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伯利亚花楸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全 文 :文章编号:1002-1728(2005)06-0019-03
西伯利亚花楸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
姚莉莉1 ,赵海泓1 ,申立营2 ,孙永生3 ,曹远飞4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 辽宁 沈阳 110161; 2.辽宁北方野生植物研究所 , 辽宁 沈阳 
110122; 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辽宁 沈阳 110161; 4.康平县林业局 ,辽宁 康平 110500)
摘要:通过组培快繁途径快繁西伯利亚花楸 , 具有用材省 、繁殖率高 、保持优树的优良遗传特性的特点。通过
对启动初始培养基 、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对室内过渡 、大棚炼苗条件和炼苗基质的研究 ,全面掌
握了快繁的条件和配方要素。为开发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和支撑条件。
关键词:西伯利亚花楸;组织培养;繁殖
中图分类号:Q949.751.8;S722.3+7 文献标识码:B
  西伯利亚花楸(Sorbus sibirica)原产于俄罗斯新西伯
利亚地区。在我国新疆地区有少量野生分布。 该树种对
环境的适生性广 、抗逆性强 ,耐寒 , 耐瘠薄土壤 , 耐轻度盐
碱 ,在粘壤 、沙壤和壤土上都能生长。具有很好的抗寒能
力 ,能够忍耐-40 ℃以下的严寒。系蔷薇科花楸属 ,落叶
乔木 ,树高 8 ~ 12 m , 树冠呈椭圆形 , 小枝具软毛呈红褐
色 ,奇数羽状复叶 ,对生 , 叶片深绿色 , 果实为梨果。花期
5 月 , 果期 9 月。西伯利亚花楸具有枝条伸展性好 , 树姿
优美等特点。春季白花盛开 , 繁花满枝 , 灿若喷雪;夏季
叶色翠绿色 ,随风摇曳;秋季红果累累 , 叶色火红;冬季果
实宿存 ,与瑞雪互映 , 鲜红亮丽。经试种可以作为我国北
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具极高观赏价值的树种之一。该树种
可广泛用于绿化荒山 、保持水土及城乡绿化 、庭院美化
等 ,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 在生态建设中具有广阔
的市场前景。另外 , 西伯利亚花楸的果实富含多种维生
素可以食用 ,其鲜果黄酮含量达 0.25%~ 0.35%, 对治疗
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效;并能生产果汁 、果酒 、果
醋 、果酱 、果脯 、罐头等食品和饮料;其树皮还能制取烤
胶。成为一种具有多项用途和开发潜力的珍贵林果资
源。因此 , 它的引入和推广势必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巨
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西伯利亚花楸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种植是用种子
繁殖 , 因那里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 , 即冬季漫长 , 积雪持
久等特点为种子打破休眠和营养物质的转化提供了天然
的便利条件 , 出苗率能够满足育苗要求。而在辽宁地区
引种种植 ,引进的种子虽经 7 ~ 8 个月的层积处理且播种
量较大 , 由于缺少降雪量 , 种子下地常常不能出苗或苗率
极低。又因为梨果型种子成熟度较差种子发芽率较低 ,
导致种子成本昂贵 , 远远满足不了快速繁殖和大量推广
的需要 。所以开展西伯利亚花楸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对
这种珍稀优质绿化树种的推广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内容 、试材和方法
1.1 研究内容
通过现代植物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 , 于短期内大量
生产和推广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西伯利亚花楸。
