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南山茶种仁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及GC-MS分析



全 文 :收稿日期:2014 - 10 - 25;修回日期:2015 - 04 - 18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性专项重点项目(2008FY
110400 - 1 - 9);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09A073)
作者简介:张 洁(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资
源(E-mail)xuliang1229@ 126. com。
通信作者:陈功锡,教授(E-mail)chengongxi2011@ 163. com。
油脂加工
西南山茶种仁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及 GC -MS分析
张 洁1,2,陈功锡2,李 贵1,2,邢 晋1
(1. 吉首大学 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 吉首 416000;
2. 吉首大学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研究了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西南
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最
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 1∶ 9,超声功率 200 W,提取时间 50 min,提取温度 55℃;在最佳条件下,西南
山茶种仁油提取率为 36. 74%。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山茶种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组
成为油酸(78. 68%)、棕榈酸(8. 59%)、十六碳三烯酸(7. 92%)、亚油酸(2. 43%)、亚麻酸
(1. 17%)、硬脂酸(0. 81%)、花生酸(0. 1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 20%,具有较高的
应用价值。
关键词:西南山茶;种仁油;超声波辅助提取;气相色谱 -质谱法
中图分类号:TS224. 4;TQ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 - 7969(2015)08 - 0008 - 04
Ultrasound - assisted extraction and GC -MS analysis of kernel oil from
Camellia pitardii seed
ZHANG Jie1,2,CHEN Gongxi2,LI Gui1,2,XING Jin1
(1.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Hunan,China;
2. College of Biologic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Hunan,China)
Abstract:The kernel oil was obtained from Camellia pitardii seed by ultrasound - assisted extraction,and
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 power,extraction time,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solid - liquid ratio on extraction
rate of Camellia pitardii seed kernel oi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ultrasound - assisted extraction of Camellia pitardii seed kernel oil were obtained by orthogonal experi-
ment as follows:solid - liquid ratio 1∶ 9,ultrasonic power 200 W,extraction time 50 min,extraction tem-
perature 55℃ . 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extraction rate of Camellia pitardii seed kernel oil was
36. 74% .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GC - M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mellia pi-
tardii seed kernel oil was oleic acid(78. 68%),palmitic acid (8. 59%) ,hexadecatrienoic acid
(7. 92%) ,linoleic acid (2. 43%) ,linolenic acid (1. 17%) ,stearic acid (0. 81%)and eicosanoic
acid (0. 19%) ,and the content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was as high as 90. 20%,which had a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Camellia pitardii;seed kernel oil;ultrasound - assisted extraction;GC - MS
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别名西南红山茶,为 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主产我国四川、湖南、广
西、贵州等省区,宜在园林中栽培观赏,花、叶、根亦可
入药[1]。2010年,在野外调查采集种质资源过程中,
发现该种结实量较大,单株鲜果采集量可达 30 ~ 50
kg,当地百姓常将其采收后同油茶(C. oleifera Abel.)
