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药 物 研 究
Themedicinestudy
作者简介:翁裕馨 (1978-), 女 , 汉族 , 2007级甘肃中医学院在读硕士 , 青海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讲师 , 从事中药的质量研究和教学
工作;李成义 (1964-), 男 , 汉族 , 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生药学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品种与质量研究。
中藏药材甘西鼠尾草的研究进展
翁裕馨 李成义
甘肃中医学院 药学系 , 甘肃 兰州 73000
【摘 要】对甘西鼠尾草的本草考证 、 资源分布 、 生物学特征 、 品种筛选 (种子研究)、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 药理学研究 、 野生品与
栽培品比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甘西鼠尾草;生物学特征;药理学;理化鉴别
【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8517 (2010) 02-0019-02
甘西鼠尾草 (SalviaPrzewalskiMaxim.), 又名甘肃丹
参 , 同时也是著名的藏药之一 (藏文译音:吉子思保)。藏
文经典 《晶珠本草》 记载该药有 “清肝热 、 治口腔病” 的
作用 , 因其与常用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类同 , 近年来受到
了广大药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甘西鼠尾草主产于青海 、
甘肃西部 、 西藏 、 四川等地。
1 本草考证 [ 2]
诸本草对丹参的认识基本一致 , 原植物即丹参 S.milti-
orrhiza, 为古代药用丹参主流品种。 清 《植物名实图考 》
尚记录小丹参 、 劲枝丹参 , 分别与云南鼠尾草和长冠鼠尾
草 S.plectranthoides相符 , 产地至今作为丹参代用品。
2 资源分布
甘西鼠尾草分布于甘肃 、 青海 、 宁夏 、 四川 、 云南 、
西藏等省区。主产于甘肃 、 青海 、 云南等省。 1987年甘肃
中草药资源普查探明全省蕴藏量 7026t, 甘肃中部及东南部
均出产 [ 2] 。对青海省境内甘西鼠尾草资源的分布与数量进
行调查 , 发现其分布主要在循化刚察乡 、 同仁保安镇浪加
地区 , 数量有限。其生长于海拔 2000 ~ 3000m的高山林缘 、
路旁灌丛下 、 沟边 , 在青海省境内 , 年均温度在 5℃以上 ,
年降水量在 255 ~ 450mm, 相对湿度在 50% -57%, 年日照
2500 ~ 3000h的地区均适宜生长。
近年在青海省湟中县 、 贵德县 、 甘肃省岷县 、 渭源等
地引种成功 , 两年生药材性状与野生品相似 , 为今后扩大
应用提供了后备资源 。
3 生物学特征
3.1 形态特征
甘西鼠尾草为多年生草本 , 高达 60cm。 叶片三角状或
椭圆状戟形。轮伞花序 4 ~ 6花 , 疏离 , 组成总状花序或圆
锥状花序。花萼钟状。花冠紫红色。小坚果倒卵形。花期 7
~ 9月。
3.2 药材性状
甘西鼠尾草根木质 , 直伸 , 呈圆锥形。表面暗棕红色。
根部呈辫子状或扭曲状 , 外皮有部分脱落而呈红褐色。根
粗壮随年龄而增大 , 当年主根长达 10cm以上 , 第二年的 7
~ 9月份为根的旺盛生长期 , 秋季采挖时 , 根长可达 25cm。
4 生态因素
甘西鼠尾草喜在气候温和 、 阳光充足 、 空气湿润的环
境中生长。其为深根植物 , 要求土层深厚 、 土质疏松 , 以
保水排水性能较好的壤土为宜。
5 品种筛选 (种子研究)
甘西鼠尾草 15℃培养下发芽情况最好 , 发芽率为
77.67%, 发芽势为 45%。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浸种的催芽
作用 , 其发芽率最高的是经 700 x10-6赤霉素溶液浸种的种
子 , 分别达到 92%和 71.5%。低温积层 4月对种子的催芽
作用最优。
6 化学成分 [ 1]
该植物根主含结晶性二萜醌类化合物 , 有丹参酮 IA(
tanshinoneIIA、), 丹参酮 Ⅰ (tanshinoneⅠ ), 丹参酸甲酯
(methyltanshinone), 隐丹参酮 (cryptanshinone), 紫丹参乙
素 (przequinoneB)等。
7 理化鉴别 [ 1]
显色反应:甘西鼠尾草根水提取液加乙醇使溶解 , 过
滤。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显污绿色。
薄层层析:甘西鼠尾草根乙醚提取液水洗 、 脱水后过
滤 , 滤液供试;另取丹参酮 IIA和隐丹参酮对照品的乙醚
液作对照。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板 (105℃活化 1h)上 ,
分别用苯一甲醇 (9:1), 石油醚 -醋酸乙酯 (8:2), 苯
-氯仿一丙酮 (8:2:1)3种展开剂展开 , 可见对照品丹
参酮 IA的紫红色斑点和隐丹参酮的橙红色斑点 , 供试品
显示相同色斑。
8 药理学研究
抗菌实验表明:总丹参酮 、 丹参酮 IIA和隐丹参酮等
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较敏感 ,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
制作用 [ 3] 。
抗炎实验表明:丹参酮类化合物能较好的抑制炎症第 1
期模型和第 2期模型 [ 4] 。
毒性实验表明:丹参二萜醌类给小鼠灌胃 , 其耐受量
在 2000mg/ kg以上;肌肉注射 , 其 LD50为 902.19 mg/kg。
对大 、 小鼠进行蓄积毒性试验表明 , 连续 15d给大 、 小鼠
灌胃 , 其耐受量均超过 7500 mg/kg, 蓄积系数 K>5[ 5] 。
抗自由基实验结果表明:丹参二萜醌类化合物对超氧
阴离子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 , 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对超氧
阴离子的抑制有促进作用。含多羟基醌类化合物具有较强
的清除效能 ,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 隐丹参酮对羟自由基有