1.1.1 研究和筛选出西伯利亚花楸组培快繁中使用的
最佳外植体 、最适培养基和最优培养条件 。
1.1.2 研究和探索西伯利亚花楸组培苗在我国北方地
区最适宜的炼苗和移栽技术 , 以及最有效的保障措施 , 最
大限度地提高其苗木的成活率。
1.2 试验材料
西伯利亚花楸组织培养采用不同树龄的幼叶 、嫩芽
和幼枝为外植体。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培养基制备
MS 培养基高压灭菌配制。
1.3.2 外植体洗涤及消毒处理
1.3.3 外植体的切割
1.3.4 接种
1.3.5 培养
1.3.6 炼苗基质
1.3.7 生根苗室内控温过度炼苗
1.3.8 室外大棚炼苗
收稿日期:2005-11-01
辽宁农业科学 2005(6):19~ 21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 结果与分析
2.1 筛选出西伯利亚花楸的最佳外植体 , 最适启动 、继
代和生根培养基 ,最适培养条件
2.1.1 试验结果表明西伯利亚花楸组培的最佳外植体
为4年生树冠下部一年生枝条的嫩芽。
2.1.2 西伯利亚花楸最适宜的启动培养基的配方为 MS
+6BA0.5+NAA0.05+KT0.2+IBA0.02(表 1)。启动
培养适合温度为 24 ~ 25 ℃,光照强度为 1 200 ~ 1 500 lx。
最优的继代培养基配方是 MS +6BA0.8 +NAA0.08 +
KT0.4 +IBA0.04(表 2), 继代培养适合温度为 25 ~
26 ℃,光照强度为 1 500 ~ 3 000 lx。温度过高或过低都
将影响增殖率和苗木质量。最佳生根培养基的配方是
MS+NAA0.3+IBA0.3(表 3), 采用此配方的平均生根条
数达 6 条以上 ,最适 pH 值应为 6.5。
2.2 研究出最适合的室内炼苗技术和田间移栽方法
2.2.1 最适宜室内炼苗技术和途径
当生根培养到 26 ~ 30 d ,大部分幼根长到 1 ~ 2 cm 时
为室内炼苗的最佳时期 ,适合的基质是由灭菌珍珠岩 、土
和干牛粪各 1/ 3 组成。栽植于株行距 3 cm×4 cm , 深度
为 2.5 cm 的塑料箱内。栽后立即喷施 700 倍液的百菌
清 ,并在塑料箱上部搭起小拱棚 , 复盖地膜以保温 , 使箱
内湿度保持在 90%。移栽后 20 d 内 , 每隔 7 d 用凉开水
加 700 倍液百菌清喷洒 , 此间光照强度保持在 2 000 lx ,
20 d以后务必增加到 3 000~ 4 000 lx 。
2.2.2 确立最有效的田间移栽方法
田间移栽分两个步骤进行 , 第一阶段将幼苗移至田
间塑料大棚进行过渡。初始温度严格控制在 18 ~ 20 ℃,
20 d以后控制在 23~ 26 ℃。大棚土壤选择由灭菌珍珠岩
+园田土+牛粪的 1∶1∶1 比例组成 , 其含水量为 65%, 栽
植株行距为 3 cm×5 cm ,栽后喷施 700 倍液百菌清 ,此后
每隔 7 d 喷 1 次 , 复盖塑料薄膜保温。光照强度保持在
2 000~ 8 000 lx。移栽 28 d 后 ,每隔 7 d 用 700 倍液百菌
清加 MS 培养液浇根直至定植。第二阶段为裸地定植 , 当
苗木生长至 50 cm 左右时 ,将其以 100 cm×60 cm 株行距
定植于裸地苗圃中 ,并辅以正常的田间管理措施。
表 1 组培启动培养基 MS 中不同激素的处理结果
处理 不同激素水平
6BA NAA KT IBA
种数/
个处理 启动数
启动率
(%)
1 0.2 0.02 0.1 0.01 150 19 12.7
2 0.2 0.05 0.1 0.01 150 9 6
3 0.2 0.08 0.1 0.02 150 0 0
4 0.2 0.12 0.1 0.04 150 0 0
5 0.5 0.02 0.2 0.01 150 69 46
6 0.5 0.05 0.2 0.02 150 120 80
7 0.5 0.08 0.2 0.03 150 39 26
8 0.5 0.12 0.2 0.04 150 31 20.7
9 0.8 0.02 0.4 0.01 150 12 8
10 0.8 0.05 0.4 0.02 150 0 0
11 0.8 0.08 0.4 0.03 150 0 0
12 0.8 0.12 0.4 0.04 150 0 0
表 2 继代培养基筛选结果
处理 激素水平(mg/ L)
6BA NAA KT IBA
种个数 增殖个数 增殖率(%) 瓶苗生长状况
1 0.2 0.02 0.2 0.02 50 158 316 较好
2 0.2 0.02 0.5 0.02 50 162 324 较好
3 0.2 0.02 1.0 0.02 50 183 366 较好
4 0.5 0.05 0.2 0.04 50 194 388 较好