混合压榨后食用。目前,对西南山茶的化学成分、生
理学方面已有一些探讨,对其种仁油成分尚不明确。
8 CHINA OILS AND FATS 2015 Vol. 40 No. 8
本文拟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并对
西南山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以期为其开
发利用积累科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1. 1. 1 原料与试剂
西南山茶果实采自湖南省古丈县高望界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所采果实经剥皮和自然风干后,粉碎,
过筛,得到种仁粉,干燥至恒重,备用。石油醚
(60 ~ 90℃)、甲醇、正己烷、无水硫酸钠、氯化钠、氢
氧化钠等,均为分析纯。
1. 1. 2 仪器与设备
KQ -250DE超声波萃取仪,GC - MS - QP2010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R - 210 旋转
蒸发仪(瑞士 Buchi),FW100 型高速万能粉碎机,
KQ -25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1. 2 实验方法
1. 2. 1 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提取
称取 10 g西南山茶种仁粉放入 400 mL 广口瓶
中,加入一定量的石油醚,在瓶口处涂抹凡士林加盖
密封浸泡 12 h,在一定超声功率、一定温度下提取
一定时间。然后在 4 000 r /min下离心 10 min,吸取
上层液旋蒸回收溶剂,然后在(105 ± 1)℃下烘至前
后两次质量之差不超过 0. 001 g,得到西南山茶种仁
油。按下式计算提取率。
提取率 =西南山茶种仁油质量 /西南山茶种仁
粉质量 × 100%
1. 2. 2 西南山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1. 2. 2. 1 甲酯化[2]
称取 0. 1 g西南山茶种仁油于 50 mL具塞试管
中,加入 8 mL 0. 5 mol /L NaOH 甲醇溶液,放入
70℃水浴加热 1 h,冷却后加入 8 mL正己烷,振荡,
再加入 5 mL饱和 NaCl 溶液,振荡,静置分层,取上
层清液于加入适量无水 Na2SO4 的 5 mL 具塞试管
中,静置 5 min,取上层清液进行 GC - MS分析。
1. 2. 2. 2 GC - MS条件[3]
GC条件:色谱柱为 RTX - 5MS 毛细管柱(0. 25
mm × 30 mm,0. 25 μm);程序升温,柱温初始温度
100℃,保持 2 min,以 4℃ / min上升到 260℃,保持
4 min;载气氦气,流速 1 mL /min;压力 84. 7 kPa,进
样量 1. 0 μL;汽化室温度 250℃;接口温度 230℃;
溶剂延迟时间 3. 00 min。
MS条件:离子源 EI;电子能量 70 eV;离子源温度
200℃;质量扫描范围(m/z)29 ~500;扫描周期 1 s。
1. 2. 2. 3 数据处理及 MS检索
甲酯化样品经 GC - MS 分析,所得各组分峰的
MS数据运用计算机谱库自动进行检索,并参照标
准谱图进行核对,然后对色谱峰用面积归一化法进
行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 1 单因素实验
2. 1. 1 料液比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在超声功率为 150 W、提取时间为 30 min、提取
温度为 35℃条件下,研究料液比对西南山茶种仁油
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 1。
图 1 料液比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 1 可知,随着料液比的增大提取率逐步提
高,当料液比为1∶ 9时提取率最高,这是因为随着料
液比的增加,种仁粉与溶剂接触越来越充分,有利于
油脂从固相扩散到液相;当料液比超过 1∶ 9 后,油脂
已基本被全部提取出来,再增加溶剂用量,也不能有
效地提高提取率。因此,选择料液比 1∶ 9 为宜。
2. 1. 2 超声功率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在料液比为 1∶ 9、提取时间为 30 min、提取温度
为 35℃条件下,研究超声功率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
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 2。
图 2 超声功率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 2 可知,当超声功率小于 175 W 时,随着
超声功率的增大,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提取率逐步提
高,当超声功率超过 175 W 时,超声波产生的空化
作用达到一定限度,提取率不再上升。因此,选择超
声功率 175 W为宜。
2. 1. 3 提取时间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在料液比为 1∶ 9、提取温度为 35℃、超声功率为
92015 年第 40 卷第 8 期 中 国 油 脂
175 W的条件下,研究提取时间对西南山茶种仁油
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 3。理论上讲,提取时间越
长,提取率越高,但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石油醚挥