较好的清除作用 [ 1] 。
9 野生甘西鼠尾草与栽培甘西鼠尾草的比较
9.1 形态比较
甘西鼠尾草全株密被柔腺毛。单叶 , 基生叶丛生 , 茎
生叶对生 , 均具叶柄 , 叶片三角形或椭圆戟形 , 长 6 ~
·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medicinestudy
12cm, 宽 3 ~ 7cm, 先端急尖 , 基部戟形或近心形 , 边缘具
粗锯齿 , 上面短硬毛 , 下面灰白色柔毛。 轮伞花序 2 ~ 4
朵 , 成总状花序;苞片卵形或椭圆形 , 两面被长柔毛;花
萼钟形 , 外被头状腺毛 , 二唇形 , 上唇 3小齿 , 下唇具 2
齿 , 先端尖;花冠蓝紫色或紫色 , 长 2.5 ~ 3.5cm, 冠筒内
面基本有毛环 , 二唇形 , 上唇全缘 , 下唇 3裂 , 中裂片倒
卵形;雄蕊 2。小坚果倒卵形 , 长约 3mm。花果期 7 ~ 8月。
甘西鼠尾草野生品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植株较高于栽培
品种 , 约 70cm, 多分枝 , 二年生栽培品种高约 60cm, 有 2
~ 3分枝 , 两者基本形态相似。
9.2 性状比较
甘西鼠尾草根呈圆锥形 , 上粗下细 , 长 15 ~ 30cm, 直
径 1 ~ 4cm表面暗棕红色。根头部常着生数个根茎 , 根部呈
辫子状或扭曲状 , 外皮因纵裂脱落而显红褐色。质松而脆 ,
易折断。断面不平坦 , 可见浅黄色维管束。气微 , 味微苦。
甘西鼠尾草野生品种外表皮多纵裂脱落 , 中心多枯萎 , 二
年生直播栽培品种主根发育良好。
9.3 显微比较
甘西鼠尾草的木栓层有数层细胞组成 , 脱落皮层有时
存在 , 皮部宽广 , 常有间隙 , 韧皮部薄壁细胞放射状排列 ,
近形成层处排列紧密。木质部导管 3 ~ 5层切向排列 , 大小
相同。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显微结构上无明显差异。
10 小结与建议
中藏药生长环境独特 , 无污染 , 是新药研究发掘不尽
的宝库。甘西鼠尾草是有名的中藏药材 , 探索出甘西鼠尾
草质量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 不仅有利于发现新化合物 ,
开发新药 , 还能为藏药现代化积累一些有意义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对甘西鼠尾草进行开发利用 , 对其从植物
形态 、 采制 、 产销 、 生药鉴定 、 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
面做全面的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 1] 史彦斌 , 薛明 , 等.甘西鼠尾草的生药学研究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2, 13 (7):438-438.
[ 2] 赵建邦.甘肃丹参 (甘西鼠尾草)的研究与应用评价 [ J] .中药材 ,
2003, 26 (7):529-529.
[ 3] 罗永江 , 薛明 , 等.甘西鼠尾草及其主要成分的抗菌作用 [ J] .中兽医
医药杂志 , 2000, 19 (5):8-8.
[ 4] 史彦斌 , 薛明 , 等.消炎醌的抗炎试验研究 [ J] .中兽医医药杂志 ,
2000, 19 (1):12-12.
[ 5] 罗永江 , 薛明 , 等.消炎醌的毒性试验研究 [ J] .中兽医医药杂志 ,
1999, 18 (6):7-7.
(收稿日期:2009.12.08)
(上接第 11页)
表 1 大蓟地上部位挥发油的的 GC-MS分析结果
序号 保留时间 (min) 化合物 百分含量 (%)
1 4.24 已醛 1.91
2 26.23 α-榄香烯 7.30
3 28.73 雪松烯 2.07
4 29.88 吉玛烯 D 1.27
5 30.57 α-香柠檬烯 11.44
6 33.25 α-法呢烯 1.75
7 37.05 Eudesma-4 (14), 11-diene 4.78
8 42.08 杜松烯 1.72
9 52.84 匙叶桉油烯醇 2.07
10 53.53 石竹烯氧化物 3.92
11 56.24 Ethanone, 1-(1, 4-dihydroxy-2-naphthyl) - 3.14
12 86.76 去氢白菖烯 1.51
13 89.35 7R, 8R-8-Hydroxy-4-isopropylidene-7-methylbicyclo[ 5.3.1] undec-1-ene 1.04
14 112.86 Spiro[ 4.5] decan-7-one, 1, 8-dimethyl-8, 9-epoxy-4-isopropyl- 4.38
15 113.03 2-Methyl-4-(2, 6, 6-trimethylcyclohex-1-enyl)but-2-en-1-ol 4.46
16 114.44 2, 5-Octadecadiynoicacid, methylester 2.71
17 126.66 2-Butenal, 2-methyl-4-(2, 6, 6-trimethyl-1-cyclohexen-1-yl) - 4.46
18 132.94 3, 7, 11, 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 0.80
19 164.37 3, 7, 11, 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 1.91
蓟属植物有很多 , 地方用药品种也不少 , 此研究为大
蓟药材的使用和鉴别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 有关大蓟药材的
鉴别和使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一部 [ 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18.
[ 2] 丁宝章 , 王遂义.河南省植物志.第三册 [ 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 , 684.
[ 3] 丛浦珠.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7:688.
(收稿日期:2009.12.24)
·2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