5 0.5 0.05 0.5 0.04 50 182 364 较好
6 0.5 0.05 1.0 0.04 50 191 382 较好
7 0.8 0.08 0.4 0.02 50 198 396 好
8 0.8 0.08 0.4 0.04 50 275 550 最好
9 0.8 0.08 0.4 0.06 50 301 602 好
10 1.0 0.1 0.2 0.02 50 259 518 弱
11 1.0 0.1 0.5 0.04 50 247 494 弱
12 1.0 0.1 1.0 0.06 50 242 277 弱
20 辽 宁 农 业 科 学                   2005 年
表 3 生根培养基筛选结果
处理 NAA(mg/ L)
IBA
(mg/ L) 试验瓶数 生根瓶数
每瓶生根率
(%) 生长情况
1 0 0 150 30 20
2 0 0.1 150 51 33
3 0 0.2 150 70 47
4 0 0.3 150 101 67
5 0 0.4 150 109 73
6 0 0.5 150 108 72
7 0.1 0 150 40 27
8 0.2 0 150 80 53
9 0.3 0 150 100 67
10 0.4 0 150 110 73 根细长
11 0.5 0 150 130 87 根细长
12 0.1 0.1 150 40 27
13 0.1 0.2 150 49 33
14 0.1 0.3 150 71 47
15 0.1 0.4 150 60 40
16 0.1 0.5 150 80 53
17 0.2 0.1 150 71 47
18 0.2 0.2 150 90 60
19 0.2 0.3 150 80 53
20 0.2 0.4 150 90 60
21 0.2 0.5 150 91 61
22 0.3 0.1 150 102 67 根较壮 ,有锥形根
23 0.3 0.2 150 129 86 根较壮 ,有锥形根
24 0.3 0.3 150 140 93 根较壮 ,有锥形根
25 0.3 0.4 150 120 80 根较长
26 0.3 0.5 150 111 73 根较长
27 0.4 0.1 150 132 88 根细长
28 0.4 0.2 150 110 73 根细长
29 0.4 0.3 150 119 79 根细长
30 0.4 0.4 150 120 80 根细长
31 0.4 0.5 150 131 87 根细长
32 0.5 0.1 150 140 93 根细长
33 0.5 0.2 150 141 94 根细长
34 0.5 0.3 150 120 80 根细长
35 0.5 0.4 150 128 85 根细长
36 0.5 0.5 150 140 93 根细长
3 结语
本项研究首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西伯利亚花楸组培
快繁的技术体系。
3.1 筛选出西伯利亚花楸组培快繁的最佳外植体 , 最适
宜的启动培养基 、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及其培养条
件。继代增殖率达 5 ~ 6 倍 , 生根率平均达 97%, 每株有
根条数平均达 4 条以上。
3.2 创建最适合的室内炼苗技术和途径 , 室内过渡组培
苗成活率达 85%以上 ,且幼苗健壮 ,根系发达。
3.3 确立最有效的田间移栽方法和保障措施 , 苗木最终
成活率达 80%以上。
参考文献:
[ 1]  王志 ,王淑华 ,李鑫 ,等.黑果腺肋花楸的组织培养繁殖[ J] .
北方果树 , 2002 ,(1):10~ 11.
[ 2]  王爱芝 ,沈海龙 ,黄剑 ,等.花楸嫩叶和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
[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2005 , 33(2):12~ 14.
[ 3]  陈荣伟 ,徐熙伟 ,赵波平 ,等.花楸播种育苗技术[ J] .山东林
业科技 , 2004 ,(3):43~ 44.
[ 4]  高慧 ,刘培义.花楸的扦插繁殖试验初报告[ J] .吉林林业科
技 , 1997 ,(3):29~ 30.
[ 5]  李立才 ,李力营 ,庞忠义 ,等.花楸的育苗及其利用[ J] .特种
经济动植物 , 2004 ,(7):19.
[ 6]  董德军 ,针玉峰 , 张正国.野生树种的引种驯化[ J] .林业实
用技术 , 2005 ,(5):42~ 43.
21第 6 期         姚莉莉等:西伯利亚花楸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