发也会增多。由图 3 可知,提取率呈现先上升后下
降的趋势,在提取时间 40 min 时提取率最高。因
此,选择提取时间 40 min为宜。
图 3 提取时间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2. 1. 4 提取温度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在料液比为 1∶ 9、超声功率为 175 W、提取时间
为 40 min的条件下,研究提取温度对西南山茶种仁
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 4。
图 4 提取温度对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由图 4 可知,提取温度升高,有效增加了溶剂分
子和种仁粉运动剧烈程度,提高了油脂的传质扩散,
提取率逐步提高;但当提取温度较高时,石油醚挥发
速度随之增快,从而降低了溶剂和种仁粉的有效接
触,提取率也随即下降。因此,选择提取温度 55℃
为宜。
2. 2 正交实验[4]
2. 2. 1 正交实验设计
选取料液比(A)、超声功率(B)、提取时间
(C)、提取温度(D)作为考察因素,提取率为考察指
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西南山茶种
仁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正交实验设计与结
果见表 1,方差分析见表 2。
从表 1 可知,各因素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
茶种仁油影响的主次顺序为 B > C > D > A,即超声
功率 >提取时间 >提取温度 >料液比。最佳工艺条
件为 A2B3C3 D3,即料液比(1∶ 9)、超声功率 200 W、
提取时间 50 min、提取温度 55℃。从表 2 方差分析
结果可以看出,在影响西南山茶种仁油提取率的各
因素中,超声功率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提取时间
和提取温度均不显著。
表 1 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
实验号 A B C D 提取率 /%
1 1(1∶8) 1(150 W)1(30 min)1(35℃) 35. 05
2 1 2(175 W)2(40 min)2(45℃) 35. 56
3 1 3(200 W)3(50 min)3(55℃) 36. 59
4 2(1∶9) 1 2 3 35. 97
5 2 2 3 1 35. 88
6 2 3 1 2 36. 17
7 3(1∶10) 1 3 2 36. 01
8 3 2 1 3 35. 54
9 3 3 2 1 35. 98
k1 35. 73 35. 68 35. 59 35. 64
k2 36. 01 35. 66 35. 84 35. 91
k3 35. 84 36. 25 36. 16 36. 03
R 0. 28 0. 59 0. 57 0. 39
表 2 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 显著性
A 0. 113 2 1. 000
B 0. 669 2 5. 920 显著
C 0. 496 2 4. 389
D 0. 248 2 2. 195
误差 0. 110 2
2. 2. 2 验证实验
在正交实验最佳条件下进行 3 次验证实验。结
果显示,西南山茶种仁油平均提取率为 36. 74%,所提
取油脂澄清、透明,为橙黄色,具有油茶固有的气味。
2. 3 西南山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经 NIST05 质谱库检索,西南山茶种仁油共鉴定
了 7 种脂肪酸组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
相对含量,结果见表 3。
表 3 西南山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
脂肪酸 相对含量 /%
花生酸 0. 19
亚麻酸 1. 17
棕榈酸 8. 59
亚油酸 2. 43
油酸 78. 68
硬脂酸 0. 81
十六碳三烯酸 7. 92
由表 3 可知,西南山茶种仁油中主要脂肪酸组
成及相对含量分别为油酸 78. 68%、棕榈酸8. 59%、
十六碳三烯酸 7. 92%、亚油酸 2. 43%、亚麻酸
1. 17%、硬脂酸 0. 81%、花生酸 0. 19%。其中,不饱
01 CHINA OILS AND FATS 2015 Vol. 40 No. 8
和脂肪酸含量达到 90. 20%。
2. 4 西南山茶种仁含油量及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山
茶属其他种类的比较
为便于分析,将西南山茶与山茶属其他种类的
含油量(即本文的提取率)及油脂脂肪酸组成进行
了比较,结果见表 4。
表 4 西南山茶种仁含油量及油脂脂肪酸组成与山茶属其他种类比较
种类 含油量 /%
不饱和脂肪酸 /%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十六碳烯酸 总含量
饱和脂肪酸 /%
棕榈酸 硬脂酸 花生酸 总含量
西南山茶 36. 74 78. 68 2. 43 1. 17 7. 92 90. 20 8. 59 0. 81 0. 19 9. 59
油茶[5] 33. 39 ~ 62. 42 76. 72 ~ 82. 67 6. 59 ~ 9. 71 0. 16 ~ 1. 18 - 88. 52 7. 16 ~ 8. 86 1. 42 ~ 2. 78 0. 29 ~ 0. 79 10. 65
红花油茶[6] 60. 13 75. 27 5. 68 0. 14 0. 07 81. 16 9. 13 4. 03 0. 07 13. 23
