adj=0.9890,即该模型能
解释98.9%响应值的变化,失拟项不显著(P=0.2623>
0.05),说明该模型与实际试验基本吻合,一次项A,B影
响极显著,C影响显著,二次项都表现为极显著,对响应值
影响极大,方程的交互项AC和BC的影响显著,表明各
因素之间是二次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由表 5 可知,回归模型为极显著水平 (P<
0.0001),因变量Z与所考察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显著(R2=0.9998),模型调整确定系数 R2 adj=
0.9995,即该模型能解释99.95%响应值的变化,失拟
项不显著(P=0.5912>0.05),说明该模型与实际试
验基本吻合,一次项、二次项和方程的交互项影响均为
极显著水平。以上两个方程对实验的拟合情况都良
好,可以对产品的总酸度和感官品质进行估算。
2.2.3 响应面分析及优化
由此模型绘制的菜添加量、盐添加量和香辛料添加
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总酸度和感官评定的影响响应面和
等高线图见图6~图11。响应曲面图是响应值在各试验
—33—
第40卷 第4期
2015年4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
因子交互作用下得到的结果构成的三维空间曲面,等高
线的形状反映交互效应的强弱,椭圆形表示两因素交互
作用显著。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交互因素的最佳作用点
基本都落在试验范围之内。经过软件的优化,取得最大
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的最佳试验参数为:食盐添加量
4.99%,菜添加量71.8%,香辛料添加量4.13%。考虑到
实际操作的便利,将最佳腌制工艺条件修改为:食盐添加
量5%,菜添加量70%,香辛料添加量4%。在此修正条
件下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得出的苦苣菜腌制品从色
泽形态、香气、质地滋味等评价,都是比较优秀的,总酸度
为0.66g/dL,感官评价得分为93.1分,与软件优化结果
0.71g/dL和94.3分基本相符。
图6 A和B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酸度影响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Fig.6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of A,B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 on total acidity
图7 A和C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酸度影响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Fig.7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of A,C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 on total acidity
图8 B和C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酸度影响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Fig.8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of B,C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 on total acidity
图9 A和B及其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定影响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
Fig.9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of A,B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 on sensory score
图10 A和C及其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定影响的响应面
Fig.10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of A,C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 on sensory score
图11 B和C及其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定影响的响应面
Fig.11Response surface and contour of B,C and their
interaction effect on sensory score
3 结论
苦苣菜腌制前需要用95℃的热水烫漂10s左
右,快速冷却后加入盐、辣椒、生姜、茴香拌匀,用3‰
~4‰晾凉的花椒开水腌制,密封常温20~25℃自然
发酵。
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菜添加量、盐添加
量、香辛料添加量为因子,以总酸度和感官评定为响应
值,通过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及响应面法(RSM)优化苦
苣菜自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修正后为:食盐添加量
5%,菜添加量70%,香辛料添加量4%。由此工艺制
得的苦苣菜腌制产品总酸度为0.68g/dL,感官评价
—43—
基础研究 第40卷 第4期
2015年4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ina Condiment
得分为93.1分,与预测值基本一致。发酵所得的苦苣
菜质地脆嫩,风味独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山野菜腌制
品,开发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徐炳声.中药败酱的原植物研究[N].药学学报,1965,12
(8):533-541.
[2]蒋雷,王国荣,姚庆强.苦苣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7,26(11):670-671.
[3]陈解华,郭再逢,邹建民.苦苣苦菜的食用价值及其卫生问
题[J].卫生研究,1994,23(5):315.
[4]云学英,高建萍,马青枝,等.生长期不同的苦苣菜苣荬菜中
氨基酸成分的分析[N].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3,14(4):
10-13.
[5]B AS D,Boyaci I H.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Ⅰ:
usability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7,78(3):836-845.
[6]Zhong K,Wang Q.Optimization of ultrasonic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dried longan pulp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0,80
(1):19-25.
[7]李改燕.糟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和风味变化的研
究[D].宁波:宁波大学,2009.
[8]穆华荣.食品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陈希.蔬菜低盐腌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D].宁波:宁
波大学,2011.
[10]王继国,顾晶晶,王爱芹,等.响应面方法研究新疆大果沙
棘的乳酸发酵饮料工艺[J].中国酿造,2010(1):96-99.
[11]柳杨,罗瑞明,刘晓连,等.响应面法优化真空包装羊肉臊
子微波灭菌的条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3):91-
92.
[12]Gao Yulong,Wang Yunxiang,Jiang Hanhu.Optimization
of inactivation conditions of high hydrostatic science
pressur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Agricul-
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4(7):528-534.
[13]李亚娜,赵谋明,彭志英.羊栖菜粗多糖的提取工艺[J].食
品与发酵工业,2004,30(6):125-130.
[14] Luo Ruiming, Zhou Guanghong.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for energy consumption during freeze-drying
of cooked beef slice[J].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
ing,2008,31(5):583-601.
[15]韦艳,马文平.苦苣菜护色保绿技术及其软罐加工工艺的
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9,30(2):85-87.
[16]朱维军.果品贮藏保鲜新技术[M].郑州:中原农业出版
社,2002.
[17]Giovinni 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nd product
optimization[J].Food Technology,1982,37:41-45.
(上接第23页)乐,其在饮料中的添加量约0.1%;国内用
量较大的食品是酱油、醋等调味品,其添加量一般在1%
以上,甚至有时高达10%以上。本研究表明:焦糖色在
1mg/mL(即0.1%)以上浓度即可发挥显著的体外抗氧
化活性。因此,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色素,焦糖色能
赋予食品显著抗氧化的功能特性。此外,添加焦糖色的
食品如酱油、醋等调味品本身还含有多种抗氧化成
分[11,12],这些成分可能与焦糖色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但
迄今尚未有研究报道,是未来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Sengar G,Sharma H K.Food caramels:a review[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51(9):
1686.
[2]曹岚,杨旭.焦糖色素的生产现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
用[J].中国调味品,2005(4):53-55.
[3]GB 8817-2001,焦糖色国家标准[S].
[4]侯振建,岳春,王可.焦糖色素色率测定新方法研究[J].食
品科学,2002,23(11):112-115.
[5]Oreste V Brenna,Elena L M,Ceppi Gabriela Giovaneli.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ome caramel-containing soft drinks
[J].Food Chemistry,2009,115:119-123.
[6]Kumaran A,Karunakran R J.Antioxidant an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an aqueous extract of Coleus
aromaticus[J].Food Chemistry,2006,97(1):109-114.
[7]何钊,冯颖,徐珑峰,等.云南种植玛咖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
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科学,2010,31(15):39-43.
[8]严成,严夏.枸杞多糖提取工艺比较及体外抗氧化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7):184-185.
[9]吴海涛,张缪琪,朱蓓薇.牡蛎水提液的抗氧化特性[J].食
品发酵工业,2005,31(4):42-45.
[10]李加兴,余娇,黄诚,等.猕猴桃籽油的体外抗氧化活
性[J].食品科学,2012,33(23):51-54.
[11]刘东波,李坚,夏志兰.湘西原香醋抗氧化性研究[J].中国
调味品,2011,36(2):47-50.
[12]王振斌,孙平,王林,等.蜂巢醋液态发酵工艺及其抗氧化
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236-239.
—53—
第40卷 第4期
2015年4月
中 国 调 味 品
China Condiment 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