小果油茶[7] 46. 00 ~ 59. 00 78. 94 ~ 82. 11 7. 45 ~ 9. 63 0. 38 ~ 0. 49 - 90. 00 6. 87 ~ 8. 14 1. 50 ~ 1. 78 - 3. 10
浙江红花油茶[8] 62. 00 84. 10 6. 50 - - 90. 60 7. 10 1. 50 - 8. 60
威宁短柱油茶[9] 51. 40 74. 90 7. 60 0. 70 - 83. 20 - 2. 30 - 2. 30
荔波瘤果茶[10] 27. 24 77. 67 7. 94 0. 38 - 85. 99 10. 96 2. 31 0. 55 13. 82
茶[11] 23. 60 44. 20 25. 20 - - 69. 40 0. 20 3. 14 - 3. 34
窄叶短柱茶[11] 45. 00 77. 60 5. 23 - - 82. 83 0. 29 2. 64 - 2. 93
香花糙果茶[11] 41. 00 63. 21 10. 53 - - 73. 74 - 3. 22 - 3. 22
大白山茶[11] 25. 60 69. 32 13. 97 - - 83. 29 - 2. 54 - 2. 54
博白油茶[11] 29. 00 64. 01 12. 12 - - 76. 13 0. 22 3. 48 - 3. 70
越南油茶[11] 42. 00 68. 62 6. 92 - - 75. 54 - 5. 59 - 5. 59
大果红山茶[11] 26. 00 54. 17 14. 30 - - 68. 47 - 10. 11 - 10. 11
注:总含量为各脂肪酸含量的平均值之和。
从表 4 可以看出,包括西南山茶在内的山茶属
(Camellia)14 种植物的含油量均很丰富,但不同植
物的种子(仁)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别。
大多数山茶属植物的种子(仁)含油量在 30%以上,
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在 68%以上,具有较高的应用
价值。
3 结 论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西南山茶种仁油,正交实
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 1∶ 9,超声
功率 200 W,提取时间 50 min,提取温度 55℃;在最
佳条件下,西南山茶种仁油的提取率为 36. 74%。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 MS)联用技术对西
南山茶种仁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其脂肪酸组成主
要为油酸(78. 68%)、棕榈酸(8. 59%)、十六碳三烯酸
(7. 92%)、亚油酸(2. 43%)、亚麻酸(1. 17%)、硬脂
酸(0. 81%)、花生酸(0. 19%),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高达 90. 20%,饱和脂肪酸含量仅为 9. 59%。
与山茶属其他种类相比,西南山茶的含油量虽
然不高,但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油茶很接近,且不
饱和脂肪酸含量(90. 20%)高于油茶不饱和脂肪酸
的平均含量(88. 52%),同时还含有一定的亚麻酸
(1. 17%),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可考虑将
西南山茶作为油茶以外的备选植物进行开发利用,
在认识其生物学、生理学及生态学规律的基础上,进
一步探索其高值化栽培和工业化应用技术,为该植
物的综合利用和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宏达,任善湘. 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8.
[2]彭密军,彭胜,伍钢,等. 杜仲籽油中 α -亚麻酸的甲酯
化方法优化[J]. 中国油脂,2009,34(1):76 - 79.
[3]梁惠,冷凯良,贺娟,等. 两种海藻物提取物的制备及脂
肪酸 GC - MS分析[J]. 食品科学,2005,26(12):
184 - 186.
[4]刘祝祥,陈功锡,欧阳姝敏,等. 华榛种仁油提取及
GC - MS 分析[J]. 中国油脂,2011,36(9):14 - 17.
[5]姚小华,王亚萍,王开良,等. 地理经纬度对油茶籽中脂
肪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 中国油脂,2011,36(4):
31 - 34.
[6]郭华,谭惠元,周建平. 红花油茶果的主要成分及其种
子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
命科学版,2010,36(6):662 - 669.
[7]谢一青,李志真,姚小华,等. 小果油茶果实性状与含油
率及脂肪酸组成相关性分析[J]. 中国油脂,2013,38
(5):80 - 84.
[8]胡哲森. 浙江红花油茶种子油中脂肪酸的分析[J]. 福
建林学院学报,1987,7(1):70 - 71.
[9]严梅和,李和. 威宁短柱油茶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甾醇
和三萜醇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4,5(3):
355 - 360.
[10]张卫方,刘映良,杜兴乔. 荔波瘤果茶种子形态及其脂
肪特性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2):80 -81.
[11]王园园,宋晓虹,李成仁,等. 八种山茶属植物种子油
脂的脂肪酸分析[J]. 中国油脂,2007,32(9):78 - 79.
112015 年第 40 卷第 8 期 中 国 油 脂